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章
尿路感染
(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
定义
是指由细菌直接侵袭尿路引起的非特异性感染
。
包括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和下尿路
感染(主要是膀胱炎)。
概 述
发病率约占人口的 2 %;
女性居多,女:男约 10 : 1, 未婚少女 2
%,已婚妇女 5 %,孕妇 7 %;
50 岁以后,男性由于前列腺疾病发病率增 加,尿感发病率与女性接近。老年女性、
男性尿路感染率 10 %。
20-30% 的妇女一生曾患病
致病菌
以肠道 G
-杆菌最多见,大肠杆菌约占 70 %,其 次是副大肠杆菌 , 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克雷白杆 菌,产碱杆菌,粪链球菌,绿脓杆菌和葡萄球菌
。
绿脓杆菌常发生于尿路器械检查后
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常见于尿路结石患者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柠檬色和白色葡萄球菌)
多见于性生活活跃妇女。
致病菌常为一种,极少数为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 染
厌氧菌感染罕见,偶可发生于复杂性尿路感染
厌氧菌感染偶可发生于复杂性尿路感染。
多次尿细菌培养阴性而尿中有较多白细胞,抗菌素治 疗不佳,应注意衣原体或真菌等其他微生物感染。
发病机制
一、感染途径
上行性:多见,肾盂肾炎可能与输尿管返流有关。
血行:少见,常发生于原先已有严重尿路梗阻或机体 免疫能力极差者,多为金葡菌、大肠杆菌。
淋巴道:极其少见。
二、机体抗病能力
尿路通畅时尿液的冲洗
前列腺液杀菌
尿路黏膜分泌 IgG 、 IgA 及吞噬细胞杀菌
尿液 pH 低及高张或过于低张
三、易感因素
尿路梗阻:器质性,功能性
尿路畸形和结构异常 肾发育不良
尿路器械检查
机体抵抗力下降
代谢因素
其他易感因素:尿道口周围、女性生殖器官炎症、妊娠 与分娩、膀胱输尿管反流、前列腺炎及医源性因素等
四、细菌致病力:
细菌特殊菌毛对尿路上皮的吸附能力。
病 理
急性肾盂肾炎:肾盂肾盏黏膜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 浸润,表面有脓性渗出物,黏膜下可有细小脓肿,于一 个或几个肾乳头可见楔形炎症病灶;病灶内小管细胞肿 胀、坏死、脱落,管腔内有脓肿分泌物等。
慢性肾盂肾炎:瘢痕形成,肾间质纤维增生,白细胞浸 润,最后形成固缩肾。
膀胱炎: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
急性感染性肾小管间质肾炎 肾小管腔内的脓肿管型 HE
×
200临床表现
一、膀胱炎:
占 60%
尿频、尿急、尿痛、耻骨弓上不适等。
白细胞尿,血尿 30% ,偶有肉眼血尿。致病菌多为 大肠杆菌,约占 75% 以上。
二、急性肾盂肾炎 acute pyelonephritis
全身症状: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等。
泌尿系统症状:膀胱刺激征,腰痛,肾区叩击痛,脊肋 点角压痛,输尿管、膀胱区压痛。
尿液变化:浑浊,脓尿、血尿。
少数:发热中毒症状,胃肠紊乱,血尿,隐匿。
肾浓缩功能可下降。
三、慢性肾盂肾炎
症状不典型,早期常无体征
急性发作时其临床表现同急性肾盂肾炎
高血压,贫血,小球、小管功能障碍
B
超及X
线的改变无症状细菌尿
有细菌尿而无尿感症状,常于尿检时发 现,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超过六十岁的妇女可达 10 %。
菌尿可来自膀胱或肾,致病菌多为大肠 杆菌。
细菌尿本身不会影响老年人的寿命,但
尿路感染的并发症
肾乳头坏死 肾盂肾炎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严 重者伴糖尿病或尿路梗阻,可并发 G- 菌血症、 ARF 。 高热、剧烈腰痛、血尿等。
肾周围脓肿
由严重肾盂肾炎直接扩展而来, G- ,多有糖尿病、
尿路结石等。原症状加重,并出现明显的单侧腰痛
,向健侧弯腰时加剧。
尿路 刺激
征
腰痛 血尿 全身 症状
肋脊角 压痛
/
叩痛
实验室 检查
急性肾 盂肾炎
有 有 可有 有,也 可无
有 血
WBC ES
↑R
↑ 尿中WBC
