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困頓、成長」─新手護生的臨床實習經驗
Roots of competency, setbacks and hardship, and growth opportunities─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 of New Nursing
Students
簡翠薇
1、劉桂芬
1、林慧珍
1、林文絹
2、林季宜
1、陳妙言
11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學院,講師 2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學院,副教授
受文日期:2013年10月15日 修改日期:2014年1月24日 刊載日期:2014年1月29日 通訊作者:陳妙言[email protected]
背景:護理系學生實際接觸臨床實務的基本護理學與實習課程是銜接各護 理核心科目實習之重要基礎。目的:為能提升教學成效,期望透過學生學習之 回饋中,明瞭學生實習之經驗,以做為教學精進之參考。方法:採質性研究焦 點團體訪談法,以半結構式訪談指引進行深入訪談。研究對象以技職體系某大 學護理系已完成基本護理學實習學生為對象,以隨機抽樣方式進行招募,共有 40 位學生參與訪談。結果:研究結果經分析後共歸納出三大主題,包括:一、
能力的紮根,二、挫折困頓的經驗,三、成長的歷程等;其中涵蓋有十一個次 主題。結論:從門外漢至新手護生的實習經驗中,真實反應學生的心境,其中 包含正向與負向經驗。學生之專業能力紮根的過程中,經歷挫折、困頓,嘗試 運用自我調整的模式,學習如何因應多變化的實習情境。針對學生正負向學習 經驗的轉化,須仰賴實習教師們的敏感度及同理心,深入瞭解及評估學生在初 次實習之壓力情境與感受,並能識別學生個別狀態,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因 材施教。實務應用:研究結果提供學生實際臨床實習經驗、對實務的看法以及 教學輔導方式的體驗,可以作為未來護理教育中臨床教學方法改進之參考。
關鍵詞:實習經驗、臨床教學、焦點團體、護生
摘要
壹、前言
護理實務專業中臨床實習是在護 生養成過程中重要的一環,為了瞭解 護理系學生進入護理專業之第一站基 本護理學實習學習經驗,因此,本研 究以護理系已修習過基本護理學實習 課程後之學生為對象,以隨機抽樣方 式選取訪談對象,使用焦點團體訪談 方式進行基本護理學實習經驗深度訪 談,以獲得學生實際臨床實習經驗、
對臨床實務的看法以及教學輔導方式 的體驗,作為未來課室及臨床教學方 法之改進依據。
一、 文獻查證
護理教育中臨床實習是教育的核 心,臨床實習是學生必經的經驗,學 生由臨床經驗中學習整合理論與實務,
獲知實務工作的內涵與專業的價值。
實習環境對護生而言是個陌生、充滿 變化及未知的挑戰,面對環境改變所 造成的各種衝擊,需要花時間去適應 ( 劉、 鍾、 吳,2004), 因 此, 孫 與 孫 兩位學者 (2011) 針對護生臨床實習適
應提出護生透過自我準備及正向樂觀 的態度,並且虛心領受角色模範的教 導,可降低對實習的焦慮,也能增進 與病患的關係,藉由自我評值、反思 及鼓勵,體會自我的學習及成長。陳 等於 2004年以護理科學生為對象進行 實習經驗之現象瞭解,發現三個主要 分析類目為戰戰兢兢 - 錯綜複雜的情感 交織、渴求被接納與肯定、成長的體 會等,可知護生臨床實習過程有許多 的壓力,面對壓力護生期待獲得老師、
護理人員及病患的接納與肯定,經過 實習的洗禮,最後護生終能體會成長 的壓力。臨床實習是學生體驗未來職 場重要的學習經驗,此主觀經驗可以 透過語言、文字表述方式提供教學應 用策略的改善,而質性訪談是其中一 種主觀經驗獲得方式。質性訪談是社 會學研究中最廣泛運用的收集資料的 方法之一,主要著重於受訪者個人的 感受、生活與經驗的陳述,藉著與受 訪者彼此的對話,研究者得以獲得、
瞭解及解釋受訪者個人對社會事實的 認知。訪談是一種獲得資料的方法,
而在群體訪談中焦點團體訪談法是常 使用的方式,焦點團體訪談法可以迅 速的瞭解訪談對象的經驗。訪談基本 上以半結構式或開放式的研究問題為 主,訪談中可以較客觀的角度來了解 受訪者的真正觀點與想法 ( 林、嚴、陳,
2005; Shaha, Wenzel, & Hill, 2011)。
Papastavrou 及Andreou (2012) 以護理 人員進行有關照護議題敏感度之探討,
發現護理人員透過焦點團體可以有機 會聽取同事的護理經驗,並創造一個 開 放、 真 誠 的 討 論 氛 圍。 因 此, 焦 點 團體訪談法兼具個別訪談之功能,與 彌補量性資料在解釋分析功能之不足,
對於教學成效之評量及改進上能有重 要的貢獻。
貳、方法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焦點團體訪 談法,以半結構式訪談指引進行深入 訪談。訪談指引包含:
●請您談談您在基本護理學實習的經 驗 ?
●請您談談您在基本護理學實習經驗
中最得意的經驗 ? 或最有成就感的經 驗 ?
●請您談談您在基本護理學實習經驗 中最不好的經驗 ? 或者最有挫折的經 驗 ?
●請您談談您在基本護理學實習中的 收穫 ?
