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汉文报刊所载中国章回小说仿(续)作述略1
李奎、任倩倩 山西师范大学
摘要
新加坡汉文报刊,是新马早期文学发展的承载体,报中刊有许多小说,有笔记小 说、通俗小说、翻译小说等,学界研究较少,笔者多年对其整理研究。发现通俗 小说中含有三部(篇)章回小说,分别是:《南游记》,刊于《振南日报》;
《镜花后缘》,刊于《星洲晨报》;《新官场现形记》,刊于《叻报》。三篇小 说与中国章回小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中国章回小说的仿(续)作,而并不 是全部模仿,也有着自己的特色。这三部小说学界关注较少,新加坡学者辜美高 教授曾撰文谈及《镜花后缘》。本文就三篇章回小说作一初步探究,以飨学界。
关键词:新加坡、汉文报刊、章回小说、仿作
1 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东南亚汉文报刊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新马卷1815-1919)”阶段性成 果,批准号:14CZW052;姚奠中国学教育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文化在新马的传播研究——以新 马汉文报刊为中心(1815-1919)”阶段性成果,批准号:2013GX12。
A Brief Statement on the Imitation of the Chapters Zhanghui Novels Published in the Singapore’s Chinese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LI Kui & REN Qianqian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Singapore’s Chinese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are the carrie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arly literature in Singapore and Malaya. Both publish many novels including note- taking novels, popular novels, and translated novels. There is little study and research on this matter. Based on the author’s years of study, it is founded that the category of popular novels contains three works, each of which is a chapters novel. They are The Journey to the South, published in the Cheng Nam Jit Poh, Flowers in the Trailing Mirror, published in the Sun-Poo, and Officialdom Unmasked, published in the Lat Pau. This three works are inextricably linked to Chinese chapters novels. They are the imitations of Chinese chapters novels, but not in full, as they also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ese three novels are less concerned by the academic world. Singaporean scholar Kow Mei Kao once wrote an article about the Flowers in the Trailing Mirror. This article makes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he three chapters novels mentioned above.
