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PDF 97學科能力測驗社會試題解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PDF 97學科能力測驗社會試題解析"

Copied!
28
0
0

Teks penuh

(1)

97 學科能力測驗社會試題解析

第壹部分第壹部分

第壹部分第壹部分:::選擇題:選擇題選擇題(選擇題((占(占占占84分分)分分)))

說明:第1至42題皆計分。第1至42題皆是單選題,請選出一個最適當的選項標示在答案 卡之「選擇題答案區」。每題答對得2分,答錯不倒扣。

1. 右圖為臺灣經建版地圖中的4種土地利用圖例。哪 些圖例在臺灣的分布,主要集中於丘陵地區?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答 案】(B)

【概念中心】圖例

【命題出處】南一版地理(一)第二章「地理網線和地圖」

【試題解析】圖例是在地圖上對於圖形資料及屬性資料的展現方式;地圖是地表的縮影,

地表的現象相當複雜,故常須加以簡化,並以符號表示。圖中甲為水田、乙 為果園或農場、丙為茶林、丁為蔗田。圖例集中在丘陵地區的土地利用,應 以果園和茶樹為主,故應選擇乙圖和丙圖。

2. 下表為4個國家的森林面積與森林覆蓋率。哪個國家最可能是世界紙漿最大生產國?

國家 緯度 森林面積(平方公里) 森林覆蓋率(%)

甲 49°N-80°N 3,101 34

乙 8°N-12°S 1,336 59

丙 7°N-10°S 885 49

丁 22°N-28°N 322 49

(A)甲 (B)乙 (C)丙 (D)丁

【答 案】(A)

【概念中心】林業

【命題出處】南一版地理(一)第十三章「人口(一)」

【試題解析】表中的乙和丙由緯度判斷應屬於熱帶地區,故為雨林和莽原區。丁的緯度較 高,應為中緯度帶常綠闊葉林區。甲的緯度最高,應屬於針葉林區,故最可 能是世界紙漿最大生產國。

3. 右圖中甲、乙、丙、丁為2005年臺灣四大區 域的人口自然增口率與社會增加率。該年哪 個區域的人口最接近零成長?

(A)甲 (B)乙 (C)丙 (D)丁

(2)

【答 案】(C)

【概念中心】人口成長

【命題出處】南一版地理(一)第十三章「人口(一)」

【試題解析】1. 甲:人口成長率=自然增加率+社會增加率≒0+(-0.5)=-0.5 乙:人口成長率=自然增加率+社會增加率≒0.35+(-0.15)=0.2 丙:人口成長率=自然增加率+社會增加率≒0.18+(-0.1)=0.08 丁:人口成長率=自然增加率+社會增加率≒0.38+0.25=0.63 2. 丙的人口成長率最低,趨近於零,所以人口最接近零成長。

4. 依據學者研究,在公元5世紀前後,受到環境變遷的影響,某族群開始從原居的黑龍江流 域,遷往遼河流域。該族群的遷移,最可能與下列哪項環境變遷有關?

(A)梅雨季節變長 (B)凍土面積變廣 (C)平均氣溫變高 (D)黃土面積變少

【答 案】(B)

【概念中心】東北地區

【命題出處】南一版地理(二)第十五章「東北地區(二)」

【試題解析】(A)東北位於北緯40度以北,緯度較高,較不易受到梅雨的影響;(C)如果平 均氣溫變高,表示該地區變暖,比較可能北遷;(D)東北平原主要是以黑鈣土 為主,土壤肥沃。遼河位在東北平原的南邊,表示該族群是由北往南遷,最 可能是凍土面積變廣,南遷以尋找食物的來源。

5. 中國哪個自治區的居民,目前產業活動仍以牧業為主,牧業的年總產值高於農業?

(A)西藏自治區 (B)內蒙古自治區 (C)寧夏回族自治區 (D)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答 案】(A)

【概念中心】青藏高原

【命題出處】南一版地理(二)第十七章「塞北與西部地區(二)」

【試題解析】西藏自治區內在廣大的藏北高原是以山牧季移為主,而藏南縱谷地區,也仍 以畜牧為主,只有東南偶受季風影響的地區,因降水量稍多,有農業。

6. 下列首都的遷移案例中,何者主要是係基於邊界的國防安全問題而遷都?

(A)7世紀武則天遷都洛陽 (B)19世紀日本遷都東京

(C)20世紀巴西遷都巴西利亞 (D)20世紀巴基斯坦遷都伊斯蘭馬巴德

【答 案】(D)

【概念中心】首都的變遷

【命題出處】南一版地理(一)第二十一章「政治地理」

【試題解析】1. 武則天遷都洛陽的原因主要有二:(1)舊都長安大多數人忠於唐朝,對新朝

不利;(2)關中平原的米糧已不足供應長安軍民,需由洛陽把米運到關中,

運輸成本太高。綜合以上所述,主要遷都的原因為經濟上的需求。

2. 京都是西元794到1868年這一千多年間的日本首都,在京都之前,日本 的首都是奈良,今天的日本首都東京。在19世紀當時,明治天皇遷都江 戶,並將江戶改名為東京,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德川幕府死灰復燃,此為 政治目的。

(3)

3. 如巴西為了開發內陸,將首都自沿海的里約,遷到巴西高原的巴西利亞,

此目的為經濟因素。

4. 巴基斯坦將首都自沿海的喀拉蚩遷到內地的伊斯蘭馬巴德,是為了與印度 爭奪喀什米爾,屬於軍事上的需求。

7. 某個國家的首都,年雨量在1110-1649mm,氣候型態是:5至8月為冷季,平均氣溫在15

℃-18℃;9至11月為熱季,平均氣溫在22℃-25℃;11月至4月為雨季,其餘月份為乾季。

該國家最可能位於下列哪個緯度區?

(A)10°N-15°N (B)30°N-40°N (C)10°S-15°S (D)30°S-40°S

【答 案】(C)

【概念中心】熱帶溼潤氣候區

【命題出處】南一版地理(一)第八章「氣候(二)」

【試題解析】由年降水量在1,110~1,649mm以及平均氣溫來判斷,緯度應在熱帶地區。5 至8月為冷季,所以該首都是位在南半球。

8-10為題組

◎ 右圖為臺灣某地區河階地形的等高線圖。該地區河 階階面之間的相對高度,超過40公尺,是研究臺 灣地殼隆起速率相當重要的觀察區。請問:

8. 該地區地勢最高的河階面,介於海拔幾公尺之間?

(A)120-140公尺 (B)200-220公尺 (C)340-360公尺 (D)480-500公尺

【答 案】(C)

【概念中心】等高線

【命題出處】南一版地理(一)第二章「地理網線和地圖」

【試題解析】每100公尺間的等高線共有四條,所以等高線的間距值為20公尺。由圖中等 高線來判斷河階的位置,最高的河階是位在丙處的東北方,而丙地為等高線 220公尺所在地,由此推斷河階的位置應是340~360公尺。

9. 造成該地區河階地形的主要河流,其河水的流向為何?

(A)北往南流 (B)西往東流 (C)東北往西南流 (D)西北往東南流

【答 案】(B)

【概念中心】等高線

【命題出處】南一版地理(一)第二章「地理網線和地圖」

【試題解析】北方在圖的右側,所以圖的上方為西方,因此該地的主要河川是由西往東流。

10. 圖中甲、乙、丙、丁四地,何處最可能出現湧泉?

(A)甲 (B)乙 (C)丙 (D)丁

【答 案】(C)

【概念中心】湧泉帶

(4)

【命題出處】南一版地理(一)第四章「地形(二)」

【試題解析】河流至山麓,坡度變緩,流量分散,搬運力隨之急減,所攜帶之砂礫自然在 谷口發生堆積形成沖積扇。其頂點稱為扇頂,底緣稱為扇端,表面是扇面。

一般言之,扇頂至扇端之縱剖面呈凹形,但與此垂直方向的橫剖面呈凸形。

沖積扇之大小和其河長大致成正比。堆積物粒度大,透水性佳,地下水面深。

潛流由扇端湧出,稱為湧泉帶。丙所在的位置位於最高河階的最低處,恰好 類似沖積扇的扇端所在地,所以最可能有湧泉。

11. 右圖為2005年經濟部核准臺灣廠商海外投資的比例圖。其中甲、

乙、丙、丁分別代表的是哪些大洲?

(A)亞洲、北美洲、歐洲、拉丁美洲 (B)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 (C)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歐洲 (D)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歐洲

【答 案】(D)

【概念中心】臺灣經濟

【命題出處】南一版地理(二)第二章「臺灣的環境與環境的變遷」

【試題解析】臺商海外投資仍以亞洲地區為主,故甲應該是亞洲;拉丁美洲是臺灣擁有最 多邦交國的地區,臺商的海外投資比例會偏高,所以乙應該是拉丁美洲。

12. 蝗蟲對農業危害極大,有人將它與旱、澇並列為三大農業災害。依據研究,中國最適合蝗 蟲生長的條件,為最冷月月均溫在-4℃以上,年雨量1,000mm以下,且春、秋兩季為少雨 季節。下圖是四種農業經營的模式圖。從氣候條件來看,中國若爆發大規模的蝗蟲災害,

下圖哪種農業活動的災情最為輕微?

