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 CHUR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 CHUR"

Copied!
6
0
0

Teks penuh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水不溶性兩性澱粉與鉛(II)離子的動態吸附行為研究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3-2211-E-216-005-

執行期間: 93 年 08 月 01 日至 94 年 07 月 31 日 執行單位: 中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計畫主持人: 詹武忠

計畫參與人員: 游輝正、游宏源、林淵昇

報告類型: 精簡報告

處理方式: 本計畫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2 年後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4 年 10 月 27 日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水不溶性兩性澱粉與鉛(II)離子的動態吸附行為研究 (Studies on the dynamic adsorption behaviors between Pb(II) ion and water-insoluble amphoteric starch in aqueous solution)

計劃編號: NSC 93-2211-E-216-005

執行期限: 93年 8月 1日至 94年7 月31日 主持人:詹武忠 教授 中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計畫參與人員:

游輝正、游宏源、林淵昇

中華大學土木系碩士班 E-mail:[email protected]

一、中英文摘要

本 研 究 是 探 討 經 交 連 、 胺 化 與 磷 酸 化 反 應 製 成 帶 陽 電 性 胺 基 和 陰 電 性 磷 酸 基 的 水 不 溶 性 兩 性 澱 粉 與 水 溶 液 中 Pb+ 2 的 動 態 吸 附 行 為 。 一 般 吸 附 過 程 包 括 發 生 於 吸 附 程 序 初 期 的 膜 擴 散 和 吸 附 程 序 後 期 的 粒 子 內 擴 散 。 實 驗 結 果 顯 示 Pb+ 2的 短 、 長 時 間 擴 散 係 數(D1、D2)隨 起 始 濃 度 由 1x10- 3M 增 加 至 1x10- 2M,分 別 降 低 了 0.357∼0.503 和 0.408∼0.574 倍 。D1和 D2值 隨 吸 附 溫 度 由 30℃ 增 加 至 60℃ , 分 別 增 加 2.050∼ 2.485 和 1.672∼2.352 倍 。Pb+ 2 的 短 、 長 時 間 擴 散 活 化 能 隨 起 始 濃 度 由 1x10- 3M 增 加 至 1x10- 2M, 分 別 為 由 25.14 降 至 19.52kJ/mol(降 低 了 0.777倍)和 由 23.46 降 至 14.34 kJ/mol(降 低 了 0.617 倍)。Pb+ 2 在 膜 擴 散 和 粒 子 內 擴 散 的 程 序 均 為 吸 熱 。

ABSTRACT

Dynamic adsorption behavior between Pb+2 ion and water-insoluble amphoteric starch was investigated. The sorption process occurs in two stages: film diffusion occurs in the early stage and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occurs in the long-term stage.

In the film and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processes, two diffusion coefficient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nitial concentration, D1 decreased about 0.357 ∼

0.503 and D2 decreased about 0.408 ∼0.574. Two diffusion coefficient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dsorption temperature, D1 increased about 2.050

∼2.485 and D2 increased about 1.672 ∼2.352.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film diffusion process decreased from 25.14 to 19.52 kJ/mol and that of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process decreased from 23.46 to 14.34 kJ/mol as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from 1x10- 3 M to 1x10- 2 M. Two diffusion processes were endothermic process.

Keywords: dynamic adsorption behaviors, metal ion, water-insoluble, amphoteric starch, diffusion,

二、計劃緣由與目地

近 年 來 重 金 屬 污 染 日 趨 嚴 重 , 電 鍍 、 印 刷 電 路 板 、 金 屬 表 面 處 理 、 電 池 和 農 藥 等 工 業 廢 水 , 大 多 含 有 銅 、 鉛 、 鎳 、 鋅 、 鎘 等 致 癌 有 害 重 金 屬 , 若 處 理 不 當 而 隨 意 傾 倒 , 則 不 僅 是 對 生 態 環 境 會 造 成 重 大 影 響 且 對 於 人 體 更 會 造 成 無 法 彌 補 的 傷 害 。 工 業 廢 水 重 金 屬 的 處 理 方 法 有 : 化 學 混 凝 沉 降 過 濾 法,薄 膜 逆 滲 透 法,溶 劑 萃 取 法,

