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經皮神經電刺激對於緩解脊髓損傷病人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之成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經皮神經電刺激對於緩解脊髓損傷病人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之成效"

Copied!
79
0
0

Teks penuh

(1)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 碩士論文 School of Nursing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Master Thesis. 經皮 神經 電 刺 激對 於緩 解 脊 髓損 傷病 人 肌筋 膜疼 痛 症 候群 之 成 效 The effect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for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 with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邱雅 芳 Yar-Fang Chiou. 指導 教授 : 葉 美玲 博 士 Advisor: Mei-Ling Yeh, Ph.D. 中華 民國 104 年 6 月 Jun, 2015 0.

(2) 1.

(3) 誌. 謝. 這 條 曾 經 以 為 看 不 到 盡 頭 的 路,隨 著 論 文 的 付 梓,終 於 走 到 終 點 。 在這即將畫上句點的時刻,心情卻異常平靜,感念的心猶然升起。這 段路上曾經指導鼓勵我的師長及親友,一個個浮現腦海。 在這學習之路的起點,有幸受到我的指導教授葉美玲老師 的提攜, 老師的才高學博及對研究的精深功力,如沐春風地帶領我進入研究的 領域,期間承蒙老師的諄諄教誨才使得駑鈍的我得以完成論文,在此 獻上十二萬分的感謝之意。而在收案結束進行統計分析時,感謝劉介 宇老師百忙之中,不厭其煩細心指導及正向肯定。感謝黃怡超司長在 口試時的鼓勵及提供專業上的建議。還有我的工作同仁,在我修課期 間能給予我最大的配合排班,讓我得以完成課業及實習,並在漫長的 收案過程中,時時關心鼓勵我,幫忙留意符合收案的病人,謝謝這群 貼心的工作夥伴。另外感謝我的同學:昀孜、世佳及麗君,從修課時 到趕論文的相互扶持,你們都是我的最佳戰友。相約畢業後的貴婦團 旅遊終要成行囉! 最後是我的家人,謝謝我的母親及婆婆在我就學期間,無怨尤幫 我照顧小孩及料理家事,讓我無後顧之憂。謝謝我的大女兒淨伃,在 我晚上出門收案不在家時,當起小媽媽照顧弟弟。還有我最親愛的伴 侶光昇,一直以來你都是我最堅實的靠山,因為有你無怨無悔的相伴 支持,才有今天的我。 登頂的果實雖甜美,回過來時路卻發現,經過艱困歷程之後的體 悟,才是人生最珍貴的禮物。. 2.

(4) 摘. 要. 脊髓損傷病人在長期復健的情況下,常見有肌筋膜疼痛情形。緩 解 疼 痛 除 了 藥 物 外,經 皮 神 經 電 刺 激 器 為 非 侵 入 性,易 於 使 用 之 方 法 。 本研究旨在探討經皮穴位電刺激對於脊髓損傷有肌筋膜疼痛病人,在 疼痛、疲倦感、焦慮憂鬱及睡眠品質的成效差異。研究採取隨機實驗 性 研 究 設 計,以 北 部 某 醫 學 中 心 60 位 住 院 脊 髓 損 傷 有 肌 筋 膜 疼 痛 病 人 為對象,隨機分派為兩組:實驗組將經皮神經電刺激貼片置放於合谷 穴及大陵穴,而控制組電刺激部位為常規肩頸疼痛部位,連續 7 天。 成 效 評 量 指 標 為 疼 痛 強 度、疼 痛 性 質、疲 倦 感、焦 慮 憂 鬱 及 睡 眠 品 質 。 研 究 資 料 以 IBM SPSS 20.0 視 窗 版 套 裝 軟 體 進 行 資 料 分 析 : 描 述 性 統 計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值及標準差等分析;推論性統計以獨立 及成對樣本 t 檢定、廣義估計方程式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穴位實 驗組較肩頸控制組在降低疼痛強度上有較佳之成效,並且達統計顯著 差異。另外,穴位實驗組及肩頸控制組皆可降低疼痛性質、焦慮憂鬱 及增加睡眠品質達統計成效,而組間未有差異。唯在疲倦感兩組皆未 達統計成效差異。研究結果顯示,脊髓損傷有肌筋膜疼痛病人使用經 皮神經電刺激,不論將貼片貼在穴位或肩頸疼痛部位皆可降低疼痛性 質、焦慮憂鬱及增進睡眠品質,而疼痛強度則是電刺激在穴位可有更 佳效果,可做為臨床護理人員照護參考。. 關鍵字: 脊髓損傷、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經皮神經電刺激、穴位療法. 3.

(5)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 for myofascial release on cervical spine injury patients with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A total of 60 cervical spine injury patients with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of a medical center in northern Taiwan were recruited for this study. Subjec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two groups. Both groups received 20 minutes of TENS stimulation before bedtime for 7 da ys. In controls, TENS was applied at the trigger points of patients shoulder. In experimental group, TENS was applied at Hegu and Daling acupoints. Pai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quality of sleep, and fatigue were determined to evaluate the meditational effects of the treatment.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with SPSS 20.0. The data revealed the application of TENS at selected acupoints exhibited the greater reduction of pain intensitity compared with the application at trigger points (P< 0.001). Both TENS treated groups were foun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ain character、 anxiety relief and sleep quality. No significance was found in fatigue between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In conclusion, these findings draw a new care delivery to improve the pai n relief and sleep quality of cervical spine injury patients with myofascial syndrome.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results can also be popularized to other patient study to establish a new nursing model for the pain relief on clinical care.. Key word: spinal cord injury、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acupuncture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4.

(6) 目. 次. 中 文 摘 要 ------------------------------------------- ----------------------------3 英 文 摘 要 --------------------------------- -------------------- ------------------4 目 次 -------------------------------- --------------------------------------------- 5 表 次 ------------------------------------------- ----------------------------------7 圖 次 -------------------------------------- ---------------------------------------8. 第一章 緒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與 重 要 性 ---------------------------------------- ---------9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 ----------------------------------12 第 三 節 研 究 質 疑 ------------------------ -----------------------------------13 第 四 節 研 究 假 設 ------------------------ -----------------------------------13. 第二章 文獻查證 第 一 節 脊 椎 損 傷 與 肌 筋 膜 疼 痛 症 候 群 ---------------------------------14 第 二 節 經 皮 神 經 電 刺 激 止 痛 機 轉 與 理 論 ------------------------------18 第 三 節 穴 位 療 法 作 用 機 轉 與 相 關 研 究 ---------------------------------20 第 四 節 疼 痛 在 疲 倦 、 焦 慮 憂 鬱 及 睡 眠 品 質 的 影 響 -------------------24. 第三章 研究概念架構 第 一 節 研 究 概 念 架 構 ---------------------------- ---------------- ---------27 第 二 節 名 詞 界 定 ------------------------------ -----------------------------28. 第四章 研究方法 第 一 節 研 究 設 計 --------------------------- --------------------------------30 第 二 節 研 究 場 所 與 對 象 --------------------------------------------------30 第 三 節 介 入 措 施 ------------------------ -----------------------------------31 5.

(7) 第 四 節 研 究 工 具 ------------------------ -----------------------------------32 第 五 節 研 究 步 驟 --------------------------------- --------------------------35 第 六 節 研 究 對 象 權 益 維 護 與 倫 理 考 量 ---------------------------------37 第 七 節 資 料 處 理 與 分 析 ----------------------------- ---------------------38. 第五章 研究結果 第 一 節 研 究 對 象 各 變 項 之 分 布 ------------------------------------------39 第 二 節 兩 組 介 入 措 施 後 研 究 樣 本 的 疼 痛 強 度 及 性 質 之 差 異 --------42 第 三 節 兩 組 介 入 措 施 對 研 究 樣 本 焦 慮 憂 鬱 之 差 異 -------------------44 第 四 節 兩 組 介 入 措 施 對 研 究 樣 本 疲 倦 感 之 差 異 ----------------------45 第 五 節 兩 組 介 入 措 施 對 研 究 樣 本 睡 眠 品 質 之 差 異 -------------------46. 第六章 討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對 象 基 本 屬 性 之 分 析 ---------------------------------------47 第 二 節 介 入 措 施 對 研 究 樣 本 疼 痛 之 成 效 ------------------------------47 第 三 節 介 入 措 施 對 研 究 樣 本 焦 慮 憂 鬱 之 成 效 -------------------------49 第 四 節 介 入 措 施 對 研 究 樣 本 疲 倦 感 之 成 效 ---------------------------- 51 第 五 節 介 入 措 施 對 研 究 樣 本 睡 眠 品 質 之 成 效 -------------------------52.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第 一 節 結 論 ------------------------------------- ---------------------------54 第 二 節 護 理 的 應 用 --------------------------- ----------------- ------------55 第 三 節 研 究 限 制 與 建 議 ------------------- -------------------------------56. 參 考 文 獻 -------------------------------------- ------------------------------58. 6.

(8) 表. 次. 表 5-1-1 研 究 對 象 之 人 口 學 屬 性 ------------------------------------------40 表 5-1-2 介 入 措 施 前 各 參 數 之 比 較 ---------------------------------------41 表 5-2-1 兩 組 於 TENS 介 入 措 施 前 後 疼 痛 強 度 重 複 測 量 GEE 比 較 --42 表 5-2-2 兩 組 於 介 入 措 施 前 後 疼 痛 性 質 比 較 ----------------------------43 表 5-3-1 兩 組 於 介 入 措 施 前 後 焦 慮 憂 鬱 比 較 ----------------------------44 表 5-4-1 兩 組 於 TENS 介 入 措 施 前 後 疲 倦 感 重 複 測 量 GEE 比 較 -----45 表 5-5-1 兩 組 於 介 入 措 施 前 後 睡 眠 品 質 比 較 ----------------------------46. 7.

(9) 圖. 次. 圖 3-1-1 研 究 架 構 圖 --------------------------------------------------------27 圖 3-4-1 收 案 流 程 圖 --------------------------------------------------------36 圖 5-2-1 兩 組 於 介 入 措 施 前 後 之 平 均 疼 痛 強 度 變 化 -------------------42 圖 5-2-2 兩 組 於 介 入 措 施 前 後 之 平 均 疼 痛 性 質 變 化 趨 勢 --------------43 圖 5-3-1 兩 組 於 介 入 措 施 前 後 之 平 均 焦 慮 憂 鬱 變 化 趨 勢 --------------44 圖 5-4-1 兩 組 於 介 入 措 施 前 後 之 平 均 疲 倦 感 變 化 ----------------------45 圖 5-5-1 兩 組 於 介 入 措 施 前 後 之 平 均 睡 眠 品 質 變 化 趨 勢 --------------46. 8.

(10) 第一 章 緒 論 脊 髓 損 傷 的 病 人 在 長 期 肢 體 復 健 的 情 況 下,易 有 肌 筋 膜 疼 痛 情 形。 疼痛不僅增加病人焦慮及疲倦感,更會影響睡眠品質,進而阻礙復健 效果。在減緩肌筋膜疼痛的方法中,經皮神經電刺激是一種非侵入性 及方便使用的止痛工具,但在臨床使用及文獻中顯現緩解疼痛效果不 一。在肌筋膜疼痛時期,為不刺激疼痛炎症部位,改將電刺激貼布貼 於止痛穴位可否增加療效,是本研究想要探討的。 本章共分四部分,第一節描述研究動機及重要性,第二節說明研 究目的,第三節為研究質疑及第四節為研究假設。.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重要性 根 據 美 國 國 家 脊 髓 損 傷 統 計 中 心 ( National Spinal Cord Injury Statistical Center, NSCISC)2014 年 統 計 , 全 美 估 計 約 有 24 萬 到 33 萬 脊 髓 損 傷 病 人 , 每 年 約 會 新 增 12,500 人 ( 約 每 百 萬 人 口 有 40 例 SCI 病人) ,其 中 80.6%為 男 性。依 據 2006~2011 年 統 計 SCI 病 人 初 始 住 院 費 用 之 醫 療 支 出 平 均 約 為 17,673 美 元 , SCI 病 人 受 傷 後 平 均 一 年 醫 療 支 出 為 35,105 美 元 。 平 均 每 位 脊 髓 損 傷 病 人 , 以 25 歲 脊 髓 損 傷 病 人 評 估,依 其 嚴 重 度 終 身 醫 療 花 費 平 均 為 美 金 1,517,806 到 4,724,181 元 。 而 國 內 根 據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統 計 資 料 顯 示,2011 年 因 脊 髓 損 傷 住 院 就 診 人 數 , 每 10 萬 人 就 有 585 人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 2011), 每 年 新 增 約 1200 人 , 其 中 以 頸 椎 損 傷 佔 大 多 數 , 每 位 病 人 一 生 耗 用 社 會 成 本 約 2500 萬 元 (財 團 法 人 桃 園 縣 私 立 脊 髓 損 傷 潛 能 發 展 中 心 , 2013)。. 9.