一、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以北區技職體系某大學 四年制護理系已修完基本護理學實習 三個月並完成實習成績考核之學生為 對象,以隨機抽樣方式進行招募,學 生對象共有四班,每班經由隨機抽樣 方式各抽取 10位學生進行焦點訪談,
並徵求學生同意以自願形式接受訪談,
共有40位學生參與訪談,訪談者為基 護教學組教師。
二、資料收集方法
訪談者訪談共識訓練工作後即進 行學生的抽樣,每班隨機抽出10名學 生進行焦點團體座談,依據訪談指引 進行焦點團體訪談。研究者在訪談前 說明訪談目的及個人資料以編碼方式 進行保護,訪談過程中可自由退出研
究,並徵求學生同意全程錄音。為尊 重個案隱私,訪談之地點為校內小型 獨立會議室,訪談時間以學生下課後 傍晚不影響學生上課時間為主,每一 場 訪 談 時 間 約60~80 分 鐘, 會 議 進 行 中全程錄音,並繕打成逐字稿。訪談 資料分析以內容分析法分別進行各場 焦點團體資料整理與結果分析。
三、資料的分析
以 內 容 分 析 法 分 析 各 受 訪 者 的 經 驗, 將 各 受 訪 者 的 資 料 開 放 性 編 碼, 再 將 類 似 的 編 碼 歸 類 形 成 類 屬 (category),並從不同類屬中衍生出對
研究主題的核心類屬。
四、研究的嚴謹度
本 研 究 係 運 用 Lincoln 及
Guba(1985) 四項質性研究的標準以評
值研究的嚴謹度,( 一 ) 真實性 :研究 對象在基本護理學實習結束立即展開 焦點訪談以獲得實習經驗較為鮮明之 印象,訪談者皆為基本護理學授課教 師並避開為帶領實習之教師,與學生 有一整個學期的互動,具輔導臨床實 習經驗,訪談者輔導基護實習經驗平
均 為 5 年, 熟 悉 受 訪 者 經 歷 之 經 驗 現 象。訪談者以開放的態度鼓勵每位學 生自由述說學習的過程與相關經驗。
( 二 ) 契合性:本研究以基護學生為研 究對象,均為實習親身的經驗與體會,
研究的結果將能提供豐富、真實的初 次臨床實習的經驗。( 三 ) 檢核性:本 研究的資料收集及分析過程皆由基護 教學組6 位老師 ( 至少有 12年教學經 驗 及 6 位 教 師 中 有 5 位 已 經 受 過 博 士 班質性研究法相關課程之訓練 ) 親自執 行,6位老師經過5 次的共識會議討論 訪談問題及實習教學經驗交流,並以 兩兩配對方式以一位教師為主,另一 位教師為輔方式進行深度訪談,資料 錄音撰寫成逐字稿後再進行分析,並 利用編碼紀錄備忘錄,記錄下研究者 的想法及思路;每份分析稿由兩位老 師 進 行 同 儕 回 顧 (peer review) 方 式 確 認分析內容,最後,邀請兩位質性研 究者對訪談過程再度驗證。研究者在 研 究 過 程 中, 經 過5 次 會 議 討 論 類 屬 的歸類與名稱命名,不斷對反覆編碼、
形成類屬的資料分析進行討論與驗證,
以求研究的穩定性及可靠性。 ( 四 ) 客 觀性:本研究焦點訪談過程中,訪談 者保持中立之思考,不加以批判,讓 參與者能充分表達自己的經驗。訪談 是在學生已經完成實習課程後進行,
每組的訪談者避開已開課學生班級 ( 包 括課室及實習 ),訪談進行除了全程錄 音,主持者同時也寫下過程中之重點 資料,以利翻閱查證。訪談內容不做 任何修改,完整呈現文字的逐字稿,
透過反覆的閱讀,以確認資料之正確 性。
五、倫理考量
本研究通過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 學倫理委員會審查 ( 案號:98A205),
所有訪談內容均採不記名方式,內容 僅供研究分析之用,徵得研究對象同 意後簽署受訪同意書。
參、結果
本研究透過四次焦點團體的方式 進 行 資 料 收 集, 每 次 有 10 位 完 成 基 本 護 理 學 實 習 的 學 生 參 與, 共 有 40 位學生參與本研究。基本資料方面:
平 均 年 齡 為 19 歲, 均 為 北 部 某 技 職 體系大學護理系二年級的女性學生,
且均未婚。研究結果經分析後共歸納 出三大主題,包括:一、能力的紮根,
二、挫折困頓的經驗,三、成長的歷 程 等; 本 文 中 四 個 焦 點 團 體 分 別 以 甲、乙、丙、丁來代表,參與之學生 以數字來呈現。以下分別詳述之:
一、 能力的紮根
指學生對於基本護理學實習的認 知及感受中,認為基護實習是專業能 力的紮根,包括「奠定一切學習的基 礎」,「溝通能力的建構」,「認識 專業環境的相關人、事、物」,及「基 本護理技術的學習」等次主題。
( 一 ) 奠定一切學習的基礎
受訪者認為基本護理學實習是奠 定 未 來 各 科 實 習 的 基 礎, 對 於 未 來 各 科 護 理 學 的 實 習, 甚 至 是 日 後 進 入臨床工作職場,都是建構良好基礎 的開端。有兩位學生分別提到:「我 覺 得 基 護 就 是 認 識 病 人、 就 是 認 識 環 境 …, 就 是 一 切 學 習 的 基 礎, 真 的 很 重 要 ( 乙 1) !」、「基 護 實 習 的
紮 根 比 較 重 要 , 然 後 往 後 的 實 習 就 會 . .. 一 帆風 順的 感覺 ( 丙 5)。」。
( 二 ) 溝通能力的建構
