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60001N B
戰地記者龍騰報導
今年是舊課綱最後一次學測,除了維持閱讀理解的一貫主軸,更回歸學科本質,
命題內容富於文學性,強調詩詞意象、文本情境的解讀與鑑賞。沒有必須背誦的文學 流派、作家生平與國學常識,而是透過文本讓學生體會作品的意義與價值。三十篇古 文以各種形式散見於不同題型,兼及字詞辨識、修辭語境與篇章意旨的綜合應用。較 之一○七年改制以來的歷屆試題,長文略少,但跨域跨科、圖表判讀、二文並置已然 成為定式,命題焦點脫離訊息檢索,進入推論、統整甚至反思的層次。
國寫題方面,沿續去年模式,「知性題」為單一文本,
「情意題」則是二文對讀。題幹設計上,「知性題」仍採訊息 檢索後,擇一立場闡述觀點的模式;「情意題」近於引導寫作,
以柯裕棻、黃麗群作品拈出主要物件「冰箱」,考生可藉由題 目中的提問來構思、取材,以記敘為主,鋪寫情意感懷或哲思 體悟。
龍騰網站 可下載檔案
4 8 3 9
110年2月5日
1
111
2
22222
333
44444
自111學年度起,入學考試制度將調整為「學科能力測驗」(國文、英文、數A、數B、社會與 自然)與「分科測驗」(數甲、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物理、化學與生物),國文包括「國語 文綜合能力測驗」與「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兩科,不再列入指考科目。屆時「國語文綜合能力測 驗」將不再只是基本檢定能力的門檻,還必須鑑別出進階的語文能力與專業素養。為了銜接新課綱,
今年的試題顯然以「指考化」的傾向,示範了「學測國文」到「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的過渡。
一、回歸學科本質,凸顯專業素養
就取材來看,今年最大特色是出現不少新詩題,如第3題尉天驄〈眾鳥之什〉、第7題方旗〈小 舟〉,與第42題陳雋弘〈籃框——與我的學生們一起倒數,七十六天〉、簡政珍〈畢業考〉,又有 文學性較高的詩化散文,如第5題葉國居〈髻鬃花〉。即使是歷年都出現的填空修辭第4題,也引用 紀伯倫《先知》、余光中〈風吹西班牙〉與徐國能〈蒲葵〉等作,選項用字皆為虛實相間的詩化語 言。再如第15-17題組的表格,其實是學術材料的考校與辨正;第26-28題組談「推敲」之典,卻是 翻案討論。
整體而言,除第20-21題組盧希鵬《為什麼員工都是哈士奇,狼呢?》、第22-23題組游以德
〈族語認證〉、第29-30題組討論人類語音和鳥鳴聲異同,與第41題洪蘭《哈啦與抓虱的語言.
序》等跨領域素材之外,其餘皆屬文學基本題,由淺入深地凸顯學科本質與素養。
二、強化理解思考,提高閱讀層次
「三十篇古文」大量入題,從形音義、語法句式到文意篇旨,乃至與課外素材的比較,以不同 命題角度強調基本理解與融會貫通,可謂一大亮點。明年核心古文縮至十五篇,更是不可偏廢。
二文對讀的文本無論單題或題組皆有,素養導向仍是命題趨勢,如結合生活情境的第14題(導 師與伙伴)、第20題(哈士奇與狼)以及第15-16題的表格檢索(詞選資料)。依據閱讀材料推斷 是非的題目則有第16題(《花草粹編》與《類編草堂詩餘》)與第21題(〈諫逐客書〉與〈虬髯客 傳〉)兩題。以上皆為趨於定式的命題模組,考生務必多加練習。
110 學測命題特色
555
在題幹設計上,訊息檢索的題目稍減,取而代之的是意象解讀、作法探討與評析鑑賞,加深了 閱讀的層次,也提高了難度。隨著迎向新課綱的腳步,一次又一次的考題試探,從文本的理解到拆 解,考生必須掌握文本重點,嘗試歸納與統整,才能在閱讀測驗中突圍,脫穎而出。
表1: 99-110 測 驗目
標 析 題數分
測 驗目
標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 6
10 7 108
1 0 9
11 0
A1.字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形的辨識與應用
A2.字
音 的辨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識 與 應用
A3.字 1 1 1 1 1 1 1 1 2 1 1 0 義的辨識與應用
A4.詞 1 2 3 3 3 2 2 1 3 1 3 3 語、成語意義的辨識與應用
A5.語
法 的辨 0 0 1 0 1 0 0 0 0 0 0 1 識 與 應用
A6.修 0 2 1 2 1 2 3 2 2 1 2 2 辭的辨識與應用
A7.文
法 構的辨 結 識 與 應用 2 1 2 1 2 1 0 0 2 2 1 2
A8.作 14 12 9 10 11 10 1 品的閱讀與理解
0 1
3 23 32 2
7 27
B1.具 備重
要 文
學 流 派 的常識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B2.認
識 要文學 裁 特 體 重 的 質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B3.認
識 要作家 與成 就 的 地 重 位 0 0 1 1 1 1 0 0 0 0 2 0
B4.認
識 要作品 與價值 的 內 重 涵 0 1 1 0 2 1 1 0 0 0 1 2
B5.重
要 作 品 的鑑賞與 評析 4 0 1 0 1 2 2 1 3 1 0 1
C1.瞭
解 要學 術 想 涵 特 重 思 的形成、內 、 質及 影響 0 0 0 0 1 1 1 1 1 1 2 1
C2.具 備重
要 國
學 常識 及 文 化 0 2 1 2 1 1 0 1 3 0 1 1
D. 測 達 驗學生的語文表
與 應 用 能
力 0 0 0 0 1 1 1 0 0 0 0 0
表2:
課 現 綱 三 十篇出 次數
1 A 燭之武退秦師 左丘明 10
6 1 0 7
109 11
0 16 A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10
6 10
7 10 8
10 9
11 0
2 A 大同與小康 禮記
1 0 7
108 109 11
0 17 A 虬髯客傳 杜光庭
10 6
10 7 10
8 10
9 11
0
66666
3 A 馮諼客孟嘗君 戰國策 10
6 1 0 7
108 109 11
0 18 A 岳陽樓記 范仲淹
10 6
10 7 10
8
11 0
4 勸學 荀子
1 0 7
108 11
0 19 A 醉翁亭記 歐陽脩
10
6 10
8 10
9 11
0
5 漁父 屈原 108 109 11
0
20 A 赤壁賦 蘇軾 10
6
10 8
10 9
11 0
6 諫逐客書 李斯
1 0 7
108 109 11
0 21 A 郁離子選 劉基
10 7 10
8
7 鴻門宴 司馬遷 108 109 11
0
22 A 項脊軒志 歸有光 10
7 10
8 10
9
8 A 典論論文 曹丕
10 6
1 0 7
109 11
0 23 A 晚遊六橋待月記 袁宏道 10 8
9 A 出師表 諸葛亮
10 6
1 0 7
108 109 11
0 24 原君 黃宗羲
10 7 10
8 10
9
10 A 蘭亭集序 王羲之
1 0 7
108 109 11
0 25 A 廉恥 顧炎武
10 6
10 7 10
8 10
9 11
0
11 A 桃花源記 陶淵明 109 11
0
26 A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10 6
10 7
10 8
10 9
11 0 12 A 世說新語選 劉義慶 10
6
