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5篇相關文意理解(單選題,每題8分)
( A )1. 韓愈作〈師說〉批判時人「小學而大遺」的怪象。閱讀下文,判斷文中最接近唐人「所學」、
「所遺」分別是: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 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 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 (《禮記.學記》)
(A)離經辨志╱知類通達 (B)敬業樂群╱論學取友 (C)博習親師╱化民易俗 (D)論學取友╱知類通達
(A)「小學而大遺」中的「小學」,指初學形音義、句讀的基礎之學;「大遺」則指遺漏傳道與解惑之學。文 中所談論的是大學教育的方法與次第。既有「次第」,便須釐清為學的層次。由三年考察「敬業」、「樂 群」,可推知第一年考察的應是「離經辨志」的基礎功夫,較接近題幹所謂「小學」。再經由五年考察「博 習」、「親師」,七年考察可「論學」、「取友」之後,己身的修業到群性的發揮,觸類旁通即可進入「知 類通達」的大成階段,處事獨立不惑而且能不違背師訓,最接近韓愈所謂時人「大遺」。
題幹語譯:古時候教學的場所,一家中設有「私塾」(二十五家為閭,同共一巷,巷首的門邊設有「塾」),
五百家為黨,一黨中設有「庠」,一萬兩千五百家為遂,一個遂中設有「序」,一國之中設有「太學」。每 年都有新生入學,每隔一年考試。在學生入學一年之後,考核離析經書的文辭句讀,解析文義,明白旨趣;
辨別心志趨向。三年考察學生是否尊重專注於學業、樂於與人相處;五年考察學生是否博學篤行、親近師長;
七年時考察學生在學術上是否有獨到的見解、對朋友的選擇,這個階段可以稱之為小成。九年時知識通達,
能夠觸類旁通,處事獨立不惑而且能不違背師訓,就可以稱之為大成。這時候才能夠教化人民,移風易俗,
然後附近的人都心悅誠服,遠方的人也都願意來歸附。這是大學教育的方法與次第。
( B )2. 依據甲、乙二文,韓愈對童子之師的教學有感而發,與王守仁對世人六經之學的批判,最能互相 闡發的是:
甲、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 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
見其明也。 (韓愈〈師說〉)
乙、嗚呼!六經之學,其不明於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說,是謂亂經;習訓詁,
傳記誦,沒溺於淺聞小見,以塗天下之耳目,是謂侮經;侈淫辭,競詭辯,飾奸心盜行,逐 世壟斷,而猶自以為通經,是謂賊經。若是者,是并其所謂記籍者而割裂棄毀之矣,寧復知
所以為尊經也乎? (王守仁〈尊經閣記〉)
(A)亂經 (B)侮經 (C)通經 (D)賊經
甲文談及童子之師的教學為「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韓愈因而興發「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
或不焉」的感慨,與王守仁在文中所批判的「侮經」行為相近,故選(B)。「亂經」,主要在諷刺為追求功名 而不擇手段的勢利讀書人;「通經」指對六經通曉了解;「賊經」指的是妄自說解經義的行為。
甲文語譯:
人們愛護自己的孩子,會選擇老師來教他。對於自己本身,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爲恥,真是糊塗啊!那些孩子 的老師,只教他們讀書,學習句子的斷句,並非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答疑惑的老師。不知道斷句要問老師,
有疑惑不能解決卻不請問老師,學習小方面的句讀,卻遺漏掉大方面的解惑,我看不出他高明在哪裡啊!
乙文語譯:
唉!六經學說,不被世人理解,已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崇尚功名,尊崇邪說,這叫做「混淆經書之 義」;一味注重古文字句的解讀與背誦,耽溺在膚淺的見解中,藉此蒙蔽天下人的耳目,這叫做「侮蔑經書 之義」;以鋪張的詞藻或詭異狡辯的言論,來掩飾邪穢的思想與卑劣的品行,並排除異己、牟取私利,卻還 自以為通曉六經的,這叫做「殘害經書之義」。像上述這樣的人,就是將所說的簿籍一起撕碎毀棄,哪裡稱 得上是知道如何尊崇六經呢?