由於學生剛踏入醫院實習,初次 接觸到病人,與病人溝通的能力尚屬 於學習的階段,需透過不斷的練習以 建構其溝通能力。如學生提及:「我 覺 得 基 護 實 習 幫 助 很 大 , 就 是 技 巧 性 的 溝 通 …( 甲 3)。」,「剛 開 始 很 怕 去 病 人 單 位, 而 病 人 跟 我 們 講 不 到 幾 句 話 , 會 突 然 中 斷 … 就 突 然 安 靜 了 一 下 ,很 怕 那種尷尬的情 況 ( 乙8)。」。
而透過老師的指導,更能彰顯溝通的 成效,「我 們 跟 病 人 在 溝 通 的 時 候,
老 師 會 教 導 我 們 一 些 小 撇 步, 讓 我 們 在 與 病 人 的 溝 通 上, 我 覺 得 蠻 順 利 的 ( 乙 9)。」。 學 生 除 了 在 學 習 溝 通 能 力外,亦非常注意病人的反應及溝通 的內容。有一位學生照護乳癌病患過 程中,就曾因病患的不回應無法溝通 而印象深刻。「基 護 實 習 的 時 候 我 的 病 人 住 了 很 久, 她 不 怎 麼 跟 我 溝 通,
常 常 是 病 人 回 兩 句 就 繼 續 看 報 紙 … 然 後 就 … 再 回 兩 句 就 繼 續 看 , 不 然 就 是
很 久 不 回 這 樣 子。 這 真 是 一 個 很 特 別 的 經 驗 ( 丁 10) 。」。 另 外 也 有 學 生善用溝通技巧進行衛教,得到良好 的回應:「基 護 實 習 照 顧 的 個 案 是 糖 尿 病 的 病 人, 有 一 天 早 上 我 要 去 幫 他 量 血 壓 時, 我 看 到 營 養 師 在 幫 他 做 衞 教, 我 在 旁 邊 幫 我 的 個 案 記 錄 下 來 重 點; 回 家 之 後 我 把 重 點 整 理 過 一 次,
然 後 做 成 一 張 圖 卡 , 隔 天 拿 給 他 並 跟 他 的 家 人 解 釋 記 錄 到 的 重 點。 … 我 的 個 案 出 院 的 時 候, 還 特 別 跟 我 說 謝 謝,我覺 得…真的很 有成就 感 ( 丙3)
。」
( 三 ) 認 識 專 業 環 境 的 相 關 人、 事、
物
學生初次接觸到醫院的環境,對 專業環境相關的人、事、物均非常陌 生;透過基本護理學實習的過程,學 生可以去體驗及認識。如學生提及:
「基 護 是 到 大 學 的 第 一 次 實 習, 所 以 會 有 好 奇 心。 我 覺 得 除 了 技 術 跟 溝 通 外 就 是 要 多 見 習, 像 是 外 科 有 外 科 的 檢 查 或 像 復 健 病 房 就 有 復 健 病 房 的 特 色, 就 是 多 參 與 也 可 以 看 跟 其 他 病 房
不 同 的 東 西, 覺 得 學 到 很 多 …, 我 覺 得 就 是 要 多 看, 才 會 認 識 很 多 相 關 的 人 、 事、 物, 就 會 發 現 病 房 其 實 有 很 多 新 奇的 東西 ( 甲 3)。」。
( 四 ) 基本護理技術的學習
對學生而言每一個基本護理技術 都 是 初 次 執 行 在 病 人 身 上, 每 次 的 學 習 都 是 新 的 經 驗, 經 過 多 次 的 練 習下,可以看見自我的成長。學生提 及自己第一次的導尿經驗:「因 為 是 第 一 次 導 尿 會 特 別 緊 張 , 就 算 你 練 的 再 … 了 解 這 技 術 還 是 很 緊 張; 老 師 就 在 你 要 做 下 一 步 之 前 , 她 會 先 提 醒 你 , 然 後 就 一 步 一 步 提 醒 你 。 雖 然 感 覺 好 像 第 一 次 你 很 不 熟 練 , 老 師 都 要 一 直 提 醒 你; 可 是 這 樣 的 第 一 次 經 驗 之 後 , 你 就 完 全 建 立 了 自 信 , 後 來 有 機 會 再 執 行 時, 就 感 覺 流 暢 很 多 ( 丙 7)。」。亦有學生提及自己第一次的 執 行 肌 肉 注 射 的 經 驗:「第 一 次 打
IM,手抖的要命,連抽藥都抽不好,
然 後 是 要 打 肌 肉 時 老 師 還 要 捏 緊 妳 的 手 , 因 為 我 在 這 邊 抖 , 然 後 老 師 在 對 面 抓 我 的 手 說, 你 不 要 抖 這 樣 子; 但
是 後 來 有 機 會 多 做 幾 次, 就 不 會 抖 了 ( 乙 6)。」。
二、 挫折困頓的經驗
由於對臨床工作的陌生,在基本 護理學實習開始後產生挫折困頓的經 驗;而此經驗的產生常與臨床的人、
事、物相關,甚至是為達成實習目標 之過程中的相關學習均能讓學生產生 此等經驗,此包括:「負向的態度面」
及「學習內容的繁雜」等次主題。
( 一 ) 負向的態度面
在臨床工作學習上與實習老師及 單位學姐互動最為頻繁;正因如此,
實習老師及單位學姐的言行舉止、態 度反應均深刻的影響學生,特別是兩 者產生負向的態度時,常使學生產生 挫折困頓的經驗。幾位學生們談及到 令其印象深刻的負向態度,及後續所 產生的衝擊,至今仍印象深刻:「學 姐 或 老 師 只 要 給 你 一 個 臉 色 ─ 就 是 不 理 你 什 麼 的 … 我 們 就 都 會 想 很 多 … ( 丙6) 。」。而負向態度的產生過後,
常使學生襟若寒蟬,深怕動輒得咎,
也因此喪失許多學習的機會。如:「像
我 的 基 護 老 師 就 是 很 兇 … 很 兇, 基 護 每 天 都 是 一 直 罵, 就 變 成 我 們 會 很 怕 去 做 技 術 , 真 的 很 小 心 翼 翼 , 真 的 會 很 怕 做 錯 , 變 成 … 不 太 想 做 技 術, 因 為 怕 多 做 多 錯 這 樣 … 所 以 想 說 盡 量 避 免 掉 , 可 以 減 少 被 罵 的 機 會 這 樣 子 ( 甲10)。」。受訪者在實習的過程中,
