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七年級生物科第二次定期考試卷第1 頁 - 桃園市立青溪國民中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七年級生物科第二次定期考試卷第1 頁 - 桃園市立青溪國民中學"

Copied!
5
0
0

Teks penuh

(1)桃園 103 學年度 青溪國民中學 縣立 第一學期. 七年級生物科第二次定期考試卷 第 1 頁 班級:. ※單選題:每題2分,共10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座號:. 姓名:. 【請用2B鉛筆將答案畫記在答案卡上】. )利用本氏液進行食物是否有葡萄糖的反應時,下列哪一個試管的呈色含有的葡萄糖濃度最高? (A)紅色 (B)橘色 (C)綠色 (D)藍色。 )有兩包未標示的白色粉末,已知它們分別為葡萄糖與麵粉。下列哪一項實驗最適合用來區分兩者? (A)取適量粉 末配成水溶液,分別直接加入少量本氏液,觀察是否變藍色 (B)取適量粉末置於試管,分別加入少量碘液,觀察 是否變藍黑色 (C)取適量粉末置於試管,分別加入少量碘液,觀察是否變紅色 (D)取適量粉末配成水溶液,分別 直接加入少量本氏液,觀察是否變紅色。 )小藍為支持「蔬食救地球」活動,長期以蔬菜為食。請問小藍口腔中牙齒的發育情形為何? (A)門齒較發達 (B)犬齒較發達 (C)臼齒較發達 (D)門齒、犬齒和臼齒都均衡發展。 )下列有關芹菜的敘述何者正確? (A)莖內維管束成散生排列 (B)維管束內韌皮部靠內側 (C)水分由木質部運輸 (D)不具有形成層。 )榕樹莖內維管束含有形成層,不斷增生新的木質部和新的韌皮部,使莖加粗,於是莖內含有:甲.新的木質部;乙. 老的木質部;丙.新的韌皮部;丁.老的韌皮部。以上構造由外而內排列順序為何? (A)丁→丙→甲→乙 (B)乙→ 甲→丙→丁 (C)丙→丁→甲→乙 (D)甲→乙→丙→丁。 )關於植物蒸散作用的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 (A)韌皮部負責蒸散作用的進行 (B)摘除植物葉片會減緩蒸散作用 (C)蒸散作用有助於根部對水分的吸收 (D)蒸散作用時,水分移動的方向是由下往上運輸。 )關於植物輸導組織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木質部運送養分 (B)韌皮部運送水分 (C)根向上運送水分 (D)養分均由上而下運送。 )下列哪一種生物僅可藉擴散作用和細胞質流動,完成體內物質的運輸? (A)芹菜 (B)變形蟲 (C)蝗蟲 (D)蚯蚓。 )下列有關動脈、靜脈和微血管的比較,何者正確? (A)動脈血皆流離心臟,靜脈血皆流向心臟 (B)動脈血的氧濃 度皆較大 (C)微血管可收縮產生脈搏 (D)靜脈內的血液流速最慢。 )下列有關肺循環與體循環的敘述,何者錯誤? (A)肺循環主要是心臟與肺部間的血液循環 (B)肺循環與體循環是 同時進行的 (C)兩循環系統在心臟交會 (D)血液循環的動力來自於動脈的搏動。 )供應手臂氧氣養分的血液,是由下列哪一個心臟腔室所擠壓出來的?(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 室。 運動前 運動後 )分別測量小軒在運動前和運動後,每分鐘的心搏與脈搏次數,結 心搏 脈搏 心搏 脈搏 果如右表,試比較下列各數值的大小,何者正確? (A) W > Y W X Y Z (B) Y< X (C) W = Z (D) Y = Z )有關人體淋巴循環系統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微血管會與 細小的淋巴管相連接,部分血漿由微血管滲出直接進入淋巴管內形成淋巴 (B)淋巴的成分組成和血液相似,顏色 呈紅色 (C)淋巴結含有白血球,有病原感染時會有腫脹現象 (D)淋巴管內的淋巴最後會注入動脈,可維持體內血 液恆定。 )曉明的腳受傷發炎,醫生在傷患手臂注射消炎藥劑,此藥劑自手臂到腳的流動次序為何?請依序排出。甲.主動脈; 乙.上大靜脈;丙.肺靜脈;丁.肺動脈;戊.心臟;己.下肢的動脈;庚.手臂的靜脈。 (A)庚戊丁丙甲己 (B)庚乙戊 丁丙戊甲己 (C)庚乙戊丁丙甲己 (D)庚甲戊丁丙戊乙己 )小宇以碘液和本氏液檢驗甲、乙兩種物質,其處理步驟和結果如下表,各步驟的處理程序均獨立進行,則下列推 論的敘述,何者最可能是正確的? (A)甲物質一定不含澱粉 (B)乙物質一定含有澱粉 (C)甲物質一定不含葡萄糖 (D)乙物質一定不含葡萄糖 物質 處理程序 結果 步驟 步驟一. 甲. 加入碘液後,靜置五分鐘. 藍黑色. 步驟二. 甲. 加入本氏液後,靜置五分鐘. 淡藍色. 步驟三. 乙. 加入碘液後,隔水加熱五分鐘. 黃褐色. 乙 加入本氏液後,隔水加熱五分鐘 淡藍色 步驟四 )下圖為兩種動物的血液循環系統示意圖,關於此兩種類型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甲循環系統沒有微血管 (B)乙循環系統物質交換效率較差 (C)蚯蚓屬於甲循環系統 (D)蝗蟲屬於乙循環系統。. 命題版本/範圍:康軒版/活動 3-1~4-3. 命題老師簽名:陳加慶老師. 複檢老師簽名:何曉翠老師.

