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桃園市頂尖計畫109 學年度第1 學期 - 陽明高中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桃園市頂尖計畫109 學年度第1 學期 - 陽明高中"

Copied!
3
0
0

Teks penuh

(1)

桃園市頂尖計畫 109 學年度 1 學期

四校聯盟跨校際講座

「桃花源․創科學」實施計畫

一、辦理宗旨:透過知識的運用、與生活的結合,藉由實作和融入生活中的科 學議題,了解科學知識與技能的價值與重要性。期待課程能引導學生具備

「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的核心素養,邁向頂尖型高 中學生的發展潛能,涵養學生成為

21

世紀全球化的未來人才!

二、辦理單位

(一)

指導單位:桃園市政府教育局 。

(二)

主辦單位:桃園市立內壢高級中等學校 。

三、講座地點:內壢高中 專科大樓二樓

202

物理實驗室。

四、講座時間:

109

10

20

日、10 月

27

日、11 月

3

日、11 月

10

日、11 月

17

日、

12

1

日 10:10 至

12 :00

共六次課程之週二第三、四節 。 五、講座課程規劃詳如第

2

頁課程規劃表

(一)講座課程名稱:桃花源․創科學

(二)報名對象:頂高四校(桃園高中、武陵高中、內壢高中、陽明高中高二學

生。

六、錄取名額:共

35

名為限。(主辦學校內高 20 名,其餘三校各 5 名)

七、活動費用:免報名費。

八、報名時間即日起至

109

10

9

日(五)12:0 0 止,以學校為單位報名。

九、報名方式向各校負責單位報名,並請各校於期限內將名單格式請見附件

2.) word

電子檔 email 至 [email protected]

十、 錄取公告

10

月 12 日(一) 17:00 前於內壢高中首頁。

十一、 本案聯絡人:內壢高中實驗研究組組長 03 4528080-219。

十二、 全程參與並表現優異之同學,由本校頒發學習證明書。

十三、 本計畫經本校與 頂尖高中四 校討論後辦理,本校保有修正之權力 。

(2)

桃園市立內壢高中 109 學年度 上學期

四校聯盟跨校際講座

「桃花源․創科學」講座課程規畫

課程名稱 桃花源․創科學 課程類別 週期性課程講座

(週二3~4)

課程說明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自然科學領域綱要指出:此次新課程的核心 價值是在學習科學核心概念、強化探究與實作的能力、認識科學本質 和培養科學態度,尤其在探究能力的學習表現方面,強調學生應培養 手腦並用,並能展現思考智能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本課程挹注國立中央大學科學教育中心資源與教授專業,讓學生 親身體驗另類的科學學習科學教育資源整合、科學演示實驗研發製 作、科學教育教材教法研究、科學教育推廣普及為目標。

藉由知識的運用、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作和融入生活中的科學 議題,了解科學知識與技能的價值與重要性。期待課程能引導學生具 備「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的核心素養,邁向頂尖 型高中學生的發展潛能,涵養學生成為21世紀全球化的未來人才!

授課對象 高二學生(武陵、桃高、陽明與內高)

任課老師

(依開課序) 中央大學科教中心團隊 課程時數 2小時/次,共6

開課年級

(可複選) 二年級 每班修課人

35

學習目標 (預期成果)

1.展現微課程的特點:從微入手、重視引導、樂在學習,提高學生學 習興趣,挖掘學生潛能。

2.結課頂尖大學資源:透過與國立中央大學等頂尖大學的合作,結合 大學資源,教授專業,增廣學生的視野。

3.涵養精進科學素養:學習基本科學知識、探究與實作,並能於生活 情境中能有效溝通、及具備決策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與十二年國 教課綱對應 之核心素養

S-U-A3 具備從研究中找出問題,根據問題特性、學習資源、期望之成果

等因素,運用適合學習階段的儀器、科技設備等,獨立規劃完整的實作探 究活動。

S-U-B2 能從日常經驗、科技運用、學習活動、自然環境中,運用有助於

探究、問題解決及預測的資訊,進而能察覺問題與科學相關的內容,以培 養求真 求實的精神。

S-U-C2 能從團體探究討論中,主動建立與同儕思考辯證、溝通協調與包

容不同意見的能力,進而樂於分享探究結果或協助他人解決科學問題。

課程架構

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在於供學生統整的學習經驗,強調跨學 科之間的整合,以綜合運用自然科學領域的七項跨科概念(物質與能 䟿、構造與功能、系統與尺度、改變與穩定、交互作用、科學與生活、

(3)

資源與永續性),期能學理與實踐相互為用。學習系統性知識及跨領 域對話與思考,以實用性及生活化的題材和議題為主。簡要說明如下:

1.採用微課程理論。

2.本領域課程中「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兩者關係至為密切、互 為表裡。前者為預期 各學習階段學生面對科學相關問題時,展現 的科學探究能力與科學態度之學習表現。後者 則展現本階段學生,

認識當前人類對自然界探索所累積的系統性科學知識,也是作為探 究 解決問題過程中必要的起點基礎。

3.最後,安排頂尖大學的實地參訪,以期讓學生透過親身接觸、具體 實踐,來勇於面對未來的挑戰。

教學方法或 策略

自然科學課程應引導學生經由探究、閱讀及實作等多元方式,習得科 學探究能力、養成科學態度,以獲得對科學知識內容的理解與應用能 力。

(由中央大學教授自行決定,教授保有調整的權利) 學習評量 1.分組報告(由學校另外舉辦成果發表,公開展示)

2.學習單:完成課程活動學習單

課程規劃

週次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 備註 1 百萬名車大

挑戰與機率

機率的實作課程、熵的統計意義

(為什麼時間的方向是這樣?) 10/20

2 暖暖包 以暖暖包為主題的探究與實作課-1 10/27 3 暖暖包 以暖暖包為主題的探究與實作課-2 11/3 4 飛行種子 以飛行種子為主題的探究與實作課 11/10 5 新冠病毒疫

情趨勢模擬 由大數據推疫情的預測 11/17 6 課程回顧與

前瞻 如何規劃自己的研究小專題 12/1

環境與教學 設備需求

1. 於內壢高中物理實驗室,器材設備由中央大學與內壢高中準備。

2. 課程進行中設助講座助理一名,協同講師進行課程教學、分組討 論、排除學生學習及作業成果問題,以高中老師擔任為原則(講座 助理共6次,每次2節課)。

3. 成果發表可規劃於最後一週或學校另行規劃時間進行。

4. 成果發表後,利用期末或暑假安排同儕發表、闖關等方式,以同 儕的語彙,將微課程中所學習到概念,透過活動分享,讓知識散 播,影響擴大。

人數:武陵5、桃高5、陽明5與內高 25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國立政治大學課程教學大綱 Syllabus 課程資訊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r / Semester 108學年度第2學期 Spring Semester, 2020 科目代號Course Number 開課單位 Department Name 政策創新學分班 課程名稱Course Name 人力資源與組織發展 Human Re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