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護理機構對於月子期間母乳哺育率之影響因子
Bebas
73
0
0
Teks penuh
(2) 中文摘要 背景與目的 隨著母乳哺餵的推廣及宣傳,大多數產後婦女們慢慢對於母乳哺育感到非常的重 要,若未能提供足夠且適當的協助,此時的婦女必須面臨身體的改變,為人母所需的 角色與任務等等,衍生而來的是產後婦女的身心問題,可能會衝擊產後婦女的健康。 然而現在有大部分的產婦在產後會選擇產後護理之家作為產後休息之場所,產婦 們會以休息調養,如何能持續推動母乳哺育。希望透過本研究結果了解產後理之家對 於月子期間母乳哺育率之影響因子,以作為在產後機構推廣母乳哺育計畫做為參考, 以提高母乳哺育率。. 研究方法 本研究工具使用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簡莉盈教授於民國九十二年之研 究計畫「影響母乳哺餵因子之世代追蹤研究」之問卷為參考,經簡莉盈教授授權使用。 透過問卷進行統計分析,探討個變項與哺乳哺餵相關性及產後護理機構對於月子期間 母乳哺育率之影響因子的相關研究。. 研究結果 本研究共計 218 為個案參與,結果顯示母親年紀介於 25~29 歲母乳哺育率較高 為>=35 歲之產後婦女的 26.726 倍,教育程度以大專院校以上的母乳哺育率高為研究 所以上的 16.568 倍,且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期間護理人員有提供母哺育訊息也可以提高 母乳哺育率為 30.838 倍,在產後護理之家中是否獲得關於母乳的訊息總分越高,母乳. ii.
(3) 哺育率越高,但產婦母乳哺育若有遇到困難時也會使母乳哺育率下降,這些變項在統 計上皆有顯著相關。而產婦的年紀、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皆是產後護理之家無法改 變的因子,唯一能做的就是提供產婦入住產後理之家提供完整哺乳的資訊,且應協助 產婦避免哺育過程經遇到的哺乳經驗。若產後護理之家能針對產婦的問題提供一套完 整的哺乳衛教,將有助於母乳哺育的成功且更能提供更好的服務品質。 關鍵字:產後護理機構、月子期間、母乳哺育. iii.
(4) ABSTRACT Background and purpose With the promotion and promotion of breastfeeding, most postpartum women are very important to breastfeeding. If adequate and appropriate assistance is not provided, women must face physical changes at this time. The roles and tasks required, etc., are derived from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problems of postpartum women and may impact the health of postpartum women. However, most of the maternal women will choose post-natal care homes as post-natal rest places after the birth. The maternity will take care of the rest, so they can not continue to promote breastfeeding. I hope tha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breastfeeding programs in postpartum institutions to increase breastfeeding rates.. Research method This research tool was used by Professor Jian Liying of the 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 Community Nursing Research Institut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s research project “Development of Influencing Breastfeeding Factors Gener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for reference. It was authorized by Professor Jian Liying.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we explor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ariabl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eastfeeding and feeding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breastfeeding rate during the month.. Research result A total of 218 cases were involved in the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ternal age of 25-29 years old was 26.726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postpartum women >35 years old. The education level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16.568 times of iv.
(5) the above, and the nursing staff who provided the mother feeding information during the post-natal care home can also increase the breastfeeding rate by 30.838 times. The higher the total score of breast milk in the post-natal care home, the higher the breastfeeding rate. However, maternal breastfeeding will also reduce the rate of breastfeeding if there are difficulties, and these variable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maternal age, education level, and family annual income are all factors that cannot be changed by the post-natal care home. The only thing that can be done i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full breastfeeding of the maternal postpartum family, and should assist the mother to avoid the nursing process. Negative breastfeeding experience. If the post-natal care home can provide a complete set of breastfeeding education for maternal problems, it will help the success of breastfeeding and provide better service quality. Keywords: postpartum care institutions, during the month, breastfeeding. v.
(6) 目. 錄. 中文摘要 ............................................................................................................................................. ii ABSTRACT ....................................................................................................................................... iv 目 錄 ................................................................................................................................................ vi 表目錄 .............................................................................................................................................. viii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5 第貳章 文獻查證 ............................................................................................................................. 6 第一節 名詞界定 ............................................................................................................................. 6 第二節 台灣母乳哺育率 ................................................................................................................. 6 第三節 孕期變項對於母乳哺育之相關性 ..................................................................................... 8 第四節 社會人口學特性與坐月子期間母乳哺育率的相關性 ................................................... 11 第五節 母乳哺餵經驗及目前所擁有的問題與產後護理機構對於月子期間母乳哺育率相關性 ........................................................................................................................................................... 12 第六節 產後衛教對於入住產後護理機構月子期間母乳哺育率相關性 ................................... 14 第參章 研究方法 ........................................................................................................................... 16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研究架構 ....................................................................................................... 16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場所 ............................................................................................................... 1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18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 20 第五節 研究變項之操作型定義 ................................................................................................... 21 第肆章 研究結果 ........................................................................................................................... 25 第一節 問卷回收情形 ................................................................................................................... 25 第二節 描述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孕產期變項 ................................................................... 25 第三節 母乳哺餵的經驗及目前所擁有的問題與母乳哺育狀況之相關 ................................... 30 vi.
(7) 第四節 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期間護理人員是否提供母乳哺餵訊息 ........................................... 32 第五節 社會人口學特性、孕產期變項與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母乳哺育之 ............................... 34 相關性 ............................................................................................................................................... 34 第六節 在產後護理之家中是否有獲得關於母乳的訊息與全母乳哺育 ................................... 36 相關性 ............................................................................................................................................... 36 第七節 控制社會人口學及孕期變項後,產後護理機構因子入住期間母乳哺育之調整勝算比 ........................................................................................................................................................... 37 第伍章 討論 ................................................................................................................................... 39 第一節 問卷回收情況及樣本 ....................................................................................................... 39 第二節 產婦社會人口學資料孕產期變項與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母乳哺育率相關性研究對象之 社會人口學 ....................................................................................................................................... 40 第三節 入住產後護理之家因子母乳哺育率之相關 ................................................................... 42 第四節 以回歸模式預測影響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期間母乳哺餵之勝算比 ............................... 44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 46 第一節 結論 ................................................................................................................................... 46 第二節 建議 ................................................................................................................................... 47 第柒章 研究限制及未來研究方向 ............................................................................................... 49 第捌章 參考文獻 ........................................................................................................................... 51 一、中文文獻 ................................................................................................................................... 51 二、英文文獻 ................................................................................................................................... 53 附件: ............................................................................................................................................... 59 一、產後護理之家對於月子期間母乳哺育率影響之相關因子調查問卷 ................................... 59 二、問卷使用同意 ........................................................................................................................... 65. vii.
(8) 表目錄 表一、研究變項之操作型定義 ............................................................ 21 表三、產婦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期間母乳哺育率(n=218) ................................ 26 表四、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資料(n=218) ................................................ 27 表五、研究對象的孕產期資料(n=218) ................................................... 28 表六、以下的問題是想要了解在哺餵母乳中幫助您的人 .............................. 29 表七、母乳哺餵的經驗及目前所擁有的問題(n=218) .................................. 31 表八、產後護理之家提供的訊息對於母乳哺育(n=218) ................................ 32 表九、產後護理之家中是否有獲得關於母乳的訊息與母乳哺育情形(n=218) ....... 33 表十、探討社會人口學特性與母乳哺育之相關性....................................... 34 表十一、探討孕產期變項與母乳哺育之相關性 ......................................... 35 表十二、產後護理之家中是否有獲得關於母乳的訊息與母乳哺餵相關性 ........... 36 表十三 、預測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期間母乳哺育之回歸模式 .......................... 38. viii.
(9)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母乳是嬰兒最完美、自然的食物,可提供嬰兒成長及健康維持上的營養需求,提 升嬰兒的抵抗力進而降低疾病及傳染病的威脅,對嬰兒的智慧發展有正面的影響,母 乳是可以完全提供前六個月嬰兒所需的營養,即使是在產後第一年後仍可持續提供相 當的營養素,尤其是蛋白質、脂肪及多數維他命並且有高濃度的 IgA 及溶菌素等,可 增加嬰兒的免疫力,降低嬰兒發生氣喘、中耳炎及過敏反應發生率,且隨著母乳哺育 時間的延長,可促使兒童智商的增進(Fulhan, Collier, & Duggan, 2003; K)。已有許多實 證研究支持哺餵母乳對母親與嬰兒的健康都有相當助益,例如對母親而言,哺餵母乳 能促進產後子宮收縮復原、減少產後大出血的發生、能降低罹患乳癌及卵巢癌的機 率、子宮內膜癌以及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Kelleher, 2006; Wang, Chen, & Chen, 2008)、 減少第二型糖尿病及產後憂鬱症(Anderson, Wojcik, Winett, & Williams, 2006; Chezem, Friesen, & Boettcher, 2003; Forster, McLachlan, & Lumley, 2006),且持續哺乳不僅能讓 產婦體重容易恢復到產前的體重。根據 Schaumburg (2002)針對 47 個研究報告中,發 現母乳哺餵可降低女性乳癌的發生率,顯示哺餵母乳對母親健康是有幫助的。當產婦 有哺育母乳經驗時,將會增近親子之間親密關係(Sharma, Dee, & Harden, 2014),更能 增加產婦對其母性角色的認同、學會並適應照顧新生兒(Brandt, Andrews, & Kvale, 1998)。.