108 27 A 勞山道士 蒲松齡 10
6 10
7 10
8 10
9 11
0
13 與
陳 之 遲 伯 書 丘
1 0 7
108
28 A 裨海紀遊選 郁永河 10
6 10
7
10 9
14 A 諫
太 十思 疏 宗 魏 徵
10 6
1 0 7
108 11
0 2
9 勸
和 論 鄭
用 錫
10 8
10 9
11 0
15 A 師說 韓愈
10 6
1 0
108 109 11 0
30 A 臺灣通史序 連橫 10
6
10 8
10 9
11 0
777
7
第 一 大 題 為 單 一 文 本
, 援 引 電 影 情 節 討 論 記 憶 主 題
。 學 生 閱 讀 文 本 後
110 國寫題命題特色
88888
, 首 先 要 說 明 電 影 中
「 忘 情 診 所
」 和
「 健 忘 村
」 在 刪 除 部 分 記 憶 的 劇 情 上 有 何 差
999
異
。 這 個 題 目 的 思 考
, 同 時 也 是 下 一 題 的 鷹 架
: 記 憶 如 果 可 以 修 改
, 幸
福若能量身訂作,你是否願意進入這樣的世界?倘「經驗機器」存在並運作穩定,還能依自我意志刪去痛苦,
享
有 擬 幸福 人 虛 的 生
…
…
10 10 10 10 10
這 種 機 器 的
利 如 先 定立場,闡 觀點,敘 明 出 合的論述與 證 己 選 辯護 。 弊 何衡 量? 考生應 決 釋 理由,並 找 適 例 ,為自 的 擇
第 二 大 題 為 二 文 對 讀
, 取 材 新 穎
, 以 柯 裕 棻 與 黃 麗 群 兩 位 當 代 散 文
11 11 11
家 的 書 寫 引 入 冰 箱
, 再 讓 學 生 以
「 如 果 我 有 一 座 新 冰 箱
」 為 題
, 抒 發 感 悟
。 雖 然
12 12 12 12 12
接 近 傳 統 的 命 題 作 文
, 但 兩 則 文 本 都 提 供 了 寫 作 指 引
: 冰 箱 的 特 性
、 功 能
、 溫 度
13 13 13
以 及 對 美 好 願 景 的
召 。題 喚 目
雖 ,然而閱讀引文後, 幫助發 、整 飭脈絡 避免 散成 漫 際涯 的 象思維或生 。 能 不設 限 想 , 無 抽 活隨 筆
這 兩 個 題 目 切 入 點 不 同
, 關 注 重 點 卻 都 指 向
「 幸 福 人 生
」
14 14 14 14 14
。 考 題 符 合
「 貼 近 生 活 經 驗
、 切
合 社會
脈
動 」的目 , 望 己經 驗 結 過 、思索 下 況 延伸 對 來的 想 。 標 希 考生能與一 連 ,回 顧個 人 往 當 現 ,進而 未 像
近 來
「 素 養 導 向
」 成 為 命 題 焦 點
, 但 經
未來選擇題命題趨勢
15 15 15
過 數 年 實 踐
, 各 學 科 的 取 材 與 測 驗 目 標 逐 漸 重 疊
。 今 年 不 再 勉 強 用 生 活 議 題 與 時
16 16 16 16 16
事 素 材 包 裝 試 題
, 而 是 更 精 確 地 掌 握 語 文 專 業
, 守 住
國 教 疇 覈 新 接 。 文 學的 範 ,以不同形式的命 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整合能力與推論能力, 舊課綱 軌 題 為 , 檢
111 自
學 年 度 起
, 新 課 綱 全 面
17 17 17
實 施 後
,
「 國 文 考 科
」 對 應
「
多元選修」、「部訂校訂課程」與「加深加廣課程」,除了加入「混合題型」,應會在選擇題既有的模式上,
嘗
試 共 的 度來命題 開 閱讀理 展 解 以 與 文學 同知識背 景 角 , 專業 的不同面向。
「 混 合 題 型
」 兼 含 選 擇 題 與 非 選 擇 題
, 其 核
18 18 18 18 18
心 是
「 精 準 閱 讀
, 適 切 表 達
」
。 命 題 層 次 不 限 於 訊 息 檢 索
, 也 測 驗 歸 納
、 統 整 與
19 19 19
推
論 的能力,
預 幅 別 習 一知 半 懂皮毛 淺 巧 機 計可大 提高鑑 度。 若 慣 解、 只 的 層閱讀, 恐怕 沒有 任何投機 取 的 會。
綜 上 所 述
, 今 年 命 題 復 返 語 文 教 育 本 位
。 未 來 考 生 一 方 面 應 不 限 主 題 與 類
20 20 20 20 20
型
, 持 續 拓 展 閱 讀 與 寫 作 的 視 野
; 另 一 方 面 更 要
熟 教 定 實基 礎 才 限 所 無 的文本中推論出 案, 在 游 有 。 讀 材, 奠 堅 , 能以有 之 學,於 窮變 化 答 紙筆 測驗中 刃 餘
21 21 21
相 較
於 選 自 擇題 在新 課綱之後的調整,國寫 襲 107 題 大 體沿
年 以 來 的 模 式
, 變 化 較 小
。 不 過
, 隨 著
「混合題型」即將正式施測,以往「知性題」曾出現的圖表判讀與資訊分析,可能會移至「混合題型」。109
年 學測的「國寫題」
就 經 依 出 已 回歸文字閱讀,今年 舊,或可 看 端倪 。
若 果 如 此
, 那 麼 國 寫 的
「
未來國寫題命題趨勢
22 22 22 22 22
知 性 題
」 就 必 須 擔 負 起 比
檢 索、判讀與分
析 重 務 陳 的能力, 如: 議 象 述 。 更 要的 任 ,檢 覈 說詰 難 題論述、立場 辯護 、哲理思辨與 現 評 等
至於「情意題」主要
圍 著 見 所 所 為 已出 現 繞 所 所聞 、 思 感來設計。目 前 止 過的文本形式有 107
年 新 的
詩
、 典 現代小 文與 現代 散文 篇 108年 古 散文 說、109年 韻 , 兩 現代 散文 , 的 與 的 以及今年的
未 來 可 能 以 物 件
、 場 景
、 人 物
、 故 事 為 核 心 主
23 23 23
題
, 開 拓 新 方 向
。 無 論 文 本 形 式 為
何 都在 引導學生 結 發 無 :就 是要 處處留 , 真 受 好好 生 。 ,用 合一 己經 驗而生 感悟。應對之 道 他 心 認 感 , 活 意
24 24 24 24 24
說
明 題有 : 第 1 題 第 34 題 每 4 至 ,
個 選 項
,
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請劃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2
分 答錯 、 ;
未 答 劃 多 選項 者, 該 分計 算 作 或 記 於一 個 題以 零 。
1
列 下「
」
內 前 相 : 的 字 ,讀 音 後 同的是
(A)「
賚 徒 」 以 阡 陌交 通 惹禍招 愆 」賞 諸 /「 齎 志 歿 (B)「 」 / 「 」
(C)「
餔 糟歠釃 」地 哭號 矜 寡孤獨 罪 可「 逭 」 /「 仆 (D)「 」 / 無 」
出
處 :
《 搶 救 國
(此份試卷解題係依據大學考試中心於110年1月23 日所公告之答案為主)
一、單選題(占 68 分)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篇 第
二 的辨識與應 貳 第五 章 要 文的內 與 第 篇 一章論語的體悟 章 用 字 能 力、 音 第 篇 重 選 涵 特色 、 肆 第
(A)前
者 松齡 〈 山 士〉 者 花 記 出 出 自 自 蒲 勞 道 (B)前 陶淵 明〈 桃 源 〉
(C)前
者 漁父 〉 者 ‧ 小康》 出 出 自 自 屈原 〈 (D)前 《禮 記 大同與
答
案 : B
解
析 : (A) ㄌ ㄞ
ˋ
,
賞賜/ㄐㄧ,挾抱、懷持。齎志以歿:又作「齎志而歿」。懷抱壯志,心願未能達成就死去。 另
, 李 斯
〈 諫 逐 客 書
〉 有
「 藉 寇 兵 而 齎
26
26 26 26 26 26 26 26 26 26
盜 糧
」
( 將 兵 器 借 給 敵 寇
,
