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PDF 校訓 - pymhs.tyc.edu.tw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PDF 校訓 - pymhs.tyc.edu.tw"

Copied!
52
0
0

Teks penuh

(1)

目錄

校訓 校歌

學校教室平面圖

公務電話及分機一覽表 一、教務處規章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科目及學分數表(107以前入學者)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科目及學分數表(108以後入學者)

學生學習評量補充規定 學生畢業條件說明

學生重補修學分實施要點 學生考試規則

學生請領各種證書作業要點 二、學務處規章

學生獎懲辦法

生活榮譽競賽實施要點

學生改過銷過暨愛校服務實施要點 學生請假及外出規定

學生獎懲委員會設置與實施要點 學生服裝儀容管理實施要點 學生穿著便服日實施要點 校園攜帶行動電話使用規範 菸害防制實施要點

交通安全懲處規定 學生宿舍管理要點 校園霸凌防制規定 拾物處理實施要點

學生參加校外活動獎勵規定 鼓勵學生文藝寫作獎勵要點 學生救濟教示

3 4 5 6 7 7 9 13 17 20 21 24 25 25 29 34 37 39 41 43 44 45 46 47 51 75 76 77 78

(2)

校訓

三、總務處規章

教室課桌椅及其他附屬品保管辦法 四、輔導室規章

輔導室簡介

認輔制度實施要點

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暨特教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組織及運作實施要點 升學就業等相關資訊

輔導諮詢相關機構及電話 志工服務相關網站

鼓勵學生參訪大學實施要點 鼓勵學生參加大學營隊實施要點 諮商小常識

學生個人輔導資料線上系統(欣河系統)更新操作注意事項 五、圖書館規章

圖書館借書規則 圖書館閱覽規則 圖書館圖書賠償要點

讀書破萬卷-獎勵學生閱讀實施要點 校園網路使用規範

六、員生消費合作社

準社員(學生)急難救助基金實施要點

80 80 82 82 85 86 88 90 91 92 93 94 95 97 97 98 99 100 101 102 102

(3)

學校教室平面圖

宿

宿

5F WC 西畫教室

501 西畫教室

502 西畫教室

503 典藏庫

504 典藏材料室 505 WC

宿

4F WC 水墨教室

401 版畫教室

402 視聽教室

403 特教組

辦公室 設計教室 405 WC 3F WC 水墨教室

301 120 220 320 水墨教室 305 WC 2F WC 115 114 113 112 111 110 WC

1F WC 118 117 116 藝術樓 美展

WC 5F WC 國防

通識 中控

國樂社 WC

4F WC 視聽 講堂 中控

表演

劇場 WC 5F WC 207 206 205 204 203 202 WC 3F WC 數位

學習 電腦

機房 電腦教室 WC 4F WC 213 212 211 210 209 208 WC 2F WC 電腦教室 電腦辦

公室 護理

教室 WC 3F WC 社群

教室 多元學

習教室 英聽

教室 多元學

習教室 215 214 WC 1F WC 音樂教室 合作社

辦公室 音樂教室 WC 2F WC 104 103 102 218 217 216 WC 5F 烹飪 教室

家政 教室 B1 電氣

機房 合作社 電氣

機房 1F WC 109 108 107 和諧樓 105 WC 4F 物理

實驗室 實驗 器材室

自主樓 3F 多媒體

教室 地科 教室 5F 自主學習教室 WC 5F WC 301 319 119 219 101 201 WC 2F 實驗室 生物 實驗室 化學 4F 自主學習教室 WC 4F WC 307 306 305 304 303 302 WC 1F 創課

教室 生活科 技教室

3F 書庫 WC 3F WC 313 312 311 310 309 314 WC 創造樓

2F 閱覽室 圖書館

辦公室 WC 2F WC 317 316 315

感恩樓

308 WC 1F 律動廣場 WC 1F WC 體育組

辦公室

體育

器材室 318 106 WC

B1 學生餐廳 WC

圖書館 7F 阿成廳 貴賓

室 WC

自然科辦公室

6F 團體

諮商室 個別

諮商室 輔導室 生涯規劃教室 WC 國文科辦公室 3F 看臺 5F 教育資訊站 印刷室 教務處 設備組

器材室 WC 英文科辦公室

2F WC 禮堂(籃球場) WC 4F 數學科辦公室 學務處 教師會 WC 社會科辦公室

1F WC 多功能活動場 WC 3F 會議室 校長室 家長會

辦公室 校史室 WC 班聯會 資源 教室

B1 停車場 2F 人事室

行政大樓

會計室 WC 總務處 知行樓 1F 糾察

儀隊

教官室 WC 庫房 健康

中心

前警衛室

校門

後警衛室

後校門

校歌

黃志良 作詞 葉清美 作曲

(4)

一、教務處規章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科目及學分數表(107 以前入學者)

類 別

年級

學期

學分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備註

第一

學期 第二

學期 第一

學期 第二

學期 第一

學期 第二 領 域 科 目 學期

必 修

綜合活動 2 2 2 2 2 2 語 文

領 域

國 文 4 4 4 4 4 4

英 文 4 4 4 4 4 4 1.數學、英文、基礎物 理於高二開始分為 A、B兩版,且A 含於B。

2.社會領域歷史、地 理、公民與社會等 三科,學校得採取 每學期 4 學分的排 課方式。

3.自然領域含括基礎 物理、基礎生物、基 礎 地 球 科 學 等 四 科,每一科目至少 修習2學分。

數 學 4 4 4 4 社 會

領 域

歷 史 2 2 2 2 地 理 2 2 2 2

公民與社會 2 2 2 2 自 然

領 域

基礎物理

4 4 4 4

基礎化學 基礎生物

基礎地球科學

藝 術 領 域

音 樂

2 2 2 2 2 (2)