(2) 桃園 103 學年度 青溪國民中學 縣立 第一學期. 七年級生物科第二次定期考試卷 第 2 頁 班級:.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座號:. 姓名:. )人體的消化液中,唯一不含消化酵素的消化液,是由下列哪一種器官所分泌製造的? (A)膽囊 (B)胃 (C)小腸 (D)肝臟。 )森林裡的神木雖然樹幹早已中空,但樹上的枝葉多年來依然很茂盛,直到有一年神木的樹皮被松鼠啃了一大圈, 沒多久神木就枯死了,造成此結果的主要原因為何? (A)神木已喪失了運送水分的構造 (B)神木的根無法得到葉 片製造的養分 (C)神木的木質部被松鼠啃食殆盡 (D)神木的韌皮部變成運送水分的構造向上輸送。 )右圖為松樹樹幹橫切面的模式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區為形成層,乙區為韌 皮部 (B)甲區在秋冬生長,乙區在春夏生長 (C)甲區的細胞小、生長較快,乙區的細 胞大、生長較慢 (D)甲區運送水分,乙區運送養分。 )下列大分子養分經人體的消化作用後,會轉變小分子養分的配對,何者正確? (A)澱 粉→胺基酸 (B)蛋白質→葡萄糖 (C)纖維素→維生素 (D)脂質→脂肪酸和甘油。 )將某植物枝條插於裝有黑色墨水的量筒中,1 小時之後將莖橫切,取一薄片置於顯微鏡 下觀察,視野下所見影像如左下附圖,則關於此植物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玉 米莖的橫切面與此植物相似 (B)莖中維管束呈環狀排列 (C)莖具有形成層 (D)此植物多年後可看見明顯年輪。. )祐寧使用複式顯微鏡觀察植物葉子的下表皮,看見結果如右上附圖,試問植物在哪一種情況時,氣孔較易見到如 附圖的狀態? (A)5℃低溫寒流來臨時的凌晨 (B)土壤乾燥缺水時的傍晚 (C)陰雨綿綿時的夜晚 (D)天氣晴朗 時的上午。 )右圖為四種養分在消化管各器官中被分解的情形,大雄晚餐吃下滑蛋牛肉 (主成分為蛋白質),試問哪一條曲線可以代表該食物被消化的過程? (A)甲 (B)乙 (C)丙 (D)丁。 )全臺爆發黑心食用油的食安事件,工業飼料油被混充製成精致豬油,許多 黑心油早已被國人長期吃下肚,危害健康甚鉅卻難以舉證,掀起一波社會 同聲撻伐、抵制,要求嚴懲的聲浪。黑心油吃下肚後,由「甲」分泌消化 酵素,在「乙」開始被消化分解,在由「丙」負責吸收,試問「甲」、「乙」、 「丙」各是什麼器官?. (A) (B) (C) (D). 甲 胃 肝臟 胰臟 小腸. 乙 胃 小腸 小腸 小腸. 丙 小腸 大腸 小腸 大腸. 25. (. )※【題組】小藍將甲、乙、丙三試管內容物裝妥,並置於裝有 40℃溫水的保麗龍盒中 40 分鐘後,各加一滴碘液於 試管中,其實驗處理及結果如下表。此實驗結果可支持下列哪一項敘述? (A)唾液中含有葡萄糖 (B)水可使澱粉 液呈藍黑色 (C)澱粉在高溫可轉變成葡萄糖 (D)唾液中含有可將澱粉轉化的物質。. 26. (. )承上題,為何乙試管要放入加熱煮沸後的唾液呢? (A)因為唾液中的酵素遇到高溫活性會變大 (B)因為高溫會破 壞唾液中酵素活性,可以和甲試管做對照 (C)能加快和碘液之間的反應 (D)因為能促進澱粉的分解。 )承 25 題,為何要將甲、乙、丙三試管置於裝有 40℃溫水的保麗龍盒中? (A)使唾液中 的酵素保持較佳的活性 (B)使澱粉保持較佳的活性 (C)使碘液能加速和澱粉反應 (D) 使澱粉的分解反應延緩。. 27. (. ※【題組】右圖是光合作用的實驗裝置,在實驗之前先將植物盆栽放在暗室中 3 天,再拿一長條 鋁箔包住其中一片葉片,放置在陽光下 2~3 天後,取下此葉片以沸水加熱數分鐘,再用酒精隔水 加熱。然後在葉片上滴上數滴碘液,觀察葉片的顏色變化。請根據實驗過程回答 28~31 題。. 命題版本/範圍:康軒版/活動 3-1~4-3. 命題老師簽名:陳加慶老師. 複檢老師簽名:何曉翠老師.