生 物 處 理 法 , 離 子 交 換 法 和 吸 附 法 等 , 在 這 些 處 理 方 法 中 , 以 離 子 交 換 法 和 吸 附 法 最 常 用 於 高 級 廢 水 處 理 。

目 前 常 使 用 於 處 理 廢 水 重 金 屬 的 有 活 性 碳 、 活 性 礬 土 和 生 物 吸 附 劑 及 離 子 交 換 樹 脂 等 吸 附 劑 。 本 實 驗 室 自 行 合 成 以 玉 米 粒 經 交 連 、 胺 化 與 磷 酸 化 反 應 製 成 帶 陽 電 性 胺 基 和 陰 電 性 磷 酸 基 的 水 不 溶 性 兩 性 玉 米 粒 做 為 吸 附 劑 , 進 行 與 水 溶 液 中 有 害 重 金 屬 、 酚 和 BTX 等 物 質 的 吸 附 研 究( 1 ~ 3 ), 實 驗 結 果 顯 示 此 吸 附 劑 對 於 金 屬 離 子 的 吸 附 率 高 達 90∼100%。 然 而 , 目 前 有 關 被 吸 附 物 與 吸 附 劑 的 動 態 吸 附 行 為 之 研 究 不

多。( 4 - 9 )因 此 本 研 究 擬 探 討 此 吸 附 劑 與 Pb2 +

的 動 態 吸 附 行 為 受 吸 附 液 起 始 濃 度 和 吸 附

(3)

溫 度 等 因 素 的 影 響 。

三、研究方法

本 吸 附 劑 的 合 成 和 動 態 吸 附 步 驟 詳 述 於 吾 人 已 發 表 文 獻 。( 1 - 3 , 9 )吸 附 液 是 濃 度 為 10- 3∼10- 2M 之 PbNO3 水 溶 液 , 且 用 0.1N HNO3 和 0.1N NaOH 水 溶 液 調 整 至 起 始 pH=4。吸 附 液 中 金 屬 離 子 濃 度 的 測 定 是 利 用 原 子 吸 收 光 譜 儀 。 吸 附 劑 吸 附 金 屬 離 子 的 量 是 由 吸 附 前 後 吸 附 液 的 金 屬 離 子 濃 度 差 求 得 。

四、結果與討論

一 般 吸 附 過 程 包 含 膜 擴 散 和 粒 子 內 擴 散 兩 種 擴 散 機 制 。 今 考 慮 物 質 在 一 球 狀 體 內 擴 散 , 球 體 半 徑 為 r, 擴 散 係 數 為 D, 以 Mt 表 時 間 t 時 吸 附 劑 吸 附 被 吸 附 物 的 量,M表 達 平 衡 時 吸 附 劑 吸 附 被 吸 附 物 的 量 , 若 球 體 表 面 濃 度 一 定 且 剛 開 始 時 球 體 內 無 被 吸 附 物 , 則 短 時 間 內 之 擴 散 方 程 式 為( 1 0 )

2 1

2 / 1 2 / 1 2

t 6( ) 2 3

M M

r Dt Dt

ierfc nr r

Dt

n

−

 

 +

=

π = (1)

當 t 很 小 時,則 上 式 可 化 簡 為

2 / 1

2 )

( 6 r π

Dt M

Mt

=

(2) 由(2)式 知 , 以 Mt/M v.s. t1 / 2 作 圖 可 得 一 直 線 關 係,由 斜 率 為 6(D/π)1 / 2/r 可 求 出 短 時 間 的 擴 散 係 數(D1)值 。 對 於 長 時 間 的 吸 附 擴 散 方 程 式 可 以 下 式 表 示

=

=

1

2 2 2 2

2 1 exp( / )

1 6

n

t Dn t r

M n

M π

π (3)

