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 再別康橋 ◎徐志摩
*寫作背景
在徐志摩一生中,他與康橋有三次邂逅,每一次都寫下了以「康橋」為題的作 品。第一次是民國十年春到十一年八月,於康橋讀書、生活,寫了康橋再會罷作別 康橋;第二次是民國十四年遊歐,十五年寫了我所知道的康橋;民國十七年,再次 遊歐,於歸途中寫了此詩再別康橋。
民國九年徐志摩為追隨羅素離美到英國,才知羅素已至中國講學,其後因狄更 生介紹進入劍橋大學學習。在那裡,他「驚見真善美浩瀚的光華」,「頓覺性靈開 放」,他視康橋如「知己」,稱她為「精神依戀之鄉」,他的文藝情趣和政治理想 都是在康橋形成的。民國十二年回國後,他就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鬥。三月他在 時事新報發表了一首散文詩康橋再會罷,透露了詩人對康橋的「戀意詩心」,回憶 往日「心靈革命的怒潮,盡沖瀉/在你嫵媚河身的兩岸」,「康橋!汝永為我精神 依戀之鄉!」「康橋!你豈非是我生命的泉源?」他是那樣柔腸百結地抒唱著康橋 賜予他「數不勝數」的恩惠,以及自己對康橋「震天徹地」的感恩之情,他是那樣 地充滿信心,希望能很快地含笑歸來。「再撿起詩針詩線,繡我理想生命的鮮花,
實現/年來夢境纏綿的銷魂足跡。」
幾年之後,當他深情地回憶這一段難忘的生活時,曾對康橋優美寧靜的景色作 過生動的描述:「我在康橋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這輩子再也得不到那樣甜蜜的 機會了。我不敢說康橋給了我多少學問或是教會了我什麼。我不敢說受了康橋的洗 禮,一個人就會變氣息,脫凡胎。
我敢說的是—就我個人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 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徐志摩 吸菸與文化)
民國十四年,徐志摩與陸小曼的愛情在北京鬧得滿城風雨,為了暫避鋒頭,徐 志摩再度前往歐洲旅遊。次子德生因病歿於柏林,深感愧疚的他陪伴張幼儀遊歷巴 黎、威尼斯、佛羅倫斯等,四月八日至十一日徐志摩單獨去倫敦,再訪康橋。民國 十五年一月發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文中敘述到康橋的緣由,並記載康橋一年的 生活、描繪康河之秀麗。
民國十七年六月他出國旅遊,先到紐約,八月抵英重訪康橋,再別康橋這首詩 就是他在歸國途中所作。抒寫的正是他當時的心境,所透出的情緒和寫於六年前的
康橋再會罷有著極大的不同。這次他重返康橋,再一次重溫舊夢,不禁感觸萬 千,無限惆悵。他在那裡探尋舊跡,緬懷往事,留連難捨,但最後也只能萬般無奈 地向康橋告別。
1.徐志摩全集:目前三個版本的徐志摩全集,分別由臺灣、香港和大陸出版。
臺灣版於西元一九六九年由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梁實秋及徐志摩前妻張幼儀 參與整理編訂,是最早的一套全集,因出版較早,收錄作品較不全,但有其歷史意 義。
最具傳奇色彩的是香港 商務版。早在西元一九三六年,陸小曼就在徐志摩學 生趙家璧的幫助下,盡全力編纂志摩全集,最初交給良友出版,但在胡適的斡旋下,
文稿轉至商務印書館,藉以預支一筆現款給經濟困難的陸小曼,不久後抗戰爆發,
良友破產,商務遷往香港,全集也就被擱置下來。直到陸小曼病逝都未能出版,這 大概是陸小曼一生最大的遺憾。至於全集難產的原因,除了因時局動盪之外,梁實 秋在談徐志摩一文中也曾說到:「聽說,志摩有一堆文字在林徽音手裡,又有一大 堆在另外一位手裡,兩方面都拒不肯交出,因此全集的事延擱下來。」遲至一九八 二年,恰值商務印書館建館八十五週年,香港分館即借出藏於北京圖書館的志摩全 集清樣,一九八三年志摩全集更名為徐志摩全集,終得出版。
二○○五年天津人民出版社的徐志摩全集由韓石山編纂,以分類編年體方式集 結為八輯,收錄徐志摩的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書信等,相較其他版本,內容 最為全面而完整。
(參考資料:記者李怡芸報導臺版徐志摩全集登陸,中國時報2013.02.21 A19版)
2.民國十七年七月底的夏天,徐志摩懷著激動的心情悄悄地到康橋找朋友,但朋友 不在,所以只能獨自探訪康橋,昔日的情景在眼前浮現……。歸國途中,他寫下 了再別康橋,時間是民國十七年十一月六日,地點是南海。
作 者
1.志摩:這名字是徐志摩赴美留學前夕,由他父親取的。因為他週歲時,有位志恢 和尚在頭上撫摩過,並說:「此子係麒麟再生,將來必成大器。」為了應此預言,
出國留學前,父親將章垿改名為志摩。
