印尼小学儒家教材中的君子人格理念及培养方法关键词:印度尼西亚、儒家思想、宗教教育、君子人格、人格修养。印度尼西亚儒学教育研究方法与框架及述评.
印尼国小孔教教育的课程安排
2、效仿先圣孔子的行为及其弟子的美德 君子的行为:效仿先圣孔子的行为及其弟子的美德 君子的行为:效仿先知的高尚习惯日常生活中的孔子。
印尼国小孔教教育的君子理念探析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先知”(Nabi),他带着传播“天道”的天赋使命来到世间。第二卷第五课,标题明确写着“先知孔子是我们的人生导师”。正文提到我们认识“天”、认识“天”主要是通过孔子的教导和指导。
6 “五经”中的《礼记》不是孔子编撰的。印尼小学儒家教科书只是一般性的解释。在《我是君子》的第三部分的第二部分中,对孔子的介绍作了进一步的拓展和讨论,深入一开始,很多学者和年轻人都来向孔子请教。
孔子的去世,是对印尼儒学的一种回归,回归到圣德和天的怀抱,完成“天之木多”的使命。教材第一卷到第三卷的著作对相关文本做了基本介绍。第四卷第二单元主要突出孔子的志向、治学精神和周游世界。
因此,孔子的志向是建立在人性本善的思想之上的。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理解他的思想,只有深刻体会孔子在书中留下的教诲,才能明白“天命”,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儒家和君子。孔子“四书”之教义的精髓,就是孝、悌、忠、信、礼、信三戒的内容。以孔子为最高人格典范的是“诚、从木多”。 ;.
印尼国小孔教教育的君子人格培养途径
而对于一些选择了“善”而不是“顽”的人,文中指出,正如孔子所说:“不修德,不学学,不能改变”。所闻者,恶者不可改”(杨伯君,1980:因此,敬畏或感恩之心的产生也可以说是通向内心虔诚、忠诚精神的通道之一。学校儒家教科书《我是君子》教导学生尊重和感恩,对象不仅限于“天”,还包括父母、祖先、先知孔子等,他们的敬畏感和感恩感基于此,那么如果真正能做到“四不”,可以说,可以像孔子所说的“相亲输者难得”。
但儒家如何向孔子学习呢?在印尼小学儒家课本《我是君子》中可以学到,如《我》第二部分的第六课,引用了孔子留给后人的几个例子,包括勤奋读书、好学。温良恭敬谦虚,也号召学生学习孔子的勤学,使自己能像孔子一样博学多闻,但仍刻苦学习。孔子一生的交谊是他给后人留下的榜样,即使文中没有明确表述,也应该视为学习的内容。以这段文字为例,
第四卷第六课讲的是孔子的求知精神。孔子认为,学无止境,至死不渝;学习的场所不只限于学校,而是日常生活。孔子也在,孔子为何在政事上取得如此成就,文中还引用了《论语·学而》中子勤、子贡的一段话来解释:践行孔子留下的教诲。
先知(孔子)说:“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虽然会犯错误,但一定是罕见的。子贡是孔子最亲近、最忠诚的学生之一。孔子死后,一般弟子哀悼了三年。孔子不仅是印尼儒教中德高望重的先知,也是儒家人格的最高典范,一个立志成为君子的儒家,应该把先知孔子作为最高的学习对象。印尼小学,用很大的篇幅来介绍这位先知,也是为了从他的身教、他的肯学、他的决心等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孔子。
结论
印尼小学的儒家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君子人格培养理念中将孔子视为人格的最高典范。基于他们的美德,
本文主要以印尼小学儒学教材为研究对象,希望能一窥从中国儒学演变而来的印尼儒学如何以宗教教育的形式培养君子人格。第三,印尼小学儒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君子,而这一目标是通过宗教教育的渠道来实现的。宗教教义体现了以下几个要点: 1、印尼儒教“八诚箴言”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引领作用。
2.印尼儒家对“天”的解释和看法以及儒家“天命观”的选择原则和学习态度。
另外,对于如何借鉴印尼儒家教科书来安排儒家教育、编写教材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