藝術領域含括音樂、

美術、藝術生活等三 科,每一科目至少修 2學分。

美 術 藝術生活 生 活

領 域

家 政

2 2 2 2 (2) 2

家政、生活科技、資 訊科技概論、健康與 護理等四科合計 10 學分,每一科目至少 修習2學分。各校可 彈性調整授課學期。

生活科技

資訊科技概論

健康與 體 育

健康與護理

體 育 2 2 2 2 2 2 全 民 國 防 教 育 1 1

必修學分數小計 /每週節數小計

29 /31

29 /31

28 /30

28 /30

12 /14

12 /14

138 /150

選 修

語 文 類

0-2 0-2 0-3 0-3 0-19 0-19 1.生涯規劃類、生命教育類在三年選

修課程中至少各 1學分。

2.高一及高二選修 學分可在符合各 學期及各類選修 學分上限範圍內 彈性分配各類課 程,惟應受每學期 選修總學分上限 之限制。

數 學 類 社 會 學 科 類 自 然 科 學 類 第二外國語文類

2-4 2-4 2-5 2-5 2-21 2-21 藝術與人文類

生活、科技與資訊

健康與休閒類 全民國防教育類 生 命 教 育 類 生 涯 規 劃 類 其 他 類

選修學分數上限小計 4 4 5 5 21 21

公務電話及分機一覽表

總機 3645761 3672706 校安專線 3672716 輔導諮詢專線 3611226 校長室 校長 200 秘書 220 201

教務處

教務主任 510 教學組 501 505 註冊組 502 506 試務組 503 507 設備組 508 531 特教組 522 523 實驗研究組 506 資源教室 335

學務處

學務主任 320 主任教官 330 訓育組 301 307 社團活動組 302 307 國際教育組 303 衛生組 306 305 體育組 512 309 健康中心 395

生輔組 325 309 教官室 325 326 327 331 女生宿舍 371 男生宿舍 372

總務處 總務主任 120 庶務組 102 101 文書組 108 出納組 105 106 警衛室 116

輔導室 輔導主任 610 輔導資料組 601 輔資中心 605 輔導老師 602 603 生命教育老師 607

圖書館 圖書館主任 710 讀者服務組 712 資訊媒體組 714 館員 711

人事室 人事主任 230 組員 231 232

會計室 會計主任 208 組員 209 210

員生社 經理 757 賣場 758

各學科

國文科 561-565 英文科 557-560 數學科 352-356 社會科 362-367 自然科 571-575

藝能科 511(體育) 722(資訊、音樂) 523(美術)

餐廳788 游泳池151

(5)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科目及學分數表(108 以後入學者)

(一)普通班

單位:學分數

類別

領域/科目及學分數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名稱 學分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備註

語文 國語文 20 16 4 1.各領域/科目授課年段與學

分配置依據領域綱要,由學 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實 施。

2.國語文部定必修含中華文化 基本教材2學分。

3.數學部定必修課程於第二學 年設計兩類課程,學生依適 性發展之需要,應選擇一類 修習。

4.自然科學領域每科至少須修 2學分。

5.藝術領域每科至少須修習 2

學分。

英語文 18 16 2 數學 數學 16 8 8

(分類課程)

社會

歷史

18

6

地理 6

公民與社會 6

自然科學

物理

12

2-4 化學 2-4 生物 2-4 地球科學 2-4

藝術

音樂

10

2-6

美術 2-6

藝術生活 2-6

綜合活動

生命教育 4

1

生涯規劃 1

家政 2

科技 生活科技 4

2

資訊科技 2

健康與 體育

健康與護理 14

2

體育 12

全民國防教育 2 2 小計 118

閱讀理解 2 2

表達力 2 2

小計 4

必選修學分數上限總計 /每週節數上限總計

33 35

33 35

33 35

33 35

33 35

33 35

198 210

「科目與學分數表」之說明:

一、本表所列數字表示每週上課之節數,除「綜合活動」打「*」表示必修不計學分 外,該數字亦同時表示各該科目每學期之學分數。

二、「綜合活動」每週教學節數兩節,必修不計學分。各校可因應實際需求,於每週 兩小時的課程中,安排各項綜合活動,如專題演講、社團活動等。社團活動以 每週一節為原則。

三、「語文」與「數學」應培養學生基本能力與興趣,作為支持其終身學習的基礎。

四、為因應學生性向、生涯發展取向之差異,數學、英文、基礎物理三科教材自高 二起分為 A、B兩版,提供不同深度、廣度、與學習速度的課程,且A版教材包 含於 B版教材。

五、「社會」與「自然」領域之必修部分以學科基本知識、技能為主,注重通識及對 生命、人文與自然的關懷,俾有助於提昇終身學習之能力與興趣。

六、各科專業知識與技術,應於選修課程中培養。各類別開設之科目及學分數,除 各科課程綱要專案小組規劃之選修課程綱要外,亦可由各校成立之課程發展委 員會,依各校經營理念及特色自行規劃。

七、學校所開設選修課程之科目名稱、教材綱要及教學內容無法歸屬於「語文類」、

「數學類」、「社會學科類」、「自然科學類」、「第二外國語文類」、「藝術與人文 類」、「生活、科技與資訊類」、「健康與休閒類」、「全民國防教育類」、「生命教 育類」、「生涯規劃類」等11類者,始得列為「其他類」。

八、體育班之課程、教材及教法應保持彈性,適合學生身心特性及體育類別需要,

其課程綱要由教育部另訂之。

九、普通高級中學學生畢業之最低學分數為160 學分,包括:

(一)必修學分:表中所列之必修科目均須修習,至少須120學分成績及格,始

得畢業,其中應包括後期中等教育共同核心課程。

(二)選修學分:至少須修習40 學分成績及格,其中「第二外國語文」、「藝術與

人文」、「生活、科技與資訊」、「健康與休閒」、「全民國防教育」、「生命教 育」、「生涯規劃」、「其他」等八類合計至少須修習 8學分成績及格。

(6)

(二)美術班

類別

領域/科目及學分數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名稱 學分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備註