2.出身商人家庭: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是海寧 硤石鎮的富商,獨營醬園事業外,又
和人合股開辦錢莊、絲廠、綢緞店和火力發電廠。
3.習經濟:民國八年六月,徐志摩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克拉克大學 歷史系學業,九月
進哥倫比亞大學 經濟系攻讀碩士學位。翌年九月獲碩士學位,學位論文為論中國 婦女的地位。
4.轉往英國:為了追隨所敬佩的英國大學者羅素,他決定「擺脫哥倫比亞大學大博 士的引誘」,告別新大陸,橫渡大西洋前往英國。然而羅素早已不在劍橋大學 三一書院,而是在中國講學。徐志摩只好先入倫敦大學 政經學院,後來才由劍橋 大學校務委員狄更生(G.L.Dickinson)介紹,於民國十年春轉入劍橋大學 王家學 院做特別生。
【90學測】(甲)是(乙)的學生,為新月詩派代表人物,其詩作再別康橋等均膾炙人 口;(乙)的文章風格獨特,當時號為「新民叢報體」;(丙)是(甲)的朋友,提倡白話 文學運動,嘗試集為其新詩集;(丁)曾是(甲)愛戀的對象,後嫁給(乙)的長子,並成 為中國建築史學者(甲)徐志摩/(乙)梁啟超/(丙)胡適/(丁)林徽音。
5.聞一多:(西元一八九九~一九四六年)原名家驊,湖北人,著名的學者、詩人。
留美研究美術及文學,民國十四年回國後,歷任中央、武漢、青島、清華、西南
等大學教授,從事美術及中外文學教學達二十餘年。
6.新月社:民國十二年成立的新月社,是「五四」後出現一個重要的文化社團,以 徐志摩、聞一多為主幹,胡適、方令孺、朱湘、陳夢家、卞之琳、林徽音、梁實秋、
陳西瀅等都曾是它的成員,以提倡格律詩在詩壇上獨樹一幟。
●新月派的特色與成就
新月之名起於何時已無法確證,但它的成立肯定與泰戈爾有關。徐志摩道:
「新月雖則不是一個怎樣強有力的象徵,但它那纖弱的一彎分明暗示著、懷抱著未 來的圓滿。」
民國十七年,徐志摩和朋友發行新月月刊,徐志摩、聞一多為其代表人物。他 們並沒有嚴密組織,只是他們這一群文人才士們多少有自由主義的傾向,自然而然 的聚在一起。
新月的主張,有人贊成,有人學習;有人反對,有人譏諷。有人說新月派就如 一鉤新月,孤零零、冷清清地出現在遠隔塵囂的天際。不管外人的批評如何,事實 上,新月派的新詩運動,在中國新文學的歷史上,確實曾寫下光輝的一頁,使新詩 在中國現實的泥土上扎了根。
*文學主張與成就
(一)新月派的格律詩主張
聞一多曾發表詩的格律等論文,提出系統的新格律詩理論。聞一多受歐洲唯美 主義的影響,認為生活中的美是以藝術美為標準的,所以「自然的不都是美的,美 不是現成的」,「沒有選擇便沒有藝術」。而作詩,就要有規矩,正如有趣的遊戲 必須有規矩一樣,故詩的格律不可廢除。他主張戴著格律的腳鐐跳舞,這對於有魄 力的作家不但不覺得礙事,反而是戴了腳鐐才跳得痛快。
故格律對於不會寫詩的人是障礙物,對會寫詩的人則是利器。
為了建設新詩格律,聞一多又提出了具體主張,即從聽覺、視覺兩方面著手,
「詩的實力不獨包括音樂的美(音節),繪畫的美(詞藻),並且還有建築的美
(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聞一多選集 詩的格律)。徐志摩的詩則完全吸收了 西洋詩的格律,講究韻律和形式,讀起來節奏諧和,使人有一新耳目之感。其後在 新月社又出版了詩刊,繼續建立新詩的格律,一時間蔚為風氣,當時稱為新月派。
他們的作品都講究形式齊整和辭藻美麗,雖然也遭到「豆腐乾」和「戴上腳鐐跳 舞」的譏笑,可是影響極為深遠,後來成名的臧克家、何其芳等,都繼承這一派的 遺緒。
( 二 ) 新詩成就
徐志摩的詩歌柔美流麗,嫵媚飄逸,具有極強的藝術魅力。他糅合中國古典詩 歌和歐 美浪漫詩歌的精華,自覺地進行了新詩形式的試驗與創新,對新詩美學的 發展作出了獨特貢獻。我們可以說聞一多為新詩格律化奠下了理論基石,徐志摩則 提供了藝術範本。
徐志摩對新詩最大的貢獻,在於建立詩的音樂性。在詩刊放假中他提出了三條 綱領:
1.音節是詩歌的「血脈」,其主要內容是「內含的音節的勻整與流動」。
2.字句是詩歌的「外形」,行數的長短、字句的整齊與否,決定於「音節的波動
性」。
3.詩感、詩意是詩歌的「心臟」,音節基於「真純的詩感」。
( 三 ) 散文成就
徐志摩以詩歌聞名,但他許多至交好友如梁實秋、葉公超、楊振聲、溫源寧、
林語堂等,卻極力稱讚他的散文,以為其成就還在新詩之上。溫源寧在徐志摩:一 個孩子中就曾娓娓剖析道:「讀了他的散文,我們馬上就看到他個性的光輝與神采:
他的面貌、他說話的調子、他言談的神韻─他的活潑,一會兒拐彎抹角岔到一些不 相干的趣事上去,一會兒又得意揚揚的回到閒談的主題上來,那麼犀利、那麼熱烈,
彷彿除了為閒談而閒談,什麼別的都不要緊─凡這一切全在他的散文裡。」林語堂 也曾說道:「志摩,情才,亦一奇才也,以詩著,更以散文著。」