把 糧食送給盜賊
, 幫助 了 人 損害 自 )之 句 」為 贈送 之意,讀 音 指 敵 而 己 ,「 齎 同為 ㄐㄧ
(B) ㄑ ㄧ ㄢ
, 間小 路 ㄑㄧㄢ , 鄭用 錫 勸 論 勿蹈 前 。」 惹禍招愆 : 引 田 / ,過 失 如 〈 和 〉: 「 愆 招 災禍
(C) ㄅ ㄨ
, 吃
/
ㄆ , 倒 伏 地上。 〈 門宴〉: 「 其 以 , 士 地, 噲遂 入。」 ㄨ 跌 而 在 司馬遷 鴻 樊噲側 盾 撞 衛 仆
(D) ㄍ ㄨㄢ
, 而 妻 ㄏㄨㄢ 逃 。 無 逭 罪刑 無法 逃 老 無 / ˋ, 避 罪 可 : 避
2
列 下文 , 全 別 : 句 完 沒 錯 字的 有 是
(A)集
中 迫害手段聳 聽 , 多相 關 人 忍卒睹 營裡 的 人 聞 諸 照片 更是 令 不
(B)這
齣 畫 影 情 妙趣恆 錄 動 電 劇 緊湊 , 生, 締造 本年度最高的 票房 紀
(C)李
老 校 設的圖 網站 正 方 頒獎狀 致謝忱 師為 架 書 式起用, 校 特 以 學
(D)大 家對
聚
餐 地點 莫衷 一是, 後, 決 到 塊朵頤 經投 票 定 牛排餐廳 大
出
處 搶 國文大 篇 一章字形的辨識與應用能力 救 作 戰 : 《 》第 壹 第
27 27 27 27 27 27 27
答
案 : A
解
析 橫 : (B)妙 「 」生 趣
(C)正
式 啟 「 」用
(D)大 快 「
」 朵頤
3
依 文意, 、 、 、 順 最 據 甲 、 乙 丙 丁 戊排 列 序 適當 的是 :
牠 起來 固 哭
然
一 片悽慄 ,
甲 這 、
時 「 又 波 笑 貓頭 鷹 嘿嘿──嘿嘿 」一 波 一 的 聲 ─ ─ 嘿嘿──嘿嘿
乙
、 秋 夜涼 如 特 入 以後, 水 別
丙
、 輪 月 人 入冰 河 一 明 把 幾乎拋 之中
丁
、 直直 地透進 的 尖 到 人 骨髓 冷
戊
、 起 尖冷 來 更 笑 帶給 人無 限
就 老 吏 斷 獄 那 樣 地
凌 著 個世 間 一 人 再多麼 隱私 都 什〉 ) 遲 整 ,讓 每 個 的 神祕 的 沒有地方 隱遁 起來。( 尉天驄〈眾鳥 之
(A)乙
甲 戊丁 甲 丁戊 (B)乙 甲 (C)戊 丙 (D)戊 甲 丙 丙 乙丁 丁乙丙
出
處 搶 國文大 篇 基 法結 構的辨識與應用能力 救 作 戰 : 《 》第 壹 第六 章 本詞性與文
答
案 : D
解
析 :
28 28 28 28 28 28 28 28 28
「 哭 起 來 固 然 一 片 悽 慄
」 其 後 應 接
「 笑 起 來 更
帶給人無限尖冷」,為「固然……,更……」的句式,「笑起來」又與「哭起來」對比,可選出 (C) 或 (D) 。再
由 「 起來更 「 戊 笑 帶給 人無 限『 尖 』」 , 可接丁 『 尖 』 冷 而下 冷
到
直 地透進 的 連 描 戊 中「 尖冷 」的情形 案為 直 人 骨髓 」,形成 頂針 相 ,用以 述 句 ,可 答 知
(D) 。 最後
審 其餘 文 接 、 的「 尖冷 」 視 句: 承 戊 丁 ,
乙
點 秋 夜涼 」, 再 「 接 的「 明 出 「 入 」、「 因 夜涼 」 丙 月」 、
「把
人 入冰 河 句 的 聲 又 波 來,則 回文 末 像 幾乎 」 貓頭 鷹 笑 「一 波 一 」地 傳 接 , 拋 。最後甲
4
閱讀下文,最適 填 □□ 內的詞 : 合 入 依序 是
甲 當你 工 、
作 , 是一 管蘆笛 通 笛 ,將 時光 的 樂 。( 紀伯倫《先 》 時 你 , 過 心 □□演奏 成 音 知 )
乙
、 坡 偶爾 有 花 和 在從 容 野 空 。( 余光 中 風 ) 山 上 幾隻黑白 相間 的 牛 綿羊 , □□ 草 的 曠 〈 吹西班牙〉
丙
、
植 包 千 萬 又 世 , 深 的 國能 〈蒲葵〉 ) 物的 緘默總 含 言 語,但 可以將 間無 盡喧囂 □□ 為 沉 靜謐 。( 徐
29 29 29 29 29 29 29
(A)歌 / 唱 呼
吸 / 化 咀嚼 / 幻 (B)歌 / 收攏 唱
(C)呢
喃 咀嚼 / 喃 呼吸 / 化 / 收攏 (D)呢 / 幻
答
案 : C
解
析 : 樂 」可知, : 先 甲 由「 演奏 成 音 □ 看 □
應 是
「呢喃」。因「呢喃」本非樂音,而「歌唱」已是音樂,不需要再「演奏成樂音」。由此可選出 (C) 或 (D) 。
再 乙 由 牛 綿羊 在山 坡 有「 草 」一詞, 看 : 花 和 上, 又 野
可 推 測 牠 們 應 在 吃 草
, 且 以 句 意 來 看
, 也 不 需 要 特 意 指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出眼見牛羊在呼吸一事,因此「咀嚼」比「呼吸」合適,且「從容」可描述牛羊吃草時的氣定神閒。
可 答 知
案 為
(C)
。
最後以丙確認:「幻化」是變化,是分散出各種不同的形貌,「收攏」則是將分散的聚集起來。
既 然
「 植 物 的 緘 默 總 包 含 千 言 萬 語
」,那麼將世間從「無盡喧囂」到「深沉的靜謐」應該也是收斂、包藏的狀態,故「收攏」較為適切。 可
確 認正 解為 (C)
5
關 明 適當 的是 : 於下 說 最 文 意 象,
在 每 一 個 烈 陽 如 漿
31 31 31 31 31 31 31
的 白 日 裡
, 祖 母 在 田 畝 中 佝 僂 耕 種
。 在 每 一 節 翻 土
、 播 種
、 除 草
、 施 肥 的 動 作 間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 揮 汗 如 雨
。
強 光 大的日
, 取 中的 黑 汗水蘸 墨汁 下 , 過 消 後 叫做黑夜 。 攫 祖母髮 色素 與 成 嚥 經 時間 的 化 排泄 出來,
濃 稠 的 黑 夜 在 暗 中 默 默 的 成 長
, 流 淌 於 小 溪 庭 院
、 穀 倉 柴 坊
、
33 33 33 33 33 33 33
豬 舍 雞 寮
, 並 不 斷 的 擴 張 向 田 畝 間 的 菜 圃 和 水 塘
。 夜 色 如 墨
, 團 團 緊 緊 的 包 圍 村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住 祖 母 的 雙 腳
, 她 背 負 著 浩 大 的
夜 , 同 日 著 陽 斷 在 穿梭 , 豬舍雞寮 間 。( 葉 居〈髻鬃花〉 ) 色 如 白 頂 烈 ,仍不 的 田畝 間 在 忙碌 著 國
(A)烈
陽 漿 形容 祖母 對 孫 的 厚 愛 彷 般 暖 如 : 子 們 深 關 , 如陽光 溫
(B)髮
中 黑 汗水蘸 墨汁 : 喻 漸 的 影 的 色素 與 成 暗 祖母 勞動 且 老 身
(C)濃 的 稠
黑
夜 :凸顯 務 重 光明 的 來 祖母 農 負擔 沉 ,不 敢寄 望 未
(D)背
負 浩 色: 對 祖母 日 忙碌 , 收 的 著 大的 夜 比 夜 卻 成有 限 辛酸
答
案 : B
解
析 : (A)
「 烈 陽 如 漿
」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黑 色 素
」 被 攫 取
, 頭 髮 也 就 白 了
; 烈 陽 下 揮 灑 如 雨 的
「 汗 水
」
,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是 因 勞 動 而 來
。 祖 母 髮 中 不 斷 被 攫
取 黑 混 日復一日流 的 此 成 便 暗 祖母 的 影 的 色素 , 在 淌 汗水 中,由 可知,「 蘸 墨汁 」 是 喻 身
(C)
「 濃 稠 的 黑 夜
」 即
夜 ,而 夜 「 不 祖母 雙 」, 顯 祖母 忙碌辛 ,並 無 光明 未 晚 晚 鎮 住 腳 見 勞 「不 敢寄 望 來」之意
(D) 祖 母 之 所 以
「 背 負 浩 大
37 37 37 37 37 37 37
的 夜 色
