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化學考科試題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化學考科試題分析"

Copied!
40
0
0

Teks penuh

(1)

【試題.答案】依據大考中心公布內容

出  版  /   民國一〇四年七月

發行所  /   7 0 2 4 8 臺南市新樂路  76  號 編輯部  /   7 0 2 5 2 臺南市新忠路  8 - 1  號 電  話  /(06) 2619621 # 314

E @

發行人  /  陳炳亨 總召集  /  周耀琨 總編輯  /  蔣海燕 主  編  /  簡玉蘭 校  對  /  施舜文

NO.00843

化學考科

名  師 / 謝志仁 老師

名  師 / 張 立 老師

(2)

名  師.謝志仁 老師

化 學 考 科 試 題 分 析

一 前  言

根據大考中心統計,今年(104)指考報名人數為5萬7千多人,是自 91年大 學指考舉辦以來的新低人數,推測除少子化影響外,應是各大學甄選入學名額逐年增 加,藉由甄選入學管道進入大學的考生變多,相對的指考報名人數也變少。大考中心 也統計出約有2萬3千多名考生報名參加指考化學考科考試,雖然應考人數較往年更 少,但分析本年(104)指定科目考試化學考科試題仍是一件有意義的工作。

自102 年開始,指定科目考試「化學考科」依據99學年度實施之「普通高級中 學課程綱要」(簡稱「99 課綱」)來命題。本年度(104)的考試為99 課綱實施後的 第三年之指定科目考試。

對於104年指考化學考科試題,個人認為「整份試題中間偏難,題型靈活,尤 其部分題目設計以實驗數據為主軸,彰顯實驗課程的重要;試卷中的計算題不多但稍 繁複,雖有生活化的題材入題(低鈉鹽、天燈上升原理、兒茶素、防晒乳等),但整 體難度較去年稍高,預估頂標、高標、均標會較去年稍低」。

本文試著對 104年指考化學考科試題依題型配分、章節配分、試題與解題技巧 做分析與討論,最後對準備指考化學考科提出建議,期能提供莘莘學子未來應考時之 參考。

二 試卷分析

一、試題題型配分

本年度(104)的指考化學考科試題題型,共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選擇題占84 分,其中單選題有16題(占48分),而多選題有9題(占36分);第二部分非選擇 題占16分,有兩大題各有4小題(每小題2分)。

分析過去十年來的指考題型分布,今年指考化學考科試題單選題和多選題的題 數與以往歷屆試題(103 年試題除外)的題數和分布比例相當,本年度(104)試題 的選擇題題數為25題,非選擇題則是維持兩大題8小題的形式,相信未來指考化學 考科題型題數也應會維持這種題型與題數的安排;至於近十年來單、多選題題數比例 相差最多的103年試題,應是特例。

整理近十年指考化學考科之題型題數與配分表,如表1。透過表1的分析可比較 出104年指考題型題數與歷屆指考題型題數分布之異同與變化趨勢。

(3)

化學考科

表 1 近十年指考化學考科之題型題數與配分表

年 度 單選題 配 分 多選題 配 分 非選擇題(小題數) 配 分

95 16 48 6 24 二(11) 28

96 16 48 6 30 三(15) 22

97 14 42 9 36 三(7) 22

98 15 45 8 32 三(7) 23

99 16 48 8 32 三(9) 20

100 12 36 11 44 三(10) 20

101 12 36 12 48 二(8) 16

102 12 36 12 48 二(8) 16

103 20 60 6 24 二(8) 16

104 16 48 9 36 二(8) 16

二、試題章節配分比例

分析依 99 課綱命題的102 ∼104 年指考化學考科試題與基礎化學、選修化學 各課程單元分布比例、配分表,如表2。本年度(104)的化學考科試題除少數單元

(如物質的構造與特性、化學與能源、無機化合物等)未有考題外,其餘各單元均有 考題,尤其是基礎化學(三)、選修化學部分幾乎各章都有相關的考題出現。

其中屬基礎化學(三)課程內容的氣體、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各單元均有 考題,尤其是化學反應速率單元部分相關的考題就有三題(5.、7.、25.),配分達10 分,再加上氣體、化學平衡單元的考題共有四題(2.、6.、15.及非選擇二、(4)),總 配分高達21分,是近三年來配分比例數最高的一年。

(4)

表 2 102 ~ 104 年指考化學考科試題單元分布比例、配分表

冊 次 章 次

102 年 103 年 104 年

單選題 多選題 非選題 配  單選題 多選題 非選題 配  單選題 多選題 非選題 配 

基 礎 化 學

(一)

第1章

物質的組成 7. 3 3. 3

第2章

原子結構與性質 4. 3

一、

(1)(2) (3)

6

一、

(1)(2) (3)

6

第3章 化學反應

1.

8. 13. 一、

(1) 12 1.

2. 6 1. 3

第4章

常見的化學反應 9. 18. 7 13. 3 11.

12. 18. 10

基 礎 化 學

(二)

第1章 物質的構造與特性

第2章 有機化合物

11.

12. 23. 10 18.

19.

一、

(4) 8 22. 4

第3章 化學與能源

第4章

化學與化工 14. 25. 7

基 礎 化 學

(三)

第1章 氣 體

一、

(2)(3) (4)

6 11. 3 2.

6. 6

第2章 化學反應速率

5.

7. 25. 10

第三章

化學平衡 3. 3 15.

二、

(4) 5

(5)

化學考科

冊 次 章 次

102 年 103 年 104 年

單選題 多選題 非選題 配  單選題 多選題 非選題 配  單選題 多選題 非選題 配 

選 修 化 學

(上)

第1章 原子構造

21.

22. 8 8. 3

第2章

化學鍵結 14. 4 20. 3 9.

17.

19. 11

第3章 液體與溶液

4.

5. 6 10. 3

第4章 水溶液中酸、鹼、

鹽的平衡

10. 3

二、

(2)(1) (3)(4)

8 14.

二、

(2)(3) 7

第5章

氧化還原反應 16. 4 9. 3 21.

一、

(4) 6

選 修 化 學

(下)

第6章

無機化合物 6.

15.

20.

二、

(1)(2) (3) (4)

19 6.

7.

12.

26. 13

第7章

有機化學 3.

17.

22. 11 10. 23. 7 16. 20.

24. 11

第8章 化學的應用與

發展

21.

24. 8 17. 3 13. 3

實驗 實驗課程 2.

5. 19. 10

8.

15.

16.

