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研究結果

Dalam dokumen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Halaman 30-37)

本研究聚焦在造訪者對於都市綠地的復癒知覺(Perceived Restoration)、造訪

滿意度(Visitor Satisfaction)與心理健康效益(Psychological Health)三者之間的關係。

研 究 探 討 造 訪 者 的 復 癒 知 覺 對 其 焦 慮 狀 態 影 響 程 度 之 外 尚 探 討 造 訪 滿 意 度 對 此 關係的中介效果。本章共分為四小節,第一節為「研究參與者背景特性」;第二節 為「信度與相關分析」;第三節為「中介效果分析」;第四節為「質性問答整理」。

第一節 研究參與者背景特性

本研究對象為造訪「八二三紀念公園」之年滿 20 歳之民眾,研究參與者於現 場填寫問卷回答。發放時間為 2021 年 12 月 12 日至 2022年 1月 12日,分為 A、 B、C三區發放;時段為 06:30~08:30、09:30~11:30、14:30~17:00 三個時段;A區 為樂山區、樂水區(面向安平路及中安街南段),週間發放 90 份,週末發放 110 份;B 區為遛狗區、國立臺灣圖書館(面向中安街),週間發放 85 份,週末發放 120 份;C 區為籃球場、兒童遊樂區(面向安樂路、永貞路),週間發放 75 份,

週末發放 120 份,本次問卷發放週間 250 份,週末問卷 350 份。總共現場回收 600 份問卷,扣除填答超過 50%遺漏不完整者以及系統性填答者,無效問卷為 33 份

(A區 6份;B區 15 份;C 區 12 份),有效問卷數共計 567份,有效樣本比例為

94.5%。問卷發放區域、時段及發放份數 分配如表 4-1。

表 4-1 問卷發放區域、時段及份數分配表

問卷發放區域、時段及份數分配表

區域 時間 06:30~08:30 09:30~11:30 14:30~17:00

小計 總計 發放份數 發放份數 發放份數

A 區 週間 20 20 50 90

週末 40 30 40 110 200

B區 週間 25 30 30 85

週末 50 50 20 120 205

C區 週間 20 30 25 75

週末 50 40 30 120 195 小計 205 200 195 600

本研究以敘述性統計分析檢驗個人基本資料部分,各背景變項數據及百分比 如下如表 4-2:

一、性別:受訪者共 567 人,女性佔比 53.8%,男性佔比 46.2%。

二、年齡:研究受訪者年齡以45~64歲(36.7%)居多,其次為20-44歲(31.9%)、 65歲以上(31.4%)。

三、婚姻:大多數受訪者已婚,佔 72.3%,未婚者佔 27.7%。

四、教育程度:以大專院校佔 47.6%居多,其次為高中職佔 24.2%、國中(含)

以下佔 15.3%、研究所(含)以上佔 12.9%。

五、個人平均月收入:以新臺幣 20,001 元至 40,000 元(33.2%)居多,其次為 40,001 元至 60,000 元(佔 25.4%)及 20,000 以下(佔 25.4%),60,001 以上 為最少(佔 16%)。

六、造訪頻率:大多數受訪者造訪 「八二三紀念公園」為每週 3 次以上(佔

45.3%),其次為每週 1 次至 2 次(佔 43.1%),受訪者中也有初次造訪者

(佔 11.6%)。

七、停留時間:受訪者於「八二三紀念公園」停留時間以 1 至 2 小時(59.4%) 為主,其次為 1 小時以內(30.9%),3小時以上者僅佔 9.7%。

八、居住地:來此公園民眾大多以附近居民(70.9%)為主,非附近居民(29.1%) 為少數。

九、休閒活動環境偏好:大多數受訪者偏好在郊外從事休閒活動(79.2%),其 偏好在都市環境中進行休閒活動僅佔 20.8%。

表 4-2 受訪者背景特性分析(N = 567) 受訪者背景特性分析(N = 567)

背景變項 組別 人數 百分比(%)