最在意及最容易產生挫折經驗的就是 負向被對待的態度,也因此影響到學 生整個實習過程的學習動機及表現。
「態 度 很 重 要 … 就 是 老 師 跟 我 們 講 話 的 態 度 , 有 時 候 老 師 無 心 的 一 句 話,
我 們 是 初 學 者 , 就 會 覺 得 很 受 傷 … ( 丁 7)。」、「我 覺 得 那 個 挫 敗 感 , 應 該 是 在 工 作 上 的 時 候 被 對 待 的 那 種 態 度 。 老 師 帶 領 同 學 的 那 種 整 體 團 隊 的 態 度 , 我 覺 得 是 很 重 要 , 會 影 響 到 我 們 基護 實習的心 情 ( 乙 6)。」。
( 二 ) 學習內容繁雜
學生除了要學習適應臨床的人、
事、物外,亦要達成學校實習所訂定 的實習目標;學生常感覺到要學習的 內容很多,而且繁雜,故令學生自覺 跟不上實習的進度,而產生困頓的感
覺及經驗。學生提及到實習時的感受 時,自覺壓力很大:「在 基 護 實 習 的 時 候, 覺 得 壓 力 很 大, 每 天 都 在 哭 … 覺 得 基 護 那 時 候 為 甚 麼 跟 不 上 那 on time 的 schedule, 問 題 是 在 … ( 丁 1) ?」。特別是剛開始與個案接觸,
需透過病歷的閱讀來瞭解病情;甚至 是參與晨會交班時,對於個案交班的 內容常令學生感覺摸不著頭緒:「要 聽 完 交 班, 會 讓 你 壓 力 很 大 … 因 為 都 聽 不 懂 ( 丁 4)。」、「病 歷 又 … 都 是 英 文 , 然 後 專 業 術 語 都 還 不 是 … 很 了 解 , 就 很 多 都 看 不 懂, 要 一 直 查,
查 了 可 是 你 還 是 … 可 能 整 句 話 的 意 義 也 是 不 懂。 如 果 老 師 要 問 病 歷 的 時 候, 就 一 直 會 答 不 出 來, 然 後 感 覺 好 像 自 己 非 常 不 認 真 ; 其 實 是 已 有 做 努 力 啦 … ( 丙 1)。」、「一 下 班 就 查 資 料、 寫 作 業 …, 然 後 就 狂 瘦, 有 些 同 學 是 便 秘 或 狂 長 青 春 痘 … 唉 ! 要 學 的 實 在 太 多 了 … ( 丙 9)。」。 另 外,
為達成實習目標,除臨床的學習外,
亦須透過報告的書寫來訓練學生邏輯 性的思考及相關學理的運用;對學生
而言,會感覺困難:「我 覺 得 比 較 挫 折 的 是 學 理 的 應 用, 因 為 如 果 你 今 天 是 在 內 科 實 習 的 話, 診 斷 是 糖 尿 病 可 是 它 背 後 可 能 還 有 五、 六 個 是 另 外 的 內 科 疾 病 , 就 是 潛 在 的 ; 你 要 全 部 把 它 綜 合 起 來 …( 乙 5)。」、「嗯 … 我 想 我 可 以 說 基 護 比 較 挫 敗 的 地 方 , 就 是 寫 溝 通 實 錄。 因 為 那 時 候 就 不 知 道 怎 麼 跟 病 人 講, 就 是 在 寫 的 時 候 我 們 不 知 道 去 哪 裡 找 有 關 的 資 料 , 怎 麼 去 寫 完 那 個 東 西 。 後 來 就 寫 完 了 之 後 , … 老 師 就 說 我 的 方 向 錯 誤, 就 在 旁 邊 註 記 一 下, 但 是 我 也 不 知 道 要 怎 麼 去 改 , 用 甚 麼 方 式 再 重 新 寫 過, 就 是 會 花很 多時間在 上面…( 甲6)。」。
而對老師拋出的問題,常需花時間準 備,更需老師的引導:「老 師 會 拋 出 很 多 的 問 題, 你 今 天 遇 到 了 什 麼 事 你 去 問 老 師 , 老 師 會 叫 你 去 查 , 然 後 … 你 可 能 列 表 列 很 多 很 多 , 那 些 都 是 你 今 天 要 去 查 的。 查 ~ 剛 開 始 不 太 懂 為 什 麼 … 就 是 沒 辦 法 連 結 啦 … 很 困 擾 。 後 來 老 師 就 一 步 一 步 帶 , 她 就 連 結 這 個 、 跟 這 個 有 什 麼 關 係 , 這 樣 子 , 她
就講給 我們聽… ( 丙 9)。」。
三、 成長的歷程
由於基本護理學實習中一切的學 習均是邁入臨床護理工作的開始,促 成學生成長的歷程。此歷程的形成,
包括:「實習老師的教學及態度」、
「實習單位護理長、學姐及醫師的教 學精神」、「基護技術執行的多寡」、
「團體動力的凝聚」及「自我的因應」
等次主題。
( 一 ) 實習老師的教學及態度
基本護理學實習輔導老師的一言 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立即而明顯的影 響。例如有學生提到實習老師教學及 態度,對其產生正面及負面的影響,
包括:「基 護 是 第 一 次 實 習 嘛 ! 老 師 應 該 就 是 要 多 一 點 鼓 勵 吧 ! 如 果 就 是 一 直 怒 罵 的 話, 就 是 一 直 唸 啊 … 這 樣 子信心 就會受到打 擊 ( 甲4)。」、「實 習 就 是 我 們 生 活 的 重 心, 老 師 給 我 們 任 何 一 句 話, 我 們 都 可 以 放 很 大,
所 以 我 覺 得 老 師 真 的 還 蠻 重 要 的 ( 丙 6)。」、「基 護 實 習 時 我 遇 到 的 老 師 其 實 都 還 蠻 好 的, 給 我 正 向 回 饋 還 蠻
多 的 ( 乙 8)。」。
而實習老師的正向肯定,更是促 進學生學習的動力,多位學生均表達 相同的看法:「在做 任 何技術 的 時候,