(A)甲 (B)乙 (C)丙 (D)丁

【答 案】(A)

【概念中心】華北天然災害種類

【命題出處】南一版地理(二)第十二章「華北地區(一)」、第十三章「華北地區(二)」

【試題解析】發生蝗災的原因通常土壤為鹼性,表面被植物覆蓋的比率低,有半數以上的 土地是裸露的,每年乾旱季節和雨季區分比較明顯的地區,形成蝗災的可能 性就比較大。甲圖為熱帶栽培業,是屬於熱帶地區的作物栽培,乾、雨季較 不明顯,所以蝗災的災情最輕微。

(5)

13-15為題組

◎ 照片一為某地的海岸景觀;照片二是四種農業土地利用景觀。請問:

照片一 照片一 照片一 照片一 甲

甲甲

甲 乙 乙乙乙

丙 丙丙

丙 丁 丁丁丁

照片二 照片二 照片二 照片二

13. 該種海岸類型的形成,和哪種地形作用的關係最密切?

(A)火山作用 (B)冰河作用 (C)溶蝕作用 (D)河流作用

【答 案】(B)

【概念中心】冰河地形

【命題出處】南一版地理(一)第六章「地形」

【試題解析】受冰河作用影響,將冰河谷侵蝕形成U字形的冰河槽。接連海岸的冰河槽若 海水侵入就成為峽灣,挪威西海岸最是典型。題目已經告知為海岸地形,照 片中兩山對峙的景觀,比較像冰河槽受到海水入侵,而形成的峽灣地形。

(6)

14. 該種海岸類型,在哪個氣候區的分布最普遍?

(A)熱帶莽原氣候 (B)副熱帶季風氣候

(C)溫帶海洋性氣候 (D)溫帶地中海型氣候

【答 案】(C)

【概念中心】氣候類型

【命題出處】南一版地理(一)第八章「氣候(二)」

【試題解析】熱帶莽原氣候分布範圍:南北緯10度至北回歸線附近。副熱帶季風分布範圍:

北緯25度到35度,大陸東岸。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範圍:南北緯40度到 60度,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分布範圍:南北緯30度到40度,大陸西海岸。

冰河地形主要分布在高地和高緯度地區。(A)到(D)選項中,緯度最高,最容 易有冰河地形分布的應該是(C)選項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15. 照片二中何種農業景觀,最可能出現在該海岸類型的地區?

(A)甲 (B)乙 (C)丙 (D)丁

【答 案】(D)

【概念中心】農業

【命題出處】南一版地理(一)第十五章「農牧業」

【試題解析】甲為熱帶地區的橡膠作物;乙為熱帶地區的椰子;丙為梯田;丁為酪農業。

甲~丁四種農業景觀中,以酪農業分布的緯度最高。

16. 依據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七條的規定,下列有關監察院組成方式、職權行使和保障的敘述,

哪些正確?

甲、監察院設監察委員若干人,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 乙、監察委員在監察院內所為之言論及表決,對院外不負責任 丙、監察委員除現行犯外,非經監察院許可,不得逮捕或拘禁 丁、監察院對於公務人員的失職或違法情事,有權提出糾舉案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答 案】(D)

【概念中心】監察院的組織與職權

【命題出處】南一版三民主義(下)第十一課「五權憲法原理」

【試題解析】(甲)依據《憲法增修條文》第七條第二項規定,監察院設監察委員29人,由 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之,所以本項敘述正確;(乙)在《憲法》及《憲 法增修條文》中,對於監察委員的職權均未提及:「監委在院內之言論及表決,

對院外不負責任。」唯《憲法》第七十二條,才明文規定立法委員在院內所 為之言論及表決,對院外不負責任,所以本項敘述錯誤;(丙)關於此選項的 敘述,《憲法》也僅針對立法委員做保障,而未保障監察委員。《憲法》第七 十四條:立法委員、除現行犯外,非經立法院許可,不得逮捕或拘禁,所以 本項敘述錯誤;(丁)《憲法增修條文》第七條第一項:監察院為國家最高監 察機關,行使彈核、糾舉及審計權。《憲法》本文第九十七條第二項:監察院 對於中央及地方公務人員,認為有失職或違法情事,得提出糾舉或彈劾案,

所以本項敘述正確。

(7)

17. 民生主義主張建立社會安全制度,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明文規定,保障特定人民的醫 療衛生和社會福利。這些受到明文規定保障的人民包括:

甲、懷孕婦女 乙、金馬地區居民 丙、身心障礙人士 丁、低收入老人和兒童 (A)甲丁 (B)乙丙 (C)甲丙丁 (D)乙丙丁

【答 案】(B)

【概念中心】社會安全制度之保障

【命題出處】南一版三民主義(下)第十一課「五權憲法原理」

【試題解析】根據《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第七項規定:國家對於身心障礙者之保險與就 醫、無障礙環境之建構、教育訓練與就業輔導及生活維護與救助,應予保障,

並扶助其自立與發展。又同條第十二項特別指出:國家應依民族意願,保障 原住民族之地位及政治參與,並對其教育文化、交通水利、衛生醫療、經濟 土地及社會福利事業予以保障扶助並促其發展,其辦法另以法律定之。對於 澎湖、金門及馬祖地區人民亦同。

18. 我國根據民生主義理論,實施平均地權改革政策。就訂定地價而言,下列有關目前實施政 策與中山先生主張的比較,何者正確?

(A)兩者皆以地主申報的地價為準 (B)兩者皆以政府公告的地價為準

(C)目前政策實施公告和申報並行 (D)中山先生主張公告和申報並行

【答 案】(C)

【概念中心】平均地權

【命題出處】南一版三民主義(下)第十五課「民生主義的基本主張」

【試題解析】依照孫中山先生的主張,地價應由地主自己訂定。但目前政策的實施方式則 為,各縣市政府對於轄區內的土地,提請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再計算各宗 土地的價格後據以公告。所公告的地價是作為土地所有權人申報地價時之參 考。因此,現行的土地政策是採行公告地價及申報兩者並行的方式。

19. 中山先生認為中國雖四萬萬之眾,實等於一盤散沙,民眾對國事毫不關心,國家民族觀念 相當薄弱,祇知有自己不知有國家,不能團結。中山先生認為這種現象是受到何種因素的 影響?

(A)中國自古即以天朝上國自居,人民無法產生國家認同 (B)人民「天高皇帝遠」的心態,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 (C)滿清專制剝奪人民政治自由,人民無從辨識國家問題 (D)列強對中國採取挑撥與分化,使人民彼此猜忌與互斥

【答 案】(C)

【概念中心】中國的民族問題

【命題出處】南一版三民主義(上)第六課「民族主義的基本主張」

【試題解析】孫中山先生在其「民權初步自序」中提到:「中國四萬萬之眾,等於一盤散沙。

此豈天生而然耶?實異族之專制有以致之。」有此可知中山先生認為,當時 的民眾對國事不關心、民族觀念薄弱,實因為滿清的專制統治,剝奪人民的 政治自由,人民管不到國事,也因此對國事毫不關心,終究形成散沙,不能 團結。

(8)

20. 中山先生在民生主義中批判馬克思的「剩餘價值說」。馬克思所謂的「剩餘價值」事實上就 是指下列何者?

(A)資本 (B)勞力 (C)土地 (D)利潤

【答 案】(D)

【概念中心】孫中山先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評論

【命題出處】南一版三民主義(下)第十六課「民生主義與相關思潮」

【試題解析】孫中山先生將剩餘價值(surplus value)譯為「盈餘價值」,意即資本和售價 的差額,所以是指利潤。

21. 司法權是我國政府組織五權分立的其中一權,下列有關我國司法體制和司法機關職能及其 運作原則的敘述,何者正確?

(A)司法機關旨在監督執法和裁判訴訟 (B)司法機關運作與政黨政治關係密切

(C)檢調體系具完全自主性且司法獨立 (D)法院的法官有權彈劾失職政府官員

【答 案】(A)

【概念中心】我國司法體制和司法機關職能及其運作原則

【命題出處】南一版三民主義(下)第十一課「五權憲法原理」

【試題解析】(A)《憲法》第七十七條:「司法院為國家最高司法機關,掌理民事、刑事、

行政訴訟之審判及公務員之懲戒。」由此可知,司法權主要在掌管審判、訴 訟之職,而懲戒違反失職之公務人員,則可視為監督執法;(B)司法機關之運 作應獨立自主,不應與政黨政治關係密切而喪失公正性;(C)廣意的檢調體系 可包括在司法體系的架構下,但實際運作上,檢調體系屬於行政權,而本題 題幹是問「司法體制和司法機關職能及其運作原則」。行政權之特性講求倫理 與服從,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有絕對的命令權與指揮權;(D)彈劾失職政府官 員之職應為監察委員之職權。

22. 中山先生為了革命與建國需要,先後完成下列諸事,這些事情發生的時間順序為何?