(10) 對嬰兒而言,哺育母乳不僅滿足嬰兒的營養需求,在哺乳過程中嬰兒與母親有皮 膚對皮膚、眼對眼的接觸,同時滿足嬰兒對溫暖、安全及愛的需求,且可增加與嬰兒 接觸的時間,進而促進親子關係的連結,奠定嬰兒日後健全的人格及心理發展。另外 可避免腸胃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強免疫力、降低嬰兒猝死、糖尿病及血友病之發生、 以及減少中耳炎、異位性皮膚炎、肥胖、氣喘等疾病(Britton, McCormick, Renfrew, Wade, & King, 2007)。另外有文獻指出純母乳哺育六個月以上可以降低 14~19%兒童氣喘、 異位性皮膚炎、白血病等罹病率(Amitay & Keinan-Boker, 2015) 。 綜合上述文獻可以得知哺育母乳對媽媽及寶寶都有許多好處,但能依世界衛生組 織建議純哺餵母乳至產後六個月的比率仍然不高。且根據統計婦女生產後,台灣至產 後六個月的純哺餵母乳為由 101 年的 49.6%,到 105 年下降至 44.8%(國民健康署, 2015),顯示有逐年下滑情形,因此有必要探討有效提升純哺乳率至產後 6 個月的策 略。 推動母乳哺育已是世界公認有益於母嬰健康的重要措施,亦為大多數國家所重視 的醫療衛生政策。母嬰親善醫院(Baby-friendly hospital)是從西元 1991 年世界衛生組織 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所提出,目的是在於創造以母乳哺餵為常規醫療照顧環境,給予 每個嬰兒最好的開始(Svensson, Matthiesen, & Widström, 2005),母嬰親善政策的推 動,有效提高婦女的母乳哺育率。已有許多研究探討如何提升母乳哺育率與影響母乳 哺育的因素,大部分都集中討論在產後早期在生產醫院的影響因子。然而產後在月子 期間影響哺乳的因素,然而相較於產前產後階段,延續性的了解產後坐月子期間影響 2.
(11) 母乳哺育的關注及其相關研究卻顯然不足。 此外,在月子中心(產後護理之家)是近年來台灣產後婦女坐月子的首選,產後修 復、休息、學習照顧寶寶的場所。中國傳統習俗是由長輩幫忙產婦坐月子,現代婦女 受晚婚、晚生育、經濟水準提高,以及生育子女數少等因素影響,婦女選擇產後護理 機構坐月子的比率有增高之趨勢。由內政部統計處資料顯示(衛生福利部統計處, 2018) ,以台北市為例在民國 97 年共有 32 家產後護理機構,在 106 年已達 66 家, 可見產後護理之家的需求增加了。若能延續母嬰親善醫院之政策並落實執行,應有助 於產後婦女母乳哺育的成功,並有效提升母乳哺育率及持續時間。 母乳是嬰兒最重要的糧食也是建立親子關係的第一步,以往產後出院回家坐月 子,在空間上只有從醫院到回家的轉移。而今產後護理之家看似延續醫院的照顧模 式,卻也發展出在機構中坐月子一些獨特的現象。 「月子中心」 (產後護理之家)是近 年來臺灣都會區產後婦女坐月子的首選。在機構中的哺乳,是更容易還是更困難?不 餵母奶或奶量不足的媽媽,為何常覺得有罪惡感?乳你所「願」 ,走進產後護理之家, 幾乎每個產婦床頭都擺著擠乳器,常聽到母親們描述「擠乳的辛苦」,而非「餵奶的 辛苦」。(陳鈺萍, 2015)。因為大部分的產婦在產後會選擇產後護理之家作為休息,產 婦們也會選擇休息調養之場所,而產婦們在產後護理之家也可能會選擇以自我休息為 主軸的型態,母嬰同室時間較短,這可能影響母乳哺育政策推行上較不易進行,因此 如何在產後護理之家能持續推動母乳哺育有助於我國嬰兒健康的提升。. 3.
(12) 依本人在過去十年來於產後護理之家服務的經驗累積,透過長時間的輔導產後媽 媽們哺乳計畫諮詢的過程,協助許多媽媽從瓶餵轉親餵,從配方奶到全母乳的成功經 驗,希望透過這樣的經驗及研究結果能分享給更多想要哺餵母乳的母親們在什麼時候 需要開始做哺乳準備且如何開始執行哺乳準備。且在過去研究中,大多數是探討區域 等級以上並具有母嬰親善醫院認證的母乳哺餵相關因素(朱桂慧 et al., 2005;華 et al, 2012 ),也有研究針對產後婦女母乳哺餵自我效能、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周 莉菁, 2018),但較少有針對於入住產後機構因子對其母乳哺育率相關的研究或影響; 希望藉本次研究調查了解產後護理機構於月子期間的母乳哺育率及其影響的相關因 子,本研究結果可作為在產後機構推廣母乳哺育衛教指導內容做為參考,並提供母嬰 團隊擬定在職教育之參考依據。. 4.
(1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一、探討孕產期變項與入住產後機構母乳哺育狀況。 二、探討社會人口學特性(年齡、職業、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家庭年收入)與坐月子 期間母乳哺育狀況。 三、探討哺乳期間遇到的經驗對與母乳哺育狀況。 四、在產後護理之家獲得的母乳哺育相關訊息與母乳哺育狀況。. 5.
(14) 第貳章. 文獻查證. 第一節 名詞界定 一、產後護理機構:為經由衛生福利部立案通過之產後護理之家。 二、坐月子期間:產後一週後到滿月(產後 30 天內),入住產後護理機構接受產後照 顧。 三、哺餵方式:哺餵母乳包含完全哺餵母乳及混合哺餵母乳。完全哺餵母乳是指嬰兒 只餵食母乳(除採親自母乳哺餵外,也可以使用奶瓶、杯子或湯匙餵食母乳)沒有 餵食其他食物、水分、口服維生素、礦物質)(Noel-Weiss, Boersma, & Kujawa-Myles, 2012);混合哺餵母乳是指部分哺餵母乳及配方奶餵食。. 第二節 台灣母乳哺育率 民國 74 年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調查發現國內產後一個月哺餵母乳率僅佔 32.5%,其原因包括嬰兒配方奶粉的強力促銷及易於取得,醫護人員未積極鼓勵產婦 哺餵母乳以及民眾不正確的觀念,如影響身材、造成母體虛弱等。民國 78 年行政院 衛生署保健處委託國防醫學院調查發現產後一個月純母乳哺餵率僅佔 5.4%、混合哺 餵率 21.2%。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公告民國 101 年縣市母乳哺育率調查計畫(電 話調查)台灣產婦於嬰兒 1 個月以下純母乳哺育率為 71.9%,二個月以下為 65.8%,四 個月以下為 57.5%,六個月以下時則為 49.6%。民國 105 年縣市母乳哺育率調查計畫(電 話調查)嬰兒 1 個月以下純母乳哺育率為 66.2%,二個月以下為 61.2%,四個月以下為 54.4%,六個月以下時則為 44.8%。由 以 上數 據 可 發 現 , 台 灣的純 母 乳 哺 育 率 在 一 個 月 、 二 個 月 、 四 個 月 、 六 個 月 有 下 降 情 形 (衛 生 福 利 部 國 民 健 康 署 ,. 6.
(15) 2018.01)。有學者提出住院期間 醫療人員支持及指導及關心,協助處理母 乳 哺 育相 關問題,提升母親哺乳意 願(黃寶萱 , 陳彰惠 , & 王秀紅 , 2000)。. 以目前 都會區 產後 婦 女會在 產後第 一個 月 內選擇 產後護 理之 家 做為產後 休息修復的地方,若產後護理之家能針對強化這些影響母乳哺 育的因子,便 能 有 助於提升母乳哺 育 率。. 7.
(16) 第三節 孕期變項對於母乳哺育之相關性 在國內外許多研究中顯示對於母乳哺育的影響因素很多,包括人口學特性、孕 產期變項、專業人員提供的服務及措施等皆會影響母乳哺育型態(朱桂慧, 戴承傑, & 簡莉盈, 2005),歸納統整孕產期變項影響母乳哺餵的因素如下: (一) 前胎哺育經驗 在產前嬰兒哺餵方是決策之相關因素探討的研究結果發現無經驗、不曾學習哺 乳技巧、未被指導過之孕產婦選擇哺餵母乳的百分比較多;有經驗、曾學習哺乳技巧、 被指導過母乳哺餵的孕婦,選擇混合哺餵比率反而明顯偏高。可見不良的哺餵母乳學 習方式與經驗,有可能降低孕婦選擇純母乳的意願低(張襄琴, 李孟穎, 李秀惠, & 張 瑩如, 2004)。 經產婦(第二胎)且無哺餵母乳經驗,在下一胎通常會採行配方奶哺餵(李碧霞 & 呂昌明, 1995; 鄧素文, 張媚, & 楊雅玲, 1997);但若前一胎成功哺育母乳,對於下一 胎則會較有信心及經驗去採用母乳哺餵嬰兒。 另外經產婦的母親由於哺餵經驗較好,且乳腺已經通過刺激,因此乳汁分泌情 況會較初產婦好,由以上文獻得知哺乳經驗對於母乳哺餵可能有其相關性。 (二) 產前教育 研究也發現產前教育是孕期照護中重要一環,可加強孕產前的衛生指導,以強化 孕產婦的自我照顧與育嬰知識與技能。其實孕產婦在產前檢查期間就會決定將來是否 哺餵母乳,因此醫護人員對產前衛教對母嬰親善的推動與執行佔有重要的地位(許淳 8.
