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十七章智慧財產權- 第一節一般規定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4

Membagikan "第十七章智慧財產權- 第一節一般規定"

Copied!
8
0
0

Teks penuh

(1)

第 陸 篇 智慧財產權 第十七章 智慧財產權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 17.01 條 總則

締 約 國 茲 同 意 與 貿易有 關 之 智 慧 財 產 權 協 定 (TRIPS)及 下列與 智 慧 財 產相關之國際公約所含之實質條款,應適用於本協定所衍生之一切與 智慧財產權有關之事項:

(a) 保護工業財產權之巴黎公約 (1967) 第 1-11 條;

(b) 保護文 學與藝 術作品 之伯恩 公約(1971) 第 2-19 以及 21 條;

(c) 保 護 表 演 人 、錄音 物 製 作 人 及 廣 播 機 構 國 際 公 約 (1961) 第 1-15 條;

(d) 保護錄音物製作人對抗未經授權重製其錄音物公約第 1-7 條;

(e)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 著作權條約 (1996) 第 2-14 條;

(f) WIPO 表演及錄音物條約第 2-20 條以及 22-23 條(1996);以 及

(g) 保護植物新品種國際公約 (UPOV) (Act 1978) 第 1-14 條。

第二節 智慧財產權之保護

第 17.02 條 一般義務

1. 締約國一方應於其領域內對締約國他方之國民,就本章所稱之智 慧財產權,提供足夠且有效之保護,並確保旨在保護該等權利之措施 不致對合法貿易構成障礙。

2. 締約國得依其國內法規對智慧財產權提供較本章更廣泛之保護,

惟不得與本章規定牴觸。

3. 締約國得依其國內法規自由採用最合適的方式以執行本章條款。

(2)

4. 針對本協定生效日之前所發生的行為,締約國不受本章所定義務之 約束。

5. 本章條文無意阻止締約國採取必要措施,藉以預防因濫用本章所載 之智慧財產權而產生之反競爭行為,但這些措施必須符合本章之各項 條款。

第三節 實施適用

第 17.03 條 與其他協定之關係

1. 締約國雙方確認他們在 TRIPS 協定下的各項權利與義務。

2. 締約國雙方確認他們在與智慧財產權有關之多邊協定下的各項權 利與義務,特別是在世界智慧財產組織(WIPO)主導下所完成,且締約 國也已簽署的各項協定。

3. 締約國雙方確認,如果任何一方並非 17.01 條所列之一或多項多 邊條約之簽署國,則該方承諾將盡最大努力以求在適當時機加入該等 條約。

第 17.04 條 適用範圍

1. 本 章 所 稱 之 智 慧 財 產 權 應 包 括 專利(發 明 、 實 用 新 型 以 及 工 業 設 計)、營業秘密或機密資訊或未揭露資訊、積體電路、商標以及其他獨 特標誌、地理標示、植物新品種、以及著作權與相關權利等領域內的 每一項權利。

2. 本章條文亦包括對傳統知識與民俗創作、以及遺傳資源之取得的保 護。

3. 締約國應於其法律中應維持或訂定有效之行政、民事與刑事程序,

以適切保護智慧財產權。所有前述程序並應考慮原告、被告間之正當 法律程序。

第 17.05 條 透明化

締約國應確保所有與智慧財產權保護有關之法令規章與程序皆有書面 內容並予以出版。如果出版不可行的話,則應公佈在網際網路上供社

(3)

會 大 眾 查 閱 , 以 利 政 府 及 權 利 人 取 得 原 始 資 料 (

prima facie

information),並確保智財權保護制度的透明化。

第四節 智慧財產委員會

第 17.06 條 智慧財產委員會

1. 締約國雙方茲根據附件 17.06 設立智慧財產委員會,以檢視所有 源自本協定而與智慧財產有關之議題。委員會亦獲授權,負責在 WIPO 以及 WTO 架構下,檢視並追蹤與締約國雙方有關之各項議題的發展進 度。

2. 自本協定生效之日起 18 個月內,委員會應制定一個有關智慧財產 的技術合作制度。

3. 必要時,智慧財產委員會可設立專家小組,並由締約國雙方之智 慧財產局派員組成。

4. 委員會以及/或專家小組原則上每兩年開會一次,或於締約國任何 一方要求時召開會議。會議地點應依雙方協定輪流在各締約國舉行。

第五節 商標、地理標示與網域名稱

第 17.07 條 商標

1. 締約國應規定,商標可由任何足以區別不同企業之商品或服務的 任何標識或任何標識的組合所構成,包括人名、圖形、字母、數字、

顏色、聲音、商品或其包裝形狀。此外,締約國亦得規定氣味商標受 到保護。商標應包括服務標章、團體商標、證明標章。

2. 締約國應儘可能提供商標之電子申請、處理、註冊以及維護系統,

且儘可能建置申請中及註冊商標線上資料庫,以提供大眾使用。

第 17.08 條 著名標誌

巴黎公約第 6 條之 2 的規定,締約國應準用於商品及服務。認定商標 是否著名,締約國應考量相關公眾對該商標的認知程度,包括已取得 之知名度。

(4)

第 17.09 條 原始形式(

Telle quelle)

標誌

締約國應依據巴黎公約第 6 條之 5 有關商標保護的規定,對於在他方 締 約 國 註 冊 之 商 標 應 受理其 申 請 並 予 以 保 護 ( 即“telle quelle” 或

“as is”條款)。

第 17.10 條 地理標示

本章所稱地理標示,係指為辨別商品係產自締約國一方之領域、或其 領域內之某一地區或地點之標示,而該商品之特定品質、聲譽或其他 特性,主要係歸因於其地理來源者。任何形式之標示或其聯合式都可 成為地理標示。