(11) 脊 髓 損 傷 最 常 見 的 原 因 為 車 禍 意 外,平 均 受 傷 年 齡 為 27.5 歲,且 男 性 占 85.6%(財 團 法 人 桃 園 縣 私 立 脊 髓 損 傷 潛 能 發 展 中 心 , 2013)。 這 群正值青壯年的脊髓損傷病人,常為家庭生活經濟的支柱,突發的意 外造成病人肢體活動的障礙,不僅失去工作能力還需仰賴他人照顧, 不僅是家庭沉重負擔,更是社會的損失。因此這群病人在受傷後必須 積極接受復健治療,以將可活動肢體發揮最大功能,重新訓練生活自 理,甚至期望能回歸社會。然而,長期復健訓練常導致肢體肌肉活動 過 度 , 易 引 發 病 人 肩 頸 有 肌 筋 膜 疼 痛 情 形 (黃 莉 媛 et al., 2010)。 疼 痛 不僅影響身心健康,更會阻礙復健治療進行。 肌 筋 膜 疼 痛 症 候 群 (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是 有 肌 肉 疼 痛 主 訴 的 病 人 常 見 病 因。據 統 計 在 美 國 10 個 人 中,就 有 一 人 有 肌 肉 骨 骼 疼 痛 問 題 (Alvarez & Rockwell, 2002) 。 而 因 為 肌 肉 疼 痛 而 就 診 的 病 人 中 , 至 多 達 85%為 肌 筋 膜 疼 痛 症 候 群 , 每 年 超 過 約 44 萬 民 眾 為 此 就 醫 , 耗 費 醫 療 成 本 高 達 47 億 美 元 (Wheeler, 2004)。臨 床 上 治 療 肌 筋 膜 疼 痛 常 以 藥 物 治 療 及 物 理 治 療 為 主 , 藥 物 包 含 消 炎 止 痛 藥 (Hsieh, Hong, Chern, & Chen, 2010)、肌 肉 放 鬆 劑 (林 頌 凱 , 曾 愷 平 , & 張 煥 禎 , 2007), 以 及 在 激 痛 點 注 射 局 部 麻 醉 劑 (Yoon, Rah, Sheen, & Cho, 2009) 或 肉 毒 桿 菌 毒 素 (De Andrés, Adsuara, Palmisani, Villanueva, & López -Alarcón, 2010)。這 些 藥 物 治 療 為 短 暫 效 果,且 易 有 腸 胃 及 影 響 肝 功 能 等 副 作 用 而 不 建 議 長 期 使 用 (Bennett, 2007; Hama & Sagen, 2012; 林 頌 凱 et al., 2007)。而 物 理 治 療 處 置,包 含 冷 熱 敷、局 部 指 壓 (Hains, Descarreaux, & Hains, 2010; Lee & You, 2007; 陳 嘉 弘 , 陳 孟 泰 , & 林 嘉 敏 , 2014)及 伸 展 運 動 治 療 (Gam et al., 1998; 許 宏 志 , 2006)。 另 外 還 有 針 灸 治 療 (Sun 10.

(12) et al., 2010; 黃 浩 瑞 , 林 俐 嘉 , & 賴 榮 年 , 2010), 為 避 免 局 部 刺 激 導 致 症 狀 加 劇 , 可 採 用 穴 位 療 法 也 有 良 好 效 果 (葉 建 宏 , 2010)。 經 皮 神 經 電 刺 激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 廣泛被使用在臨床緩解疼痛,且有顯著的效果,包含急慢性疼痛 (Bedwell, Dowswell, Neilson, & Lavender, 2011; Buchmuller et al., 2012)、 手 術 後 疼 痛 (Chen et al., 1998; Meissner, 2009) 及 產 程 疼 痛 (Bedwell et al., 2011; Chao et al., 2007) 。 經 皮 神 經 電 刺 激 是 透 過 儀 器 產生的電流脈衝來刺激神經,作為疼痛舒緩治療用途。這類儀器通常 是 藉 由 兩 個 或 多 個 電 極 與 皮 膚 接 觸,是 一 種 非 侵 入 性 的 物 理 治 療 方 法, 其 不 但 有 安 全、方 便 及 便 宜,且 有 副 作 用 低 等 優 點 (劉 建 廷 , 趙 珮 瑛 , 潘 信 良 , 張 權 維 , & 王 顏 和 , 2006)。 肌 筋 膜 疼 痛 與 一 般 疼 痛 在 病 理 上 不 相 同,其 於 早 期 及 急 性 發 作 時 期,若 於 疼 痛 部 位 施 以 刺 激 性 治 療 方 法 , 易使間質充血或組織液增加情形惡化,而加劇疼痛情形,故可採用穴 位 療 法 (葉 建 宏 , 2010)。將 經 皮 神 經 電 刺 激 貼 片 置 放 止 痛 穴 位,以 電 刺 激 穴 位 可 達 緩 解 疼 痛 效 果 (Chao et al., 2007; Wang et al., 1997)。 肌筋膜疼痛的治療方法效果不一,在研究上緩解病人疼痛成效不 同 (Bron et al., 2011; Hou, Tsai, Cheng, Chung, & Hong, 2002; Sun et al., 2010)。疼 痛 若 未 被 有 效 處 理 緩 解,病 人 易 發 展 成 慢 性 疼 痛 症 狀,包 含 疲 倦、焦 慮 及 睡 眠 品 質 不 佳 等 (Castro-Sánchez et al., 2010; Price, 2004) 。 將 影 響 病 人 的 復 健 活 動 進 行 , 阻 礙 肢 體 活 動 進 步 (Dal yan, Cardenas, & Gerard, 1999; Ravenscroft, Ahmed, & Burnside, 2000; Widerstrom -Noga, Felipe-Cuervo, & Yezierski, 2001)。經 皮 神 經 電 刺 激 器 是 緩 解 疼 痛 有 效 之方法,但目前用在緩解肌筋膜炎疼痛研究不多,效果也不盡相同 11.

(13) (Brosseau et al., 2002),且 國 內 外 未 有 針 對 脊 髓 損 傷 病 人 的 研 究。有 鑑 於此,期望本研究經由不同部位神經電刺激,治療有肌筋膜疼痛之脊 髓損傷病人,比較疼痛、疲倦、焦慮憂鬱及睡眠品質上的差異,期能 提供病人更高品質的專業護理。.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目的如下: 1. 探 討 脊 髓 損 傷 有 肌 筋 膜 疼 痛 病 人 , 使 用 經 皮 神 經 電 刺 激 在 穴 位 與肩頸疼痛部位之疼痛成效差異。 2. 探 討 脊 髓 損 傷 有 肌 筋 膜 疼 痛 病 人 , 使 用 經 皮 神 經 電 刺 激 在 穴 位 與肩頸疼痛部位之焦慮憂鬱成效差異。 3. 探 討 脊 髓 損 傷 有 肌 筋 膜 疼 痛 病 人 , 使 用 經 皮 神 經 電 刺 激 在 穴 位 與肩頸疼痛部位之疲倦感成效差異。 4. 探 討 脊 髓 損 傷 有 肌 筋 膜 疼 痛 病 人 , 使 用 經 皮 神 經 電 刺 激 在 穴 位 與肩頸疼痛部位之睡眠品質成效差異。. 12.

(14) 第三節 研究質疑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所要探討的研究質疑如下: 一、脊 髓 損 傷 肌 筋 膜 疼 痛 病 人, 使 用 經 皮 神 經 電 刺 激 在 穴 位 與 肩 頸 疼痛部位,改善疼痛之成效如何? 二、脊 髓 損 傷 肌 筋 膜 疼 痛 病 人, 使 用 經 皮 神 經 電 刺 激 在 穴 位 與 肩 頸 疼痛部位,改善焦慮憂鬱之成效如何? 三、脊 髓 損 傷 肌 筋 膜 疼 痛 病 人, 使 用 經 皮 神 經 電 刺 激 在 穴 位 與 肩 頸 疼痛部位,改善疲倦感之成效如何? 四、脊 髓 損 傷 肌 筋 膜 疼 痛 病 人, 使 用 經 皮 神 經 電 刺 激 在 穴 位 與 肩 頸 疼痛部位,改善睡眠品質之成效如何?.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本研究依文獻查證及研究架構所提出之研究假設如下: H1: 脊 髓 損 傷 肌 筋 膜 疼 痛 病 人 , 在 穴 位 與 在 肩 頸 疼 痛 部 位 使 用 經 皮 神 經電刺激後,之疼痛無顯著差異。 H2: 脊 髓 損 傷 肌 筋 膜 疼 痛 病 人,在 穴 位 與 在 肩 頸 疼 痛 部 位 使 用 經 皮 神 經電刺激後,之焦慮憂鬱無顯著差異。 H3: 脊 髓 損 傷 肌 筋 膜 疼 痛 病 人,在 穴 位 與 在 肩 頸 疼 痛 部 位 使 用 經 皮 神 經電刺激後,之疲倦感無顯著差異。 H4: 脊 髓 損 傷 肌 筋 膜 疼 痛 病 人 , 在 穴 位 與 在 肩 頸 疼 痛 部 位 使 用 經 皮 神 經電刺激後,之睡眠品質無顯著差異。. 13.

(15) 第二 章 文 獻 查証 本章針對研究主題進行相關文獻查閱,將分別針對下列議題做詳 細敘述:第一節為脊椎損傷與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第二節為經皮神經 電刺激止痛機轉與理論、第三節為穴位療法作用機轉相關研究以及第 四節為疼痛在疲倦、焦慮憂鬱及睡眠品質的影響。. 第一節. 脊椎損傷與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一、脊椎損傷 脊 髓 損 傷 (Spinal cord injury)為 身 體 重 大 創 傷,造 成 病 人 脊 髓 受 傷 段以下,受脊髓神經所支配的身體部位,產生不同程度的功能喪失。 尤 其 以 高 位 頸 椎 損 傷 病 人 , 常 有 四 肢 癱 瘓 之 後 遺 症 (Bernhard , 2005)。 根 據 美 國 國 家 脊 髓 損 傷 統 計 中 心 (2014), 脊 髓 損 傷 造 成 四 肢 癱 瘓 約 佔 41%, 常 見 為 頸 椎 損 傷 。 而 國 內 脊 髓 損 傷 病 人 下 半 身 癱 瘓 約 佔 69%, 四 肢 癱 瘓 佔 31%,有 92%病 人 須 終 身 使 用 輪 椅 (財 團 法 人 桃 園 縣 私 立 脊 髓 損 傷 潛 能 發 展 中 心,2013)。根 據 一 項 針 對 713 位 創 傷 性 脊 髓 損 傷 者 一 年 存 活 影 響 因 素 研 究,發 現 脊 髓 損 傷 後 一 年 內 死 亡 率 僅 為 11.7%(陳 姿 怡 et al., 2006), 顯 現 目 前 醫 學 發 達 , 脊 損 損 傷 的 存 活 率 高 。 而 這 些 存 活 的 病 人 平 均 年 齡 只 有 27.3 歲,有 很 長 餘 生 需 面 對 身 體 殘 疾。為 了漫長歲月的生活品質,需接受復健訓練治療以增進肢體活動力及提 升身體剩餘功能。 脊髓損傷除了造成肢體殘障及感覺功能異常,還會有大小便失禁、 尿 路 感 染 (Solomons & Woodward, 2013)、壓 瘡 傷 口 (Chan et al., 2013)、 14.