梁實秋在談志摩的散文說:「志摩的散文,無論寫的是什麼題目,永遠保持一 個親熱的態度。我實在找不出比『親熱的』更好的形容詞。他的散文不是板起面孔 來寫的─他這人根本就很少有板面孔的時候。他的散文裡充滿了同情和幽默。他的 散文沒有教訓的氣味,沒有演講的氣味,而是像和知心的朋友談話。無論誰,只要 一讀志摩的文章,就不知不覺的非站在他的朋友的地位上不可。志摩提起筆來,毫 不矜持,把他心裡的真話掏出來說,把他的讀者當做頂親近的人。他不怕得罪讀者,
他不怕說寒傖話,他不避免土話,他也不避免說大話,他更儘量的講笑話。總之,
他寫起文章來真是痛快淋漓,使得讀者開不得口,只有點頭只有微笑只有傾服的分 兒!」
*徐志摩軼聞掌故
■ 徐志摩的婚姻與愛情
在徐志摩生命中,有三個居重要地位的女人。一為元配張幼儀。張幼儀為名流 張君勱、張家璈的妹妹,與徐志摩於民國四年結褵,十一年離婚。二人雖分手,但 未成陌路,由於張幼儀是理財的能手,離婚後仍受徐家器重,繼續掌權理財;另一 方面,與徐志摩通信愈勤,始終維持成熟的友誼關係。二為林徽音,徐志摩於民國 十年秋在倫敦與林徽音相識,他感受到像吹拂「一陣奇異的風」,照見了「奇異的 月色」,「生命受了一種偉大力量的震撼」,他的詩興靈感如山洪爆發,逸興遄飛 散作繽紛的花雨。回中國後的林徽音,在梁啟超的長子梁思成苦苦追求下,最後棄 徐選梁。陸小曼為徐志摩生命中最後一個女人,二人結識時,陸小曼已是羅敷有夫,
民國十五年八月,二人訂婚,同年十月,在北京結婚。由於陸小曼愛跳舞、聽戲、
交際應酬,開支浩繁,婚後徐志摩經濟即陷入拮据。陸小曼後來又染上鴉片癮,更 使徐志摩經常入不敷出,所以徐志摩生命中的最後五年,大抵在不斷企圖改善經濟 困窘下度過。而疲於奔命的忙碌,使他感到生活簡直到了枯窘的深處,詩情不再勃 發,作品數量銳減,民國十六年他只寫出一首詩。
*親友給徐志摩的輓聯
(一)考史詩所載,沉湘捉月,文人橫死,各有傷心,爾本超然,豈期邂逅罡風,亦 遭慘劫自襁褓以來,求學從師,夫婦保持,最憐獨子,母今逝矣,忍使淒涼
父,重賦招魂 (父親徐申如)
(二)萬里快鵬飛,獨憾翳雲遂失路
一朝驚鶴化,我憐弱息去招魂 (前妻張幼儀)
(三)多少前塵成惡夢,五載歡哀,匆匆永訣,天道何奚論,
欲死未能因老母
萬千別恨向誰言,一身愁病,渺渺離魂,人間應不久,
遺文編就答君心 (陸小曼)
(四)兩卷新詩,廿年舊友,相逢同是天涯,只為佳人難再得
一聲河滿,幾點齊煙,化鶴重歸華表,應愁高處不勝寒 (郁達夫)
按 河滿,亦作「何滿」、「何滿子」。白居易 何滿子詩序:「開元中,滄州 有歌者何滿子,臨刑,進此曲以贖死,上竟不免。」
(五)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隨遇自有樂土 乘船可死,驅車可死,斗室坐臥也可死,死於飛機偶然者,不必視為畏途
(蔡元培)
(六)豪情跌宕,文采風流,新月新詩廣陵散
逸興遄飛,黃泉碧落,奇人奇死破天荒(錢永銘)
(七)歸神於九霄之間,直看噫籟成詩,更憶拈花微笑貌
北來無三日不見,已諾為余編劇,誰憐推枕失聲時(梅蘭芳)
(八)溫柔誠摯乃朋友中朋友
純潔天真是詩人中詩人(韓湘眉)
*徐志摩年表
年代 年齡 事蹟
西元一八九七
年 1 一月十五日,生於浙江省 海寧縣 硤石鎮的富商家庭,為家中獨生子
西元一九一○
年 14 考進了全省最負名望的杭州府中。郁達夫是徐志摩的同 班同學
西元一九一五 年 19
與張幼儀結婚。對政治、經濟頗有興趣,最大的野心是做財政專 家,曾在北京大學預科、上海浸信會學院、天津 北洋大學法科預 科、北大法科,專修法政,同時以旁聽生的資格修讀政治學
西元一九一八
年 22 赴美留學前夕,更名為志摩,期待「必成大器」。進克 拉克大學 歷史系
西元一九一九
年 23 進哥倫比亞大學 經濟系,翌年取得碩士學位 西元一九二○
年 24
告別新大陸,赴英追隨羅素,先進入倫敦大學 政經學院,再由文學 家狄更生推薦,進入劍橋大學當作特別生,後轉為正式的研究生 康橋文化的洗禮、林徽音的愛情,使他內在的自我醒轉,他本然的 浪漫情懷因而萌芽滋長了
西元一九二二
年 26 三月,與張幼儀在柏林離婚。八月,啟程回國。其後擔任松坡圖書 館 英文祕書,與林徽音頻頻約會
西元一九二五
年 29 與陸小曼戀愛,徐志摩深感「離婚再戀愛」所遭受的壓 力太大,便藉機到歐洲旅遊
西元一九二六 年 30
十月,徐志摩與陸小曼在北京結婚。徐志摩正式辭掉晨 報副刊主編職務,同陸小曼南下,定居上海。在上海許 多大學兼課,拚命掙錢。與胡適等人在上海籌建了新月 書店
西元一九三○
年 34 胡適見徐志摩在上海同陸小曼生活得苦惱萬狀,便邀他 到北京大學教書,要他「換換空氣」
西元一九三一 35 徐志摩於二月隻身到北京,借住在胡適家中,在北京大
年
學教書,又在女子大學兼職。十一月十九日,徐志摩持 前北大同學贈送的免費機票,搭「濟南號」郵機,從南 京飛往北京,不幸在濟南附近黨家莊遇上大霧,飛機失 事
*三○年代重要詩人簡介
詩人 生卒年(西元) 簡介(與新詩創作相關) 代表詩作 劉大