語文 國語文 20 16 4 1.各領域/科目授課年段與 學分配置依據領域綱要,

由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 過後實施。

2.藝術才能資賦優異專 領域(含部定及校訂)課程 總學分為 60-84學分。

3.藝術才能資賦優異專長領 域課程於每一學期均應開 設。

4.各 領 域 均 應 安 排 學 習 節 數,為落實全人教育、強化 通識教育與確保共同核心 素養,學生 應修習領域/

科目與最低學分數應參照 總綱附錄一所列「高級中 等學校共同核心領域、科 目及學分數」之規範。

5.國語文部定必修含中 文化基本教材2學分。

6.自然科學領域須修習 2 目,各2學分。

7.身心障礙資賦優異學 得參照表 6-1,並依據其 個 別 化 教 育 計 畫 再 進 行

「健康與體育」 或「全民 國防教育」內容或學分調 整。

英語文 18 16 2 數學 數學 8 8

社會

歷史

6

2

地理 2

公民與社會 2

自然科學 物理

4

0-2

化學 0-2

生物 0-2

地球科學 0-2

藝術

音樂

4

2

美術 0

藝術生活 2

綜合活動

生命教育

4

1

生涯規劃 1

家政 2

科技 生活科技

4

2

資訊科技 2

健康與 體育

健康與護理 14

2

體育 12

全民國防教育 2 2 藝術才能資賦優異

專長領域 60 60 小計 144

閱讀理解 2 2

表達力 2 2

小計 4

領域/科目及學分數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名稱 學分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備註

語文

國語文 6-8 1.選修包括加深加

廣、補強性、多元 選修課程,其相關 課 程 說 明 及課 程 實 施 請 見 規劃 說 明。

2.職涯試探係提供 學生試探機會,可 於選修課程開設,

或融入各領域/科 目 之 各 類 型課 程 設計中。

3.特殊需求領域課 程詳見實施要點。

4.依據學生選擇班 群選修不同課程,

請 詳 閱 選 課輔 導 手冊.

英語文 6

第二外國語文 0-6

數學 0-8

社會 0-24

自然科學 0-32

藝術 0-6

綜合活動 0-6

科技 0-8

健康

與體育 0-6

跨領域/科目專題 6-8 實作(實驗)及探索體驗 6-8 特殊需求領域 0-2

選修學分數小計 58 0 2 6 6 20 24 校訂必修及選修學分

上限合計 62 2 2 6 6 20 26

學生應修習學分總計

(每週節數)

18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1.部定必修、校訂必修 及選修課程可修習學 分上限 180 學分。

2.國語文(含中華文化 基本教材)部定必修 及選修至少須 24 學 分。

3.英語文部定必修及選 修或加第二外國語文 至少須 24 學分。

4.學生需修習「跨領域 /科目專題」、「實作 (實驗)」或「探索體 驗」等課程類型之相 關課程至少合計 4 學 分。若學生於校訂必 修修習同類課程則可 合併計算。

每週團體活動時間(節數) 12-18 2-3 2-3 2-3 2-3 2-3 2-3 六學期每週單位合 計 12-18 節。

每週彈性學習時間(節數) 12-18 2-3 2-3 2-3 2-3 2-3 2-3 六學期每週單位合 計 12-18 節。

每週總上課節數 210 35 35 35 35 35 35

(7)

桃園市立陽明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評量補充規定

104.6.30 校務會議訂定 105.8.29 校務會議增訂 107.1.19 校務會議修訂

第一條 本補充規定依高級中等教育法第四十五條第二項規定及 108 年 6月 18 日臺教授國部字第 1080057314E 號令「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評量辦 法」訂定之。

第二條 本校學生學習評量,包括下列二項:

一、學業成績評量:採百分制評定,依學生表現,並得註記質性文字 描述。

二、德行評量:依行為事實綜合評量,不評定分數及等第;其項目如 下:

(一)日常生活綜合表現與校內外特殊表現:考量學生之待人誠信、

整潔習慣、禮節、班級服務、社團活動、參與校內外競賽情形 及對學校聲譽之影響等。

(二)服務學習:考量學生尊重生命價值、規劃生涯發展、提升生活 素養、體驗社區實際需求,具備公民意識及責任感等。

(三)獎懲紀錄。

(四)出缺席紀錄。

(五)具體建議。

第三條 學業成績評量應按學生身心發展與個別差異,並依學科及活動之性 質,

兼顧認知、技能及情意等學習結果,採擇多元評量方式,並於日常及 定期為之。

前項之定期考查分期中考、期末考、複習考三種,得依各科性質統一 辦理或自行辦理。

日常考查、期中考試、期末考試依下列比率合計為學期成績:

一、統一辦理期中考兩次及期末考、複習考者:日常考查25%、複習 考5%、期中考40%、期末考30%。

二、統一辦理期中考兩次及期末考者:日常考查30%、期中考 40%、

期末考30%。

三、統一辦理期中考一次及期末考者:日常考查40%、期中考 30%、

期末考30%。

四、統一辦理期末考者:日常考查50%、期末考50%。

五、未統一辦理期末考者:日常考查50%、期末考查 50%。

前項多元評量,得採筆試、作業、口試、表演、實作、實驗、見 習、參觀、報告、資料蒐集整理、鑑賞、晤談、實踐、自我評 量、同儕互評或檔案評量等方式辦理。

領域/科目及學分數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名稱 學分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備註

一 二 一 二 一 二

語文 國語文 4 0 4 1.選修包括加深加廣、補強 性、多元選修課程,其相 關課程說明 及課程 實 施 請見規劃說明。

2. 職涯試探係提供學生試 探機會,可於選修課程開 設,或融入各領域/科目 之各類型課程設計中。

3.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詳見 實施要點。

4. 依據學生選擇班群選修 不同課程,請詳閱選課輔 導手冊.

英語文 6 2 4

數學 0 0 0

社會 14 6 6 2 0

自然科學 0

藝術 0

綜合活動 0

科技 0

健康

與體育 0

多元選修 8 1 1 3 3 選修學分數小計 32 0 0 7 7 7 11 校訂必修及選修學分

上限合計 36 2 0 7 7 7 13

學生應修習學分總計

(每週節數)

18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1. 部定必修、校訂必修及 選 修課程可修習學分 上限 180 學分。

2. 國語文(含中華文化基 本教材)部定必修及選 修至少須 24 學分。

3. 英語文部定必修及選修 或加第二外國語文至少 須 24 學分。

4. 學生需修習「跨領域/科 目專題」「實作(實驗)」

或「探索體驗」等課程類 型之相關課程至少合計 4 學分。若學生於校訂必修 修習同類課程則可合併 計算。

每週團體活動時間(節數) 12- 18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六學期每週單位合計 12-18 節。

每週彈性學習時間(節數) 12- 18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六學期每週單位合計 12-18 節。

