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www.drhuang.com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www.drhuang.com"

Copied!
22
0
0

Teks penuh

(1)

2.3 《欧姆定律》

(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电流的产生原因和条件.

2.

理解电流的概念和定义式,并能进行有关的计

3.

理解电阻的定义式,掌握欧姆定律并能熟练地 用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知道导体的伏安特性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电流与水流的类比,培养学生知识自我更 新的能力.

2.

掌握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

——

控制变量方法

,培养学生依据实验,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能 力.

(3)

三、情感与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 认识,通过电流产生的历史材料的介绍,使学生了 解知识规律的形成要经过漫长曲折的过程,培养他 们学习上持之以恒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定律的内容以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建立和理解欧姆定律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

既然在导体的两端加上电压,

导体中才有电流,那么,导体中

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有什么

关系呢?

(5)

分压电路:

(

控制电路

)

可以提供从零开始连续变化的电压

实验电路

E S

R

B

A

V

测量电路

:

测导体

B

的电流、电 压

(6)
(7)

数据记录

10 U/I 0.40 5

0.30 0.20

0.10

0.50 1.00 1.50 2.00 2.50 0.50 0.25 0.20

0.15 0.05 0.10

电压( V ) 电流( A ) 电流( A ) B

导体

数据处理 U-I 图象

1U-I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 的直线 ;

演示

A

2 、同一导体,电压与电流 的比值为定值 .

I U

O

B A

(8)

导体两端的电压

U

与 通过导体的电流

I

的比值

3

、定义式:

4

、单位:

1

、物理意义:

2

、定义:

兆欧(

) 千欧(

国际单位制中 欧姆( Ω )

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I RU

一、电 阻

(R

只与导体本身性质有关

)

 10

3

1 k 1 M   10

6

(9)

10 U/I 0.40 5

0.30 0.20

0.10

0.50 1.00 1.50 2.00 2.50 0.50 0.25 0.20

0.15 0.05 0.10

电压( V ) 电流( A ) 电流( A ) B

导体 A

二、欧姆定律

1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 I 跟导体两端的电压 U 成正比,跟导 体的电阻 R 成反比.

2 、决定式 :

R IU

3 、适用: 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

定义

决定 nqsv

I t

Iq

(10)

三、伏安特性曲线 (I - U

线 )

1 、伏安特性曲线 (I-U

图线

) :

导体中的 电流 I 随 导体两端

的电压 U 变化的图线

图线斜率的物 理意义是什么?

电阻的倒数

I

U

O

B

A

(11)

10 U/I 0.40 5

0.30 0.20

0.10

0.50 1.00 1.50 2.00 2.50 0.50 0.25 0.20

0.15 0.05 0.10

电压( V ) 电流( A ) 电流( A )

B

导体

A

比较

I

U

O

B

A I

U

O

B A

I-U

图线

U-I

图线

(12)

2 、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

符合欧姆定律的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是 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具有这种伏安特 性的电学元件叫做线性元件

不符合欧姆定律的导体和器件,电流 和电压不成正比,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 , 这种电学元件叫做非线性元件.

O I

U

(13)

一、电阻

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 . 2 、定义式:

1 、定义:

R 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

I RU

R 只与导体本身性质有关 . 二、欧姆定律

1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 I 跟导体两端的电压 U 成正比 , 跟导体的电阻 R 成反比.

2 、决定式 :

R

IU

适用 : 线性电阻 .

三、伏安特性曲线 (I-U 图线 ) 斜率 = 电阻的倒数

I

U O

B

A

(14)

C.

从 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

,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R U

I  /

I U

R  /

IR U

I U R  /

1

、对于欧姆定律,理解正确的是(

A.

从 可知,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B.

从 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 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D.

从 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随电阻 的增大而增大

A A

课堂练习

(15)

2

、某电流表可测量的最大电流是

10mA

,已知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是

8V

时,通 过的电流是

2mA

,如果给这个电阻加上

50V

的电压,能否用该电流表测量通过这 个电阻的电流

?

课堂练习

(16)

O

I U

a

b c

d

R

a

>R

b

=R

c

>R

d

I RU

3

、某同学对四个电阻各进行了一次测量

,

把每个电阻 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在

U-I

坐标系中描点

,

得到 了图中

abcd

四个点

.

请比较这四个电阻值的 大小

.

课堂练习

(17)

4 、图为两个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求 (1) 两个导体的电阻之比 R1:R2

(2) 若两个导体中的电流相等 ( 不为零 ) ,导体两端的电压 之比 U1:U2

(3) 若两个导体两端的电压相等 ( 不为零 ), 导体中的电流之 I1:I2

R1 R2 (1) 3:1

(2) 3:1 (3) 1:3 课堂练习

(18)

5

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

3/5

时,导体中的电流减小

0.4

A,如果所加电 压变为原来的

2

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多大

?

解法一:依题意和欧姆定律得:

4 . 0

5 / / 3

0 0 0

0

 

I

I U U

R

2 0 0

0 2

I U I

RU

A I

I

2

 2

0

 2 . 0

所以

I

0

1.0

又因为

所以

课堂练习

(19)

4 . 0

5 / 2

0

1 1 0

0

U

I U I

R U

 

A I

0

 1 . 0

2 2 0

0

I U I

R U

 

A I

I I

I

2

0

,

2

 2

0

 2 . 0

解法二: 由

所以

(20)

15—1—3

5 3 U

0

U

0 2 0 0

0 0

0

2 5

2 4 . 0 5

3

4 . 0

U I U U

I U

I    

解法三:画出导体的

IU

图像,如图

15—1—3

所示,

设原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U

0

,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为

I

0

.

时,

I=I

0

0.4

U

=2U 0 时,电流为

I

2

.

由图知

所以

I

0

1.0

I

2

2

0

2.0

(21)

1

、把

5.0V

的电压加在一段电阻丝的 两端测得通过电阻电流为

1.0×10

2

mA

. 当电阻丝两端电压增至

8V

时,通过电 阻丝电流增加 。

练习:

(22)

• 2

、一个小灯泡,当它两端的电压在

3V

以下时

,电阻始终等于

14Ω

不变,当它两端电压增大

4V

时,钨丝发热,它的电阻为

16Ω

,当电 压增大到

5V

时,它的电阻为

20Ω

它在

0—5V

范围内的伏安特性曲线大概是怎样?请画出草

电压

(V) 0—3 4 5

电阻

(Ω) 14 16 20

电流

(A) 0—0.21 0.25 0.25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Mohd Fareq bin Abd Malek 博士 玻璃市州马来西亚大学 电气系统工程学院 Tharek bin Abd Rahman 博士 马来西亚工艺大学 无线通讯中心 Ng Kwan Hoong 博士 马来亚大学医药系生物医学影像部门 Md Noor bin Baharom 玻璃市州端姑赛西拉祖丁工艺学院 Rogayah bte Chat @

35 卢瑟福 α粒子轰击金箔 散射实验 类 似 碰 撞 发现原子核式结构 动 量 守 恒 能 量 守 恒 α粒子轰击氮原子桉 发现质子 核有 查德威克 α粒子轰击铍原子核 发现中子 结构 贝克勒尔 天然放射现象 三种射线,核有复杂 的结构 爱因斯坦 光照金属,逸出电子 光电效应 光具有粒子性 康普顿 光经介质,新光子散射 奥斯特 电流的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