( B )3. 閱讀下文,楚人分辨「隱形障葉」的方法是:
楚人居貧,讀《淮南》,方得「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遂於樹下仰取葉。螳螂執葉伺 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分,別掃取數斗歸,一一以葉自障,問其妻曰:
「汝見我否?」妻始時恆答言見,經日乃厭倦不堪,紿云:「不見!」嘿然大喜。齎葉入市,對 面取人物。吏遂縛詣縣。縣官受辭,自說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邯鄲淳《笑林》)
(A)螳螂執葉伺蟬 (B)一一以葉自障,問其妻 (C)齎葉入市,對面取人物 (D)面見縣官,自說本末
題幹語譯:楚國有一個家境貧困的人,他正好讀到《淮南子》書中寫著:「螳螂等候捕蟬時用來隱蔽形體的 葉子,可用來隱形。」於是就在樹底下抬頭等著摘這種葉子。看到螳螂蓋著葉子等著捕蟬之際,他就伸手去 摘那片葉子,結果一不小心葉子掉到樹底下。而因為樹下本就先有落葉,也沒有辦法分辨出是哪一片,就掃 了好幾斗葉子回家。回家之後,他試著用一片又一片的葉子用來遮掩自己,然後一次又一次地問他的妻子:
「看得到我嗎?」一開始妻子都一直回答:「看得到。」整天下來,妻子被問到已經厭煩不堪了,就騙他說:
「看不見了!」他暗自感到非常高興。接著就帶著葉子到市場上,當著別人的面直接拿取人家的物品,結果 就被吏卒綁著去見縣官了。縣官審理他,他說明此事的本末。縣官大笑,放了他並沒有治罪。
二、長文閱讀(多選題,每題10分)
4-5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4-5題。
甲
隋煬帝之幸江都也,命司空楊素守西京。素驕貴,又以時亂,天下之權重望崇者,莫我若也,奢貴自奉,
禮異人臣。每公卿入言,賓客上謁,未嘗不踞床而見,令美人捧出,侍婢羅列,頗僭於上。末年益甚,無復知 所負荷,有扶危持顛之心。
一日,衛公李靖以布衣來謁,獻奇策,素亦踞見之。靖前揖曰:「天下方亂,英雄競起,公為帝室重臣,
須以收羅豪傑為心,不宜踞見賓客。」素斂容而起,與語大悅,收其策而退。 (《太平廣記.虬髯客 傳》)
乙
當靖之騁辯也,一妓有殊色,執紅拂,立於前,獨目靖。靖既去,而執拂妓臨軒指吏,問曰:「去者處士 第幾?住何處?」吏具以對,妓頷而去。
靖歸逆旅。其夜五更初,忽聞叩門而聲低者,靖起問焉。乃紫衣戴帽人,杖揭一囊。靖問:「誰?」曰:
「妾楊家之紅拂妓也。」靖遽延入。脫衣去帽,乃十八、九佳麗人也,素面華衣而拜。靖驚答拜。曰:「妾侍 楊司空久,閱天下之人多矣,未有如公者。絲蘿非獨生,願託喬木,故來奔耳。」靖曰:「楊司空權重京師,
如何?」曰:「彼屍居餘氣,不足畏也。諸妓知其無成,去者眾矣,彼亦不甚逐也。計之詳矣,幸無疑焉。」
問其姓,曰:「張。」問伯仲之次,曰:「最長。」觀其肌膚、儀狀、言詞、氣性,真天人也。靖不自意獲之 愈喜愈懼,瞬息萬慮不安,而窺戶者足無停屨。既數日,聞追訪之聲,意亦非峻,乃雄服乘馬,排闥而去。
(《太平廣記.虬髯客傳》)
丙
陳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後主叔寶之妹,封樂昌公主。才色冠絕。
德言為太子舍人,方屬時亂,恐不相保,謂其妻曰:「以君之容,國亡必入權豪之家,斯永絕矣!儻情緣 未斷,猶冀相見,宜有以信之。」乃破一鏡,各執其半,約曰:「他日必以正月望,賣於都市;我當在,即以 是日訪之。」及陳亡,其妻果入越公楊素之家,寵嬖殊厚。
德言流離辛苦,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訪於都市。有蒼頭賣半鏡者,大高其價,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 居,予食,具言其故,出半鏡以合之。乃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