老 師 都 會 示 範 一 次, 然 後 我 們 再 跟 著 做 。 就 算 有 一 些 錯 , 那 老 師 還 是 會 說 , 你 很 棒 了 … 就 是 很 棒 , 然 後 哪 裡 要 改 進 這 樣 子; 我 覺 得 老 師 就 是 用 鼓 勵 的 方 式 , 來 教 導 我 們 做 任 何 事, 我 們 會 更 勇 於 去 學 習, 然 後 更 主 動 去 討 論 問 題 ( 丙 4)。」、「我 覺 得 建 立 自 信 心 主 要 的 來 源 還 是 大 部 分 來 自 於 老 師 , 像 是 我 打 IM, 那 老 師 就 是 認 為 說 我 IM 打 得 很 好 , 我 覺 得 我 還 蠻 有 成 就 感 而 且 很 開 心 的 , 就 會 更 想 得 到 老 師 的 肯 定 跟 讚 美。 之 後 我 會 在 另 外 一 個 技 術 就 是 特 別 下 功 夫, 只 是 很 單 純 為 了 要 得 到 老 師 的 讚 美 跟 肯 定 , 然 後 建立 起自己的 自信心 這 樣子 ( 乙 7) !」。
( 二 ) 實 習 單 位 護 理 長、 學 姐 及 醫 師 的教學精神
實習單位護理長、學姐及醫師的 教 學 精 神 對 學 生 亦 有 相 當 深 遠 的 影
響,亦是學生實習成長過程中不可或 缺的一環。學生提及在實習單位中,
單位護理長、學姐及醫師擁有良好的 教 學 精 神, 除 了 增 進 學 生 學 習 動 機 外,更是良好的角色模範。如:「我 覺 得 護 理 長 很 好 , 很 像 媽 媽 , 然 後,
會 安 排 我 們 去 看 一 些 … 譬 如 支 氣 管 的 健 康 檢 查, 還 有 一 些 學 姊 會 很 用 心 在 敎 我 們 東 西 …( 丙 7)。」、「我 的 實 習 單 位 的 學 姊, 不 管 你 問 她 什 麼, 她 會 很 細 心 的 跟 你 說, 很 有 耐 性, 也 會 很 輕 聲 細 語, 可 能 你 真 的 問 了 很 蠢 的 問 題, 她 還 是 會 很 溫 柔 的 告 訴 你 … 那 就會很 想好好的學 ( 甲 9)。」、「… 甚 至 於 醫 生 啊 他 也 是 不 會 分 成 說 是 護 生、 老 師 或 者 是 那 邊 的 Intern, 他 就 是 會 每 位 學 生 都 教 ( 乙 9)。」。 亦 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是醫療小組成員之 一,而產生良好的學習印象,如:「感 覺 到 教 學 過 程 中, 有 醫 療 團 隊 的 那 種 互動… 很好的感覺 ( 乙 2)。」。
( 三 ) 基護技術執行的多寡
學生實習過程中技術執行的多寡 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信心程度,較多技
術執行的經驗,會讓學生對自己較具 信心且能有較深刻的印象;有些學生 回憶其技術執行的經驗:「實 習 基 護 的 時 候 只 要 有 導 尿 我 都 很 主 動 想 要 去 做 , 做 了 兩 次 三 次 這 樣 … 就 很 熟 練,
所 以 後 來 到 執 行 技 術 方 面 就 不 會 那 麼 緊 張 ( 丙 7)。」、「基 護 技 術 可 以 多 做 一 點 … 自 己 做 過, 印 象 會 很 深 刻 ( 丙 6)。」。
( 四 ) 團體動力的凝聚
實習過程中實習小組成員團體動 力的凝聚,能使學生相互支持而促進 彼此的學習及成長,如:「實 習 基 護 的 時 候 , 我 覺 得 我 們 那 個 team 都 會 互 相 的 支 持、 大 家 也 都 還 蠻 認 真 的,
會 互 相 影 響 ( 丁 2)。」。而實習的安 排中,透過不同班級混搭的方式,學 生彼此之間也能從中感受到差異性,
並學習別人的優點及彼此分享實習的 經驗,亦能從中感受學習的快樂:「我 覺 得 有 個 好 處 就 是 我 們 單 位 有 幾 個 同 學 都 還 蠻 活 潑 的, 他 們 想 的 東 西 比 我 們 多 , 比 較 不 一 樣 的 就 是 她 們 對 病 人 的 那 種 心 態, 對 病 人 的 照 顧 就 是 會 比
較 不 一 樣 ( 甲 2)。」、「我 覺 得 可 以 互 相 學 習, 像 我 們 單 位 就 有 其 他 班 的 同 學 表 現 也 都 很 好 , 為 人 都 很 親 切 … 我 們 實 習 就 很 快 樂 , 整 個 基 護 實 習 還 蠻快樂 ( 甲 3)。」。
( 五 ) 自我的因應
學生在實習過程裡能夠從中找出 安身立命的方式;學生會採取自己比 較能調適的方式來面對實習,有些是 追隨老師的腳步,走一步算一步,抱 持著船到橋頭自然直或者是數饅頭過 日 子 的 方 式 度 過 實 習:「我 覺 得 按 表 進 行 … 一 步 一 步 慢 慢 走, 總 是 會 度 過 的 ( 甲 5)。」、「反 正 就 是 跟 著 大 家 一 起 走, 走 一 步 算 一 步 … 算 算 還 有 幾 天 … 總 是 會 實 習 結 束 吧 ( 丙 3) !」。 或 是 透 過 自 我 時 間 管 理 及 安排使實習更加充實並更具實力。有 同學提及在技術練習上的時間規劃:
「我 覺 得 在 自 己 準 備 上 根 本 就 是 不 夠, 所 以 我 覺 得 有 校 內 教 學 這 樣 是 很 好 的, 就 是 有 技 術 上 的 練 習, 踏 入 臨 床的時候,就比較不會這麼生疏…( 甲 3)。」、「我 會 把 時 間 做 一 些 規 劃,