每週總上課節數 210 35 35 35 35 35 35

(8)

前項補考科目,其補考所得之成績,達前條第一項各款及格基準者,

授予學分,並依各款所定及格基準分數登錄;未達及格基準者,不授 予學分,並就補考後成績或原成績擇優登錄。

學生學年學業成績達前條第一項各款及格基準之科目,該學年度各學 期均授予學分;其各學期成績仍應以該學期實得分數登錄。

第九條 學生各學期未取得學分之科目得申請重修,辦理之方式,依下列規定 順序為之:

一、專班重修:重修學生人數達十五人以上,開設專班,每一學分授 課六小時。

二、自學輔導:重修學生未達十五人,由教師指定教材,學生自行修 讀,並安排面授指導,每一學分授課三小時。

前項各款辦理方式,依本校「學生重修學分補充要點」辦理。

前項各款重修之成績,其採計方式如下︰

一、重修後成績達第七條第一項各款及格基準者之科目,授予學分,

以各款所定及格基準分數登錄。

二、重修後成績未達及格基準者,不授予學分,得就重修前後成績擇 優登錄。

第十條 學生各學年度第一學期取得之學分數,未達該學期修習總學分數二分 之一者,第二學期得由學校輔導其減修學分。

休學學生申請提前一學期復學者,準用前項規定。

第十一條 學生各學年度取得之學分數,未達該學年度修習總學分數二分之一 者,得重讀;該學年度取得之學分數計算,應包括補考、重修及補修 後及格科目之學分數。

重讀時,成績以重讀之實得分數登錄。

重讀時,學生對於已修習及格之科目申請免修者,學校應准予免修,

該科目原成績列入重讀學期之成績一併計算。

未申請免修而自願再次選讀者,該科目成績,應就再次選讀之成績或 原成績擇優登錄。

第十二條 新生、轉學生入學前及休學學生復學前,已修習及格之科目及學分,

經審查符合課程要求,或經測驗及格者,得列抵免修,不及格或未修 之科目學分,均應重修或補修。

轉學生有前條第一項規定之情事者,學校應視該學生之學習狀況,編 入適當之年級就讀。

第十三條 學校對於資賦優異學生,得由學校辦理學科免修鑑定。經鑑定合格 者,得免修該學科該學期或學年有關之課程或科目,其學科成績以鑑 定之分數登錄之。

學生取得之校外學習成就或教育訓練,經審查符合課程要求,或經測 驗及格者,得列抵免修;其審查、測驗及學分採計規定,由本校另定 第四條 學業成績評量之科目,依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綱要之規定。每一科目學

分之計算,以每學期每週授課一節,或總授課節數達十八節,為一學 分。

第五條 學生於定期學業成績評量時,因故不能參加全部科目或部分科目之評 量,經學校核准給假者,准予補行考試或採其他方式評量之。前項補 行考試成績計算:公假、娩假、流產假、二親等以內(含)喪假及重大 病假或意外事故,補行考試成績依實得分數計算;普通病假及二親等 (不含)以外喪假,補行考試成績依實得分數計,最高不超過六十分。

第六條 學期學業總平均成績之計算,為各科目學期學業成績乘以各該科目學 分數所得之總和,再除以總學分數。

學年學業總平均成績之計算,以該學年度各學期學業總平均成績平均 之。

各科目學年學業成績之計算,以該學年度該科目各學期學業成績平均 之。

第七條 學業成績以一百分為滿分,其及格基準規定如下:

一、一般學生:以六十分為及格。

二、依各種升學優待辦法規定入學之原住民學生、重大災害地區學 生、政府派赴國外工作人員子女、退伍軍人、僑生、蒙藏學生、

外國學生、境外優秀科技人才子女及基於人道考量、國際援助或 其他特殊身分經專案核定安置之學生:一年級以四十分為及格,

二年級以五十分為及格,三年級以後以六十分為及格。

三、依中等以上學校技藝技能優良學生甄審及保送入學辦法規定入學 之學生:一年級、二年級以五十分為及格,三年級以後以六十分 為及格。

四、依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規定入學之學 生:一年級、二年級以四十分為及格,三年級以後以五十分為及 格。

依本校單獨招生錄取之運動績優生比照辦理。

身心障礙學生之學業成績評量,由學校依特殊教育法所定個別化教育 計畫之評量方式定之。

第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達前條第一項各款及格基準之科目,授予學分。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未達前條第一項各款及格基準之科目,其成績達下 列基準者,應於各該學期予補考:

一、一般學生:四十分。

二、前條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四款學生:

(一)及格分數為四十分者:三十分。

(二)及格分數為五十分或六十分者:四十分。

(9)

桃園市立陽明高級中等學校學生畢業條件說明

108.08.01

依據桃園市立陽明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評量補充規定第二十條規定(請參見 學生手冊),高中畢業要件需具備三項條件。以下為詳細說明:

1. 修習學分:

(1) 107 學年度(含)以前入學之學生(適用 99 課綱者):累計及格學科學分數 達 160 學分(含)以上。160 學分中,必修學分需達 120 學分(含)以上,

且含後期中等教育共同核心課程48學分。選修學分需達 40學分(含)以上。

(2) 108學年度(含)以後入學學生(適用108 課綱者):應修習總學分 180 學 分,學生畢業之最低學分數為150 學分成績及格,其中部定必修及校訂必修 至少需102 學分且成績及格;同時選修學分至少需修習40 學分且成績及格。

2. 德行評量:修業期間德行評量之獎懲紀錄相抵後未滿三大過者。

問與答

一、何謂學年?

答:一個學年由上下二個學期所組成。

二、何謂學業成績?

答:學業成績(取小數點下兩位四捨五入)計算公式為 學期學業平均 加 權 總 分 科 目 成 績科 目 學 分 數

學 分 數 總 和 學 分 數 總 和

學年學業成績=(上學期學業成績+下學期學業成績)÷2

三、學年成績及格之科目,各學期學分及成績如何處理呢?

答:該學年度各學期均授予學分,其各學期成績以該學期實得分數登錄。科目不及 格學期的分數仍維持不及格,但取得該學期學分數。

四、何謂延修?