24. 13 4. 23. 二、

(1) 9

※試題中某些題目為跨章節的考題,在歸類上以試題所涉及的核心概念作為歸類的依據。

(6)

進一步分析 102 ∼ 104年指考化學考科試題配分與化學考科課程內容,如表 3,可知非學測範圍的課程內容,包含基礎化學(三)、選修化學(上)及選修化學

(下)等皆是相當重要的課程內容,今年的化學試卷中就占74分(含實驗),對於未 來準備參加指考的同學,要特別注意高三課程的分量對指考而言是相當重要的,今年

(104)試卷中屬選修化學(上)、(下)課程的考題就達48分(含相關實驗考題)。 尤其是當同學在高三下學期忙著準備甄選入學資料與甄試之際,千萬不可輕忽高三相 關課程的學習,也為將來進入大學修習相關課程奠定良好基礎。

表 3 102 ~ 104 年指考化學考科試題與化學考科課程內容配分分布 課程區分 102 年 103 年 104 年

化學考科 課程內容

1. 學測範圍   考題配分

基礎化學(一) 25

35分 15

30分 22

26分 基礎化學(二) 10 15 4

2. 非學測範圍  考題配分

基礎化學(三) 6

55分 6

57分 21

65分

28 30

選修化學(上) 11

23 14

選修化學(下) 38 3. 實驗課程

 考題配分 實驗部分 10 10分 13 13分 9 9

試題與解題討論 三

一、圖形試題的解法:掌握圖形解題關鍵

【解題關鍵】分析歷屆指考化學考科試題,一般而言,圖形或表格化呈現之試題皆是 以實驗數據為主軸所發展出的考題,這類考題是因應紙筆化的測驗,將 實驗的觀察或數據呈現於題目中,用以評量考生對該實驗數據之結果分 析、實驗原理與應用推理的能力,因此面對這類考題,考生閱讀完題目 後應立刻連結該考題是評量課程中所屬單元的概念,並據以回答。

r 圖3是碳酸鈉溶液用0.1000 M鹽酸滴定的滴定曲線。圖中灰色區塊代表指示劑 變色範圍。圖中各點的滴定體積(VHCl,mL)為甲

0、乙 10.00、丙 25.00、丁40.00、戊48.00、己 48.00、庚 50.00、辛55.00。試問在滴定的過程中,

於何處的溶液具有緩衝性質?

A只有丙 B只有戊 C乙與丙

D乙與丁 圖3

(7)

化學考科

【答案】 D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評量的概念為在滴定過程中,何種狀態的溶液具有緩衝性質,

故讀完題目後立刻連結到──緩衝溶液的組成與滴定過程中之溶液組 成物質的變化之相關概念,即可解題。以0.1000 M鹽酸滴定碳酸鈉溶 液,該溶液組成變化為 CO32- HCl HCO3- HCl H2CO3,又滴定達當 量點時,溶液的pH值在滴定曲線圖中會有劇烈變化,而在達當量點前 的溶液組成具緩衝性質,故由滴定曲線圖中可知,丙、庚是在pH值有 劇烈變化的位置,應接近當量點,而乙、丁(在當量點前)的溶液具有 緩衝性質。

g 王同學在25nC及1大氣壓下,量測反應 X→2Y+Z的反應速率。圖6與7是 反應進行中所量測到的反應物 X的濃度與時間的關係。下列有關該反應的敘 述,哪些正確?

圖6 圖7 A此反應為結合反應

B此反應為零級反應

C反應物X的初始濃度為0.067 M

D在反應過程中,反應物X分子之間必須互相碰撞,反應才會發生 E在反應後期,反應物X的濃度不再變化,是因為 X停止反應所造成

【答案】 CD

【試題分析】1  本題主要評量為反應速率的相關概念,由 [X]與 1

[X] 對時間的圖形 可知,當 1

[X] 對時間作圖時,在前6秒為直線(等差數列),符合 二級反應的數據特徵:若反應時間的間隔相等,而一反應物的濃度 以調和數列(倒數成等差)遞增,則此反應中,其反應物的反應級 數為二級。

(8)

      2  選項分析:

        A 錯誤;此反應為分解反應。

        B 錯誤;此反應為二級反應。

        C  正確;將題圖7直線向前( 1

[X] 軸)延伸,可知在反應初始(0 秒)時, 1

[X] =15[X]00.067M         D  正確。

        E  錯誤;是因為此反應已達平衡。

二、複雜或較陌生試題的解法:掌握題旨與訊息關鍵

7 某一化學反應經過下列三步驟才完成:

步驟1:H3O+(aq)+HOOH(aq)→HOOH2+

(aq)+H2O(aq) 步驟2:HOOH2+(aq)+Br-(aq)→HOBr(aq)+H2O(aq)

步驟3:HOBr(aq)+HOOH(aq)→Br-(aq)+H3O+(aq)+O2(g)

在此化學反應中,下列對各步驟中的物質所扮演的角色,哪一敘述正確?

AH3O+(aq)是中間物   BHOBr(aq)是產物   CBr-(aq)是催化劑 DHOOH2+(aq)是反應物 EH2O(aq)是中間物

【答案】 C

【試題分析】1  本題在歸類上應屬反應機構的概念,但因試題中主要是評量在步驟 中的各物質所扮演的角色,僅需由反應步驟中觀察各物質所扮演的 角色,而非推論其速率方程式(速率定律),但反應機構非屬化學科 99課綱的內容,故在歸類上本題應屬課綱內容邊緣的考題;又題目 中H2O的狀態應以() 表示較佳。

      2  觀察各步驟中的物質變化可知,Br-(aq) 參與反應,最後又以Br-(aq)的 形式出現,故Br-(aq)應是催化劑。

e 異戊二烯學名為2-甲基-1,3-丁二烯,可經由加成聚合產生聚異戊二烯。下列聚 合物中,哪一選項不是由異戊二烯聚合而得?

A      B      C

D   E

(9)

化學考科

【答案】 C

【試題分析】異戊二烯(2-甲基-1,3-丁二烯)的結構式為 ,進行加 成聚合產生聚異戊二烯時,其結構中的主鏈應為 4 個C,而甲基應位在 支鏈位置,故不會產生C選項的產物。

三、典型實驗試題的解法:掌握歷屆實驗試題的練習

二、氯化鉛的溶度積常數,可以利用離子交換法測定。實驗步驟如下:

  步驟1. 將 25.00毫升的飽和氯化鉛水溶液倒入一個填有以酸處理過的陽離子

交換樹脂的管柱。讓溶液往下流動,進行陽離子交換,並用一個250 毫升的燒杯(甲)承接自管柱流出的溶液。

  步驟2. 再從管柱上方加入50毫升純水,可將經離子交換過後的所有離子全部 以同一個甲燒杯收集。

  步驟3. 將收集的溶液稀釋成100.00毫升水溶液(乙溶液)。

  步驟4. 自乙溶液中取出25.00毫升並加入幾滴酚酞指示劑,以0.0100 M的氫 氧化鈉溶液滴定。當滴入 20.00毫升時達滴定終點。

  根據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 寫出步驟1和2中所收集到的陽離子和陰離子的化學式。

  2 寫出在步驟3,要將收集到的溶液稀釋至100.00毫升水溶液時,必須要使 用的容器名稱;及寫出滴定到達滴定終點時,溶液呈現的顏色。

  3 計算乙溶液中氫離子濃度為何?