性別 女 305 53.8

男 262 46.2

年齡

20-44 181 31.9

45-64 208 36.7

65以上 178 31.4

婚姻 未婚 157 27.7

已婚 410 72.3

教育程度

國中(含)以下 87 15.3

高中職 137 24.2

大專院校 270 47.6

研究所(含)以上 73 12.9

平均月收入

20,000 以下 144 25.4

20,001-40,000 188 33.2

40,001-60,000 144 25.4

60,001 以上 91 16.0

造訪頻率

初次造訪 66 11.6

每週 1-2 次 244 43.1

每週 3 次以上 257 45.3

停留時間

1小時以內 175 30.9

1-2 小時 337 59.4

3小時以上 55 9.7

居住地 附近居民 402 70.9

非附近居民 165 29.1 休閒活動環境偏好 都市 118 20.8

郊外 449 79.2

第二節 信度與相關分析

一、構面之信度分析

本研究以 Cronbach's α值來檢定各構面量表之信度 ,信度分析主要為了解研

究構面之問卷題項的一致性。本研究構面之 Cronbach's α 值依序為遠離性 0.789、

延展性 0.88、魅力性 0.899、相容性 0.907、造訪滿意度 0.945、情境焦慮 0.906。

依照 Merchant (1985)指出 Cronbach's α 值可接受範圍為 0.5~0.6 之間。本研究所

有構面的 Cronbach's α值皆高於可接受範圍,顯示本研究之構面內部一致性良好。

研究構面之信度分析整理如表 4-3。

表 4-3 構面之信度分析(N = 567) 構面之信度分析(N = 567)

構面 題數 Cronbach's α

復癒知覺

遠離性 3 0.789

延展性 5 0.880

魅力性 3 0.899

相容性 4 0.907

造訪滿意度 7 0.945

情境焦慮 20 0.906

二、構面之相關分析

本研究採皮爾森相關分析檢視各構面間的相關性,結果如表 4-4所示。根據 研究分析結果顯示復癒知覺與造訪滿意度之相關係數為 0.758,且具有統計顯著 水準。一般研究者認為,相關係數於±0.7~±0.9 為高度相關,因此本研究可推測復 癒知覺與造訪滿意度兩構面之間為高度正相關。

根據研究分析結果顯示復癒知覺與情境焦慮之相關係數為-0.514,且具有統 計顯著水準。一般研究者認為,相關係數±0.5~±0.7 為中度相關,因此本研究可推 測復癒知覺與情境焦慮兩構面之間為中度負相關。

根據研究分析結果顯示造訪滿意度與情境焦慮之相關係數為-0.563,且具有 統計顯著水準。一般研究者認為,相關係數±0.5~±0.7為中度相關,因此本研究可 推測造訪滿意度與情境焦慮兩構面之間為中度負相關。綜整以上結果可得知,本 研究三大個構面間皆具有中等程度以上之相關性。

表 4-4 構面之相關分析(N = 567) 構面之相關分析(N = 567)

構面 復癒知覺 造訪滿意度 情境焦慮 復癒知覺

造訪滿意度 .758**

第三節 中介效果分析

本研究探討造訪滿意度於復癒知覺對情境焦慮關係之中介效果,其驗證方式

是採 Baron and Kenny (1986)所提出的多元迴歸及路徑模式分析來驗證中介因子

是否存在。本研究分別以造訪滿意度及復癒知覺等兩構面為自變項,以情境焦慮 為依變項,採迴歸方式進行分析,其中包含四個模型。模型一:自變項(X)要能顯 著與預測中介變項(M),即為 X→M;模型二:自變項(X)要能顯著預測依變項(Y),

即為 X→Y;模型三:中介變項(M)要能顯著預測依變項(Y),即為 M→Y。上述三

組模型皆須具統計預測水準。模型四:以複迴歸分析自變項、中介變項對於依變

項之關係(X,M→Y)。若 X 變項從統計上顯著差異變為不顯著時,則 M 為完全中

介;若 X 變項仍為具備顯著差異時,則表示 M 為部分中介。本研究迴歸分析結 果如表 4-5所示。

依據表 4-5 所示,模型一結果發現復癒知覺對造訪滿意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β = 0.758, p < 0.001)。模型二研究結果發現復癒知覺對情境焦慮有顯著的負向影

響(β = -0.514, p < 0.001)。模型三研究結果顯示造訪滿意度對情境焦慮有顯著的負

向影響(β = -0.563, p <0.001)。從模型四得知當造訪滿意度加入模型後,復癒知覺

對於情境焦慮仍具有負向顯著影響關係(β = -0.206, p < 0.001),但β值由原本的-

0.514 減弱為-0.206。因此可判定造訪滿意度於復癒知覺與情境焦慮關係中具有部

份中介效果。

表 4-5 造訪滿意度在復癒知覺對情境焦慮關係之中介效果分析

造訪滿意度在復癒知覺對情境焦慮關係之中介效果分析

依變項

迴歸模型

模型一 模型二 模型三 模型四

自變項

造訪滿意度 情境焦慮 情境焦慮 情境焦慮

β t β t β t β t

復癒知覺 0.758*** 27.641 -0.514*** -14.258 — — -0.206*** -3.908 造訪滿意度 — — — — -0.563*** -16.195 -0.407*** -7.729