答:若應畢業當學年度重修後學業仍未達畢業規定,最多可以延修二年。二年內同 學需自行回校參加相關重修課程,取得重修成績後,重算各學期學業成績及累 計學分數,符合畢業規定者,仍核發畢業證書。二年內未能重修以符合畢業規 定者,無法再取得畢業證書,亦無法再回校重修。

要點辦理。

第十四條 學生取得經查證認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學教育階段之正式合格國外學 歷,其在國外所修之科目學分,經審查符合課程要求,或經測驗及格 者,得列抵免修;其審查、測驗及學分採計規定,由本校另定要點辦 理。

第十五條 德行評量以學期為單位由導師依第二條第二款各目規定,參考各科任 課教師及相關行政單位提供之意見,依行為事實記錄,並視需要提出 具體建議。

重、補修學生及延修學生德行評量,由學校依其修課情形並斟酌一般 學生之規定辦理。第一項之獎懲項目、事由、程序獎懲相抵及銷過之 依本校「學生獎懲實施要點」及「改過銷過實施要點」辦理。

第十六條 德行評量之獎懲,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獎勵:分為嘉獎、小功及大功。

二、懲處:分為警告、小過、大過及留校察看。

學生之獎懲,除應通知學生、導師、家長或監護人外,於學期結束時 列入德行評量。

第十七條 學生請假別,分為公假、事假、病假、婚假、產前假、娩假、陪產 假、流產假、育嬰假、生理假及喪假;其請假規定,依本校「學生請 假及外出規定」辦理。德行評量之出缺席紀錄,依學生請假規定辦 理。

第十八條 學生曠課及事假之缺 課節數合計達該科目 全學期總修習節數三分之 一者,該科目學期學業成績以零分計算。但因學生或家庭發生重大變 故所請事假而缺課之節數,經提學生事務相關會議通過後,得不納入 計算。

學生缺課致影響課業時,學校應視其情形提供預警措施,並給予個別 輔導。

第十九條 學生除公假外,全學期缺課節數達教學總節數二分之一,或曠課累積 達四十二節者,經提學生事務會議通過後,應依法令規定及本校「學 生獎懲實施要點」,進行適性輔導及適性教育處置。

第二十條 學生學習評量結果,依下列規定處理:

一、符合下列情形者,准予畢業,並發給畢業證書:

(一)修業期滿,符合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綱要所定畢業條件。

(二)修業期間德行評量之獎懲紀錄相抵後,未滿三大過。

二、修業期滿,修畢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綱要所定應修課程,且取得一 百二十個畢業應修學分數,而未符合前款規定者,發給修業證明 書。

第二十一條 本補充規定,提經校務會議通過後溯自108 年6月18 日施行。

(10)

108學年度(含)以後入學學生(適用108課綱者)

領域名稱 科目 學分數 備註 語文 國語文 4

英語文 4 數學 數學 4

社會

歷史

4 可任採2科共4學分 地理

公民與社會

自然

物理

4 可任採2科共4學分 化學

生物 地球科學

藝術

音樂

4 可任採2科共4學分 美術

藝術生活

綜合活動

生命教育

4 可採跨領域選擇2科以上,共 4學分

生涯規劃 家政

科技 生活科技 資訊科技 健康與體育 健康與護理

4 健康與護理、體育各2學分 體育

必修學分數總計 32 五、德行評量未達畢業規定,可以延修嗎?

答:修業期間德行評量之獎懲紀錄相抵後滿三大過者,若未能在畢業當學年完成改 過銷過已符合畢業規定者,無法取得畢業證書,亦無法延修。

六、後期中等教育共同核心課程指的是什麼?

答:後期中等教育共同核心課程一定是必修科目。本校採計請見下表。

107學年度(含)以前入學學生(適用99課綱者)

領域名稱 本校

學分數 採計科目

語文領域 8 國文(高一~高三)

語文領域 8 英文(高一~高三)

數學領域 8 數學(高一~高二)

社會領域 8 歷史(高一~高二)、地理(高一~高二)、公民 與社會(高一~高二)

自然領域 4

高一物理、高一化學、高一生物、高一地球科學、

高二物理、高二化學、高二生物(一類組)、高 二地球科學(一類組)

藝術領域 4 音樂、美術、藝術生活

生活領域 4 生活科技、家政、資訊科技概論等 體育領域 4 體育

學分數總計 48

※相關領域科目名稱以當年度課程名稱為準,可能與上表不符,請洽詢註冊組。 名稱以當年度課程名稱為準,可能與上表不符,請洽詢註冊組。

(11)

桃園市立陽明高級中等學校學生考試規則

97.06.30校 務 會議 修 訂 102.08.29校 務會 議 修訂 105.01.20校 務會 議 修訂 107.01.19校 務會 議 修訂 107.06.28校 務會 議 修訂

一、為維護試場秩序、考試公平、及建立學生正確應試習慣,本校參考大考中心

「試場規則及違規處理辦法」制定本校學生各項考試規則。本辦法的適 用的考試包括:

1.定期考查:期中考、期末考。

2.學期補考:指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所辦理的學期補考。

二、試場布置與考試座位規定:

(一)考試前各班試務股長須將各班「應到人數」、「實到人數」、「缺考座 號」、「座位表」、「考試科目與時間」與「考試代碼」等訊息公告於 黑板。

(二)考試時各班教室之門窗與窗簾須打開,以利空氣流通及巡堂老師查堂。

(三)教室不得掛鐘

(四)考試時書桌不反轉,抽屜須淨空,不得主張非抽屜本人而不淨空,除應 考文具外,桌面及抽屜內、教室窗台、座位周邊不得放置任何書籍、紙 張。書包放置於教室前後、走廊或教室後方置物櫃中(請注意個人財物 安全)。違者【期中考、期末考,相關考生處以小過乙次】。

(五)考試時須按考試座位表入座,非經監考老師同意不得自行更動。違者

【期中考、期末考期及學期補考,相關考生處以小過乙次】。

(六)應考時,桌面上除必備之文具(藍色或黑色鋼筆、原子筆、橡皮擦、修 正液、鉛筆、直尺、三角板、圓規等)外,其他非應試物品(書本、計 算紙、電子儀器、具計算功能的手錶、鬧鐘、茶水飲料、鏡子、衛生紙…

