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基隆市 110 學年度廣達《游於藝》同盟展「 生活畫市集 」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基隆市 110 學年度廣達《游於藝》同盟展「 生活畫市集 」"

Copied!
2
0
0

Teks penuh

(1)

基隆市 110 學年度廣達《游於藝》同盟展「 生活畫市集 」

小尖兵 研習計畫

壹、緣起

廣達文教基金會長期深耕國內藝術教育,多年來策劃《游於藝》活動,將藝術深入全台校園,鼓 勵學校將藝術做跨領域統整與創意教學,讓孩子多元學習,倡導「用藝術啟發創意」。本次同盟展 主題為「生活畫市集」,欲透過「逛市集」的主題與學童生活經驗連結,透過真實體驗循序漸進,

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藝術概念與鑑賞知能,並鼓勵學生多元思考,理解日常生活中傳承的物質生活 文化、社會生活文化、傳統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如何形構出當代台灣文化的主體與核心。

貳、宗旨

配合廣達《游於藝》同盟計畫之活動,將參與推廣教育展覽的學校代表,透過專業的導覽培訓課 程,讓學生能體會導覽的魅力並學習聲音的表達技巧,以落實藝術深耕於校園之課程與活動。展覽 到校巡迴,有賴導覽小尖兵將所知所學分享給更多同學、社區民眾。因此基金會規劃「導覽解 說」、「肢體表達」、「博物館參觀見習」等課程,提供學生導覽及欣賞畫作的方法,養成過程更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判斷以及問題解決的能力。

參、辦理單位

(一)指導單位:教育部

(二)主辦單位:廣達文教基金會、基隆市立中正國中、基隆市藝術領域輔導團 (三)承辦單位:中正國中、南榮國小、東光國小、基隆女中、深美國小、安樂 高中、武崙國中、正濱國小、基隆高中、銘傳國中、中和國 小、碇內國中、信義國中(依展出順序)

(四)協辦單位:基隆市政府終身教育科

肆 、活動內容

(一)活動對象及人數:辦理廣達《游於藝》同盟計畫之學校學生,每校18名(國小以中高年級學 生為主),帶隊教師2名,合計20名,全市預計260人。

(二)參與教師應將廣達《游於藝》同盟計畫之教學資源融入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並實踐。

(2)

伍 、 小尖兵培訓地點與時程表:

「生活畫市集」藝術小尖兵培訓時程表

110928(星期二)

1101019(星期二)

1101020(星期三)

110119(星期二)

時間 09:00-

11:30

時間 09:00-

11:30 時間 13:00-

15:30

時間 09:00-

11:30 參與學校 中正國中

南榮國小 參與學校 正濱國小

中和國小 參與學校 銘傳國中 參與學校 深美國小 東光國小 地點 中正國中 地點 正濱國小 地點 銘傳國中 地點 深美國小

時間 13:00-15:30 時間 13:00-

15:30 時間 13:00-

15:30 參與學校 信義國中

基隆女中 參與學校 基隆高中

碇內國中 參與學校 安樂高中

武崙國中

地點 信義國中 地點 基隆高中 地點 安樂高中

陸 、注意事項

(一)小尖兵培訓課程,包含交通車、保險費與講師費均由主辦單位統一支付。

(二)參與培訓小尖兵學校,須指派帶隊老師2名出席,協助照顧學生。

(三)培訓課程與小尖兵實際擔任導覽活動應分別錄影、照相存檔,為結案內容所必要。

(四)參與110學年度同盟展各校,須至少遴選3位具有創意、表現大方樂於分享藝術賞析的導 覽小尖兵,錄製導覽影像參加111年3月份辦理之導覽達人選拔賽。

(五)各校小尖兵請自備水壺及個人隨身用品。

柒、聯絡人

一、 基金會聯絡人:

1. 姓名:郭庭莊

2. 電話/手機:0912-548647

3. Email:[email protected] 二、 基隆市聯絡人:

1. 姓名:雷雅淳

2. 單位:基隆市中正國中

4. 電話/手機:(02)2428-2191,0922193919 5. Email:[email protected]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基隆市 111 學年度國民中小學本土教育整體推動計畫 子計畫:基隆市 111 學年度閩客語文教學支援工作 人員認證教學專業培訓實施計畫 壹、依據 一、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直轄市縣(市)推動國民中 小學本土教育要點。 二、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提升國民中小學本土語文師資專 業素養改進措施。 三、基隆市111學年度國民中小學本土教育整體推動計畫辦理。

大理高中 PR:74 一、優質教育、三生教育及全人教育 學校教育視「學生」為完整個體的主體,是學校教育目標應充分發 展學生潛能及培育完整的個體;教育內容與形式重視德、智、體、群、 美、五育臻心健全發展,學生的學習內容必須加以統整,教育應重視生 活教育生命教育及生態教育,透過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創造多元而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