(16) 性 功 能 障 礙 (Chen & Boore, 2005)及 自 主 神 經 異 常 反 射 等 問 題 (Essat, 2003)。神 經 損 傷 造 成 無 法 控 制 排 尿,需 以 留 置 導 尿 管 或 單 次 導 尿 解 決 排尿問題。此侵入性管路常造成尿路感染的高發生率。而病人因無法 自主排便,故以灌腸協助預防便祕產生。 除了身體功能障礙,疼痛亦為脊髓損傷病人的困擾問題 (Michailidou, Marston, De Souza, & Sutherland, 2014) , 常 見 為 神 經 性 疼 痛 及 肌 肉 疼 痛 (Shields, 2006)。尤 以 頸 椎 損 傷 病 人,因 四 肢 肢 體 癱 瘓, 常僅餘部分上肢及肩頸有活動能力,每日重複的復健訓練及動作,常 造 成 肩 頸 肌 筋 膜 疼 痛 症 候 群 (黃 莉 媛 et al., 2010), 且 較 常 人 容 易 有 疲 倦 狀 態 產 生 (Craig, Tran, Wijesuriya, & Middleton, 2012) 。 游 慧 雯 等 人 (2006)針 對 國 內 脊 髓 損 傷 病 人 長 期 併 發 症 研 究 發 現 , 有 肌 肉 骨 骼 疼 痛 問 題 的 病 人 佔 71.2%, 過 度 使 用 症 候 群 常 見 部 位 為 肩 部 。 疼 痛 情 形 除 了阻礙復健治療進行,還會造成病人產生心理上的焦慮及憂鬱問題, 影 響 睡 眠 及 日 常 生 活 功 能 (Price, 2004; 周 淑 華 , 陳 筱 瑀 , & 賴 嘉 祥 , 2008)。 針 對 70 名 脊 髓 損 傷 病 人 研 究 分 析 中 發 現 , 有 92.8%病 人 有 疼 痛情形,有高度疼痛病人相對易有較高度情緒障礙及疲倦感,而疼痛 及 焦 慮 憂 鬱 可 單 獨 為 導 致 疲 倦 感 的 促 進 因 子 (Craig et al., 2013)。 病人因需面對身體上的各種問題,造成心理上極大壓力,易產生 焦 慮 憂 鬱 的 情 緒 反 應 (Chen & Boore, 2008)。Nielsen(2003)針 對 69 位 脊 髓 損 傷 病 人 研 究 發 現 , 多 數 病 人 受 情 緒 障 礙 困 擾 , 甚 至 有 20%病 人 有 創 傷 症 候 群 症 狀 , 且 與 受 傷 嚴 重 度 有 正 相 關 。 另 研 究 高 屏 地 區 135 位 脊 髓 損 傷 病 人,有 34.8 發 生 憂 鬱 狀 況,憂 鬱 與 日 常 生 活 能 力 呈 顯 著 負 相 關 , 生 活 自 理 能 力 越 差 越 容 易 產 生 憂 鬱 症 狀 (蔡 春 金 & 黃 瓊 玉 , 15.

(17) 2007)。有 學 者 針 對 脊 髓 損 傷 病 人 心 理 憂 鬱 及 調 適 追 蹤 三 年 研 究,結 果 發現出院後六個月有較高憂鬱發生率,之後隨著時間增加憂鬱程度降 低 (Dorsett & Geraghty, 2004)。 另 外 , 受 傷 部 位 越 高 , 功 能 越 差 依 賴 程 度 越 高 者 , 亦 有 較 高 憂 鬱 機 率 (Martz, Livneh, Priebe, Wuermser, & Ottomanelli, 2005)。. 二、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肌 筋 膜 疼 痛 首 先 由 Janet Travell 及 David Simons 提 出 , 是 指 骨 骼肌上某個特殊的部位,因自發性或藉由機械性刺激所引發局部疼痛 點,此 疼 痛 點 稱 為 激 痛 點 (trigger point)(Borg-Stein & Iaccarino, 2014)。 此 部 位 肌 肉 束 緊 繃 僵 硬 且 有 壓 痛 情 形 , 稱 為 條 索 狀 結 構 (Taut band), 是 由 一 群 過 度 攣 縮 的 肌 纖 維 所 組 成,而 激 痛 點 就 位 於 此 肌 束 中 (Fricton, Kroening, Haley, & Siegert, 1985) 。 激 痛 點 的 產 生 原 因 包 括 : 外 傷 、 退 化 、 情 緒 、 內 分 泌 失 調 、 慢 性 肌 肉 不 平 衡 (趙 恆 翊 , 2011)。 外 傷 可 分 為 某一次的急性傷害,或者是經由重複性的微小傷害,導致肌肉纖維受 傷,如重複不斷的動作、長時間姿勢不良、缺乏運動、營養失調、睡 眠 障 礙 、 關 節 炎 等 (Yap, 2007)。 當 肌 肉 長 期 收 縮 緊 繃 , 影 響 肌 肉 內 的 血液循環,缺血的肌肉組織缺乏回收鈣離子所需的能量,使得肌肉持 續 收 縮 , 更 進 一 步 阻 礙 血 液 灌 流 , 形 成 惡 性 循 環 (Wheeler, 2004; 林 頌 凱 et al., 2007)。 肌 筋 膜 疼 痛 症 候 群 的 激 痛 點,比 正 常 肌 肉 組 織 更 為 敏 感,按 壓 激 痛點可引起病人局部酸、麻、疼痛,有時甚至會引起傳導至其他部位 的 引 傳 痛 (王 瀅 瑄 et al., 2008), 嚴 重 的 疼 痛 甚 至 會 導 致 肌 肉 無 力 。 除 了疼痛,感覺異常、僵硬、關節的活動角度受限也可能會伴隨發生。 16.

(18) 肩頸肌筋膜疼痛嚴重的患者還會併發一些自主神經失調的症狀,如異 常 流 汗 、 唾 液 分 泌 過 多 、或 是 暈 眩 耳 鳴 等 情 形 (Gerwin, 2014)。 這 些 症 狀在晚上常會影響病人夜眠品質,影響日常生活作息及復健活動。肌 筋膜疼痛常會演變成慢性疾症,其疼痛反覆發作,不但對於病人生活 品 質 造 成 重 大 影 響 , 也 導 致 病 人 產 生 嚴 重 的 睡 眠 與 心 理 障 礙 (Kao, Kuan, Hsieh, Yang, & Hong, 2008; 林 頌 凱 et al., 2007)。 在 治 療 上 , 一 般的肌肉痠痛常於局部疼痛部位直接按摩推拿等處置即可緩解,而肌 筋膜疼痛症候群因其病理機轉不同,直接於患部施予處置常見效果不 彰。這是因為在肌筋膜疼痛急性期時,於激痛點的條索狀結構中的肌 纖 維 間 質 中,常 有 充 血 或 組 織 液 滲 出 情 形。此 時 若 以 刺 激 性 治 療 方 式 , 則可能加劇間質充血或組織液增加,局部壓力升高後導致疼痛加劇。 故 在 治 療 上 可 採 用 遠 處 取 穴 可 有 較 佳 效 果 (葉 建 宏 , 2010)。 目前在臨床上治療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除了藥物,常見使用物理 治 療 來 緩 解 病 人 的 疼 痛 (Giamberardino, Affaitati, Fabrizio, & Costantini, 2011; Talaat, el -Dibany, & el-Garf, 1986)。 Bron 等 人 (2011) 針對肩頸疼痛超過 6 個月以上的病人,以維持十二週手壓按摩、伸展 運 動 及 冰 敷 可 緩 解 病 人 的 肌 筋 膜 疼 痛 情 形 (Bron et al., 2011)。 30 名 肌 筋 膜 疼 痛 病 人 , 隨 機 分 為 藥 物 及 針 灸 組 , 藥 物 組 每 周 兩 次 注 射 0.25% bupivacaine 在 疼 痛 點 , 並 服 用 cyclobenzaprine chlorhydrate 10 mg/ 天 及 sodium dipyrone 500mg/ 每 8 小 時。針 灸 組 每 周 兩 次 針 灸,持 續 四 週 。 研 究 結 果 兩 組 皆 可 降 低 疼 痛 , 但 在 針 灸 組 有 較 佳 生 活 品 質 指 標 (Gazi, Issy, Á vila, & Sakata, 2011) 。 系 統 性 回 顧 收 集 6 個 研 究 共 183 個 病 人 的 分 析 結 果 , 針 灸 可 以 有 效 減 輕 肌 筋 膜 疼 痛 (Tough & White, 2011)。 17.

(19) 第二節. 經皮神經電刺激止痛機轉與理論. 經 皮 神 經 電 刺 激 是 一 種 非 侵 入 性 的 治 療 方 法,經 由 體 表 傳 入 適 當 的 電 流 強 度 及 頻 率,刺 激 神 經、肌 肉 及 細 胞,達 到 止 痛 效 果。以 TENS 達到止痛之機轉並未被證實,目前被接受的理論為疼痛門閥理論及脊 髓機轉兩種。疼痛門閥理論認為脊髓與大腦連接處有一個類似門閘的 構造,其作用可選擇性控制進入大腦的訊息。人體感覺的傳遞由粗徑 的神經纖維及細徑的神經纖維來執行。細徑神經纖維和慢性痛有關, 粗徑神經纖維與快速痛有關,當粗纖維傳遞時可使閘門關閉,所謂關 閉 疼 痛 的 門 閥 (Melzack & Wall, 1965)。Melzack 和 Wall(1996)進 一 步 修 正門閥 理論,認為 痛神經 元和 脊髓 神 經元 T 細胞 形成 突 觸,兩者 連接 處 的 閘 門 可 以 控 制 痛 神 經 元 激 活 T 細 胞。疼 痛 的 感 覺 刺 激 傳 入 有 三 個 系 統,分 別 為 後 角 神 經 膠 質 細 胞 (SG 細 胞 )、中 樞 傳 遞 細 胞 和 後 柱 纖 維 。 L 類 粗 纖 維 傳 導 疼 痛 訊 息 時 會 興 奮 SG 細 胞 釋 放 抑 制 性 化 學 傳 遞 物 質 , 使 得 T 細 胞 停 止 放 電,關 閉 門 閘 而 止 痛。而 S 類 細 纖 維 的 傳 導 則 抑 制 了 SG 細 胞 釋 放 抑 制 物 質 , 故 T 細 胞 活 化 , 閘 門 打 開 。 而 脊 髓 機 轉 為 當 刺 激 粗 徑 神 經 纖 維,神 經 衝 動 傳 到 脊 髓 背 角 (dorsal horn),分 泌 內 生 性 嗎 啡 物 質 (encephalin),抑 制 細 徑 神 經 纖 維 傳 導 疼 痛 的 神 經 衝 動 而 達 到 止 痛 效 果 。 (Salar, Job, Mingrino, Bosio, & Trabucchi, 1981) 。 國 內 外 對 於 TENS 的 止 痛 效 果 有 多 篇 研 究 證 實。Xia Bi、Hong Lv、 Bin-Lin Chen、 Xin Li 和 Xue-Qiang Wang(2015)針 對 52 名 有 疼 痛 情 形 的脊髓損傷病人,隨機分為實驗及安慰組,實驗組於疼痛部位施予 TENS, 每 週 三 次 , 安 慰 組 則 給 予 假 刺 激 。 持 續 12 週 後 , 實 驗 組 較 安 慰 組 在 緩 解 疼 痛 上 有 顯 著 效 果 。 蘇 王 麟 、 林 璇 怡 和 胡 國 琦 (2006)研 究 18.