當 t 很 大 時,則 上 式 可 化 簡 整 理 為 ) / 6 (

ln ) 1

ln( 2 D 2 r2

M Mt

π + π

=

(4) 由(4)式 知 , 以 ln(1-Mt/M) v.s. t 作 圖 可 得

一 直 線 關 係 , 且 由 直 線 斜 率 為-Dπ2/r2 可 求 出 長 時 間 的 擴 散 係 數(D2)值 。

4.1 起 始 濃 度 的 影 響

吸 附 溫 度 30℃ , Pb+ 2 起 始 濃 度 10- 3

∼10- 2M, 吸 附 液 中 Pb+ 2 瞬 時 濃 度 與 時 間 關 係 如 圖 1 所 示。由 圖 1 知,吸 附 液 中 Pb+ 2 的 瞬 時 濃 度 在 吸 附 初 期(1 分 鐘 內)為 直 線 下 降,爾 後 緩 慢 下 降 至 趨 近 於 平 衡(吸 附 達 平 衡 的 時 間 為 約 120 分 鐘)。現 將 圖 1 數 據 (以 濃 度 10- 2M 為 例)轉 換 為 Mt/M v.s. t1 / 2 關 係(如 圖 2 所 示)和 ln(1-Mt/M) v.s. t 關 係(如 圖 3 所 示 ), 由 圖 2 與 式(2)及 圖 3 與

式(4)可 分 別 計 算 出 Pb+ 2 的 短 時 間 和 長 時 間 擴 散 係 數(D1 和 D2)值,吸 附 溫 度 為 40、

50 與 60℃ 之 D1和 D2值 同 上 述 步 驟 計 算。

現 將 各 種 吸 附 溫 度 和 起 始 濃 度 之 D1 和 D2

值 列 於 表 1。 由 表 1 知 ,D1 值 界 於 0.625

∼3.084cm2/s 範 圍 和 D2 值 界 於 0.598∼ 2.451cm2/s 範 圍 。

在 四 個 吸 附 溫 度 ,D1 與 D2 值 和 起 始 濃 度 關 係 如 圖 4 和 圖 5 所 示 。 由 圖 4 和 5 知 , 在 同 一 吸 附 溫 度 , 短 、 長 時 間 擴 散 係 數 值(D1、D2)皆 隨 起 始 濃 度 增 加 而 降 低 。 當 起 始 濃 度 由 1x10- 3M 增 加 至 1x10- 2M, D1於 吸 附 溫 度 為 30、40、50 和 60℃ 分 別 降 低 了 0.503、0.381、0.357 和 0.415 倍 ; D2於 吸 附 溫 度 為 30、40、50 和 60℃ 分 別 降 低 了 0.574、0.428、0.409 和 0.408 倍 。 這 結 果 顯 示 於 吸 附 溫 度 為 30℃ ,D1 和 D2 受 起 始 濃 度 的 影 響 皆 較 其 他 吸 附 溫 度 的 大 。

4.2 吸 附 溫 度 的 影 響

一 般 擴 散 係 數 與 吸 附 溫 度 的 關 係 , 以 Arrhenius 形 式 表 示 為

D=D0 Exp (-Ed/RT) (5)

D0和 Ed為 常 數,其 中 D0受 活 化 熵 和 跳 躍 距 離 兩 項 因 素 影 響 , 擴 散 活 化 能 Ed 包 括 分 子 間 之 作 用 能 和 內 部 分 子 能 兩 種 。(5) 式 可 化 為

lnD=lnD0-Ed/RT (6)

由(6)式 知 , 以 lnD v.s. 1/T 作 圖 可 得 一 直 線 關 係 , 且 由 斜 率(-Ed)和 截 距(lnD0)可 分 別 求 得 Ed和 D0值 。