」 應 指 眾 人 休 息 或 入 睡 之 際
, 祖 母 一 人 依 舊 辛 勤 奔 忙
。 浩 「
大
的 夜 」對 比 人 「 成有 限 辛酸 」, 且 未 成 何 色 的是 祖母 一 ,並 非 收 的 文中並 提及 收 如
6
依 下文, 符 心結 」 據 最 合作者對「 看法 的是 :
人 都 說
, 心
38 38 38 38 38 38 38 38 38
結 宜 解 不 宜 結
。
又 ,解 開 是 闊 生 麼 得 心結? 旦 闊 人心又 空 何處 ? 說 心結就 海 天空 。可是, 人 怎 少 了 一 海 天空 , 將 懸
許 多 人 心 裡 都 有 心 結 的 場 所
, 例 如
: 故 鄉 的 母 校
─
─ 初 戀
、 體
39 39 39 39 39 39 39
罰
、 模 擬 考
, 都 在 那 裡 發 生
。 有 些 人 每 次 回 到 故 鄉
, 就 一 定 要 去 母 校 走 走
; 有 些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人 卻 一 定 要 避 開 母 校
。 心 結 可 能 是 甜 美 的
, 也 可 能 是 痛 苦 的
。 不 管 心
結的場所被珍愛,還是被憎惡,此等強烈的愛憎情緒,都證明了心結有多要緊。心結的場所,是數學X 軸Y軸
交 的 點,有了 原 知自 己 身 一 裡 才 得 實 叉 原 點, 我們才 置 哪 個座 標格 子 , 覺 踏 。
心 結
41 41 41 41 41 41 41
是 一 支 大 頭 針
,
可 把 以
一 地圖 釘 牆 果 頭針 掉 了, 牆 下來。(改寫自 大 〈心結〉 ) 張 在 上。 如 大 失 上的地圖 也就 垮 紀 偉
(A)心 或 結
甜 或 美 宜 , 者 解 美 痛苦 , 者 留 苦 宜
(B)產
生 總令 人卻步 再接 近 心結 的場 所 ,不 願
(C)人
生 心結 而有 支 ,不 致 因 點、能定 著 虛空
(D)生 命不
斷 行 無 心結 ,自 招 前 , 須回 首 煩惱
答
案 : C
解 析:由「人生怎麼少得了心結?一旦海闊天空,人心又將空懸何處」可見作者並不認為「心 結」是壞事。而「心結的場所」是「數學X軸Y軸交叉的原點」,有了原點,讓我們得 知自己的座標,「才覺得踏實」。最後再藉譬喻,反面說明若無「心結」,生命的軌跡 亦將消失而無所依附
(A)由「人生怎麼少得了心結」、「心結可能是甜美的,也可能是痛苦的。……此等強烈 的愛憎情緒,都證明了心結有多要緊」可知心結不論甜美或痛苦、珍愛或憎惡,都有 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B)原文以「故鄉的母校」為例,說明「有些人每次回到故鄉,就一定要去母校走走;有 些人卻一定要避開母校」,可見產生心結的場所有些人雖會避開,但也有些人一定會 去,並非「『總』令人卻步,不願再接近」
(C)「心結的場所,是數學X軸Y軸交叉的原點」、「心結是一支大頭針,可以把一張 地圖釘在牆上」對應「有支點、能定著」;「有了原點,我們才知自己置身哪一個座 標格子裡,才覺得踏實」對應「不致虛空」。由此可知,人生可因心結而有支點、
能定著,且不致虛空
(D)由「人生怎麼少得了心結」可知,即使生命要繼續前進,作者也不認為回首心結是自 招煩惱的無意義行為
7
關 於下 列新 詩,解讀 最 適當 的 : 不 是
孤 獨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的 小
舟 是 都
歪
斜 地 著 全世界 沙灘 都 如 的/而 同 頭 裡 充盈 著 ) 擱 / 的 是 此 如 歪斜 的 / 面 悲哀 (方 旗〈小舟〉
(A)以 舟 「
」 人 凸顯 生命 被擱 淺 悲哀 喻 , 的
(B)用 沙灘 」的單調 「 ,
暗 生 千 喻 活 篇一 律
(C)「
都 如 的」強調 人舟 孤獨 的 是 此 普遍 性
(D)兩
次 歪斜 」 寫 然 力的 姿 「 描 人舟 頹 無 態
答
案 : B
解
析 : (A)
本 詩 以 前 二 句 沙 灘
上 淺 小舟 , 喻 「 悲哀 」的 人 描 因 繼 前 的 惱 擱 的 比 後二 句 充盈 著 , 述 遭逢困頓 、不能 續 行 苦
(B)(C)
「 全 世 界 的 沙 灘 都 是 如 此
」 並 非 單
43 43 43 43 43 43 43
調 或 千 篇 一 律
, 而 是 與 前 句 相 連
, 闡 明 小 舟 的 處 境
。 所 有 的 沙 灘 都 有
小 歪斜 ( 舟
擱 ) , 同 上 有 遭逢困頓 而 淺 人 孤獨 , 如小舟 孤獨 淺 著 如 世 總 人 擱 , 的 亦 的
(D) 小 舟 橫
44 44 44 44 44 44 44 44 44
斜 於 沙 灘 的 畫 面
, 就 像 人 歪 頭 苦 思 的 模 樣
; 小 舟 的
「 歪 斜
」 是 因 無 力 擺
正 人 也 苦 悲哀 ── 兩 都 頹 無 態 , 的「 歪斜 」 因 思不 得其 解而 充盈 著 次「 歪斜 」 是 然 力的 姿
8
內 適 下文 最合 入的詞語 依序 是 填 :
甲 、上
書
陳 事 於 漢 彌 。 其 攻 主之長 , ,起自戰國, 逮 兩 ,風流 廣 原 體度 : 人 短
之
徒 ; 群 之 失 訟訴 之 陳 利 , 伍 ; 奪 也 訐 臣 得 , 類也 ; 國家之 害 之 也 帶私 情之與 ,
45 45 45 45 45 45 45
之 儔 也
。 總
此 賈誠 以 位 鬻 以 絲毫 之 ,而有不 省 困 之推 《 訓 ) 四塗 , 求 , 言 干祿 ,或 無 益 之 。( 顏 顏氏 家 》
乙
、 凡 和 氣 君 蓋尤 不可 無也 。( 吳訥 《 大 為文,須 溫 敦厚 之 , 告 文字 文章辨體 序》 ) 要 , 有
(A)諫
諍 / 說 諍 / 說 /對 策 遊 /章 疏 (B)諫 /章 疏 遊 /對 策
(C)遊
說 / 諍 說 諫 /章 疏 /對 策 諫 /章 疏 (D)遊 / 諍 /對 策
答
案 : A
解
析 :
第 一 格
:
「 攻 人
主之短長」乃指正國君作為,故「諫諍」(直言規勸)比「遊說」(說動他人)更適當,可選出
(A) 或
(B)
。 第 二 格
:
「陳國家之利害」乃就國家政事的利弊,提出相應的解決之道,故「對策」較合適。因此答案為 (A)
。 再 以 第 四
46 46 46 46 46 46 46 46 46
格 檢 視
: 為 文 宜 有
「 溫 和 敦 厚 之 氣
」
, 又 是
「 告 君 文 字
」
, 故 進 呈 國 君 的
「 章 疏
47 47 47 47 47 47 47
」 較 合 適
。
「 對
策」要剖析國事得失,提出可行方案,用字往往明快犀利,與「溫和敦厚」的特質不符。可確認 (A)為
正 解
題 幹語
譯 :
甲
: 向 君 王 呈 上 文 書 以 陳 述 意 見
, 開 始 於 戰 國 時 代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 到 了 兩 漢
, 這 樣 的 風 氣 更 加 廣 泛 流 行
。 推 究 各 種 文 章 體 制
: 指 責 國 君 的 是 非 善
49 49 49 49 49 49 49
惡
, 屬 於 諫 諍 一 類
; 揭 發 眾 臣 行 為 對 錯 與 否
, 屬 於 訟 訴 一 類
; 述 說 國 家 的 利 益 與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損 害
, 屬 於 對 策 一 類
; 以 私 人 感 情 來 決 定 給 予 或 剝 奪
, 屬 於 遊 說 一 類
。 總 括 這 四
51 51 51 51 51 51 51
類 情 況
, 都 是 藉 出 賣 忠 誠 以 索 求 官 位
, 販 售 言
論 謀 來