白 一八八○~一九三 二
於五四運動前,即嘗試以白話 寫詩,新文學初期提倡白話新 詩,成為新詩運動倡導者之 一。
秋晚的江上
沈尹
默 一八八三~一九七 一
五四時期為新青年編委之一,
一九一七年與胡適、劉半農等 最早發表新詩,是新文學運動 初期的重要詩人。
三弦
胡適 一八九一~一九六 二
提倡文學革命,用白話文創作新 詩,以全新的形式傳達思想和情 感,為詩歌開闢了新紀元。發表中 國第一部新詩集嘗試集。
老鴉、夢與詩、祕 魔崖月夜
徐志
摩 一八九七~一九三 一
新月派主將,成立新月社、主編晨 報 詩鐫、新月等。詩歌表現出理想 與熱情,辭藻富麗,色彩繽紛,聲 律優美,形式多變,其華豔的美 感,無人能出其右。
再別康橋、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 一個方向吹、
偶然 聞一
多 一八九九~一九四 六
與徐志摩主編晨報 詩鐫、編輯新 月、詩刊。被譽為「古典、唯美而 又激進」,將音樂美、繪畫美、建 築美熔於一爐。
死水、飛毛腿
戴望
舒 一九○五~一九五
○
與馮至、卞之琳等創辦新詩雜誌,
詩作吸取法國 象徵詩派的滋養,也 融合晚唐詩詞的精華,被譽為「象 徵主義的雨巷詩人」。
雨巷、我思想
馮至 一九○五~一九九 三
為二○年代文學社團「淺草」和
「沉鐘」主要成員,作品多短小精 緻,魯迅譽之曰「中國最傑出的抒 情詩人」。
蛇、十四行 艾青 一九一○~一九九
六 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詩人,以
自由體見長,形象鮮明。 跳水、雪落在中國 的土地上
卞之
琳 一九一○~二○○
○
受新月派洗禮,亦受西方象徵 主義、現代主義影響,既能繼 承古典詩傳統而不泥於古,又 能借鑑西方現代詩潮而不歐 化,為中國現代派主要詩人之 一。
斷章、無題、白螺 殼
何其
芳 一九一二~一九七 七
崛起於三○年代中國詩壇,詩 作表現對內心情感活動過程的
體驗。 預言、花環
問題討論
一、再別康橋中,你認為哪一句最能表現作者對康橋的眷戀?
答:「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願意長伴康河,表達徐志摩對康 橋的痴心眷戀,從這首詩中,我們知道康河景色之美:夕陽金柳、波光豔影、
青荇招搖、清泉漾虹、星輝斑斕。從徐志摩其他的詩文中,我們知道他留學期 間在康橋度過的時光是最甜美的,主觀意識與客觀美景都使他對康河有著極深 的眷戀,所以他甘心在康河的柔波裡做一條水草。
二、新月派作品講究形式整齊、辭藻華美、音韻和諧,請就這三方面來分析這首 詩如何體現新月派新詩格律的特色。
答:本詩共七節,每節四行,一、三行,二、四行字數基本相等,一、三行是六或 七個字,二、四行是七個字或八個字,符合比例與對稱的原則,創造視覺上整 齊和諧之美,正吻合建築的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每句都在六~八個字 之中,但每一句可以分成三個長短不一的音節,形成或高或低、或強或弱、或 長或短的節奏之美。每節的偶數句押韻外,以同音收尾,或音韻相叶,或類疊、
雙聲、疊韻交互運用,形成節奏和諧之美,切合「音節」之講求。用語流麗唯 美,則體現了繪畫的美(辭藻)。因此本詩可謂淋漓盡致地實踐新月派重視格 律的特色。
賞 析
劍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他曾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菸與文 化)民國十七年詩人舊地重遊,在歸途中寫下此詩,表達對康橋的眷戀與不捨。
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第一節抒發作別康橋之離情。連用三個「輕輕的」,
可知詩人不願驚擾內心所愛的康橋,呈現他對康橋溫柔的戀慕。第二、三、四節,
描寫夕陽西下時的康河。柳樹倒映在「波光裡」之豔麗,使詩人心頭蕩漾,甘心在 康河柔波裡,做一條招搖的水草,期盼永遠沉浸在康橋的懷抱中。另將「河畔的金 柳」想像為「夕陽中的新娘」,凸顯其令人驚豔的美貌;清澈的潭水,美如「天上 虹」般動人,波光閃爍,成了「彩虹似的夢」,象徵著昔日在康橋的美好回憶。
第五、六節,寫泛舟尋夢的旅程。康河之水嫵媚動人,逗引詩人往青草更青處 尋夢。緊接著全詩推向高潮,離別在即,詩人採移情手法,藉「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表達自己因離愁而傷感沉默,無法高歌。第七節呼應第一節,
離去的姿態雖然瀟灑,其實滿溢依依不捨的別情。
全詩每節結構相近,每節一韻,皆是偶數句押韻,節奏相似,在整齊中有變化,
形成格律詩的效果。此外,為了加強詩歌的音樂感,首尾兩節重複呼應,有如古典 詩歌中的「複沓」,形成了迴旋往復的節奏美。
