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自然科第三次定期考試卷第1 頁 - 桃園市立青溪國民中學
Bebas
5
0
0
Teks penuh
(2) 桃園 103 學年度 青溪國民中學 市立 第一學期. 八年級自然科第三次定期考試卷 第 2 頁 班級:. ( ) 16. 下列關於金屬元素的選項,何者有誤? 物質 元素 選項 性 質 名稱 符號. (. (. (. (. (. (. (. (. (. 用. 座號:. 姓名:. 途. (A). 金. Au. 熱電良導體,活性小. 導線、飾物. (B). 鋁. Al. 含量多,易塑形. 生活日常器皿. (C). 鉛. Pb. 具導電性,黑色固體. 鉛筆的筆芯. 鈦 Ti 質輕堅硬,抗腐蝕 植牙及航太材料 (D) ) 17. 將 100 公克、比熱 0.2 卡/公克‧℃的鋁塊加熱到 800 ℃後,投入裝有 500 公克、20 ℃水的杯中。設無熱量散失, 則達熱平衡時水溫為多少? (A) 50 ℃ (B)55 ℃ (C)60 ℃ (D)80 ℃ 熔點(℃) 沸點(℃) ) 18. 某物質在溫度為-60 ℃時為固體,60 ℃時為液體,380 ℃時為氣體 甲 -75 150 ,根據右表,此物質可能為下列何者? 乙 -55 350 (A)甲 (B)乙 (C)丙 (D)丁 丙 -30 400 ) 19. 取 A 物質 8 公克與 B 物質 20 公克反應,其反應式為 2 A+B → 3 C+D,反應 丁 50 500 後產生 D 物質 10 公克,剩下 A 物質 1 公 克,則請問產生 C 物質為若干公克? (A) 14 (B) 17 (C) 18 (D) 20 ) 20. 有甲、乙、丙、丁四種粒子,其質子數、中子數的關係,如下表所示。哪一組選項的粒子是屬於相同元素?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乙丙丁 粒子種類 甲 乙 丙 丁 7 7 8 9 質子數 7 8 9 9 中子數 7 8 8 8 電子數 ) 21. 關於「熱平衡」的敘述,何者正確? (A)兩物接觸時,熱量產生流動,最後兩者熱量相等 (B)兩物接觸時,熱量從溫度高流向溫度低 (C)兩物接觸時,熱量從熱量高流向熱量低,最後兩者溫度一致 (D)溫度不同的兩物接觸,熱量低的吸收熱量,熱量高的放出熱量 ) 22. 某元素 X 之原子結構如圖所示, 、 、 分別表示質子、中子、電子, 則此元素應為下列何者? 9 9 13 13 (A)4 X (B)5 X (C) 4 X (D) 5 X ) 23. 質量和初溫皆相同的甲、乙兩物體,先把甲放入一杯冷水中,熱平衡後水溫升高了 T℃,將甲取出後再立即把 乙放入此杯中,熱平衡後水溫又升高了T℃,若不計熱量的散失,則甲、乙兩物質的比熱誰較大? (A)甲較大 (B)乙較大 (C)兩者的比熱一樣大 (D)無法比較 ) 24. 所謂『鎏金銅器』是將『鎏金』塗抹在銅器表面,經高熱後,金會附著於銅器上而汞將消失不見。而『鎏金』是 將金和汞混合加熱熔成液體所形成的。關於上述現象,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鎏金是混合物,故保有金和汞的特性 (B)金原子發生物理變化,吸收了汞而使汞消失不見 (C)鎏金液體的沸點是固定的 (D)因為金的活性較汞小,故還原成金附著於銅器上 ) 25. 有甲、乙兩燒杯,甲杯裝 100g 的水,乙杯裝 100g 的水及 100g 的某金屬,分別以相同的穩定熱源加熱,並持續攪 拌(不計熱量散失及燒杯吸熱),每隔一分鐘測量其溫度,結果如下表,則某金屬的比熱為多少 cal/g℃? (A) 0.2 (B) 0.4 (C) 1 (D) 1.2 時間(分鐘) 0 1 2 3 4 5 甲杯(℃). 25.0. 27.4. 29.8. 32.2. 34.6. 37.0. 乙杯(℃). 25.0 27.0 29.0 31.0 33.0 35.0 ( ) 26. 磷酸可以作化學試劑之外,磷酸也可主要用於製藥、食品添加物、肥料飼料等,也有在醫學美容及牙科的用途 。燃燒磷產生五氧化二磷(P2O5)並且溶於水產生磷酸,若取是磷灰石[ Ca5(PO4)3X ]加硫酸(H2SO4)也可以製造出磷 酸,參考表中的各元素的帶電狀況,化合物中的「X」帶電為何? (A)+1 (B) +2 (C) -1 (D) -2 -3 P+5 Ca+2 O-2 S+6 PO4 ( ) 27. 下列四點是道耳頓所提出的「原子說」的主要內容: 甲:物質均由原子組成,原子不能再被分割的粒子稱為原子。 乙:相同元素的原子有相同的質量和性質。 丙:不同元素的原子能以特定比例結合成不同的化合物。 丁:化學反應是原子的重新排列結合,形成另一新物質,原子的種類、數目與質量不改變,原子不會消失。 關於右圖,根據道耳頓的哪一個觀點解釋最適合?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命題版本/範圍: 南一第三冊理化 5-1 到第四冊理化 1-1 命題老師簽名: 陳彥任. 複檢老師簽名:王毅欣.