甲、組織興中會 乙、發表建國大綱 丙、撰述實業計畫 丁、制訂中華民國國號

(A)甲乙丙丁 (B)甲丁丙乙 (C)乙甲丙丁 (D)乙丁甲丙

【答 案】(B)

【概念中心】孫中山先生的革命與建國事業

【命題出處】南一版三民主義(上)第一課「國父的生平和革命的時代背景」

【試題解析】發生時間分別為:甲光緒二十年(1894);乙民國十三年(1924);丙民國八 年(1919);丁光緒三十一年(1905),因此選(B)。

23. 我國目前實施的公民投票,就是民權主義「主權在民」與「全民政治」主張的實踐。下列 關於民權主義主張與公民投票內涵的敘述,何者正確?

(A)主權在民係以公民投票為先決條件 (B)公民投票實際涵括創制與複決兩權

(C)公民投票的目的在於落實地方自治 (D)政治的難題可透過公民投票來解決

【答 案】(B)

【概念中心】孫中山先生的革命與建國事業

(9)

【命題出處】南一版三民主義(下)第十課「民權主義的基本主張」

【試題解析】(A)主權在民的意思是指,國家的最高統治權屬於國民全體。依照中山先生的 看法,主權在民表現在全民政治上,亦即國家的政權屬於全體人民,一律享 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種民權。由此可知,主權在民並非以單一公民 投票作為先決條件;(B)雖然《憲法》明訂中華民國國民有創制、複決權,但 行憲至今,我們尚未有創制複決法,以至於人民無法行使此二權;民國92 年12月31日,我國公布《公民投票法》,使人民的創制、複決權有了法律的 依據。依照《公民投票法》的內容,全國性公民投票,分為法律案之複決、

立法原則之創制及重大政策之創制或複決;(C)公民投票的目的在落實《憲法》

賦予人民的創制、複決權。地方自治的落實已在各級地方性的選舉中實現;

(D)公共政策若可透過反覆的討論、協商,較能保障決策的品質。公投則因人 數過多,無法進行充分的辯論、協商,且一般人對複雜的政策缺乏興趣,且 認知不足,透過公投決定,將造成決策品質無法保障。公投只能針對正反意 見(「贊成」或「反對」),作二擇一的選擇,太過簡化。很多複雜的政策問題,

選擇方案可能都多於二,因此,公投並非適宜的立法或決策的工具。公投所 涉議題若缺乏社會共識,又具高度情緒性,在缺乏理性討論的前提下,公投 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可能會製造對立與不安。

24. 英國思想家洛克(John Locke)認為,政府權威的正當性是建立在被治者同意的基礎上。

下列哪項敘述與洛克這項主張的意涵最為接近?

(A)民意機關的代表必須由公民選舉產生 (B)統治者透過選舉獲得人民完全的授權

(C)政府的決策必須經由公民投票來決定 (D)政府組織的分工應配合被治者的需求

【答 案】(A)

【概念中心】英國思想家洛克的民權思想

【命題出處】南一版三民主義(下)第十二課「民權主義與相關思潮」

【試題解析】洛克的主張是一種「社會契約論」的看法,認為政府的權力來自於被治者的 授權賦予,政府受人民的委託辦事,主權應屬於全體人民;(B)「同意」並非 代表「完全的授權」,故不選。

25. 中山先生在民權主義提出「甲、革命民權;乙、權能區分;丙、均權制度」的理論與主張,

這三種理論中「權」的性質與內容有什麼異同?

(A)甲乙相同 (B)乙丙相同 (C)三者皆同 (D)三者皆異

【答 案】(A)

【概念中心】民權主義的理論與主張

【命題出處】南一版三民主義(下)第十二課「民權主義與相關思潮」

【試題解析】(甲)革命民權的「權」,指的是人民的權利。孫中山先生認為,人民的權利是 經由革命而來,所以主張革命民權;(乙)權能區分的「權」,意指人民有權、

主權在民。權能區分就是說人民有權,政府有能,並且使權與能平衡;(丙) 均權制度的「權」,指的是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權限的劃分。

(10)

26-27為題組

◎ 某民主國家在2007年6月10日舉行國會大選後,由甲黨獲勝,但卻因為政黨之間的歧見,

一直無法產生新的政府,也造成居於多數的荷語區居民和居於少數的法語區居民的分裂加 劇。請問:

26. 由上述訊息判斷該國的政治體制運作,下列敘述哪些最可能?

甲、國家元首須肩負實際的行政責任 乙、國會議員得兼任行政部門政務官 丙、行政首長可以參與表決國會法案 丁、由互不相讓的兩個政黨輪流執政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答 案】(C)

【概念中心】憲政制度的比較

【命題出處】南一版三民主義(下)第十二課「民權主義與相關思潮」

【試題解析】題幹提及「舉行國會大選後,由甲黨獲勝,但卻因為政黨之間的歧見,一直 無法產生新的政府」,顯見其行政權係由國會獲得過半席次的政黨依法取得行 政組閣權,係為內閣制。

27. 該國的政治、社會處境與中山先生哪項主張的提出背景最相似?

(A)萬能政府 (B)直接民權 (C)濟弱扶傾 (D)民族平等

【答 案】(D)

【概念中心】民族平等

【命題出處】南一版三民主義(上)第六課「民族主義的基本主張」

【試題解析】從題幹中看出,該國有不同語系的居民居住(荷語和法語),卻因為國會大選 後,兩族群的居民分裂加劇。若要消除此一處境,就應提倡民族平等的概念,

反對民族歧視,加強各民族間的團結。

28. 某一時期,有人指出:「臺灣物產豐富,有硫磺、蔗糖、鹿皮,原來缺少布帛,現也不虞匱

乏」,建議政府善加防守。只要將內地的部分軍隊移防臺灣,便可確保臺灣及澎湖兩地,以 確保東南數省之安全。這種想法的背景是:

(A)鄭成功被清軍打敗,轉移到臺灣的構想 (B)施琅攻下臺灣之後強化臺灣防務的建議

(C)劉銘傳於臺灣建省之後有關軍備的設計 (D)甲午戰爭後日軍希望在臺灣殖民的想法

【答 案】(B)

【概念中心】施琅對治臺的建議

【命題出處】南一版歷史(上)第十章「明清之際中國與西方的直接交通」

【試題解析】康熙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恭陳臺灣棄留疏》中,施琅認為「臺灣一 地,……實關四省之要害。」臺灣「野沃土膏,物產利薄,耕桑並耦,魚鹽 滋生,……硫磺、水藤、糖蔗、鹿皮,以及一切日用之需,無所不有。向之 所少者布帛耳,茲則木棉盛出,經織不乏。」、「海氛既靖,內地溢設之官兵,

盡可陸續汰減,以之分防臺灣、澎湖兩處。……通共計兵一萬名,足以固守。

又無添兵增餉之費。」從題目中「臺灣物產豐富,有硫磺、蔗糖、鹿皮,原 來缺少布帛,現也不虞匱乏」、「將內地的部分軍隊移防臺灣,便可確保臺灣 及澎湖兩地,以確保東南數省之安全」,可知是施琅的建議,故選(B)。

(11)

29. 下表為臺灣某時期人口數超過1萬人的都巿。根據表中的資料推測,我們可以得知這項調 查應於何時完成?

地 名 臺北 臺南 新竹 嘉義 鹿港 宜蘭 彰化 麻豆 人口數 50,773 50,000 17,827 17,281 17,273 15,104 13,539 10,027

(A)1805年 (B)1850年 (C)1905年 (D)1950年

【答 案】(C)

【概念中心】日治時期的都市與人口

【命題出處】南一版歷史(下)第十四章「臺灣建省與乙未割讓」

【試題解析】日治時期,總督府對臺灣的戶政調查十分詳實,各項統計數據也較具客觀與 準確性。1904年起,臺北都會總人口已取代臺南市成為臺灣人口最多的城 市。1905年後,總督府每隔五年舉辦戶口調查顯示各項數據。由題目中的都 巿:臺北、臺南、新竹、嘉義、鹿港、宜蘭、彰化、麻豆,均是日治時期人 口較多的都市,故選(C)。

30. 考古學者在印尼發現某些沿海居民家中,至今仍使用中國明代瓷製器皿。這些瓷器最可能 的來源為何?

(A)明朝鼓勵海外貿易,瓷器銷往印尼,數代累積而來 (B)當地民眾常能從遭海難的明代船隻中尋獲貿易瓷器 (C)清初中國沿海居民移到該地,隨身攜帶器皿之遺留 (D)中共文革結束之後,商人將大批古物運到當地販售

【答 案】(B)

【概念中心】明代的海外發展

【命題出處】南一版歷史(上)第十章「明清之際中國與西方的直接交通」

【試題解析】明朝建立之初,對於私人出海嚴格控制,規定「片板不許入海」,只有以朝貢 的形式與海外諸國進行有限的往來。中葉以後,海禁時鬆時緊,當時的商船 是沒有機械動力的帆船,往來臺灣海峽到南海一帶海域的船隻隨時會遇險沉 沒,而當時這些商船所承載的多為絲綢、瓷器等貨物。(A)明朝並不鼓勵海外 貿易;(C)清初為防堵鄭氏,仍實施海禁;(D)中國官方嚴格禁止古物出口,

故選(B)。

31. 《嘉義縣採訪冊》記載了嘉義縣各地的開發過程、人口和田畝數、廟宇和風景名勝等資料,

這是我們認識清代統治時期較精確的數字資料。這本書中出現的數據與下列何者有關?