  4 以滴定所得數據,計算氯化鉛的溶度積常數。

【答案】1 H+與Cl-

2 容量瓶,淡紅或粉紅色 3 8*10-3 M

4 1.64*10-5

【試題分析】本題雖與課綱的溶度積相關實驗內容不同,但本題實屬舊課綱之常見試 題,涵蓋了離子交換法、酸鹼滴定及溶度積計算等概念,屬實驗綜合 題,依題意敘述逐步拆解,即可解題。

※ 類題觀摩

為了測定氯化鉛的溶度積Ksp,將25.0 毫升PbCl2的澄清飽和溶液通過足量之強酸 型陽離子交換樹脂(RH)管柱,再以純水沖洗該管柱。從該管流出的溶液及洗液

以0.03 M 氫氧化鈉溶液滴定,達滴定終點時滴入26.5毫升氫氧化鈉溶液,則PbCl2

(10)

【答案】 A

【試題分析】1 由酸鹼中和反應求出HCl莫耳數,並推得PbCl2的莫耳數。

      2 氯化鉛的溶解平衡為PbCl2(s)Pb2+(aq) +2Cl-(aq)

        測定氯化鉛飽和溶液中,PbCl2 之溶解度、鉛離子的濃度,即可推 算其Ksp=4s3=[Pb2+][Cl-]2=4[Pb2+]3

        再代入PbCl2 之溶度積常數(Ksp)與溶解度的計量關係式求解。

【解析】1 由酸鹼中和反應得:

      HCl莫耳數=NaOH莫耳數=0.03*26.5=0.795(毫莫耳)

    2  PbCl2 的澄清飽和溶液通過足量之強酸型陽離子交換樹脂(RH)管柱,

該反應為 PbCl2+2RH → PbR2+2HCl,故 PbCl2的莫耳數=1

2*HCl 耳數)=1

2 *0.795=0.3975(毫莫耳)

    3  [PbCl2]= 0.3975

25.0 01.6×10

-2(M),則: Ksp=4s3=4*(1.6*10-2301.6*10-5

四、其他試題:偶然還是巧合的類似題

【奇妙的巧合】繼103年指考非選擇題一、的1∼3小題和103年自然學測的I、O 題類似後,今年(104)指考的q、w題和104年自然學測的9、0 題也類似。在歷屆的學測與指考之試題中,已連續兩年發生該年的學 測自然考科化學試題與同一年的指考化學考科試題類似情況,真的要 問這是「偶然還是巧合」安排?

q、w題為題組

濃度均為0.1 M的五種水溶液:AgNO3、NaBr、HCl、Na2S、Na2CO3,有如圖2所 示的相互反應關係,亦即將圖中每條連線兩端的溶液等量混合,都會有明顯可辨認 的化學反應。試推演每一種溶液在圖中的位置後,回答題q、w。

圖2 q 下列哪一化學式是溶液丁的溶質?

AAgNO3 B NaBr C HCl D Na2S E Na2CO3 w 下列哪一化學式是溶液乙的溶質?

AAgNO3 B NaBr C HCl D Na2S E Na2CO3

(11)

化學考科

【答案】 qC;wA

【試題分析】q、w題是屬基礎化學(一)水溶液中的沉澱反應單元,由題目中給定 的AgNO3、NaBr 、HCl、Na2S、Na2CO3等五種水溶液,配合此五種溶 液彼此間的關係圖(如題圖 2)。先找出乙溶液皆可與其他溶液發生化 學反應,據此判斷乙溶液應為AgNO3水溶液;而甲溶液僅可與乙溶液 發生化學反應,與其他溶液皆不反應,據此可判斷甲溶液應為NaBr水 溶液;而丙和戊兩者不互相反應,可判斷丙、戊應為Na2S、Na2CO3兩 者其一,故丁應為HCl。

※ 104年學測

9、0題為題組

  濃度均為 0.1 M 的五種水溶液,其溶質為 KI、HCl、 BaCl2、Na2CO3、Pb(NO3)2。這五種溶液彼此間的關係如 圖 2。圖中每條連線表示兩端的溶液可以發生化學反應,

產生沉澱或氣體,均以肉眼就可辨識。請先確定代號 1∼5 是什麼溶液後,回答9與0題。

9 已知與溶液 2 的反應,可以產生氣體或沉澱,則溶液 2 的溶質是什麼化合物?

A KI   B HCl   C BaCl2   D Na2CO3   E Pb(NO3)2

0 已知與溶液 4 的反應皆為沉澱反應,且其中有一種沉澱的顏色為黃色,則溶液 4 的溶質是什麼化合物?

A KI   B HCl   C BaCl2   D Na2CO3   E Pb(NO3)2

【答案】 9D;0E

【試題分析】9、0題亦屬基礎化學(一)水溶液中的沉澱反應單元,同學需先由題 目中給定的 KI、HCl、BaCl2、Na2CO3、Pb(NO3)2 等五種水溶液,配合 此五種溶液彼此間的關係圖(如題圖 2)。找出編號 4 的溶液皆可與其 他溶液發生化學反應,據此判斷編號 4 的溶液應為 Pb(NO3)2 水溶液;

再找出編號 5 的溶液僅可與 Pb(NO3)2 水溶液發生化學反應,據此判斷 編號 5 的溶液應為KI水溶液;而剩餘的三種溶液中,Na2CO3 水溶液皆 可與 HCl、BaCl2 反應,故編號 2 的溶液應為 Na2CO3 水溶液,而編號 1、3 的溶液應為HCl水溶液或 BaCl2水溶液。

圖 2

(12)

【奇妙的巧合】今年(104)指考非選擇題一、的1∼3小題是有關元素之原子序、

電子排序及週期表的規律性等相關概念,本題和 103 年指考非選擇題 一、的1∼3小題、103 年自然學測的I、O題、102 年自然學測的 S、D題、101 年自然學測的O、P題類似,還是要問這是「偶然還 是巧合」安排?

一、四種非金屬元素,其代號為:W、X、Y、Z,在元素週期表上均屬不同週期,

僅X與Y在同族,而族數與原子序均以Z為最大。已知:

  1 W在第一週期。

  2  四元素的原子序相加的和為78。   3  由W、X、Y三元素可組成化合物Q。   4  Q有6個原子及42個質子,分子量為82。   5  Z2在常溫、常壓為有色固體,具有昇華的性質。

  6  Z2在含有Z-離子的水中,溶解度大增,可得有色離子Z3-。   回答下列四子題:

  1  寫出W及Z的元素符號。

  2  寫出由X與Y兩種元素組成的兩種穩定化合物的化學式。

  3  寫出Q的化學式。

  4  在0.1 M的Z3-水溶液中加0.1 M的 Q水溶液,則溶液立即褪為無色。寫 出該氧化還原的化學反應式。(不需要標出物質的狀態)

【答案】 1 W為H,Z為I     2 SO2與SO3

    3 H2SO3

    4 H2SO3+I3-+H2O → SO42-+3I-+4H+

【試題分析】1 本題須配合試卷所附的週期表參考資料,依題意W 在第一週期且 W、X、Y 三元素可組成化合物Q,故W不可能為He,W應為H。       2 因Z2 在常溫、常壓為有色固體,具有昇華的性質,且 Z2 在含有Z-

離子的水中,溶解度大增,可得有色離子Z3-

,依元素特性可推得Z 應為I。

      3 因W、X、Y、Z四元素的原子序相加的和為78,且僅X與Y在同 族,又已知W為 H(原子序1),Z為I(可由週期表中推得原子序 為 53),可知 X與Y的原子序和為24,且X與Y為同族元素,配 合參考資料中的週期表數據,可得僅第16 族的O、S,兩者的原子 序和為24,故X、Y應為O、S兩者之一。依上述推理,可得各小 題答案。

(13)

