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貿易便利指 數」有關我國市場開放各項評比標準
貿易局案件編號981103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1
問題內容:
研析WEF之「全球貿易便利指數」有關「國內外市場開放」各項評比項目,包 括「關稅障礙」、「非農產品關稅障礙」、「農產品關稅障礙」、「關稅複雜度」、
「關稅變異數」、「國內關稅高峰」、「從量稅」、「非從價稅之稅號數量(number of distinct tariffs)」及「於目標市場中之優惠關稅差距(margin of preference in target markets)」等10項之評比標準與我國排名落後之原因。
回覆意見:
為分析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全球貿易便利 指數(Global Enabling Trade Index)」之評比標準與我國排名落後之原因,
本研究將分三部分來進行,首先將整理WEF「全球貿易便利指數」有關「國內 外市場開放(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 access)」之評比方式,其次將比 對以我國資料與WEF 所用資料之異同,並進行評比項目之試算,最後依試 算結果分析我國排名落後之原因。
一、「國內外市場開放」之評比方式
WEF基於過去分析與說明之經驗,以及學界與使用者之建議,在「2009 年全球貿易便利指數報告」之評比指標上做了若干修正,以期更準確衡量各 國市場開放政策對外國產品之歡迎程度,以及其出口商進入國外國市場之便 利程度。在「市場進入」類別之修正上,主要納入國家的出口面向之衡量,使 其「國內外市場開放」指標(pillar 1)不僅涵蓋國內市場之開放程度,還包括 國外市場之開放程度。
1 本諮詢之回覆內容由陳逸潔分析師負責回覆。
WEF在報告中指出修正後的「國內外市場開放」指標主要在衡量國家對 進口市場之保護程度、國家貿易政策的品質,以及該國之出口商在其國外目 標市場所面對的保護程度。因此,該指標除考量國家對進口產品實施之關稅 與非關稅措施外,還應將免稅進口占總貿易之比重、關稅變異數、高峰關稅的 使用頻率、區別關稅之項數等之情形納入,並以該國出口商在國外市場所面 對的關稅水準和經由談判取的優惠稅率差額,來表示國外市場所施加的貿易 保護程度。
依據「2009年全球貿易便利指數報告」,目前「國內外市場開放」項目便 細分為六個子項目,包括:
1.01-「關稅障礙」
(又區分為「非農產品關稅障礙」、「農產品關稅障礙」);
1.02-「非關稅障礙」;
1.03-「關稅複雜度(Complexity of tariffs)」
( 又 分 為 「 關 稅 變 異 數 (Variance of tariffs) 」 、 「 國 內 高 峰 關 稅
(Domestic tariff peaks)」、「非從價關稅(Specific tariffs)」、「可區別 關稅之項數(number of distinct tariffs)」);
1.04-「免稅進口比重(Share of duty-free imports)」;
1.05-「面對國外市場關稅(Tariffs faced)」;
1.06-「目標市場優惠關稅差距(margin of preference in target markets)」。
表1為其個別項目之官方定義與計算說明之整理,從中可知,除 1.02-
「非關稅障礙」作者有自行計算外,其他項目皆直接引用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 ITC)之統計資料(Hard data),該等資料亦 可在WEF網站中下載2(詳見附件 1),惟其僅是經ITC計算後個別項目資 料再以百分比表示之模糊數字(可區別關稅之項數除外)。
表 1 「國內外市場開放」評比項目之官方定義與計算說明