(20) 51 位 作 針 刺 肌 電 圖 檢 查 的 病 人,用 TENS 緩 解 針 刺 疼 痛 效 果。以 隨 機 雙盲分為兩組,實驗組於檢查對側上下肢合谷、曲池、太衝、陽陵泉 4 個 穴 位,以 TENS 正 常 電 量 100Hz 通 電,對 照 組 使 用 微 小 電 量 2Hz。 其結果顯示兩組在檢查時針刺所造成的疼痛,正常電量的實驗組能有 意 義 被 降 低 針 刺 肌 電 圖 檢 查 的 疼 痛 (蘇 王 麟 , 林 璇 怡 , & 胡 國 琦 , 2006)。 20 位 網 球 肘 疼 痛 3 個 月 以 上 的 病 人 , 隨 機 分 成 三 組 : 第 一 組 以 2 Hz 脈 衝 之 TENS 於 雙 手 曲 池 (LI11)及 手 三 里 (LI10)穴 道,第 二 組 以 100Hz 脈衝,第三組為安慰組。依照受測者耐受程度調整刺激強度,每次 TENS 處 理 時 間 20 分 鐘 , 一 週 3 次 , 共 兩 週 。 結 果 顯 示 2Hz 或 100Hz 的 脈 衝 模 式 皆 可 有 效 減 輕 病 人 網 球 肘 的 疼 痛 , 安 慰 組 則 否 (Weng, Shu, Chen, Tsai, Hu,& Chang, 2005) 。 另 101 名 下 腹 部 手 術 之 婦 科 病 人 , 以 TENS 刺 激 合 谷 穴 亦 可 降 低 下 腹 部 術 後 疼 痛 情 形 ( Wang et al., 1997)。 Claydon 等 人 (2011) 搜 尋 1966~December 2009 的 文 獻 電 子 資 料 庫,研 究 TENS 降 低 疼 痛 效 果 , 共 43 篇 臨 床 實 驗 研 究 納 入 分 析 , 結 果 發 現 TENS 對 於 降 低 疼 痛 有 中 度 的 治 療 效 果 (Claydon, Chesterton, Barlas, & Sim, 2011)。 經 皮 神 經 電 刺 激 為 肌 筋 膜 疼 痛 症 候 群 的 物 理 療 法 之 一 (Kao et al., 2008)。 研 究 針 對 76 名 上 斜 方 肌 有 肌 筋 膜 疼 痛 情 形 的 病 人 , 隨 機 分 為 兩 組 , 實 驗 組 以 以 TENS 電 量 100Hz 與 2Hz 脈 衝 , 刺 激 上 斜 方 肌 10 分 鐘 , 對 照 組 其 電 極 置 放 位 置 與 TENS 組 相 同 , 不 過 並 無 實 際 電 流 通 過 。 結 果 顯 示 TENS 處 理 對 減 緩 疼 痛 來 說 有 效 , 對 於 頸 部 活 動 幫 助 也 有 顯 著 差 異 (Rodríguez-Fernández, Garrido-Santofimia, Güeita-Rodríguez, & Fernández -de-las-Peñas, 2011)。另 Hou 等 人 (2002) 19.

(21) 針 對 119 位 肩 頸 有 肌 筋 膜 疼 痛 病 人,以 各 種 物 理 治 療 組 合,包 含 熱 敷 、 指 壓 、 伸 展 運 動 及 TENS 緩 解 肌 筋 膜 疼 痛 , 發 現 其 中 以 TENS 較 可 明 顯 改 善 肌 筋 膜 的 立 即 疼 痛 (Hou et al., 2002)。. 第三節 穴位療法作用機轉及相關研究 穴位療法源自中國五千年前甲骨文中即有紀載,而於兩千多年前 的醫書「黃帝內經」中則詳述之。在中國醫學中,穴位療法為主要的 部分,持續至現代仍為不可或缺的角色。近年陸續有探討穴位作用機 轉及療效的實證研究,以科學的角度來驗證穴位的功效。本節首先探 討穴位療法的止痛機轉,再來介紹相關實證研究。 目前穴位療法的止痛機轉理論中,主要以內生性嗎啡理論 (endorphins theory) 為 主 。 在 1970 年 代 即 有 研 究 指 出 穴 位 按 壓 可 刺 激 腦 下 垂 體 分 泌 內 生 性 的 嗎 啡 物 質 , 如 : ß-endorphin、 enkephalin、 endomorphin 及 dynophin,這 些 物 質 作 用 於 中 樞 神 經 可 產 生 止 痛 效 用 。 而 研 究 指 出 以 不 同 頻 率 電 刺 激 穴 位 產 生 不 同 物 質,低 頻 率 (2Hz)電 刺 激 穴 位 可 產 生 ß-endorphin、 enkephalin 及 endomorphin, 高 頻 率 (100Hz) 則 產 生 dynophin。 此 外 , 當 身 體 發 生 炎 症 反 應 致 疼 痛 敏 感 度 增 加 時 , 這些內生性嗎啡物質可結合疼痛感受器,減少疼痛訊息上傳 (Lin&Chen,2008)。 針 對 肌 筋 膜 疼 痛 的 穴 位 療 法 , 學 者 建 議 可 選 用 合 谷 穴 (Hoku; LI4)(羅 國 正 , 2013)。 合 谷 穴 , 原 載 於 《 靈 樞 ‧ 本 輸 》:「 大 腸 上 合 於 陽 明 ,…過 於 合 谷 ,合 谷 在 大 指 歧 骨 之 間 ,為 原 。 」。乃 手 陽 明 大 腸 經 原 穴,五 輸 穴 之 一,位 於 雙 手 拇、食 指 併 攏,兩 指 掌 骨 間 肌 肉 最 隆 起 處 , 20.

(22) 具 有 鎮 靜 止 痛 、 清 熱 解 表 、 明 目 聰 耳 及 理 氣 活 血 效 應 。《 循 經 考 穴 編 》 說: 「 凡 一 切 頭 面 諸 症,指 攣 臂 痛,狂 邪 癲 厥,頭 風。」 ; 《席弘賦》 : 「手 連臂脊痛難忍,合谷針時要太沖。」合谷為全身鎮痛鎮靜要穴,尤以 肩頸,其次胸腹及上下肢,具良好止痛效果。 研 究 針 對 20 名 健 康 個 案 , 隨 機 分 派 為 實 驗 組 及 安 慰 組 , 實 驗 組 於 合 谷 穴 施 予 常 規 TENS(200 赫 茲 及 100 脈 衝 ) 30 分 鐘 , 安 慰 組 給 予 合 谷 穴 假 電 流 。 研 究 結 果 顯 示 於 治 療 結 束 後 的 30 及 50 分 鐘 , 實 驗 組 的 熱 痛 閾 值 明 顯 優 於 對 照 組 (Wang & Hui-Chan, 2003)。另 外 於 28 名 下 巴 肌 筋 膜 疼 痛 病 人 , 隨 機 分 派 為 電 針 合 谷 穴 組 16 人 , 及 假 電 針 組 12 人,電 針 組 於 合 谷 穴 針 刺 通 過 泡 棉 穿 刺 皮 膚,假 電 針 組 則 無 穿 過 皮 膚 , 電 針 20 分 鐘。結 果 電 針 合 谷 穴 組 可 降 低 疼 痛 具 統 計 差 異,假 電 針 組 則 無 (Shen, Younger, Goddard, & Mackey, 2009)。而 在 66 位 經 痛 病 人,隨 機 分 成 兩 組 , 實 驗 組 於 合 谷 等 穴 位 施 以 TENS, 一 週 兩 次 , 共 8 週 。 對 照 組 則 於 非 穴 位 施 以 相 同 TENS。 結 果 穴 位 實 驗 組 經 痛 病 人 , 其 平 均 經 痛 指 數 下 降 , 組 間 亦 有 顯 著 差 異 (Wu, Su, & Liu, 2012)。 77 名 癌 症接受骨髓穿刺切片檢查的病人,隨機分為磁性按摩合谷穴的實驗組 及 假 穴 位 的 控 制 組,穴 位 刺 激 可 減 緩 疼 痛 病 人 的 疼 痛 (Bao et al., 2011)。 研 究 針 對 22 名 接 受 拔 牙 手 術 病 人,實 驗 組 結 合 局 部 麻 醉 藥 及 電 針 灸 合 谷 穴 在 止 痛 成 效 , 結 果 呈 現 針 灸 合 谷 穴 可 減 少 術 後 疼 痛 (Kitade & Ohyabu, 2000)。 由 以 上 多 篇 研 究 可 證 明 合 谷 穴 在 止 痛 具 相 當 效 果 。 另外合谷穴在降低焦慮憂鬱及增進睡眠品質也有相當療效。牛素 英 等 人 (2006)選 取 100 名 憂 鬱 症 病 人 , 隨 機 分 為 中 西 醫 實 驗 組 及 西 藥 控制組,所有病人皆給予抗憂鬱藥物,實驗組除西藥再加中藥,另給 21.

(23) 予 合 谷 主 穴 針 灸 , 每 天 一 次 留 針 15 分 鐘 , 15 天 為 一 個 療 程 , 進 行 3 個療程。而控制組僅以藥物治療。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較控制組可有 效 降 低 焦 慮 並 提 升 睡 眠 品 質 。 羅 文 正 等 人 (2010)針 對 失 眠 伴 有 憂 鬱 症 病 人,隨 機 將 65 名 病 人 分 為 針 灸 實 驗 組 及 藥 物 控 制 組。實 驗 組 選 取 合 谷等穴,每天一次針灸治療,持續四週。結果顯示針灸合谷等穴較控 制 組 在 降 低 憂 鬱 及 增 進 睡 眠 品 質 有 較 明 顯 效 果。研 究 針 對 67 名 中 風 後 有 焦 慮 症 病 人,分 為 34 名 實 驗 組 以 合 谷 為 主 穴 施 以 電 針 治 療,控 制 組 以 口 服 抗 憂 鬱 藥 物 治 療。研 究 結 果 穴 位 實 驗 組 在 焦 慮 治 癒 率 為 82.35%, 兩 組 達 顯 著 差 異 (吳 萍 &劉 松 海 ,2006)。羅 文 傑 等 人 (2012)探 討 運 用 針 刺 治 療 原 發 性 高 血 壓 伴 焦 慮 狀 態 的 臨 床 療 效,於 35 名 高 血 壓 伴 焦 慮 狀 態病人,以針灸主要取合谷穴治療,每週 3 次持續 4 週。研究結果針 灸 合 谷 穴 可 有 效 降 低 血 壓 及 焦 慮 狀 態。黃 淑 俊 和 司 俊 麗 (2009) 研 究 經 皮 穴 位 電 刺 激 對 乳 腺 癌 手 術 患 者 術 前 焦 慮 情 緒 的 影 響。其 針 對 92 位 病 人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於手術前以經皮神經電刺激合谷等穴位,控 制組以常規護理。研究結果兩組有顯著差異,電刺激合谷等穴位可減 輕 病 人 術 前 焦 慮 情 緒。在 楊 友 群 (2010)的 研 究 中,將 91 名 腹 部 手 術 病 人 隨 機 分 為 兩 組 , 實 驗 組 術 前 三 天 開 始 於 合 谷 等 穴 進 行 穴 位 按 摩 1~3 分鐘,每天兩次。控制組僅行常規護理和相應健康教育。研究結果穴 位 實 驗 組 在 術 前 可 明 顯 降 低 焦 慮 狀 態。另 研 究 針 對 30 名 慢 性 疲 勞 綜 合 症 病 人 , 於 合 谷 等 穴 施 以 推 拿 , 隔 日 治 療 共 10 次 。 對 照 組 30 名 不 做 任何治療。研究結果刺激合谷穴可增進睡眠品質及調整異常精神心理 狀 況,降 低 焦 慮 (戴 德 純 , 房 敏 , 嚴 雋 陶 , 姜 淑 雲 , & 劉 鯤 鵬 , 2009)。 大 陵 穴 (Daling; PC7), 原 載 於 《 靈 樞 ‧ 九 針 十 二 原 》:「 陽 中 之 太 22.