(17) 森, 2002) 。有研究結果顯示醫護人員協助母親成功哺育母乳的第一步,即是加強產 前衛教,並提到準媽媽們能適當地準備好自己乳房狀況,包括凹陷乳頭矯正、乳頭保 護、身體狀況等等,才是成功哺餵母乳的第一步(Anderson et al., 2006)。Arora(2000) 指出孕程中有參加產前課程者,有較高母乳哺育率。Cheezem(2003)更提出藉由提供 一致的產前母乳哺育知識、技巧使孕產婦具自信心,來克服母乳哺育的問題,可提高 母乳哺育行為之發生率。由此可知參加產前衛教課程,可以增加產後純母乳哺育與持 續哺育的時間。 (三)生產方式: 不同的生產方式會影響母乳哺餵,陰道生產者較多選擇母乳哺餵。研究指出陰道 生產(自然產)產婦比剖腹產產婦,母乳哺育的意願較高,且哺育時間較長,剖腹產因 麻醉而延遲母子接觸的時間,因次母親哺育技巧的學習會受到干擾,所以剖腹產產婦 會自覺無能力哺育。剖腹產產婦在住院期間可能因傷口疼痛或身體疲倦以致影響純母 乳哺育意願,故多採配方奶。(戴世娟, 2006 ;朱桂慧, 2005 ;Asole, 2009 ) 剖腹生產對於哺乳有許多負面影響,尤其在早期哺乳階段,如疼痛導致術後延遲 母嬰接觸、較易選擇使用配方奶等(Cakmak & Kuguoglu, 2007)。剖腹產產婦乳汁不足 的情形明顯高於陰道生產者(自然產),剖腹生產是延遲泌乳起始時間的高危險群 (Chapman & Perez-Escamilla, 1999)。 (四)胎次: 生產次數會影響產婦選擇哺餵母乳的可能性,在(楊素珍 & 陳彰惠, 2001)研究中 9.
(18) 顯示,生產胎次每增加一胎,其產婦選擇哺餵母乳的可能性減少約 50%,與產婦曾經 遇過不愉快經驗(如塞奶、乳腺炎…)或需負擔更多家務有關。初產婦較經產婦選擇母 乳哺育者為多(李碧霞 & 呂昌明, 1995)。. 10.
(19) 第四節 社會人口學特性與坐月子期間母乳哺育率的相關性 影響母親哺餵方式的因素很多,除了在醫療方面的相關因素影響外,在產婦本 身的人口學變項因素也有很大的相關。 (一)產婦的年齡: 相關研究指出年齡較大(>=35 歲)的產婦對於母乳哺育的看法較為正向,較母乳 哺育的好處,母乳哺育的意圖也較高(Forster et al., 2006; Lutsiv et al., 2013)。而隨著育 齡婦女的年齡增加母乳哺餵者比例也越高。大部分研究發現產婦的年齡對於母乳哺餵 及持續哺乳有顯著關係,年齡較高的產婦母乳哺育率較高 (Baghurst et al., 2007; Manganaro et al., 2009)。林桂美(2008)研究指出年齡越小者(≦20 歲)與年齡較長者(≧ 40 歲)其母乳哺育率都顯著低於處於生育年齡階段的婦女(林桂美, 2008)。 (二) 產婦的教育程度: 研究發現教育程度專科及大學以上的產婦,選擇純哺育母乳的比率高,由於教 育程度越高者,對於母乳哺育的資訊接受度高,亦會積極參與相關課程及尋求協助。 有研究指出接受高教育者,多偏向母乳哺育,而接受教育程度低的孕產婦較多選擇配 方奶哺育法(朱桂慧 et al., 2005; 張襄琴 et al., 2004)。英、美的研究顯示教育程度較 高的孕產婦,其對母乳哺育率較高,並與哺育的時間長短成正相關(Dulon, Kersting, & Bender, 2003)。廖等人(2016)對台灣北、中部 7 家醫療院所對產婦及護理人員進行問 卷調查分析中發現教育程度越佳者,期持續哺乳意願越高。(廖茂宏 et al., 2016) (三) 產婦的職業: 11.
(20) 母乳哺育牽涉的職業婦女的權利,產假的長短,上班時哺育的方便性。我們都 鼓勵母乳哺育至少六個月以上對寶寶及媽媽都是最好的,但職業婦女在產後兩個月內 往往必須回職場工作,上班後很少能堅持繼續哺餵母乳(陳淑娟, 2004)。 (四) 家庭年收入: Hill 在 1998 年所做的調查,家庭年收入超過 25000 美金(約台幣 85 萬元以上), 其母乳哺育率(Hill & Peters, 1998)且影響持續母乳哺育時間(Clark & Beal, 1982);也有 調查顯示年收入低於 10000 美金(約台幣 35 萬),較不會採行母乳哺育。另有研究發現 收入越高者,母乳哺育率高(Merten, Dratva, & Ackermann-Liebrich, 2005)。. 第五節 母乳哺餵經驗及目前所擁有的問題與產後護理機構對於月子期 間母乳哺育率相關性 哺乳問題的定義是指婦女在執行母乳哺育時,母親和其新生兒遭遇的所有問 題,也是產後婦女在執行母乳哺育時哺乳經驗的感受(Wojnar, 2004),以及有關母親和 嬰兒的相關問題(Labarère et al., 2012)。婦女哺乳問題,包括母乳哺育困難、中斷母乳 哺餵(Lamontagne, Hamelin, & St-Pierre, 2008)。研究顯示,母乳哺育困難的經驗,在母 親方面有乳房疼痛、乳頭疼痛、乳頭裂開、乳頭凹陷、乳汁供應不足、乳腺管阻塞、 乳腺炎等等;在嬰兒方面為嬰兒體重增加不足、新生兒拒絕乳房、含乳問題、吸吮困 難、嬰兒頻繁的哭鬧(Labarère et al., 2012; Lamontagne et al., 2008; Schub & Pravikoff, 2016)。母親覺得哺乳最困擾的問題是「擔心新生兒無法得到足夠的母乳」,多數的母 親於產後 3 週停止哺育母乳主要原因都為「乳汁分泌不足」(Schwartz et al., 2002),但. 12.
(21) 真正乳汁分泌不足的婦女只有 1~5%(陳昭惠, 2005),婦女因信心不足及錯誤的認知覺 得乳汁分泌不足(王貴靜, 2014),因此加強產婦對於早期哺乳、依嬰兒需求哺乳及泌乳 機轉觀念的指導更顯重要,但臨床醫護人員工作忙碌,未能即時發現產婦的需求,適 時給予正確的哺乳知識及技巧,而使產婦在哺乳過程遭遇挫折而停止哺乳 (Hong, Callister, & Schwartz, 2003)。研究顯示影響台灣婦女無法持續哺乳原因有:乳汁分泌 不足、時間無法配合、嬰兒拒絕吸吮母乳、太麻煩(李婉萍、黃玫瑰、謝春滿, 2011)。 Kelleher,(2006)以質性研究探討婦女關於早期哺餵母乳問題的研究結果顯示,有 許多婦女在餵母乳時都曾經有疼痛和不適應的感覺,她們經歷這些疼痛和不適情形依 程度、強弱及持續時間而有所不同,哺餵母乳造成身體不舒服的衝擊會影響她們和嬰 兒的關係(Kelleher, 2006)。婦女從懷孕開始,就開始準備當母親的角色,在懷孕的過 程除了身體的變化外,心理方面也會隨者孕期的進展而有所不同。母乳哺育對嬰兒除 了提供所需的營養、促進健康方面的好處外,母乳哺育也可以增進親子依附關係及連 結、促進母職成就感的心理功能(李鳳雪, 王國明, & 高毓秀, 2012)。 2010 年 Mulder 和 Johnson 也 從 理 論 的 觀 點 定 義 “ 有 效 的 哺 乳 (effective breastfeeding)”,是指母親與嬰兒之間餵食互動的過程,嬰兒能直接吸吮母親的乳房或 的足夠的乳汁,以達到彼此之間的需求。因此,母親餵食互動中,哺乳的姿勢和寶寶 吸吮對於母親奶水分泌十分重要,而母親的知識、技能和態度(Mogre, Dery, & Gaa, 2016)、醫療照護人員於產前及產後期間相關政策的幫助,並提供同儕支持和哺乳教 育課程等,都有利於母親持續哺餵母乳(Schub & Pravikoff, 2016)。 13.
(22) 第六節 產後衛教對於入住產後護理機構月子期間母乳哺育率相關性 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母兒能隨時獲得專業照護並學習育兒技巧,且能有足夠的時 間與空間獲得充分的休息,可能是正向影響婦女產後情緒變化之因素(黃慧琪, 1999)。 當母親在學習母乳哺育過程中,產生負向情緒,進而干擾催產素分泌,影響乳汁 排出(Brandon & Sawa, 2011; Sisk, Lovelady, Dillard, & Gruber, 2006),而且也影響了持 續哺餵母乳的意願(Ystrom, Niegel, Klepp, & Vollrath, 2008)。當母親無法順利親餵母乳 時,母親可能改變其母乳哺餵的態度(Motee, Ramasawmy, Pugo-Gunsam, & Jeewon, 2013; Nkala & Msuya, 2011)。 陶等(2003)調查發現在產後階段應指導哺乳的相關技巧並鼓勵產婦哺餵母乳,支 持系統如父親及醫護人員的協助與支持,會影響產婦對哺乳的意願,尤其是在產後哺 乳初期(Beck & Watson, 2010)Labarere et al(2005)學者研究明確指出護理人員提供的護 理措施及鼓勵,對產後持續哺乳有明顯助益(Labarere et al., 2005)。因此加強孕婦哺育 母乳的知識與技巧,可降低孕婦對哺餵母乳產生疑慮,繼而增強自信心,增加母乳哺 育率(Lin, Chien, Tai, & Lee, 2008; 張襄琴 et al., 2004)。亦有研究指出自己餵母奶的母 親角色是需要經過學習的,並非與生俱來就會的。在母乳哺餵過程,知識、技巧可提 高母乳哺育行為的發生率;而社會支持可提供母乳哺育知識與技巧,進而提升產婦對 母乳哺育的知識及自信,使產婦能解決哺育母乳過程的困難與挫折(Anderson et al., 2006)。護理人員必須主動探視哺餵母乳的母親在學習哺乳技巧中所遭遇的挫折,協 助其解決餵奶問題或指導育嬰技巧,以減少挫折及焦慮感增加信心,在學習哺乳技巧 14.
