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七年級歷史科第3 次定期考試卷第1 頁 - 桃園市立青溪國民中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七年級歷史科第3 次定期考試卷第1 頁 - 桃園市立青溪國民中學"

Copied!
3
0
0

Teks penuh

(1)桃園 103 學年度 青溪國民中學 市立 第__1_學期. 七年級歷史科第 3 次定期考試卷 第 1 頁 班級:. 考號:. 姓名:. 一、選擇題:每題兩分 16. ( )小杰是 1890 年居住在今日淡水地區的居民,依照當時的歷史背景,他會有什麼樣的生活? (A) 淡水港設立相當多的洋行,非常繁榮。(B) 生病時可以到馬雅各醫師開設的醫院看病。 (C) 淡水港以蔗糖為主要的出口商品。(D) 若發生械鬥事件,他必須要通報臺灣府的長官尋求協助。 17. ( )阿偉在臺灣的舊街道上曾經看到這類被稱為「隘門」(如圖一)的建築,請問:此類建築在清領時期的哪項歷史 發展有關? (A) 宗教信仰 (B) 分類械鬥 (C) 科舉考試 (D) 劃界封山。. 許姓 詔安南詔許氏家廟:祀開漳功臣昭應侯許天正。 閩海敉平,翊黃宣威昭聖德; 漳州建制,弘揚教化應民心。 昭茲來許繩其祖武,應侯順德貽厥孫謀。 (圖二). (圖一). 18. (. )小廷在整理歷史檔案時看到這份資料如圖二: 從中顯示當時台灣漢人的宗祠以在大陸原鄉(漳州)較為顯赫的同姓歷史人物作為祭祀的對象。請問,下列關於此類 的祭祀組織的介紹,何者錯誤? (A) 由上文可知,此祭祀的對象為「唐山祖」。(B) 他們透過入股的方式來組成宗族組織。 (C) 他們藉由宗族組織來凝聚族群的力量。 (D) 加入此組織的人一定要有血緣關係才可成為成員。 19. ( )新八是生活在清領時期臺灣的讀書人,關於該時期的文教發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若他居住在偏鄉地區,可與原住民共同就讀私人設立的「儒學」學習。 (B) 若他家境貧寒,可選擇「義學」學習。 (C) 當時第一位開臺進士鄭用錫的出現,象徵臺灣的文風逐漸發達。 (D) 各地的儒學、社學、義學、私塾等等在官員與有力人士的提倡下日益增多。 20. ( )阿杰在臺灣建省後來到安平旅遊,關於當時的生活發展,他不會遇到哪種情形? (A) 看到原住民在學習漢語教育。 (B) 聽聞政府因為丈量田地、訂定繳稅規則下有更多的財政收入。 (C) 他可以從基隆搭乘鐵路到安平。(D) 他所居處的安平,已經改名為臺南府。 21. ( )下文為台灣開港貿易的相關文章: 「清末時期,外商挾豐厚的資本在臺灣開設洋行,因不諳本地語言、民情、商業習慣以及法令規章等而遭遇種種困 難……為克服這些難題,乃發展出「買辦」(comprador)制度,雇用通曉外語與商務經營的本地人協助商務。 買辦通常出身寒微,但善於經營者迅速成為巨富,甚至凌駕雇主,成為近代化事業的先鋒。例如從事茶業的李春生、 從事糖業的陳福謙等。」請問,文中所提到的「買辦」興起,原因為何? (A) 郊商為了生意,相互鬥爭而沒落,讓買辦階級興起。(B) 渡臺禁令的解除,讓臺灣與中國的貿易更加自由。 (C) 臺灣開港通商後西方資本的進入,洋行的設立而刺激買辦行業的興起。 (D) 臺灣建省讓島內經費大為增加,也刺激買辦階級的興起。 22. ( )小君在假日旅遊時來到台北市大龍峒保安宮遊玩,關於這間寺廟的祭祀背景,下列何者正確? (A) 主要祭祀的神明為開漳聖王。(B) 這些從中國移民來台的漢人,原本居住在廣東地區。 (C) 清領時期,這所寺廟是泉州移民的信仰中心。(D) 這些漢人從中國移民來台後,主要居住在內陸平原。 二、題組:23-27 每題兩分,28-30 題每題三分:. 圖三:二鯤鯓砲台. 圖四:第一臺火車騰雲號. 圖五:理學堂大書院. 圖六:八通關古道. (一) 圖三至圖六皆為台灣的主要建設,請回答 23-24 題。. 命題版本/範圍: 南一七上 5-6 單元. 命題老師簽名:陳意婷. 複檢老師簽名:.