實 習 下 班 後 先 睡 覺 一 下 , … 然 後 起 來 讀 書 查 資 料, 感 覺 每 天 都 很 充 實 也 學 習 到 很 多 …, 感 覺 到 自 己 有 成 長 … 也 適 應 實習 的生活 ( 丁 2)。」。
肆、討論
從許多的研究指出,臨床實習經 驗是影響護生是否選擇護理工作重要 因素之一。臨床是護理專業實践重要 的場域,交織著護生的期待、護理專 業的認同與信念,建構新手護生的學 習經驗之路。本研究新手護生的臨床 實習經驗的結果涵蓋能力的紮根、挫 折 困 頓 的 經 驗 及 成 長 的 歷 程 等 三 大 主題。護生在進入臨床實習前,經由 基礎醫學、護理導論及基礎護理課程 等先修課程,逐漸認識未來護理人員 角色,從實驗室的演練中學習成為實 習護生,為第一次臨床實習做預備。
對於進入第一階段專業學習的護生而 言,護理臨床照護具有挑戰性,在初 次臨床實習中,學習認識護理,真實 感 受 到 護 理 專 業 性 而 產 生 認 同, 是 非 常 重 要 且 特 殊 的 經 驗, 這 些 感 受
是 有 助 於 促 成 護 生 選 擇 護 理 生 涯 之 決 定 及 形 塑 自 己 未 來 護 理 人 員 形 象 (James, & Chapman, 2009;O’Brien, 2008)。
在研究結果,能力的紮根中,臨 床 實 習 經 驗 是 新 手 護 生 成 為 護 理 人 員 前 必 須 經 歷 與 淬 練 的 過 程, 在 初 次實習經驗對於人、事、物是充滿新 鮮與好奇,其臨床實習情境遠比課堂 當中的模擬情境,更為生動真實,且 學習印象深刻,有機會將課室學理與 臨床連結。從自我參與和實際與病人 接觸溝通及操作技術,不斷演練與驗 證, 學 習 如 何 提 供 整 體 性 照 護, 逐 漸 內 化 成 經 驗 與 建 構 護 理 專 業 的 形 象,為未來的各專業課程奠定學習基 礎。Peyrovi、Yadavar-Nikravesh、 Oskouie 與 BerterÖ 等 學 者 (2005) 指出,對護生而言臨床情境是極具吸 引力,能學習到不同以往的經驗,學 生從中察覺與摸索,發現與病人關係 的建立是呈現不同面貌,嘗試運用同 理心感受病人身心需求,視病人為全 人照護,來建立護病兩者之間〝關懷
的關係〞,不僅有助於未來與他人溝 通 互 動, 同 時 能 增 進 自 信 心 與 成 就 感。
對 於 新 手 護 生 在 接 觸 實 習 的 場 域,常抱著期待與憧憬以期能大展身 手,往往現實、快速變化及挑戰的情 境,易讓學生產生現實休克,不知所 措(Chapman, & Orb, 2000;O’Brien, et al, 2008)。 本 研 究 也 發 現 學 生 在 實習過程裡,陌生的醫療環境中,學 習內容繁雜,不熟悉病房常規、病歷 閱讀、無法掌握交班內容及病人病情 變化等,讓學生經歷挫折困頓經驗。
Chesser-Smyth(2005) 及 Grealish 與 Ranse(2009) 均 指 出 當 護 生 面 對 臨 床 各種情境如病人身體舒適清潔、處理 病人灌食或排泄物等窘境,或無法與 病人、家屬或醫療團隊溝通,其所學 知識有限,而這些衝擊可能引發護生 正向與負向的情緒反應,認為這無非 是趨使學生自我查覺與反思,開始認 識、思考與體認自己是否想成為護理 人員的理由,同時亦促使護生經驗成 長的機會與動力,進而逐步建構自己
的護理角色,此與本研究結果相似。
Grealish 與 Ranse(2009) 的研究 結果中,護生學習的成長歷程,必須 他人協助來完成個人學習經驗,包含 了 互 動 最 為 頻 繁 實 習 老 師 及 單 位 學 姐, 不 只 提 供 技 術 指 導、 溝 通 技 巧 示範,在他們的帶領下,讓學生有機 會體認臨床護理人員良好角色模範,
形成培育與互惠關係。實習經驗的好 壞除了個人自我準備外,其中與指導 教師的關係,是護生學習生涯中具有 舉 足 輕 重 的 影 響 力 (Newton, Billett, Jolly, & Ockerby, 2009)。 此 外, 過 程中也必須有病人、家屬的認同,或 其 他 醫 療 團 隊 人 員 的 共 同 協 助 才 得 以 促 成 照 護 學 習 的 機 會, 來 成 就 與 護 生 自 信 心。James 與 Chapman 學 者 (2009) 及 Gillespie(2002) 指 出,
學生在陌生人事物的臨床情境中,容 易退怯而不敢提問,常被視為無關緊 要的照護者,易被邊緣化,更因初次 經驗,害怕傷害病人,而缺乏信心;
或者抗拒成為護理工作者等複雜情緒 下學習。所以初學者更須要他人協助
下,經由不斷演練或提問過程中,來 建立自信,以獲得老師與學姐的認同 能承擔病人照護責任。當教師願意花 時間傾聽、尊重學生想法,能瞭解學 生的需求及分享個人對護理價值信念 與學習經驗,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注、
信任與肯定,使師生關係形成強而有 力的連結,不僅有助於建立良好的師 生關係,同時是提供學生正向學習經 驗,其中學生共同認為與教師正向的 互動,實習老師具有熱忱且豐富教學 與照護經驗,不僅能提供機會讓學生 學 習, 能 協 助 學 生 整 合 學 理 知 識 轉 化 為 照 護 經 驗 (Newton, Billett, &