等)不得置於桌面、抽屜中、桌椅下、座位旁或隨身。經監考老師指示 仍不放妥非應試物品,皆視為違規。因病需飲水或使用衛生紙,應事先 取得監考老師同意。違者【期中考、期末考期及學期補考期間處以小過 乙次】。

三、衣著及證件規定:

(一)參加學校期中考、期末考,同學須穿著制服或學校運動服。期中考、期 末考須配合監試人員核對容貌與相片冊是否相符,若不符合,一經監考 老師發現有冒名頂替或擅自更改座位的情形,相關人員依四.(七).6.處 分。【期中考、期末考期該科成績0分計算且記大過乙次】。

(二)寒暑假辦理學期補考,不論是否穿著制服或學校運動服,一律要攜帶證 件應試,限身分證、學生證(卡)、駕照等3種證件擇一。未帶證件者,

仍可繼續考試;若於考試當節下課向監考老師出示證件者,不予處分;

桃園市立陽明高級中等學校學生重補修學分實施要點

104.08.03行政會議修訂 107.01.19校務會議通過

一、依據:104年7月7日教育部臺教授國部字第1040061592B號「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 學校學生重修及補修學分補充規定」。

二、學生各學期未取得學分之科目,已修習者,得申請重修;未修習者,得申請補修。

其辦理方式,依下列規定順序為之:

(一)專班重補修:

1、申請學生達15人,開設專班。

2、課程範圍以開設前學期或前學年課程為主,授課內容由各科教學研究會 訂定之。每一學分授課6小時。

3、辦理時間以寒、暑假實施為原則。

4、成績評量,由授課教師依本校「國立陽明高級中學學生學習評量補充規 定」辦理。

5、專班重補修課程之收費,以上課節數為計算基準,每人每節課為40元,

每一學分240元。

6、授課鐘點費依授課時段以每節400至550元為原則。

(二)自學輔導:

1、申請學生達6人以上,未達15人者,以自學輔導方式辦理;除高三課程重 修生外,不足6人不予開班。

2、由教師指定教材,供學生自行修讀,並另安排面授指導,屬重修者每一 學分3小時;屬補修者每一學分6小時。

3、自學輔導課程以寒暑假實施為原則,必要時得於學期中辦理。

4、學生收費以每一學分收費240元。

5、授課鐘點費依授課時段以每節400至550元為原則。

三、已開設專班重修之科目,除有不可抗拒之特殊情形並經學校核准者外,不受理申請更 改課程或改為自學輔導。

四、選課後,未依規定繳費或更改課程,影響開課及他人權益者,除取消資格外並依 校規處理。

五、重補修期間,出缺勤及成績評量依本校相關規定辦理,缺課時數達該科目教學總 時數三分之一者,不予評量。

六、重補修學生生活輔導實施同於學期修課之生活輔導方式。由任課教師負責出缺勤 考核、秩序及環境公物之督導維護;學生之出缺勤、上課秩序及生活常規等表現 得列入成績考核。

七、本補充要點之收費,依「高級中等學校收取學生費用辦法」規定之程序辦理。

八、本要點經 校長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12)

(二)考生應保持答案卷(卡)之整潔,不得污損,或註記任何無關之文 字或符號,影響批閱者,【扣該科成績 10 分】。

(三)考試結束鐘聲響畢即應自動停止作答,【期中考、期末考期及學期 補考期間繼續作答者扣該科成績 10 分;經制止後仍繼續作答者,

該科扣 10 分且處以小過乙次,情節重大者加重扣分或 0 分登記】。

(四)考試結束考生未確實繳交答案卡、答案卷、考試進行中攜出試場或 藉故延遲交卷者,【期中考、期末考期及學期補考該科一律零分計 算。】

六、定期考試請假規定:

(一)得補考之假別:

1.期中考、期末考期必須符合公、喪、娩假、流產假及病假。事假一律不 得補考。

2.學期補考無論何種假別,一律視同放棄考試資格,不再辦理補考。

(二)補考資格:

1.公、喪、娩假、流產假必須依照規定事先完成請假手續,經生輔組准假 後將假單送教務處試務組存查。

2.病假分重大病假與緊急傷病假。重大病假因傷或因病需住院治療或手 術、

長期休養或具群聚傳染的特性,須事先提出區域醫院診斷證明書,完成 請假手續。緊急傷病假因無法預知的意外或疾病無法到校考試,家長或 導師於期中考或期末考當天親自致電生輔組與教務處試務組先行報備,

待請假結束後,到校檢具診斷證明書,且完成請假手續後,方取得補考 資格。其餘假別不受理補行考試,缺考科目以零分計算。

(三)請假證明文件:

喪假須檢具訃文。公假由相關處室提出。娩假、流產假及病假一律 須檢具診斷證明書或醫院證明(不受理收據)。

(四)補行考試期限:考試結束2個工作天內(含)至教務處完成補行考試,

且請假結束,到校第一天必須立即至教務處進行補行考試,不得進班,

不得延遲。違者缺考科目以零分計算,缺考學生不得異議。

(五)若有遭逢重大疾病或嚴重事故需住院治療或手術、長期休養且無法於定 期考查結束兩個上班日(含)內完成補考,應事先向教務處提出申請,

經教務處與各學科老師討論後完成簽核,視個別狀況進行補行考試。

七、突發傷病特殊應考需求,最遲考試前一日填具應考服務申請表交至試務組 備查。

八、凡學校辦理涉及競試及公平性的其他集體考試,準用本辦法四、(一)~

(七)及五、(一)~(三)各項規定。

九、本規則經校務會議討論,陳 校長核定後實施,修訂時亦同。

【若於考試結束後且當日下午 17 點前到教務處補證者,予以警告乙 次懲處;若未於考試結束後且當日下午 17 點前補證者,該科成績不 予採計。】

四、考試進行期間規定:

(一)考試進行間嚴禁將行動電話.穿戴型裝置或具有計算.記憶.拍攝.錄 影及傳輸功能的器材置於桌上、抽屜內、隨身攜帶或座位旁者。違 者【期中考、期末考期及學期補考期間不論行動電話是否使用或發 出聲響,該科扣 10 分,並記小過兩次。】