(3) 桃園 103 學年度 青溪國民中學 縣立 第一學期. 七年級生物科第二次定期考試卷 第 3 頁 班級:. 姓名:. 28. (. )為何活動中需要將葉片置於沸水中加熱數分鐘? 速率 (D)增加葉綠素中酵素的活性。. 29. (. )在此活動中將葉片放入酒精中加熱的目的是什麼? (A)洗掉葉片上的灰塵,方便觀察顏色變化 (B)破壞葉片的表 皮層,讓碘液可以滲入葉片中 (C)溶掉葉內的色素,方便觀察顏色變化 (D)使氣孔打開,讓碘液可以滲入葉片中。 )在此活動中,將處理過的葉片滴上碘液一段時間後,葉片的顏色會如何變化? (A) (B) (C) (D). 30. (. 31. (. (A)溶解葉綠素. 座號:. (B)軟化葉片表面的角質層. (C)提高光合作用的. )本活動可以得到下列何種結論? (A)水可以分解光合作用所產生的葡萄糖 (B)氧氣是進行光合作用的產物 (C)光照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D)若是沒有葉綠素則無法製造養分。. ※【題組】右圖為葉的構造模式圖,請根據此圖回答 32~35 題。 32. ( )試根據此圖判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通常僅有甲的外側有角質層,可防止水分散失 (B)乙運送礦物質的部位靠下側,運送葡萄糖的部位靠上側 (C)陸生植物的丁通常位於 下表皮 (D)丁關閉時,戊會吸水而膨脹彎曲。 33. ( )哪些部位的細胞中含有葉綠體可行光合作用? (A)甲丙 (B)甲戊 (C)乙己 (D)丙戊。 34. ( )行光合作用時,所需的水和二氧化碳,分別會從何處進入葉中? (A)丁、乙 (B)乙、丁 35. ( )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氧氣和水分由哪一部位釋出植物體? (A)甲 (B)丙 (C)丁 (D)己。. (C)甲、戊. (D)甲、丙。. ※【題組】右圖為人體的消化系統圖,請根據此圖回答 36~40 題。 36. ( )下列有關人體消化器官的敘述,哪一個敘述正確? (A)乙負責食物的推進,不會產 生消化液 (B)丁的管壁有很多絨毛突起,可以增加吸收的表面積 (C)丙和庚所分泌 的消化液會送入己中作用 (D)辛是一個酸性的環境,能夠殺菌,防止食物腐壞。 37. ( )有關澱粉、蛋白質和脂質三種養分消化的敘述,哪一個正確? (A)澱粉的消化和戊、 庚、辛所分泌的消化液有關 (B)蛋白質的消化和丙、己、辛所分泌的消化液有關 (C)脂質的消化和乙、丙、庚所分泌的消化液有關 (D)消化後的養分吸收主要在丁中 進行。 38. ( )小珍在慶生餐會時,吃了一碗豬腳麵線,關於食物消化過程的敘述,何者正確? (A)若食物不乾淨,易使得辛和丁的水分吸收減少,導致拉肚子 (B)麵線要到達己才 開始消化 (C)豬腳上的肥肉在丙消化 (D)豬腳上的瘦肉在甲消化。 39. ( )某一種細菌易經由食物感染人體而致病,該種細菌在弱鹼性環境下活性最佳,卻不 耐強酸,試問在人體的消化器官中,哪一種器官最有機會殺死此種細菌? (A)甲 (B)丁 (C)己 (D)辛。 40. ( )承上題,若小明因長期愛喝咖啡、吃甜食、生活緊張、作息不正常,導致生病而服用制酸劑「一碇搞定」藥物, 不慎被此種細菌感染,試問哪一種器官會是此種細菌生長的最佳溫床? (A)甲 (B)乙 (C)己 (D)辛。 41. (. 42. (. )※【題組】將兩株植物枝條分別插入甲、乙兩量筒內,量筒內含等量的紅色溶液,如 右圖所示,再將兩量筒放置在通風處照光。試問本活動可驗證以下哪一假設? (A)植 物行光合作用需要光 (B)植物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葉子 (C)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 分經由葉子散失 (D)植物白天同時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承上題,將甲量筒內的植物莖橫切,置於顯微鏡下觀察,如下圖。請問莖的橫切面中, 哪一部分的組織會呈現紅色? (A)甲 (B)乙(C)丙 (D)丁。. 命題版本/範圍:康軒版/活動 3-1~4-3. 命題老師簽名:陳加慶老師. 複檢老師簽名:何曉翠老師.