(A)施琅計畫攻打明鄭政權,調查南臺灣的地理環境 (B)沈葆楨為了阻止日軍進攻,調查該地的軍事地形 (C)劉銘傳為統治臺灣,改善財政,先進行相關調查 (D)臺灣民主國唐景崧為了抵抗日本,從事國力調查

【答 案】(C)

【概念中心】清領時期統計數據的背景

【命題出處】南一版歷史(下)第十四章「臺灣建省與乙未割讓」

【試題解析】1885年,劉銘傳出任臺灣首任巡撫,在臺灣推行的新政中主要是田賦的清理。

(12)

原本臺灣田賦極其紊亂,在豪紳吏胥的包攬控制下,「強者有田無賦,弱者有 賦無田」,「田去糧存」,求免無路。為了清除積弊,增加財政收入,1886年5 月,劉銘傳奏請實行清理田賦,在臺北、臺南設清賦總局,由知府經理,各 縣設分局,又從內地遴選調廳縣佐雜三十餘人,分派到南北各縣,配合弓丈 手、圖書、差役、會商地方紳士及總保等,從事實地丈量工作,歷時二年多,

完成清丈工作,田賦大量增加,年收入達67.4萬餘兩,比原額增加49.1萬餘 兩。由題目中「《嘉義縣採訪冊》記載了嘉義縣各地的開發過程、人口和田畝 數……」等數據,可知選(C)。

32. 某一時期,臺灣的法律規定:「凡是向官府登記在案,並繳納稅金者,即可合法吸食鴉片。」

但是具有「某種身分者」不准吸食,如供應這種人吸食工具者,皆處以死刑。這裡所謂「某 種身分者」是指:

(A)原住民 (B)荷蘭人 (C)日本人 (D)本島人

【答 案】(C)

【概念中心】日治時期的鴉片措施

【命題出處】南一版歷史(下)第十四章「臺灣建省與乙未割讓」

【試題解析】日本治臺初期,因臺灣人抽鴉片習慣由來已久,且販售鴉片的利潤鉅大,可 增加財政收入,故總督府對鴉片的措施是依照後藤新平的「生物學原則」,採 行漸禁政策,並實施鴉片專賣制。總督府於1897年頒布《臺灣阿片令》禁止 吸食鴉片,但已經成癮者經醫生開立證明可領有特許狀,即可購買專賣鴉片。

但日本本國內則嚴禁鴉片,販賣鴉片的人甚至會處以死刑,在臺的日人亦不 准吸食,故選(C)。

33. 一位在臺任職的官員向長官報告,指出:為獲得「蕃地」的經濟利益,我們必須使用武力,

沒收「蕃人」的槍枝,讓他們放棄狩獵生活,並強制將他們移居接近平地的河川地,從事 農耕,以便加強控制。這種觀點的歷史背景是:

(A)明鄭時期積極開發山地,以期對抗滿清 (B)沈葆楨為了取得林業資源,開山「撫番」

(C)劉銘傳為了樟腦利益,採行「撫番」政策 (D)日本為掌握山地資源,控制「番地秩序」

【答 案】(D)

【概念中心】日治時期的理蕃政策

【命題出處】南一版歷史(下)第十四章「臺灣建省與乙未割讓」

【試題解析】總督府在臺灣原住民事務上,是以追求經濟利益為最優先的前提,故兒玉源 太郎、佐久間左馬太兩任總督的理蕃政策,共通點便在於把臺灣原住民政策 與攫取臺灣山林資源劃上等號。除為了資源不惜用武力討伐外,讓臺灣原住 民族群接受教育、改善現代化硬體設施,則被日本政府認為是為了獲得資源 而須付出的代價。1919年,田健治郎被派任為首任文官總督,開始以同化政 策為統治的基本方針,理蕃政策也從鎮壓討伐改變成教育同化。主要工作在 於指導原住民種稻、養蠶、造林等,以取代原住民舊有的狩獵生活。並比以 前更積極的廣設蕃童教育所,普及日語,以便推行同化政策。此外又禁止山

(13)

地人保留刺青、拔牙、屋內埋葬等風俗習慣。從題目中「為獲得「蕃地」的 經濟利益,我們必須使用武力,沒收「蕃人」的槍枝,讓他們放棄狩獵生活」, 可知應選(D)。

34. 某朝代建國之初,有人建議記取前朝未能善用大亂後「勞民易為治」的有利條件,反而過 度役使民力,終於導致民眾叛亂而亡國。本朝制度承襲前朝,若不能記取歷史教訓,更新 制度,可能會步上前朝亡國的後塵。「某朝代」是指:

(A)西漢 (B)西晉 (C)宋代 (D)清代

【答 案】(A)

【概念中心】西漢初期的措施

【命題出處】南一版歷史(上)第四章「大帝國規制與運作」

【試題解析】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人民久經戰亂,原應休養生息,但他卻過度役使民力,

造成民怨,又不修德政,大力修建阿房宮,至二世時荒淫無道,終於促使天 下反抗,自取滅亡。劉邦稱帝後,有鑑於秦亡經驗,遂在政策上採取道家「黃 老治術」、「無為而治」的理念,對內注意興修水利,減免賦稅,為恢復農業 發展創造條件;對外則和親匈奴,維持邊境和平。可知應選(A)。

35. 一位反抗軍領袖在起事之初,本以宗教為號召,稍後為了要爭取民心,改採取民族大義為 主要訴求。最後,他推翻異族,建立政權。這位政治領袖是:

(A)劉邦 (B)朱元璋 (C)洪秀全 (D)孫中山

【答 案】(B)

【概念中心】明朝建國的背景

【命題出處】南一版歷史(上)第七章「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

【試題解析】朱元璋於元順帝至正十二年,投靠白蓮教徒郭子興部下,後來郭子興病逝,

其部將盡歸元璋。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即皇帝位,建國號為明,是根據白 蓮教徒所言彌勒佛降生,明王出世而創號的。又因太祖部下將帥來自白蓮教

(紅巾)者不少,明王出世的預言,早已深入民間。因此,太祖欲安慰民心,

表明他是「明王」,故建國號曰:「大明」。朱元璋北伐前,由宋濂起草檄文公 告天下,這篇檄文代表儒家的正統思想。其中明白揭舉「驅逐韃虜,恢復中 華」的口號,使北方人民明白明軍北伐的意義,以民族革命為號召,吸引漢 人的支持。題目中「本以宗教為號召,改採取民族大義為主要訴求」、「推翻 異族,建立政權」,可知應選(B)。

36. 史家評論道:這個朝代的帝王年壽都不長,以致皇家嫡傳世系屢次中斷,經常出現由宗藩 入繼帝位,而引發太后臨朝、外戚主政的現象。這個朝代是指:

(A)東漢 (B)唐代 (C)北宋 (D)清代

【答 案】(A)

【概念中心】東漢外戚干政的現象

【命題出處】南一版歷史(上)第四章「大帝國規制與運作」

【試題解析】東漢自和帝起,君王多幼年即位,即位初期,一切母后至上,皇太后成為權 力中心。而身居深宮中的皇太后只有借助本家力量,才能鞏固權力,外戚也 因而掌握大權。太后掌權的時代,外戚的領導人往往是太后的哥哥或父親,

(14)

他們大多以大將軍職位,掌有軍事及行政的大權。題目中「帝王年壽都不長,

以致皇家嫡傳世系屢次中斷,經常出現由宗藩入繼帝位,而引發太后臨朝、

外戚主政的現象」,可知應選(A)。

37. 慎終追遠是漢人社會的核心價值,臺灣人也供奉祖先牌位,按時祭祀。但在某個時期,為 了避免違反統治者的命令,必須設法將祖宗牌位藏起來。這種現象最可能發生在何時?

(A)1835年 (B)1886年 (C)1912年 (D)1943年

【答 案】(D)

【概念中心】皇民化時期的措施

【命題出處】南一版歷史(下)第十四章「臺灣建省與乙未割讓」

【試題解析】日治後期,臺灣總督府為推動皇民化運動,開始要求臺灣人說國語(日語)、

穿日本和服、住日式房子、廢棄臺灣民間信仰和祖先神位、改拜日本神社、

同時也要每日朝向日本天皇居所膜拜。從題目中「為了避免違反統治者的命 令,必須設法將祖宗牌位藏起來」的敘述,可知應選(D)。

38. 下表是1905-1938年臺灣的「米、糖、甘蔗」的價格變動與比率表,表中顯示出何種意義?