(2) 桃園 103 學年度 青溪國民中學 市立 第__1_學期. 七年級歷史科第 3 次定期考試卷 第 2 頁 班級:. 23.. 24.. (二) 25.. 26.. 考號:. 姓名:. ( ) 根據圖三~圖六的判斷,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 圖三與圖四的建設者為同一人 (B) 圖五為劉銘傳的建設 (C) 圖四的火車在第一任巡撫卸任前最遠範圍可達新竹。 (D) 圖六的開發象徵的是清朝統治前期的劃界封山政策廢除。 ( ) 以下關於圖三的建設者的相關事蹟介紹,何者正確? (A) 設郵局與鐵路。 (B) 建立臺南府。 (C) 廢除渡臺禁令。 (D) 架設臺灣府城至安平、 資料一:某位起事者雕像,並題詞 旗後的電報線。 頭戴明朝帽,身穿清朝衣, 右圖為清代臺灣民變所留下的兩份文物史蹟,請回答 25-26 題: 五月稱永和,六月還康熙 ( )根據資料一、二的提示,台灣民變敘述何者正確? (A) 資料二的事件早於資料一事件。 (B) 資料一是清領時期最晚發生的民變。 (C) 資料二的紀功碑為雍正皇帝所建立。(D) 資料一事件後,清朝於諸羅縣北方設彰化縣。 ( )資料一、資料二分別為哪兩起民變? (A) 林爽文、朱一貴 (B) 朱一貴、林爽文 (C) 戴潮春、林爽文 (D) 朱一貴、戴潮春. (三) 小哲在整理歷史檔案時,注意到連橫的《臺灣通史》記載資料,請依據資料回答 27-28 題: 資料二:赤崁樓紀功碑。 甲:日本琉球藩民遭風至琅橋,為生番所殺。秋八月,大風,船舶多碎……十三年,日本以軍 討生番。命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視師臺灣。 乙:夏五月,法越事起,……,以直隸陸路提督一等男劉銘傳任福建巡撫,治軍臺灣。……六月,法艦犯基隆,復犯滬 尾,均擊退之。八月,法軍據基隆。銘傳退駐臺北。法軍遂封禁沿海。十一年春二月,法艦攻澎湖,入據媽宮澳。 三月,和議成。 丙:西洋輪船始來滬尾、雞籠互市,照例納稅。…英人始訂約採腦。十年,開滬尾、雞籠、安平、旗後為商埠,從八年 英法之約也。 27. ( )小哲欲將上述資料的時間順序排起來,請幫他選出正確的順序: (A) 甲丙乙。 (B) 丙甲乙。(C) 丙乙甲。 (D) 甲乙丙。 28. ( )關於資料中歷史背景,臺灣的經營出現了諸多的轉變,請問下列何者解讀正確? (A) 資料甲事件後,沈葆楨對於台灣東部地區的經營開始重視,設立臺東直隸州管轄。 (B) 資料乙事件稱為中法戰爭,劉銘傳為防禦在台灣北部設立二鯤鯓砲台。 (C) 資料丙的事件過後而讓臺灣自此新設臺北府,刺激臺灣中部、北部地區的崛起。 (D) 資料甲事件發生以前,清帝國對於台灣東部、山地地區的原住民管理大多採取消極的態度。 (四) 1858 年臺灣開港後,進口、出口的物品、數量如下列敘述: 資料三 資料四 產業 出口比例 臺灣生產地區 經營 期間 出口 進口 54% 北部、中部 大稻埕加工、 甲 年平均值 指數 年平均值 淡水出口 1870-1874 172.0 182.2 174.4 3.93% 北部、中部山區 淡水出口 乙 1875-1879 282.3 303.5 272.0 36% 南部 安平、打狗出口 丙 1880-1884 427.3 459.5 318.8 1885-1889 29.. (. 435.7. 468.5. 361.8. 指數. 出口值減 進口值. 140.1. -2.4. 218.6. 10.3. 236.1. 108.5. 290.6. 73.9. )根據資料三的判讀,請列出甲、乙、丙分別為何種產物?. (A) 茶、糖、樟腦。(B) 茶、樟腦、米。 (C)茶、糖、米。(D) 茶、樟腦、糖。 30. ( ) 臺灣的出口物品與經濟發展,下列何者的判讀錯誤? (A) 根據資料四判讀,台灣的貿易在 1880-1884 年才開始從入超轉成出超局面。 (B) 甲、乙物品的出現、刺激了北部、中部的經濟發展。 (C) 丙物品自荷蘭統治時期就已經外銷,至開港後仍是貿易的主要發展品之一。 (D) 甲物品經由大稻埕加工,因地利之便也吸引了各行各業的商人至此發展,商行林立,呈現繁榮景象。. 命題版本/範圍: 南一七上 5-6 單元. 命題老師簽名:陳意婷. 複檢老師簽名:.

(3) 桃園 103 學年度 青溪國民中學 市立 第__1_學期. 七年級歷史科第 3 次定期考試卷 第 3 頁 班級:. 考號:. 姓名:. 歷史答案卷. 16 A 21 C 26 B. 17 B 22 C 27 B. 命題版本/範圍: 南一七上 5-6 單元. 18 D 23 D 28 D. 命題老師簽名:陳意婷. 19 A 24 C 29 D. 複檢老師簽名:. 20 C 25 D 30 A.

(4)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下列選項「」中的字音,何者寫成國字後兩兩相同? A一見「ㄓㄨㄥ」情∕老態龍「ㄓㄨㄥ」 B成「ㄐㄧ」斐然/「ㄐㄧ」非成是 C「ㄓㄨ」連九族/口「ㄓㄨ」筆伐 D恃寵而「ㄐㄧㄠ」/「ㄐㄧㄠ」生慣養 2.下列「」的形似字,何組字音相同? A濫「竽」充數/燙手山「芋」 B一碧萬「頃」/「傾」家蕩產 C半身不「遂」/眼眸深「邃」 D針「砭」時事/自「貶」身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