Keywords: Singapore, Chinese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chapters novels,
imitation
新加坡汉文报刊中刊有许多文学作品,包括了诗歌、散文、辞赋、说唱文 学、对联、小说等。新加坡汉文报刊所刊小说中,有三部(篇)与中国小说紧密 相关的章回小说,分别为《南游记》、《新官场现形记》、《镜花后缘》。《南 游记》刊于《振南日报》,《新官场现形记》刊于《叻报》,《镜花后缘》刊于
《星洲晨报》。
上文提到的三种报刊,《叻报》、《振南日报》在笔者相关文中已有介绍,
2在本文中不再多做赘述。本文仅简单介绍《星洲晨报》,该报创刊于 1909 年 8 月 16日,是由新加坡同盟会员周之贞、谢心准创办,后来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 李文楷、劳培、周华也是这份报刊的工作人员。这份报纸的副刊称为“警梦钟”
,内中刊有小说、谐谈、谐文、粤讴、杂俎、鼓吹声、词苑等栏,其中“词苑”
收录旧体诗。此刊于辛亥革命前一年即1910年11月1日停刊。
三部(篇)小说,学界甚少关注,仅有《镜花后缘》为新加坡学者辜美高先 生撰文予以介绍。3至此后,《镜花后缘》再次销声匿迹,其他两部小说更是无人 关注。然而三部小说都与中国小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却又有着鲜明特色。本 文就三部小说做一初步探究,以飨学界,期待为推动东南亚华文文学和中国古代 小说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一、《振南日报》中的《南游记》
《 南 游 记 》 , 《 振 南 日 报 》1916年2月14日 始 刊 , 直 到7月1日 刊 完 。 该 小 说 模 仿 中 国 古 代 小 说 刊 印 版 式 , 版 心 题 “ 滑 稽 小 说 南 游 记 真 本 第 ○ 回
□□□□□□□□”,每页8行,行19字左右。回末署“天南老伧述旧 星洲寓公 重编”,“天南老伧”即王晓沧,“星洲寓公”即丘菽园。4小说有十八回,有回 目,回末有丘菽园所写评语。该小说叙述华光的故事,与余象斗所著《南游记》
相类。但在余氏《南游记》基础上做了较大程度改编,加入了其他新的东西。
2 关于《叻报》和《振南日报》的相关介绍,可以参阅笔者《〈叻报〉所载〈拟〈石头记〉怡 红公子祭潇湘 妃子文并序〉述略》,《红楼梦学刊》2009 年第 6 辑;《新加坡〈振南日报〉
载〈聊斋志异〉相关资料述评》,《蒲松龄研究》2012 年第 3 期。
3 辜美高:《〈镜花后缘〉的发现、比较与诠释》,《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年 12 月第 4 期。
4 根据《振南日报》中《南游记》前后序言可知,“天南老伧”为中国文人王晓沧。王晓沧
(1850-1905),名恩翔,晓沧是其字,号广文,又号天南老伧,广东嘉应(今梅州)鹧鸪村 人。早年为嘉应州庠生,后获增贡生。他曾任海南岛儋耳、福建上杭等地县学教谕,又曾 奉檄赴徐、淮劝赈。1886年,王晓沧与首次来福州参加乡试的丘逢甲认识。1898年戊戌政 变后,丘王二人共同留居潮州,彼此痛感时事,赋诗唱和,后结集为《金城唱和集》。光绪 二十六年(1900年),丘逢甲奉惠潮嘉道沈洁斋命令,到东南亚一带考察,宣扬清政府保护 华商政策。他遍游南洋诸岛,留居南洋讲学。丘王于 1900 年 3 月 18 日到新加坡,二人在新马 两地逗留两个多月。事后,王晓沧又遵从丘逢甲意见,继续留在南洋调查侨情。直至1901
1901 年,王晓沧才返回福建,继续当官。此外王晓沧有《鹧鸪村人诗稿》。
与中国小说相比,在回目上更加工整,中国小说《南游记》回目较为自由,
如下表所示:
小说名称
回数 南游记(《振南日报》) 南游记(余象斗)
第一回 第一回通明殿群仙斗法宝 第一回玉帝起赛会通明会 第二回 第二回灵鹫峰独火闹斋庭 第二回灵光在斗梓宫投胎 第三回 第三回火齐洞灯王初出世 第三回灵耀分龙会为明辅 第四回 第四回毓庆宫灵耀再投胎 第四回灵耀大闹琼花会