陳氏得詩,涕泣不食。素知之,愴然改容,即召德言,還其妻,仍厚遺之。聞者無不感嘆。仍與德言陳氏 偕飲,令陳氏為詩,曰:「今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笑啼俱不敢,方驗作人難。」遂與德言歸江南,竟以終 老。
(《太平廣記.本事詩》)
( BD )4. 依據資料甲、乙、丙,關於故事中楊素的角色分析,最適當的是:
(A)甲文描寫楊素所生存的時空背景,著意在呈現鳴琴垂拱的政治環境 (B)乙文可知楊素創造一種情境與機緣,帶出李靖的膽識與紅拂的著意 (C)丙文可知楊素行為與乙文呼應,一貫選擇讓步,驗證為人處世之難 (D)三段故事中,可從楊素的行為表現,足見其具有陪襯、助成的作用 (E)三段故事情節,可見楊素是導致李靖叛逃與徐德言離亂的關鍵角色
(A)甲文藉由人事活動展開「時空」座標。隋煬帝與楊素所代表的時空背景,意在呈現一個「君不君、臣不 60612S-R 4-1
4 搭配單元:《讀霸》第 7 、 8 回
臣」倫常失序的環境,是歷史人事「小說化」的關鍵。「鳴琴垂拱」比喻無為而治。垂拱,垂衣拱手,不親 理專務 (B)正因當權的楊素不負責任,才給了胸懷大志的李靖騁辯獻策的機會,也讓兩旁「侍婢羅列」中的 紅拂,獨具慧眼,從她「臨軒指吏」之問、告訴李靖「計之詳矣,幸無疑焉」,可推知其私心相許實乃著意 之作為 (C)文末詩「方驗作人難」乃陳氏(樂昌公主)同時面對新官人楊素與舊官人徐德言,哭笑都不是的 處境與心境 (D)從三文的描述,可見楊素的行為促成三段故事中人物之間的靈活互動,如魚貫逐一牽出,微 妙相成。甲、乙二文用意在反襯出李靖的義正辭嚴、雄姿英發,丙文則意在促成「破鏡重圓」的結局 (E)由 乙文可知李靖叛逃的原因來自與楊素府上的紅拂私奔所致。而徐德言的離亂生活,乃因楊堅建立隋朝後,持 續將矛頭直指南方陳朝進而滅陳所致,丙文中並未明確提及。
丙文語譯:
陳太子舍人徐德言的妻子,是後主陳叔寶的妹妹,冊封為樂昌公主,才學與容貌皆無人比得上。
徐德言當時擔任太子舍人,正處在時局混亂之際,憂心無法保護家人,因而對妻子說:「以妳的姿色,國家 如果亡了,妳一定會被權貴所奪,到時就再也沒有機會見面了!如果我倆緣分不斷情分尚在,還希望相見,
應該要有個信物為證。」於是將一面鏡子摔成兩半,各自保管一半,並約定:「來日(如果分開之後還想再 見面),就在每年正月十五日,叫人拿到城中市集去賣,屆時我一定會出現,就在那天去找妳。」陳國滅亡 以後,他的妻子果真流落到越公楊素家,且特別受到寵愛。
亡國後的徐德言顛沛流離,歷經千辛萬苦才來到京城,於是依照約定在元月十五日到達市集尋訪。見到一位 僕役在街上叫賣破鏡子,而且賣價喊得很高,引來路人對他嘲笑。徐德言看到以後,就直接邀請他回家,請 他吃飯,詳細說明事情原委,並且拿出自己收藏的半面鏡子相合為一,並且在鏡上題詩說:「當年鏡子與人 一齊離開了,而今鏡子回來人卻沒回來;再也看不到鏡中美如嫦娥的身影,只徒留皎潔的明月照映在鏡 中。」
陳氏(徐德言之妻)看到詩以後,淚流滿面難過不已,吃不下飯。楊素知情後,悲其所悲,被他們的情感所 感動,便立刻派人找來徐德言,讓他們夫妻破鏡重圓,將妻子還給他,又送上一份厚禮給他們。感動之餘,
還設宴為二人送行。楊素知道陳氏頗有才華,席間請她題一首詩,詩中內容說著:「世事變遷無常,一方面 感激新官人有成人之美的雅量,又欣喜能破鏡重圓回到心愛之人身邊,我哭也不是、笑也不是,這時才體悟 到做人的艱難啊!」二人與楊素道別後,於是一起回到江南生活,終老一生。
( BE )5. 若想藉由資料乙、丙初步了解隋、唐時代的愛情觀,則最適當的判斷是:
(A)乙文「絲蘿非獨生,願託喬木」意謂紅拂與李靖心意相通,冀望未來能追隨驥尾,飛黃騰達 (B)丙文「儻情緣未斷,猶冀相見,宜有以信之」意謂徐德言深知未來充滿變數,故釋出對愛情的
選擇權