化學考科

※ 103年指考

一、甲、乙、丙三元素在週期表的位置相接鄰而且均在前三週期,其中有一元素與 另一元素同週期,同時又與第三元素同族。試回答下列問題:

  1  已知該三元素的原子序為甲小於乙,乙小於丙。試在答案卷的方格紙上,

劃出甲、乙、丙在週期表上可能的四種相對位置圖。

  2  設甲的原子序為Z,其最外層的電子數為n,而該三元素的原子序總和是該 三元素的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總和的2倍加1。寫出該三元素的原子序。

  3 參考題本封面的週期表,寫出該三元素的元素符號。

  4  以通式寫出由原子序Z與原子序(Z-5)兩元素所構成的化合物 2 類,以 通式表示之。

【答案】 1 可能的相對位置圖如下: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2 原子序:6、7、14

    3 6C、7N、14Si     4 CnH2n與CnH2n+2

※ 103年學測

I、O題為題組

  元素週期表之前三週期的最後元素分別為氦、氖、氬,而其對應原子序為 2、 10、18,已知甲、乙、丙是週期表上相鄰的三種元素,甲與乙是同週期的元素,乙 與丙是同主族的元素。

I 該三種元素的原子序之和為 27,則甲、乙、丙在週期表中的相對位置,最多有 幾種可能?

A1 B2 C3 D4 E5

O 承上題,若此三種元素均為金屬,則甲、乙、丙在週期表中的相對位置,最多 有幾種可能?

A1 B2 C3 D4 E5

【答案】 IB;OA

(14)

四 結 語

就 104年指考化學考科試卷來看,整體而言,試題中間偏難,題型靈活,注重 基本概念的理解與應用,尤其部分題目設計以實驗數據為主軸,彰顯實驗課程的重 要;跨章節整合的試題與實驗課程的試題明顯增加,試卷中的計算題不多但稍繁複,

雖有生活化的題材入題,但整體難度較去年稍高。因為是指考試題,所以基礎化學

(三)與選修化學課程相關的內容試題比重高達七成左右(含實驗課程),對於未來 要參加指考的同學來說,一定要確實準備基礎化學(三)與高三的課程內容(選修化 學上、下)。

同學在準備指考時,可先從了解指考化學考科的測驗目標、測驗範圍與測驗內 容入手,並由化學考科五標與答題估算中建立信心,配合使用指考化學考科重要概念 檢核表的複習方式,做有效適當的複習規畫,再由指考化學考科的測驗目標與化學考 科試題題型分析呼應,即可明瞭指考命題的形式與準備方向。(相關資料可於“翰林 我的網”網頁下載,網址: http://www.worldone.com.tw/publish.do?ecId=12)

此外,在 99 課網中,因實驗課程獨立成 1 學分,故在這三年的考題中都彰顯出 實驗課程的重要性,提醒同學應熟悉每個實驗的目的及步驟、各項器材的名稱及操作 方法、實驗數據的處理分析、實驗圖表的判讀與實驗結果的討論等,並多練習相關的 考題(含歷屆實驗試題)。

整理近年考題發現:今年(104)指考非選擇題一、的1∼3小題和 103 年指考 非選擇題一、的1∼3小題、103 年自然學測的I、O題、102 年自然學測的S、D 題、101 年自然學測的O、P題類似,都是有關元素週期表中的元素原子序與電子排 序及其規律性之相關考題,這類考題似乎是目前熱門的題型,同學一定要熟悉這類考 題的推理與解法。

若行有餘力,可進一步練習相關化學競賽的考題(如清華盃、鍾靈化學競賽、

全國或各分區化學實驗能力競賽等)及大陸考題,從中培養、訓練出解題的思考能力 與熟悉各種不同的考題,相信必能在指考中獲取高分。 F

(15)

化學考科

名 師.張 立 老師

化 學 考 科 試 題 解 析

參考資料

說明:下列資料,可供回答問題之參考 一、元素週期表(1~36號元素)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102 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試題

化學考科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 80 分鐘 作答方式:

˙選擇題用 2B 鉛筆在「答案卡」上作答;更正時,應以橡皮 擦擦拭,切勿使用修正液(帶)。

˙非選擇題用筆尖較粗之黑色墨水的筆在「答案卷」上作答;

更正時,可以使用修正液(帶)。

˙未依規定畫記答案卡,致機器掃描無法辨識答案;或未使用 黑色墨水的筆書寫答案卷,致評閱人員無法辨認機器掃描後 之答案者,其後果由考生自行承擔。

˙答案卷每人一張,不得要求增補。

參考資料

說明:下列資料,可供回答問題之參考 一、元素週期表(1~36號元素)

1 H 1.0

2 He 4.0 3

Li 6.9

4 Be 9.0

5 B 10.8

6 C 12.0

7 N 14.0

8 O 16.0

9 F 19.0

10 Ne 20.2 11

Na 23.0

12 Mg 24.3

13 Al 27.0

14 Si 28.1

15 P 31.0

16 S 32.1

17 Cl 35.5

18 Ar 40.0 19

K 39.1

20 Ca 40.1

21 Sc 45.0

22 Ti 47.9

23 V 50.9

24 Cr 52.0

25 Mn 54.9

26 Fe 55.8

27 Co 58.9

28 Ni 58.7

29 Cu 63.5

30 Zn 65.4

31 Ga 69.7

32 Ge 72.6

33 As 74.9

34 Se 79.0

35 Br 79.9

36 Kr 83.8

二、理想氣體常數 R 0 08205 L atm K mol= . 1 1=8 31 J K mol. 1 1 莫耳體積=22.4升(STP)

三、甲基紅的變色範圍:pH4.2~pH6.3

四、AgCl Ksp =1.8 10× 10 Hg Cl K2 2 sp =1.4 10× 18 五、Ag(aq)+ +2NH3(aq) ⇌ Ag(NH )3 2(aq)+ K 1.7 10= × 7

二、理想氣體常數R=0.08205 L atm K-1mol-1=8.31 J K-1mol-1 三、酚酞變色範圍:pH=8.2∼10.0,酸型為無色,鹼型為粉紅色 四、log2=0.30,log3=0.48

第壹部分:選擇題(占 84 分)

一、單選題(占 48 分)

說明:第1題至第y題,每題有5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

請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3分;答錯、未作答 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1 推廣低鈉鹽飲食的營養師建議:每人每天的飲食中,鈉的含量應低於2400毫 克。若將2400 毫克的鈉換算成實際攝取的食鹽(克),則最接近下列哪一數 值?

A 0.5 B 1 C 3 D 6 E 10

D

基礎化學(一)第3章 化學反應

(16)

食鹽NaCl的式量為23.0+35.5=58.5,2400 毫克的鈉相當於2.4克,

則由 2.4 23.0=

x

58.5x06(克)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指考關鍵60天.化學》第95頁第7題。

《指考週複習.化學》第 7頁第19題、第11頁第8題。

2 平溪放天燈已是國際知名的節慶活動。在天燈下方點火後,即可冉冉上升。下 列有關天燈上升的主要原因,哪一敘述正確?