(23) 上有事倍功半的效果,產婦會有較長的母乳哺育時間(林麗珠, 李從業, 郭素珍, 穆佩 芬, & 許洪坤, 2004)。綜合上述文獻,影響婦女選擇母乳哺育與否及持續哺育時間的 決定,除家人朋友支持外還有其重要影響因素為產前及產後期間所接收到的訊息及資 料、臨床護理人員的態度、護理措施、醫療院所的環境等等。至於哪些措施是臨床上 被忽略,或是影響最多最重要的項目ヽ哪些是護理人員進行指導時應該加強的項目 等,則不得而知。. 15.
(24)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章第一節研究設計及研究架構、第二節研究對象與場所、第三節研究工具、 第四節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第五節研究變項之操作型定義,分別敘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研究架構 本研究調查的資料來源是由入住產後護理機構之產婦自由填寫,針對產後一個月 內產婦進行調查,而研究所要探討的變項主要是產後護理機構對母乳哺育之影響相關 因子。 本研究為描述相關性研究(descriptive correlational design) 擬出研究架構,採用問 卷調查,以產後護理機構因子(產後護理機構是否提供母乳諮詢、是否鼓勵母乳哺育)、 產婦社會人口學特性(年齡、職業、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家庭年收入)、孕產期變項(前 胎哺餵經驗、產前教育、哺餵母乳訊息、生產史、生產方式、高危險性姙娠)為自變 項,來探討此四類自變項與入住產後護理機構期間母乳哺育率的相關性。 各變項所包含之項目及變項間之關係,如下之研究架構。. 16.
(25) 研究架構. 產婦社會人口學特性 1. 年齡 2. 職業 3. 教育程度 4. 婚姻狀況 5. 家庭年收入. 月 子. 孕產期變項 1. 前胎哺餵經驗 2. 產前教育 3. 哺餵母乳訊息 4. 生產史 5. 生產方式. 期 間 母 乳 哺. 母乳哺餵的經驗及目前 擁有的問題. 育 率. 在產後護理之家是否獲得 關於母乳的訊息 1. 足夠. 2. 不足. 17.
(26)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場所 研究對象已入住大台北連鎖產後機構之產婦為研究對象,其條件為產後婦女須 符合(1)在台灣地區生產且居住在台灣、(2)37 週以後生產之產婦、(3)寶寶無先天異常、 (4)本身需會讀、寫、聽中文的產婦。所有資料以匿名及編號處理,言明僅供學術研究 之用,不對外公布個人資料。 收案日期從 107 年 4 月 1 日至 107 年 9 月 30 日,將問卷放置於書報區,採自願 填寫問卷方式,產婦填寫完畢後裝回信封,交由櫃檯人員或放入意見箱內。.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使用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簡莉盈教授於民國九十二年之研 究計畫「影響母乳哺餵因子之世代追蹤研究」之問卷為參考,經簡莉盈教授授權使用 用後。問卷如附件一。本研究使用的工具包括:產婦基本資料(社會人口學特性孕產 期變項)、母乳哺餵經驗及目前遇到的問題、產後護理機構因子變項(包含孕期衛教、 產後哺乳資訊提供滿意度)作為收集資料的工具,就其內容、計分方式。 一、依變項: 我們分為三組,分別為全母乳(只餵母乳餵)、混合哺餵(以母乳哺餵若母乳不足 則添加配方奶)、全配方奶(完全無補餵母乳)。經問卷統計結果排除全配方奶之項目, 因無使用全配方奶,故改為兩組,一組為全母乳、一組為混合哺餵。 二、自變項: (1)社會人口學特性問卷:包含產婦年齡、職業、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家庭年 18.
(27) 收入係採自擬的結構式問卷,內容由研究對象自行填寫。各自變項皆依國健局分類為 依據。 (2)孕產期變項問卷:前胎哺餵經驗、產前教育、生產方式、生產史、哺餵母乳 的訊息來源,內容由研究對象自行填寫。 (3)母乳哺餵的經驗及目前所擁有的問題:其問題共有 18 題,1 分表示沒有、2 分表輕度、3 分表中度、4 分表重度、5 分表無法忍受,總分 18~90 分之間,分數越高 表示遇到的母乳問題越嚴重。 (4)產後護理機構因子變項:產後護理機構是否提供相關哺乳訊息,在孕期及產 後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時是否提供相關資訊。其題目共 12 題,產婦依實際狀況作答, 是為 1、否為 0。總分 0~12 分,分數越高表示地到的訊息越足夠。. 19.
(28)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一)量性分析 本研究資料分析採用 SPSS 24 版統計套裝軟體,將所收集的資料經過編碼、 轉換輸入電腦,依研究目的、進行資料統計與分析分法如下: 1.描述性統計 描述本研究受試者選擇哺乳方式、社會人口學、孕產期變項、媽媽哺乳的經 驗、孕期及產後得到的哺乳知識是否滿意、足夠,統計分佈情形及說明樣本結構, 類別變項資料以次數、百分比、平均值、標準差等方式進行統計。 2.推論性統計分析 依研究目的及變項性質採用二元邏輯斯回歸統計,分析產婦社會人口學、孕 產期變項、母乳哺餵的經驗及目前擁有的問題、在產後護理機構是否獲得關於母 乳的訊息。. 20.
(29) 第五節 研究變項之操作型定義 表一、研究變項之操作型定義 自變項. 操作型定義. 原始變項數值. 母親年齡. 研究對象無<20 歲,顧重新編 1.<20 碼. 2.20~24. 1.20~24. 3.25~29. 2.25~29. 4.30~34. 3.30~34. 5.>=35. 變項屬性 類別變項. 4.>=35 母親教育程度. 維持原始變項數值. 1.國中. 類別變項. 2.高中 3.大專院校 4.研究所(含以上) 家庭年收入. 無 60 萬以下. 1.60 萬以下. 故改分為三組. 2.60~80 萬. <80 萬以下(1). 3. 80~100 萬. 80~100 萬(2). 4. 100 萬以上. 類別變項. 100 萬以上(3) 職業類別. 因其他變項人數少. 1.軍公教. 故改分為兩組. 2.醫療業. 1.金融科技業. 3.金融科技業. 2.其他. 4.服務業 5.其他. 21. 類別變項.
(30) 自變項. 操作型定義. 原始變項數值. 變項屬性. 生產次數. 無生產三次以上的產婦. 1.第一次. 類別變項. 故改分為兩組. 2.第二次. 第一次(1). 3.第三次. 第二次(2) 生產方式. 參與媽媽教室. 剖腹產(1). 1.剖腹產. 自然產(2). 2.自然產. 維持原始變項數值. 1.無. 類別變項. 類別變項. 2.有 乳頭有無凹陷. 維持原始變項數值. 1.無. 類別變項. 2.有 入住產後護理. 分為二組. 1.非常滿意. 之家得到的訊. 非常滿意、充足(1). 2.充足. 息滿意度. 普通、不足、非常不足(0). 3.普通 4.不足 5.非常不足. 22. 類別變項.
(31) 自變項. 操作型定義. 原始變項數值. 母乳哺餵的經. 其問題共有 18 題,1 分表示沒 共 18 題. 驗及目前所擁. 變項屬性 連續變項. 1.沒有 有、2 分表輕度、3 分表中度、. 有的問題與母. 2.輕度. 乳哺育狀況之. 4 分表重度、5 分表無法忍受, 3.中度. 相關. 總分 18~90 分之間,分數越高 4.重度 5.無法忍受 表示遇到的母乳問題越嚴重。. 產後護理機構. 在孕期及產後入住產後護理之 是為 1、否為 0 連續變項. 是否獲得關於 家時是否提供相關資訊。其題 母乳的訊息 目共 12 題,產婦依實際狀況作 答,是為 1、否為 0。總分 0~12 分,分數越高表示地到的訊息 越足夠。. 23.
(32) 表二、依變項 依變項. 操作型定義. 原始變項數值. 變項屬性. 目前哺餵方式. 因無全配方奶產婦. 1. 全母乳哺育. 類別變項. 故分為二組. 2. 混合哺育(母乳. 全母乳哺育(1). +配方奶). 混合哺育(母乳+配方奶)(0). 3.全配方奶. 24.
(33) 第肆章. 研究結果. 本研究對象為入住大台北地區五家立案連鎖產後護理之家產婦,於入住後自行 填寫,於問卷首頁,我們解釋本研究目的,產婦填寫完裝入信封,自行投入問卷箱或 交給櫃檯客服人員。故對於填寫不完整之問卷,即當無效問卷。. 第一節 問卷回收情形 問卷共分至台北市五家立案產後護理之家,各五十份共 250 份問卷,扣除問卷 填寫不完整之問卷後,回收有效問卷共 218 份,回收率為 87.2%。. 第二節 描述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孕產期變項 一、 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母乳哺育狀況 在樣本 218 人中,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期間產後一週後純母乳哺育為 66 人(30.3%), 混合哺育為 152 人(69.7%),請見表三。 二、社會人口學資料 本研究 218 為產婦的社會人口學的資料請見表四。個案平均年齡為 33.73 歲,標 準差 4.49 歲,年齡最小為 23 歲,年齡最大 44 歲,平均年齡分布以 30~34 歲佔最多為 106 人(48.6%),其次是>=35 歲佔 79 人(36.2%)。教育程度以大專院校佔 133 人(61.0%), 其次是研究所含以上 82 人(37.6%)。家庭收入以 100 萬以上佔 137 人(62.8%),其次是 80~100 萬佔 60 人(27.5%)。職業別以其他(主要是自己開公司或做生意)佔 89 人 (40.8%),其次是金融科技業 73 人(33.5%)。母親職業狀況以繼續工作 115 人(52.8%), 25.