(C)丙文「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意謂徐德言迫於現實,徒留「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的 無奈
(D)丙文「今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意謂陳氏再次面對輾轉流離、得以重返官場的徐德言,頗感 造化弄人
(E)從陳氏與紅拂兩人的婚戀故事來看,可以推知當時女性貞節觀念淡漠,在情感表現上較傳統的 女性坦率
(A)古人常用草本植物的柔弱形貌代表女性,用樹木的高壯形貌代表男性。絲蘿是指菟絲與女蘿,古代用兩者 相互纏繞來比喻夫婦結為連理。文中以絲蘿不能獨自生存,願依附大樹,純粹用以比喻女子嫁人,得所依託 (B)由「儻(若)」、「猶冀(還希望)」等語境可推知當下的徐德言身逢離亂,對愛情已然不敢抱持太大的 希望,可推知這段愛情的「選擇權」已不在徐德言自己手上 (C)「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出自杜甫〈佳 人〉,寫負心人的無義絕情,被遺棄女子聲淚俱下的痛苦情狀,如在目前。此語境用於徐德言實有不妥,又 陳氏若真無情,自不會請託老僕役上街高價兜售破鏡 (D)「官人」一詞解釋為妻子對丈夫的尊稱,詩中「新 官」指新官人楊素,「舊官」指舊官人徐德言 (E)從紅拂私奔李靖、陳氏已歸楊素仍託老僕售鏡探尋徐德言 下落,可以推知。
三、情境應用與圖表判讀(單選題,每題8分)
6-8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 6-8題。
甲
寫生,是指到大自然中去觀察、研究、捕捉對象,直接以實物或風景為對象,進行描繪的作畫方式,以畫 速寫的方式收集創作素材。一般來說,凡是將實物「複製」到畫紙上的皆可稱之。繪畫的基本功可以朝以下幾 個項目努力:
一、視角:從不同的角度觀看同一物體,或動態或靜態,所呈現的畫面與 動作、姿態皆有其差異性。
二、光影:光源與陰影的相對位置,搭配不同角度跟顏色的光源,在不同 材質的物體上會表現出不同的效果。
三、色彩:不同的顏色選擇和搭配會表現出不同的情境氛圍與風格,用色 的搭配有助於畫面的平衡。
四、透視:空間的概念呈現,透過把立體三維空間的形象表現在二維平面 上的繪畫技巧,讓觀看的人對平面的畫產生立體感受。
五、構圖:畫面架構須有張力的呈現,須考量畫面整體的取景、角度、方 位、光線、顏色等特質。
六、畫材:手繪媒材的掌握,筆的類別(如:鉛筆、蠟筆、色筆、毛筆……)、紙的材質(素描紙、水彩紙、
宣紙……),可以使用的熟練度搭配選擇。
乙
歐陽公嘗得一古畫,牡丹叢其下有一貓,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肅吳公與歐公姻家,一見曰:「此正午牡丹 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時花也。貓眼黑睛如線,此正午貓眼也。有帶露花,則房斂而色澤。
貓眼早暮則睛圓,日漸中狹長,正午則如一線耳。」此亦善求古人筆意也。 (沈括《夢溪筆談》)
丙
國畫源於漢代,多以山水畫呈現,畫作家往往在創作上自覺或不自覺地融入自己的遭遇或處境,以客觀之 景來寄託感情,運用筆墨展現畫面的色彩、章法與氣象,達到意境與品味的追求。大致上分為工筆畫與寫意畫。
工筆畫起源於戰國時期的帛畫,又稱「細畫」,以筆法分「白描」和「重彩」兩大類;以主題則可分為:
山水、花鳥、人物。工筆畫講究線條的勾勒,是整幅畫的靈魂所在,運用線條的粗細、轉折勾勒出骨架,強調 力度與彈性、空間與虛實、節奏與質感等方面的變化,到了唐代大為興盛,宋代堪稱中國工筆花鳥畫輝煌燦爛 的黃金時期。
寫意畫則興起於北宋,強調畫作家將內在精神表現在創作手法和風格上,「意在筆先」,先有成熟的構思 然後用簡練的筆法描繪景物,故往往忽略外在客觀形象的逼真感,以神韻取勝,將意象融合在作畫的構思布局 和筆墨技法中,縱筆揮灑,作者抒發的感情便直接反映在畫面上。在中國繪畫領域中,「寫意」亦有其豐富的 歷史積澱和文化內涵,堪稱中國風格及文化精神的體現。