年 代 1905 1910 1915 1920 1925 1930 1935 1938 在來米價(圓/100斤) 3.33 3.67 3.58 10.98 10.68 7.08 9.08 9.92 蓬萊米價(圓/100斤) --- --- --- --- 14.37 8.81 9.98 11.35 甘蔗價格(圓/100斤) --- 2.779 4.138 10.59 7.118 4.50 4.09 ---

糖/米價格比率(倍) 2.11 1.63 2.35 2.76 0.81 0.82 0.80 0.99

(A)米糖價格變動反映了臺灣人消費習慣的改變 (B)米糖價格變動趨勢說明臺灣經濟的殖民地化 (C)臺灣稻米價格上漲,須進口稻米來平抑米價 (D)臺灣稻米的產量倍增,造成米糖價格的波動

【答 案】(B)

【概念中心】日治時期的米糖經濟

【命題出處】南一版歷史(下)第十四章「臺灣建省與乙未割讓」

【試題解析】日治時期,臺灣的經濟是種相當典型的殖民地經濟模式,即以臺灣自然資源 與人力,來培殖民帝國的整體發展,此種模式在兒玉源太郎的總督任內打下 基礎。在「農業臺灣、工業日本」的口號下,大量的資本和現代技術進入了 臺灣農業發展社會中,米和糖的發展更是殖民時期農業發展的重心所在。

1900-1920年間,臺灣的經濟主軸於臺灣糖業,1920-1930年為以蓬萊米為主

的糧食外銷。至於1930年之後,則因戰爭需要,總督府對於臺灣的經濟重心 則轉為工業化。因此,從1920年代與1930年代臺灣的「米、糖、甘蔗」的 價格變動與比率變化,可知應選(B)。

39. 這個時期的宗族組織機能完整,族人間患難相助,經濟上相互依賴;族長代表本族,可率 領族眾參加戰爭;若族人違反規範,就在宗廟前聚集族眾施以處罰。這種兼具政治、經濟 與軍事共同體型態的宗族組織,可能出現在何時?

(A)西周 (B)秦漢 (C)唐宋 (D)明清

(15)

【答 案】(A)

【概念中心】宗族組織的概念

【命題出處】南一版歷史(上)第二章「古代封建社會」

【試題解析】西周時期,宗法制度臻于完善,因而最為典型、嚴密。在宗法制度下,個人 待遇與身分互相配合,有等級之別,身分指的是個人在宗族中所代表的地位,

對於宗族所需負責的權利義務亦由身分決定。宗族內分大宗小宗,都以正嫡 為宗子,宗子具有特殊的權力,宗族成員必須尊奉宗子。宗子作宗始祖的嫡 系繼承人,有著許多特權。例如宗子有權主持祭祀、掌管本宗財產、掌管宗 族成員的婚喪事務等。此外,宗子對宗族成員有管教與懲罰的權力,甚至有 生殺大權。題目中「宗族組織機能完整」、「族長代表本族,……若族人違反 規範,就在宗廟前聚集族眾施以處罰」等敘述,可知應選(A)。

40. 一位西方人記錄他在中國旅行的見聞,指出:「這個城中,男女比例為1:2,很多人新近

才從外地遷來,與我先前看到的中國城市不同。此地的婦女徒步或騎馬公開地在大街上招 搖過市,一點也不害怕外國人。」這應當是何時何地的情況?

(A)1750年的北京 (B)1810年的上海 (C)1860年的南京 (D)1900年的廣州

【答 案】(C)

【概念中心】太平天國南女平等思想

【命題出處】南一版歷史(下)第十三章「外力衝擊與晚清變局」

【試題解析】太平天國的男女平等思想出源自於基督教教義的影響。認為「所有男女都是 上帝的子女」的宗教觀念,提倡男女平等的政策。為使此一思想落實在太平 天國政策下,乃推行了一連串有異於清代男女不平等的政策。例如:反對纏 足與禁多妻、開設女試、女官,打破以往的傳統,讓女子可以應科考、女子 亦可授田,甚至可以參與軍事行動。太平天國初期的男女平等政策,的確有 別於中國傳統的男女不平等政策。不過,到了後期往往則流於口號,未能有 效推行,許多婦女反倒是遭受壓迫荼毒,而且對於日後中國婦女爭取地位平 等並未發揮影響。依據題幹所述當時此一城中女子不同於中國同一時期其他 城市的情形,故推斷應為當時太平天國所統治的天京(南京),統治時間為咸 豐三年至同治三年(1853-1864)。

41. 文學家批評當時的考試制度使士人講究雕琢、堆砌的文詞,滋長浮華的士風,他們主張文 學應著重表達作者從經典中獲得的理念,反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文學風格。這種文學觀念 最早可能始於何時?

(A)兩漢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答 案】(B)

【概念中心】唐代古文運動的背景

【命題出處】南一版歷史(上)第八章「從中古到近世的變革」

【試題解析】自兩晉六朝至初唐時期,文壇依然盛行著駢偶綺艷的文風,例如王勃、楊炯、

盧照鄰、駱賓王等人的作品,都不脫六朝文學的流風遺韻。直到陳子昂開始 提倡樸實的漢魏文學,反對晉宋以後的頹靡文風。直至中唐,經由韓愈、柳 宗元等人繼續倡導。古文家主張文以載道,以提倡古道自任,目的在於發揚

(16)

儒家的正統思想。古文運動雖在中唐一度蔚為風氣,但在晚唐又中衰,直到 北宋歐陽修等力尊韓愈的文章,古文才真正成為中國文學的正宗。題目中「批 評當時的考試制度使士人講究雕琢、堆砌的文詞,滋長浮華的士風」、「主張 文學應著重表達作者從經典中獲得的理念,反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文學風 格」,可知這種文學觀念最早始於唐代,故選(B)。

42. 一篇題為〈消失的城巿〉的文章裡,考察古代中國曾經存在、但至清代已經消失的城巿。

此文所謂「消失的城巿」主要分布在哪個地區?

(A)陝西省 (B)浙江省 (C)湖北省 (D)廣東省

【答 案】(A)

【概念中心】中國文化發展的消長

【命題出處】南一版歷史(上)第八章「從中古到近世的變革」

【試題解析】此題屬於跨科性題目,題幹所述的「消失的城市」應為十六國時期匈奴人赫 連勃勃創建的夏國的首都 ── 統萬城,當時綠草如茵、水草豐美、牛羊成 群。不久為北魏所滅,改為夏州城。民國《橫山縣志》記載:「(唐代)長慶 二年(822年)十月,夏州(即統萬城)大風,堆沙高及城堞。」唐詩中亦 記載「眼見風來沙旋轉,終年不省草生時」便是當時真實的寫照。之後,統 萬城一步步為沙漠所蠶食。主要是因為人類的活動,破壞了生態平衡,才逐 漸出現黃沙逐漸掩蓋統萬城的局面。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將之搗毀,遂 成廢墟。到了明代,統萬城就已呈現沙漠景觀。明清時期,殘餘草原遭到徹 底破壞,沿長城之外形成數十里的沙漠,統萬城被滾滾黃沙徹底地埋沒。在 了黃沙之下。直到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著名的西北史學家榆林知府 徐松,派懷遠縣(橫山縣)知縣何炳勛尋訪到夏州統萬城遺址。從那時起,

在浩瀚的沙漠中沉寂了近千年的曾經顯赫一時的大夏國古都又被重新發現。

第貳部分第貳部分

第貳部分第貳部分:::選擇題:選擇題選擇題(選擇題((占(占占占48分分)分分)))

說明:第43至72題共30題,答對24題以上(含24題),第貳部分即得滿分。第43至72 題皆是單選題,請選出一個最適當選項標示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每題答對得 2分,答錯不倒扣。

43. 右圖為1764年法國人測量中國沿海時繪製的地圖。圖中的箭

頭,指的是現在的什麼島嶼?

(A)馬祖 (B)金門 (C)香港 (D)澳門

【答 案】(B)

【概念中心】古典地圖的欣賞

【命題出處】南一版世界文化地理篇(上)第一章「由地圖看世界」

【試題解析】此一地圖為1764年法文版的廈門、金門的古地圖,時值法國七年戰爭

(1756-1763)戰敗,喪失了大片的印度、北美等殖民地,因此乃積極向東亞 發展。金廈等地自明末以來,便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商業據點,鄭氏政權

(17)

曾經在此長期經營,直到乾隆中葉,此地仍吸引許多歐州國家的注意,故而 繪製有不少古地圖,圖中箭頭所指為金門本島,左側的小島則為列嶼,接近 大陸的島嶼則為廈門。

44. 位於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鄂霍次克(59.4°N,143.2°E),年均溫為-4.5 ℃,平均年雨量為

555mm;而位於挪威的卑爾根(60.4°N,5.3°E),年均溫為7.7℃,平均年雨量為2,452mm。

造成兩地氣候差異最主要的因素是:

(A)距海遠近 (B)洋流性質 (C)地形高低 (D)太陽入射角大小

【答 案】(B)

【概念中心】洋流性質

【命題出處】南一版世界文化地理篇(下)第一章「獨立國家國協」

【試題解析】挪威的卑爾根(60.4°N,5.3°E)所在地區有北大西洋暖流經過,故沿岸年均 溫較高。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鄂霍次克海(59.4°N,143.2°E)有親潮經過,

故年均溫較低。

45. 20世紀時,美國科羅拉多河流域的土地侵蝕速率,比16至18世紀的平均值增加大約6倍。

當地土壤侵蝕率的增加,與下列哪項經濟活動關係最密切?