(34) 其次為不工作(包含產前無工作者)36 人(16.5%)。 三、孕產期資料 在孕產期資料方面請見表五,研究對象生產次數平均 1.27 次,標準差 0.45,最 多生產次數為一次 159(72.9%),最少為二次 59 人(27.1%)。生產方式以剖腹產居多, 佔 120 人(55.1%)。產前參加過媽媽教室共 51 人(23.9%),大部分媽媽產前皆未參加媽 媽教室,可能與媽媽工作時間及社經地位有關。乳頭共有 212 人皆為正常無凹陷問題。 產前訊息來源以生產醫院的醫護人員提供佔 114 人(41.5%)。產後護理之家有提供母乳 的訊息共 188 人(86.2%),訊息滿意共 172 人(78.9%),普通 46 人(21.1%)。在懷孕及住 院時間,有參加產前媽媽教室或母乳哺育課程者,母乳哺育率高餘未參加者,這與本 研究結果不同,探討其原因可能與選樣的區域有差別。但護理人員提供母乳哺育訊息 的母乳哺育率較沒有的高,其內容充足者的母乳哺育率高(朱桂慧 et al., 2005)。. 表三、產婦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期間母乳哺育率(n=218) 目前哺育方式. 人次. 全母乳 混合哺育. 26. 百分比(%) 66. 30.3. 152. 69.7.
(35) 表四、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資料(n=218) 變項名稱. N. %. 母親年齡 <20. 0. 0. 20-24. 1. 0.5. 25-29. 32. 14.7. 30~34. 106. 48.6. >=35. 79. 36.2. 國中. 1. 0.5. 高中. 2. 0.9. 大專院校. 133. 61.0. 研究所(含以上). 82. 37.6. 60 萬以下. 2. 0.9. 61~80 萬. 19. 8.7. 80~100 萬. 60. 27.5. 100 萬以上. 137. 62.8. 軍公教. 13. 6.0. 醫療業. 24. 11.0. 金融科技業. 73. 33.5. 服務業. 19. 8.7. 其他. 89. 40.8. 繼續工作. 115. 56.1. 半職工作. 17. 8.3. 不工作(包含生產前無工作者). 36. 17.6. 請育嬰假. 20. 9.8. 尚未決定. 17. 8.3. 母親教育程度. 家庭年收入. 職業類別. 母親產後職業狀況*. *遺漏值:13 人. 27.
(36) 表五、研究對象的孕產期資料(n=218) 變項名稱. n. %. 生產次數 第一次. 159. 72.9. 第二次. 59. 27.1. 剖腹產. 120. 55.1. 自然產. 98. 44.9. 無. 162. 76.1. 有. 51. 23.9. 無. 212. 97.2. 有. 6. 2.8. 生產方式. 參與媽媽教室*. 乳頭有無凹陷. *遺漏值 5 人. 28.
(37) 四、本問卷第三部份之問題最主要是了解在產後哺乳過程中最能提供幫助的人,研究 顯示研究對象的母乳哺餵的社會支持中以護理人員幫助研究對象最大。與產後婦女母 乳哺餵自我效能, 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論文研究結果相同(周莉菁, 2018)。. 表六、以下的問題是想要了解在哺餵母乳中幫助您的人 題目. 沒有任何. 只有一點. 相當有幫. 非常. 極度有幫. 幫助(%). 幫助(%). 助(%). 有幫助. 助(%). 平均值. 標準差. 排序. (%). 1.當我需要幫忙把某些事做好時,能夠協助我,讓我放心餵母奶 寶寶的父親 親友 護理人員. 5(2.3). 24(11.0). 94(43.1). 55(25.2). 40(18.3). 3.46. 0.989. 2. 49(22.5). 53(23.9). 66(30.3). 38(17.4). 13(6.0). 2.61. 1.184. 3. 0(0). 12(2.3). 64(29.4). 71(32.6). 71(32.6). 3.92. 0.915. 1. 5(2.3). 15(6.9). 48(22.0). 88(40.4). 62(28.4). 3.86. 0.985. 2. 34(15.6). 38(17.4). 51(23.4). 55(25.2). 40(18.3). 3.13. 1.332. 3. 0(0). 3(1.4). 67(30.7). 71(32.6). 77(35.3). 4.02. 0.848. 1. 2.能支持我哺餵母奶 寶寶的父親 親友 護理人員. 3.能關心我餵母乳感受及狀況 寶寶的父親 親友 護理人員. 5(2.3). 30(13.8). 62(28.4). 68(31.2). 53(24.3). 3.61. 1.068. 2. 36(16.5). 39(17.9). 76(34.9). 34(15.6). 22(15.1). 2.95. 1.267. 3. 0(0). 15(6.9). 64(29.4). 68(31.2). 71(32.6). 3.89. 0.942. 1. 4.能提供我關於哺餵母乳的資訊、建議及指導 寶寶的父親. 30(13.8). 76(34.9). 104(47.7). 8(3.7). 0(0). 2.41. 0.771. 2. 親友. 54(24.8). 99(45.4). 52(23.9). 13(6.0). 0(0). 2.11. 0.846. 3. 0(0). 3(1.4). 59(27.1). 78(35.8). 78(35.8). 4.06. 0.826. 1. 護理人員. 5.當我有餵母奶的問題時,能告訴我到何處去尋求幫助或解答 寶寶的父親. 48(22.0). 67(30.7). 91(41.7). 4(1.8). 9(3.7). 2.34. 0.963. 2. 親友. 67(30.7). 94(43.1). 38(17.4). 11(5.0). 8(3.7). 2.08. 1.006. 3. 3(1.4). 4(1.8). 47(21.6). 81(37.2). 83(38.1). 4.09. 0.889. 1. 護理人員. 6.對於餵母奶的事情(如脹奶、初乳分泌),能告訴我將會是怎麼一回事 寶寶的父親. 77(35.3). 84(38.5). 56(25.7). 0(0). 1(0.5). 1.92. 0.805. 3. 親友. 72(33.0). 101(46.3). 32(14.7). 12(5.5). 1(0.5). 1.94. 0.859. 2. 0(0). 3(1.4). 45(20.6). 93(42.7). 77(35.3). 4.12. 0.777. 1. 護理人員. 29.
(38) 第三節 母乳哺餵的經驗及目前所擁有的問題與母乳哺育狀況之相關 母乳哺為經驗及目前擁有的問題中有脹奶的問題佔第一位、其次是產婦覺得很 疲倦、另外就是擔心乳汁分泌不足,寶寶喝不到足夠的乳汁(如表七)。在王氏 2014 年 產婦選擇哺餵方式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的研究中,發現產婦考慮哺餵嬰兒配方奶常見 的原因為「哺餵母乳無法充分休息」 、 「餵母乳不易判斷嬰兒是否已飽」 、 「擔心乳汁不 夠,嬰兒吃不飽」、者都與本研究結果相同(王雅婷, 2014 )。. 30.
(39) 表七、母乳哺餵的經驗及目前所擁有的問題(n=218) 沒有 (%). 1.乳頭酸痛 2.乳頭破裂 3.奶脹 4.漏奶(乳汁滲漏) 5.乳腺炎 6.寶寶緊密含住乳 頭及乳暈有困難 7.寶寶想睡而不吸 8.寶寶不安而不吸 奶 9.寶寶吸奶次數太 頻繁 10.我會擔心乳汁 分泌不足 11.寶寶吸奶方式 有困難 12.我覺得很疲倦 13.我會擔心寶寶 沒有足夠的乳汁 14.我對調整餵奶 姿勢有困難 15.我會擔心寶寶 體重增加不夠 16.我覺得緊張不 安 17.哺餵母奶時我 會覺得困窘 18.兼顧工作與餵 母奶有困難. 輕度 (%). 中度 (%). 重度 (%). 無法 忍受(%). 25 (11.5) 96 (44.0) 9 (4.1) 27 (12.4) 200 (91.7) 95 (43.6). 72 (33.0) 49 (22.5) 52 (23.9) 71 (12.6) 6 (2.8) 51 (23.4). 87 (39.9) 44 (20.2) 96 (44.0) 69 (31.7) 1 (0.5) 31 (14.2). 34 (15.6) 27 (12.4) 50 (22.9) 47 (21.6) 10 (4.6) 30 (13.8). 0 (0) 2 (0.9) 11 (5.0) 4 (1.8) 1 (0.5) 11 (5.0). 69 (31.7) 70 (32.1). 42 (19.3) 72 (33.0). 45 (20.6) 28 (12.8). 53 (24.3) 39 (17.9). 9 (4.1) 9 (4.1). 57 (26.1). 67 (30.7). 51 (23.4). 37 (17.0). 30 (13.8). 41 (18.8). 87 (39.9). 73 (33.5). 71 (32.6). 22 (10.1) 27 (12.4). 平均值. 標準 差. 排 序. 2.60. 0.886. 6. 2.04. 1.107. 17. 3.01. 0.916. 1. 2.68. 1.006. 5. 1.19. 0.705. 18. 2.13. 1.254. 16. 2.50. 1.275. 8. 2.29. 1.208. 14. 6 (2.8). 2.39. 1.128. 13. 42 (19.3). 18 (8.3). 2.89. 1.121. 3. 33 (15.1). 34 (15.6). 7 (3.2). 2.22. 1.164. 15. 52 (23.9) 64 (29.4). 77 (35.3) 54 (24.8). 49 (22.5) 53 (24.3). 18 (8.3) 20 (9.2). 2.95. 1.096. 2. 2.89. 1.180. 3. 43 (19.7). 90 (41.3). 42 (19.3). 36 (16.5). 7 (3.2). 2.42. 1.080. 11. 45 (20.6). 69 (31.7). 52 (23.9). 47 (21.6). 5 (2.3). 2.53. 1.112. 7. 47 (21.6). 77 (35.3). 51 (23.4). 32 (14.7). 11 (5.0). 2.46. 1.132. 9. 54 (24.8). 65 (29.8). 63 (28.9). 25 (11.5). 11 (5.0). 2.42. 1.130. 11. 55 (25.2). 65 (29.8). 49 (22.5). 42 (19.3). 7 (3.2). 2.45. 1.156. 10. 31.
