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老化體驗與生命故事融入基本照護實務實習對學生之老人態度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老化體驗與生命故事融入基本照護實務實習對學生之老人態度"

Copied!
25
0
0

Teks penuh

(1)

【附件三】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格式(系統端上傳 PDF 檔)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封面)

Project Report for MOE Teaching Practice Research Program (Cover Page)

計畫編號/Project Number:PMN1090375

學門專案分類/Division:醫護

執行期間/Funding Period:2020.8.1-2021.7.31

老化體驗與生命故事融入基本照護實務實習對學生之老人態度、照顧老人意願 與住民心理健康之影響:行動研究與成效評值

(The Impact of Aging Simulation and Life Story Integrating into Basic Nursing Practicum on Students 'Elderly Attitude, Willingness toward the Elderly Care

and Residents' Mental Health: An Action Research and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基本照護實務實習(Practicum in Long Term Care)

計畫主持人(Principal Investigator):黃秀梨(Hsiu-Li Huang) 執行機構及系所(Institution/Department/Program):國立臺北 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

成果報告公開日期:

立即公開

延後公開(統一於2023年 9月 30日公開)

繳交報告日期(Report Submission Date):2021年8月30日

(2)

(老化體驗與生命故事融入基本照護實務實習對學生之老人態度、照顧老人意 願與住民心理健康之影響:行動研究與成效評值

/The Impact of Aging Simulation and Life Story Integrating into Basic Nursing Practicum on Students 'Elderly Attitude, Willingness toward the Elderly Care

and Residents' Mental Health: An Action Research and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一. 報告內文(Content)(至少3頁)

1.研究動機與目的(Research Motive and Purpose) (1)研究動機

隨著人口老化,需要被照顧者急速成長,根據資料統計,台灣的失能人口 數推估約有 100 萬人。由於小家庭化、婦女勞動參與率提高等因素,照顧責任 逐漸由家庭轉至社會。政府為回應社會的需求,積極著手長照政策,然而,目 前面臨最大的問題是長照人力缺口高達 1.3 萬人。如何鼓勵照護相關科系學生 投入長照產業,已成當前照護相關科系重要之挑戰。

本系於1999年成立長期照護研究所,2014年開始招收長期照護系二技學 生,每年30名,目前已有三屆學生畢業,碩士班學生入學前大多已在長期照護 相關機構或單位就職,但學士班學生則來源多元,有些學生專科學習護理、老 人照護或照護相關科系(通常占1/3-1/2不等),有些學生沒有照護背景。本系學 生畢業後被期許成為長期照護的人力,然而從已畢業學生觀察,僅約2-3成學 生畢業後進入長照領域工作,與國內整體調查相近。

為何學生進長期照護系畢業後卻不願意進入長期照護領域工作,主持人分 析可能原因包含:(一)學生入學是以學校或家長意見作為選擇要件而非興趣為導 向;(二)未能從學習過程感受成就與價值;(三)與不自覺的老年歧視(ageism)有 關。第一個原因非本研究可以解決,但二、三個原因,則可透課程設計與學習 經驗改善。過去的研究已證實學生對老人的態度或老年歧視會影響他們日後是 否選擇老人或長期照護相關之工作(Che, Chong, & Hairi, 2018; Rathnayake, Athukorala, & Siop, 2016)。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學習過程感受成就與價值,並改 善學生對老人態度,成為教學首要努力之目標。

學生於實習過程與長者接觸經驗是他們改變對老人態度重要的關鍵時刻,

基本照護實務實習是本系學生第一次實習,主要的學習目標為「增進學生的長 期照護基本照護能力,透過熟練且適當地運用基本照護技術,促進長期照護機 構住民的安全與舒適」。目前安排學生至住宿型長期照護機構實習,此安排對

1/2-2/3專科時非照護相關科系畢業的學生而言,是第一次接觸長期照護機構住

民。但主持人在帶學生實習過程發現,無論專科時是否為照護相關科系學生,

在與住民間溝通時經常有不知所措、對話表淺、無法深入的情形。因而思考,

(3)

若僅是著重單純的基本照護技術之熟練與精進,不僅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成 就,也無法改善機構住民的照護品質。因此嘗試將老化體驗及生命故事創造融 入基本照護實務實習中,在實習過程中學生除依住民需求提供相對應的照顧技 術外,也將生命故事創造作為學生與機構住民溝通之媒介,此改變期待能達以 下目標:(一)透過老化體驗及生命故事創造過程改善學生與機構長者溝通的深 度、增加學生對住民的認識與了解。(二)學生習得生命故事創造技能,增加其 照護能力。(三)生命故事創造過程的成就可以成為其未來投入長照領域的滋養 基礎。(四)在生命故事創造過程可以帶給機構長者正向心理健康影響,提升其 生活品質。

(2)研究目的(Research purposes)

a.檢測老化體驗及生命故事融入基本照護實務實習對學生之老年態度的影響。

b.檢測老化體驗及生命故事融入基本照護實務實習對學生之照顧能力的影響。

c.檢測老化體驗及生命故事融入基本照護實務實習對學生之從事照顧老人工作 之意願之影響。

d.檢測生命故事融入基本照護實務實習對受照顧之住民心理健康之影響。

2.研究設計與方法(Research Methodology)

本研究的核心目的在檢視老化體驗與生命故事融入基本照護實務實習對學

生之老人態度、就業意向與住民心理健康之影響,透過行動過程產生之教學實 務變化及知識理論,期能透過「行動」與「研究」的結合,減少學術理論與教 學實務的差距,同時也減少學習者學用上之落差。而行動研究本身則是強調知 識是在「執行」(doing)的經驗中所產生,建構知識的過程就是一個行動的過 程,而行動的過程也就是一個檢驗知識的過程(Ladkin, 2004)。以下將依行選樣 依據及資料收集方法與分析說明分述。

研究對象

以二技一年級學生選修基本照護實務實習的學生及其照顧的機構長者為研

究對象,42人。目前二技一年級學生的學習背景為專科時就讀科別1/3-1/2是護 理、老人照護或長照科等照護相關科,其他為非照護相關科。

機構年長住民30人(生命故事書創造以1-2位同學與一位機構住民進行配 對),具有語言能力,以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失智症(MMSE大於20分以上)為主。

本研究成果僅以有意願參加研究的學生及長者為分析對象,學生無參與意

願者不影響實習及討論過程的所有權利,但其表達的內容僅作課程參與之用,

不列入研究分析。同樣地,機構年者住民也會於學生實習前後進行憂鬱量表及

(4)