編號 評比項目 定義 計算說明 資料來源
1.01 關稅障礙 2008年或最近可獲得年度之貿易加
權平均關稅
以各國平均執行稅率計算,包括對世界其他國家之優惠關稅,並以2007年定義的 進口國參考群體之貿易模式作為加權
國際貿易中心 非農產品之關
稅障礙 2008年 或 最近可獲 得年 度 之 非 農 產品貿易加權平均關稅
以各國平均執行稅率計算,包括 對世界其他國家之非農產品 優惠關稅,並以2007
年定義的進口國參考群體之貿易模式作為加權 國際貿易中心
農產品之關稅
障礙 2008年 或 最近可獲 得年 度 之 農 產
品貿易加權平均關稅 以各國平均執行稅率計算,包括對世界其他國家之農產品優惠關稅,並以2007年
定義的進口國參考群體之貿易模式作為加權 國際貿易中心
1.02 非關稅障礙 2008年 或 最近可獲 得年 度 之 非 關 稅障礙
由兩個非關稅障礙相關變數平均計算而得,即受非關稅障礙影響的貿易比例,以 及有進口實績產品受非被通報受關稅障礙影響之平均通報次數,惟不包括有 政治 目的在內的非關稅障礙,如禁運
國 際 貿 易 中 心 , 作 者 自 行 計算
1.03 關稅複雜度 2008年 或 最近可獲 得年 度 之 關 稅
複雜度 由其下細項關稅變異數、境內高峰關稅、從量稅項數,以及不同稅率的關稅項數平
均而得 作者自行平均
關稅變異數 2008年 或 最近可獲 得年 度 之 關 稅
分散度 反映關稅稅率的分佈情形 國際貿易中心
境內高峰關稅 2008年 或 最近可獲 得年 度 之 高 峰
關稅占總稅項之比例 計算稅率高於該國MFN約束稅率3倍以上稅項占總稅項之比例 國際貿易中心 非從價關稅 2008年 或 最近可獲 得年 度 之 從 量
關稅
計算至少有一個以上之從量稅項占總稅項之比例 國際貿易中心
可區別關稅 2008年 或 最近可獲 得年 度 之 所 有 部門不同稅率之關稅項數
反映一國在進口時所執行之不同稅率之關稅項數 國際貿易中心
1.04 免稅進口比重2008年 或 最近可獲 得年 度 之 免 稅 進口占總進口之比例
免稅進口占總進口之比例,不包括石油貿易,同時考量MFN與雙邊優惠協定之免 稅進口,依據2008年或最近年可得之關稅資料對照2007年貿易資料計算
國際貿易中心
1.05 面對國外市場
關稅 2008年參考群體之加權平均關稅 此指標計算平均執行稅率,包括世界其他國家對每個國家之優惠關稅 國際貿易中心
1.06 目標市場優惠
關稅差額 2008年 或 最近可獲 得年 度 之 目 標 市場優惠關稅差額指數
此指標係以貿易加權平均之MFN稅率與最具競爭力的優惠稅率之差構成,再以簡 單平均方式計算絕對的優惠差額,及其占MFN稅率之比例
國際貿易中心
由「2009年全球貿易便利指數報告」附件A可進一步瞭解WEF如何使用 ITC之統計資料來換算為個別項目之分數(score)。WEF為了各類指標資料 數字標準化,採用一套「1至7級分(1-to-7 scale)」公式(式1),當分 數越高表示會員之貿易越便利。但若因會員各項統計資料所表示之國家分數
(country score)越大表示該子項目排名越差時(如關稅障礙,稅率越大者,
表示障礙越大),則以式2方式計算。
minimum 1 sample
- maximum sample
minimum sample
- score country
6
(1)
minimum 7 sample
- maximum sample
minimum sample
- score country
6
(2)
圖1為「市場開放」類別指數之計算流程,即各國的「國內外市場開放」
指數的計算,係將其下六個子項目之ITC統計資料,依「1至7級分」公式各 自轉換為標準化分數,再以未加權之簡單平均方式計算,即為「國內外市場 開放」指數,又因「市場開放」類別只有「國內外市場開放」一個指標,故該數 字亦為「市場開放」指數。
圖 1 「市場開放」類別指數之計算流程
ITC 之統計資料
1.01關稅障礙 1.02非關稅障礙 1.03關稅複雜度 1.04免稅進口比重 1.05面對國外市場關稅 1.06目標市場優惠關稅差距