A因燃燒時耗去氧氣,氣體量減少

B因燃燒升溫,氣體膨脹噴出燈口的反作用力 C因燃燒升溫,氣體變成理想氣體

D因燃燒升溫,氣體膨脹,密度變低 E因燃燒升溫,氣體碰撞燈壁頻率增加

D

基礎化學(三)第1章 氣體

測驗學生是否能夠利用查理定律來解釋天燈上升的原理

天燈利用燃燒來加熱天燈內的空氣,又天燈為開放系統,天燈內的壓 力會等於大氣壓,加熱會使天燈內氣體膨脹而流向天燈外,使天燈內 的氣體密度小於外界而產生浮力,讓天燈上升。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指考關鍵60天.化學》第48頁第2題。

《指考週複習.化學》第 47頁第 16題。

命 中 題 《指考週複習.化學》第46頁第11題、第47頁第17題。

3 若2.0 升的X2氣體與1.0 升的Y2氣體完全反應,兩者均無剩餘,產生 2.0 升 的R氣體,則下列哪一選項是R的化學式?(假設氣體均為理想氣體,且反應 前、後均在同溫、同壓的條件)

A XY B XY2 C XY3 D X2Y E X3Y D

基礎化學(一)第1章 物質的組成

測驗學生是否了解亞佛加厥定律與道耳頓的原子說與其應用

由亞佛加厥定律可知,在同溫、同壓下,氣體的莫耳數與體積成正比,

則依題意可知該反應為2X2(g)+Y2(g)→ 2R(g);再依據道耳頓原子說,化 學反應只涉及原子的重新排列組合,原子本身不會消滅,也不會產生新 原子,可得知R為X2Y。

命中

(17)

化學考科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指考關鍵60天.化學》第47頁範例4。

《指考週複習.化學》第16頁第 3題、第52頁第15題、

第106頁第9題。

4 王同學在實驗室配製濃度為0.100 M 的氫氧化鈉水溶液,用來滴定一未知濃度 的鹽酸溶液。在此實驗過程中,最不可能使用下列哪一玻璃器材?

A B C D E

C

基礎化學(一)第1章 物質的組成

選修化學(上)第4章 水溶液中酸、鹼、鹽的平衡

測驗學生是否熟悉配製體積莫耳濃度溶液,以及酸鹼滴定的實驗操作

1配製0.100 M 的 NaOH 水溶液過程如下:

  1 以電子天平準確稱取所需質量的NaOH,並置入「E燒杯」中,

再加入適量蒸餾水溶解。

  2 將上述溶液完全倒入適當大小的「A容量瓶」中,為避免溶液外 漏,可在容量瓶口放上「D漏斗」,再加入蒸餾水至刻度處。

2 再將裝在滴定管的 NaOH水溶液,滴定已加有適當指示劑、裝在

「B錐形瓶」中未知濃度的 HCl溶液。

故可知此實驗過程中,並不會用到C圓底燒瓶。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指考關鍵60天.化學》第158頁第14題。

命 中 題 《指考週複習.化學》第16頁第1題。

5 下列有關化學反應速率的敘述,哪一項正確?

A放熱反應的反應速率比吸熱反應的反應速率快

B催化劑會改變反應途徑,也可能造成反應級數的改變

C對氣體反應物而言,降低反應物的分壓,則可增加反應速率 D反應速率的快慢與活化能有關,而活化能會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E定溫下,對一級反應而言,其反應速率常數會隨反應時間增加而減小 B

命中

(18)

A  化學反應速率的快慢與活化能有關,而與反應熱為放熱或吸熱無關。

C  對氣體反應物而言,降低反應物的分壓,意即降低反應物的濃度,

由碰撞學說可知,會降低反應速率。

D  活化能會因加入催化劑而降低,但不受溫度影響。

E  在定溫下,一級反應的反應速率常數為定值,不會隨反應時間增加 而減小。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指考關鍵60天.化學》第53頁第10題。

命 中 題 《指考週複習.化學》第51頁第6題、第52頁第16題、

第53頁第20題、第59頁第17題。

6 王同學在以氣閥連接的兩個密閉容器內,分別裝入2.0大氣壓的NH3(g)與1.6大 氣壓的HCl(g),如圖1。之後打開氣閥讓兩氣體充分反應,發現容器內生成白色 固體。若反應後氣體的溫度由27nC升高至87nC,則容器內的壓力,最接近 下列哪一數值(大氣壓)?(連接氣閥的管子體積可忽略不計)

圖1

A 0.20 B 0.24 C 0.40 D 0.48 E 1.8

B

基礎化學(三)第1章 氣體

測驗學生是否了解道耳頓分壓定律在氣體會發生反應時的處理,以及氣 體壓力和絕對溫度的變化關係

1先由波以耳定律可得:

 2.0*1.0=PNH3*(1.0+1.0),PNH3=1.0(大氣壓)

 1.6*1.0=PHCl*(1.0+1.0),PHCl=0.8(大氣壓)

 又由理想氣體方程式 PV=nRT,當 V、T 相同時,Pµn,則:

 

HCl(g) + NH3(g) → NH4Cl(s) 反應初 0.8 1.0

反應  -0.8 -0.8 生成 反應後 0 0.2

2由理想氣體方程式 PV=nRT,當 V、n 相同時,PµT,則:

  0.2 27+273=

P

87+273 P=0.24(大氣壓)

命中

(19)

化學考科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指考關鍵60天.化學》第152頁第5題。

《指考週複習.化學》第 59頁第 19題、第 60頁非選第1題。

命 中 題 《指考週複習.化學》第49頁非選第1題、第105頁第2題。

7 某一化學反應經過下列三步驟才完成:

步驟1:H3O+(aq)+HOOH(aq)→HOOH2+(aq)+H2O(aq) 步驟2:HOOH2+

(aq)+Br-(aq)→HOBr(aq)+H2O(aq)

步驟3:HOBr(aq)+HOOH(aq)→Br-(aq)+H3O+(aq)+O2(g)

在此化學反應中,下列對各步驟中的物質所扮演的角色,哪一敘述正確?

AH3O+(aq)是中間物   BHOBr(aq)是產物   CBr-(aq)是催化劑 DHOOH2+(aq)是反應物  EH2O(aq)是中間物

C

基礎化學(三)第2章 化學反應速率

測驗學生是否了解反應機構中,反應物、催化劑、反應中間物及產物的 定義

將此化學反應的三個步驟相加可得全反應:

  步驟1:H3O+(aq)+HOOH(aq)→HOOH2+(aq)+H2O()

  步驟2:HOOH2+(aq)+Br-(aq)→HOBr(aq)+H2O()

+)步驟 3:HOBr(aq)+HOOH(aq)→Br-(aq)+H3O+(aq)+O2(g)   全反應:2HOOH(aq)→O2(g)+2H2O()

故反應物為HOOH,催化劑為 H3O+和 Br-,反應中間物為HOOH2+和 HOBr,產物為 O2和 H2O。

b:題目中,H2O 的狀態應為()非(aq)。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指考週複習.化學》第51頁第8題、第60頁第22題。

8 下列關於S2-、Cl-、Ar、K+和Ca2+等五種原子或離子,哪一敘述錯誤?