第五回 第五回伴仙娥诡智捉判官 第五回华光闹天宫烧南天宝得关 第六回 第六回宴罢君盛怒推太子 第六回华光来干田国显灵 第七回 第七回闹琼花仆镜走妖魔 第七回吉芝陀圣母在萧家庄 第八回 第八回游南维建祠显圣迹 第八回华光在萧家庄投胎 第九回 第九回吉芝陀拥树怨长饥 第九回众臣表奏捉华光 第十回 第十回萧家庄转轮避严谴 第十回华光占清凉山 第十一回 第十一回龙瑞山寻母问绝踪 第十一回哪吒行兵收华光 第十二回 第十二回清凉寺惹僧驳闲气 第十二回华光与铁扇公主成亲 第十三回 第十三回火云洞拜堂成虚话 第十三回华光闹蜻蜓观 第十四回 第十四回陆浑山闯席散欢场 第十四回华光闹东岳庙 第十五回 第十五回凤凰山美郡主成亲 第十五回华光闹阴司 第十六回 第十六回东岳庙莽孝子受危 第十六回华光火烧东岳庙 第十七回 第十七回拔幽滞三次下丰都 第十七回华光三下丰都 第十八回 第十八回整乾坤万灵尊火炮 第十八回华光皈依佛道
从上表可见《振南日报》中《南游记》回目都为八字单句,且回目两两对仗 工整,比如“火齐洞灯王初出世”和“毓庆宫灵耀再投胎”,“火齐洞”对“毓 庆宫”,“灯王”对“灵耀”,“初出世”对“再投胎”。余象斗《南游记》回 目字数较为随意,少则五字,多则十一字,这是回目上的不同。小说内容细部差 异也较大,下文以小说第一回为例展开对比。
小说中多次引用佛教教义。报载《南游记》第一回就化用佛教经文格式“佛 说:如是我闻……”,此种句式在《无量寿经》、《心经》等中经常出现。下 文“青色青光,白色白光,墨色墨光,紫色紫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金色金 光”,源自《无量寿经》中。文中“自皈依三宝,四大非有,五蕴皆空,一切诸 法,作如是观”、文末“佛氏以贪嗔痴三者为戒,大凡未能脱尽火气之人,尽让 他做到神仙,也不免自寻烦恼”,明显是佛家思想。文末还引用老子的“不见可 欲,使心不乱”。这在余象斗的小说中没有出现。小说第一回还加入五行相生相 克说。而这些在中国《南游记》中没有体现。
第一回中,王晓沧《南游记》与余象斗《南游记》的不同除了以上提及之处 外,还有召开斗宝大会的起因不同:王氏《南游记》为南天门增广天王上奏折述 说天现异光引起的斗宝大会,而余氏《南游记》是玉帝自动发起,没有交待发起
斗宝大会的原因。玉帝召见各位神仙现宝的顺序也不相同,王氏《南游记》顺序 为:西天诸佛—惧留孙真人—北极玄帝—八仙—齐天大圣—离奇洞雄圣大王—玛 利山豪圣大王;余氏《南游记》顺序:上八洞神仙—西天诸佛—孙行者—凤凰山 圣母—阎王天子—东海铁迹龙王—马耳山马耳大王。二部小说所斗宝物也不同,
王氏《南游记》:燃灯古佛现“玉尺”,观音大士现“净瓶甘露”,惧留孙真人 现“仙绳”,北极玄帝现“皂旗”,八仙现宝略而不提,其功效为“补天浴日,
旋乾转坤”,孙悟空现“十万八千毫毛”,雄圣大王现“元珠”,豪圣大王现
“智珠”;余氏《南游记》:八仙所现宝为“羽扇”、“锡杖”、“析板”、
“雌雄剑”、“金线蓝”、“葫芦”、“铁丝罩”、“鱼鼓”,观世音现“莲花 座”,普庵祖师现“拂箒”,三官大帝现“金枪”,玄天上帝现“皂旗”,白莲 尊者现“金钵盂”(上列五位为“西天诸佛”),孙行者现“如意铁棒”,凤凰 山圣母现“金宝塔”,阎王天子现“孽镜”,东海铁迹龙王现“明珠”,马耳大 王现“聚宝珠”。
斗宝大会结束后,王氏《南游记》就结束,文末为“从此海水横飞,烈焰纷 炽,渐渐生出事端来了。老子云:‘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佛氏以贪嗔痴三者 为戒,大凡未能脱尽火气之人,尽让他做到神仙,也不免自寻烦恼。正是:欲除 烦恼须成佛,各有来因莫羡人。”文末语句暗示了下回发生事情。而余氏《南游 记》在斗宝大会结束后,又叙述灵鹫山发生的事情,叙述东海铁迹龙王攻打马耳 大王,叙述灵光偷宝放魔。余氏《南游记》故事多个相继展开,已经超出了回目 所写内容,内容不专,随意凌乱。报载小说对余氏小说做了修订,使得内容短小 精干。
从报载《南游记》与余氏《南游记》第一回稍加比较就可见二者的不同之处 多,报载小说借鉴了余氏小说的故事情节,其中具体内容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
上文仅仅是从回目及本文细节上做了比对,除此之外,王氏《南游记》还引用 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典籍,比如《诗经》、《随园诗话》、《与弟书》、《西游记》
等,还增加了许多新文化、新知识,比如地中海、安琪儿、维新志士等词语。
二、《星洲晨报》中的《镜花后缘》