老人幸福感量表施測,作為學生與機構長者互動成果之評估,若機構住民不願 被施測或參與研究,亦不將之納入研究分析。

課程設計與研究進行流程

資料收集方法包括焦點團體訪談、問卷前後測、參與性觀察及反思作業分 析等。

(1) 焦點團體訪談:本研究焦點團體將分兩階段進行,每階段均分組別進行,

每次各約 6-8 人。

第一階段針對老化體驗,主要訪談指引包括:a.此次老化體驗有何觀察與感 想;b.此次老化體驗你對年長者的看法有何改變。

第二階段針對生命故事書共同創造,主要訪談指引包括:a.生命故事書共同 創造對你個人學習方式產生哪些影響;b.生命故事書共同創造後你對年長 者的看法有何改變;c.此次課程設計對你個人未來照顧年長者有哪些影響 等。

(2)參與性觀察:觀察學生的實習表現及參與小組討論發言內容。進入實習場域 與所照顧的機構住民、家屬及工作人員互動狀況。

(3)記錄文件分析:包括學生的反思作業、與紀錄、每次臨床實習之資料收集與 整理。

(4)問卷施測:於開學第一週及實習結束後一週進行問卷前後測。問卷內容包括:

學習者部分

a.基本資料:性別、年齡、專科就讀科別是否與照護相關、有無臨床或長期照 護工作經驗、長期照護工作年資、孩童時是否曾由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過、

是否曾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同住之經驗、有無失能或失智親友同住、專科曾從 事過志工服務、服務對象是有與老人或長照有關、畢業後有無意願從事老人或 長期照護相關工作。基本資料由主持人依據文獻擬訂。

b.對老人的態度: 採用對老人態度量表(Attitudes Toward the Elderly Scale)測量學 生對老人的態度。此量表由劉(2001)所發展,包含對老年人的看法、對老年人 的感覺、對老年人的觀念等三個因素,共24 題,採Liker 四分法,「非常同 意」到「非常不同意」計分,總分24-96分,得分越高,表示對老人的態度越正 向,量表Cronbach's 值為0.81 (劉,2001)。

c.照顧老人意願:本研究採用照顧老人意願量表(Willingness toward the Elderly

Care Scale) 測量學生對照顧老人的意願。此量表由劉(2001)所發展,包含對老

年照護工作的想法及願意照護老年人的動機等兩個因素,共15 題,採Liker 四分法,「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計分,總分15-60分,得分越高,表 示照顧老人的意願越高。國內學者另用14所學校護理系學生,量表Cronbach's 值為0.84 (Chi et al.,2016)。

d.基本照護能力:本研究採用蔡(2013)發展「長期照護機構照顧服務員自覺照護 能力評估量表」測試學生照護能力之變化。此量表共有 9 個構面,Cronbach,s α

(5)

值分別為(a)日常生活的照護能力(13 題)、(b)基本照護技術(40 題)、(c)創新 的健康照護促進技巧 (8 題)、(d)情感性和心智性照護能力(5 題)、(e) 心靈上 和文化的照護能力(3 題)、(f)溝通能力(3 題)、(g)住民權益的維護能力(5 題)、(h)法律道德和倫理的認知能力(5 題)、(h)成為健康照護組織的成員(5 題),共計87題,分數越高表示自覺能力越好。

機構長者部分

a.基本資料:性別、年齡、日常生活功能(ADL)、認知功能(MMSE)。

b.老人幸福感: 採用連、鄭(2015)所編製的老人幸福感量表,全量表包含情緒幸

福、心理幸福和社會幸福,合計9題,採Liker 五分法,「非常不符合」到「非 常符合」計分,總分9-45分,得分越高,代表長者越傾向於高幸福感,量表 Cronbach's 值為0.91。

c.憂鬱程度:本研究使用簡式老年憂鬱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GDS)檢 測,GDS 事由Brink等人(1982)所編製,原量表共30題,Cronbach’s α值分別

為0.94,採二分法(是/否)做答,簡單易答,適合老年人作答。本研究採用

簡式老年憂鬱量表,共15題,測驗機構住民憂鬱狀況(Liu et al.,, 1997)。

資料分析

(1)質性研究資料分析

本研究資料分析採用內容分析法,內容分析主要在衡量行為的意義、大小

和改變,將所觀察計或記錄下來的過程行為單元化,而每個行為單元均需包含 行動及行動對象。分析過程中研究者將使用理論摘要記錄編碼過程及概念的相 關性,以便可以追蹤自己的思緒,並且持續培養理論敏感度協助概念形成。本 研究將依上述資料分析原則藉用ATLAS.ti資料分析軟體協助處理及分析資料。

(2)量性研究資料分析

問卷完成資料收集後,以PASW 22.0建檔,第一階段先進行描述性統計,

以百分比、平均值、標準差呈現基本資料及依變項的結果。

第二階段為推論性統計,比較行動介入前後學習者的死亡態度、安寧緩和照 護知識、態度、照顧意願、課室參與、及自主學習狀況是否有顯著改變,資料 先經常態分佈檢定,若為常態分佈則採用pair-t test檢測,若為非常態分佈則採 用Wilcoxon Rank Signed t est。

3.教學暨研究成果(Teaching and Research Outcomes) (1)教學過程與成果

此研究旨在探討老化體驗及生命故事融入基本照護實務實習後,學生對老 人的態度、照顧能力、照顧意願是否有變化,以及生命故事融入基本照護實務 實習對長者心理健康的影響。30位長期照護系二技及12位學士後學位學程一 年級學生參與研究,共計42位學生,有兩名學生因休學未參與後測,完成前後 者有40位。長者則為30位,實驗組及控制組各為14人及16人,均完成前後

(6)

測。

42名學生中,女性佔八成、男性兩成,平均年齡27歲,31%有護理背景、

19%有長照或老照背景、4.8%為復健科,其他背景則為45.2%。過去經驗的部

分,大約六成的學生曾被祖父母照顧過,有七成左右曾經或正與祖父母同住,

具老人志工服務經驗者有64.3%,顯示多數學生有與長者相處或生活的經歷,

但僅有少數人曾經或正與失智失能者同住(26.1%)(表 1)。

經一學期的課程後,學生對老人的態度(含負向態度與正向態度)

(p<.001)、照護知能總分(p=.003)、對自己的照護能力滿意度(p<.001)、同學 相處融洽(p=.001)等都有顯著的差異,而在照顧老人意願及畢業後從事相關工 作的意願雖有些微提升,但無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表 2)。