(4) 桃園 103 學年度 青溪國民中學 縣立 第一學期. 七年級生物科第二次定期考試卷 第 4 頁 班級:. 座號:. 姓名:. ※【題組】下圖為複式顯微鏡下的魚鰭血管示意圖,請根據此圖回答 43~45 題。. 43. ( 44. ( 45. (. )關於圖中 A、B 和 C 血管的敘述,何者正確? (A)血流速度:A 血管>B 血管 (B)管壁厚度:A 血管<B 血管 (C)管壁彈性:A 血管<C 血管 (D)血管管腔內徑:B 血管<C 血管 )活動中以魚尾鰭作為觀察部位的主要原因為何? (A)血流量較大 (B)尾鰭體壁薄、較透光,易於觀察 (C)血液顏 色較鮮豔,易於觀察 (D)血管較粗大。 )活動中,下列哪一方法較容易使魚安定? (A)用火加熱 (B)用吸飽冷水的溼棉花覆蓋在魚身上 (C)滴加溫水 (D)用乾抹布將魚蓋住。. 46. (. )※【題組】下圖是人體的血液示意圖,體內受細菌感染時,何者會急遽增加,以抵抗侵入的病原? (B)乙 (C)丙 (D)丁。. 47. (. )承上題,受傷流血時,何者可以協助止血?. (A)甲. (B)乙. (C)丙. (A)甲. (D)丁。. ※【題組】下圖為植物某種生理作用的模式圖,,請根據此圖回答 48~50 題。. 48. ( 49. ( 50. (. )植物進行此生理作用的主要目的為何? (A)分解甲 (B)吸收乙 (C)排出丙 (D)製造丁。 )關於此生理作用,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可由氣孔進入植物體 (B)白天時,乙可供植物呼吸 (C)丙可提供 動物呼吸 (D)丁可使碘液變成藍黑色。 )此生理作用中,太陽的能量最後會儲存在哪一種物質上,並可轉換成澱粉儲存於植物體中? (A)甲 (B)乙 (C)丙 (D)丁。. 命題版本/範圍:康軒版/活動 3-1~4-3. 命題老師簽名:陳加慶老師. 複檢老師簽名:何曉翠老師.

(5) 桃園 103 學年度 青溪國民中學 縣立 第一學期. 七年級生物科第二次定期考試卷 第 5 頁 班級:. 座號:. 姓名:. 解答: ※單選題:每題2分,共10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D. C. A. A. C. B.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C. B. D. A. D. B.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D. C. C. D. B. A. B. C.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C. D. B. C. A. A. A. C. D.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C. D. A. B. B. C. A. D. C. D. 命題版本/範圍:康軒版/活動 3-1~4-3. 命題老師簽名:陳加慶老師. 複檢老師簽名:何曉翠老師.

(6)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小真將某液體分次倒入量筒中,再利用天平依次測量液 體和量筒的總質量,並分別記錄量筒中液體的體積,其 實驗數據右圖所示。下列關於此液體密度的敘述何者正 確? A液體的體積愈大,密度愈低 B液體的體積愈大,密度愈高 C體積20 cm3時計算密度為1.0 g/cm3 D體積50 cm3時計算密度為1.2 g/cm3。 ◎請在閱讀下列敘述後,回答第10~11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