《镜花后缘》,《星洲晨报》1910 年 1 月 8 日始刊,6 月 25 日停刊。所刊共十 七回(没有刊完),作者署名“秋人”,辜美高师认为“秋人”即是“廖秋人”。
5该报1月8日还刊“本报增刊小说特告:本报现特聘著名大小说家秋人君担任说
5 辜美高:《〈镜花后缘〉的发现、比较与诠释》,《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年 12 月第 4 期,第 7 页。该文并没有表明该资料出处。笔者曾与辜美高师邮箱联系咨询此事,师 回信原有注释可能被编辑删除,言及此条资料源自某人名大辞典。笔者又转而搜检该辞典,仅 有“廖平子”是广东人,且其经历和工作及其留学日本后学得新新思想,这与小说中所反映的 新思想相同。故此师认为该人可能就是秋人。笔者也赞同此种推断。
部,刻已承其撰就《镜花后缘》一卷,由今日起即陆续登□报端,以飨阅者。诸 君之雅望,秋人君于省港报界早已独树一帜,说部则尤擅长。其文字价值若何,
阅者不久当自见也。”
该小说在《星洲晨报》中刊十七回,其余部分因为作者生病,停刊不续。十 七回回目如下:
第一回 以讹传讹书生续笔 将计就计侠女回家 第二回 诲老夫解聆奴隶痛 见宝石愈现炎凉情
第三回 驱赌博扎头人精武扬威 遭转笞长尾汉惊心丧胆 第四回 野心勃勃误逢外国姑娘 朝气蓬蓬且逞中朝技击 第五回 豺狼当道有意张罗 口舌招尤无辜入网
第六回 扶持弱国勉为时装 赁民家聊作铺排样 第七回 妇人会搞出恶风波 奇女家饱看惨现状
第八回 运动富翁早备几番巧计 哀怜老妇又聆十段情缘 第九回 搬行李苦力说真情 露肮脏贫婆有特色
第十回 迷信神权志士误为菩萨 伤怀国势妖姬即是英雄 第十一回 读历史种族惹余哀 毁真容家庭兴活剧
第十二回 公报私仇妻妾斗狠 同戕异媚郎舅参谋 第十三回 捕党人官兵遭晦气 殴狱卒女士逞威风 第十四回 施毒手狱卒丧良心 解重围夫人有妙理 第十五回 借酒行凶佥壬丧命 以人代马同种伤心 第十六回 推原祸始伟论纷披 穷诘真相婆心触现 第十七回 推原祸始伟论纷披 穷诘真相婆心触现
小说第一回交待了写作缘由,“小子”在珠江散步,见到几位老者在树下吸 旱烟,谈论着“中国旧日的小说”,“有说是《三国演义》好的”,“有说是
《水浒》好的”,“有说是《聊斋》好的”,“甚至《夜谈随录》、《封神演 义》等类。”唯独一个老者喜欢《镜花缘》,遭到其他人的奚落。“小子”为 老者不平,故参与谈论,问:“维新好呢,还是守旧好?”都说维新好。小子又 说:“维新的要点,一是女权的振兴,一是民族主义,任你走遍地球,谁人敢出 一言反对的。”小子话锋一转,转到《镜花缘》上来,“女权民族,近十年来,
人人都视为最新的议论,谁知前百余年,已经有人发为言论,著为小说的哩!”
(指《镜花缘》)“小子”此言一出引起其他人的差异,并且指出世人不喜欢
《镜花缘》“大抵因为它着笔太浅,罗罗清疏,粗枝大叶,不能入细罢。”从此 可见凡夫俗子并没有认识到《镜花缘》内涵的民族主义和女权主义。于是众老者 劝“小子”改换旧书,用自己意见重新创作。但“小子”出于对前书的尊重,不 敢私自涂改,决定重新作续书。在文中,“小子”还提到了他做续书的要求“事 情宜趣妙,格局宜紧严,用笔宜艳烂。”6
6 引文均出自笔者整理出的《镜花后缘》。
小说主要故事内容叙述唐小山、颜紫绡在小蓬莱与世隔绝修炼,入世之心久 已断绝。但一天飘来的气球勾起了颜紫绡对于尘世的眷恋。于是紫绡劝小山回故 国。唐小山无法只得与紫绡一起回国。小说紧接叙述他们在归途中经过大人国的 经历、航海途中的经历、到上海的经历、到福建福州的经历、到广州的经历。故 事写到广州小说就停刊了。
该小说与《镜花缘》相比,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首先,小说内容中有借物 抒怀,对大人国的批判本质就是对旧中国国民性中不良方面的批判。借小山与紫 绡归国途中所见,批判国民的一些陋俗,甚至对西方文明的不接受,固守自己陋 习,语多含批评之意。其次,小说并没有像《镜花缘》中多离奇描写,而是走向 了现实主义。小说中除了叙述途中所见所闻之外,对中国国内革命也有描述,第 五回叙唐小山一行到上海后,看见两浙总督的告示,宣布革命党人乃混迹政界之 辈,要求地方官逮捕归案。秋人借用唐小山、紫绡的言论批评某些所谓的革命志 士“挂羊头卖狗肉”。第六回批评了保皇党一伙。小说描写的这些事与其他作品 描写康梁的行为步调基本一致,大肆骗取钱财自己挥霍,在新马报刊文学作品中 许多作品对康梁保皇党的描写类似,不知道这些是革命派的虚拟杜撰,还是实有 其事,还需日后考证。