(3) 桃園 103 學年度 青溪國民中學 市立 第一學期. 八年級自然科第三次定期考試卷 第 3 頁 班級:. 座號:. 姓名:. ( ) 28. 右圖為一支氣體溫度計,紅色水柱會隨玻璃容器中空氣的脹縮而降升,水柱在氣溫 32℃時和 20℃時的位置相差 8 cm,假設今天中午時水柱和 20℃時位置距離 6cm,那麼今天中午的氣溫相當於多少℃? (A) 24 (B)26 (C) 29 (D) 35 ( ) 29. 原子的發展是非常冗長的實驗,每個時期的科學家所發展出來的「學說」, 而這些學說可能在當時是一種創舉,如今回頭來看卻可能是需要被修改。 值得研究的是,科學家盡力透過實驗來解釋無法看到的物質,下列哪個科 學家所提出的理論並非他所提出? (A) 湯木森認為原子內佈滿了電子而且帶負電 (B) 亞佛加厥認為分子保有純物質性質,能穩定且單獨存在 (C) 拉塞福認為電子會繞著原子核運行 (D) 查兌克利用「同位素」得知原子核內除了質子之外還有中子的存在. 0cm. 20℃. 6cm 8cm. X ℃ 32℃. ( ) 30. 兩支附有細長玻璃管的甲、乙相同試管,內裝有紅色水溶液。小彥將甲試管裝滿,乙試管裝半滿後,把甲、 乙 甲 乙兩試管同時入熱水中,如右圖,則玻璃管內的水面變化情況為何? (A)甲試管之玻璃管內水面升得較高 (B)乙試管之玻璃管內水面升得較高 熱 水 (C)甲、乙兩試管之玻璃管內水面升得一樣高 (D)無法判斷 ( ) 31. 近日冬季寒流來襲,許多發熱衣逐漸暢銷,其原理是以纖維斷面呈現中空狀的 中空纖維製造,是藉由衣物的空氣層(於纖維內部)來分隔皮膚表面與外界冷空氣 。同時加入遠紅外線陶瓷成分,例如氧化鋯,它能反射人體發射出的遠紅外線, 同時將可見光轉換成遠紅外線並釋放熱能,如右圖所示。關於上述,能夠使得達 到保溫效果是透過哪些原理? (A)傳導 (B)對流 (C)輻射 (D)三者皆有. 網路發熱衣示意圖. ( ) 32. 甲和乙反應產生丙,分別取不同質量的甲和乙反應,測量完全反應後所產生的丙質量,如下圖結果所示,且反 應的方程式:2甲+乙→2丙,則第三次實驗可產生多少公克的丙? 實驗編號. 反應物甲的質量. 反應物乙的質量. 完全反應後生成丙的質量. 完全反應後剩下乙的質量. 第一次. 12. 18. 24. 6. 第二次. 7. 7. 14. 0. 第三次. 25. 15. ?. 0. (A) 25. (B)30. (C) 35. (D) 40. (. 100.8 體 積 100.7 立 100.6 方 100.5 公 分 100.4 100.3 100.2. ). ( ) 33. 取室溫 20℃時為固體狀態的某物質若干克,置於一容器中,在定壓下以穩定 熱源加熱。加熱過程中,相同時間間隔做一次測量,所測得此物質的體積和 溫度的關係,如右圖所示,加熱結束時此物質為氣態。設加熱過程中,熱源 所供應的熱量全部被此物質吸收。圖裡每間隔一個小圈圈代表時間間隔1分鐘 。依據右圖與以上敘述,此物質的沸點是多少℃? (A)30 (B)50 (C)70 (D)90. 100.1 10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溫度(℃). ( ) 34. 珊瑚生長時,會將周圍的環境狀況紀錄在其碳酸鈣骨骼中,海水溫度每增加 1℃,會造成正在成長的珊瑚骨骼中的 鍶含量減少 0.8%,所以保存良好的珊瑚是一支天然的溫度計。某科學家採集到一段 2 公尺長的珊瑚骨骼,經分析 顯示,該珊瑚骨骼生長於距今約 1 萬 2 千年前,其鍶元素成分較現今同一地點的珊瑚骨骼多 1.6%,若珊瑚年平均 成長速率以 2 公分計算,且海水中的主要化學成分間的相對比值不變,下列有關珊瑚於古環境變遷的相關敘述, 何者正確? (A)100 年前的海溫較現在高 1.6℃ (B)100 年前的海溫較現在低 1.6℃ (C)1 萬 2 千年前的海溫較現在高 2℃ (D)1 萬 2 千年前的海溫較現在低 2℃。. 命題版本/範圍: 南一第三冊理化 5-1 到第四冊理化 1-1 命題老師簽名: 陳彥任. 複檢老師簽名:王毅欣.