再別康橋一詩情景交融,有著古典韻律之美,成為新月派的傳世經典之作。
結構表
*課文賞析
劍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他曾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菸與文 化)民國十七年詩人舊地重遊,許多與康橋共度的青春往事湧上心頭,使他無限依 戀留連,但他悄悄地來,也將悄悄地離去。西元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六日,在返國途 次南海上,書寫再別康橋,藉以抒發對康橋的眷戀孺慕,昔日追尋理想的浪漫豪情,
臨別揮揮衣袖轉身離去的惆悵難捨。
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第一節抒發作別康橋之離情。連用三個「輕輕的」,
可知詩人不願驚擾內心所愛的康橋,更凸顯出他對康橋的眷戀。第二、三、四節,
描寫夕陽西下時的康河。柳樹倒映在「波光裡」之豔麗,使詩人心頭蕩漾,甘心在 康河柔波裡,做一條招搖的水草,表達永遠沉浸康橋懷抱的期盼。另外,兩個隱喻 用得頗為精到:將「河畔的金柳」想像為「夕陽中的新娘」,凸顯其令人驚豔的美 貌;清澈的潭水,美如「天上虹」般動人,被浮藻揉碎後,成了「彩虹似的夢」,
這象徵著昔日在康橋的美好回憶。第五、六節,寫泛舟尋夢的旅程。康河之水,嫵 媚動人,讓詩人往青草更青處尋夢。緊接著全詩推向高潮,離別在即,詩人採移情
手法,藉「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表達自己因離愁而傷感沉默,
無法高歌。第七節呼應第一節,離去的姿態雖然瀟灑,其實滿溢依依不捨的別情。
再別康橋結構布局採多樣手法,其一是首尾呼應,書寫作別康橋之手勢。其二 為時空場景的變化鋪陳。從日落時分、夕陽晚照之美,寫到夏夜的星光斑斕,可見 詩人依戀康橋之情。空間上,從河畔的楊柳、河中柳樹的倒影、河底的青荇,一直 到如虹的潭水,逆流而上,沿著清澈秀美的康河向上游前進,一一敘述漫遊的足跡。
其三以情感的變化轉折為內在結構。詩人先抒發對康橋的深情,「西天雲彩」使他 依戀;「河畔的金柳」與柳樹的倒影之美,使他心蕩神馳;「輭泥上的青荇」更進 一步勾勒他願永遠沉浸在康橋懷抱的心情。在康橋的歲月如天上虹,因為康橋有他 年輕的美夢,那是真理、愛、自我、自由、思想的追尋,因此泛舟「向青草更青處 漫溯」,他極盡所能去追求,去圓夢,「滿載一船星輝」並「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之意氣昂揚是詩歌情感最高昂之處。高潮處急轉,轉到現實,離別心情轉為黯然惆 悵,夏蟲與康橋的靜默表感傷之情。其四以文詞頂真勾聯,串聯段落。第四節最後 一行「沉澱著彩虹似的夢」,第五節第一行從正面承接著「尋夢?」第五節第四行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第六節第一行從反面承接「但我不能放歌」,把兩節的內 容緊密地組織起來。
全詩每節一韻,皆是偶數句押韻,節奏相似,在整齊中有變化,形成格律詩的 效果。此外,為了加強詩歌的音樂感,首尾兩節重複呼應,有如古典詩歌中的「複 沓」(重複,重疊堆積),形成了迴旋往復的節奏美,成為新月派的經典傳世之作。
*徐志摩名句
1.我實在不敢信人為的教育,他動的訓練,能有多大的價值:我最初最後的一句話,
只是「自身體驗去」,真學問真知識絕不是在教室中書本裡所能求得的。
2.一句話可以洩露你心靈的淺薄,一句話可以證明你自覺的努力,一句話可以表示 你思想的糊塗,一句話可以留下永久的印象。
3.所以只有你單身奔赴大自然的懷抱時,像一個裸體的小孩撲入他母親的懷抱時,
你才知道靈魂的愉快是怎樣的,單是活著的快樂是怎樣的,單就呼吸單就走道單
就張眼看聳耳聽的幸福是怎樣的。 (翡冷翠山居閒話
4.我的心靈,比如海濱,生平初度的怒潮,已經漸次的消翳,只賸有疏鬆的海砂中
偶爾的迴響,更有殘缺的貝殼,反映星月的輝芒。 (北戴河海濱的幻想 5.但不滿意的生活大都是由於自取的。……曾經有多少個清晨我獨自冒著冷去薄霜
鋪地的林子裡閒步—為聽鳥語,為盼朝陽,為尋泥土裡漸次蘇醒的花草,為體
會最微細最神妙的春信。 (我所知道的康橋
6.朋友們,你們都是青年,都是春雷聲響不曾停止時破綻出來的鮮花。 (海灘上種
花)
7.我真恨不得剖開我的胸膛,把我愛放在我心頭熱血最暖處窩著,再不讓你遭受些
微風霜的侵暴,再不讓你受些微塵埃的沾染。 (愛眉小札 8.沒有一個靈性不是深奧的,要懂得真認識一個靈性,是一輩子的工作。這工夫愈
下愈有味,像逛山似的,唯恐進得不深。 (愛眉小札 9.這戀愛是大事情,是難事情,是關生死超生死的事情─如其要到真的境界,那
才是神聖,那才是不可侵犯。 (愛眉小札