在 同 一 起 始 濃 度 的 D1與 D2值 和 吸 附 溫 度 的 關 係 如 圖 6 和 圖 7 所 示 。 由 圖 6 和 圖 7 知 , 在 同 一 起 始 濃 度 , 短 、 長 時 間 擴 散 係 數(D1、D2)值 皆 隨 吸 附 溫 度 增 加 而 增 加 。 這 結 果 顯 示 吸 附 溫 度 愈 高 , 離 子 的 擴 散 移 動 速 率 愈 快 。 現 依 式(8)求 得 之 短 、 長 時 間 擴 散 活 化 能 和 D0值 列 於 表 2。 由 表 2 知 , 短 、 長 時 間 的 擴 散 活 化 能 均 為 正 值 , 且 隨 著 起 始 濃 度 增 加 而 降 低 。 當 起 始 濃 度 由 1×10- 3M增 加 至 1×10- 2M時,Ed 1由 25.14 降 為 19.52 kJ/mol, 約 降 低 0.223 倍 ;Ed 2 由 23.46 降 為 14.34 kJ/mol, 約 降 低 0.389 倍。這 些 結 果 顯 示 Pb+ 2 在 膜 擴 散 和 粒 子 內 擴 散 的 程 序 均 為 吸 熱 , 且 長 時 間 的 擴 散 受 起 始 濃 度 的 影 響 較 短 時 間 的 大 。 在 同 一 起 始 濃 度 , 短 時 間 的 D0 值 均 較 長 時 間 的 D0 值 大 , 這 結 果 顯 示 膜 擴 散 的 跳 躍 距 離 較 粒 子 內 擴 散 的 大 。

4.3 結論

(4)

本 研 究 探 討 此 吸 附 劑 與 Pb2 +的 動 態 吸 附 行 為 受 吸 附 液 起 始 濃 度 和 吸 附 溫 度 等 因 素 的 影 響 , 獲 得 結 論 如 下 :

1.在 四 個 吸 附 溫 度 ,D1 和 D2 皆 隨 起 始 濃 度 增 加 而 分 別 降 低 了 0.357∼0.503 和 0.408∼0.574 倍 , 且 以 吸 附 溫 度 為 30℃ 時 , 受 起 始 濃 度 的 影 響 最 大 。 2.D1和 D2 值 隨 吸 附 溫 度 由 3 0℃ 增 加 至

60℃,分 別 增 加 2.050∼2.485 和 1.672

∼2.352 倍,即 吸 附 溫 度 愈 高,離 子 的 擴 散 移 動 速 率 愈 快 。

3.短 、 長 時 間 擴 散 活 化 能 分 別 為 25.14

∼19.52 和 23.46∼14.34 kJ/mol,且 隨 起 始 濃 度 增 加 分 別 降 低 0.223 倍 和 0.389 倍 , 即 Pb+ 2 在 膜 擴 散 和 粒 子 內 擴 散 的 程 序 均 為 吸 熱 。

4.在 同 一 起 始 濃 度,短 時 間 的 D0值 均 較 長 時 間 的 D0 值 大,即 膜 擴 散 的 跳 躍 距 離 較 粒 子 內 擴 散 的 大 。

五、計畫成果自評

本計畫研究內容與原計畫完全相符,且達成 探討吸 附 劑 與 Pb2 +在 不 同 吸 附 液 起 始 濃 度 和 吸 附 溫 度 的 動 態 吸 附 行 為 差 異 之 預期目 標。成果將發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及應用在水處 理上。

六、參考文獻

1. Wu-Chung Chan, “Removal and Recovery of Gallium Ion from Solution by Insoluble Amphoteric Starches”, J.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50, 1733 (1993).

2. Wu-Chung Chan, “Removal of Heavy Metal Ions with Water-insoluble Amphoteric Sodium Tertiary Amine Sulfonate Starches”, J. Polymer Research, 1, 221 (1993).

3. Wu-Chung Chan, “Using a Water-insoluble Amphoteric Starch to Simultaneously Adsorb Heavy Metal Ions/Phenol from Solutions”, Polymer International, 38, 319 (1995).

4. Itaya, A., Fujita, Y., Kato, N., and Okamoto, K. I., “Surface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Aqueous Phases Adsorption on Macromolcular Adsorbents”, J. Chem. Eng.

Japan., 20, 638 (1987).

5. Nassar, M. M., “Equilibrium Studies on the Adsorption of Glycine on Resin”, Adsorp.

Sci. Technol., 8, 86 (1991).

6. McKay, G., Otterburn, M. S., and Sweeney, A. G., “The Removal of Colour From Effluent Using Various Adsorbents-Ⅲ.

Silica:Rate Process”, Water Research, 14, 15 (1980).