第七回写唐小山与紫绡在上海租房后参加妇女爱国会事情,在会上就女性权 利和义务做了演讲,并且追求男女平等。二人与反对者开展了激烈争辩,后来由 于军方介入,大会散去。第十一回到十三回写二人在福州救革命党,而不幸被 捕,最终逃出魔窟到了广东。
李丰懋在其《罪恶与解救:〈镜花缘〉的谪仙结构研究》7一文中,着意将小 说中描写的事物做了对比,称之为“中原与域外两元化”,《镜花后缘》也沿袭 此种做法,把西方国家作为参照物,将中国物质文明、政治制度与别国对比。小 说行文之中对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也极力称赞。
《镜花缘》的行文结构也与《镜花后缘》类似,李丰懋在《罪恶与解救:
〈镜花缘〉的谪仙结构研究》一文中对《镜花缘》的结构分析如下:
李汝珍所构想的唐敖自是还负有复“唐”的勤王任务,这是一组隐结 构,探访名花,鼓励返乡只是为了完成百花的重聚,但是真正促使百花沦落 的根由仍在武则天的误诏。因此唐敖的另一个神圣的任务,就是替李唐之 身,一方面对所有徐、骆勤王事件的勤王事件的受难者慰问、吊祭,所以一 再出现描述祭拜坟墓的动作,以慰忠烈之灵;另一方面又居间联系、串联其 后裔,诱使这股革命的主力回到中国,成为后勤王的主动力……8
根据李丰懋所述,可知《镜花缘》在武则天开科取士主干结构之下,还有一 个隐藏结构,即是反武势力与武则天的冲突,小说中才女聚会意味着对武氏政权
7 李丰懋:《<镜花缘>的谪仙结构研究》,《中国文哲研究集刊》1995 年第 7 期,第 108 页。
8 同上。
的推翻。《镜花后缘》的主干结构是写唐小山和紫绡的回归中国,隐藏结构是二 人从事的政治活动——推翻满族的统治。二小说的隐藏结构都从事政治活动,这 是为了报国。《镜花缘》一部分内容是为炫耀作者才学,故此有些拖沓,不够简 练,《镜花后缘》将原作的不足之处尽略去不写。
在《镜花后缘》之前已经有两部《镜花缘》续书出现,一是1906年10月-1907 年12月《月月小说》刊萧然郁生的《新镜花缘》,十二回;二是1908年5月新小说 社刊行陈啸庐的《新镜花缘》,十四回。两部书李奇林先生已做了比较研究,9作 者是以思想的进步与否作为评价的标准,萧然郁生作品水准要高于陈啸庐作品,
此种比较不够完全。两部续书都属中篇,以妇女问题为中心开展故事情节,但文 中已不见渲染才学的文字。不知道此种做法对《镜花后缘》是不是有影响。上两 部小说都没有把故事叙完。与《镜花后缘》同年还有一续书《续镜花缘》,该书 四卷四十回,宣统二年上海人华琴珊著。该小说特别之处是性别颠倒,不分男 女,这种位置反差之大,充满一种对既有社会的反思,意味着对传统的颠覆。其 情节是以《镜花缘》女儿国部分展开去写,重点在描写诸位女性才艺,众女将在 战事中大显身手。
从《镜花缘》到《新镜花缘》,再到《续镜花缘》,再到《镜花后缘》,这 几部小说中都有女性问题展开,围绕女性争取属于自身权利的故事发生。依笔者 管见,从几部小说中有一个问题逐步明朗化,女权主义由模糊的提出,到空想,
再到付诸实践,在这些小说中逐步展开。在《镜花后缘》中,从中可见作者对女 性的权利和义务已经有了清晰认识。然而《镜花后缘》由于作者生病原因,而中 断不刊。
辜美高师借鉴了西方汉学家“女性乌托邦小说”的概念,认为“《镜花后 缘》可视为中国第一部女性乌托邦小说”,并且认为“《镜花后缘》在思想层面 使清末女性乌托邦小说的内容更加充实,更加全面,人们可以看到更激进、更具 前瞻性的小说在华文小说世界出现。”10 此小说刊发在新加坡对华人华侨也有鼓励 作用,众多女性为华人聚居区的开发付出了巨大努力,而他们自身的权利却没有 保障。聆听她们声泪俱下的回忆录音,何曾有人注意到她们的权利!新马早期,
众多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她们的权利无人关注,此小说的刊发意义不可低估。
三、《叻报》中的《新官场现形记》
《新官场现形记》,刊于《叻报》,始于1914年3月21日,止于1914年4月1 日,尚未刊完。第一回、第二回完整,第三回残存一部分。停刊原因不明,没有 署作者。现存三回回目如下:
9 李奇林:《两部<新镜花缘>之优劣比较》,《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1995 年第 3期,
第 57 页。
10 辜美高:《<镜花后缘>的发现、比较与诠释》,《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年第 4 期,第 10 页。