Ockerby, 2009)。
另外,護生必須在安全環境下,
才重覆汲取經驗;也就是提供支持友 善的環境,讓學生能更具信心學習,
進而減少現實休克與情緒的不安,同 時 臨 床 單 位 能 與 學 校 密 切 合 作 及 充 分 配 合 教 學 目 標 共 同 協 助 學 生 完 善 學 習 任 務。 有 學 者 認 為 學 術 界 與 業 界 兩 者 之 間 如 同“ 平 行 宇 宙 ”, 存 在 理 論 與 實 務 的 落 差, 臨 床 單 位 對
於 學 校 教 學 目 標 缺 乏 共 識, 為 讓 學 生 在 臨 床 實 習 有 更 大 效 益, 兩 者 必 須 是 合 作 無 間, 並 與 建 置 雙 方 回 饋 機 制, 以 培 育 下 一 代 護 理 人 才 共 同 努 力 (Newton, Billett, & Ockerby, 2009)。Chesser-Smyth(2005) 針 對 第一年進入臨床實習護生進行質性訪 談指出,學生在焦慮情緒下,容易退 怯,會減少臨床實務參與機會,成為 被動觀察或學習者,若實習單位所營 造正向支持或友善促進學習的氛圍,
特別是單位主管能以身做則,更有助 於學生將理論與實務經驗的統合與傳 承,同時也能降低學習的焦慮、不確 定與害怕情緒。本研究也發現同樣結 果,實習單位中護理主管、學姐與醫 療團隊人員的教學精神,互動中讓護 生深刻體認那一份認同感。當學生在 面對具有挑戰性臨床情境工作,是最 佳的臨床學習機會,但首先學生必須 感受到在單位受歡迎與被尊重,即是 正向學習氛圍中,才能展現高度的自 信 心, 並 在 醫 療 團 隊 共 同 協 助 合 作 下,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醫療小組成
員一份子,無非是鼓舞學生前進的動 力 (Chesser-Smyth, 2005; Grealish,
& Ranse, 2009; James, & Chapman, 2009), 此 結 論 與 本 研 究 結 果 一 致。
在不熟悉的實習環境中,學生真實感 受病人面對疾病的痛苦及身心困擾,
是沈重負荷、壓力與混亂的情境,易 使新手護生感到焦急、挫敗、脆弱、
缺乏自信心及被隔離,其面臨困境是 必然的,是需要做好自我準備與心理 建設,及妥善規劃時間,從中找出安 身立命的方式來因應,學習因應多變 化 的 實 習 情 境。 除 此 之 外, 如 何 協 助 轉 化 他 們 的 經 驗, 也 需 要 老 師 與 醫 療 團 隊 人 員 一 致 的 共 識。James 與 Chapman 兩 位 學 者 (2009) 認 為 提 供 正面行動,如正向肯定、尊重、包容 性與接納,不僅能降低焦慮,且有助 於信心的建立,能延續護生對護理專 業的認同與熱忱。O’Brien、Mooney 與 Glacken(2008) 針 對 54 位 護 生 運 用焦點團體訪談首次進入臨床實習之 護理經驗,一致認為當單位醫護工作 人員能包容與展現關懷,將護生視為
醫療團隊一份子,是有助於未來護理 職涯的選擇。
從新手護生的實習經驗中,真實 反 應 學 生 的 心 境, 此 結 果 讓 護 理 教 育 者 能 正 視 與 深 刻 瞭 解 新 手 護 生 感 受,當中包含正向與負向經驗。無論 是正向或負向的經驗,都視為學習的 機 會, 若 能 識 別 學 生 的 想 法 與 認 同 他 們, 是 有 助 於 學 生 的 學 習 及 展 現 教 育 的 成 效 (Cheetham, & Chivers, 2001; Pearcey, & Drapper, 2008)。 而針對學生正負向學習經驗的轉化,
則須仰賴實習指導教師們的敏感度及 同理心,深入瞭解及評估學生在初次 實習之壓力情境與感受,並能識別學 生個別狀態,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
因材施教。此外,在學術界與業界建 立良性教學互動,及醫療團隊凝聚共 識形塑教學精神氣候,共同建置安全 的護理學習環境,正是護生邁向正向 學習經驗的開始。
伍、結論與建議
護理教育如同螺旋式學習模式,
協助學生將知識與經驗以堆疊而上,
而貫穿及連結理論與實務的靈魂人物 非教師莫屬,更有責任為學生營造正 向與支持”護理學習環境”,有賴教 師們的自覺。教師必須學習適時肯定 與包容,及清楚認知學生的學習並非 立竿見影,護生乃是〝學習的學生〞,
其疏失與錯誤,亦是必經的過程,學 習成效的展現是依賴時間的累積與不 斷練習內化而來。因此,建議在實習 課程進行前,透過實習前會議,建立 教師們間彼此共識,以釐清與界定對 基本護理學實習學生要求的標準,並 應定期召開實習教師間實習經驗分享 研討會、工作坊或建置教師成長社群 分享使用各種教學策略運用之成效,
學習新的教學策略,促進教師專業發 展與成長。讓初學習者在專業能力紮 根的過程中,伴隨教師教學引導、病 人與家屬的認同及建置醫療友善團隊 環境,促成參與照護的機會,為未來 的各專業課程奠定學習基礎。
陸、參考文獻
林 金 定、 嚴 嘉 楓、 陳 美 花 (2005)。
質 性 研 究 方 法: 訪 談 模 式 與 實 施 步 驟 分 析。身 心 障 礙 研 究,
3
(2),122-136。 ﹝ Lin, J.D., Yen, C. F., & Chen, M. H.
