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还有“汉学”之名,专指对中国经典的研究,与清儒所谓的“汉学”不同。从这一点来看,“汉学”既有中国渊源,又有欧美背景,是完全不同的。
东亚天文历法研究的西学基础
桥本增义 39 等。他们对古代历史上日食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捷克天文学家西奥多·冯·奥波尔泽(Theodor von Oppolzer)对公元前1200年之间13000多次日食和月食的统计计算,研究了中国黄历的编撰。41关于应用天文学来研究中国经典,李约瑟的《中国科学与文明》的贡献和影响是众所周知的。遗产 其中有李约瑟团队成员何丙玉,曾任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所长,对敦煌卜筮典籍和中国古代太乙数、星相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台湾,黄一农教授在天文学、占星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对占星学、命理学的研究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以独到的想法研究占星学和气候技术。他的新书《用命运掌控命运:星相学、算术与中国古代社会》42收录了他的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自然历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韩琪2018年出版了新书《通天的知识——耶稣会士与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
经典内容的天文学解释
还需要进行检查和重新检查。瑞士汉学家索绪尔(Leopold de Saussure,1866-1925)在其著作《中国天文学的起源:天象的起源》43中讨论了《易经》第一章中的“龙星座”(即卦“干”)是“干”的形象。卦“用清”; “干”卦用九个“群龙无首”,寓意“坤”卦“母马纯洁,先失,后失,东北失友”。自黄宗羲时期以来,易学者只注重将“龙无首”解释为星象,而忽视了对“干”、“坤”二卦的解释的一般文本意义问题。我们再谈谈吧。
新科学主义的抬头
卦九行“勿用藏龙”,寓意地、地之象。第六行“坤”卦“龙战性,其血黑黄”(即第一行“干”卦的位置)也出现龙象。 52 上述天文解释抛开这些考虑没有合理的解释,是吗?如果“干”卦全部都是星辰,那么《九三》中的“君子终日劳作”又该如何解读呢?科学方法对于人文学科的重要性不能低估,但也不能高估。作为一组高度相关且复杂的文本,许多中国早期经典值得与现有的文学解释学,包括语言学和哲学方法一样受到重视。
出土简帛与 “ 物质性 ” 的重视
在谈到欧美学者对竹帛文献的研究时,笔者旨在呈现普林斯顿大学的Martin Ko、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Matthias L.等学者回避谈论《周易》文本意义的情况。
传本文献与出土文献理应并重
中国早期思想能否通过广泛的研究并仅基于冰冷的考古文物来重建?更令人不安的是《引言》中的说法:自上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使用实证科学方法来研究人文和社会。
从语言到翻译
传统的现象观念已经逐渐破产。谈到社会科学,很多人认为实证方法的局限性太大,无法处理“人类世界”中更微妙的问题。 86、当我们回顾百年历史的发展,验证余先生的见解时,我们确实需要思考:通过科学的语言研究能否全面还原历史真相?学术界必须有舆论。依靠自然科学规律,提出“科学方法”来研究人文学科,有何利弊?学术界也应该思考这一点。
翻译需要与语言学研究
《克罗尔古典中古汉语学生词典》90是每个中国文学学者都应该拥有的工具书。另一位对汉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古代音韵著作是白一平(William H.),它对注释传统产生了影响。然而,组织者蒲茂祚在《周易·楚竹书考》中把“该”字换成了官方的“攺”,“攺日”解释为“驱鬼辟邪的日子”。 rush”。96这肯定是因为尚博写的简单的文章。
经典( classic/canon )翻译的挑战
中国传统“隐士”的合理翻译是“隐士”,适合译为“隐士”或“隐士”。艾姆斯)在翻译中国道德观念时喜欢创造一些新的翻译方法。
诠释学的关注
这些问题是在解释学中提出的,人与文献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阅读文字、分析文本或解释符号。它是研究解释者(也是人)如何通过主观经验来感知现象世界。游走在文献和自己的灵魂之间,会获得怎样的意义。以上就是心理学在重视理论建构的欧洲诠释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多重原因。
欧美宗教哲学对汉学的启示
欧洲学者关注宗教
本书有中译本《中国宗教制度》,日译本《中国古代民居内部考察》)。 115 高洛培的《秘剧文本》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传播例子,从中国→日本→欧洲→中国和美国。
欧美学界的中国哲学研究
它是孔子思想的源泉。 《论语》是后人对孔子教诲的记忆,是对孔子教诲的简洁概括。如果我们不能通过“诗”、“书”、“礼”的整合来验证孔子的思想,就只能用《论语》中的“孝”思想了。学者们经常引用《论语》。 :惟正”“今之孝,谓之“孝”。它可以被提高。至于狗、马,都可以繁殖;如果他们不尊重人,为什么要有所不同呢? ”应用理论。其实,孔子的理论和《诗经》中的很多文章都描述了孝道。
历史与思想研究成就举例
至于我所擅长的清代思想史,欧美汉学家的优秀著作不计其数。中华帝国晚期儒家礼教的兴起:伦理、经典和背景。 Mote 和 Benjamin Elman:于先生的贡献。 ,下面我们讨论“魔法”和思想问题时会介绍。牟福利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元明两代。
若干检讨与反思
1902-2001)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版专着来证明卦象和线条具有思想意义。就连20世纪70年代后陆续出土的竹简、帛书,也证实了旧说的谬误。 144要知道,“阴阳”的抽象概念首先必须存在于卦爻中,然后才能创造出卦爻的阴阳符号,并经过六十卦体系的成熟运行。四卦。可以形成。阴阳观念和卦爻体系的哲学如何建立?你能眨一只眼睛就认为它们与哲学思考无关吗?但正如薄某出版的《劳特利奇世界哲学史:中国哲学史》。
从哲学到心理学
145第一单元(第一部分)第一章“中国哲学的同一性”由安东尼奥·S撰写。第二单元“前汉时期”有几章由程中英和几位美国学者撰写。 《易经》及其哲学将《易经》排除在中国哲学的形成阶段之外。这种观点太不合时宜了。
心性之学的确立
不了解自己内在的精神状态。很多自称研究心性科学的专家乱用“道德”,当儒家进入现代化时,关于心性论的讨论十分热闹,但以笔者拙见,
心性之学与心理学︰荣格观点的考虑
他认为,理论思维所强调的因果关系往往被淡化。但解构那些观察图像、玩弄修辞者的心理背景,却成了必由之路!他略带轻蔑地指出,
如何评估中国思想史的宗教迷信成份
本节主要从中国心灵哲学“神”的概念出发,探讨“汉学”与欧洲哲学、心理学的关系。中国文化从古代的崇拜神灵,演变到崇尚心灵的价值,体现了“神”。
结论
民主等)审视中国,最后发现中国“一无所有”。半个多世纪前,费正清(John K.)就说过,海峡两岸的海外汉学研究与中国汉学研究有得有失。他们应该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