*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
徐志摩於民國十七年重遊康橋─喚醒他性靈的自由、永遠的「精神依戀之鄉」,
康橋的一草一木都勾起他無限戀慕的情意,那夕陽中的楊柳,美如豔冠群芳的新娘,
豔麗的倒影使他心神蕩漾,他盼望成為在康河中的一條水草,永遠在她溫柔的懷抱 中。
一如康橋對於徐志摩,這世界可有哪個地方使你懷念不已?你也曾經舊地重遊,
再度感受那時空景致與流逝的歲月而情思湧動?請以「再別『 』」為題,書寫 一篇文章,『 』內容自訂,文長600字。
【寫作提示】
1.這是藉地追憶與抒懷的題目,因此即使離別已久,即使人事已非,你仍然經常思 念的地方,才能盡情抒發,也才有動人的力量。
2.既然以地抒懷,所以空間的鋪陳極為重要,當力求真切,使人彷彿如臨其境。
3.一地之令人懷念,常不僅是景致之美,而是一段如煙的往事或個人追尋的經歷,
故不妨在此加以著墨。
4.舊地重遊,今昔時間軸的掌握也很重要,以今為主或以昔為重,自當有所拿捏。
*歷屆試題
1.仔細閱讀下文,確認甲、乙、丙、丁各為何人,選出正確的選項:「甲是乙的學
生,為新月詩派代表人物,其詩作再別康橋等均膾炙人口;乙的文章風格獨特,
當時號為『新民叢報體』;丙是甲的朋友,提倡白話文學運動,嘗試集為其新詩 集;丁曾是甲愛戀的對象,後嫁給乙的長子,並成為中國建築史學者。」 【 測】
甲 乙 丙 丁
(A) 徐志摩 梁實秋 胡適 林徽音
(B) 徐志摩 梁啟超 胡適 林徽音
(C) 胡適 梁實秋 羅家倫 陸小曼
(D) 胡適 梁啟超 羅家倫 陸小曼
答案 (B)
2.下列文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93
(A)唐、宋八大家中,唐僅二人,宋則多達六人,據此足證:唐代古文成就遠不 如宋代 (B)韓愈、柳宗元、白居易、歐陽脩、蘇軾、徐志摩、余光中、楊牧等,
都是兼擅詩、文的作者 (C)左傳、公羊傳、穀梁傳,稱「春秋三傳」;其中以左 傳的文學價值最高 (D)史記一書開紀傳體之先例,漢書承之。二書雖為史書,
都被後世文章家奉為學習的典範 (E)清代是小說發皇的時代,名作出,金瓶梅、
紅樓夢、聊齋志異、老殘遊記等,為其中佼佼者 答案 (B)(C)(D)
解析 (A)宋代古文宗法韓愈、柳宗元,故成就大小與人數多寡無關。
(C)左傳長於敘事,為歷史散文之佳構。
(E)金瓶梅為明代 蘭陵笑笑生的作品。
3.現代文學名家輩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朱自清、徐志摩齊名,兩人均以浪漫而穠麗的文風著稱 (B)魯迅雜文具強烈 批判性,剖析人情世故、社會百態,率皆銳利而深刻 (C)余光中詩、文兼擅,感 性、知性兼具,其作品均重意象經營、句法錘鍊,表現鮮明的藝術匠心 (D)梁 實秋學識博雅,會通中西,其散文小品多取材日常事物,文筆詼諧幽默,尤以雅 舍小品聞名於世 (E)林文月兼擅散文與翻譯,其散文題材多元,要皆文筆細膩,
情感內斂,常於平凡事物中展現自然美好的人間情味,平淡中饒富理趣 【 考】
答案 (B)(C)(D)(E)
解析 (A)朱自清文風喜以平易的語言,在樸素的敘述中寄寓真摯深沉的情愫,並 無以浪漫而穠麗的文風著稱之說。
4.寫作時,將某一種感官的感覺描寫,代之以另一種感官的感覺描寫,這種感覺轉 移的手法,往往可以強化表達效果。如洛夫 西貢夜市:「嚼口香糖的漢子/把手 風琴拉成/一條那麼長的無人巷子」,即以視覺上「狹長空蕩的巷子」,來描寫
「手風琴」彈奏的聲音。下列文句畫底線處,也採用上述感覺移轉手法的選項是:
【98 (A)對著這細雨的黃昏/靜靜的城角/兩排榕樹掩映下的小街道 (B)他把今年在 對面山上/裝進錄音機的蟬聲/拿出來/讓孩子們/烤火 (C)軟泥上的青荇/油
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D)走在春日喧囂的山 林小徑上,耳畔清靜,蹲下來,卻能看見熱鬧鼎沸的聲音 (E)在西峰入口,那兒 有一叢早開的野牡丹,正挺著四、五朵紫紅的花,精神奕奕地迎向北方,異常豔 麗
答案 (B)(D)
解析 (A)畫底線部分前語寫聽覺,後語寫視覺,未有移轉。出自鄭愁予 老水手。
(B)蟬聲應為抽象的聽覺,讓孩子烤火則成了具象的觸覺。出自管管 蟬。
(C)全語以擬人法寫青荇,未有移覺。出自徐志摩 再別康橋。
(D)將聲音寫成可以看見,即是一種聽覺轉成視覺的手法。出自王家祥 春天 的聲音。
(E)為擬人寫法,但未有移覺。
5.徐志摩 再別康橋:「夏蟲也為我沉默」,句中的「夏蟲」原本只是「無聲」,卻 被詩人說成「為我沉默」,是因為詩人把自己的情感投射於夏蟲。下列歌詞,也 運用這種手法的選項是:
(A)時間是凍結在玄關的雨/模糊你離去的腳印/至少那/漣漪/證明我們曾走 在一起 (B)淒冷的月暗暝/茫霧罩海邊/海面燈塔白光線/暗淡無元氣/只有是 一直發出水螺聲哀悲 (C)想我一生的運命/親像風吹打斷線/隨風浮沉沒依偎/