取 祿 他 的意見有 時 可能沒有 絲毫 的 益 己 入不 被 君 麻煩 。 利 , 們 候 助 ,反而讓自 陷 國 理解的
乙
: 大 體 來 說
, 寫 作
文 章應
當 和 氣 疏 的文章是用來 敬 國 的文字,更 不能不 一點。 要有 溫 敦厚 的 質,章 類 告 君 加 掌握 這
9
「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52
…
… 者
,
…
…
也 斷句 的 型 構, 例 「 池 」, 即 所 南冥 就 天 」。下 文 , 」是 典 結 如 南冥 者, 天 也 「 謂 是 池 列 句 古 文 判
不 表 是
達 斷 判 語意的是 :
(A)望
之 然而 深 者, 琅邪 也 蔚 秀
(B)以 凡 為
是 之 水 異 者, 皆我 有 州 山 有 態 也
(C)夫
史 精 ,而 人 鑑 者 , 民族 之 神 群之 龜 也
(D)鄭 衛 、
、 間 韶虞 、 象者, 國之 樂 桑 、 武 異 也
出
處 :
《 搶 救 國 文 大 作 戰
》 壹 第六 章 本詞性與文 貳 第五 章 要 文的內 與 第 篇 基 法結 構的辨識與應用能力、 第 篇 重 選 涵 特色
(A)歐
陽 〈 記 脩 醉翁亭 〉
(B)柳 記 宗元〈始得西山宴遊
〉
(C)連 〈 橫
臺
灣 通 序〉 史
(D)李 〈諫 斯 逐 客 書〉
答
案 : B
解
析 :
觀 察
「
…
… 者
53 53 53 53 53 53 53
,
…
… 也
」 的 判 斷 句 結 構
, 後 句
「
…
…
」 應 為
「 名 詞
」 或
「 名 詞
詞組」,如「南冥者,天池也」,才會形成「南冥」就是「天池」的判斷句。以此原則檢視,僅 (B)「
皆 有 」不 符 我 也 合
(A)語
譯 一 望 草 而 色 深 麗的,是 瑯琊 山 : 眼 去 木茂盛 景 幽 秀
(B)語
譯 自以為 州 特 形 的 水 都 我遊 歷過的 : 永 境內有 殊 態 山 , 是
54 54 54 54 54 54 54 54 54
(C)語
譯 歷史, 民族 精 的 在 也 人類 行 的 鏡 是 : 神 所 , 是 事 借
(D)語
譯 〉 〈 〉 〈 間〉 、 韶虞 〉 〈武 象 ,是 秦 外 異 音 啊 :〈 鄭 、 衛 、 桑 〈 、 〉 以 的 國 樂
10
關 〈 〉 ,最 適當 的是 : 於下 烏鵲 歌 的解 釋 文
韓 憑
, 戰 國 時 為 宋 康 王 舍 人
。 妻 何 氏 美
, 王 欲 之
, 捕 舍 人
,
55 55 55 55 55 55 55
築 青 陵 台
。 何 氏 作
〈 烏 鵲 歌
〉 以 見 志
, 遂 自 縊 死
:
「 南 山 有 烏
,
北 張羅 。 自高 飛 羅 奈 。 鳳凰 。 是 民 宋 。」( 九 志 ) 山 烏 , 當 何 烏鵲雙飛 ,不 樂 妾 庶 ,不 樂 王 《 國 》
(A)以 烏 「
」 指 康 的 」 喻 誘 憑 圈套 暗 宋 王 邪惡 (B)以 羅 比 利 韓 的 「
(C)以 「高
飛 凸顯 何 的自主意 志 韓 情意 堅 」 氏 (D)以 鳳凰 」形容 憑夫婦 貞 「
答
案 : C
解
析 指 憑 何 二 為平 民 : (A)暗 韓 、 氏 人 百姓
56 56 56 56 56 56 56 56 56
(B)比
喻 康 為強 搶 氏 陷阱 宋 王 何 而設的
(C)由 烏 「
自
高 飛 羅 奈 」可知, 何 不 被縛 於網 羅 飛 凸顯其 志 , 當 何 氏 願 ,「高 」 自主意
(D)比
喻 康 的 貴 分 宋 王 顯 身
題 幹 語 譯
: 韓 憑
, 是 戰 國 時 宋 康 王 的 門 客
。 他 的 妻 子 何 氏 長 得 很
57 57 57 57 57 57 57
美
, 宋 康 王 想 要 強 占 她
, 便 捉 拿 了 韓 憑
, 又 蓋 了 青 陵 臺
。 何 氏 寫 了
〈 烏 鵲 歌
〉 表
58 58 58 58 58 58 58 58 58
明 心 跡
, 上 吊 自 殺
:
「 南 山 有 烏 鵲
, 北 山 張 網 羅
。 烏 鵲 在 高 空 自 由 飛 翔
, 羅 網 能
59 59 59 59 59 59 59
奈 牠 何
? 一起 飛翔 ,不 想 鳳凰 同 共處 。 女 我只 是平 民 侍奉您宋 王 烏鵲 在天空 與 棲 小 子 百姓 ,不 願 。」
11
依 下文, 符 : 據 最 合主旨的敘述是
天 下 有 可 為 其 半 而 不 可 為 其 全 者
, 偏 枯 之 藥 可 以 治 偏 枯
, 倍 其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偏 枯 之 藥 不 可 以 起 死 人 也
。 天 下 有 可 為 其 全 而 不 可 為 其 半
者 樵夫 擔 兩 , 步 趨 半 行 非 , 不 也 《 義 ) , 薪 鈞 捷 以 ,去 其 而不能 , 力不 足 勢 便 。(章學 誠 文史 通 》
(A)再 貴 珍
的 材 無法 起 回生,面對 生 達 當 天 藥 亦 死 死 窮 , 樂 知命
(B)行 百里
者 九 事 多 半 而 ,並 非 半 十,不能成 者 因 途 廢 力不能及
(C)應
世 衡 狀 , 時 勢 宜 處 事 不能 拘執 一方,必須 量 況 審 度 以制 其
(D)完
滿 缺殘 非 ,而是取 決 如 和 或 由表象判 斷 於主體 何處 理 定義
答
案 : C
解
析 :(A)
「 偏
61 61 61 61 61 61 61
枯 之 藥 不 可 以 起 死 人
」 是
指 藥 就 加 , 起 回生。與「生 死 達 樂 知命」 關 治療 半身 癱瘓 的 , 算 倍 也無法 死 窮 」、「 天 無
(B)
「 去 其 半 而 不 能 行
」 指 樵 夫 兩 肩 挑 著 柴 薪
, 去 掉 一 半
62 62 62 62 62 62 62 62 62
( 一 邊
) 就 無 法 挑 擔 了
。 與
「 行 百 里 者 半 九 十
」
( 一 百 里 的 路
程 走 九 里 算 了一 半 比 事 越 近成 功 要 真 待 半 而 」 關 , 了 十 只 走 , 喻 情 接 越 認 對 )、「 途 廢 無
(C) 前 半 先 說
「 天 下
63 63 63 63 63 63 63
有 可 為 其 半 而 不 可 為 其 全 者
」
, 並 以 偏 枯 之 藥 為 例
; 後 半 又 說
「 天 下 有 可 為 其 全
64 64 64 64 64 64 64 64 64
而 不 可 為 其 半 者
」
, 並 以 樵 夫 擔 薪 為 例
。 由 此 可 知
,
「 為 其 半
」 或
「 為 其 全
」 都
65 65 65 65 65 65 65
有 可 行 或
不 行 可
之 。「為 半 全 擇,則要 視 況 拘執 常 、一 概 處 其 」或「為 其 」的 選 情 而定,不可 法 而論
(D) 文 半 中的「
」 或
「 」 事 如偏 枯 」或 挑 之「 全 全 指 理的 狀態 , 之「 半 擔 」,
並
非 殘缺 或 美 也 處 表象 完 , 不是由主體 理或定義的情形 可 見 的
題 幹 語 譯
: 天 下 有 只 能 分 成 兩 半 卻 不 能 將 兩 半 合 併 成 為 整 體 的
66 66 66 66 66 66 66 66 66
事
, 就 像 偏 癱 之 藥 能 用 來 治 療 半 身 癱 瘓
, 但 就 算 使 用 兩 倍 的 半 身 偏 癱 之 藥
, 也 沒
67 67 67 67 67 67 67
辦 法 讓 死 人 活 過 來
。 天 下 也 有 只 能 以 整 體 來 做 卻 不 能 分 成 兩 半 的 事
, 就 像 樵 夫 兩
68 68 68 68 68 68 68 68 68
肩 挑 著 各 三 十 斤 重 的 木 柴