(40) 第四節 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期間護理人員是否提供母乳哺餵訊息 入住產後護理之家後得到母乳哺育訊息有的佔188(86%),沒有獲得相關訊息的 有30(13%)。認為在產後護理之家或的足夠的母乳訊息與母乳哺育情形覺得足夠的有 135人(61.9%),不足83人(38.1%),如表八。. 表八、產後護理之家提供的訊息對於母乳哺育(n=218) 變項名稱. n. %. 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提供母乳哺育的訊息 無. 30. 13.8. 有. 188. 86.2. 非常充足/充足. 172. 78.9. 普通. 46. 21.1. 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提供母乳哺育的訊息 滿意度. 在產後護理之家中是否有獲得關於母乳的訊息,主要是對於孕期及產後入住產 後護理之家時是否提供相關資訊。其題目包含參觀簽約預定入住時、入住時、入住後 持續的母乳哺育訊息提供是否足夠。原題目共 12 題,產婦依實際狀況作答,1 分(是)、 0 分(不是)。滿分 12 分,最低 0 分,統計結果如表九,以護理人員有足夠的知識並支 持母乳哺餵佔第一、其次護理人員教我如何哺餵嬰兒母乳及如果我與嬰兒分開的話, 如何持續我的奶水分泌、第三是護理人員有教我如何擠奶或是給我擠奶的資料(提供 母乳哺育訊息內容),其結果可知若產後護理機構能提供專業的團隊,扮演好教導產 婦自我照顧和嬰兒照料重要角色並能有充分的協助,支持產婦成功母乳哺育之功能, 讓產後婦女對母乳哺育更有信心。 32.
(41) 表九、產後護理之家中是否有獲得關於母乳的訊息與母乳哺育情形(n=218) 變項名稱 1.. 參觀後簽約預定入住時,客服人員教我母. 是. 否. (%). (%). 平均值. 標準差 排 名. 141(64.7). 77(35.3) 0.65. 0.479. 8. 213(97.7). 5(2.3) 0.98. 0.150. 1. 我與嬰兒分開的話,如何持續我的奶水分 205(94.0). 13(6.0) 0.94. 0.237. 2. 202(92.7). 16(7.3) 0.93. 0.267. 3. 67(30.7). 151(69.3) 0.31. 0.462. 9. 16(7.3). 202(92.7) 0.07. 0.261. 12. 或自己覺得脹奶時,就哺餵母乳或是寶寶 178(81.7). 40(18.3) 0.83. 0.308. 6. 29(13.3). 189(86.7) 0.13. 0.340. 11. 31(14.2). 187(85.8) 0.14. 0.350. 10. 190(87.2). 28(12.8) 0.87. 0.335. 5. 或代理商的免費母乳代替、奶瓶、奶嘴的 178(81.7). 40(18.3) 0.82. 0.388. 7. 27(12.4) 0.88. 0.330. 4. 乳哺餵的重要性 2.. 護理人員有足夠的知識並支持母乳哺餵. 3.. 護理人員教我如何哺餵嬰兒母乳及如果 泌. 4.. 護理人員有教我如何擠奶或是給我擠奶 的資料(提供母乳哺育訊息內容). 5.. 在產後護理之家時,我的嬰兒只有喝母 乳,沒有其他的食物. 6.. 在產後護理之家中,除了有不超過一小時 的醫院必要處置外,嬰兒一直與您在一起. 7.. 我感受到護理人員指導,只要嬰兒想吸吮 睡太久的話就要吵醒他哺乳. 8.. 在產後機構,我的寶寶完全喝母乳,沒有 使用人工奶嘴、安撫奶嘴或會影響吸吮的 乳頭罩. 9.. 在產後護理之家,是否提供配方奶或母乳 代替品,沒有使用人工奶嘴、安撫奶嘴或 奶瓶. 10. 我看到產後護理之家有張貼書面海報(母 乳哺餵十大政),反映世界衛生組織及聯 合國兒童基金會十大步驟,上面的語言是 我看得懂的 11. 就我所知,產後護理之家不接受奶粉公司 供應 12. 整體而言,我相信產後護理之家改善了, 我的哺乳經驗. 33. 191(87.6).
(42) 第五節 社會人口學特性、孕產期變項與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母乳哺育之 相關性 社會人口學特性與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母乳哺育之相關性請見表十,進行產婦年 齡、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職業類別等項目之檢定。結果顯示,產後年齡、職業有 顯著相關。 產婦年齡 30~34 歲純母乳哺餵率高為 66.7%,而年齡>=35 歲以混合哺餵者多。在 教育程度上全母乳哺或混合哺餵餵率大專院校比研究所以上高,在產婦家庭收入及職 業雖無顯著相關,在家庭年收入年收入越高選擇混合哺餵率高,在職業類別以金融科 技業全母乳率與其他(自行開業者)相當,其他則以混合哺餵率高。 表十、探討社會人口學特性與母乳哺育之相關性 變項名稱 全母乳 n % 母親年齡. 混合哺餵 n. P值 %. 20~24. 0. 0.0. 1. 0.7. 25~29. 13. 19.7. 20. 12.6. 30~34. 44. 66.7. 61. 40.4. >=35 母親教育程度. 9. 13.6. 70. 46.4. 國中. 0. 0. 0. 0. 高中. 0. 0. 3. 2.0. 大專院校. 49. 74.2. 84. 55.0. 研究所(含以上). 17. 25.8. 65. 43.0. 80 萬以下. 8. 12.1. 13. 8.6. 80~100 萬. 24. 36.4. 36. 23.7. 100 萬以上. 34. 51.5. 103. 67.8. 軍公教. 9. 13.6. 4. 2.6. 醫療業. 6. 9.0. 24. 15.9. 金融科技業. 28. 42.4. 45. 29.8. 服務業. 1. 1.5. 18. 11.9. 其他. 28. 42.4. 61. 39.7. <0.001. 0.051. 家庭年收入 0.079. 職業類別. *p<0.05 ***p<0.001. 母親年齡:遺漏值 1 人 34. <0.001.
(43) 二、孕產期變項與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母乳哺育之相關性 孕產期變項與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母乳哺育之相關性請見表十一,結果顯示採用 哺乳方式與生產次數、生產方式及產前參加媽媽教室、乳頭狀況等無統計顯著相關, 但與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期間,護理人員是否提供母乳哺餵訊息,有顯著相關。 表十一、探討孕產期變項與母乳哺育之相關性 變項名稱. 全母乳 N. 混合哺餵. %. n. P值. %. 生產次數 第一次. 52. 78.8. 107. 70.4. 第二次. 14. 21.2. 45. 29.6. 剖腹產. 32. 26.4. 89. 58.6. 自然產. 34. 51.5. 63. 41.4. 無. 52. 78.8. 110. 74.8. 有. 14. 21.2. 37. 25.2. 無. 64. 100.0. 148. 97.4. 有. 2. 0.0. 4. 2.6. 有. 47. 71.2. 140. 無. 19. 28.8. 11. 7.3. 訊息非常充足. 25. 37.9. 55. 36.4. 充足. 33. 50. 59. 39.1. 普通. 7. 10.6. 34. 22.5. 1. 1.5. 2. 2.0. 0.200. 生產方式 0.169. 參與媽媽教室* 0.521. 乳頭有無凹陷 0.637. 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期間,護 理人員是否提供母乳哺餵 訊息 92.7 <0.001. 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期間,護 理人員是否提供母乳哺餵 訊息. 不足 *遺漏值 5 人(2.3%). 35. 0.185.
(44) 第六節 在產後護理之家中是否有獲得關於母乳的訊息與全母乳哺育 相關性 在產後護理之家得到足夠的訊息足夠,其包含產前是否在孕期提供的哺乳相關 資訊,如母乳哺餵的重要性、泌乳的機轉、如何評估寶寶哺餵狀況等等。是為 1 分、 否為 0 分,在統計結果發現在孕產期於產後護理之家是否獲得關於母乳的訊息以 8 分 以上為滿足,8 分以下為不足,結果如表十二,且有顯著意義。 表十二、產後護理之家中是否有獲得關於母乳的訊息與母乳哺餵相關性 變項名稱. 全母乳 N. %. 混合哺餵 N. P值. %. 產後護理之家中是否有獲得關於母乳的訊息 足夠. 54. 81.8. 81 53.3. 不足. 12. 18.2. 71 46.7. 36. <0.001.