各個變項中,未介入前畢業後從事相關工作的意願與照顧老人意願 (r=.547,p<.001)及照護知能總分(r=.403,p=.011)有顯著正相關聯(表 3)。介入 後畢業後從事相關工作的意願與年齡(r=.387,p=.015)、照顧老人意願(r=.710,

p<.001)及照護能力自我滿意度(r=.424,p=.006)呈顯著正相關聯。

本次參與研究的30位長者為機構住民,入住月數平均102.93個月

(SD=157.67),皆為男性,平均86.50歲(SD=10.62),最高學歷多為高中與高

職,佔26.7%,其次為小學或以下(30%)、初中與國中(20%)。長者半數無宗

教信仰,有信仰者以佛教(20%)為多,基督教(13.3%)、天主教(10%)次 之;目前已婚者佔33.3%、喪偶者23.3%、未婚者20%、離婚者16.7%,分居者

則佔6.7%。在疾病的部分,有83.3%的長者表示有至少一項身體疾病,其中罹

患糖尿病、高血壓、中風、失智症的各佔20%、43.3%、20%與16.7%(表 4)。

實驗組與控制組的長者在前測時人口學資料(年齡、入住時間、慢性病數、

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婚姻等)無明顯差異。身心狀況組間比較,僅MMSE在 前測有顯著差異(t=2.39,p<.05),其餘變項如自覺健康狀況、ADL、憂鬱、幸 福感皆無明顯差別;後測時則兩組均無顯著差異(表 5)。質性研究成果請見學生 學習回饋部分。

(7)

表 1 學生特性(n=42)

變項 n (%) Mean (SD)

年齡(20-67) 26.78(12.17) 性別

男 女

8(19.0) 34(81.0) 宗教信仰(n=41)

無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天主教 其他

16(30.0) 7(17.1) 10(24.4) 5(12.2) 2(4.9) 1(2.4) 科系

護理科

長照或老照科 復健科

其他科系

13(31.0) 8(19.0) 2(4.8) 19(45.2) 被祖父母帶過

否 是

18(42.9) 24(57.1) 與祖父母同住

不曾 曾經 正在

11(26.2) 18(42.9) 13(31.0) 曾經與失智失能同住

不曾 曾經 正在

31(73.8) 8(19.0) 3(7.1) 志工服務

不曾 曾經

6(14.3) 36(85.7) 服務對象為老人

否 是

9(25.0) 27(75.0)

(8)

表 2 主要變項前後測(n=40)

變項 前測Mean (SD) 後測Mean (SD) t (P) Wilcoxon 符號等級檢定Z (P)

喜歡實習環境(1-5) 3.11(.46) 3.72(.88) -1.51(.149) -1.43b (.154) 長照工作人員友善(1-5) 3.35(.59) 4.05(.78) -2.54 (.021)* -2.24b (.025)*

同學相處融洽(1-5) 3.77(.61) 4.20(.69) -3.99 (.001)** -3.05b (.002)**

自我照護能力滿意(1-5) 3.18(.93) 3.82(.78) -5.00(<.001)*** -3.77b (<.001)***

畢業後意願從事長照(1-5) 3.78(.86) 3.98(.77) -1.43(0.16) -1.36b (.176) 對老人的態度 68.08(7.86) 73.74(9.49) -3.98 (<.001)*** -3.41b (.001)**

正向態度 35.44(3.75) 38.74(4.96) -4.23(<.001)*** -3.52b (<.001)***

負向態度 27.36(5.40) 25.00(5.53) 2.976(.005)** -2.57a (.010*

照顧老人意願 43.79(5.76) 44.74(5.87) -1.20(.236) -1.25b (.211) 照護知能總分 334.85(50.20) 364.23(42.21) -3.24(.003)** -3.13b (.002)**

日常生活技巧 40.85(9.30) 45.87(7.02) -3.61 (.001)** -3.69b (<.001)***

基本照護 156.54(27.19) 173.82(20.91) -3.58 (.001)** -3.33b(.001)**

創新技巧 28.40(5.84) 31.60(4.43) -2.92 (.006)** -3.20b (.001)**

情感技巧 18.55(3.55) 19.98(3.42) -1.97(.056) -1.92b (.055) 心靈技巧 12.98(2.02) 13.30(2.05) -.76(.451) -1.10b (.273) 溝通技巧 12.50(2.08) 12.85(2.24) -.73(.469) -.96b (.339) 權益維護技巧 21.53(3.00) 22.38(2.49) -1.64(.108) -1.80b (.072) 法律與倫理 22.08(3.04) 22.70(2.47) -1.22(.229) -1.26b (.208) 健康組織 21.18(3.30) 21.98(2.89) -1.23(.227) -1.32b (.187) a根據正等級 b根據負等級

(9)

表 3 前測相關

畢業後意願 照顧老人意願 對老人的態度 照護知能總分

年齡 Pearson’s r (P) -.004(.979) -.129(.426) -.250(.120) -.427(.006)**

Spearman’s rho (P) .188(.252) -.043(.794) -.148(.361) -.277(.083)

n 39 40 40 40

畢業後意願 Pearson’s r (P) 1 .527(.001)** .099(.547) .366(.022)*

Spearman’s rho (P) 1 .547(<.001)*** .123(.456) .403(.011)*

n 40 39 39 39

照顧老人意願 Pearson’s r (P) 1 .269(.088) .262(.102)

Spearman’s rho (P) 1 .329(.036)* .324(.041)*

n 41 41 40

對老人態度 Pearson’s r (P) 1 .359(.023)*

Spearman’s rho (P) 1 .359(.023)*

n 41 40

(10)

10

表 4 長者特性(n=30)

變項 n (%) Mean(SD)

性別

男 30(100)

宗教信仰 無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天主教

15(50.0) 6(20.0) 2(6.7) 4(13.3) 3(10.0) 最高學歷

小學或以下 初中、國中 高中、高職 專科

大學

9(30.0) 6(20.0) 8(26.7) 3(10.0) 3(10.0) 1(3.3) 目前婚姻狀況

未婚 已婚 離婚 喪偶

6(20.0) 10(33.3) 5(16.7) 7(23.3) 2(6.7) 有無身體疾病

無 有

5(16.7) 25(83.3) 糖尿病

無 有

24(80.0) 6(20.0) 高血壓

無 有

17(56.7) 13(43.3) 中風

無 有

24(80.0) 6(20.0) 失智症

無 有

25(83.3) 5(16.7)

年齡(59-103) 86.50(10.62) 入住月數(1-540) 102.93(157.67)

慢性病數 3.6(1.13)

(11)

11

表 5 身心狀況組間比較(實驗組n=14,控制組n=16)