, 步 前 一 的 沒 法 了,不是 樵夫 力 不 ,而是 種 況 。 快 向 ,去 掉 半 擔子 就 辦 走 氣 夠 這 狀 不方 便挑柴
12
關 王若 虛 明 適當 的是 : 於下 的論述方式, 說 最 文
「 郊 寒 白 俗
」
, 詩 人 類 鄙 薄 之
。 然 鄭 厚 評 詩
, 荊
69 69 69 69 69 69 69
公
、 蘇
、 黃 輩 曾 不 比 數
, 而 云
:
「 樂 天 如 柳
陰 東 ( ) 秋 , 造 中一 妙 哉 哀 之 , 乎 此 理 。 春鶯 , 野 郊 如草 根 蟲 皆 化 」, 何 ? 樂 真 發 情性, 詩之 正 也
(王 虛《 滹 若
南 話 ) 詩 》
(A)運
用 比 凸顯 詩 品 上的 差 對 映襯 以 人 格 異
(B)藉 喻 物象之
強 調
詩 長於自然 草 之 人 蟲 詠
(C)先
述 見論 評 再 前 說 表 觀點 習 , 引 人 法 達
(D)先
分 短 總 創 述 各 家 長, 再 論詩 歌 作之 道
答
案 : C
解
析 質,與詩 人 格無 關 : (A) 本 特 品 文主要論述詩作
(B) 藉 喻 物象之
說 詩 的語 言 格 創 明 人 風 ,並 非 作題材
(C) 先 寫
「
『 郊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寒 白 俗
』
」 ,詩
人
類 鄙薄 之」之「 習 」, 再 厚 評 達 己 孟 、 居 的 賞 見論 評 引用鄭 的 論,表 自 對 郊 白 易 讚
(D) 文 中 並 未 分 別 論 述 郊
、 白 或 荊 公
、 蘇
、 黃 各 家 優 劣
。 而
「 哀 樂 之 真
71 71 71 71 71 71 71
, 發 乎 情 性
, 此 詩 之 正 理 也
」 乃 就 鄭
厚 , 充 於詩 人 於分述而 總 的詩 歌 作之 道 的詩 評 補 詩作 發 本性情感的觀點,不是 基 結 創
題 幹 語 譯
:
「 郊 寒 白 俗
」
( 孟 郊 詩 寒 酸
,
72 72 72 72 72 72 72 72 72
而 白 居 易 詩 淺 俗
)
, 一 般 詩 人 對 二 位 大 抵 是 輕 視 的
。 但 鄭 厚 評 論 詩 作
, 王 安 石
、
73 73 73 73 73 73 73
蘇 東 坡
、 黃 庭 堅 等 人 竟 然 不 能 相 提 並 論
, 還 說
:
「 白 樂 天 的 詩 如 同 春 天 柳 蔭 下 的
74 74 74 74 74 74 74 74 74
鶯 鳥 啼 聲
, 孟 東 野 的 詩 就 像 秋 天 草 根 中 的 鳴 蟲
, 都 是 天 地 自 然 之 中 的 精 妙 之 作
。
75 75 75 75 75 75 75
」 為 何 這
麼 ? 為 真 情感, 是由詩 的本性情感流 露 這 是詩 言 的 理 。 說 因 悲哀 快樂 的 摯 都 人 而出, 就 志 真 啊
13
施 先 生 參 加 朋 友 舉 辦 的 宴 會
, 贈 詩 一 首
:
「 桂 已 飄 香 菊 作 花
, 前 香車 。 傳 度 端好 ,定 卜咸 宜 室 依據 詩意,最 適 這 宴 : 門 遙駐 七 競 丰 誠 到 家。」 合 場 會的題辭是
(A)珠 聯璧
合 茂 子 居 重 梓 (B)椿 並 (C)君 攸 (D)望 桑 萱
76 76 76 76 76 76 76 76 76
出
處 搶 國文大 篇 三章題辭的辨識與應用能力 救 作 戰 : 《 》第 參 第
答
案 : A
解
析 :
「 定
卜 宜 咸
到 家」 暗藏 《 經 周 ‧ 夭 于 其 家」之 ,可知 是一場 宴 室 詩 ‧ 南 桃 》: 「之 子 歸, 宜 室 典 這 婚
(A)比
喻 美好 的 物 匹配 。 人新 婚 人才 或 事 相 賀
(B)香 和 椿
萱 均 得 , 喻 母 在 賀 母 壽 草 長 很茂盛 比 父 健 。 父 雙
(C)君
子 居 處 攸 相 於「 所 人新居 成 所 之 。 , 當 」。 賀 落
(D)稱 有 頌
名 之 。 梓 指 鄉 園 賀 當 望 人 桑 借 故 家 。 人 選
14
依 下表的 古 經 中的 人 關 ,最 適當 的敘述是 : 據 故事 角色 設定,推 斷 代 典 物 係
導師(①是必備條件) 伙伴(①是必備條件)
①傳授知識或技能,主角因此獲得啟發
②有時會贈予主角重要或救命之物
③不拘年紀,也可能是平庸、無德之人
①忠於主角,值得信賴
②目標與主角相同,但地位或能力不如主角
③有時會質疑主角,在衝突中提供建議 (A)《
史 》 劉 的 記 中, 樊噲 是 邦 伙伴
(B)《
楚 》 屈原 的導師 辭 中, 漁父 是
(C)《
紅 夢 中, 薛寶釵 林黛玉 伙伴 樓 》 是 的
(D)《
儒 外 》 是 進的導師 林 史 中, 胡屠戶 范
出
處 搶 國文大 篇 一章 重 的 質、 第 篇 重 選 涵 特色 救 作 戰 : 《 》第 貳 第 要文學體 裁 特 貳 第五 章 要 文的內 與
答
案 : A
解
析 : (A)
〈 鴻
門宴〉中樊噲怒斥項王、護送劉邦回到軍營等行為表現,忠於主角,值得信賴,符合「伙伴
①」 的必
備 件。 劉 中 劉 目 不 劉 , 合「 伙伴 條 邦陣 營 樊噲 與 邦 標相 同,但地 位 如 邦 符
②
」
77 77 77 77 77 77 77
的 條 件
。 當 劉 邦 糾 結 於 未 能 當 面 向 項 羽
辭 時 樊噲直 提出「大 行 顧 不辭 小 建 , 合「 伙伴 ③ 件 行 , 接 不 細謹 ,大 禮 讓」的 議 符 」的 條
(B) 漁 父 嘗 試 傳 遞
「 聖 人 不 凝 滯 於 物
, 而 能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78
與 世
推移」的想法,但屈原卻以「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表明立場,不符合「導師
①」 的「
因 獲 啟 」 此 得 發
(C) 在 紅 《
樓 》 夢 中,
薛 寶 釵
、 林 黛 玉 與 賈 寶 玉 的 三 角
戀 關 愛
係 使 黛玉 之 不會出 忠 況 合「 伙伴 ① 件 , 寶釵 、 間 現 於對方的 信賴 狀 ,不 符 」的 條
(D) 胡 屠 戶 對 范 進 說
「 你 是 個 爛 忠 厚
79 79 79 79 79 79 79
沒 用 的 人
, 所 以 這 些 話 我 不 得 不 教 導 你
」
, 鄙 俗 淺 薄
、 自 卑 自 大
, 是 怕 被 女 婿 瞧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不 起 而 先 發 制 人
、
端著長輩架子的「教導」,並非傳授知識或技能,而范進也未因此受到啟發,不符合「導師
①」 條 的
件
15-17 為 組 。 列 題 閱讀下
詞 ,回 答 選資料 15-17題 。
時
代 詞
選 名
選 錄 女 詞 人 數
女 詞 人 作 品 數
入
選 高的 率
宋
代 詞 及作品數 女 人
【備註】
* 該書選錄詞作總數/該書 選錄非佚名詞人總數
# 該書所錄李清照、朱淑真 詞作歸屬存疑篇數
李
清 夫 照 朱 真 孫 人 魏 人 淑 夫
南 宋
《梅苑》 1 18 18 * 421首/82人
《樂府雅詞》 2 33 23 10 * 923首/95人
《草堂詩餘》 3 13 10 2
《唐宋諸賢絕妙詞選》 10 29 8 5 7 選錄「閨秀」1卷 明
代
《類編草堂詩餘》 3 15 9 5 # 李2首
《詞的》 6 18 8 2 5 # 李2首
《花草粹編》 52 147 43 23 8 11 # 李9首;朱5首
《古今詞統》 30 62 15 5 5 3 # 李6首;朱2首
15
關 究 於上 探 ,最 適當 的是 : 表 內 容的
(A) 從
四 明代 詞 的 註 分 名 李 照 正 朱淑 真 本 選 備 「#」 部 繫 為 清 的詞作, 真 作者是 可知,