(45) 第七節 控制社會人口學及孕期變項後,產後護理機構因子入住期間母乳 哺育之調整勝算比 本研究檢定當控制社會人口學、孕產期變項時,產後護理機構與產婦育程度(參 考組為研究所以上)、家庭年收入(參考組為 61~80 萬)、生產次數(參考組為經產婦)、 生產方式(參考組為剖腹產)、參與媽媽教室(參考組為無)、乳頭有無凹陷(參考組為 有)、入住產後護理之家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是否提供母乳哺餵訊息(參考組為無)、護理 人員提供的訊息是否充足(參考組為不足)、母乳哺餵的經驗及目前所擁有的問題及產 後護理之家中是否有獲得關於母乳的訊息總分等等變項放入迴歸模式進行分析,請見 表十三,將各項因子分別放入模式。其結果顯示在產婦生產次數、生產方式、是否參 與媽媽教室、乳頭形狀是否凹陷、入住產後護理之家護理人員是否提供母乳哺餵訊息 是否充足因素等皆無統計上明顯顯著。 而產婦年齡 25~29 歲者母乳哺育率較高,為>=35 歲以上母乳哺育率的 26.726 倍。產婦的教育程度大專院校,全母乳哺育率是研究所以上的 16.568 倍。在家庭年收 入高的全母乳哺育率高。而第二胎生的的媽媽選擇混合哺育高。初產婦哺育母乳為經 產婦的 3.478 倍。自然產的母乳哺育率高於剖腹產,為剖腹產的 0.623 倍。媽媽母乳 哺餵的經驗及目前所擁有的問題總分越高母乳哺育率越低為 0.847 倍。在產後護理之 家是否有獲得關於母乳訊息總分越高,母乳哺育率越高為 2.024 倍。如表十三。. 37.
(46) 表十三 、預測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期間母乳哺育之回歸模式 變項名稱變項名稱. 勝算比. 顯著性. 95% 信賴區間. (Odd Ratio) 母親年齡(>=35) 20-24. 8.713. 0.000. 25-29. 26.726. 4.403. 162.234. <0.001***. 30~34. 8.487. 2.26. 31.862. .002. 1.000. 母親教育程度(研究所含以上) 國中. 0.000. 0.000. 1.000. 高中. 0.000. 0.000. 1.000. 大專院校. 16.568. 4.260. 80~100 萬. 2.429. 0.276. 21.390. 0.424. 100 萬以上. 2.128. 0.664. 6.821. 0.204. 64.444. <0.001***. 家庭年收入(61~80 萬). 生產次數(第二次) 第一次. 3.478. 1.094. 11.060. 0.035. 0.623. 0.243. 1.595. 0.324. 生產方式(剖腹產) 自然產 參與媽媽教室*(無) 有. 2.818. 0.750. 10.586. 0.125. 1.170. 0.004. 378.651. 0.958. 30.838. 5.602. 169.749. <0.001***. 非常充足. 0.003. 0.000. 0.212. 0.008. 充足. 0.113. 0.002. 5.350. 0.268. 普通. 0.116. 0.002. 6.393. 0.293. 0.847. 0.789. 0.910. <0.001***. 2.024. 1.396. 2.934. <0.001***. 乳頭有無凹陷(有) 無 入住產後護理之家住院期間,護理人員 是否提供的母乳哺餵訊息(無) 有 入住產後護理之家住院期間,護理人員 是否提供的母乳哺餵訊息(不足). 母乳哺餵的經驗及目前所擁有的問題 總分 在產後護理之家中是否有獲得關於母 乳訊息總分. 38.
(47) 第伍章. 討論. 本章共分以下為五節作為討論。第一節問卷回收情況及樣本;第二節產婦社會 人口學資料孕產期變項與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母乳哺育率相關性;第三節入住產後護理 之家月子期間母乳哺餵率之相關性;第四節以回歸模式預測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期間母 乳哺育率的勝算比。. 第一節 問卷回收情況及樣本 因採自由填寫後放入信封內封起來交給櫃台人員或投入意見箱內,所以無法檢視 問卷表之完整性,所以對於填寫不完整問卷當成無效問卷處理。將問卷發至大台北 5 間連鎖產後護理之家,各館各發五十份共 250 份問卷,扣除問卷填寫不完整之問卷後, 回收有效問卷共 218 份,回收率為 87.2%。與國內外其他研究的問卷回收率相較明顯 偏高,或許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廣母乳哺餵,且入住產後理之家產後婦女在教育程度上 較高,或許對於母乳哺育有相當的認同,促使研究對象願意填寫問卷。. 39.
(48) 第二節 產婦社會人口學資料孕產期變項與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母乳哺育 率相關性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 本研究之 218 位研究對象是由入住大台北地區五所產後護理之家之產婦,透過自 願填寫方式避免選樣之偏差。研究平均年齡為 33.7 歲,與內政部 106 年統計通報報告 顯示,第 1 胎的生母平均年齡 30.8 歲,其中 35 歲以上者比例高。在產婦教育程度以 大專院校占最多 133 人(61.0%),初產婦有 159 人(72.9%),內政部 106 年統計通報報 告顯示,由於國內產婦教育程度的提升,產後婦女有近 55%是大學畢業以上。106 年 生產母親為第 1 胎者占 50.52%,第 2 胎者占 37.82 %次之。與我們選取的研究對象 基本資料相較之下,可能是入住產後護理之家的產婦基本上有一定的教育程度,而初 產婦比率也比內政部統計高。 一、研究對象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母乳哺育情形 本研究發現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期間,全母乳哺育率佔 30.3%,母乳與配方奶混合 哺育佔 69.7%。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期間母乳哺育率 100%(純母乳或混合哺餵)與依據衛 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告「105 年縣市母乳哺育率調查計畫」結果:全國產婦住院期 間純母乳率為 30.9%,是相符的。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2 年的台灣母乳哺育率 之變化統計資料中,總母乳哺育率(純母乳或混合哺育母乳)為 87.5%,在本研究中總母 乳哺育率為 100%,原因可能是近年來母乳哺育之推廣鼓勵母乳哺餵,且衛生福利部 也提供了豐富的孕產期母乳哺育相關諮訊(孕產婦關懷網),提供足夠的哺乳資訊,可 能都有助於母乳哺育率的提升。另外因選樣為產後護理機構,因評鑑要求及母乳哺育. 40.
(49) 的推廣,故入住產後護理機構之產婦大多會在鼓勵及協助下讓產婦或多或少都能給寶 寶較多的天然母乳,除非不足時才會以配方奶當補充。. 二、社會人口學與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母乳哺育相關性. 本研究中社會人口學中會入住產後護理之家之產婦在教育程度、經濟及工作上 都有一定的水準所以無顯著差異。本研究發現年齡越大越會採母乳哺育寶寶,而育齡 婦女年齡增加母乳哺育率高,與文獻中所得結果相同。產婦的年齡對於母乳哺育及持 續哺乳有顯著關係,年齡較高的產婦母乳哺育率較高(Baghurst et al., 2007; Manganaro et al., 2009)。 本研究發現教育程度越高的母親採母乳哺育者較多,與過去的研究相同,(朱桂 慧 et al., 2005; 張襄琴 et al., 2004)),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教育程度越高,在獲取知識 的能力及理解程度越好,瞭解母乳哺餵嬰兒的好處,即使經過生產疲累仍願意哺餵 母乳。. 本研究發現母親的職業以金融科技業為主,家庭年收入和母乳哺育有相關,家 庭年收入越高,其母乳哺育率高,與國內外研究結果相同(Hill & Peters, 1998; 林桂 美, 2008)。可能是因為採取的樣本來自於入住產後護理之家之產後媽媽,故在職業 及收入上皆有一定的能力。. 綜合以上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期間母乳哺育率的相關性,本研 究發現年齡越大、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年收入越高者,其母乳哺育率越高。原因除 41.
(50) 了政府大力推廣母乳哺育,另一因素因為提倡兩性平等,女性手受教育的機會約來 越高,當完成學業時,結婚及生育年齡也相對提高了許多,也因為受高等教育女性 大多數有自己的工作,因此形成雙薪家庭,相對家庭的年收入也會提高。. 在產婦社會人口學特性上;年齡、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等等讓這些產婦較有 能力在產後選擇產入住產後護理之家,做為身體修復、學習寶寶照顧及延續返家後 的照護。. 二、孕產期變項與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母乳哺育相關性 本研究中孕期變項(生產胎次、生產方式、是否參加過媽媽教室、媽媽乳頭狀況、 接受到護理人員提供的母乳哺育諮詢是否充足)與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母乳哺育之相 關,除接受到母乳哺育資訊有顯著相關其餘變項並無顯著差異,這可能也因為選取的 樣本數不夠大,且侷限在產後護理之家,故未達統計上的顯著相關。. 第三節 入住產後護理之家因子母乳哺育率之相關 在過去研究中只有探討在醫療機構因子與母乳哺餵相關之探討,發現母嬰親善 醫院執行母乳哺育(包含總母乳哺育及純母乳哺育)重要的因子(朱桂慧 et al., 2005)。護 理人員在產前或住院期間提供母乳哺育訊息及產婦參與媽媽教室,較會執行母乳哺 育。現代都會區隨著家庭結構的轉變,孕婦產後常面臨產後無人照顧,且近年來,台 灣雖開始步入少子化市場,但因社會環境變遷與經濟成長的關係,社會大眾對產後護 理機構做產後出院的延續照護,雖然有多是對於產後哺乳的相關研究,但過去並無相 關研究者對於產後護理之家延續照顧的產後護理之家相關因子做探討,所以希望透過 研究了解影響產後媽媽們的需求,進而提升產後護理之家的服務下能提升母乳哺育 率。在本研究中也發現當產後護理之家提供充足的哺育訊息,可提升母乳哺育率。另 外在生產次數雖然在統計上無統計上相關,但初產婦選擇哺育母乳比率高,而經產婦 42.