7. Urano, K., and Tachikawa, H., “Process Development for Removal and Recovery of Phosphorus from Wastewater by a New Adsorbent. 2. Sorption Rates and Breakthrough Curves”, Ind. Eng. Chem. Res.

30,1897 (1991).

8. El-Geundi, M. S., “External Mass Transport Processes during the Adsorption of Basic Dyestuffs onto Maize Cob”, Adsorp. Sci.

Technol., 8, 124 (1991).

9. Wu-Chung Chan and Jyh-Chi Ferng, “Mass Transport Process for the Adsorption of Cr(VI) onto Water-insoluble Cationic Starch synthetic Polymers in Aqueous System”, J.

Appl. Polym. Sci. 71, 2409, (1999).

10. Crank J., The Mathematics of Diffusion , 2nd ed., Clarendon: Oxford, U. K., 91, (1975)

圖 1 吸 附 溫 度 30℃ , Pb+ 2 起 始 濃 度 10- 3

∼10- 2M, 吸 附 液 中 Pb+ 2 瞬 時 濃 度 與 時 間 關 係:( ○)10- 3M,( ●)2x10- 3M,( △)4x10- 3M, (▲)6x10- 3M,(□)8x10 - 3M,(■)10- 2M

圖 2 Mt/M v.s. t1 / 2 關 係 圖(以 濃 度 10- 2M 為 例)

(5)

圖 3 ln(1-Mt/M) v.s. t 關 係 圖(以 濃 度 10- 2M 為 例)

圖 4 各 吸 附 溫 度, D1與 起 始 濃 度 關 係 圖: (○)30℃,(●)40℃,(△)50℃,(▲)60℃

圖 5 各 吸 附 溫 度, D2與 起 始 濃 度 關 係 圖: (○)30℃,(●)40℃,(△)50℃,(▲)60℃

圖 6 各 起 始 濃 度, lnD1 與 1/T 關 係 圖: ( ○ )10- 3M,( ● )2x10- 3M,( △ )4x10- 3M, (▲)6x10- 3M,(□)8x10 - 3M,(■)10- 2M

(6)

圖 7 各 起 始 濃 度 , lnD2 與 1/T 關 係 圖 :( ○ )10- 3M,( ● )2x10- 3M,( △ )4x10- 3M, (▲)6x10- 3M,(□)8x10 - 3M,(■)10- 2M

表1. 在各種吸附溫度和起始濃度之D1和D2值.

吸附溫度 起 始 濃 度 ,

x10-3 M 30℃ 40℃ 50℃ 60℃

1 1.241 1.979 2.542 3.084

2 1.008 1.600 1.964 2.435

4 0.862 1.206 1.666 1.946

6 0.762 0.993 1.296 1.630

8 0.696 0.809 1.022 1.469

D1, x10-7 cm2/s

10 0.625 0.754 0.907 1.281

1 1.042 1.681 2.077 2.451

2 0.908 1.241 1.663 1.919

4 0.781 1.022 1.355 1.574

6 0.713 0.889 1.131 1.340

8 0.654 1.773 0.937 1.164

D2, x10-7 cm2/s

10 0.598 0.720 0.850 1.000 表2. 短 、 長 時 間 擴 散 在各種起始濃度之Ed和D0值.

起始濃度, x10-3 M Ed, kJ/mol D0, cm2/s

1 25.14 2.85x10-3

2 24.04 1.50x10-3

4 23.30 9.19x10-4

6 21.37 3.68x10-4

8 20.62 2.36x10-4

短 時 間

10 19.52 1.40x10-4

1 23.46 1.25x10-3

2 21.36 4.49x10-4

4 20.03 2.25x10-4

6 17.91 8.72x10-5

8 16.08 3.80x10-5

長 時 間

10 14.34 1.77x10-5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Alsharif 1,3 1College of Applied Medical Sciences, King Saud Bin Abdulaziz University for Health Sciences, National Guard, Jeddah, 2Nuclear Engineering Department, Faculty of

【附件三】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格式系統端上傳 PDF 檔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封面 Project Report for MOE Teaching Practice Research Program Cover Page 計畫編號/Project Number:PMN1090375 學門專案分類/Division:醫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