(二)行動電話或電子儀器應關機並放置於試場前後方臨時置物區或置物 籃。若置於試場前後方臨時置物區或置物籃但發出聲響者(包含電 子錶整點報時或是訊息音),【期中考、期末考期及學期補考期間記 小過乙次。】

(三)應試時間

1.期中考、期末考:考試開始逾時 15分鐘不得與試,該科以缺考論,不 予計分。考試鐘響結束後,始得交卷出場,考試未結束,不聽勸告強 行交卷【期中考、期末考期間該科0分登記。】

2.學期補考:考試開始逾時 15分鐘不得與試,該科即以缺考論,不予計 分。考試開始 30分鐘後,得交卷出場,未達 30 分鐘,不聽勸告強行 交卷【學期補考該科0分登記。】

(四)考試時如有問題,須於座位上舉手,等候監考老師前往處理,不可 逕行起立、發問或離開座位。

(五)考試時不得破壞試場秩序,影響考試進行。違者【期中考、期末考 期及學期補考期間處以小過乙次】

(六)考試時不得飲食或嚼口香糖,違反【期中考、期末考期及學期補考 予以警告兩次懲處】

(七)考生有下列舞弊或意圖舞弊行為之一者 ,【期中考、期末考期及 學期補考該科成績 0 分計算且記大過乙次】。

1.夾帶或傳遞含有相關文字或符號物件。

2.在文具衣物或肢體書寫相關文字和符號。

3.抄襲傳遞或交換答案。

4.以聲音或信號示人答案。

5.將答案供人窺視、抄襲。

6.頂替代考或代人頂替考試。

(八)考試期間因身體不適需離座(如廁),須經監考老師同意,並記錄離開即 返回時間,回到座位後可繼續作答,但不得要求延長考試時間。

五、考試作答規定:

(一)考生填寫答案卷(卡)時須於規定欄位確實填寫班級、座號、姓名,

若有填寫(劃記)不全或錯誤者,【扣該科成績 10 分】。

(13)

二、學務處規章

桃園市立陽明高級中等學校學生獎懲辦法

99.01.22校務會議增訂通過 103.06.30校務會議修正通過 104.06.30校務會議修正通過 108.06.27校務會議修正通過

一、依據

(一)高級中等教育法第51條。

(二)高級中等學校學生評量辦法。

(三)高級中等學校訂定學生獎懲規定注意事項。

(四)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

二、依本規定對學生行為所評定之獎懲、並得視年齡之長幼、年級之高低、動機與目 的、態度與手段、行為之影響等情形、酌予變更獎懲等第。

三、學生之獎勵與懲罰分為:

(一)獎勵:

1.記嘉獎。

2.記小功。

3.記大功。

4.特別獎勵:

(1)公開表揚。

(2)獎品或獎金。

(3)獎狀。

(二)懲罰:

1.記警告。

2.記小過。

3.記大過。

4.留校察看。

四、合於下列規定情事之一者,記嘉獎:

(一)服裝儀容經常整潔合於規定足為同學模範者。

(二)經常禮節周到足為同學模範者。

(三)熱心參加課外活動表現優異者。

(四)熱心助人足為同學模範者。

(五)值星值日特別盡職者。

(六)維護校園安全,主動回報弊害經查明屬實者。

(七)經常主動為團體服務,表現優良者。

(八)作業、週記書寫認真,內容充實足為同學楷模者。

(九)其他合於記嘉獎事實者。

五、合於下列規定情事之一者,記小功:

(一)校外生活言行表現優異,有具體事實者。

(二)擔任各級幹部負責、盡職、成績優異者。

(三)推展正當課外活動,成績優異者。

桃園市立陽明高級中等學校學生請領各種證書作業要點

一、在學證明:凡本校在學學生其家長需向服務機關申請子女教育補助費或其 他用途者,將學生證自行影印,並送至註冊組驗印即可。

二、成績證明書:凡在本校就讀學生需用成績證明者,得填具申請書向註冊組 申請。

三、休學證明書:

(一)本校學生因身體或家庭之特殊情形,得由家長簽章後向學校申請休 學,經校長核定並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休學證明。

(二)休學以一學期或一學年為期,均自休學之學期開始計算,期滿因故 不能復學得申請連續休學一次,但連續休學期間總共不得超過兩學 年,逾期勒令退學。

(三)休學一年期滿未經申請繼續休學或不復學者以退學論。

四、修業證明書:凡曾在本校就學而未取得畢業證書者,得申請修業證明書。

五、轉學證明書:

(一)本校學生於學期或學年終了或學期上課時間未逾 1/3,因家長調職或

遷 居自願 轉學他校 並辦妥 離校手續 者,得 申請轉學 證明書 轉入他 校 就讀。

(二)學生領取轉學證明書後如仍願返本校就讀者,在開學 1 個月內可提出

申請,若尚有缺額且經編級試驗及格後,可返本校就讀。

六、畢業證書:本校學生修業年限為 3 年,修業期間符合畢業條件者,予以核 發畢業證書。畢業證書請自行妥善保管,畢業證書遺失或毀損,無法申請 補發,只能補發畢業證明書。

七、補發畢業證明書:畢業證書遺失或毀損,檢具最近 3 個月內 2 吋正面脫帽 半身照片一張,向註冊組申請。

八、補發學生證:學生證如遇毀損或遺失,得申請補發,毀損之學生證應繳回 註冊組。

九、請領各種證書作業規費及工作日數請參考附表。

證件名稱 費用

(每份)

相片 張數

作業

天數 備註 申請休學 免費 1 2

申請轉學 免費 2 2 申請復學 免費 不需 當天 補發學生證 100 不需 2 補發畢業證明書 100 2 2 申請修業證明書 100 1 當天

申請英文畢業證書 100 1 2 提供護照上的英文姓名

申請英文成績單 50 1 2 提供護照上的英文姓名

申請中文成績單 50 不需 當天

十、請領各種證書作業流程:註冊組填寫申請書出納組繳費申請書、繳費 收據送回註冊組製發。

十一、申請請領各種證書後,不接受取消申請,一概不予退費。

(14)

(十七)教師輔導管教辦法內所訂之正向管教措施未能於期限內完成者。

九、合於下列規定情事之一者,記小過:

(一)故意損壞公物者。

(二)違反作息常規、擾亂校園秩序,造成師生安全疑慮,情節輕微者。

(三)違法散播違反公序良俗有害身心內容之刊物、光碟及其它儲存媒體或於網路 上公開散播不實言論,造成他人身心傷害或名譽受損者。

(四)亂丟垃圾,或有其他破壞環境衛生行為。

(五)不假離校外出者。

(六)使用言語或文字,當面或藉由平面、網路或其他電子媒介侵害他人名譽或恐 嚇他人。

(七)擔任各級幹部,不負責盡職,影響工作推展者。

(八)校內外重要集會、活動或假日返校服務,無故缺席者。

(九)攜帶香菸、打火機、檳榔、酒類或其它違禁品到校者。

(十)非住校生未經許可,進入學生宿舍或逗留寢室者;屢犯者加重處分。

(十一)同學發生爭執、鬥毆,未加勸阻或未反映師長處置而在旁圍觀助陣(未動 手)者。

(十二)未經老師允許,擅離教室者;上課時間,逗留校園。

(十三)遲到、晚到在外逗留不進入校區以規避登記者。

(十四)個人言行違反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規定,經本校性別平等教育委 員會認定屬實者情節嚴重者,並經學生獎懲會議通過者。

(十五)出入禁止18歲以下進入之場所,情節尚非重大者。

(十六)攜帶或閱讀有害其身心健康、暴力、血腥、色情、猥褻、賭博之出版品、

圖畫、錄影節目帶、影片、光碟、磁片、電子訊號、遊戲軟體、網際網路 內容或其他物品,情節輕微,已有悔悟者。

(十七)冒用、冒名或偽造他人文書、印章、證件、簽名意圖規避責任或使師長為 不實登錄,情節輕微尚有悔意者。

(十八)違反考試規則,情節輕微者。

(十九)毆打他人,情節輕微者。

(二十)違反住宿生活公約規則,情節嚴重合於退宿者。

十、合於下列規定情事之一者,記大過:

(一)成立幫派或參加不良組織者。

(二)為首聚眾滋事,有危害及影響校園安全秩序者。

(三)毆打同學或集體鬥毆者;被害人未還手仍繼續毆打者,加重處分。

(四)使用言語或文字,當面或藉由平面、網路或其他電子媒介侵害他人名譽或恐 嚇他人,勸導不聽,再犯者。

(五)未經當事人同意取用他人貴重財務,經查屬實而有悔意者。

(六)蓄意規避公共服務,並有意影響他人。

(七)賭博、吸食或注射違禁品者。

(八)冒用、冒名或偽造他人文書、印章、證件、簽名意圖規避責任或使師長為不 實登錄者。

(九)塗改點名簿、請假單或其他文件者。

(十)酗酒、抽菸、吃檳榔屢勸不改者。

(十一)未經允許私自帶校外人士進入校區者。

(四)參與愛國、愛鄉、愛校活動,有具體事實者。

(五)熱心公益、維護公物,增進團體利益著有事蹟者。

(六)見義勇為,維護團體或同學權益者。

(七)維護校園安全,主動回報重大弊害,防患未然,經查明屬實者。

(八)參加校內外辦理之各項志工服務等活動,績效特別優異者。

(九)其他合於記小功事實者。

六、合於下列規定情事之一者,記大功:

(一)品德優良、獲校外表揚,足為同學楷模者。

(二)提倡愛國、愛鄉、愛校活動表現優異者。

(三)在校外言行確有特殊事實表現,並因而增進校譽者。

(四)幫助別人解決重大困難,有具體事實值得表揚者。

(五)有特殊義勇行為,足為同學楷模者。

(六)其他合於記大功情事者。

七、合於下列規定情事之一者,特別獎勵:

(一)學期內累計滿三大功後,又合於大功獎勵之事實者。

(二)長期照顧特殊境遇長輩、兄弟姐妹或同學,有具體事實者。

(三)參與國際活動或競賽,有特殊優良行為,堪為全校學生之模範者。

(四)舉發重大不法活動,經查明屬實,獲特殊表揚者。

(五)德、智、體、群、美五育總成績特優者。

(六)其它特殊行為表現合於特別獎勵者。

八、合於下列規定情事之一者,記警告:

(一)上課時不專心聽講影響他人受教權益,經師長提醒後,仍不改正者。

(二)亂丟垃圾,或有其他破壞環境衛生行為。

(三)不按時繳交週記、作業或學校公務表報屢勸不聽者。

(四)集會不遵守集會秩序,影響他人學習,經勸導後仍未改正者。

(五)擔任幹部、參加公眾服務、差勤或團體活動,態度散漫敷衍,影響工作推展,

經勸導仍未改正者。

(六)經常遲到早退或不按時作息,勸導後仍不改正者。

(七)在公共場所、教學區域不遵守秩序或高聲喧鬧,經勸導仍未改正者。

(八)未經允許外訂食品。

(九)言行舉止不合國民禮儀規範,有失學生身份,經勸導仍未改正者。

(十)上、放學未遵守交通規則或學校交通動線規範致影響交通秩序或安全,經勸 導仍未改正者。

(十一)早(晚)自習、午休及上課時間使用手機或於上課時間閱讀課外讀物者。

在校期間非課堂所需,玩撲克牌等桌上遊戲者。

(十二)無正當理由擅入別班教室、實驗室或其它限制進入之場所者。未依照規定 時間離開教學區者。

(十三)不遵守糾察隊或班級幹部糾正者。

(十四)個人言行違反校園性騷擾或性霸凌規定,經本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認定 屬實,情節輕微者。

(十五)將個人之電子用品、充電器於學校各教室(含實驗室、社團辦公室等)場所 充電或於校內未經師長核准,違規使用電器用品者。

(十六)非經允許,於校內任何場地、任何時段投、打、傳接〈棒球及硬式壘球〉。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校事會議是學校任務編組之會議,有 需要才成立,由校長邀集家長會代表、 教師會代表、行政人員代表及教育學 者、法律專家、兒童及少年福利學者專 家或社會公正人士等五類人員組成, 審議知悉或檢舉案件。 3 學生、家長或團體組織可以檢舉嗎? 任何人得以向教師行為時所屬學校檢 舉,學校接獲檢舉或知悉案件時,由學 校先行判斷案件類型,倘案件類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