第一回 李伯元梦述现形记 钱树敏秘授须知书 第二回 下资本预算赚钱账 上老当介绍佐治员 第三回 敬皮杯醋海起风潮 算交册官场逢狭路
从回目就可知第一回交待了《新官场现形记》的写作缘起,据文中所写实际 作者仍是李伯元,而写作者仅为记述者。这不过是作者一种写作策略,是为了摆 脱自己责任而设计,在下文也有说明作者写此小说担心之事“做了出来触犯了他 们的忌讳,可不要寻仇报复、文字贾祸吗?”小说开始说李伯元做《官场现形 记》之后,遭到多人咒骂,不几年就去世了。而李伯元去世真实原因却是他积劳 成疾导致。作者从上海经过,回忆起南亭亭长,在看《官场现形记》之时昏然入 睡,梦中与南亭亭长相见,听亭长讲述新官场现形记。在梦中南亭亭长与作者交 谈中可知作者亦是一位小说家,“你成日做些写情小说,何不换换新鲜做一部
《新官场现形记》。”
小说就此开始叙述,甲县知事魏云彤调京,以钱树敏代理知事;乙县知事詹 德俊调京,以郑星莱代理。然而钱树敏与郑星莱是换帖兄弟,甲乙二县还相邻。
郑星莱不曾外任做官,不懂官场内幕,就去请教钱树敏。钱树敏的打官腔、讲排 场让郑星莱不适应。郑星莱请教钱树敏上任需要注意什么、备办什么物事,钱讲 述未果就匆忙离开。此行也让郑星莱产生了想法,对比自己胡须、眉毛、眼镜、
说话方式,发现与钱树敏相差真大,下定决心模仿改变。忽一日,钱树敏差人送 来做官须知书,却另索川资三百,实为买书费用。郑星莱毫无主张与众人商议,
听从多数赞成者意见,买书付钱。翌日,郑星莱送钱给钱树敏。钱交待此书不可 外露,只能自己观看,今后此书他再卖价钱。郑星莱归家与众客人撒谎书价太高 不买,自己反而进入夫人房中观看。郑星莱看书兴奋,不意将妻子胡丽镜吵醒。
二人商议今后挣钱门路。后日,郑星莱再次拜访钱树敏,访问聘请智囊之事。二 人还商量如何裁剪民政长安插的佐治员,换成自己人。钱树敏后推荐自己小舅子 尤伯戡去充当郑星莱管辖县的科长,郑答应了。二人议定启程赴任时间,但乙县 交通稍远,郑星莱故提前发行,尤伯戡也随行。尤伯戡在雇行船之时,从中捞取 不少好处。郑星莱赴任之时,准备将所有物品带走,但尤伯戡建议不必全带,任 所一些物品回遗留备用,不似前清。在行船之上有二女金宝和银宝,二人漂亮,
引起胡丽镜的猜忌。胡丽镜千防万防,最终没有防住。郑星莱还是与金宝偷情。
在一次饮酒猜拳之时,醉酒露出二人偷情,胡丽镜大闹。故事到此停止。
《官场现形记》原来“光绪二十九年(1903)四月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 六月在《世界繁华报》上连载。”11 而续作《新官场现形记》也在《叻报》连载,
这是出于对原著的模仿还是巧合,难以查证。小说中所说续书作者与南亭亭长李 伯元关系甚密,但作者不署名,生平不详。
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提出“谴责小说”名字,《官场现形记》即属 此类。对于《官场现形记》,鲁迅先生还曾说:“时正庚子,政令倒行,海内
11 刘勇强:《中国古代小说史叙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625 页。
失望,多欲索祸患之由,责其罪人以自快,宝嘉亦应商人之托,撰《官场现形 记》。”12 而《新官场现形记》产生的真实背景与民国建立初年政令不完备,下级 官吏“多欲索”也分不开,根据第一回、第二回内容就可知。根据残缺不全的三 回也大致推知全小说的内容:反映民国建立初期统治机构内部不完善,“凡所叙 述,皆迎合、钻营、朦混、罗掘、倾轧等故事,兼及士人之热心于作吏,及官吏 闺中之隐情。”13 第一、第二回中出现的钱树敏、郑星莱,我们也可预测他们上任 甲乙二县之后如何压迫人民,剥削人民,二人还是有差别,郑星莱显得有点好色 还昏聩糊涂。《官场现形记》李伯元并没有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的概括,其写作 态度也多迎合时势,导致其艺术水平不是很高,引起后来“商界学界女界”现形 记的产生。《新官场现形记》看不到全文,其艺术性如何不可知。
现存内容对《官场现形记》在情节上模仿,集中在第二回“钱典史同行说官 趣 赵孝廉下第受奴欺”。该回讲述赵温随同王乡绅到王孝廉家拜会,赵温见了 王孝廉家官派气十足,他十分不适应;钱典史对赵温讲述官场捞取钱财的法门,
后来故事情节发展,贺根找人冒充报喜者,骗取了赵温许多银钱。正如上文所述