A電子數相等

BS2-的總電子數為16

C最外層電子所在的軌域相同

D半徑大小為S2->Cl->Ar>K+>Ca2+

ECl(g)→Cl-(g)所需要的能量為電子親和力,其數值在所有元素中最大 命中

(20)

B

基礎化學(一)第2章 原子結構與性質 選修化學(上)第1章 原子構造

測驗學生是否了解原子的構造、電子組態、半徑大小和電子親合力的觀 念

AB S2-、Cl-、Ar、K+和 Ca2+的電子數相等,均為 18 個。

C  S2-、Cl-、Ar、K+和 Ca2+的基態電子組態均為1s22s22p63s23p6,最 外層電子所在的軌域相同。

D 電子數相同的原子或離子中,質子數愈多,則核電荷愈大,半徑愈 小。

E 電子親和力最大的元素為 Cl。   b:99課綱應不涉及電子親和力。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指考關鍵60天.化學》第160頁第10題。

《指考週複習.化學》第 102頁第23題。

命 中 題 《指考週複習.化學》第5頁第3題。

9 由H、N、O三種元素可以組成多種化合物。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甲)由 2H2O2→2H2O+O2,可知 H2O2具有自身氧化還原能力。

(乙)N2H4具有兩對孤電子對,且沒有雙鍵。

(丙)NO、N2O以及NO2三者是同分異構物。

(丁)NH3與H2O具有分子間氫鍵,但兩者均不具極性。

A只有甲 B只有乙 C甲與乙 D乙與丙 E丙與丁

C

基礎化學(一)第3章 化學反應

基礎化學(二)第1章 物質的構造與特性 選修化學(上)第2章 化學鍵結

選修化學(上)第5章 氧化還原反應

測驗學生是否了解自身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分子的結構式、同分異構 物的定義,以及分子的極性與形成氫鍵的條件

(甲)2H2O2→2H2O+O2,由氧化數的變化可知,本反應為自身氧化還 -1 -2 0

   原反應,即H2O2 具有自身氧化還原能力。

(乙) N2H4的結構式為 ,分子結構中有兩對孤電子對,且沒 有雙鍵。

命中

(21)

化學考科

(丙)同分異構物的定義:分子式相同,但結構式不同的化合物,故 NO、N2O 以及 NO2三者不是同分異構物。

(丁)NH3與 H2O 均具有分子間氫鍵,且兩者均為極性分子。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指考關鍵60天.化學》第360頁第3題、第116頁第2題。

《指考週複習.化學》第 78頁第 1題。

命 中 題 《指考週複習.化學》第64頁第14題、第81頁第20題。

0 若用葡萄糖(甲)、溴化鎂(乙)、氯化鈉(丙)、醋酸(丁)等四種化合物,在 25nC製備相同滲透壓且等體積的溶液時,所需質量由大至小排序,則下列哪 一選項的排序正確?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甲>丁>丙>乙 D乙>甲>丙>丁   E甲>乙>丁>丙

E

選修化學(上)第3章 液體與溶液

測驗學生是否了解滲透壓與電解質的依數性質 由π*V=n*R*T*i=W

M*R*T*i,其中π為滲透壓、V 為溶液體 積、W為溶質質量、M為溶質式量或分子量、T為絕對溫度、i為凡特 荷夫因子,則在等滲透壓、同體積且同溫下,Wµ M

i ,則:

甲:葡萄糖 C6H12O6分子量為 180.0,i=1,M i =

180.0

1 =180.0 乙:溴化鎂 MgBr2 式量為 184.1,i=3,M

i =

184.1

3 061.37 丙:氯化鈉 NaCl 式量為 58.5,i=2,M

i = 58.5

2 =29.25

丁:醋酸 CH3COOH 分子量為 60.0,因CH3COOH為弱電解質,故 1<i<2,M

i = 60.0

i ,介於 30.0 60.0 之間。

故所需質量由大至小排序為甲>乙>丁>丙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指考關鍵60天.化學》第100頁範例3。

命 中 題 《指考週複習.化學》第67頁第6題、第80頁第15題、

命中

命中

(22)

q、w題為題組

濃度均為0.1 M的五種水溶液:AgNO3、NaBr、HCl、Na2S、Na2CO3,有如圖2所 示的相互反應關係,亦即將圖中每條連線兩端的溶液等量混合,都會有明顯可辨認 的化學反應。試推演每一種溶液在圖中的位置後,回答題q、w。

圖2 q 下列哪一化學式是溶液丁的溶質?

AAgNO3 B NaBr C HCl D Na2S E Na2CO3

C

基礎化學(一)4-2 水溶液中的沉澱反應

基礎化學(一)示範實驗 常見化學反應的型態

測驗學生是否了解常見離子化合物的溶解性,即沉澱表的記憶與應用,

碳酸鹽和硫化物與酸反應可生成二氧化碳和硫化氫氣體 由下表分析與題圖各物質發生的反應數目可判斷出:

甲為 NaBr(aq),僅有 1 個反應;乙為 AgNO3(aq),有 4 個反應;丁為 HCl(aq), 有 3 個反應;丙和戊均有 2 個反應,因無沉澱顏色或氣體味道的資訊,

無法分辨為 Na2S(aq)或 Na2CO3(aq)

其中 HCl(aq)與其他物質發生的3個反應為:

HCl(aq)+AgNO3(aq)→ AgCl(s)+HNO3(aq) 2HCl(aq)+Na2S(aq) → H2S(g)+2NaCl(aq)

2HCl(aq)+Na2CO3 (aq)→ CO2(g)+H2O()+2NaCl(aq)

AgNO3 NaBr HCl Na2S Na2CO3

AgNO3 AgBr↓

(淡黃)

AgCl↓

(白)

Ag2S↓

(黑)

Ag2CO3

(白)

NaBr AgBr↓

(淡黃) - - -

HCl AgCl↓

(白) - H2S↑ CO2↑ Na2S Ag2S↓

(黑) - H2S↑ -

Na2CO3 Ag2CO3

(白) - CO2↑ - b:CO2沒有味道,H2S則有臭雞蛋的味道。

(23)

化學考科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指考關鍵60天.化學》第18頁第4題。

命 中 題 《指考週複習.化學》第11頁第9題、第15頁非選第2題、

第111頁第4題。

w 下列哪一化學式是溶液乙的溶質?

AAgNO3 B NaBr C HCl D Na2S E Na2CO3 A

基礎化學(一)4-2 水溶液中的沉澱反應

基礎化學(一)示範實驗 常見化學反應的型態

測驗學生是否了解常見離子化合物的溶解性,即沉澱表的記憶與應用,

碳酸鹽和硫化物與酸反應可生成二氧化碳和硫化氫氣體 其中 AgNO3(aq)與其他物質發生的 4 個反應為:

AgNO3(aq)+NaBr(aq)→AgBr(s)+NaNO3(aq) AgNO3(aq)+HCl(aq)→AgCl(s)+HNO3(aq)

2AgNO3(aq)+Na2S(aq)→Ag2S(s)+2NaNO3(aq) 2AgNO3(aq)+Na2CO3(aq)→Ag2CO3(s)+2NaNO3(aq)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指考關鍵60天.化學》第18頁第4題。

命 中 題 《指考週複習.化學》第11頁第9題、第15頁非選第2題、

第111頁第4題。

e 異戊二烯學名為2-甲基-1,3-丁二烯,可經由加成聚合產生聚異戊二烯。下列聚 合物中,哪一選項不是由異戊二烯聚合而得?