前測 後測

變項 Mean (SD) t (P) 95%CI M-W U test

Z (P)

Mean (SD) t (P) 95%CI M-W U test

Z (P) 自覺健康狀況(1-5)

實驗組 控制組

3.64(1.22) 3.56(1.09)

.191(.850) [-0.78, 0.94] -.416(.678)

3.79(1.25) 3.19(1.11)

1.39(.176) [-0.28, 1.48] -1.501(.451)

MMSE(0-30) 實驗組 控制組

25.21(5.24) 20.38(5.76)

2.39(.024)* [0.70, 8.98] -2.586(.010)

25.71(4.43) 20.44(6.59)

2.53(.017) [1.01, 9.54] -2.315(.021)

ADL(0-100) 實驗組 控制組

80.71(24.64) 73.75(33.09)

.65(.524) [-15.13, 29.06]

-.363(.717)

82.14(26.87) 73.13(32.09)

.83(.415) [-13.31, 31.34]

-.608(.543)

憂鬱(0-15) 實驗組 控制組

0.93(1.33) 1.81(2.20)

-1.31 (.201) [-2.27, 0.50] -1.047(.295)

1.64(2.37) 2.69(2.87)

-1.08 (.291)

[-3.03, 0.94] -1.197(.231)

幸福感(5-45) 實驗組 控制組

37.29(5.73) 37.63(5.93)

-.16 (.875) [-4.72, 4.04] -.125(.900)

36.29(6.74) 35.13(6.81)

.47(.643) [-3.92, 6.24] -.459(.646)

(12)

12

(2)教師教學反思

老化體驗活動是協助人們對老人之身心狀態有所體認的一種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體驗學習是一種教育策略,源自於杜威(Dewey)做中學理念,杜威認為人無法直接 經歷、親身感受概念之存在,高度抽象的概念與理論,只有還原到生活經驗中,才容易被理 解,並強調經驗意義化,透過經驗過程的內省與反思,進而獲得新的洞察力或知識(Kolb, 1984)。過去被用於醫學及健康照護相關領域,對體驗者而言,其成效是正面且備受肯定,

不但能提升參與者對老人領域及老化問題的覺察與敏感度,建立起同理心,改善老化態度。

本研究結果與過去研究類似,老化體驗活動的確協助學生對老人之身心狀態有所體認的有效 策略(曾、陳、陳,2008; Rowan, Sardina, Arms, & Ashton-Forrester, 2018),老化體驗活動過 程可以培養學生對高齡長者的同理心、提升對自我態度反思之機會,進而達到改變對老人的 態度(曾等,2008; Jeong, Lee, & Kwon, 2017),老化模擬能顯著改變學生對老年人的同理 心,反思日常生活的對長者的態度與行為(Jeong et al., 2017;Rowan et al., 2018)。

老年歧視影響一般人對老人的看法與態度,對老人產生偏見,否定年長者個人及社會的

意義,將老人視為無生產力、僵化、無趣、退縮的群體,成為年輕人的負擔(Kane, 2006)。

在健康照護及長期照護體系中存在老年歧視,意味著老人處於劣勢,沒有得到應該有的對待 或照顧,影響老人的感受與權利(Kane & Kane, 2005)。本研究透過生命故事製作的世代交互 活動,發現此過程對老人及學生具有正面的作用,對學生好處包括改變對老年人的刻板印象 及對老化的態度(Basran et al., 2012; Cummings, Adler, & DeCoster, 2005),在進行生命故事活 動過程,也能更完整的了解老人的生命歷程,有利於改變對老人的態度,後續也更能提供個 人為中心照顧(Berendonk & Caine, 2019; Clarke, 2000; Subramaniam, Woods, & Whitaker, 2014) 學生觀察到長者的心情與興趣的表達與自我認同,也增加對提供照護的信心(Perese, Simon,

& Ryan, 2008)。

不過,雖然過去多個研究指出由志工帶領長者進行生命故事,可以改善長者的憂鬱 (Chan et al., 2014; Chung, 2009; Lai, Igarashi, Yu, & Chin, 2018; Mastel-Smith, McFarlane, Sierpina, Malecha, & Haile, 2007; Subramaniam et al., 2014; Subramaniam & Woods, 2016)及生 活品質(Chung, 2009; Subramaniam et al., 2014; Subramaniam & Woods, 2016)。但本研究無論 實驗組或控制組在憂鬱及幸福感上都沒有顯著改變,可能與選樣有關,過去研究大多以有憂 鬱的長者為主,但參與本研究的長者GDS分數並不高,因此較無法看出效果,未來在選樣 是可以考量以有憂鬱傾向者為優先介入的對象。

過去研究雖然提及老化模擬能增加護理學生投入護理專業的意願(Jeong et al., 2017),在 本研究發現學生未來投入照顧老人的意願及從事長期照顧工作的意願都些微提升,但為達顯 著性,有可能尚有一些影響投入長照工作意願的因素未被考量進本研究,如執業的社會觀感 或課程本身的吸引力等,尚待後續進一步觀察與了解其他影響因素。

(2) 學生學習回饋 老化體驗活動

老化體驗活動創造「老」的情境包含:a.視線被限制、模糊;b.聽力下降;c.四肢關節僵 硬、沉重;d.手部觸感變差行動受限。分組扮演,每組輪流扮演老化體驗者、觀察者、催促 者、協助者不同角色。

學生於老化體驗經歷三個過程a.身心變化連結;b.情境影響適應;c.推己及人的啟發。

a. 身心變化連結:穿上體驗衣後,學生認為他們不僅感受身體變化,連帶地心裡也產生不安 全感、鬱悶、不安、挫折、沮喪,且會因不想麻煩他人而產生愧疚感。如下:

「視覺退化不僅偏黃,視野也變得非常渺小模糊,在室外以及室內時不低頭看完全看不見前 方的影像,有種接近盲人的感覺,也會有種不安全感。聽覺退化需要他人大聲說話才能聽到 聲音,過馬路時甚至聽不見汽車引擎聲,非常需要有人在一旁協助。肌力以及關節退化,全 身都有沉重感和無力感,坐下以及起立變得吃力許多,手掌變得僵硬,使用筆和筷子也變得

(13)