↑ 尿培养阳性
,血培养可阳 性,肾浓缩功 能↓,可恢复
膀胱炎 有 无
30
% 无 无 尿
WBC
↑ ,血 培阴性,尿培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尿常规: Pre-WBC 管型, BLD 增加,少数肉眼血尿。
WBC>5/HP
尿细菌学检查
其他实验室检查
急性肾盂肾炎血白细胞↑, N 核左移。 ESR↑ 。肾浓 缩功能轻度障碍,治疗后恢复。
尿细菌学检查
标本收集(中段尿、导尿、穿刺)
尿细菌定量培养
尿含菌量≥
105
/ml
为有意义菌尿无尿感者,两次中段尿培均为≥
105
/ml
,且为同一菌种。尿含菌量
104
~105
/ml
可疑菌尿,需复查 细菌学检查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1.假阳性:标本收集:白带污染;标本在室温放置 >1h ;接 种和检查的技术有误。
2.假阴性:近 7 天用药;尿液停留 <6h ,消毒液混入尿标本
。
B
超 静脉肾盂造影( IVP )
1. 女性 IVP 适应症:再发尿感;疑复杂尿感;有肾盂肾炎 临床证据;少见细菌;妊娠期曾有菌尿或尿感;持续尿 感,治疗差
2. 男性首次尿感亦应做 IVP
3. 排尿期膀胱 - 输尿管返流检查
4. 逆行肾盂造影
影像学检查
尿感的诊断(临床诊断与确定诊断)
常不能单纯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
以真性细菌尿为准绳(在排除假阳性的前 题下): 1. 膀胱穿刺尿定性培养有细菌生 长。 2. 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 10 5 / ml
,且为同一菌种。
若女性尿频、尿急、尿痛严重,尿白细胞 增多,可疑为尿感;如细菌定量培养》 10
2 / ml ,为常见致病菌,则可拟诊为尿感
。
鉴别诊断
全身感染性疾病
慢性肾盂肾炎
肾结核
尿道综合征(感染性,非感染性)
(一)一般处理:休息、饮水
膀胱刺激症对症处理 :
颠茄、阿托品、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二)控制感染:按规定疗程用药 1 、急性膀胱炎:单剂 OR 3 日疗法
六、治疗要点
单剂疗法:
SMZ 0.4x6# 顿服
or 氧氟沙星 0.2x3# 顿服
三日疗法:
SMZ 0.8Bid x3d 疗程结束
复查尿细菌定量培养 初诊
1 、急性膀胱炎
2 、急性肾盂肾炎
1 )轻型
口服有效抗菌药物 14 天, 72 小时显效,
若仍未见效,按药敏结果更改抗菌药物。
2 )较严重者
磺胺类、喹诺酮、 氨基甙类、青霉素、头孢类
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注射至退热 72 小时 后,改口服有效抗菌药物,
疗程共 2 周。
3 )重症肾盂肾炎:寒战、高热、血白细胞显著增 高、核左移等严重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低血压、
呼吸性碱中毒,疑为 G- 细菌败血症。多为复杂性尿 感,耐药 G- 杆菌。联合用药:半合成广谱 PG ,氨 基糖苷类抗生素, 3 代头孢。在病情允许时尽快做 尿路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有无尿路梗阻。
一般在无尿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之前,宜选 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因尿感大多 数由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尤其是首 发尿感,多数可以治愈。如治疗 3 天,症状无改 善,则应按药敏试验结果来选药。
一般认为膀胱炎、轻度急性肾盂肾炎可以口服治疗。
中、重度急性肾盂肾炎需静脉给药。尽可能用口
服治疗,以节约费用和减少平均住院日。
预 后
① 急性非感染性尿感 90% 可治愈。
② 急性复杂性尿感治愈率低除非纠正了易感因素,
否则很难治愈,超过半数于治疗后仍持续有细菌尿 或经常复发。
③ 演变为慢性肾盂肾炎。
预 防
①
多饮水、勤排尿;
②
注意阴部清洁;
③ 尽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
④ 去
除易感原因,与性生活有关的反复发作尿感,性生活后排尿,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