A      B      C

D   E

命中

命中

(24)

C

選修化學(下)第8章 化學的應用與發展

測驗學生是否了解加成聚合反應中,聚合物與單體之間的結構關係 常見的加成聚合反應有:

1 ,如選項ABC。

2 ,如選項DE。

異戊二烯(2-甲基-1,3-丁二烯),經由加成聚合的聚合物有下列4種:

C 單體為1,3-戊二烯( )。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指考關鍵60天.化學》第131頁範例3。

《指考週複習.化學》第 89頁第 22題、第 97頁非選第2題。

命 中 題 《指考週複習.化學》第87頁第17題。

命中

(25)

化學考科

r 圖3是碳酸鈉溶液用0.1000 M鹽酸滴定的滴定曲線。圖中灰色區塊代表指示劑 變色範圍。圖中各點的滴定體積(VHCl,mL)為甲

0、乙 10.00、丙 25.00、丁40.00、戊48.00、己 48.00、庚 50.00、辛55.00。試問在滴定的過程中,

於何處的溶液具有緩衝性質?

A只有丙 B只有戊 C乙與丙 D乙與丁 E乙與庚

D

選修化學(上)第4章 水溶液中酸、鹼、鹽的平衡 測驗學生是否了解緩衝溶液的組成,以及多元鹼的滴定 1  由於碳酸根在水中會發生水解反應而呈鹼性:

 CO32-(aq)+H2O()→ HCO3-(aq)+OH-(aq)  HCO3-(aq)+H2O()→ H2CO3(aq)+OH-(aq)  故可將其視為二元鹼。

2  以鹽酸來滴定碳酸鈉溶液,由題圖可以判斷出當加入鹽酸25.00 mL 時為第一當量點,此時碳酸鈉全部反應成碳酸氫鈉:

 HCl(aq)+Na2CO3(aq)→ NaHCO3(aq)+NaCl(aq)

 當加入鹽酸50.00 mL時為第二當量點,此時碳酸氫鈉全部反應成碳 酸:

 HCl(aq)+NaHCO3(aq)→ H2CO3(aq)+NaCl(aq) 3  滴定曲線上各點的組成如下表:

 b:乙 ∼ 辛的溶液中均含有NaCl,表中未列出。

圖3

加入鹽酸體積(mL) 溶液中溶質組成

甲 0 Na2CO3

乙 10.00 Na2CO3+NaHCO3

丙 25.00 NaHCO3

丁 40.00 NaHCO3+H2CO3

戊、己 48.00 NaHCO3(極少)+H2CO3

庚 50.00 H2CO3

辛 55.00 HCl

(26)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指考關鍵60天.化學》第64頁範例1。

《指考週複習.化學》第6頁第9題、第70頁第21題、

第82頁非選第2題。

t 在密閉容器中,某氣體X可分解成氣體Y和氣體 Z。此一可逆反應如下:

mX(g)nY(g)+pZ(g) ΔH=q kJ/mol

反應式中的m、n、p為係數。假設X、Y、Z均為理想氣體,反應的濃度平衡 常數為Kc,而以分壓表示的平衡常數為Kp。若 Kc等於 Kp,且溫度上升時平衡 常數也會增大,則下列敘述,哪一項正確?

A q<0 B m<n+p

C反應達平衡後,定溫下若容器體積加倍,則平衡會向左移動 D反應達平衡後,定溫、定容下加入Ar(g),則平衡會向右移動

E 反應達平衡後,定溫、定容下若加入Y氣體,則當系統達到新的平衡時,Z 氣體的分壓會降低

E

基礎化學(三)第3章 化學平衡

測驗學生是否了解平衡常數Kp與Kc的數學關係式,以及勒沙特列原理 的應用

A  因溫度上升時,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又由題意可知平衡常數會增 大,即正向(向右)反應為吸熱,故ΔH為正值,q>0

B  因 Kp=K(c RT)Δn,Δn=產物氣體係數和-反應物氣體係數和,由題 意可知 Kp=Kc,即Δn=0,故 m=n+p

C  反應達平衡後,定溫下若容器體積加倍,因反應前、後氣體係數和 相等,故平衡不移動。

D  反應達平衡後,定溫、定容下加入Ar(g),則因平衡系各物種濃度均 不變,正、逆反應速率均未改變,故平衡不移動。

E  反應達平衡後,定溫、定容下若加入 Y 氣體,因平衡會向左移動,

故當系統達到新的平衡時,Z 氣體的分壓會降低。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指考關鍵60天.化學》第60頁範例1。

命 中 題 《指考週複習.化學》第57頁第6、7、8題。

命中

(27)

化學考科

y 黑巧克力中有豐富的兒茶素。兒茶素有降血壓、改善血液循環、防止心血管疾 病等功效。另外,兒茶素也是茶葉具苦澀味的原因之一。某一兒茶素之結構如 圖4。

下列關於此兒茶素的敘述,哪一項不正確?

A可溶於水

B可形成分子間氫鍵 C含有二級醇的結構 D結構中含有羥基與醚基

E與斐林試劑作用,會產生紅色沉澱

E

基礎化學(二)第2章 有機化合物 選修化學(上)第2章 化學鍵結 選修化學(下)第7章 有機化學

測驗學生是否了解氫鍵、有機化合物的水溶性、官能基與斐林試劑的性 質

A  從題圖4的結構上來看,雖然兒茶素有5個羥基,但其碳數亦有15 個,故推論兒茶素微溶於水。

B  兒茶素結構中含有羥基,故可形成分子間氫鍵。

C  兒茶素結構中含有二級醇的結構。

 

D  一分子兒茶素結構中含有 5 個羥基與 1 個醚基。

 

E  兒茶素結構中並沒有醛基,故不與斐林試劑作用,不會產生紅色 Cu2O沉澱。

b:由於A兒茶素對水的溶解度並無實際的數據,而E為明顯的錯誤,

故選E。

難 易 度

圖4

(28)

二、多選題(占 36 分)

說明:第u題至第g題,每題有5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請將 正確選項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 選項均答對者,得4分;答錯1個選項者,得2.4分;答錯2個選項者,

得0.8分;答錯多於2個選項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u 下列有關二硫化碳、新戊烷、對苯二甲酸、乙酸乙酯、反丁烯二酸、異丙醇等 六個物質的敘述,哪些正確?