這山飄浪過彼山/一旦落土低頭看/只存枝骨身已爛 (D)風冷心灰/吻別的季 節/每棵樹都在流淚/滿街金黃的落葉/不怪誰/不承認離別/當你搬出我心扉
/寂寞翻箱倒櫃 (E)今天晚上的/星星很少/不知道它們/跑哪去了/赤裸裸的 天空/星星多寂寥/我以為傷心可以很少/我以為我能/過得很好/誰知道一想
你/思念苦無藥/無處可逃 【102學測】
答案 (B)(D)(E)
解析 題幹「夏蟲也為我沉默」是轉化修辭中的擬人,題目要求還必須有「作者自 己的情感投射」。
(A)「時間是凍結在玄關的雨」是譬喻;「模糊你離去的腳印」是擬抽象變 具體;「漣漪證明我們曾走在一起」是擬人。雖有擬人,但作者的情感 投射不明顯,因此本選項不列入答案。出自雪雨,馬嵩惟作詞,
Jasemaine作曲,梁文音演唱。
(B)「海面燈塔白光線暗淡無元氣」,以形容人的「無元氣」來形容燈塔光 線,是有投射作者情感的擬人;「一直發出水螺聲哀悲」即「船上發出 哀悲的汽笛聲」,這是以「哀悲」來形容汽笛,作者投射了情感。出自 霧夜的燈塔,葉俊麟作詞,鄭日清演唱。
(C)「我一生的運命親像風吹打斷線」是譬喻;「(運命)隨風浮沉沒依偎,
這山飄浪過彼山,一旦落土低頭看,只存枝骨身已爛」是擬人兼擬物,
但作者的情感投射不明顯,因此本選項不列入答案。出自桂花巷,吳念 真作詞,陳揚作曲,潘越雲演唱。
(D)「每棵樹都在流淚」,是有投射作者情感的擬人;「寂寞翻箱倒櫃」應 是「翻箱倒櫃到處都是寂寞」,是抽象變具體。出自Don’t say goodbye,
謝銘祐、許常德作詞,黃中原作曲,許茹芸演唱。
(E)「星星多寂寥」,是有投射作者情感的擬人。出自味道,姚謙作詞,黃
國倫作曲,辛曉琪演唱。
第一節
1.「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透露出什麼樣的情感?(文意推論)
答 作別日落絢爛而短暫的美景,表現離別在即的惆悵之情。
第二節
2.詩人何以用「夕陽中的新娘」比擬「河畔的金柳」?(文意推論)
答 為形容柳樹的嬌羞嫵媚,因此以新娘比擬。「夕陽中」彩雲繽紛,瞬息萬變,
增加色彩的美感。
第三節
3.「油油的在水底招搖」這句話中,詩人何以不用「搖動」,而使用「招搖」一詞?
(作法探討)
答 「搖動」,用字樸質,只傳達具體可見的動作。「招搖」一詞,既寫出青荇在 水中隨水波搖擺的姿態,顯現康橋之美,似乎也像是對詩人招手呼喚。
第四節
4.「沉澱著彩虹似的夢」一句,表達的意涵為何?(文意推論)
答 康河積澱著詩人彩虹般美好的夢:是年少的時光,是青春的記憶,是詩人一貫 的,對愛、自由與美的追尋。
第六節
5.詩人原想「放歌」,為何又說「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文意 推論)
答 詩人重遊舊地,興奮愉悅而想放歌抒發,但因即將離別,心情因此轉為感傷惆 悵,只能黯然無言。
第七節
6.首段用「輕輕的」、末段用「悄悄的」描述來去康橋的心境,二者之間是否有差 異?請說說你的看法。(延伸思考)
答 第一段的「輕輕」,表達不敢驚擾康橋的瀟灑;末段的「悄悄」表達落寞黯淡 的心情。前者較為灑脫,後者較為沉重。
課後統整
7.這首詩描寫了康橋哪些景色?(擷取訊息)
答 河畔的柳樹、河中柳樹的倒影、水中的青荇、榆樹下的潭水與星輝斑斕。
8.再別康橋中,你認為哪一句最能表現作者對康橋的眷戀?(延伸思考)
答 「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願意長伴康河,表達徐志摩對康 橋的痴心眷戀。從這首詩中,我們知道康河景色之美:夕陽金柳、波光豔影、
青荇招搖、清泉漾虹、星輝斑斕。從徐志摩其他的詩文中,我們知道他留學期 間在康橋度過的時光是最甜美的,主觀意識與客觀美景都使他對康河有著極深 的眷戀,所以他甘心在康河的柔波裡做一條水草。
9.新月派作品講究形式整齊、辭藻華美、音韻和諧,請就這三方面來分析這首詩如 何體現新月派新詩格律的特色。(延伸思考)
答 本詩共七節,每節四行,一、三行,二、四行字數基本相等,一、三行是六或 七個字,二、四行是七個字或八個字,符合比例與對稱的原則,創造視覺上整 齊和諧之美,正吻合建築的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每句都在六~八個字 之中,但每一句可以分成三個長短不一的音節,形成或高或低、或強或弱、或 長或短的節奏之美。每節的偶數句押韻外,以同音收尾,或音韻相叶,或類疊、
雙聲、疊韻交互運用,形成節奏和諧之美,切合「音節」之講求。用語流麗唯 美,則體現了繪畫的美(辭藻)。因此本詩可謂淋漓盡致地實踐新月派重視格 律的特色。
10.徐志摩的人生規劃從銀行家轉變成詩人的關鍵是什麼?他選擇的是一條適合他 的道路嗎?(延伸思考)