《新官场现形记》中第一回、第二回中郑星莱到钱树敏家,遇到的、看到的均是 官气十足,与以前大不相同,郑星莱心中感到不适应;钱树敏对郑星莱讲述官场 规则并且卖官场须知书骗取银钱,钱树敏小舅子尤伯戡租船之时骗取郑星莱银 钱。两部小说中情节类似,模仿痕迹很足。
《新官场现形记》钱树敏对郑星莱交待官场发生的变化,侧面反映了民国建 立后政坛发生的变化,但这些变化仅仅是表层的,并没有触及政坛内部极为深层 次的改变。钱树敏言“如今的知事比不得前清的州县官,实不容易做,第一件是 一班议员简直是个主人翁,架子县知事只算是一个他们的公仆,还比公仆伺候主 人要难伺候些,他们县议会和参议会仿佛是从前的顶头上司,从前的顶头上司要 离得远些,监察不得许多。他们如今便和一个人家家的师傅翁姑差不多……便在 县里设下一个审检所来受理民刑诉讼,民事有帮审员的,刑事却要县知事做检 察……”。从钱树敏所说貌似民国政权已经有了很大改变,其实下层官员都在想 办法捞钱,榨取百姓,钱树敏与郑星莱商如何安插自己的人捞钱时就说到:“虽 然民政长有过这个通令,但是在那边办事的佐治员未必个个无懈可击,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只要我们上个密函说他人地不宜,或是才具平庸,另自举荐一个私人 请他下一个调令听他来省听候,与差委遗缺以某人充任再也没有不准的,上头也 晓得他们总要安插几个私人的,只要把送上去的履历开的好看一些……”。钱树 敏这些话语将民初政坛丑相暴露无遗,实际与晚清政坛无二。
本文论述了新马汉文报刊中的三部章回小说,不论是续书还是仿作,从上文 的论述可见他们与中国章回小说有着紧密的关系,可见中国古代小说对新马汉文 学的影响。
12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06 页。
13 同上。
从上文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三部章回小说的一些共性特征:第一,它们都 与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环境有关联,关注中国社会现实,可称之为“借旧文叙今 事”,描写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官场的黑暗之幕,描写了中国社会发生巨变过程中 的细微变化,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三部小说都发生于 20 世纪 10 年代,在中国 大陆出于一个动乱纷争的时代。第二,三部小说所选取角度基本一致,在笔者看 来,这三部小说易于作者改编。《南游记》原本质量不高,改作空间很大;《镜 花后缘》原本《镜花缘》写了唐小山在海外的传奇经历,每个故事都是一个单独 情节,而这些便于作者改写;《新官场现形记》可以将相似情节移植就可以成 功。第三,这三部小说的改写,还能在报纸上刊发,无疑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 小说在新加坡传播。
新马汉文报刊中还有笔记小说也与中国笔记小说关系紧密。中国古代小说对 海外汉文报刊小说有着很大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新马汉文报刊,在澳大利亚、
美国、加拿大等国汉文报刊也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海外汉文报刊小说的整理与 研究,无疑会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海外传播提供一个新的途径,甚至为我 们研究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提供新的思路,进而推动对海外华人的全方位的研 究。
参考文献
李丰懋:《<镜花缘>的谪仙结构研究》,《中国文哲研究集刊》,1995 年第 7 期。
李奇林:《两部<新镜花缘>之优劣比较》,《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
1995 年第 3 期。
辜美高:《<镜花后缘>的发现、比较与诠释》,《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10 年第 4 期.
刘勇强:《中国古代小说史叙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