( B )6. 根據甲文的說明,判斷附圖主要呈現的繪畫技法應是:
(A)視角與色彩 (B)光影與透視 (C)透視與構圖 (D)構圖與畫材
(B)根據甲文說明中的「二、光影:光源與陰影的相對位置」、「四、透視:空間的概念呈現……讓觀看的人 對平面的畫產生立體感受」可知。
( A )7. 根據甲文,可知乙文中吳丞相對「正午牡丹」所採取的主要判斷標準應是:
(A)視角、光影、構圖 (B)光影、色彩、畫材 (C)視角、色彩、透視 (D)光影、透視、畫材 (A)乙文吳丞相根據牡丹的「披哆而色燥(散開無力、乾燥無色澤)」、貓眼的「黑睛如線」判斷為「正午牡 丹」,對照甲文,牡丹的主要判準應是在「視角」、「光影」與「構圖」,貓眼的判準應是在「視角」與「構 圖」。
題幹語譯:歐陽脩曾經得到一幅古畫,畫面上是一叢牡丹,牡丹下蹲伏著一隻貓。歐陽脩不知道這幅畫的優 劣。丞相吳育是歐陽脩的親家,他看到這幅古畫後,說:「這是正午的牡丹。如何辨別呢?畫中的牡丹萎靡 無力而且乾燥無色澤,這恰是花在正午陽光照射下的樣子;貓的瞳孔縮成一條線,這就是正午時段貓的眼睛。
如果是帶有露水的花,那麼花心是聚攏的,而且顏色顯得光澤滋潤。貓的瞳孔在早晨和晚上都是圓的,太陽 漸漸移向正空時貓的瞳孔就漸漸變得狹長,到了正午就成一條線了。」這也是善於研究古人筆下的意境啊。
( C )8. 根據甲、丙等資料說明,可推知乙文所謂「善求古人筆意」應不包含:
(A)畫中的貓,選定牡丹叢下作為棲身之處,具「寫生」的作畫特點 (B)運用工筆畫的技法,以線條勾勒牡丹與貓的形象,具有寫實精神 (C)對於古畫呈現的畫面,丞相判斷頗為主觀,故無法確知畫中意境 (D)古畫所選題材,在實事求是之外,具有「福壽雙全」的寫意精神
(A)貓躲在牡丹叢下作為棲身之處,呼應「正午」的時間點,具有自然觀察的特色,符合甲文對「寫生」的定 義 (B)選項所述符合丙文對「工筆畫」講究「線條的勾勒」的界定 (C)乙文末句「此亦善求古人筆意也」,
「亦」字意謂著吳丞相已確知畫中具有「福壽雙全」的「寫意精神」,只是藉由「正午牡丹」特別再強調作 畫應具備工筆畫「實事求是」的客觀精神 (D)牡丹向來比作花中之王,具富貴之象徵。貓則與「耄」諧音。
畫牡丹和貓寓有象徵吉祥的「福壽雙全」之意。
四、跨領域判讀(單選混合題組,第9~10題,每題8分。第11題,16分)
9-11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9-11題。
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肝功能異常會對人體造成消化功能異常、代 謝異常、肝細胞壞損等危害,其中長期的肝細胞損害,將導致脂肪肝、肝硬 化等問題的發生,使人體內的凝血因子合成異常,而有出血傾向的症狀,例 如:牙齦出血、鼻出血,也連帶影響各器官的正常運作,使身體容易產生倦 怠、疲乏、關節、肌肉疼痛、體重減輕等症狀。
肝臟是否發炎,要看肝功能指數是否異常。不同的原因會引起不同的肝 炎,其中主要分為兩大類:病毒性肝炎與非病毒性肝炎。其中病毒性肝炎因 病毒種類的不同,可分為A、B、C、D、E等五種類型。此外,藥物、酒精,
甚至某些先天性的異常,都有可能引起肝發炎。
A型肝炎和E型肝炎最常見的特徵是急性、短暫。二者都是經由口傳播
的疾病,如食用被汙染的食物。在人體免疫力正常的情況下,通常身體在短時間內可以清除病毒,不需要治療 也較不會有長期後遺症。只有極少數的情況下,例如免疫力過低,才會引起肝衰竭。
B、C、D型肝炎,則可成為肝癌致病的原因。其中B型肝炎是華人最常見的肝炎類型。病毒主要是經由血 液途徑傳播,例如共用針頭。另一個主要途徑,則是分娩時母親和孩子血液混合而產生的「母嬰垂直感染」。
臨床上長期以來發現一些輸血過後發生肝炎現象的病人,並沒有感染到A型或是B型肝炎病毒,只知道他 們的肝炎是病毒造成的。直到1989年,美國科學家終於找出這種病毒之基因體結構,並定名為「C型肝炎病 毒」。
4-2