第 17.11 條 有關地理標示的程序

各締約國應依據其國內法律,提供適當法律途徑,以認定並保護符合 第 17.10 條規定之地理標示。

第 17.12 條 網際網路上之網域名稱

締約國應要求,國碼頂層網域名稱(ccTLD)之管理應依據統一網域名稱 爭議處理政策(UDRP),提供適當之爭議解決程序,以處理網路上商標 盜用的問題。

第六節 專利、植物新品種與管制產品

第 17.13 條 專利

1. 締約國應使任何發明都有機會取得專利,無論是產物或製程,也 無論是何種科技領域,只要發明符合新穎性、進步性以及產業利用性 等條件即可。

2. 締約國可針對專利所賦予的專屬權利加以有限度的例外設定,但 這些例外情況不得毫無根據地與專利的正常利用情形相互牴觸,同時 在顧及第三方的正當利益之餘,也不能損害專利權人的正當利益。

第 17.14 條 植物新品種

1. 締約國應透過其領域內相關法令所設之特別登記制度,承認並確 保植物育種人之權利。植物品種權應視為一種可以買賣與轉讓的智慧 財產權加以保護。

(5)

2. 締約國承認,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 (UPOV)中載有植物品種權之例 外情況,包括農人在私人領域與不具商業目的之行為。此外,締約國 亦承認,UPOV 基於公眾利益而對植物品種權之行使予以設限,但締約 國必須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植物品種權人獲得公平之補償。締約國 亦承認,各締約國可利用 UPOV 中所提之例外與限制做法,且 UPOV 公 約與締約國保護及保育其基因資源之間互不衝突。

第 17.15 條 管制產品

針對製藥與農化產品之製造、行銷與經銷,締約國應遵守並尊重締約 國他方所採用之相關國內立法與國際條約。

第七節 著作權與相關權利

第 17.16 條 與著作權及相關權利有關之義務

1. 著作權包括人格與財產兩種屬性,著作權人在締約國之國內法中 專有利用其作品之權利。

2. 締約國應規定,作者、藝術家、歌手或表演者、錄音物製作人有 權授權或禁止以任何形式,永久或暫時(包括電子形式的暫時儲存)

重製其著作。

3. 締約國應賦予作者、藝術家、歌手或表演者、錄音物製作人享有 得授權以銷售或其他移轉所有權方式,向公眾提供其著作、表演及錄 音物的原件或重製物之權利。

第八節 集體權、民俗與遺傳資源的保護

第 17.17 條 傳統知識之保護

1. 締約國應藉由特設之登記、推廣及行銷制度,就原住民族以及地 方與種族社群可用於商業用途之創作之集體智慧財產及傳統知識權利 予以保護,俾凸顯原住民族以及地方與種族社群的社會文化價值,並 令其享有社會正義。

2. 締約國應透過特設之智慧財產登記制度,保護原住民族及地方與 種族社群有關保育及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之集體權利、傳統知識與做 法。

(6)

3. 締約國應承認原住民族及地方與種族社群之習慣、傳統、信仰、

精神性靈、宗教、宇宙觀、民俗、藝術表現、傳統知識及其他任何傳 統性發表方式,均為其文化財產。

4. 締約國應承認,文化財產不得因未獲授權之第三者利用智慧財產 制度,而成為專屬使用之標的。惟原住民族及地方與種族社群得授權 第三者使用這些文化遺產,但不應為是專屬使用權。

第 17.18 條 民俗創作之保護

締約國應確保原住民族及地方與種族社群之民俗創作與表現及民間傳 統文化藝術均受到有效之保護。

第 17.19 條 遺傳資源之使用與智慧財產之關係

締約國應保護生物多樣性之保育及永續利用、基因資源之取得、以及 原住民族及地方與種族社群在利用包含基因資源之生物資源時所發展 出之傳統知識,同時也應承認原住民族及地方與種族社群有權公平且 公正地參與基因資源及傳統知識所衍生之利益。

第九節 邊境措施

第 17.20 條 邊境措施之採行

1. 締約國應規定,海關有權對疑似侵害智慧財產權之進口、出口或 轉運中的貨物,採取邊境措施。

2. 締約國應依其法律程序之規定,於當事人請求採取不通知另一造訴 訟行動之特別預防措施時,應盡速執行。

第十節 針對智慧財產之合作

第 17.21 條 技術合作

為設立與智慧財產有關之技術合作制度,締約國雙方應依據彼此同意 之條件,並謹記下列各項初期工作重點:

(a) 發展與實施相關電子系統,以利管理整個智慧財產制度; (b) 發展教育計畫以及散播相關資訊,宣導無形資產可做為研究

(7)

與創新工具之用途與益處;

(c) 發展有效計畫,藉以提升對智慧財產權之尊重與守法;

(d) 舉辦討論會、研習會、實務訓練或現場實習以及專業課程等 訓練計畫,並進行技術人員之互訪交流;

(e) 締約國雙方之智慧財產局及其他機構應儘可能彼此交換與 本章有關之法律議題之相關資訊,特別是與智慧財產權有關 之法規、行政命令、作業方式、程序及法律裁決等立法進展。

此外,亦可交換有關智慧財產權之出版品,例如報紙或雜誌 文章、官方出版品、小冊頁等等。建議彼此交換之資訊應儘 可能以英文書寫;及

(f) 發展締約國雙方之間資訊使用與技術轉移之相關計畫。

(8)

附件 17.06 智慧財產委員會

依據第 17.06 條所設立之智慧財產委員會,由下列單位組成:

(a) 就尼加拉瓜共和國而言,為工商部,由智慧財產局;及 (b) 就中華民國(臺灣)而言,為經濟部,由智慧財產局,

或其繼受單位。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