(24) 陽,心 也,其 原 出 於 大 陵。 」,為 手 厥 陰 心 包 經。穴 位 於 掌 面 腕 橫 紋 中 央,在掌長肌鍵與橈側腕屈肌腱兩筋之間,具清心寧神,通經活血, 清 營 涼 血 ,寬 胸 合 胃 效 應 。《 千 金 翼 方 》說 :「 主 心 中 澹 澹 ,驚 恐 。」; 《 扁 鵲 神 應 針 灸 玉 龍 經 》 說 :「 治 心 膈 痛 , 喜 笑 悲 哀 , 頭 痛 目 赤 。 」。 大 陵 穴 因 其 清 心 安 神 作 用 , 具 治 療 失 眠 效 用 (陳 鑫 & 鐘 蘭 , 2013), 與 合 谷 穴 合 用 具 止 痛 入 眠 效 用 (陽 騰 峰 , 2008)。 研 究 納 入 91 名 失 眠 病 人 , 隨 機 分 為 實 驗 組 48 人 , 施 予 大 陵 穴 針 灸 治 療 , 控 制 組 43 人 取 常 規 穴 位 。 四 個 療 程 後 實 驗 組 失 眠 治 癒 率 為 81.25%,控 制 組 為 34.88%,兩 者 呈 統 計 差 異 (Lin, 2005)。研 究 針 對 120 名 失 眠 病 人,分 為 實 驗 組 及 控 制 組 各 60 名。實 驗 組 以 大 陵 為 主 穴 施 以 針灸治療,再結合中藥治療,而控制組給予一般安眠藥物。治療十天 後間隔三天再治療十天,共治療三十至五十天。結果針灸大陵穴治癒 失 眠 率 為 96.6%高 於 控 制 組 86.6%, 呈 現 統 計 差 異 , 顯 示 針 灸 大 陵 穴 結 合 中 藥 治 療 失 眠 效 果 顯 著 (雷 建 榮 & 夏 遂 輝 , 2014)。 研 究 治 療 58 名 失 眠 病 人,以 大 陵 穴 為 主 穴, 一 個 療 程 12 次,每 次 留 針 30 分 鐘 , 共 兩 個 療 程 後 , 有 41 名 (70.6%)病 人 失 眠 情 況 可 痊 癒 , 每 天 可 連 續 睡 眠 六 個 小 時 以 上,隨 訪 六 個 月 失 眠 無 復 發 情 形。(黃 元 芳 , 黃 陽 芳 , 屈 澤 , & 楊 永 瓊 , 2013)。 研 究 針 對 90 名 失 眠 病 人 , 實 驗 組 以 大 陵 為 主 穴配合耳穴施予針灸治療,控制組給予一般安眠藥物。研究結果顯示 實 驗 組 針 灸 大 陵 穴 治 療 失 眠 有 效 率 為 93.33%,優 於 控 制 組 71.11%達 統 計 差 異 (鄭 祖 艷 , 徐 堯 , 董 連 喜 , & 呂 雪 萍 , 2011)。 由以上文獻得知,合谷穴及大陵穴在止痛上有很好的成效,並可 鎮定安神降低焦慮及促進睡眠品質。 23.

(25) 第四節 疼痛在疲倦、焦慮憂鬱及睡眠品質的影響 疼痛是一種個人複雜的體驗,其中包含有感覺、情感及認知等特 性。無法緩解的痛,不僅會演變成頑固慢性疼痛,並造成身心上的影 響。短期生理影響包含疲倦和睡眠障礙,長期常會產生心理上的焦慮 及 憂 鬱 狀 態 。 研 究 針 對 500 名 肌 肉 骨 骼 慢 性 疼 痛 病 人 顯 示 , 將 近 一 半 病 人 (46%)有 焦 慮 憂 鬱 情 形 (Bair, Wu, Damush, Sutherland, & Kroenke, 2008)。一 項 針 對 105 名 肌 纖 維 疼 痛 病 人,連 續 一 星 期 的 疼 痛、焦 慮 、 疲倦及睡眠品質的評估研究發現,疼痛、焦慮、睡眠品質和疲倦間有 明顯的正相關,疼痛導致焦慮及較差的睡眠品質使隔天的疲倦感增加 (Nicassio, Moxham, Schuman, & Gevirtz, 2002)。另 一 項 臨 床 試 驗 研 究 , 將 548 名 肌 纖 維 疼 痛 的 病 人 分 為 三 組 , 兩 組 每 晚 分 別 給 予 4.5 克 及 6 克 不 同 劑 量 之 sodium oxybate, 及 另 一 組 安 慰 組 。 14 週 後 評 估 發 現 , 以藥物降低疼痛之後,疼痛改善幅度越大,同時越能改善疲倦及睡眠 品 質 (Russell et al., 2011) 。 由 以 上 研 究 可 知 , 當 疼 痛 降 低 的 同 時 , 可 降低焦慮疲倦及增進睡眠品質。 Hakkinen 等 人 (2001)針 對 24 位 患 有 肌 纖 維 疼 痛 的 婦 女 施 以 伸 展 運 動,研究疼痛,疲倦及情緒的效果發現,在疼痛減緩的同時,疲倦感 呈 正 相 關 的 降 低 。 另 外 學 者 de Andrade 等 人 (2008)於 海 水 中 有 氧 運 動 緩 解 肌 筋 膜 疼 痛 研 究 中,針 對 46 名 有 肌 纖 維 疼 痛 婦 人 施 予 有 氧 運 動 發 現,在 疼 痛 緩 解 同 時 可 降 低 疲 倦 感 及 增 進 睡 眠 品 質。Worrel 等 人 (2001) 針 對 74 位 患 有 肌 筋 膜 疼 痛 病 人 施 予 教 育 訓 練,結 果 發 現 在 疼 痛 改 善 的 同 時 , 疲 倦 及 焦 慮 的 降 低 具 有 統 計 學 上 的 意 義 。 Knoop, Stulemeijer, Prins, van der Meer, & Bleijenberg (2007) 對 96 位 成 年 與 32 位 青 少 年 的 24.

(26) 認知行為治療研究發現,疼痛是慢性倦怠症狀的一部分,兩者亦有正 相 關 聯 。 國 內 學 者 吳 名 珠 、 陳 美 伶 、 陳 淑 卿 與 劉 會 平 (2003)針 對 肺 部 手術病患術後疼痛的研究中發現,手術五天內的最痛程度與平均疼痛 程度皆與疲倦呈顯著正相關,顯示疼痛會造成疲倦產生。 疼 痛 和 焦 慮 憂 鬱 有 相 互 影 響 的 情 形。肌 筋 膜 疼 痛 的 感 覺 與 中 樞 神 經 傳 導 物 質 改 變 有 關 , 會 促 使 有 害 的 神 經 脈 衝 (Nociceptive imulses)加 強,進 而 影 響 情 緒 (Staud, Vierck, Cannon, Mauderli, & Price, 2001)。當 病 人 有 焦 慮 及 憂 鬱 的 情 況 時,也 會 促 使 肌 筋 膜 疼 痛 增 強 (Ge et al., 2009; Wolfe et al., 1992)。 當 舒 緩 疼 痛 治 療 的 同 時 , 病 人 焦 慮 憂 鬱 的 情 況 也 會 有 顯 著 改 變 (Hooten, Townsend, Sletten, Bruce, & Rome, 2007; Zijlstra et al., 2005) 。 Hooten 等 人 (2007)針 對 159 位 診 斷 為 肌 纖 維 疼 痛 的 病 人,研 究 其 疼痛與焦慮間的關係,研究發現於門診給予病人藥物治療緩解疼痛的 同 時 , 病 人 憂 鬱 焦 慮 也 同 時 降 低 。 Bair 等 人 (2008)針 對 500 名 具 有 慢 性 下 背 痛 、 髖 關 節 或 膝 關 節 疼 痛 病 人 的 研 究 中 , 229 名 病 人 有 焦 慮 及 憂鬱情形,當病人因疼痛合併焦躁與憂鬱症時,其生活上健康相關品 質 都 是 比 較 差 的 。 陳 佩 英 等 人 (1999)研 究 疼 痛 對 癌 症 病 患 焦 慮 與 憂 鬱 的 影 響,在 90 名 癌 症 病 人 中,有 疼 痛 症 狀 的 病 人 比 沒 有 疼 痛 的 病 人 , 有 較 高 的 焦 慮 及 憂 鬱 發 生 率 。 Teh 等 人 (2010)探 討 焦 慮 症 處 理 與 疼 痛 的 關 係 , 以 問 卷 評 估 研 究 191 位 焦 慮 症 病 人 , 認 為 焦 慮 症 與 疼 痛 經 常 是一併存在,且有高度疼痛病人對於焦慮症的治療效果較差,緩解疼 痛才可緩解焦慮症。. 25.

(27) 慢 性 疼 痛 病 人 其 血 漿 血 清 胺 (plasma serotonin)中 , 促 腎 上 腺 皮 質 賀 爾 蒙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量 會 減 少 , 這 是 中 樞 神 經 激 素 軸 分泌改變。而血漿血清胺是神經傳導物質,參與個體睡眠、疼痛與心 情 調 控,當 其 濃 度 降 低 會 影 響 睡 眠 品 質 (Bradley, 2008; Desmeules et al., 2003; Hamilton et al., 2008) 。 針 對 肌 筋 膜 疼 痛 與 睡 眠 品 質 的 研 究 中 , 比 較 104 位 有 肌 纖 維 疼 痛 病 人 及 86 健 康 女 性 中 發 現,肌 纖 維 疼 痛 病 人 易 有 睡 眠 功 能 障 礙 (Miró, Martínez, Sánchez, Prados, & Medina, 2011) 。 另 學 者 在 20 名 有 肌 筋 膜 疼 痛 婦 女 施 以 20 次 療 程 後 一 年 , 發 現 疼 痛 緩 解 後 睡 眠 品 質 相 對 提 高 (Citak-Karakaya, Akbayrak, Demirturk, Ekici, & Bakar, 2006) 。 在 美 國 四 個 臨 床 試 驗 共 收 案 2747 位 有 肌 纖 維 疼 痛 病 人,施 以 不 同 劑 量 止 痛 藥 物 治 療 , 研 究 發 現 肌 纖 維 疼 痛 降 低 同 時 能 改 善 睡 眠 品 質 (Arnold, Emir, Pauer, Resnick, & Clair, 2015) 。 Dimsdale 等 人 (2011)對 45 名 惡 性 腫 瘤 病患其疼痛與疲倦及睡眠品質的研究中,減輕疼痛可以降低疲倦感及 增 加 睡 眠 品 質 。 針 對 70 名 癌 症 病 人 疼 痛 及 睡 眠 情 形 探 討 研 究 中 發 現 , 疼痛與睡眠情況互有相關,疼痛與焦慮程度呈現正相關,而高度焦慮 傾 向 則 有 較 差 睡 眠 情 況 (蔡 欣 玲 , 林 小 玲 , 林 惠 蘭 , & 梁 麗 麗 , 2000)。 由以上文獻得知,疼痛會增加疲倦感及焦慮憂鬱,降低睡眠品質,而 減緩疼痛可減少疲倦感及焦慮憂鬱,並增進睡眠品質。. 26.