D型肝炎病毒也是經由血液傳播的病毒,而其特殊之處在於它需要依賴B肝病毒才能生存,而且感染D型 肝炎病毒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則有更高的致癌機率。
肝炎的類型不同,但症狀可以是一模一樣的。醫界臨床上的經驗指出,有些肝炎患者平常無明顯症狀,建 議抽血檢查才能發現肝功能是否異常。 (改寫自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網站)
( B )9. 根據上文「肝功能」的相關說明,最適切的是:
(A)當消化與代謝出現狀況,可知肝功能已異常 (B)肝功能指數是判斷肝臟是否發炎的重要依據 (C)五種肝炎類型影響肝功能,而導致癌症發生 (D)肝炎病毒存活率高,注重飲食衛生方可杜絕
(A)首段雖指出「肝功能異常會對人體造成消化功能異常、代謝異常……等危害。」但並非互為因果關係,且 文末提到「抽血檢查才能發現肝功能是否異常」可推知為非 (B)由第二段「肝臟是否發炎,要看肝功能指數 是否異常。」可推知 (C)由第三段可知A型和E型肝炎「不需要治療,也較不會有長期後遺症。只有極少 數……才會引起肝衰竭」,第四段「B、C、D型肝炎,則可成為肝癌致病的原因。」可知並非所有種類肝炎 皆會致癌 (D)文中並未提及病毒存活率,且由第三段可知A、E型肝炎的傳染途徑是「經由口傳播」;第四 至六段可知B、C、D三型肝炎的傳染途徑是「血液」,可推知為非。
( D )10.依據文中所述,下列①、②兩項推斷,正確的是:
①C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源來自A型和B型兩種肝炎病毒。
②感染D型肝炎病毒,症狀與其他肝炎一模一樣,但致癌機率是最高的。
(A)①、②皆正確 (B)①無法判斷、②正確 (C)①正確,②錯誤 (D)①錯誤,②無法判斷
①由第三段已知「A型肝炎」的病毒傳染源為「口」,不同於B、C、D型肝炎為「血液」。且第五段
「『長期以來發現』一些『輸血』過後發生肝炎現象的病人,『並沒有』感染到A型或是B型肝炎病毒,
『只知道他們的肝炎是病毒造成的』」,經由「美國科學家終於找出這種病毒之基因體結構」才定名。故可 推知為非 ②關於癌症的機率,文中僅陳述「感染D型肝炎病毒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有更高的致癌機率」,
並未與C型肝炎比較,故無法判斷。
11.臺灣是全球B肝高感染地區之一,某護理老師製作授課講義,將上文「肝臟發炎」的相關論述整理成下表,
請在表格中填入相對應的文字。(「預防肝炎的具體作法」占4分,其餘每格皆占2分。)
發炎性質 肝炎類型 主要傳染途徑
(總字數25字以內) 特徵
(總字數15字以內)
預防肝炎的 具體作法
(30字以內)
病毒性
A型肝炎 口 急性、短暫
注意飲食衛生、
避免共用針頭、
孕前檢查、定時 健康檢查抽血 B型肝炎 血液、母嬰垂直感染 華人最常見的肝炎類型
C型肝炎 血液 1989年找出基因體結構而定名 D型肝炎 血液 需依賴B肝病毒才能生存
E型肝炎 口 急性、短暫
非病毒性 藥物、酒精、
先天性的異常 代謝或 自 體免 疫 系統
異常 容易引發脂肪肝、肝硬化等病 徵
作答關鍵在於題幹中要求的「對應」,應注意表格中同項目的表格內文敘述,檢索引文中各類型肝炎的說明,
找出能適切對應「類型」、「途徑」、「特徵」的引述,分別填入。「預防肝炎的具體作法」的答題,關鍵 判斷在於第三段「A型肝炎和E型肝炎最常見的特徵是急性、短暫。二者都是經由口傳播的疾病,如食用被 汙染的食物」、第四段「B型肝炎是華人最常見的肝炎類型。病毒主要是經由血液途徑傳播,例如共用針頭。 另一個主要途徑,則是分娩時母親和孩子血液混合而產生的『母嬰垂直感染』」、末段「建議抽血檢查才能 發現肝功能是否異常」。
60612S-R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