(51) 選擇混合哺育較多。生產方式則無明顯影響全母乳哺育率。在產前媽媽教室是否與全 母乳哺育率上並無明顯統計相關,但有發現母乳哺育的媽媽中以接受過產前媽媽教室 者較多。本研究中大多數媽媽無乳頭凹陷問題,故無法顯示乳頭形狀是否與全母乳哺 育有相關。而研究中顯示產後護理之家有提供關於母乳的訊息有顯著性相關,其母乳 哺育率為無訊息不足 30.838 倍。這可能與選樣為產後護理之家,因服務內容及產後護 理之家評鑑規範中有所要求,產婦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時有規定且必須執行的衛教內 容。在 Gulick,(1982)研究中發現,孕產期獲得較多有關哺乳訊息的產婦,哺餵母乳的 期間較長。研究影響產婦哺母乳態度及哺乳方式的因素中發現影響個案產後所選擇哺 乳方式之相關因素包含了對哺母乳優點及價值的態度及有無參加產前門診團體衛教 是有其相關性(鄧素文 et al., 1997)。. 43.
(52) 第四節 以回歸模式預測影響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期間母乳哺餵之勝算比 本研究發現影響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期間母乳哺餵之勝算比,在收入越高母乳哺 育之意願越高。而母親的教育程度越高,大多數本身也擁有工作也會使家庭年收入 越高,關於母乳哺餵訊息一定會積極參與相關課程及協助,故對於未來政府在推動 政策時應考量到另一族群(在家坐月子的媽媽),提供足夠的哺乳資訊的管道及協 助,促進嬰兒及母親的健康。. 以回歸模式預測影響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期間母乳哺餵之勝算比,發現母親年 齡、教育程度、胎次、產後母乳哺餵期間的經驗與所擁有的問題、產後護理之家提 供的哺乳訊息是否足夠皆有顯著相關。. 其原因可能是選樣為入住台北市產後護理機構之產後婦女,能選擇產後護理機 構入住者一定要有相對的經濟能力,且在年齡大且經濟充裕之產婦有一定的教育程 度,因此年齡也可能偏大。另外因唸書工作的關係也可能導致年齡大才結婚生子, 所以第一胎且願意哺育母乳的比率就比較高。. 另外產後母乳哺餵期間的經驗與所擁有的問題有顯著相關,代表這因素可能會 導致產後婦女停止母乳哺育之重要因素。產後心情影響了母乳哺育的成功與否,心 情不佳或有產後憂鬱傾向都可能讓哺乳不順利。婦女若缺乏哺餵母乳的知識及技巧 將會害怕哺乳失敗產生焦慮,進而拒絕哺乳,所以心情影響奶量也會影響產婦是否 願意繼續哺餵母乳。與文獻中(黃慧琪, 1999)研究顯示,母親由哺餵母乳改為配方奶 44.
(53) 餵食主要原因有:奶水不足、乳房問題、母親疲憊、不確定寶寶有沒有吃飽等是相 同的。若能了解影響母乳哺育之相關因子,必能協助產後婦女母乳哺育率的提升。 在產後護理之家更能了解產婦需求,提升服務品質及母乳哺育率。. 45.
(54)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所的結論綜合如下:. 一、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期間純母乳哺育率 30.3%,母乳與配方奶混合哺育率 69.7%, 總母乳哺育率 100%。. 二、社會人口學與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期間母乳哺育率之相關性,發現產婦年齡 25~29 歲母乳哺育率高與文獻中有所差異可能因為收案數不夠大且侷限在入住產後護 理之家之個案。另外教育程度高、家庭年收入越高其母乳哺育率越高,與文獻 中的研究結果相同。. 三、產後哺乳期間母乳哺育的經驗及目前擁有的問題總分越高母乳哺育率越低。主 要影響因素為媽媽擔心自己乳汁不足夠及寶寶體重增加不夠,所以若能讓產後 婦女瞭解自己乳房泌乳相關知識及如何評估寶寶成長狀況及使否的到足夠奶 量,將可協助產婦母乳哺育哺育過程更成功。. 四、預測影響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期間母乳哺育因子,結果顯示在除社會人口學之因 素外,主要的是產後護理之家提供給母乳哺育訊息是否滿意及在產後護理之家 所獲得的關於母乳的訊息是否足夠。有參加產前的媽媽教室的產婦也比較願意. 46.
(55) 採行母乳哺育。所以產後護理之家若能提相關哺乳資訊,且能依產婦個人狀況 安排哺乳計畫,想必一定能提高母乳哺育率。. 第二節. 建議. 本節將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分別在政府政策、產後護理之家、產婦方面,提出 以下建議:. 一、政府政策:. 近年來政府努力推動及鼓勵產後哺餵母乳,許多媽媽也因此對哺餵母乳有 了憧憬,在沒有準備下一心想餵母乳,卻面臨到不知如何執行。由於社會型態 改變,小家庭生活,產後婦女返家後可能遇到無人照顧,生活壓力、照顧嬰兒 壓力、睡眠不足、產後荷爾蒙的改變,心理社會壓力增加,這樣影響下,產後 婦女容易出現一些情緒低落現象降低了母乳哺育的意願。以目前都會區產後婦 女大多選擇產後護理之家做為生產後休息復原的場所。因此,突顯出產後護理 機構護理人員在婦女保健及持續母乳哺育上扮演重要角色。故建議政府對於產 後護理之家的評鑑中可要求增加產前衛教課程的提供及返家後持續母乳輔導的 評分項目,使產後婦女能對哺育母乳有所準備且能持續哺乳。. 二、在產後護理之家. 47.
(56) 本研究發現與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期間母乳哺育相關研究,發現年齡及教育 程度越高,母乳哺育的意願越高,而入住產後護理之家的產婦通常有一定的社 經地位,以本研究發現金融科技業及其他(自行開業者)選擇產後護理之家坐月 子的比率高。也發現若能提供足夠且滿意的哺乳訊息有助產婦執行哺餵母乳, 所以建議產後護理機構應確實執行母乳哺餵之衛教。更建議可以從產前 32 週時 追蹤預約入住媽媽時提供相關諮詢,不只可以做為產後的連結,且有助於產後 媽媽順利哺乳。在研究執行的半年中,我從產後哺乳計畫延伸到產後開奶,所 謂產後開奶服務,就是提供入住產後護理之家的產婦一對一的哺乳諮詢及計畫 安排,並定時追蹤,若產婦計畫需調整我們可以一同討論修正計畫。這或許可 以列入評鑑項目中,除了哺餵指導外,應有一套專屬的哺乳計畫,期計畫可能 因是否需工作、胎次、家人的支持、個人身體狀況、能否直接親餵皆以相關。 目前自己有提供孕期 32 週後免費的產前哺乳諮詢,提供想餵母乳的媽媽可以在 產前開始做乳房準備,給予計畫。. 另外也鼓勵護理人員須不斷自我充實,除了目前每兩年八小時的婦幼相關 課程外,更應重視每位護理人員母乳哺育溝通的技巧、協助哺乳姿勢、擠奶技 巧操作正確性,產後護理機構應重視專業人員的在職進修及提供足夠的護理人 力,適時針對母乳哺育婦女問題給予適時提供有效的護理措施。讓從事母乳哺 育推廣及協助的專業人員,在知識、態度及護理更加精進完整,讓產婦的身心 健康得到最合適且有效的協助。 48.
(57) 三、產婦. 應鼓勵孕期媽媽積極參與產前哺乳相關課程,了解自己乳房結構了解泌乳過 程,在產前做好哺乳準備,除了個人生理、心理上的準備外、先生、家人的支持 也會決定母乳哺育的執行。另外建議在選擇產後護理機構時應了解該機構是否提 母乳哺餵的輔導。. 第柒章. 研究限制及未來研究方向. 一、由於時間上的限制,且選擇個案產婦產後一月內,若能延長追蹤至六個月(依美 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母乳是嬰兒出生後,前六個月最好的營養),方可建立更完 整母乳哺餵的資料,以利監測趨勢。. 二、因方便取樣,故選擇自己工作區域之機構方便執行問卷的收取,樣本代表性實 在不足,無法推論其他地區,期待未來能擴大收案之母群體,讓研究結果更具 代表性。故建議未來研究可擴大樣本收案範圍,以提升研究信度及推論性。. 三、其問卷採自由填寫後裝入信封密封方式,故有部分問卷問答不完整,無法察覺, 導致無效問卷或少數遺漏值產生,故未來研究可加入訪談及觀察法等質性研 究,更確實了解產後婦女入住不同產後護理之家哺育母乳是否有相關影響。. 49.
(58) 四、因參與研究之個案為入住產後護理之家之產婦,在教育程度、家庭收入、職業 有一定的條件,且因產後護理之家提供母乳哺育上有被規範一定要執行流程及 內容,這可能也是造成研究上的偏差。. 五、本研究為量性研究,未來有機會可考慮以長時間的質性研究,或許能有更多訊 息,更深入了解婦女的需求或產生一個模式供產後婦女做為哺乳方式選擇的參 考。. 六、近年來政府推動『母乳最好』的觀念逐漸覺醒,但在孕期婦女的衛教中大多教 育的是生產過程而非未來哺乳的過程,若能加強在產前即提供哺乳資訊,讓孕 期就能做足準備及溝通,絕對在產後有相當的幫助,相信這也是未來可以努力 的方向。. 50.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