(B)
南 詞 宋
選
偏 好 、 夫 詞作的情 況 到明代 所 變 詞 的地 位 取 孫夫 人 魏 人 , 有 轉 ,二 位 人 改由 朱淑 真 代
(C)
《
唐 諸 詞 定 詞 ,「 閨 」 共 位 詞 詞作, 位 錄 首 宋 賢絕 妙 選》 肯 女 人 秀 卷 收錄 十 女 人 每 至少 選 二 作品
(D) 參 考
81 81 81 81 81 81 81
備 註
「 *
」 算 推
《 、 樂 》 每 詞 的 選 均 ,可對 出 清 詞 受 書 睞 梅苑 》 《 府雅 詞 中 位 人 獲 作品平 量 照 李 照 頗 二 青
答
案 : D
解
析 能 知 清 詞作歸 存 的篇數較 朱淑 真 : (A) 只 得 李 照 屬 疑 多
(B) 南 宋 詞 選 未 錄 朱 淑 真
, 到 明 代 才 大 量 選 入
; 明 代 錄 入 孫 夫 人
82 82 82 82 82 82 82 82 82
詞 作的
選 較 多 夫 入 的詞作數 量 與 差 多 詞 並 被 代 集 南宋 更 ,而 魏 人 選 亦 南宋 時 不 ,二 位 人 未 取
(C) 《
唐 諸 詞 選 詞 , 詞作 , 其 李 照占 但 宋 賢絕 妙 選》 共 女 人 10 人 錄 29 首 中 清 8
首
、 、 夫 , 剩 , 人 到 孫夫 人5首 魏 人7首 其餘 7位 能平 餘9首 每 不 2首 只 分
(D) 二
書 / 、 / , 人 別 、 各為 421 首 82 人 923 首 95 人 每 分 是5.13首 9.7
首
, 李 照 占 , 值, 故 頗 二 青 而 清 各 18 、 23 首 遠超 出平 均 可推知 受 書 睞
16
若 判 關 乙 以上 研 依據 , 於甲、 兩項 推論,最 適當 的是 : 表 為
甲 《花 、 草 粹 編》選
錄 總 數, 均 府雅 詞 超 許 。 的詞 人 數、詞作 總 比《 樂 》 出 多
乙
、 詩 調整 《草堂 餘》 的分 類 未 動 《類 餘》 僅 詩 方式, 更 收錄 的詞作。 編 草 堂
(A)甲
正 , 錯 錯 , 正 確 乙 誤 (B)甲 誤 乙 確
(C)甲
無 判 , 錯 法 斷 乙 誤 (D)
甲
正 , 無法 判 確 乙 斷
答
案 : C
解
析 :
甲
: 表 格 中 僅 可 得 知
《 花
83 83 83 83 83 83 83
草 粹
編 、 》
《 府雅 詞 各自 選 的 詞 總 數,並 載 所 與詞作, 故 斷 樂 》 錄 女 人 數與詞作 總 未 明 有詞 人 無法 判
乙
: 詩 《草堂 餘》相 詞 同 選 , 多 。 清 由 《 但 類 詞 編草堂 作 餘》 與 詞 較, 女 人 樣 錄3人 2首 李 照
10 首 為9首 變
, 疑 ; 由 增 , 收錄 詞作, 敘述 錯 可 見 已更 存 2首 孫夫 人 2首 為5首 動 故 誤
17
選多 有 上表中的詞收
錄 李 照 春 。 於 詞的解讀, 清 〈武 陵 〉 關 此 最 適當 的 : 不 是
風 住 塵 香 花 已 盡
, 日 晚 倦 梳 頭
。 物 是
人 事事 休 欲 淚 流。 溪 , 擬 輕 。 恐 溪 ,載不 、 多 。 非 , 語 先 聞說 雙 春尚 好 也 泛 舟 只 雙 舴艋 舟 動 許 愁
(A)藉 由「
花 盡 」象 徵美好事 物的 凋逝 和 月的 滄 已 」、「日 晚 歲 桑
(B)以 倦梳 頭 「
」
、
「 先 現 世事 無 力感 淚 流」表 物是 人非 、 常的 無
(C)以 聞說 」、「 「
也 」、「 恐 表 出 益 遊 擬 只 」層 遞 現 愈 濃烈 的 興
(D)藉 由「
舴
艋 舟 動 說 我 受 住 深重 」之「載不 」,述 自 承 不 憂愁 之
出
處 搶 國文大 篇 一章 重 的 質、 第 篇 重 選 涵 特色 救 作 戰 : 《 》第 貳 第 要文學體 裁 特 貳 第五 章 要 文的內 與
84 84 84 84 84 84 84 84 84
答
案 : C
解 析: (A)「花」象徵美好,故「花盡」可象徵美好事物凋逝;「日晚」暗示時間流動,故 可用以象徵歲月滄桑
(B)「倦梳頭」為無心打理自己、「淚先流」為無法壓抑淚流,皆因枝頭花盡、物是人非 的世事無常而流露感傷無力之感
(C)「聞說」引動遊思,「也擬」顯示本也打算動身前往,但「只恐」表達無法排遣愁思 的憂慮。「聞說」到「也擬」遊興加重,但「只恐」遲疑猶豫,故並非以層遞表現益 發濃重的遊興
(D)「舴艋舟」之「載不動、許多愁」將憂愁的深重具象化,意謂怕見春色仍在,平添
「物是人非」的感傷,自己會更難承受
題幹語譯:風終於止息,枝頭的花朵也已落盡,只剩塵土中仍沾染著散落花朵的香氣,明 明日頭已高,我卻仍無心梳妝打扮。一景一物都還是過去的樣子,人事卻已不似從前,一 切美好都結束了。想要說些什麼來排遣,還沒開口,眼淚就先流下了。 聽說雙溪的春 色還在,本來也打算去划船散心,只是擔心雙溪那葉單薄的小船,載不動我內心深重的憂 愁。
18-19 為 組 。 題 閱讀下文,回
答 18-19題 。
甲 人 之 所 以 異
於 希 庶 去之, 子存 之。 舜 於 物, 察 人倫 ,由 仁 行 非 仁 也 》 禽獸 者, 幾 。 民 君 明 庶 於 義 , 行 義 。( 《孟 子 )
乙
「 幾 希
」
, 言 幾
85 85 85 85 85 85 85
於 無 也
, 乃 一 線 之 象
, 非 一 點 之 象
, 凡 事 俱 異
。 凡 事 之 異 無 多
, 稍 一 差 錯
, 則 墮
86 86 86 86 86 86 86 86 86
入 彼 中
。 如 禽 獸 亦 未 嘗 不 知
「 庶 物
」
, 只 是 不
「 明
」
; 亦 未 嘗 不 有
「 倫 類
」
, 只
87 87 87 87 87 87 87
是 不
「 察
」
; 未 嘗 不 有 所 愛
, 而 不 能
「 行 仁
」
; 未 嘗 不 求 所 宜
, 而 不 能
「 行 義
」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88
。 舉 凡 日 用 飲 食
, 俱 有 異 處
, 而 俱 差 不 遠
, 此 其 所 以 必 戰 兢 惕 厲
, 念 事 其 以「 異 也 之」, 存 所 異 之, 謂 人 。( 《 書 解 ) 無 無 不思 求 所 」 。「 存 謂 其 以 者,以要 言 之 道 四 箋 》
18
列 下敘 述
, 符 乙 人 之辨」 釋 最 合 文對甲文「 禽 詮 的是 :
(A)人
禽 道 意識 和 食 各方面, 都 很 差 在 德 日用 飲 等 有 大 異
(B)禽 亦 獸
具 外在 事 知能力, 且 有情感 好 對 物的 認 擁 和 惡
(C)人 要 只
稍 , 價值層次上, 即 入 範 有過 錯 在 墮 禽獸 的 疇
(D)禽 未 獸
嘗
無 仁 ,但 缺 仁 志 智 義之 心 乏追 求 義的意 和 力
89 89 89 89 89 89 89
答
案 : B
解
析 :
乙 文 即 是 對 甲 文
「 人 禽 之
辨 」的
詮 ,進一 闡述甲文「 與 去不 遠 故 問, 其實就 乙 說 釋 步 人 禽獸 相 」的 看法 , 題幹 所 是 文的解
(A) 由
「 禽 獸 亦 未 嘗 不 知
『 庶 物
』
…
… 亦 未 嘗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不 有
『 倫 類
』
…
… 未 嘗 不 有 所 愛
…
… 未 嘗 不 求 所 宜
」
、
「 舉 凡 日 用
飲 , 有 處 差 遠 禽 道 意識 和 食 各方面, 都相 差 遠 食 俱 異 ,而 俱 不 」可知, 人 在 德 日用 飲 等 不
(B) 由
「 禽 獸 亦
91 91 91 91 91 91 91
未 嘗 不 知
『 庶 物
』
」 可 知
