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淺談先天性肌肉性斜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淺談先天性肌肉性斜頸"

Copied!
2
0
0

Teks penuh

(1)

★ 臺中榮總復健科醫師 陳貞伶

淺談先天性肌肉性斜頸 淺談先天性肌肉性斜頸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CMT)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CMT)

淺談先天性肌肉性斜頸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CMT)

天性肌肉性斜頸,俗稱小兒斜頸 症(歪脖子),其實是一種常見 的小兒肌肉異常,為單側的胸鎖乳突 肌有攣縮或纖維化的現象,大多是良 性病灶。 典型的臨床表現為頭部歪向 患側合併臉部轉看向健側,有時較嚴 重的小朋友甚至可發現在患側的胸鎖 乳突肌有緊繃甚至腫塊的現象,頭部 旋轉角度明顯受限。

先天性肌肉性斜頸可分為三類 :

1. 姿勢性肌肉斜頸 (Postural CMT):偏 好看某側,但實際觸診檢查下無發 現明顯的胸鎖乳突肌緊繃,頸部被 動活動度幾乎無受限。

2. 肌肉性肌肉斜頸 (Muscular CMT):

胸鎖乳突肌在觸診時呈現緊繃,頸 部被動活動度受限。

3. 胸鎖乳突肌腫塊肌肉性斜頸 (SCM mass CMT):胸鎖乳突肌纖維化,

呈現腫塊或索狀貌,超音波檢查通 常可見異常的肌肉組織,頸部被動 活動度明顯受限。

先天性肌肉性斜頸的詳細成因,

目前仍未確定 ; 但已知的相關危險因 子包含較重較大隻的胎兒、臀位胎位 不正、產程中用過產鉗協助生產…. 等 等。發生率約為 0.3% ∼ 2%,以男嬰

的比例稍多。原則上愈早期發現且診 斷,其治療效果愈好,須接受治療的 時間愈短。最佳治療黃金期為小朋友 三個月大之前,治癒率可達 90%以 上。

另外根據研究統計,先天肌肉性 斜頸症也和髖關節發育不全症、臂神 經叢損傷、早期發展遲緩、顳顎關節 功能失調…等疾病有相關,雖為良性 病症,但若放任肌肉性斜頸症不管,

則未經治療的小朋友將來則可能會發 展出脊椎側彎、面部眼睛左右大小不 一致…等影響外觀之情況,甚至影響 運動協調、手眼協調等功能,不可不 慎。

20

中榮醫訊 NO.245

健 康 生 活

(2)

依 據 被 診 斷 的 時 間、 開 始 接 受 復健治療的年紀和臨床理學檢查的發 現,先天性肌肉性斜頸可分成七個等 級之嚴重度:

第一級:

出生三個月內就被發現有頭頸部 不對稱的現象,六個月內被確診並開 始接受復健物理治療,胸鎖乳突肌無 緊繃或稍緊繃,左右頸部活動度無差 異或相差 15 度之內。

第二級:

出生三個月內被發現有頭頸部不 對稱的現象,六個月內被確診並開始 接受復健物理治療,胸鎖乳突肌緊繃,

左右頸部活動度相差 15 ∼ 30 度。

第三級:

出生三個月內就被發現有頭頸部 不對稱的現象,六個月內被確診並開 始接受復健物理治療,胸鎖乳突肌緊 繃有腫塊,左右頸部活動度相差 30 度以上。

第四級:

出生六個月內被發現有頭頸部不 對稱的現象,至 7 個月∼ 9 個月大時 才被確診並接受物理治療,無明顯胸 鎖乳突肌緊繃或稍緊繃,無明顯頸部 活動度受限或相差 15 度以內。

第五級:

出生六個月內被發現有頭頸部不 對稱的現象,至 10 個月∼ 12 個月大 時才被確診並接受物理治療,無明顯

胸鎖乳突肌緊繃或稍緊繃,無明顯頸 部活動度受限或相差 15 度以內。

第六級:

出生六個月內被發現有頭頸部不 對稱的現象,至 7 個月∼ 12 個月大 時才被確診並接受物理治療,胸鎖乳 突肌緊繃,明顯頸部活動度受限相差 15 度以上。

第七級:

出 生 六 個 月 內 被 發 現 有 頭 頸 部 不對稱的現象,至 7 個月大以上或甚 至超過一歲大時才確診並接受物理治 療,胸鎖乳突肌緊繃或有腫塊,明顯 頸部活動度受限相差 30 度以上。

等級愈高,代表斜頸的狀況愈嚴 重,需進行更長時間的復健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包含被動頸部運動、肌肉牽 拉運動、擺位治療、頭頸和軀幹的自 主性活動運動、對稱發展誘發性運動 和照顧者衛教等等。

若發現小朋友已治療超過六個月 以上,頭頸歪斜與頸部活動度受限之 狀況卻無明顯改善,建議至醫師端再 進行更進一步的詳細檢查。

早 期 發 現, 早 期 治 療, 家 有 新 生兒的父母們,應注意小寶貝們在滿 月時是否有臉不對稱或單側扁頭的現 象,一旦發現寶貝們出現疑似斜頸的 症狀,請千萬別猶豫,儘早尋求專業 的醫師診治喔!!

21

中榮醫訊 NO.245

健 康 生 活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暴发调查报告 WPSAR Vol 7, No 1, 2016 | doi: 10.5365/wpsar.2015.6.4.005 www.wpro.who.int/wpsar 1 a 世界卫生组织总部,日内瓦,瑞士。 b 国家中心医院,霍尼亚拉,所罗门群岛。 c 卫生和医疗服务部,霍尼亚拉,所罗门岛。 d

3 請導師利用班會宣導,並請班長於班級張貼公告 健康專欄 腕隧道症候群滑鼠手 又稱腕道症候群,俗稱滑鼠手、鋼琴家手,是一種常見的職業病多發於電腦(鍵盤、滑鼠)使用者、 職業鋼琴師、木匠、裝配員等需要做重覆性腕部活動的職業,對腕部肌肉造成的物理性傷害。女性發 生此疾病的比例為男性的 3~10 倍。其他如懷孕後期的女性、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內分泌異常、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