以「1至7及 分」公式標準 化後,簡單平 均
「國內外市場開放」指數 即為「市場開放」類別指數
二、我國與 ITC 統計資料之較
在瞭解「國內外市場開放」下六個子項目之定義與計算方法,以及後續轉 換為「市場開放」類別指數之流程後,本節將依個別子項目之定義,嘗試比對 我國慣用資料(主要以關政司提供之「2009年WEF全球貿易指數我國弱勢 項目之建議辦理機關、問題癥結及具體因應對策」所陳列之我國對應數據作比 較,倘若該表中並未計算我國對應數據者,本研究將另行試算之)和 ITC統 計資料之差異,之後再分別以ITC統計資料與我國資料推算「市場開放」類別 指數。
(一)關稅障礙(數值越大表示我國關稅障礙越高)
WEF對關稅障礙之定義為2008年或最近可獲得年度之貿易加權平均關 稅,若以我國2008年進口資料作權數,可得全部產品貿易加權平均關稅稅 率僅為 1.41﹪,非農產品貿易加權平均關稅稅率僅為1.14﹪,而農產品為 8.35﹪,相較於ITC統計之5.37%、4.19%與21.30%為低。然而, ITC在計算 貿易加權平均關稅時,為避免因進口國本身關稅障礙過高而造成較低或無進 口貿易實績之偏誤,其使用之貿易加權資料,係以八個與我國GDP 相近且 具代表性國家之2007 年平均貿易資料來作加權,因此其計算結果才會與我 國定義下之計算結果有所差異。然而,本研究欲進一步查詢是以哪些國家做 為參考群體(reference group),則無法在ITC網站中查到資料。
(二)非關稅障礙(數值越大表示我國非關稅障礙越高)
WEF對關稅障礙之定義為2008年或最近可獲得年度之非關稅障礙,惟 我國並未推估非關稅障礙之數值,故無法比較。以ITC之計算方式來看,係 以我國受非關稅障礙影響之貿易比例和我國有進口實績產品被通報受關稅障 礙影響之平均通報次數平均計算而得,惟其個別資料與計算方式無法在 ITC 網站中查到,因此目前無法檢視。
(三)關稅複雜度(數值越大表示我國關稅複雜度越低,惟其下四個小項之數 值越大,表示障礙越大)
關稅複雜度實際上為關稅變異數、國內高峰關稅、非從價關稅、可區別關 稅之項數資料依「1至7級分」公式換算後簡單平均而得。本研究礙於資料之 可得性,將先以我國2011年最終約束稅率(已將非從價稅換算從價稅)來 計算關稅變異數、國內高峰關稅、非從價關稅、可區別關稅之值。在關稅變異 數上,其定義為2008 年或最近可獲得年度之關稅分散情形,以我國資料計 算後可得為8.69%,低於ITC 計算之16.7%;在境內高峰關稅上,其定義之
高峰關稅是指稅率高於MFN 約束稅率3倍以上者,以我國資料來看,平均
稅率為7.66%,而稅率高於平均稅率三倍以上的稅項有 424個,占總稅項數
8,839 的4.8%,低於ITC 計算之7.9%;以從量稅項數占總稅項之比例來看, 我國關稅稅率採非從價稅(specific tariff)與混合稅(mix tariff)者計160 項,占總稅項之1.83﹪,與ITC計算結果相當;以可區別之不同關稅稅率稅 項來看,共可區分為217種稅率,低於ITC計算之244個。
對於以我國資料試算之結果皆較ITC為低之原因,主要在於試算資料之 不同,ITC係以我國提交IDB資料庫之稅則資料,再以其定義方式將非從價 稅換算 為 從 價 稅 後 進 行 統 計 ,而我 國 的 非 從 價 稅換算 從 價 稅 之 方 式 是 以 WTO談判方式為之,故與ITC之資料會有些微落差。
(四)免稅進口比重(數值越大表示我國開放程度越高)
免稅進口比重之定義為2008年或最近可獲得年度之免稅進口占總進口 之比例,以我國2009年海關進口稅則免稅之稅號計算共2,625項,占全部稅 號之30﹪,2009年上半年之免稅進口值占全部進口值之 72.7﹪,較ITC計 算之66%為高,此係因ITC在計算時已先排除石油進口資料,且計算年份不 同所造成。
(五)面對國外市場關稅(數值越大表示我國面對之國外市場關稅障礙越高)