F 764.031*** 203.296*** 262.279*** 142.086***

R2 0.575 0.265 0.317 0.335

R2 0.575 0.265 0.317 0.335

註:*** p < .001

第四節 研究假設驗證彙整

依據表 4-5 各模型研究結果顯示。復癒知覺對造訪滿意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β = 0.758, p < 0.001),因此本研究假設一(H1):復癒知覺與造訪滿意度有正向影 響成立。復癒知覺對情境焦慮有顯著的負向影響(β = -0.514, p < 0.001),因此本研

究假設二(H2):復癒知覺對於情境焦慮有負向影響成立。造訪滿意度對情境焦慮

有顯著的負向影響(β = -0.563, p < 0.001),因此本研究假設三(H3):造訪滿意度對 於情境焦慮有負向影響成立。當造訪滿意度加入模型後,復癒知覺對於情境焦慮 仍具有負向顯著影響關係(β = -0.206, p < 0.001),但β值由原本的-0.514 減弱為-

0.206,因此本研究假設四(H4)可判定造訪滿意度於復癒知覺與情境焦慮關係中具

有部份中介效果,結果成立。彙整如表 4-6所示。

表 4-6 研究假設彙整

研究假設彙整

假設 研究假設題項 結果

H1 復癒知覺對造訪滿意度有正向影響 成立 H2 復癒知覺對於情境焦慮有負向影響 成立 H3 造訪滿意度對於情境焦慮有負向影響 成立 H4 造訪滿意度於復癒知覺對情境焦慮關係中具有中介效果 成立

第五節 質性問答整理

本研究問卷為了彌補封閉式問題的思考限制,故設計兩題開放式問題以給造訪者 更多完整表達感受的機會。兩題問題分別為「一、請問八二三紀念公園的環境何種元 素令你感到放鬆?」「二、請問八二三紀念公園的環境何種元素令你無法放鬆?」但因 開放式問題的答案類型迥異,因此本研究分析的方法採用「特性要因圖」之管理五大 要素分析法。此分析方法由日本品管大師石川馨博士於 1952 年所發明,又稱「石川 圖」、「因果圖」或是「魚骨圖」中的現場管理五大要素:Man(人)、Machine(機器)、

Material(材料)、Method(方法)、Environments(環境),合稱4M1E分析法。此分析

在本研究主題中,五大構面的定義分述如下:人 —指前來造訪公園的人們;

機—指公園裡打造的人工設施;料—指公園內自然非人工的事物;法—指公園管 理方法及人們自我約束性;環 —指影響公園效能的環境相關因素。從表 4-7 結果 可歸納發現,令人可以感到放鬆的元素以花、草、樹木、小動物、開闊的綠地及 自由活動空間 67.6%為主要佔比,其次為和造訪者一同前來的人們及相關活動佔

25.4%,兩者共計有 93%比重。令人感到無法放鬆的元素則以公德心管理層面占

最大宗 45.1%,包含狗排泄物、無牽繩遛狗、自行車騎入公園中以及垃圾髒亂問

題。換言之,無法放鬆元素與造訪者使用的公德心較為相關,與公園本身設計則 無直接關聯。

表 4-7 質性問答整理分析表

質性問答整理分析表 心理

感受

4M

1E 面向 元素 數量

( N = 815)

比例 (%)

放鬆

人 來訪者 一同前往或互動的人們(例如運動、親

子活動、朋友) 207 25.4 機 人工設施 遛狗區域、遊戲區、圖書舘、徒步區、

運動器材 31 3.8

料 自然空間 綠地、小動物、植物、花、樹、開闊自

由舒服的活動空間 551 67.6 法 公德心

管理面

音樂會、書展、閱書人文等

12 1.5

環 環境區位 及規劃

景觀宜人、離家近、動線明顯

14 1.7

心理 感受

4M

1E 面向 元素 數量

( N = 319)

比例 (%)

無法 放鬆

人 來訪者 流浪漢、人聲噪音、擁擠人群 44 13.8 機 人工設施

如廁環境未完善、無水水池、無障礙動 線規劃不足、紀念碑、夜間照明、路面 不平、餐廳不足

51 16.0

料 自然空間 鴿子及松鼠(人餵食)、落葉、樹根凸起 40 12.5 法 公德心

管理面

狗排泄物、無牽繩遛狗、自行車闖入、

二手煙、垃圾 144 45.1 環 環境區位

及規劃

週邊道路交通噪音

40 12.5

Dalam dokumen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Halaman 30-37)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