(2005). Qualitative Research M e t h o d : M o d e l s a n d S t e p s o f I n t e r v i e w i n g .
J o u r n a l o f Disability Research
,3
(2), 122-136. ﹞
孫 嘉 璟、 孫 惠 玲 (2011) 。「 面 對、
認同、成長及期許」─護生初次 實 習 之 經 驗 歷 程。護 理 雜 誌,
58
(2),49-56。陳 淑 齡、 曾 雅 玲、 陳 鳳 英、 陳 俊 一
(2004)。 五專護生實習壓力的生
活經驗─現象學研究。長庚護理,
15
(3),282-292。劉 棻、 鍾 芬 芳、 吳 秋 燕 (2004)。 五 年 制護生初次內外科護理學臨床實 習 之 經 驗。長 庚 護 理,
15
(4),391-402。
Chapman, R. & Orb, A. (2000). Coping strategies in clinical practice:
t h e n u r s i n g s t u d e n t s ' l i v e d experience.
Contemporary Nurse, 11
(1), 95-102.Cheetham, G. & Chivers, G. (2001).
H o w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l e a r n i n p r a c t i c e : A n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f informal leaning amongst people working in professions.
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 r a i n i n g , 2 5
( 5 ) , 2 4 7 - 2 9 2 .doi:10.1108/03090590110395870 Chesser-Smyth, P. A. (2005). The lived
experiences of general student nurses on their first clinical placement: A phenomenological s t u d y.
N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i n P r a c t i c e , 5
, 3 2 0 - 3 2 7 . d o i :10.1016/j.nepr. 2005.04.001 Gillespie, M. (2002). Student–teacher
connection in clinical nursing education.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37
(6), 566–576.G r e a l i s h , L . & R a n s e , K . ( 2 0 0 9 ) .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first year nursing students' learning i n t h e c l i n i c a l w o r k p l a c e .
Contemporary Nurse, 33
(1), 80-92.
James, A., & Chapman, Y. (2009).
P r e c e p t o r s a n d p a t i e n t s - t h e power of two: nursing student experiences on their first acute clinical placement.
Contemporary Nurse, 34
(1), 34-47.N e w t o n , J . M . , B i l l e t t , S . , J o l l y, B., & Ockerby, C. M. (2009).
Lost in translation: barriers to learning in health professional c l i n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
Learning in Health & Social Care, 8
(4),315-327. doi: 10.1111/j.1473- 6861.2009.00229.x
O’Brien, F., Mooney, M., & Glacken, M . ( 2 0 0 8 ) . I m p r e s s i o n s o f nursing before exposure to the field.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17
, 1843-1850. doi: 10.1111/j.1365-2702.2007.02214.x
Papastavrou, E., & Andreou, P. (2012).
E x p l o r i n g s e n s i t i v e n u r s i n g i s s u e s t h r o u g h f o c u s g r o u p a p p r o a c h e s .
Health Science Journal, 6
(2), 185-200.P e a r c e y, P. & D r a p e r, P. ( 2 0 0 8 ) . E x p l o r i n g c l i n i c a l n u r s i n g experiences: listening to student nurses.
Nurse Education Today, 28
, 595-601.Peyrovi, H., Yadavar-Nikravesh, M., O s k o u i e , S . F. , & B e r t e r Ö , C . ( 2 0 0 5 ) . I r a n i a n s t u d e n t nurses’ experiences of clinical placement.
International Nursing Review, 52
, 134-141.S h a h a , M . , We n z e l , F. , & H i l l , E . E . ( 2 0 1 1 ) . P l a n n i n g a n d conducting focus group research with nurses,
Nurse Researcher,
18
(2), 77-87.Abstract
Background: Fundamental nursing and practicum courses that provide nursing students direct exposure to clinical practice are important foundations that facilitate core nursing internships. Purpose: In order to enhance learning outcomes, the study sought understand the internship experience of students via student feedback and use the feedback as a reference to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For this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study interviewed subjects through a focus-group. The study us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o gain deep comprehension of the students' experience. Study subjects were nursing interns who had completed fundamental nursing courses at the nursing department of a vocational university.
The study recruited subjects through random sampling. A total of 40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interviews. Results: After analyz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study derived three main themes: 1)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petencies, 2) the experience of setbacks and fatigue, and 3) the process of growth; the study also included eleven sub-themes. Conclusions: The study accurately reflected the students' state of mind during their internship experience that transformed them into new nursing students. However, students reported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xperiences. While establish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students experienced setbacks and fatigue but made efforts toward self-regulation and learned how to react to the ever-changing situations of their internships. Varying with the students' positive and negative learning experiences, teachers of the interns should be sensitive and empathetic to fully understand and evaluate the students' individual circumstances and feelings under the stressful situation of their first internship. Teachers can then develop different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each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individual aptitudes. Applicat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reveal the actual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in clinical internships, their perspectives on the practicum and their insights as subjects of the teaching methodology, all of which can serve as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clinical teaching in nursing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Keywords: Nursing practice experience, clinical teaching, focus group, nursing student
Roots of competency, setbacks and hardship, and growth opportunities─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 of
New Nursing Students
Tsui - Wei Chien
1, Kuei - Fen Liu
1, Hui - Chen Lin
1,Wen - Chuan Lin
2, Chi - Yi, Lin
1, Miao - Yen Chen
11Lecturer, Shool of Nursing,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2Associate Professor, Shool of Nursing,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Received:October 15, 2013 Revised:January 24, 2014 Published:January 29, 2014 Corresponding author:Miao-Yen Chen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