13

非常困難,行走時也需要藉由拐杖或扶手支撐,才能安全上下樓梯,對生活有非常大的影 響。」 S14

「當老人模擬體驗戴上眼鏡時,視線忽然變小,以為沒什麼,但實際走樓梯或是釦釦子時,

視線都看不到下面所以很鬱悶且不安」S9

「感覺像是蝸牛背著重重的殼,肢體完全不聽大腦使喚,力不從心,行動力令人有挫折感,

又視覺的障礙也是使人沮喪」SP6

「當自己身為體驗者時,不管是上下樓梯、過馬路、找車牌號碼,都可以明顯感覺到行動上 的吃力,有時需要旁人的提醒與協助,而被協助或提醒時,會因為不想麻煩別人而產生愧疚 感。」SP10

b.情境影響適應:在體驗過程有位學生扮演催促者,此催促的過程,學生普遍感覺被催促會造 成緊張、焦慮、無助感、無用及慌亂,此經驗學生可以反思不友善的情境對於高齡者而言行 成雪上加霜的壓力,提供協助比較可以產生安全感。如下:

「因為戴了眼鏡所以看到的東西都變黃了,視野也變小了許多;因為有耳塞的緣故所以聽力 會變差,卻又不是大聲講話就可以解決的問題,而是要放低音頻地慢慢說;當我在樓梯和馬 路上行走的時候,因著旁人的催促下,我感到萬分的緊張及焦慮,手上那支值得我依賴的拐 杖是怎麼也無法給它完全握緊,幸好有人在一旁攙扶著,要不然我可能早就已經倒臥街頭 了!」S27

「被催促的時候會覺得很無助,有人幫忙會更好。走一段路會需要休息一下」S2

「體驗過後才知道老人不容易啊,尤其是一直被催促的時候,心裡有點慌,也有點覺得自己 很沒用,怎麼不能快一點等等的感覺」S10

「原來,老者們每天都承受著...會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沮喪感,對於旁人催促及指導會感到 不悅及受干擾,覺得被當做小孩一樣對待,會有不受尊重、不被信任及被看輕的負面感受。

行走不便姿勢緩慢、改變及說話大聲,容易被旁人另眼看待,會有擔心遭排斥的感覺。即便 是執行日常居家活動,也很容易感到疲憊。」SP5

c.推己及人的啟發:經過體驗後,學生較能對生理限制產生的遲緩、反應變慢等產生同理,並 且思考如何運用自己的專業能力提供協助及改善,如思考環境設計、輔具應用、溝通模式改 善等,同時也思考如何促進自我健康老化。

(a)友善環境:環境通用設計、高齡友善及輔具應用

「今天的體驗中,我戴上護目鏡時反映了年長者模糊不清的視線,我是不是該檢查環境,如 何預防跌倒或不便,例如:把燈光調亮,由黃燈改為白燈、安裝無障礙空間;我戴上耳塞時 反映了年長者對聲音的不清楚,我是不是該學習如何對年長者說話,例如:面對面說話,速 度放慢一點、搭配手勢或表情等非語言方式;我戴上手套及沙袋時反映了雙手的不協調及僵 硬感,我是不是可以衛教年長者多做肌力訓練及精細動作預防關節退化;我綁上護具、沙袋 進行上下樓梯時,反映了年長者的行動不便及無力感,我是不是該衛教年長者,放慢步調、

學習下肢復健運動或者是教導輔具的正確使用方法等;我穿上背架時,反映了老人駝背的不 適感,我是不是該衛教年長者坐、躺時選擇材質的種類以預防惡化」S23

「覺得扶手對老人來說很這重要,雖然我行動還算自如,但視野變小,整個平衡就變差了,

下樓梯沒扶手肯定會跌倒。手部的感受性也蠻強的,穿衣服穿不好,而且衣服扣子也覺得不 明顯,洞也摸不到,實在是很困難,確切體驗到魔鬼氈的重要性。」S5

「餐具相關之輔具的設計關係到老年人進食的意願;因為駝背的關係所以要建議家中的日常 用品不要置於太高或太低的地方,放在長者能見之處即可;椅子或床鋪等家具以堅硬且可固 定者為佳,降低(從坐下到起身等)姿勢改變的難度;路平政策對長輩來說相當重要,地上小 小的凹陷或凸起都有可能造成跌倒之傷害;我覺得醫院門診表的字可以再大一點,因為就連 身為年輕人的我來看都有點吃力,何況是視力不好的人,希望能夠達到高齡社會所需之通用 設計;衣服最好選擇既寬鬆又方便舒適型的(例如魔鬼氈),若欲購買含有扣子等需要精細動 作才能完成穿脫的,我覺得最好是像無障礙樓梯一樣設計成對比色,以免造成色弱長者們的

(14)

14

困擾。」S27

「在行動上確實不便,看不太到路,還差點被絆倒,所以道路的平坦真的對老人很重要。」

S10

(b) 同理與包容度增加,鼓勵取代催促

「當同學穿著老人體驗裝備進行活動時,在旁觀察的我們總無法真的體會他們真的無法看清 楚物品或是穿衣服扣釦子的難處,只覺得怎麼動作變這麼慢會等不及而催促同學,就會想到 我們可能在平時不經意的時候也曾經這樣對待過家中長輩,而當自己體驗時才發現原來老了 以後活動上會有如此大的限制,有感同深受過才能對長輩有更多的同理心。」S26

「以前的我對於老人的動作慢會稍顯不耐煩覺得結帳排在老人後面很衰,動作很慢很浪費我 時間,但經過今日的深入體驗,我可以了解到老人動作慢的原因與其內心的感受,我們對待 長輩時應該給予較多的關懷、耐心與包容。」S14

(c) 思考如何成為好的陪伴者

「今天進行了老人模擬體驗,讓我領悟年長者的世界,這些體驗或許只是年長者一小部分的 不便,但除了日常生活中生理的變化,我覺得面對心理層面的變化也很重要,當年長者出現 無望感時,我們要如何學習做一個好的陪伴者及輔導者」S23

(d)自我保健的體悟

「當穿上老人體驗裝,戴著視野限制有色眼鏡,手、腳套著限制行動手、膝套,加重的沙 袋,塞上耳塞,套上棉布手套,拄拐杖……這老人標籤貼在身上,當下,真的不想對號入 座,抗拒由心升起,卻無奈身體不聽使喚,再加上旁人催促,不斷抱怨,異樣眼光,心裡萬 分難受、挫折,怪自己為什麼造成別人的負擔,很想躲起來,也想,為什麼不死。但是,卻 因為有這樣子體驗經歷,告訴自己會更加好好愛惜自己,並透過提早規劃,來迎接老後的 我。」SP9