(A)露天開採煤礦 (B)放牧飼養牛隻 (C)採伐天然森林 (D)機械耕種小麥

【答 案】(B)

【概念中心】土壤侵蝕

【命題出處】南一版世界文化地理篇(下)第三章「美國(一)」

【試題解析】美國科羅拉多河流域區位於美國的西南部,其氣候較為乾燥,因此該地區較 適合放牧飼養牛隻,但如果過度放牧,則易造成土壤的流失。

46.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在太平洋建立了以(甲)薩摩亞群島、(乙)阿留申群島、(丙)夏威 夷群島、(丁)馬里亞那群島等為據點的「四角防線」。其中哪些群島上的原住民,與臺灣原 住民一樣,皆屬於南島語系?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答 案】(C)

【概念中心】大洋洲

【命題出處】南一版世界文化地理篇(下)第十二章「孤立的地理位置」

【試題解析】(甲)摩薩亞群島、(丙)夏威夷群島、(丁)馬里亞那群島,均在南島語系以臺灣 為中心,向外擴散的範圍,只有(乙)阿留申群島超過範圍,故不和臺灣原住 民一樣,同屬於南島語系。

47. 某國的國旗以橄欖枝和該國領土形狀為圖案,如右圖所示。該 國目前為下列哪個國際組織的會員國?

(A)歐洲聯盟 (B)非洲團結組織

(C)阿拉伯國家聯盟 (D)石油輸出國組織

【答 案】(A)

【概念中心】南歐

(18)

【命題出處】南一版世界文化地理篇(上)第十章「西亞」

【試題解析】賽普勒斯的國旗上中央為國家形狀的輪廓,兩條綠色橄欖枝圖案象徵和平與 繁榮。該國地處地中海東北角,北與土耳其、東與敘利亞隔海相望,於2004 年正式成為歐盟的會員國。

48. 依照西亞石油的蘊藏分布,哪些國家之間的邊界與領海衝突,最可能與石油資源的爭奪有 關?

甲、巴林與卡達 乙、伊朗與阿富汗 丙、科威特與伊拉克 丁、黎巴嫩與土耳其 戊、以色列與敘利亞

(A)甲丙 (B)乙丁 (C)丙戊 (D)丁戊

【答 案】(A)

【概念中心】西亞

【命題出處】南一版世界文化地理篇(上)第十章「西亞」

【試題解析】西亞地區的石油生產國或地區:沙烏地阿拉伯、伊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科威特、阿曼、伊拉克、卡達、敘利亞、巴林、外高加索地區。約旦和黎巴 嫩因有輸油管通過或有石油輸出港,可獲產油國經濟補助。(甲)巴林與卡達 和(丙)科威特與伊拉克均為相鄰的兩國,且都為石油生產國。

49. 臺灣某公家單位出版的地形圖有兩種版本。其中比例尺二萬五千分之一的版本,需要15

幅地圖才能涵蓋彰化縣全境;另一版本則只需要5幅。該單位出版的另一版本地形圖,比 例尺最可能是:

(A)一萬五千分之一 (B)五萬分之一 (C)九萬分之一 (D)十五萬分之一

【答 案】(B)

【概念中心】比例尺

【命題出處】南一版地理(一)第二章「地理網線和地圖」

【試題解析】繪製地圖時,由於地圖圖幅較所繪區域的實際面積小,因此必須依照一定比 例縮繪,此縮小後繪製於圖上的距離,與其對應的實際距離之比例,即為比 例尺,或稱縮尺。

1. 彰化縣境的面積:15×25,000×25,000=9,375,000,000 2. 9,375,000,000÷5=1,875,000,000→此為另一幅地圖的面積 3. √1,875,000,000≒43,301

4. 故答案應選擇最為接近的(B)1/50,000。

(19)

50. 下表為世界主要漁場的漁獲量資料。依據這些資料,下列哪項推論最合理?

單位:千公噸

太平洋漁場 印度洋漁場

東北部 西北部 中東部 中西部 東南部 西南部 東部 西部 2,790 24,565 1,668 8,943 14,414 828 3,875 4,091

大西洋漁場

東北部 西北部 中東部 中西部 東南部 西南部 地中海、黑海 11,663 2,048 3,533 1,825 1,080 2,651 1,493

(A)太平洋漁場的漁獲量以寒流經過地區較多 (B)大西洋漁場的漁獲量以暖流經過地區較少 (C)印度洋漁場的漁獲量以寒流經過地區較多 (D)地中海黑海漁場有寒暖流交會漁獲量較少

【答 案】(A)

【概念中心】世界五大漁場

【命題出處】南一版地理(一)第十六章「林、漁、礦業」

【試題解析】(A)太平洋漁場東南部漁獲量最多,東南部有秘魯湧升流帶來豐富的礦物鹽,

有利於浮游生物生長,故漁獲量多;(B)大西洋漁場魚獲量最多的地區為東北 部,此區因有北大西洋經過;(C)印度洋漁場西部漁獲量多於東部,主因為阿 古拉斯暖流經過。

51-52為題組

◎ 西北航道是指從大西洋經北極海,再進入太平洋的航道,以往因受冰封影響,航運有限;

但依2007年的觀測,海冰融化程度加大,航運之利已有改善。請問︰

51. 該航道如果進入大規模商業運輸的階段時,最不利下列哪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A)丹麥 (B)日本 (C)加拿大 (D)巴拿馬

【答 案】(D)

【概念中心】西歐

【命題出處】南一版世界文化地理篇(上)第十四章「西歐(一)」

【試題解析】融化中的北極冰層可能在夏天開闢出一條西北航道,將歐洲和亞洲之間的航 線距離縮短9,000公里。此西北航道的開闢,將使來往太平洋和大西洋間的 大型油輪,減少經過巴拿馬的次數和數量。

52. 隨著西北航道海冰的融化,阿拉斯加的生態系統可能出現下列哪種變化?

(A)國王企鵝的數量減少 (B)北極熊的生物群落增加

(C)小麥種植的面積增加 (D)落葉灌木林的面積增加

【答 案】(D)

【概念中心】全球暖化

【命題出處】南一版世界文化地理篇(下)第二章「美洲概述」

【試題解析】全球溫度上升,將導致兩極的冰層融化,使得生態系統亦隨之改變,如:糧 食產量改變、供水量減少、世界森林位置改變、減少生物多樣性、海平面上

(20)

升、氣候極端化、威脅人類健康。(A)國王企鵝主要分布在南極洲;(B)北極 熊的生物群落因北極浮冰不斷融化,北極雄須游很長的距離才能找得到食 物,生存備受威脅;(C)小麥主要分布在南、北緯60度的地區內,阿拉斯加 緯度過高,小麥不適宜生長;(D)灌木林的分布範圍較喬木林大,在氣候乾燥 或寒冷不適宜喬木林生長的地方,常有灌木林分布。落葉灌木林的面積因全 球暖化,使得生長的面積增加。

53.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五條規定,通訊監察書在偵查中由檢察官依司法警察機關聲請或 依職權核發。大法官會議最近作出解釋,主張該條文違反憲法對人民秘密通訊自由的保障。

依據上述訊息判斷,該解釋文所持的最主要論點是:

(A)國家及他人均無權侵擾人民秘密通訊之權利 (B)職司犯罪偵查之檢察官無權核發通訊監察書 (C)國家限制人民之祕密通訊自由應有法律依據 (D)危害國家安全情節重大者始得發通訊監察書

【答 案】(B)

【概念中心】大眾傳播的制度

【命題出處】南一版現代社會(下)第十二章「教育與大眾傳播」

【試題解析】依題幹的敘述:「檢察官可依司法警察聲請或依職權核發通訊監察書」,該條 文內容被大法官會議認定違憲。其原因是,我國政府的運作,檢察官依法代 表國家進行偵查、起訴犯罪的人,對於偵查過程中認為有必要侵犯人民權利 之舉動時,需聲請法院同意後才可為之。

54. 右圖為某國男、女勞動參與率的統計圖。

根據此圖判斷,對於該國社會現況的描述 與解釋,下列哪些最合理?

甲、性別角色觀念影響勞動參與率 乙、女性的經濟自主權較男性為低 丙、男性的平均教育程度比女性高 丁、政府並未提供良善的托兒服務 戊、男性的貧窮老年人口比女性多

(A)甲、乙、丁 (B)甲、乙、戊 (C)乙、丙、丁 (D)丙、丁、戊

【答 案】(A)

【概念中心】兩性差異

【命題出處】南一版現代社會(上)第五章「兩性關係」

【試題解析】從圖中可知,該國男性投入勞動的比率高於女性,由此可知女性的經濟自主 權要低於男性,而女性投入勞動市場的比率較低,也可能是受到性別角色觀 念的影響,或政府未提供完善的托育服務使得多數女性無法投入勞動市場。

故答案應為(甲)(乙)(丁)。而(丙)(戊)的選項,單從題幹的資料並不能判斷男性 的教育程度及男性貧窮老人的人數。

(21)

55. 歌唱比賽節目流行,許多愛好唱歌的年輕人因而紛紛投入各項歌唱比賽。甲、乙、丙三人 引用包括佛洛依德(S. Freud)、顧里(C. Cooley)及米德(G. Mead)等三位學者的理論解 釋上述現象。

甲:在別人掌聲中,個人開始相信自己是個受歡迎的人 乙:在現代的社會,個人的行為常深受偶像歌手所影響 丙:透過參加比賽,人們得以滿足受人喜愛的潛在慾望 甲、乙、丙三人所引用的學者理論,依序應為何?