, 禽 獸 具 有 對 外 在 事 物 的 認 知 能 力
; 由
「 未
嘗 倫類 』 未 不有 所 」、「 嘗 求 宜 擁 和 惡 不有 『 」、「 嘗 愛 未 不 所 」可知, 禽獸 亦 有情感 好
(C)
「 稍 一 差
92 92 92 92 92 92 92 92 92
錯
, 則 墮 入 彼 中
」 強 調 甲 文 的
「 幾 希
」
, 意 謂 差 異 非 常 微 小
, 只 是
「 一 線
」 之 隔
93 93 93 93 93 93 93
。 但 這
「 一 線
」
, 指 的 是 能 否
「 明 庶 物
」
、
「 察
倫 」、 類 「
行 」、「 義」,並 非 只 稍 , 價值層次上, 即 入 範 」 仁 行 「 要 有過 錯 在 墮 禽獸 的 疇
(D) 禽 獸 亦
「 有 所 愛
」
、
「 求 所
94 94 94 94 94 94 94 94 94
宜
」
, 但「不能
行 」、「不能 義」, 無 仁 」, 也 追 仁 志 智 仁 行 故 「 義之 心 沒有「 求 義的意 和 力」
題 幹語
譯 :
甲
:
人 與 禽 獸 的 差 異 很 小
(
, 就 差 在
「 仁 義
」
)
。 一 般 人 捨 棄 了
, 但 君
95 95 95 95 95 95 95
子 卻 能 存 留
。 舜 明 白 各 種 外 在 事 物 的 道 理
, 清 楚 分 辨 人 類
的 常 係 順 (內 在 義之 心 行 ,而不是 刻 ( 義之 事 倫 關 , 從 的) 仁 去 事 意去 做 外在 的) 仁 。
乙
:
所 謂
「 幾 希
」
( 相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96
差 很 少
)
, 說 起 來 就 是 幾 乎 沒 有 差 別
, 這 是 一 線 懸 隔 的 情 況
, 而 不 是 一 點 相 同
、
97 97 97 97 97 97 97
其 他 所 有 現 象 都 不 同 的 情 況
。
( 就 因 為
) 所 有 現 象 差 異 的 地 方 不 多
, 只 要 略 微 出
98 98 98 98 98 98 98 98 98
現 缺 失
、 錯 誤
, 就 會 掉 落 到 另 一 邊 去
。 就 像 禽 獸 不 是 不 知
「 各 種 外 在 事 物
」
, 只
99 99 99 99 99 99 99
是 不 能
「 明 白 道 理
」
; 不 是 沒 有
「 倫 常 關 係
」
, 只 是 不 能
「 清 楚 分 辨
」
; 不 是 沒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有 親 密 的 情 緒
, 卻 沒 辦 法
「 做 出 仁 德 之 事
」
; 不 是 不 探 索 適 當 的 行 為
, 卻 沒 辦 法
10 10 10 10 10 10 10
「 做 出 合 宜 的 舉 動
」
。 凡 是 日 常 生 活 吃 喝
, 都 有 相 異 的 地 方
, 但 都 相 差 不 遠
, 這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就 是 我 們 為 什 麼 要 戒 慎 恐 懼 地 警 惕 自 己
, 任 何 想 法
、 任 何 事 物 都 要 思 索 探 究 之 所
10 10 10 10 10 10 10
以
「 相 異
」 的 原 因
。
「 存 之
」
(
存 它 留
們 保 著我們 之 的 異 單的 話 說 就 做 的 理。 ),意思 存 跟禽獸 間 差 ,用 簡 來 , 是 人 道 是
19
依 甲、 乙 君 面對「 希 異 度是 : 據 二文, 子 幾 之 」的 態
(A)嚴
別 異 彰 的 價值 差 , 示人 道 尊嚴 和
(B)存
同 異 建 共 遵循 的 義 則 去 , 立物 我 同 仁 準
(C)異
中 同, 探 萬 在 殊 同本質 求 索 物 紛 表象下的 共
(D)尊
重 異 萬 ,脫離以 人 的思考 差 ,體 認 物平 等 為本 位
答
案 : A
解
析 : (A)
由 甲 文
「 庶 民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去 之
, 君 子 存 之
」
、 乙 文
「 必 戰 兢 惕 厲
, 無 念 無 事 不 思 求 其 所 以
『 異
』 也
」
、
「
10 10 10 10 10 10 10
『 存 之
』
, 謂 存 其 所 以 異 者
」 可 知
, 即 使
「 人 禽 之 異
」 相 去 甚 微
, 仍 應 嚴 別 差 異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 時 時
「 存 其 所 以 異
」
。 綜 述 甲
、 乙 二 文
,
人 之 僅 」之 隔 因 「 」 的「 異 是 示人 道 尊嚴 和 禽 間 「一 線 , 此 存 著相 去甚 微 」, 即 彰 的 價值
(B)(C)(D) 甲 文
「 君 子 存 之
」
、 乙 文
「 存 之
」
10 10 10 10 10 10 10
, 皆 是
「 存 異
」
, 非
「 存 同
」
、
「 求 同
」
。
「 建 立 物 我 共 同 遵 循 的 仁 義 準 則
」
、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 探 索 萬 物 在 紛 殊 表 象 下 的 共 同 本 質
」
、
「
尊 差 ,體 認 物平 等 為本 位 敘述,甲、 二文 皆 提及 重 異 萬 ,脫離以 人 的思考」 等 乙 未
20-21 為 組 。 題 閱讀下文,回
答 20-21題 。
我 曾 開
10 10 10 10 10 10 10
玩 笑 說
, 專 業 經 理 人 像 哈 士 奇
, 吃 的 是 每 個 月 主 人 給 的 飼 料
; 創 業 家 像 狼
, 必 須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聞 得 到 血 的 味 道
, 捕 不 到 獵 物 就 無 法 生 存
。 哈 士 奇 的 時 間 是 主 人 的
, 沒 有 了 主 人
11 11 11 11 11 11 11
, 他 的 時 間 就 沒 有 價 值
, 狼 的 時 間 則 屬 於 自 己
。 出 售 有 限 的 時 間
, 是 上 班 族 哈 士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奇 的 獲 利
模 的 , 們 獨 動 因 狩獵靠 群, 所 狼 得 時間 來 事 式 。 狼 視野 不一 樣 他 不會單 行 , 為 的是 狼 以 懂 購買 別人 的 做 。
哈 士奇
的 何 價 你 誰 比 時間如 計價 ? 格通 常來自價值,而「 to be ( 是 )」的價 「 to 值
do
( 做 的 內 容
)
」 高 很 多
。 以 演 講 為 例
, 如 果 會 製 作 精 美 的 簡 報
,
11 11 11 11 11 11 11
可 能 一 小 時 計 價 千 元
; 如 果 內 容 很 有 用
, 可 能 一 小 時 值 萬 元
。 不
過 如 ,
果
請 林 玲 講 企 願 付 用的理由,不是 報 為 講 志 。 志 演 , 業 意 更高 費 簡 精美 或內容有用,而是 因 演 者是 林 玲
雖 然 有 血 統 的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哈 士 奇 比 會 看 家 的 土 狗 值 錢
, 但 不 斷 學 習 成 長 的 土 狗
, 當 他 的 價 值 被 公 司 過 度 低
11 11 11 11 11 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