「感覺像是蝸牛背著重重的殼,肢體完全不聽大腦使喚,力不從心,行動力令人有挫折感,

又視覺的障礙也是使人沮喪,既然人生的老年是要面對如此沉重身心健康壓力,唯有趁年輕 好好照顧自己,把身體照顧好,提高免疫力以期延緩生心理的老化,始為上策!」SP6 生命故事

學生在與長者共創生命故事過程,形容自己有”如一把鑰匙”,打開長者的記憶寶盒,同

時也扭轉自己對長者的刻板印象,產生個別化的照顧思維,提升溝通技巧。

與長者一起創作生命故事過程,學生觀察長者在回憶中展現榮耀,提升自尊,有成就

感,有機會懷舊及抒發自己的情感,同時也展現主動關心,。

a.提升成就感

「在生命故事書的共同創作後,我更能體會到豐富的人生經驗正正就是老長的優勢,而生命 故事書的創作正正就是運用了長輩的優勢,從他們過去的人生經驗中尋找他們的成就,為他 們帶來成就感,一方面以此舒緩長輩因身體機能老化而帶來的能力感缺失,另一方面有助長 輩進行人生整合」S5

b.提升自尊與榮耀

「每個人都有年輕過,爺爺年輕時也是身體力壯的熱血英勇的抗戰英雄,而且爺爺在分享經 歷時是覺得很榮耀的,其實跟爺爺聊天的過程中我都覺得很愉快也沒有年代的隔閡,爺爺也 會很貼心叮嚀我要好好照顧身體、好好唸書,老人其實是很可愛的,他們就像小朋友一樣需 要陪伴跟關懷。」S16

c.懷舊與情感表達

「與長輩互動學習中,伯伯樂於分享,趣事也很多,他們的生活小事豐富了我的想像,自己 受益更多,於待人處事上也更有智慧。2.原認為長輩對軍中的記憶會最深刻,越到後期還是 回歸到家人的親情!光是一個板鴨製程我們討論了好幾周,伯伯說的是板鴨製程,表達出的 是對太太的想念,伯伯在寫6個小孩的生日時,那種認真的神情,還特別說明是農曆的!一

(15)

15

般爸爸對孩子的疼愛較不善於表達,當下內心好感動,看到爸爸對孩子的疼惜,爸爸92歲 還牢牢記得這些,希望伯伯的家人【記得爸爸愛你們的樣子】。」

d.主動關懷

「其實跟爺爺聊天的過程中我都覺得很愉快也沒有年代的隔閡,爺爺也會很貼心叮嚀我要好 好照顧身體、好好唸書,老人其實是很可愛的,他們就像小朋友一樣需要陪伴跟關懷。」

S16

對學生而言,這把”鑰匙”同時也扭轉了他們對高齡者的刻板印象,由於深入認識長者 的人生經歷,油然地產生尊重與感恩,並且透過資料收集與長者建立關係,提升溝通能力,

將之延伸至個別化照顧及活動設計等應用。

「在生命故事書的創作,我覺得自己很像是那把鑰匙,開啟長輩塵封已久的記憶,他們 並不是忘記,而是沒有啟動,每個人的生命過程,有歡樂、有悲傷、有悸動、有懊惱……剛 強的外表,確有個柔軟的心!」SP2

a.改變對老年的刻板印象

「我覺得經過創造生命故事書的這過程後,對長輩的想法整個改變了,一開始見到伯伯的時 候覺得他就很一般啊,跟自己家長的爺爺奶奶沒有什麼不一樣,但知道了他整個經歷後,突 然好崇拜他們,他們竟然打過韓戰,還可以健健康康的在這裡,真的是太厲害了。」S6

「在這實習期間,我與我所照顧的魏o 奇伯伯,相處的很好,他打破了我對於長輩的刻板印 象,以前的我 都覺得長輩都是髒髒的臭臭的衛生習慣不佳,住在機構中的長輩都是沒人要 的 ,就是等死而已,魏伯伯已經八十幾歲而且還視障,他什麼事都可以自己來不 需要他人 協助,他很國際化,很多實事也都是他告訴我跟我的夥伴,他談吐很 有氣質,講話很有條 理有重點,音樂方面能力很好,會吹口琴,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很了解,很清楚自己血糖控 制的情形,魏伯伯讓我看到逆境中活出快樂 與意義的精神,快樂是可以自己創造的,每次 與伯伯接觸後我都覺得很激勵人心,感覺自己的人生也都被伯伯感染充滿正能量。」S10

「雖然長者是老了,但他們的經歷多到可以出一本書,人生活了一大把年紀,薑還是老的 辣,我覺得現在的想法又不一樣了,不可歧視長輩,不可以對長輩不禮貌,因為有他們的付 出才有現在太平的江山,我們真的很幸福。」S2

「發現他們其實沒有想像中難親近,反而多了一份青春與熱血。」SP11 b.溝通能力提升

「以前很難跟年長者溝通,不知道如何跟他們溝通,我覺得製作生命故事說以後讓我知道如 何開啟跟年長者的話題。」SP13

「運用生命故事的方式去認識長輩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我還在想認識長輩只能看檔案資料,

沒想到跟長輩親近有很多種方式,透過興趣、透過聊天,打開話匣子深入探索長輩的精彩歷 程。」S3

「學會了更多的談話技巧,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傾聽長者的話,陪伴是跟照顧同等重要的。」

S27

「與長輩互動的技巧吧,做生命故事書過程中,我們一開始是沒那麼順利的,因為急著做生 命故事書,所以我們一開始用錯了方法與他們互動,經過幾次交談,長輩們也較願意與我們 分享很多事情,而我們的生命故事書也才能順利完成。」SP8

c.延伸至個別化照顧

「會多傾聽個案的生活情形,也會比較了解每個人的差異性,可針對個人,而給予不一樣的 照護計畫。」S3

「在未來照顧年長者上,我認為使用生命故事書方式對年長者照護上是有幫助的,老師曾提 過機構內曾有年長者時常晚上不睡覺跑至別人寢室內巡視,後來藉由生命故事書所搜集的結 果找出年長者有此行為的原因,得知因此位年長者以前的職位是名警衛且經常值夜班,這讓 我深刻認知生命故事書所搜集的內容是如此有意義的事,對日後在年長者照護上能有所幫

(16)

16

助。」S5

「先了解長輩的過去經歷以後,更利於設計符合長輩的活動,使成效更好。在照顧方面也能 多運用長輩們喜愛或熟悉的元素,使長輩能有家的感覺。」S8

4.建議與省思(Recommendations and Reflections)

基本照護實務實習是本系學生第一次實習,主要的學習目標為「增進學生的長期照護基 本照護能力,透過熟練且適當地運用基本照護技術,促進長期照護機構住民的安全與舒 適」。學生實習前在學校有上過基本照護實務實驗,授課重點在熟練基本照護的相關技術,