(28) 第三 章 研 究 概念 架構 本 章 說 明 本 論 文 之 研 究 概 念 架 構,並 依 研 究 之 自 變 相 及 依 變 項 予 以定義,再提出本研究之研究假設。第一節講述研究概念架構,第二 節解釋名詞界定。. 第一節 研究概念架構 依 據 研 究 目 的 , 本 研 究 概 念 架 構 如 圖 3-1-1, 自 變 項 為 不 同 部 位 施以經皮神經電刺激,依變項為疼痛強度性質、焦慮憂鬱、疲倦感及 睡眠品質。探討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之脊髓損傷病人,於不同部位施以 經皮神經電刺激,比較在疼痛強度性質、焦慮憂鬱、疲倦感及睡眠品 質的差異。. H1:疼 痛 強 度 性 質. 脊髓損傷之. H2:焦 慮 憂 鬱. 肌筋膜疼痛. H3:疲 倦 感. 症候群病人. H4:睡 眠 品 質 經皮神經電 刺激. 圖 3-1-1 研 究 架 構 圖. 27.

(29) 第二節名詞界定 本節以研究中所探討之自變項及依變項,解釋其概念性定義及操 作性定義如下: 一、 疼痛 (一 )概 念 性 定 義 : 國 際 疼 痛 醫 學 會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定 義 疼 痛 為 「 一 種 令 人 不 愉 快 的 感 覺 和 情 緒 上 的 感受,伴隨著實質或潛在的組織傷害,或以表現此傷害的言語 來描述關聯此傷害的不愉快感覺及情緒經驗,是種主觀的感 受 」。 (二 )操 作 性 定 義 : 在 本 研 究 中 , 疼 痛 強 度 是 指 病 人 在 疼 痛 視 覺 量 表 上 的 分 數,由 0 到 10 分,分 數 越 高 則 疼 痛 強 度 越 強。疼 痛 性 質 是 指 病 人 在 簡 易 麥 吉 爾 疼 痛 問 卷 量 表 ( Short 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SF-MPQ) 中 的 分 數 , 分 數 越 高 則 疼 痛 越 強 。 二、 焦慮憂鬱狀態 (一 )概 念 性 定 義 : 焦 慮 是 指 人 主 觀 的 感 受 到 壓 力 , 造 成 自 主 神 經 系 統產生暫時性身心症狀的狀態。 (二 )操 作 性 定 義 : 在 本 研 究 中 , 是 指 病 人 在 醫 院 焦 慮 憂 鬱 量 表 ( Hospital Anxiety Depression Scale ;HADS) 的 得 分,分 數 越 高 焦 慮程度越高。 三、 疲倦感 (一 )概 念 性 定 義 : 北 美 護 理 診 斷 學 會 (North American Nursing Diagnosos Association,NANDA) 對 疲 倦 的 定 義 為 一 種 持 續 性 主 觀的耗竭感,而且會減少身心的運作能力。 28.

(30) (二 )操 作 性 定 義:在 本 研 究 中,系 指 病 人 在 疲 倦 視 覺 量 表 上 的 分 數 , 由 0 到 10 分 , 分 數 越 高 則 疲 倦 程 度 越 高 四、 睡眠品質 (一 )概 念 性 定 義 : 睡 眠 品 質 是 指 病 人 主 觀 的 自 我 評 量 睡 眠 質 與 量 的 滿 意 與 優 良 程 度 (邱 曉 彥 & 邱 艷 芬 , 2010), Buysse 等 人 (1989) 認為是自評睡眠相關情形是否有滿足需求,也就是自覺睡眠的 滿 足 程 度 (Buysse, Reynolds, Monk, Berman, & Kupfer, 1989) 。 (二 )操 作 性 定 義 : 於 本 研 究 中 之 睡 眠 品 質 系 指 病 人 在 匹 茲 堡 睡 眠 品 質 評 估 量 表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的 分 數,分 數 越高睡眠品質越差。. 29.

(31) 第四 章 研 究 方法 本 章 將 於 第 一 節 說 明 研 究 設 計、第 二 節 講 述 研 究 對 象 及 地 點、第 三節為介入措施、第四節為研究工具、第五節解釋研究步驟、第六節 闡述研究對象權益維護與倫理考量及第七節資料處理與分析做說明。.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重複測量性實驗設計,採隨機分派方式,先以電腦跑亂 數產生序號及組別,放入信封密封,收案時依序打開信封分派個案為 實 驗 組 或 控 制 組 。 於 晚 間 施 予 20 分 鐘 TENS, 連 續 七 天 。 實 驗 組 之 TENS 貼 片 位 置,選 擇 雙 手 合 谷 及 大 陵 穴;控 制 組 按 照 病 房 傳 統 照 護 , 將 TENS 貼 片 貼 在 肩 頸 疼 痛 部 位 。 每 次 介 入 措 施 前 後 詢 問 疼 痛 及 疲 倦 分 數,第 一 次 TENS 前 及 第 七 次 TENS 後 填 寫 問 卷。比 較 兩 組 於 疼 痛 、 疲倦、焦慮及睡眠品質的成效。. 第二節 研究場所與對象 本 研 究 以 北 部 一 所 有 2991 床 位 的 教 學 醫 院 之 神 經 修 復 病 房 為 研 究場所,以住院脊椎損傷病人為研究對象。 納入研究個案的條件為: ( 1) 住 院 之 脊 髓 損 傷 病 人 ( 2) 肩 頸 部 有 激 痛 點 (trigger point)及 條 索 狀 結 構 (Taut band),並 有引傳痛之肌筋膜疼痛症狀者 ( 3) 疼 痛 為 中 程 度 以 上 , VAS 指 數 大 於 等 於 4 分 30.

(32) ( 4) 年 齡 大 於 20 歲 者 。 ( 5) 意 識 清 楚 且 能 以 國 台 語 溝 通 者 。 ( 6) 同 意 參 與 本 研 究 並 簽 署 同 意 書 者 。 排除研究個案的條件為: ( 1) 生 命 徵 象 或 病 情 不 穩 定 ( 2) 有 感 染 症 狀 者 。 ( 3) 心 律 不 整 、 裝 置 心 率 節 律 器 之 病 人 ( 4) 懷 孕 之 病 人 。 ( 5) 肩 頸 或 手 部 貼 電 極 片 位 置 皮 膚 有 傷 口 過 敏 等 異 常 者 ( 6) 有 癲 癇 病 史 的 病 人 樣 本 數 估 計 , 以 G*Power 3.1.5 軟 體 計 算 , 依 Cohen’s rule 的 中 效 度 差 異 , 估 算 樣 本 數 : 以 疼 痛 為 變 項 估 計 effect size= 0.3, α error probability= 0.05,power = 0.8,number of groups= 2,重 複 測 量 7 次 , 計 算 出 total sample size= 52 位,考 量 研 究 過 程 約 有 15%樣 本 流 失,故 樣 本 數 共 為 60 位 , 兩 組 各 收 案 30 人 。. 第三節 介入措施 本研究執行時間因考慮研究個案皆有復健治療,故選擇個案白天 活 動 結 束 返 回 病 室 臥 床 休 息 後 , 約 為 晚 間 8 點 至 10 點 間 。 研 究 者 至 病室單位,請研究個案休息採舒適坐姿或臥姿並放鬆身體後再開始執 行。為避免周遭干擾會為個案拉起床簾維持安靜環境。實驗組選取穴 位 為 雙 手 合 谷 穴,位 於 雙 手 拇、食 指 併 攏,兩 指 掌 骨 間 肌 肉 最 隆 起 處 , 以及大陵穴,位掌面腕橫紋中央。控制組則為肩頸疼痛部位,先按壓 31.

(33) 肩頸找到疼痛部位。確定位置後貼上經皮神經電極貼片,打開開關, 於 4-7mA 間 緩 慢 調 整 至 最 大 可 接 受 強 度 。 時 間 設 定 為 20 分 鐘 。 連 續 7 天。介 入 措 施 執 行 者 為 研 究 者 本 人 , 為 有 執 照 之 護 理 師 ,有 20 年 臨 床工作經驗。研究措施執行前先請兩位臨床專家,分別為中國中醫科 學研究院醫學博士及具中醫七科九學分之碩士,指導經皮電刺激使用 方法,實際操做步驟正確才正式開始使用。.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之研究措施工具為經皮神經電刺激器,成效測量工 具 包 含 人 口 學 特 質 問 卷、疼 痛 視 覺 評 估 量 表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簡 易 麥 吉 爾 疼 痛 問 卷 量 表 ( Short 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 SF-MPQ) 、 疲 倦 視 覺 量 表 (Fatigue Visual Analog Scale , FVAS)、 醫 院 焦 慮 憂 鬱 量 表 ( Hospital Anxiety Depression Scale , HADS)及 匹 茲 堡 睡 眠 品 質 評 估 量 表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 一、經皮神經電刺激器:本研究使用慶名經皮神經電刺激器 (Transcutaneous Elextrical Nerve Stimulator) ( 衛 署 醫 器 製 字 第 002678 號 核 定 ), 型 號 為 D0205KL。 兩 組 每 次 皆 使 用 疏 密 波 (dense-dispersed waveform), 頻 率 為 0.6Hz 及 60Hz 混 和 , 電 流 強 度 調 整 介 於 4-7mA, 依 病 人 耐 受 程 度 調 整 。 脈 衝 週 期 (Pulse duration)使 用 0.25ms。 二、人口學特質問卷:介入措施實施前先收集病人基本資料,包含性 別、年齡、職業、教育程度、脊髓損傷程度及受傷年限。 三、疼痛視覺評估量表:本研究以疼痛視覺評估量評估疼痛強度。於 32.

(34) 每 一 次 介 入 措 施 前 後 皆 測 量 疼 痛 強 度 。 此 為 Muskisson 於 1974 年 所 發 展 。 運 用 一 條 實 際 為 10cm 的 直 線 , 最 左 邊 為 0 分 代 表 完 全 不 痛 , 中 間 5 分 為 中 等 程 度 疼 痛 , 最 右 邊 為 10 分 代 表 無 法 忍 受之疼痛。讓病人自行標出目前自覺疼痛程度代表分數,越高分 代表疼痛強度越強。在國內探討消化道癌症手術後患者成效研究 中 , 疼 痛 視 覺 量 表 具 有 良 好 的 信 度 (陳 筱 玲 , 2005)。 本 研 究 之 Cronbach’s α 值 達 0.94, 具 有 相 當 好 的 信 度 。 四、麥吉爾疼痛問卷量表:本研究使用簡易麥吉爾疼痛問卷量表評估 病 人 疼 痛 性 質。此 量 表 為 Melzack 於 1975 年 研 究 297 位 病 人 之 疼 痛 性 質 及 強 度 所 發 展 出 (Melzack, 1975),於 1987 年 再 修 訂 而 成 , 具有良好信效度,其將此量表用在手術後的病人疼痛評估,其相 關 係 數 介 於 0.68~0.88 間 。 (Melzack, 1987)。 共 計 15 題 , 11 題 為 感 覺 (sensory)面 向 , 4 題 為 情 感 (affective)面 向 , 每 題 為 4 計 分 的 測量,0 分為無疼痛、1 分為輕度疼痛、2 分為中度疼痛、3 分為 重 度 疼 痛 。 總 分 越 高 代 表 疼 痛 越 強 。 本 研 究 之 Cronbach’s α 值 為 0.72。 五、疲倦視覺量表:本研究以疲倦視覺量表評估病人的疲倦狀態。以 一 條 實 際 為 10cm 的 直 線 , 最 左 邊 為 0 分 代 表 完 全 沒 有 疲 倦 , 中 間 5 分 為 中 等 程 度 疲 倦 , 最 右 邊 為 10 分 代 表 非 常 疲 倦 。 讓 病 人 自行標出目前自覺疲倦程度代表分數。分數越高表示越疲倦。 Tseng 等 人 (2010)研 究 顯 示 使 用 疲 倦 視 覺 量 表 在 中 風 後 病 人 的 疲 倦 狀 態 , 具 有 良 好 信 度 (Tseng, Gajewski, & Kluding, 2010) 。 本 研 究 之 Cronbach’s α 值 達 0.95, 具 有 相 當 好 的 信 度 。 33.

