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學校基本資料及辦學特色一覽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學校基本資料及辦學特色一覽表"

Copied!
3
0
0

Teks penuh

(1)

學校基本資料及辦學特色一覽表

校名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校址

10066 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 56

網址

http://web.ck.tp.edu.tw/

校地面積(㎡) 樓地板面積(㎡)

教師人力素質 博士(%) 碩士(%) 研究所學

分班(%) 大學(%) 其他(%) 62502 95203.173 5.7 73.9 12.8 7.6 0

學生班級數與人數比率

(高中部係含高中職及綜合高中) 年級

科別

高中部 國中部合計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班數 人數 班數 人數 班數 人數 班數 人數 普通班 25 1088 26 1117 26 1118

數理資優班 2 60 2 58 2 60

人文社會資優班 1 30 1 21 1 25

科學班 1 30 1 30 1 29

體育班 1 35 1 30 1 31

合計 30 1243 31 1256 31 1263

總班數/總學生數 92/3762

【說明】

1. 本表可依照各校實際辦學情況,自行增加或刪減。

2. 學生數及班級數請以101學年度具有學籍之學生為限。

公告於學校網頁 

(2)

學校近三年績優表現及特色概述(約 300-500 字)

(例如:國際交流、學生競賽、社區表現)

本校以自由學風著稱,教師也秉持豐富經驗及熱忱,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透過自 主學習、適性發展以享受學習樂趣。學校並積極發展多元課程,實施適性教學及評量,辦理 各種班際比賽及展覽,如合唱、英語話劇、體育競賽等,提供學生全方位的學習機會;建中 另一享譽國內外的學生團隊-建中樂旗隊,已連續多年參加世界樂旗大賽均勇奪世界前三之 亮麗成績。

學術表現方面,近三年本校學生參加國際數理資訊奧林匹亞競賽獲獎達51人次(含金牌 26面);臺北市及全國數理資訊能力競賽獲獎更有227人次;科學展覽會獲獎則有53人次,

表現卓越。升學表現方面亦十分亮眼,以100學年度為例,本校畢業生計有117位錄取全國公 私立醫學系;101位錄取全國數理基礎科學學系;同時有超過三成的畢業生進入臺灣大學,近 八成進入國立大學及各大學醫學系。

學校積極開拓社會資源,與創世基金會、伊甸基金會、仁愛扶輪社、富邦文教基金會與 臺灣美化協會均有教育活動合作經驗,並有國際交換學生、使節團、模擬聯合國,且每月均 接待2團以上國外教育機構參訪團,並有德國、法國姊妹校互訪等國際教育機會,提供學生 更寬廣的學習空間及視野。

學校校園環境、學生學習及教學情形相片(8)

建中校慶及校園一景

  2012年學測放榜,建中共49人滿級分刷新紀錄。

建中樂旗隊於114周年校慶活動表演

  班際合唱比賽

(3)

成年禮儀典-向家長奉茶

奧林匹亞競賽本校同學勇奪金牌歸國

特色課程發展教師工作坊  

建中學生參訪台大實驗室

學校辦理專案計畫之摘要與績效

1. 高瞻計畫:已完成第一期計畫(96~98年度),現為第二期第2年(100~102年度)。第 一期所開發課程已有正式實施經驗及成果;第二期則以太陽能、風能及生質能三類綠色能 源為主題,持續開發高中適用教材。

2. 課程與教學精進計畫:本校於101年度起獲教育局補助進行「E化專科教室專案」,開發地 球科學科「3D實境考察教室」和藝術生活科「多媒體數位藝術創作」課程教學,運用雲端 科技的便利性營造情境體驗學習,延伸教學現場觸角到戶外實境,藉此提升學生的學習成 效與興趣、強化學生的感知力、判斷力及科學探究能力。

3. 行動學習計畫:本校於100年參與教育局電子書包實驗專案計畫,並建置IPad(iOS)、Asus Transformer(Android)雙行動教學平台,整合學科內容及電子書資源於雲端平台,利用電 子書包的高互動性優勢進行團體教學活動,教師可透過分組或一對二、一對一的方式進行 個別化指導。

4. 三好校園: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會自100學年度起協助推展服務學習及品德教育活 動。在師生共同努力下,本校於101年獲頒教育部「品德教育特色學校」,成為會場中唯 一百年名校獲獎之亮點。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贊助此項活動經費,如仍有不足者,由參加學生及教師自行分擔。 九、本實施計畫未盡事宜悉依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實施要點辦理。 附件八 參加國際科學展覽活動出國指導教師選拔及獎勵作業要項 一、目的 (一) 鼓勵中等學校科學教師指導學生參加科學展覽活動。 (二) 實際參與國際科學展覽活動,促進學術交流與觀摩。 (三) 代表團出國期間協助及輔導學生參展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