雖然學生在示範教室中反覆演練有利其基本照護能力,但用於實際服務對象,單純的技術操 作,缺乏情感交流,容易使學生物化長者,忽略其需求,無法提升照顧品質,也會產生機械 化學習,無法獲得價值感與專業認同。

本研究呼應過去的研究,在長期照護機構中使用生命故事書的創作可以提供照護人員對 機構住民的過去有更深入認識的機會,是提供個人為中心照顧的基礎,讓工作人員更理解長 著的需求、優先順序及願望等,有利提供後續照顧(Clarke, 2000)。老化體驗活動過程可以培 養學生對高齡長者的同理心、提升對自我態度反思之機會,進而達到改變對老人的態度(曾 等,2008; Jeong et al., 2017)。未來建議在基本照護實習課程能將老化體驗及生命故事活動 納入,以期能增加學生對長者的認識及同理,進而能提供以人為本的照顧。

二. 參考文獻(References)

曾玉玲、陳亭蘭、陳惠姿(2008)‧老化體驗活動-一種改變老化態度的教育策略‧輔仁醫學 期刊,6(4),151-161。

連廷嘉、鄭曉楓(2015)‧老人幸福感量表編製之研究‧輔導季刊,51(1),29-37。

劉慧津(2001)‧護理之家基本護理實習對職校護生的老年人態度及照護意願之影響‧台中: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素琴(2013)‧發展長期照護機構照顧服務員自覺照護能力評估量表‧高雄:高雄醫學大學 醫務管理暨醫療資訊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Berendonk, C., & Caine, V. (2019). Life story work with persons with dementia in nursing homes:

A Grounded Theory study of the perspectives of care staff. Dementia (London), 18(1), 282- 302. doi:10.1177/1471301216669236

Che, C. C., Chong, M. C., & Hairi, N. N. (2018). What influences student nurses’ intention to work with older people?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85, 61- 67. doi:https://doi.org/10.1016/j.ijnurstu.2018.05.007

Chung, J. C. (2009). An intergenerational reminiscence programme for older adults with early dementia and youth volunteers: values and challenges. Scand J Caring Sci, 23(2), 259-264.

doi:10.1111/j.1471-6712.2008.00615.x

Clarke, A. (2000). Using biography to enhance the nursing care of older people. 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 9(7), 429-433. doi:10.12968/bjon.2000.9.7.6323

Jeong, H., Lee, Y., & Kwon, H. (2017). Effects of senior simulation program for nursing students:

An integrated study in South Korea. EURASIA Journal of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13(8), 4437-4447. doi:10.12973/eurasia.2017.00936a

Kolb, D. 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NJ: Prentice-Hall.

Lai, C. K. Y., Igarashi, A., Yu, C. T. K., & Chin, K. C. W. (2018). Does life story work improve psychosocial well-being for older adults in the community?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BMC Geriatr, 18(1), 119. doi:10.1186/s12877-018-0797-0

Liu, C. Y., Wang, S. J., Teng, E. L., Fuh, J. L., Lin, C. C., Lin, K. N., Chen, H. M., Wang, P. N., Yang, Y. Y., Larson, E. B., Chou, P., & Liu, H. C. (1997). Depressive disorders among older

(17)

17

residents in a Chinese rural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Medicine, 27, 943-949.

Mastel-Smith, B. A., McFarlane, J., Sierpina, M., Malecha, A., & Haile, B. (2007). Improving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a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 using life review and writing. J Gerontol Nurs, 33(5), 13-19. doi:10.3928/00989134-20070501-04 Rathnayake, S., Athukorala, Y., & Siop, S. (2016). Attitudes toward and willingness to work with

older people among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in a public university in Sri Lanka: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Nurse Education Today, 36, 439-444.

doi:https://doi.org/10.1016/j.nedt.2015.10.007

Rowan, N., Sardina, A., Arms, T., & Ashton-Forrester, C. (2018). Into aging simulation improves empathy outcome in allied health students Innovation in Aging, 2(suppl_1), 165-165.

doi:10.1093/geroni/igy023.595 %J Innovation in Aging

Subramaniam, P., & Woods, B. (2016). Digital life storybooks for people with dementia living in care homes: an evaluation. Clin Interv Aging, 11, 1263-1276. doi:10.2147/CIA.S111097 Subramaniam, P., Woods, B., & Whitaker, C. (2014). Life review and life story books for people

with mild to moderate dementia: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Aging Ment Health, 18(3), 363-375. doi:10.1080/13607863.2013.837144

三. 附件(Appendix) (一)學生問卷

第一部分:個人基本資料

1.性別:□1.男 □2.女 2.年齡:____歲

3.宗教信仰:□0.無 □1.佛教 □2.道教 □3.基督教 □4.天主教 □5.其他_ _______(請說明)

4.請問您過去專科或大學就讀科系別為:

□1.護理科 □2.長照或老照科 □3.復健科 □4.其他科(系),___ __(請說明) 5.孩童時是否曾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過?

□0.否 □1.是

6.是否曾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同住之經驗?

□0.不曾 □1.曾經 □2.現在正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同住 7.有無與失能或失智親友同住?

□0.不曾 □1.曾經 □2.現在正與失能或失智親友同住 8.是否曾從事過志工服務? (可複選)

□0.不曾

□1.曾經

1-1 服務對象是否與老人或長照有關? □0.否 □1.是

說明:以下問題是想了解您的個人資料,請根據您目前的狀況,回答以下問題,並在□中勾 選或在空白欄填上您正確的資料,請勿遺漏,感謝您的幫忙!

(18)

18

9.您喜歡目前實習的長期照護機構環境嗎?

□1.非常不喜歡 □2.少部份喜歡 □3.普通 □4.大部份喜歡 □5.非常喜歡 10.您感覺目前實習的長期照護機構工作人員的友善程度嗎?

□1.非常不友善 □2.少部份友善 □3.普通 □4.大部份友善 □5.非常友善 11.實習間您與同學之間的相處融洽嗎?

□1.非常不融洽 □2.少部份融洽 □3.普通 □4.大部份融洽 □5.非常融洽

12.您對自己目前的基本照護工能力滿意嗎?

□1.非常不滿意 □2.少部份滿意 □3.普通 □4.大部份滿意 □5.非常滿意 13.畢業後有無意願從事老人或長期照護相關工作?