(35) 六、醫院焦慮憂鬱量表:研究以醫院焦慮憂鬱量表評估病人所處的焦 慮 狀 態 。 此 量 表 為 1983 年 Zigmond 及 Snaith 所 發 展 , 用 來 評 估 非 精 神 障 礙 病 人 住 院 期 間 焦 慮 與 憂 鬱 問 題。共 有 14 題,7 題 測 焦 慮,7 題 測 憂 鬱,主 要 評 估 病 人 最 近 幾 天 之 情 緒 狀 況。每 題 以 Likert scale 0 至 3 分 計 分 , 0 分 代 表 從 未 如 此 至 3 分 代 表 總 是 如 此 , 總 分 各 為 21 分 , 0 至 7 分 代 表 正 常 , 8 至 10 分 代 表 有 輕 度 焦 慮 或 憂 鬱 狀 態 , 11 至 14 分 代 表 有 中 度 焦 慮 或 憂 鬱 狀 態 , 15 至 21 分 代 表 有 重 度 焦 慮 或 憂 鬱 狀 態 (Snaith, 2003)。 學 者 分 析 747 篇 以 醫 院焦慮憂鬱量表為研究工具的文章結果發現有很好的信效度,焦 慮 次 量 表 Cronbach’s α 為 0.68 至 0.93, 憂 鬱 次 量 表 Cronbach’s α 為 0.67 至 0.90(Bjelland, Dahl, Haug, & Neckelmann, 2002) 。 本 研 究 之 Cronbach’s α 值 為 0.88, 具 有 相 當 好 的 信 度 。 七、匹茲堡睡眠品質評估量表:以匹茲堡睡眠品質評估量表評估病人 睡 眠 品 質 。 此 量 表 由 Buysse 等 學 者 於 1989 年 所 發 展 , 共 包 含 七 大項:自覺睡眠品質、睡眠潛伏期、睡眠持續時數、睡眠效率、 睡眠障礙、白天功能障礙等因素,作為評估睡眠品質之指標;總 分 以 0~21 分 計 分 , 以 5 分 作 為 睡 眠 品 質 良 好 與 否 之 界 定 點 , 得 分超過 5 分表示睡眠品質不良,低於等於 5 分表示睡眠品質良 好 。 Buysse 等 學 者 對 於 量 表 所 進 行 的 信 度 Cronbach’s α 為 0.83, 再 測 信 度 達 0.85(Buysse et al., 1989)。 學 者 Hsu(2005) 研 究 197 名更年期婦女睡眠品質狀態,使用 匹茲堡睡眠品質評估量表研究 結 果 得 到 Cronbach’s α 為 0.77。本 研 究 之 Cronbach’s α 值 為 0.75。. 34.

(36) 第五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進行收集資料前先取得某教學醫院的同意,並通過該醫院 IRB 審 核 後 , 於 病 房 篩 選 符 合 收 案 標 準 的 個 案 , 徵 求 個 案 同 意 , 並 簽 署 書 面 知 情 同 意 書 , 再 進 行 收 案 。 於 2013 年 5 月 到 2015 年 3 月 , 針 對 脊 髓 損 傷 肩 頸 部 有 肌 筋 膜 疼 痛 情 形,中 程 度 以 上 疼 痛( 疼 痛 指 數 VAS 大於等於 4 分)之病人。在詳細解釋研究目的與方法之後,徵求病人 同意填妥同意書,先以結構式問卷收集資料,問卷包括:人口學基本 資 料 表、疼 痛 視 覺 量 表 (Visual Analog Scale, VAS)、簡 易 麥 吉 爾 疼 痛 問 卷 量 表 ( Short 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 SF-MPQ) 、 疲 倦 視 覺 量 表 (Fatigue Visual Analog Scale, FVAS)、醫 院 焦 慮 憂 鬱 量 表 ( Hospital Anxiety Depression Scale ;HADS) 、 匹 茲 堡 睡 眠 品 質 評 估 量 表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填 完 問 卷 後,連 續 7 天 於 晚 間 給 予 使 用 TENS, 共 施 予 7 次 , 每 次 前 後 詢 問 病 人 疼 痛 視 覺 量 表 、 疲 倦視覺量表,7 次後再予測醫院焦慮憂鬱量表、簡易麥吉爾疼痛問卷 量表及匹茲堡睡眠評估量表,比較前後差異。 病 人 資 料 收 集 流 程 如 圖 3-4-1。. 35.

(37) 選取符合收案病人 經病人同意並填同意書 隨機分派至實驗組及控制組. 以問卷收集前測資料: 人口學基本資料表 簡易麥吉爾疼痛問卷量表 醫院焦慮憂鬱量表 匹茲堡睡眠品質評估量表. 實驗組. 控制組. 晚間先詢問疼痛及疲倦視覺量表. 晚間先詢問疼痛及疲倦視覺量表. 電極貼片位置為雙手合谷及大陵穴. 電極貼片位置為肩頸疼痛部位. 給 予 使 用 T ENS 20 分 鐘. 給 予 使 用 T ENS 20 分 鐘. 結束再詢問疼痛及疲倦視覺量表. 結束再詢問疼痛及疲倦視覺量表. 連續 7 天. 連續 7 天. 以問卷收集後測資料包括: 簡易麥吉爾疼痛問卷量表 醫院焦慮憂鬱量表 匹茲堡睡眠品質評估量表. 圖 3-4-1 病 人 資 料 收 集 流 程 圖 36.

(38) 第六節 研究對象權益維護與倫理考量 本研究需先通過醫院臨床倫理委員會審查,才能進行收案。過程 在不影響就醫權益下先徵求研究對象的同意並填寫同意書後進行收案。 為顧及研究倫理向受試者解釋研究目的、意義及研究過程,並告知個 人權益將受以下保護: 一、收案過程必須取得病人書面同意。 二、先讓病患瞭解研究目的及收集資料過程及方式,研究過程中個案 有 任 何 疑 慮 不 願 再 參 與 研 究,應 尊 重 個 案 退 出 研 究,並 不 影 響 其 治療及照護。 三、有關病患提供的資料僅供學術研究使用,絕不會對外公開。 四、研究過程中,不影響個案原本應有之常規治療及護理,以尊重個 案權利。. 37.

(39)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由研究者先檢視資料的完整性,將病人姓名去連結進行編碼,再 依 編 碼 輸 入 電 腦 , 建 檔 後 使 用 IBM SPSS 20.0 軟 體 進 行 資 料 分 析 。 依 研究目的及變項性質,應用下列統計方法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與推論 性 統 計 分 析 。 本 研 究 中 皆 以 p<0.05 視 為 達 到 統 計 學 上 的 顯 著 意 義 。 一、. 描述性統計分析:. 以 頻 率、百 分 比、平 均 值、標 準 差 來 描 述 研 究 對 象 之 人 口 學 特 質 。 二、. 推論性統計分析:. 1. 以 獨 立 t-test 檢 測 各 組 於 介 入 措 施 後,病 人 在 疼 痛 性 質、焦 慮 憂 鬱 及 睡 眠 品 質 等 變 項 之 成 效 差 異,再 以 成 對 t-test 比 較 兩 組 前 後 差之差異。 2. 使 用 GEE 來 比 較 連 續 7 次 使 用 TENS 重 複 測 量 之 平 均 疼 痛 強 度 及疲倦感的成效差異。. 38.

(40) 第五 章 研 究 結果 本章根據第四章研究方法,將所得資料加以分析,概分為五節敘 述:第 一 節 為 研 究 對 象 各 變 項 的 分 布 ;第 二 節 為 兩 組 介 入 措 施 後 研 究 樣 本的疼痛強度及性質差異;第三節為兩組介入措施對研究樣本焦慮憂 鬱 的 差 異 ;第 四 節 為 兩 組 介 入 措 施 對 研 究 樣 本 疲 倦 感 的 差 異 ;第 五 節 為 兩組介入措施對研究樣本睡眠品質的差異。. 第一節 研究對象各變項之分布 本 研 究 共 收 案 64 人,控 制 組 及 實 驗 組 各 為 32 人,但 於 收 案 期 間 控制組 2 人及實驗組 2 人因提早出院未完成研究而流失,流失率為 6.25%。 因 此 本 研 究 實 際 完 成 之 收 案 數 為 60 人 , 控 制 組 30 人 及 實 驗 組 30 人 。 結 果 呈 現 本 研 究 樣 本 整 體 年 齡 平 均 數 為 41.3± 14.3 歲 (介 於 20.6~67.6 歲 )。男 性 占 大 多 數 為 48 人 (80.0%),女 性 12 人 (20.0%)。表 5-1-1 結 果 顯 示,各 變 項 在 控 制 組 與 實 驗 組 於 介 入 措 施 前 的 人 口 學 屬 性 無統計顯著差異,兩組之人口學屬性為同質性。. 39.

(41) 表 5-1-1 研 究 對 象 之 人 口 學 屬 性 變項. 合 計 ( n= 60). 年齡. 41.3± 14 .3. 控 制 組 (n=3 0) 42.2± 15 .3. 實 驗 組 ( n=3 0) 40.3± 13 .4. χ 2 /t. p. t=1 .07. .31. χ 2 =5.15. .40. χ 2 =.4 2. .52. χ 2 =.8 0. .37. χ 2 =.2 9. .59. 20 ~29 歲. 13( 21 .7 %). 7(1 1. 7 %). 6(1 0.0 %). 30 ~39 歲. 14( 23 .3 %). 8(1 3.3 %). 6(1 0.0 %). 40 ~49 歲. 16( 26 .7 %). 5(8 .3 %). 11( 18 .3 %). 50 ~59 歲. 10( 16 .7 %). 7(1 1. 7 %). 3(5 .0 %). >60 歲. 7(11.7 %). 3(5 .0 %). 4(6 .7 %). 男. 48( 80 .0 %). 23( 38 .3 %). 25( 41 .7 %). 女. 12( 20 .0 %). 7(1 1.7 %). 5(8 .3 %). 頸椎損傷. 45( 75 .0 %). 21( 35 .0 %). 22( 36 .7 %). 胸椎損傷. 15( 25 .0 %). 9(1 5.0 %). 5(8 .3 %). A+B. 38( 63 .3 %). 18( 30 .0 %). 20( 33 .3 %). C+D. 22( 36 .7 %). 12( 20 .0 % ). 10( 16 .7 %). 2.9 ± 3 .3. 2.3 ± 2 .7. 3.6 ± 3 .7. t=0 .61. .44. 國中以下. 15( 25 .0 %). 5(8 .3 %). 10(16 .7 %). χ 2 =4.97. .08. 高中職. 23( 38 .3 %). 10(16 .7 %). 13( 21 .7 %). 大專以上. 22( 36 .7 %). 15( 25 .0 %). 7(1 1.7 %). 車禍. 31( 51 .7 %). 16( 26 .7 %). 15(25 .0 %). χ 2 =.1 4. .93. 跌倒. 20( 33 .3 %). 10(16 .7 %). 10(16 .7 %). 其他. 9(1 5.0 %). 4(6 .7 %). 5(8 .3 %). 外傭. 36( 60 .0 %). 17( 28 .3 %). 19( 31 .7 %). χ 2 =.4 0. .82. 家屬. 14( 23 .3 %). 8(1 3.3 %). 6(1 0.0 %). 其他. 10( 16 .7 %). 5(8 .3 %). 5(8 .3 %). 性別. 診斷. 脊 髓 損 傷 程 度 ( AI S). 受傷年限 教育程度. 受傷原因. 主要照顧者. 40.