(A)米德 ── 顧里 ── 佛洛依德 (B)顧里 ── 米德 ── 佛洛依德

(C)米德 ── 佛洛依德 ── 顧里 (D)顧里 ── 佛洛依德 ── 米德

【答 案】(B)

【概念中心】自我形成的理論

【命題出處】南一版現代社會(上)第四章「自我的形成」

【試題解析】(甲)顧里「鏡中之我」理論。認為個人從他人的反映中發展出自我,我們經 常將他人看做是一面鏡子,透過別人對自己的反映,我們了解到自己是怎樣 的人。選項中提到,在別人的掌聲中了解自己是受歡迎的人,即是透過他人 對自己的反映,而了解自己的一種現象;(乙)米德「重要他人」理論。米德 的自我理論中提到,在「主我」與「客我」相互激盪的過程中,有時會以「重 要他人」的所作所為做為自己抉擇的參考。選項中的「偶像歌手」即是米德 所稱的「重要他人」;(丙)佛洛依德「三個我」理論。佛洛依德認為,個體在 發展的過程中會受到「本我」、「自我」、「超我」的影響。「本我」是指本能和 由本能控制的心理能量,是藏於潛意中的部分。「超我」是個體在生活中,接 受社會文化道德規範的教養而逐漸形成的部分。「自我」是人類在成長過程 中,所發展出來對社會負責的心理狀態。自我的功能在於控制本我的原始內 趨力,遷就現實的限制,並學習如何在現實中滿足需求。從選項中可知,受 人喜愛此種潛在慾望是一種本我的內趨力,藉由參加歌唱比賽這樣的實際表 現(「自我」的表現)而滿足其欲望。

56. 現代國家的政府功能擴張,有別於傳統的「最小政府」觀念,下列哪項政策最能看出此種 政府角色的轉變?

甲、規定乘坐機車必須戴安全帽 乙、制訂法規保障充分契約自由 丙、建立警察巡邏網以維護治安 丁、保障身心障礙人士的工作權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答 案】(D)

【概念中心】現代國家的政府功能

【命題出處】南一版現代社會(下)第十一章「政治與經濟」

【試題解析】傳統的「最小政府」係指管得最少的政府,現代國家的政府功能擴張,則是 強調政府不只是不能非法干涉人民的自由權,更要「積極」提供人民生活上 安全無虞的保障,例如:「規定乘坐機車必須戴安全帽」,甚至針對弱勢者提 供較多的保障,例如:「保障身心障礙人士的工作權」。

(22)

57. 隨著大眾傳播的全球化,開發中國家的人民,受到已開發國 家生活和消費型態示範效果的影響,對其生活條件心生不 滿。上述情況最可能發生在右圖的哪個象限?

(A)甲 (B)乙 (C)丙 (D)丁

【答 案】(B)

【概念中心】大眾傳播的功能

【命題出處】南一版現代社會(下)第十二章「教育與大眾傳播」

【試題解析】由題幹所提供的資料,受到全球化的影響,開發中國家的人民對於生活和消 費型態的要求也希望能達到如同已開發國家的水準,因此產生高需求的心 態。但由於本身國家的開發程度尚未達到已開發的狀態,對於人民如此的高 需求無法滿足(低滿足),因此人民才會對其生活條件心生不滿。

58. 在現代民主社會中,媒體識讀是不可或缺的公民素養,其最主要的原因為何?

(A)媒體報導設定了公眾討論的議題低滿足 (B)媒體是政府政策宣導的重要管道

(C)媒體提供了公民正式學習的途徑 (D)媒體能保障人民自由發言的權利

【答 案】(A)

【概念中心】大眾傳播的功能

【命題出處】南一版現代社會(下)第十二章「教育與大眾傳播」

【試題解析】媒體識讀是指閱讀人能具備自主性判斷媒體訊息的能力,包括了解媒體訊息 的形成,以及思考媒體與社會之間的關係。(A)媒體近用權就是強調每個人都 有同等權利透過媒體發表個人對公眾事務的意見,所以說是由媒體報導設定 了公眾討論的議題;(B)媒體可以是政府政策宣導的管道,但只有在極權國家 才會由政府控制媒體作為政府宣導的管道;(C)所謂的正式學習途徑,應是指 學校教育。媒體的資訊傳播是非正式的學習途徑;(D)媒體是提供人民自由發 言的一種管道;法律才具有保障人民言論自由權的功能。

59-60為題組

◎ 下表為某國民眾對政府官員、民意代表、司法人員清廉度,以及民主制度運作的評價。請 問:

單位:%

滿意度項目 很不滿意 不滿意 滿意 很滿意 無意見 政府官員清廉度 33.7 37.4 16.7 2.6 9.6 民意代表清廉度 30.0 38.4 16.5 1.7 13.4 司法人員清廉度 28.1 33.6 19.0 5.2 14.1 民主制度的運作 16.8 31.4 34.3 6.9 10.6

(23)

59. 根據表中的資料,下列對於該國政府和政治狀況的推論,何者最正確?

(A)人民對民主制度未來發展的信心普遍不足 (B)政府部門的清廉度影響人民對國家的認同 (C)司法機關的運作經常遭受不同勢力的干擾 (D)行政、立法、司法部門之間彼此互相對立

【答 案】(C)

【概念中心】現代人的政治生活

【命題出處】南一版現代社會(下)第十一章「政治與經濟」

【試題解析】(A)(B)(D)的選項,都無法從題目所提供的資料中得到合理的推論。(A)從資料 中僅能看出人民對於民主制度運作的很不滿意及不滿意度,高達48%,但並 未有資料顯示民眾對未來民主制度的發展信心不足;(B)表中資料並未提供人 民對國家認同的看法,僅從人民對政府部門清廉度的不滿意,無法直接推論 此項不滿會影響人民對國家的認同感;(D)資料中無法顯示行政、立法、司法 三部門間彼此相互對立;(C)司法人員的清廉度不被人民所認同,比例高達 61%,由此可見,司法機關的運作可能遭受不同勢力的干擾,才導致民眾對 其清廉度的質疑與不信任。

60. 根據表中的資料,這個國家最可能會出現下列哪種政治或社會現象?

(A)科層化的程度倒退 (B)政治參與意願低落

(C)政治容忍普遍不足 (D)公共資源遭受濫用

【答 案】(D)

【概念中心】現代人的政治生活

【命題出處】南一版現代社會(下)第十一章「政治與經濟」

【試題解析】由資料中可看出人民對政府官員、民意代表、司法人員的清廉度普遍不滿意,

可見得這些人可能濫用職權、公共資源,以致人民對其清廉度不滿。

61-62為題組

⊙ 某國政府為解決公民營銀行多年來累積的鉅額呆帳和呆帳戶潛逃外國的問題,實施下列新 政策:

甲、強制銀行以自身盈餘來轉銷呆帳 乙、將金融業營業稅率由5%降為2%

丙、成立金融重建基金以接管經營不善的民營銀行 丁、建立共同追討滯留海外不歸呆帳戶債權的機制 請問:

61. 從上述資訊判斷該國的經濟和社會狀況,下列何者最有可能?

(A)民間資金相當短缺 (B)政府的營業稅收遞減

(C)政府收入少於支出 (D)發生周期性金融風暴

【答 案】(D)

【概念中心】臺灣的經濟問題

【命題出處】南一版現代社會(下)第十一章「政治與經濟」

(24)

【試題解析】題幹中提及:某國政府為解決公民營銀行「多年來」累積的鉅額呆帳和呆帳 戶潛逃外國的問題,顯然該國因為企業呆帳無法解決導致銀行惡性倒閉,因 此陷入週期性的金融風暴。

62. 依據上述資訊,下列何者可能是該國發生銀行鉅額呆帳和呆帳戶潛逃外國最主要的原因?

(A)入出境的管理制度未臻健全 (B)少數金融財團壟斷金融市場

(C)金融監理制度未能有效運作 (D)金融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失調

【答 案】(C)

【概念中心】臺灣的經濟問題

【命題出處】南一版現代社會(下)第十一章「政治與經濟」

【試題解析】金融問題之產生主要係因訊息不完全而形成人謀不臧。因此若制度不健全小 則從事高風險放款及投資,大則違法挪用資金、掏空資產。因此未來金融監 理機關不但應統合成一元化組織架構,而且應該具備有如中央銀行執行獨立 自主之貨幣政策一樣之金融監理政策。

63. 一條商船從歐洲某港口揚帆,6個月後抵達珠江口,停留近半年時間,又花了6個月才返

抵母港,裝回28.8萬公斤的茶葉,另有錫、絲、瓷器等物品,均以高價售出。這種情況最 可能發生於何時?