(4) 桃園 103 學年度 青溪國民中學 市立 第一學期. 八年級自然科第三次定期考試卷 第 4 頁 班級:. 座號:. 姓名:. 門得列夫發現每種元素都有不同質量,加上某些元素的化學性質,依序編排成現今週期表的雛形。隨元素越發現越多, 所以週期表一直都在更新。週期表由門得列夫於 1869 年依照原子量創造,後來再由莫色勒依原子序排列提出新的週期表, 是根據原子序從小至大排序的化學元素列表。 某些元素週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歸在同一族中,如鹵素及惰性氣體。隨著新元素的探索發現和理論模型 的發展,週期表的外觀曾經過改變及擴張。通過這種列表方式,門得列夫也預測了一些當時未知元素的特性,以填補週期 表中的空格。其後發現的新元素的確有相似的特性,使他的預測得到証實。試依上文回答問題:. ( ) 35. 元素週期表主要是依據元素的何種性質來加以排列? (A)原子量 (B)原子序 (C)中子數 (D)電子數。 ( ) 36. 上圖中有一個「?」,該元素的特性為導電性佳,常利用它當成合金的主要元素,則該元素的化學符號應該為 何? (A) Co (B) Ca (C) Cl (D) Cu ( ) 37. 週期表中有一數字「200」且顯示出「Hg」符號,該數字剛好為 Hg 的質量數。關於該元素質子、中子與電子的計 算結果比較接近以下哪個選項? (A)質子數=100、中子數=100、電子數=100 (B)質子數=120、中子數=80、電子數=80 (C)質子數=66、中子數=134、電子數=66 (D)質子數=80、中子數=120、電子數=80 阿杜用一供熱速率穩定的熱源,分別加熱甲、乙和丙三個液體物質,並繪出其溫度和加熱時間的關係圖,但紀錄時不慎墨水 滴到紀錄表。若不考慮熱量散失,請由圖中回答問題: ( ) 38. 從加熱過程與溫差變化中,判斷甲、乙、丙三者在汽化時所需要的熱量多寡? (A) 甲>乙>丙 (B) 甲=乙>丙 (C) 乙>甲>丙 (D) 乙>甲=丙 ( ) 39. 甲和乙在圖中發現溫差皆在 80℃,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乙必為不同物質 (B)甲、乙可能是相同物質 (C)甲或乙可能是混合物 (D)無法判斷是否為相同物質. ?. ( ) 40.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在65℃時,甲、乙為固態,丙為液態 (B)加熱10秒時,比熱大小可能是 丙>甲=乙 (C)污損處的溫差為40℃ (D)圖中「?」的質量為40公克. 命題版本/範圍: 南一第三冊理化 5-1 到第四冊理化 1-1 命題老師簽名: 陳彥任. 複檢老師簽名:王毅欣.
(5) 桃園 103 學年度 青溪國民中學 市立 第一學期. 八年級自然科第三次定期考試卷 第 5 頁 班級:. 座號:. 姓名:. 解答卷 1. B. 2. B. 3. B. 4. C. 5. D. 6. D. 7. A. 8. A. 9. C. 10. C. 11.. 12.. 13.. 14.. 15.. D. B. C. C. B. 16.. 17.. 18.. 19.. 20.. C. A. B. B. A. 21.. 22.. 23.. 24.. 25.. B. A. B. A. A. 26.. 27.. 28.. 29.. 30.. C. C. C. D. B. 31.. 32.. 33.. 34.. 35.. D. B. C. D. B. 36.. 37.. 38.. 39.. 40.. D. D. B. B. B. 命題版本/範圍: 南一第三冊理化 5-1 到第四冊理化 1-1 命題老師簽名: 陳彥任. 複檢老師簽名:王毅欣.
(6)
Dokumen terkait
( )下列何者是關於 X 氣體的正確敘述?A常溫或高溫下極不容易發生反應,可用於焊接金屬時,防止金屬與氧反 應,屬於鈍氣 B具助燃性,可使點燃的線香在此氣體中燃燒更旺盛 C密度小,僅大於氫氣,可代替氫氣填充氣 球與飛船 D不可燃、不助燃,食品包裝中常充填此氣體,防止食品變質。 39.. ( )下列何者是關於 Z
命題版本/範圍: 南一B.2 L.5~L.8 命題老師簽名: 複檢老師簽名: 班級: 座號: 姓名: 桃園 市立 青溪國民中學 1 0 5 學 年 度 第 二 學 期 七年級國文科第二次定期考試卷 第 2 頁 13.下列句中,哪一個選項是從「觸覺」和「聽覺」兩方面來描寫的? A那如洗的藍天、寬廣的視野、 淡淡的稻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