答 康橋的教育、優游自在的生活啟發他浪漫的天性,讓他找到了真我。遇見才貌、
氣質皆美的林徽音,愛情的火光帶給他詩情與靈感。因此他有自己的夢想,渴
想實現夢想,不想再遵循父親為他擬定的人生道路。人生道路的選擇是否適合 自己,只有自己能下判斷,徐志摩一再自剖創作是一件辛苦至極的事,深感靈 感枯竭之可怕,但是他依然充滿熱情與活力地創作、演講,可見雖然辛苦,卻 也深深著迷。
11.康橋之於徐志摩意義重大,什麼地方也讓你念念不忘?請說明緣由與同學分享。
(延伸思考)
答 請同學自由發揮。
(一)徐志摩
1. 徐志摩 原名【章垿】,字【又申】。
2. 民國 六年入北大拜【梁啟超】為師。七年赴美留學,旋即赴英欲從大哲【羅 素】不果。
3. 文學活動:曾與【梁實秋】、【聞一多】組【新月社】,其社名據【泰戈爾】
詩集新月集所命。
4. 文學創作:其詩富於浪漫色彩,詞藻瑰麗,聲韻和諧;其文抒情優美,意象鮮 明,充滿熱情與理想,見證其追求【愛】、【自由】與【美】的執著。
5. 朱自清 曾評徐志摩的詩具有:【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
二、作者寫作背景及題解
1. 再別康橋 選自【徐志摩全集】,乃民國【十七】年八月重訪【康橋】所寫。
2. 康橋 為徐志摩永遠的【精神依戀之鄉】。
三、課文文意重點分析
再別康橋是詩人舊地重遊後,在歸途寫下此詩,表達對康橋的【眷戀與不捨】。全 詩每節結構相近,每節一韻,皆是【偶數】句押韻,符合新月派講究【音韻和諧】、
【形式整齊】的特色
1.再別康橋 中用「輕輕的」、「悄悄的」有什麼象徵義:【不願驚擾康橋,願自
己來去自如又瀟灑】
2.再別康橋 中「雲彩」象徵:【過去多采多姿的歲月、變幻無常的人生、易於幻 滅的理想、不復存在的青春與心境】
3.
「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 漾。」
抒發詩人何種情懷:【極言柳樹倒影之美,抒發陶醉之情】4.
「
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抒發詩人什麼樣情感:【對康橋 的痴心眷戀】5.「彩虹似的夢」象徵:【昔日在劍橋多采多姿的生活】
6.
「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蕭;/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 康橋!」
寫:【離別在即的惆悵落寞之情】四、宜特別注意之文字形、音、義:5 分(每題 1 分)
1.青「ㄒㄧㄥˋ」:字形【荇】。
2.「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光亮潤澤的樣子。
3.撐一支長「篙」:字音【ㄍㄠ】,字義:【撐船用的竹竿】。
4.漫「溯」:字音【ㄙㄨˋ】,字義:【逆流而上】。
5.在星輝「斑斕」裡放歌:色彩錯雜鮮豔的樣子,此處用以形容星輝燦爛。
五、重要修辭例句:20 分(每格 2 分)
1.「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是譬喻法中的【隱喻】法,以「新娘」
比喻【柳】,兩者都有柔媚美好的特質。
2.「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轉化】法。
3.「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是譬喻法中的【隱喻】法,將清 澈的潭水比作是【天上虹】,被浮藻揉碎後,變成了「彩虹似的夢」。
4.「悄悄是別離的笙簫」與「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這兩句話就文法的觀點而言,
是【倒裝】句型。原始的文句應為:【別離的笙簫是悄悄】、【今晚的康橋是 沉默】
六、相關國學常識:15 分(每格 1 分)
1.民國 以後興起的自由詩體:
相對於「舊詩」,稱【新詩】;
相對於「文言詩」而言,稱【白話詩】;
相對於「文言詩」而言,稱【語體詩】;
相對於「古典詩」而言,又稱【現代詩】。
2.【胡適】於一九二○年出版【嘗試集】,是中國第一部白話新詩集。
3.臺灣 四大詩社的詩學主張比較:
【現代 】詩社 【藍星 】詩社 【創世紀 】詩社 【笠 】詩社 強調【橫的移
植】而非縱的 繼承,重現 世,輕傳統,
強調【知性】
主張橫的移植、
【縱的繼承】兩 種質素,不宜偏 廢,形成一種唯 美的新古典派
初期提出「新民 族之詩」的概 念,之後吸收西 方文藝養分,強 調現代主義精 神,發展【超現 實主義】的創作 方法
強調詩的批判性,
朝向【本土】、現 實主義發展,回歸 現實生活鄉土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