此項目係在看我國產品出口時在國外市場所面對的關稅保護程度,ITC 係以2008年與我國GDP相近且具代表性之國家為參考群體,依該等國家之 貿易加權平均關稅做為我國產品出口所面對的關稅障礙,ITC計算之結果為 6.2%,相對我國平均進口關稅來看,顯示我國產品出口遭遇的貿易障礙程度 較高。
(六)目標市場優惠關稅差距(數值越大表示我國在目標市場享有的優惠越 多)
此項目同樣在看我國產品出口至主要目標市場時,是否有因雙方簽署之 自由貿易協定或進行過雙邊優惠關稅談判而可享有較一般 MFN關稅更為優 惠之待遇。ITC以我國主要出口市場之貿易加權關稅來看,因我國並未與主 要出口市場(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因此我國產品出口皆適用 MFN稅 率,故此項目經ITC計算後之數值為零。
表2為以我國慣用資料與ITC統計資料換算為「1-7級分」後所得之「市 場開放」類別指數,從中可知,以我國慣用資料計算而得之個別評比項目數
值皆較ITC統計資料為佳,也因此換算為「1-7級分」後所得之分數相對較高 在不考慮非關稅障礙、面對國外市場關稅與目標市場優惠關稅差距這三項我 國過去幾乎未計算之數值下,可得我國之「市場開放」類別指數為6.09,遠較 WEF公布料為高,顯示此三像是造成我國排名落後的主要因素。
表 2 以我國慣用資料與 ITC 統計資料計算之「市場開放」類別指數
編號 評比項目 與我國慣用統計之差
異 單位 ITC統計資料 我國資料 數值 換算之
1-7級分 數值 換算之
1-7級分
1.01 關稅障礙 貿易加權方式,ITC
以八個與我國GDP 相近國家之2007年 平均貿易資料作加 權,而我國是以本國 貿易資料作加權
% 5.4 5.59 1.41 6.63
非 農 產 品 之 關
稅障礙 % 4.2 5.89 1.14 6.70
農 產 品 之 關 稅
障礙 %
21.3 1.74 8.35 4.94
1.02 非關稅障礙 - % 23 5.61 - -
1.03 關稅複雜度 非從價稅換算從價稅
等值之方式不同,我 國係以WTO談判公 式換算,但ITC是以 其自行定義,以參考 群體貿易資料作為權 數之方式計算
% 5.2 4.80 6.42 6.29
關稅變異數 % 16.7 6.30 8.96 6.62 境內高峰關稅 % 7.9 4.35 4.8 5.39
從量關稅 % 1.8 6.87 1.83 6.87
可區別關稅 項數 244 6.78 217 6.80
1.04 免稅進口比重 計算年份不同 % 66 4.96 72.7 5.36
1.05 面 對 國 外 市 場
關稅 - % 6.2 1.00 - -
1.06 目 標 市 場 優 惠
關稅差額 - % 0 1.00 - -
Pillar 1 國 內 外 市 場 開
放指數 - - - 3.8 - 6.09
subindex市 場 開 放 類 別
指數 - - - 3.8 - 6.09
三、我國排名落後之可能原因
進一步檢討我國排名落後之原因,主要可歸納為以下2點:
1. 排名落後較多的項目都是與我國產品出口面對較高貿易障礙有關。我 國在「面對國外市場關稅」與「目標市場優惠關稅差額」上之排名分別 為118與121名,而使我國在「市場進入」的排名整個向後移動,此 乃因我國並未與主要出口市場(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因此我 國產品出口皆適用MFN稅率,才使得該等項目之得分甚低。由此顯 示我國產品出口遭遇之貿易障礙相對其他國家為大。
2. 部分農產品及漁產品因涉及國內敏感性產業,採用從量稅或混合稅
方式課徵關稅,稅制較為複雜,且其稅率偏高,故其關稅變異程度 較大,而使得該項排名相對較低。
3. ITC在計算貿易加權平均關稅時,為避免因進口國本身關稅障礙過高 而造成較低或無進口貿易實績之偏誤,其使用之貿易加權資料,係 以八個與我國GDP相近且具代表性國家之2007年平均貿易資料來作 加權,因此其計算結果才會與我國定義下之計算結果有所差異,而 使我國整體進口關稅障礙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