A有三個物質具有π鍵

B對苯二甲酸在六個物質中,沸點最高 C在液態時,有四個物質具分子間氫鍵 D有四個物質的路易斯結構具有孤電子對

E在液態時,有兩個物質分子間作用力主要為分散力

BE

基礎化學(二)第1章 物質的構造與特性 選修化學(上)第2章 化學鍵結

選修化學(下)第7章 有機化學

測驗學生是否了解π鍵、路易斯結構式、孤電子對、氫鍵和分散力,以 及分子化合物沸點的判斷

此六種分子的結構式、形狀與沸點或熔點如下表所示:

化合物 結構式 沸點或熔點

二硫化碳 沸點:46.3nC

新戊烷 沸點:10.0nC

對苯二甲酸 熔點:300nC

昇華:402nC

(29)

化學考科

化合物 結構式 沸點或熔點

乙酸乙酯 沸點:77.1nC

反丁烯二酸 熔點:299nC

異丙醇 沸點:82.6nC

故:

A  具有π鍵的物質有四個:二硫化碳、對苯二甲酸、乙酸乙酯和反丁 烯二酸。

B  在六個物質中,對苯二甲酸具氫鍵,且分子量最大,故沸點最高。

 b:此選項有爭議,對苯二甲酸和反丁烯二酸均會昇華,無沸點資料。

C  在液態時,具分子間氫鍵的物質有三個:對苯二甲酸、反丁烯二酸 和異丙醇。

D  路易斯結構具有孤電子對的物質有五個:二硫化碳、對苯二甲酸、

乙酸乙酯、反丁烯二酸和異丙醇。

E  在液態時,分子間作用力主要為分散力的物質有兩個:二硫化碳和 新戊烷。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指考關鍵60天.化學》第39頁範例5。

《指考週複習.化學》第 109頁第23題。

命 中 題 《指考週複習.化學》第28頁第22題。

i 胃酸的pH值約為1.5。下列與此胃酸有關的敘述,哪些正確?

A其pOH約為12.5    B氫離子的濃度約為1.5 M

C氫離子的濃度約為1.5 ppm    D氫離子的濃度約為0.03 M E氫氧離子的濃度約為0.003 M

命中

(30)

A  若在 25nC時,水的離子積常數 Kw=1.00*10-14,pKw=14=pH+ pOH,則pOH值約為12.5為正確;但若在37nC時,水的離子積常 數Kw=2.40*10-14,pKw=13.62=pH+pOH,則pOH值約為12.1。 BCD  胃酸的pH 值約為1.5,則 [H+] 約為0.03 M,相當於30 ppm。 E  由Kw=[H+][OH-],則[OH-]= Kw

[H+],若在25nC時,[OH-] 約為 3.33*10-13 M;但若在37nC時,[OH-] 約為8.00*10-13 M。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指考關鍵60天.化學》第147頁第6題。

命 中 題 《指考週複習.化學》第5頁第4題、第12頁第16題、

第38頁第3題、第107頁第13題。

o 化學鍵結對於分子的物理或化學性質有決定性的影響,而混成軌域是解釋化學 鍵最常用的理論之一。下列關於混成軌域的敘述,哪些正確?

A乙炔的參鍵包含2個σ鍵與 1個π鍵

B乙烯中的π鍵是由2個碳原子的sp2混成軌域重疊而形成 C乙炔中的碳原子有2個sp混成軌域,其分子形狀為直線

D 水分子的形狀為彎曲形,其氧原子的4個 sp3混成軌域中,有2個具有孤電 子對

E 三氯化硼中,硼原子有3個能量相同的sp2混成軌域,分別與3個氯的3p 軌 域鍵結,形成3個σ 鍵

CDE

基礎化學(二)第1章 物質的構造與特性 選修化學(上)第2章 化學鍵結

測驗學生是否了解 σ 鍵與π鍵如何形成、混成軌域與分子形狀,以及 結構式與孤電子對

此四種分子的結構式、混成軌域與形狀如下表所示:

C2H2 C2H4 H2O BCl3

sp sp2 sp3 sp2

直線形 平面形 彎曲形 平面三角形

故:

A  乙炔的參鍵包含 1 個 σ 鍵與 2 個 π 鍵。

B  乙烯中的 π 鍵是由 2 個碳原子的 p 軌域平行重疊而形成。

命中

Gambar

表 1 近十年指考化學考科之題型題數與配分表
表 2 102 ~ 104 年指考化學考科試題單元分布比例、配分表
表 3 102 ~ 104 年指考化學考科試題與化學考科課程內容配分分布 課程區分 102  年 103  年 104  年
圖 2 q     下列哪一化學式是溶液丁的溶質?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驗裝置如右圖所示。 2、在四支試管中分別加入10.0 mL不同濃度的鹽酸水溶液,觀 察反應時產生氣泡的情形。實驗詳細的資料如表所示: 10.0 mL的鹽酸水溶液濃度 大理石大小與形狀 甲試管 0.5M 2克的大理石塊 乙試管 2.0M 2克的大理石塊 丙試管 2.0M 2克的大理石粉末 丁試管 2.5M 2克的大理石粉末 10.( A

A混合後會產生沉澱 B混合後會產生氣泡 C混合後溶液變為紅色 D混合後總質量大於混合前 17.(D )下列各物質中,何者所含的氧原子數為一莫耳? (原子量:H=1,C=12,O=16) A180克的C6H12O6 B44克的CO2 C36克的H2O D16克的O2 18.(B )某金屬氧化物之化學式可用V2On表示,n為一正整數。若已知每莫耳V2On之質量

90~109年會考分類試題 編授:Jim 第3章 常見的能源 【 90年基測考題】無命題 【 91年基測考題】 ◎根據下列所提供的資料,回答第1~3題: 古人用木材生火取暖,木材是一種生質能源,這類能源與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 都是將植物行光合作用捕捉的太陽光能儲藏起來,轉變成人類可利用的形式。化石能源是經

「水分子有氣態、液態、固態三種形態,當海面或湖面上的水蒸發成為水氣,而 這些水氣又於高空中凝結或凝固,進而聚集成雲,接著再以雨滴或雪粒降落地 面,並流回海洋完成了水循環的歷程。」由以上敘述,可知組成雲的水分子主 要為下列何種形態? A全為氣態 B全為液態 C氣態及液態皆有 D液態及固態皆有 。 【 98年基測考題】 32.( )在常壓下,不同溫度時,1

根據實驗觀察的結果與推論,試問下列相關敘述,哪些正確?(應選 2 項) A乙試樣中的硬酯酸鈉是界面活性劑,故試樣乙會呈現均勻混合 B若將少量氯化鈣水溶液加入乙試樣,因鈣離子會破壞界面活性劑的效果,故溶液會形 成不易混合均勻的上下兩層 C若將甲試樣加入丙試樣中會發現分層的現象,且紅色油墨會位於下層 D將甲試樣再加入少量酒精,則溶液會分成上下兩層,紅色的油墨會在下層

東東取 A、B、C 三試管,依序分別裝入清潔劑 A、清潔劑 B、清潔劑 C 水溶液,其結構 式分別如附圖所示。東東接著進行溶液性質的測試,下列相關測試結果、性質觀察與製備 方式,哪些正確?(應選 2 項).. 加入黃色油溶性 不溶

在有機分子中,若某個碳原子連接著四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我們便稱這種碳原子為「掌性 碳原子」(或「手性碳原子」),凡是具有一個「掌性碳原子」的有機分子一定具有光學活性。有 機分子 CH3COOCH2CHCH2OHCHO有光學活性。若該有機分子分別發生下列反應,得到的產物 不具有光學活性的是: A與甲酸發生酯化反應 B與乙醯氯發生酯化反應 C與氫氧化鈉水溶液共熱

實驗 25 12 1、非選一 13 13 13 表二 近三年指考物理考科年級配分 年級 104 指考配分 103 指考配分 102 指考配分 高一 、高二 30 29 39 高三 70 71 61 今年並沒有出「只有基礎物理(一)內容才有」的試題,往年大多會出個一、 兩題,今年沒有並不代表以後不會出,考生於指考前大致還是要大概翻閱一下,恢復 學測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