(42) 表 5-1-2 為 兩 組 於 介 入 措 施 前 疼 痛 強 度 、 疲 倦 感 、 焦 慮 憂 鬱 及 睡 眠 品 質 之 比 較。以 獨 立 樣 本 t 檢 定,結 果 顯 示 介 入 措 施 前 之 疼 痛 強 度 、 疼痛性質、疲倦感、焦慮憂鬱狀態及睡眠品質各參數,兩組皆未達統 計 差 異 (p>.05), 顯 示 兩 組 在 介 入 措 施 前 各 參 數 為 同 質 性 。 表 5-1-2 介 入 措 施 前 各 參 數 之 比 較 變項. 合 計 ( n= 60). 控 制 組 (n=3 0). 實 驗 組 (n=3 0). t. p. 疼痛強度. 6.4 5± 1.28. 6.2 0± 1. 35. 6.7 0± 1. 18. 1.5 3. .13. 疲倦感. 3.7 3± 2. 18. 3.6 7± 1.92. 3.8 0± 2.44. .24. .82. 疼痛性質. 14.87 ± 7 .49. 14.97 ± 8 .45. 14.77 ± 6 .53. .10. .92. 焦慮憂鬱狀態. 17.10 ± 6 .88. 17.20 ± 8 .25. 17.00 ± 5 .31. .11. .91. 睡眠品質. 10.53 ± 4 .52. 10.73 ± 4 .20. 10.33 ± 4 .88. .34. .74. 41.

(43) 第二節 兩組介入措施後研究樣本疼痛之差異 一、經皮神經電刺激對肌筋膜疼痛強度成效之差異: 兩 組 以 視 覺 評 估 量 表 評 估 疼 痛 強 度 , 圖 5-2-1 為 兩 組 於 介 入 措 施 前及每一次介入措施後之平均疼痛強度。由圖顯示隨著介入措施的次 數增加,兩組其平均疼痛強度皆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疼痛強度(VAS) 8.0 7.0. 6.70 5.80. 6.0 5.0. 4.97. 6.20. 4.0. 4.47. 3.0. 4.67 4.23. 4.07. 4.17 3.97. 4.07. 控制組. 3.73. 3.57. 3.47. Day5. Day6. 3.10. 實驗組. 2.93. 2.0 1.0 0.0 Pretest. Day1. Day2. Day3. Day4. Day7. 圖 5 -2 -1 兩 組 於 介 入 措 施 前 (P retest) 及 後 (Day1 ~7 )之 平 均 疼 痛 強 度 變 化 趨 勢. 表 5-2-1 為 GEE 進 行 兩 組 於 7 天 介 入 措 施 後 , 視 覺 疼 痛 強 度 之 介 入效果分析。以控制組為參考組別,由於 7 天介入期間每天均施測, 故 將 時 間 視 為 連 續 型 變 項。結 果 顯 示,在 組 別 與 時 間 的 交 互 作 用 項 中 , 平 均 而 言,控 制 組 的 疼 痛 強 度 分 數 每 天 下 降 0.30 分,而 實 驗 組 又 比 控 制 組 每 天 多 下 降 了 0.21 分 , 結 果 呈 現 統 計 上 顯 著 差 異 (P<.001)。 表 5 -2 -1 兩 組 於 TENS 介 入 措 施 前 後 疼 痛 強 度 重 複 測 量 GEE 比 較 95 % W ald CI Par a meter s. B. Wald X 2. S.E Lo wer. P value. Up per. Intercep t. 5.3 1. 0.2 1. 4.9 0. 5.7 3. 631 .2 5. <0 .00 1. Gro up(Exp -Co ntr o l). 0.9 8. 0.3 1. 0.3 8. 1.5 9. 10.23. 0.0 01. Time. -0.30. 0.0 4. -0.38. -0.23. 66.24. <0 .00 1. Gro up *Ti me. -0.21. 0.0 6. -0.32. -0.09. 12.84. <0.001. 42.

(44) 二、經皮神經電刺激對肌筋膜疼痛性質成效之差異 兩 組 以 簡 易 麥 吉 爾 疼 痛 問 卷 量 表 評 估 疼 痛 性 質 , 圖 5-2-1 為 兩 組 在介入措施前後之平均疼痛性質變化。在介入措施前,控制組及實驗 組 的 疼 痛 性 質 平 均 分 別 為 14.97± 8.45 及 14.77± 6.53, 以 獨 立 樣 本 t 檢 定 分 析 兩 組 無 統 計 顯 著 差 異 (P=.92)。 介 入 措 施 後 , 控 制 組 及 實 驗 組 兩 者 在 疼 痛 性 質 皆 有 下 降 的 情 形 , 分 別 為 7.40± 5.91 及 7.47± 6.58, 下 降 皆 具 統 計 差 異 (p<.001)。而 將 兩 組 前 後 測 分 數 差 以 成 對 樣 本 t 檢 定,比 較 在 介 入 措 施 後 , 兩 組 疼 痛 性 質 下 降 幅 度 則 沒 有 統 計 差 異 (p=.88)。 見 表 5-2-2。. 疼痛性質(MPQ) 20 14.97. 15 14.77 10. 控制組. 7.47. 實驗組 7.40. 5. 0 Pretest. Day7. 圖 5 -2 -2 兩 組 於 介 入 措 施 前 (P retest) 及 7 天 介 入 措 施 後 ( Da y7 )之 平 均 疼 痛 性 質 改 變. 表 5-2-2 兩 組 於 介 入 措 施 前 後 疼 痛 性 質 比 較 變項. 控制組. 實驗組. ta. Pa. 介入措施前疼痛性質總分. 14.97 ± 8 .45. 14.77 ± 6 .53. .10. .9 2. 介入措施後疼痛性質總分. 7.4 0± 5.91. 7.4 7± 6.58. .04. .97. 介 入 措 施 後 疼 痛 性 質 差 異 ( 前 -後 ). 7.5 7± 7. 77. 7.3 0± 5. 64. .15. .8 8. tb. 5.3 3. 7.0 9. Pb. <0.001. <0.001. (t a P a : 控 制 組 vs 實 驗 組 ; t b P b : 前 測 vs 後 測 ) 43.

(45) 第三節 兩組介入措施對研究樣本焦慮憂鬱之差異 以 醫 院 焦 慮 憂 鬱 量 表 評 估 焦 慮 憂 鬱 , 圖 5-3-1 為 兩 組 在 介 入 措 施 前後之平均焦慮憂鬱變化。在介入措施前,控制組及實驗組的焦慮憂 鬱 分 別 為 17.20± 8.25 及 17.00± 5.31, 兩 組 無 統 計 顯 著 差 異 (p=.91)。 介 入 措 施 後 控 制 組 平 均 分 數 為 13.90± 7.28、 實 驗 組 為 15.40± 5.97, 兩 組 皆 有 下 降 , 控 制 組 (p=.001)及 實 驗 組 (p=.032)皆 達 統 計 學 上 的 差 異 。 再 將兩組前後測分數差以成對樣本 t 檢定,比較兩組在介入措施後焦慮 憂 鬱 下 降 幅 度 則 沒 有 統 計 顯 著 差 異 (p=.15)。 見 表 5-3-1. 焦慮憂鬱(HADS) 25 20 15. 17.20. 15.40. 17.00. 控制組 13.90. 10. 實驗組. 5 0 Pretest. Day7. 圖 5 -3 -1 兩 組 於 介 入 措 施 前 (P retest) 及 7 天 介 入 措 施 後 ( Da y7 )之 平 均 焦 慮 憂 鬱 改 變. 表 5-3-1 兩 組 於 介 入 措 施 前 後 焦 慮 憂 鬱 比 較 變項. 控制組. 實驗組. ta. Pa. 介入措施前焦慮憂鬱總分. 17.20 ± 8 .25. 17.00 ± 5 .31. .11. .91. 介入措施後焦慮憂鬱總分. 13.90 ± 7 .28. 15.40 ± 5 .97. .87. .38. 3.3 0± 5. 07. 1.6 0± 3.90. 1.4 6. .15. tb. 3.5 7. 2.2 5. Pb. 0.0 01. 0.0 32. 介 入 措 施 後 焦 慮 憂 鬱 差 ( 前 -後 ). (t a P a : 控 制 組 vs 實 驗 組 ; t b P b : 前 測 vs 後 測 ). 44.

(46) 第四節 兩組介入措施對研究樣本疲倦感之差異 兩 組 以 視 覺 評 估 量 表 評 估 疲 倦 感 程 度 , 圖 5-4-1 顯 示 兩 組 於 介 入 措施前及 7 次介入措施後之平均疲倦感,兩組隨著介入措施的次數其 平均疲倦感無統計上的差異。. 疲倦感(VAS) 6.0 5.0 3.80. 4.0. 3.67. 3.0. 3.73 3.80. 4.43. 4.27. 4.33. 4.77. 4.27 4.20. 4.20. 3.80. 3.60. 3.87. 3.57. 3.83. 控制組. 實驗組 2.0 1.0 0.0 Pretest. Day1. Day2. Day3. Day4. Day5. Day6. Day7. 圖 5 -4 -1 兩 組 於 介 入 措 施 前 (P retest) 及 後 (Day1 ~7 )之 平 均 疲 倦 感 改 變 趨 勢. 表 5-4-1 為 GEE 進 行 兩 組 於 7 天 介 入 措 施 後 疲 倦 感 之 介 入 效 果 分 析,以控制組為參考組別,由於 7 天介入期間每天均施測,故將時間 視為連續型變項。結果顯示,在組別與時間的交互作用項中,平均而 言,控 制 組 的 疲 倦 感 分 數 每 天 上 升 0.02 分,而 實 驗 組 又 比 控 制 組 每 天 多 上 升 了 0.08 分 , 結 果 呈 現 無 統 計 上 差 異 (P=.50)。 表 5-4-1 兩 組 於 TENS 介 入 措 施 前 後 疲 倦 感 重 複 測 量 GEE 比 較 95 % W ald CI Par a meter s. B. Wald X 2. S.E Lo wer. P value. Up per. Intercep t. 3.7 8. 0.3 5. 3.1 0. 4.4 6. 119 .07. <0 .00 1. Gro up(Exp -Co ntr o l). 0.0 7. 0.5 2. -0.96. 1.0 9. 0.0 2. 0.8 9. Time. 0.0 2. 0.0 7. -0.11. 0.1 5. 0.0 7. 0.7 9. Gro up *Ti me. 0.0 8. 0.11. -0.14. 0.3 0. 0.4 5. 0.5 0. 45.

(47) 第五節 兩組介入措施對研究樣本睡眠品質之差異 表 5-5-1 顯 示 兩 組 以 匹 茲 堡 睡 眠 品 質 量 表 之 睡 眠 品 質 得 分 。 圖 5-5-1 為 兩 組 在 介 入 措 施 前 後 之 平 均 睡 眠 品 質 之 變 化。在 介 入 措 施 前 , 控 制 組 及 實 驗 組 的 睡 眠 品 質 分 別 為 10.73± 4.20 及 10.33± 4.88, 兩 組 無 統 計 顯 著 差 異 (p=.74)。介 入 措 施 後 兩 組 平 均 分 數 為:控 制 組 8.70± 4.13、 實 驗 組 7.20± 4.35, 皆 有 顯 著 差 異 (控 制 組 p=.029;實 驗 組 p<.001),下 降 幅 度 兩 組 則 無 差 異 (p=.32)。. 睡眠品質(PSQI) 20. 15 10.73 8.70. 10. 控制組. 實驗組. 10.33 7.20. 5. 0 Pretest. Day7. 圖 5 -5 -1 兩 組 於 介 入 措 施 前 (P retest) 及 7 天 介 入 措 施 後 ( Da y7 )之 平 均 睡 眠 品 質 改 變. 表 5-5-1 兩 組 於 介 入 措 施 前 後 睡 眠 品 質 比 較 變項. 控制組. 實驗組. ta. Pa. 介入措施前睡眠品質總分. 10.73 ± 4 .20. 10.33 ± 4 .88. .34. .74. 介入措施後睡眠品質總分. 8.7 0± 4.13. 7.2 0± 4.35. 1.3 7. .1 8. 介 入 措 施 後 睡 眠 品 質 差 異 ( 前 -後 ). 2.0 3± 4.84. 3.1 3± 3.61. 1.0 0. .32. tb. 2.3 0. 4.7 6. Pb. 0.0 29. <0.001. (t a P a : 控 制 組 vs 實 驗 組 ; t b P b : 前 測 vs 後 測 ). 46.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