(A)教宗發動十字軍時 (B)哥倫布抵達美洲時

(C)法國大革命的前夕 (D)甲午戰爭爆發前夕

【答 案】(C)

【概念中心】十八世紀中西貿易的發展

【命題出處】南一版世界文化歷史篇(下)第八章「世界文化的交流」

【試題解析】地理大發現以來,歐洲人紛紛前往海外探險,促使歐亞間海路商業貿易的興 盛。題幹中描述商船抵達珠江口從事貿易,可推測當時中國僅開放一口通商

──廣州。清朝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一改康熙朝的開放海外貿易政策,

下令關閉廣東以外的商港,僅留廣州一地,直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鴉片 戰爭後,開放五口通商,故可知中國一口通商時期為1757-1842年。(A)十字 軍東征是十一至十三世紀;(B)哥倫布抵達美洲是十五世紀末;(C)法國大革 命發生於1789年,十八世紀末;(D)甲午戰爭爆發於十九世紀末,鴉片戰爭 之後。故選(C)。

64. 一本法國小說「環遊世界八十天」描述一個商人從倫敦出發,繞地球一周,返回倫敦,一 共只需要80天。這種情節與下列哪個事件最有關?

(A)阿拉伯人在泉州建立商業據點 (B)哥倫布航行到美洲建立新航線

(C)葡萄牙人繞美洲完成環繞航線 (D)埃及總督授權開鑿蘇伊士運河

【答 案】(D)

【概念中心】蘇伊士運河通航的影響

【命題出處】南一版世界文化歷史篇(上)第一章「世界史觀與歷史的思維」

【試題解析】蘇伊士運河於1869年11月17日通航,其連結了歐洲與亞洲之間的南北雙向 水運,而不必繞過非洲南端的風暴角(好望角),大大節省了航程。若從英國

(25)

的倫敦港或法國的馬賽港到印度的孟買港作一次航行,經蘇伊士運河比繞好 望角可縮短全航程的43%和56%。題目中「從倫敦出發,繞地球一周,返回 倫敦,一共只需要80天」,可知應選(D)。

65. 歐洲的神聖羅馬帝國控制從中歐到西歐的許多土地,帝國皇帝因此身兼各種身分,包括波 西米亞國王、匈牙利國王、奧地利大公,一度還是西班牙國王。16世紀中期,皇帝查理五 世計畫退位,打算將領地分給弟弟及兒子。他將最好的部分交給其子繼承。這位王子最可 能繼承的是:

(A)波西米亞國王 (B)匈牙利國王 (C)奧地利大公 (D)西班牙國王

【答 案】(D)

【概念中心】神聖羅馬帝國的發展

【命題出處】南一版世界文化歷史篇(上)第三章「近代政治與社會思潮」

【試題解析】查理五世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一員,他的母親是西班牙人,西班牙也是 他的帝國的核心。1506年查理五世繼承了低地國家。當他外祖父斐迪南二世 在1516年去世後,又繼承包括格拉納達、那不勒斯、西西里等地;在祖父去 世後,查理又得以繼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奧地利的產業。後來得到德意志銀行 世家富格爾家族的資金支持,在1519年戰勝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當選為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555年,查理五世在擊潰新教力量的最後努力失敗後,

就開始脫離政治生活。他把西班牙和低地國家傳給了兒子腓力二世;把神聖 羅馬帝國傳給了弟弟斐迪南一世。題目中「16世紀中期,皇帝查理五世計畫 退位,打算將領地分給弟弟及兒子」,可知應選(D)。

66. 有人認為:「歐洲是一個由許多國家組成的大家庭,其關係建立在共同的文明、宗教、條約

及國際法。居住於任何一個基督教國家的外國人,都受居住國法律約束。」「如果一個基督 徒在一個穆斯林國家居住,則奉行另一個原則:基督徒身為外國人,不受當地法律制裁。」

這種說法,最可能出現在:

(A)十字軍運動時期,教宗對十字軍的提示 (B)16世紀歐洲各國建立中央政府時之主張

(C)19世紀歐洲列強在各地擴張之際的態度 (D)第一次大戰後「民族自決」理論的說法

【答 案】(C)

【概念中心】19世紀歐洲列強在各地擴張的態度

【命題出處】南一版世界文化歷史篇(上)第二章「工業革命與法國大革命以來的世界」

【試題解析】19世紀開始,歐洲步入工業革命年代,西方各國的經濟加速發展,為了輸出 商品和掠奪原料,故在19世紀中後期至20世紀初,各大國的商人及企業界 皆催促著列強政府爭奪殖民地以取得原料供應地及市場,形成帝國主義的浪 潮。而在文化上,歐洲各國也以所謂「白種人的負擔」來推動他們的殖民地 拓展,出現所謂歐洲自我中心主義與白人優越感,他們認為將落後地區歸入 殖民地是給予這些地區進行文明開化的機會,此外,教會也希望隨歐洲文明 的進入向其他地區宣導基督教思想,這又成為各列強開拓殖民地的一種理 據。從題目中敘述的背景判斷,應選(C)。

(26)

67. 16世紀後期,許多歐洲羅馬公教的教士遠赴海外,如利瑪竇到中國、沙勿略到日本。他們 除了傳教,也促進文化交流。這群教士前往海外傳教的動機為何?

(A)要打擊路德教派、英國國教派及喀爾文教派的海外傳教活動 (B)為聯絡海外的羅馬公教信徒,對抗日益擴張的伊斯蘭教勢力 (C)教宗要擴張海外貿易活動,增加教會財富以繼續與新教對抗 (D)羅馬公教欲擴大海外教區,彌補歐洲宗教改革後信徒的流失

【答 案】(D)

【概念中心】宗教改革後羅馬公教的發展

【命題出處】南一版世界文化歷史篇(上)第二章「工業革命與法國大革命以來的世界」

【試題解析】在16世紀這一波的宗教改革運動中,馬丁路德揭竿而起之後,瑞士和英國等 地也掀起了宗教改革運動。當宗教改革風起雲湧之際,羅馬公教教會本身也 開始警覺,自知如不自我改革,便無法收拾人心,於是開始勵精圖治、革除 積弊,其中以西班牙人羅耀拉所創立的耶穌會最為重要,耶穌會士在嚴格的 養成訓練下,注重品行的砥礪和學識的增進,為羅馬公教開拓了不少新領域。

他們除在歐洲興學傳教之外,更遠涉重洋,派遣教士到亞洲、美洲、非洲等 地傳教,在歐洲以外獲得許多信徒。例如︰明末到中國傳教的利瑪竇也是耶 穌會傳教士,他豐富的學識贏得了不少當時中國士大夫的讚賞,進而接受羅 馬公教的洗禮,開啟了明末清初中西文化的交流。題目中「16世紀後期, 許 多歐洲羅馬公教的教士遠赴海外」、「利瑪竇到中國……除了傳教,也促進文 化交流」,可知應選(D)。

68. 一本數學課本上的習題是:「公社領導計畫在五年內將單位面積的糧食產量提高為原來的

150%,問:每一年應比上一年平均提高百分之幾?」這應當是何時何地使用的課本?

(A)1910年的基輔 (B)1940年的柏林 (C)1965年的武漢 (D)1980年的西貢

【答 案】(C)

【概念中心】中共的農業發展

【命題出處】南一版歷史(下)第十七章「抗日戰爭與中共政權的建立」

【試題解析】1958年5月,中共在第八屆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通過了「鼓足幹勁、

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同時毛澤東又巡視全國各 地,要求建立人民公社,實現生產大躍進,要求各省、市、自治區的地方工 業產值在5至10年內超過當地農業產值,在5至8年內實現農業發展綱要,

提出苦戰3年使大部分地區面貌基本改觀的口號。因此在各級幹部的逼迫 下,廣大農民只好虛報產量,出現了大量所謂的畝產水稻萬斤乃至數十萬斤 的「衛星田」。「大躍進」過程中,從中央到地方都提出了許多不切實際的高 指標,這些高指標導致了浮誇風的盛行。由於對農業產值作出錯誤的判斷,

中共乃宣布經濟取得飛躍之進展,可在15年內超過英國,20年之內趕上美 國。題目中「公社領導計畫在五年內將單位面積的糧食產量提高為原來的150

%」,可知應選(C)。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圖為地球繞太陽運行的公轉軌道示意圖,圖中箭頭為地球自轉方向,甲、乙為軌道上的兩位置。依 據此圖,下列有關此時北半球的季節與地球公轉方向的敘述,何者正 確? A北半球為夏季,地球公轉方向朝甲前進 B北半球為夏季, 地球公轉方向朝乙前進 C北半球為冬季,地球公轉方向朝甲前進 D北半球為冬季,地球公轉方向朝乙前進。 18..

地理資訊系統的兩種空間資料儲存方式中,向量模式適用於描述不連續現象的空 間特質,網格模式則適用於具有連續特質的現象。請問:下列哪些地理現象,較 適合以網格模式來儲存其資料? 甲、油井的分布 乙、空氣汙染 丙、地形坡度的變化 丁、行政區的分布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3.. 右圖為某畫家在秋分前後在某沙漠旅行,於黃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