□1.非常無意願 □2.無意願 □3.尚可 □4.有意願 □5.非常有意願 14.請問您目前課餘是否有工讀或其他工作:

□0.無

□1.有

1-1 從事工作: □1.門診,□2.病房,□3.長期照護機構,

□4.非照護相關工作 (請說明)

第二部分:對老人的態度

非 常 不 同 意

不 同 意

同 意

非 常 同 意 對老年人的看法

多數的老年人是不講理的 1 2 3 4

多數的老年人是難纏的 1 2 3 4

多數的老年人總是在抱怨 1 2 3 4

多數的老年人是囉嗦的 1 2 3 4

多數的老年人脾氣不好 1 2 3 4

多數的老年人愛管閒事 1 2 3 4

多數的老年人是家庭紛爭的主要來源 1 2 3 4 多數的老年人能與他人愉快、和諧的相處 1 2 3 4 多數的老年人觀念保守,不易接受新觀念 1 2 3 4

多數的老連人外表是邋遢的 1 2 3 4

多數的老年人對未來抱持消極的態度 1 2 3 4 對老年人的感覺

多數的老年人是善良的 1 2 3 4

多數的老年人是慈祥的 1 2 3 4

多數的老年人待人親切 1 2 3 4

多數的老年人處事成熟穩重 1 2 3 4

多數的老年人是勤儉的 1 2 3 4

(19)

19

非 常 不 同 意

不 同 意

同 意

非 常 同 意 多數的老年人有值得學習的人生經驗 1 2 3 4 多事的老年人有機會的話,仍願意繼續工作,而不願意依賴

他人

1 2 3 4

對老年人的觀念

多數的老年人對家庭而言是一種負擔 1 2 3 4 多數的老年人喜歡談論自己的過去,令人感到厭煩 1 2 3 4 多數的老年人能給子女許多幫助 1 2 3 4 多數的老年人具有自己做決定的能力 1 2 3 4

多數的老年人是有智慧的 1 2 3 4

多數的老年人是風趣的 1 2 3 4

第三部分:照顧老人意願

非 常 不 同 意

不 同 意

同 意

非 常 同 意 對老年照護工作的想法

我覺得照護老年人的工作很乏味 1 2 3 4

照護老年人很麻煩 1 2 3 4

照護老年人令我心情沉悶 1 2 3 4

照護老年人很辛苦 1 2 3 4

我沒有耐心照護老年人 1 2 3 4

我的個性適合照護老年人 1 2 3 4

因為我不喜歡老年人,所以我不願意照護老年人 1 2 3 4 我覺得照護老年人的工作沒有挑戰性 1 2 3 4 畢業後,我願意選擇照護老年人的工作場所 1 2 3 4 我覺得照護老年人的工作很有趣 1 2 3 4

照護老年人會令我有成就感 1 2 3 4

願意照護老年人的動機

因為「老年照護」是一種社會趨勢,所以我願意照護老年人 1 2 3 4 因為老年人易罹患慢性病需要別人照顧,所以我願意照護老

年人

1 2 3 4

因為老年人很可憐,所以我願意照護老年人 1 2 3 4 我很樂意幫助老年人解決健康問題 1 2 3 4

第四部分長期照護機構照顧服務員照護知能量表

(20)

20

非 常 不 同 意

不 同 意

普 通 同

意 非 常 同 意

日常生活的活動

1.我知道如何適當地完成住民的身體清潔 1 2 3 4 5 2.我知道如何適當地協助身體活動障礙的住民穿脫衣服 1 2 3 4 5 3.我知道如何適當地協助住民完成口腔清潔照護 1 2 3 4 5 4.我知道哪些住民需加強補充水分的量 1 2 3 4 5 5.我知道如何為咀嚼能力不佳的住民準備食物 1 2 3 4 5 6.我知道如何適當地協助住民上廁所 1 2 3 4 5 7.我知道如何照顧有解便異常的住民 1 2 3 4 5 8.我知道如何分辨住民的排洩物有無異常 1 2 3 4 5 9.我知道如何適當地協助住民更換尿布(褲) 1 2 3 4 5 10.我會協助護理人員照顧身體有疼痛問題的住民 1 2 3 4 5 11.我會協助護理人員照顧發燒的住民 1 2 3 4 5 12.我會保護住民避免環境干擾而影響其睡眠品質 1 2 3 4 5 基本照護技術

14.我會依一般性的洗手步驟,正確地洗手 1 2 3 4 5 15.我知道執行照顧前後需洗手 1 2 3 4 5 16.我知道如何做機構的垃圾分類 1 2 3 4 5 17.我知道如何預防住民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 1 2 3 4 5 18.我知道如何預防住民發生疥瘡傳染 1 2 3 4 5 19.我知道如何預防住民發生結膜炎傳染 1 2 3 4 5 20.我知道如何預防住民發生感染性腸胃炎傳染 1 2 3 4 5 21.我知道如何預防住民發生肺結核傳染 1 2 3 4 5 22.我知道當我發現護理人員給錯藥時,應即時通報護理人員馬

上處理 1 2 3 4 5

23.我知道那些住民容易跌倒 1 2 3 4 5

24.我知道預防跌倒的方法 1 2 3 4 5

25.我知道容易造成住民跌倒的因素 1 2 3 4 5 26.我知道照顧受約束的住民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1 2 3 4 5 27.對於我所照顧的住民,我知道他們身體的健康狀況 1 2 3 4 5 28.我知道我所照顧的住民,服用藥物的主要作用及應注意事項 1 2 3 4 5 29.我知道異常事件發生時,需即時通報給當班護理人員知道 1 2 3 4 5 30.當火災發生時,我知道如何配合消防分組,協助將住民送到

安全的地方 1 2 3 4 5

31.我知道如何協助住民就醫時的準備工作及安全措施 1 2 3 4 5 32.我知道如何正確地記錄住民的進食量和排出量 1 2 3 4 5 33.我會正確地幫住民量體重 1 2 3 4 5 34.在醫生及護理人員的指導下,我知道如何正確地執行保護約

束的技術 1 2 3 4 5

(21)

21

非 常 不 同 意

不 同 意

普 通 同

意 非 常 同 意

35.當護理人員給完住民口服藥後,我會協助再確認住民是否已

吞下藥物 1 2 3 4 5

36.我知道如何協助護理人員照顧住民身體上留置管路的照護方

法 1 2 3 4 5

37.我會正確地測量住民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方法 1 2 3 4 5 38.我知道如何協助有吞嚥困難的住民進食 1 2 3 4 5 39.我會正確地執行鼻胃管灌食的技術 1 2 3 4 5 40.我會執行心肺甦醒術 (CPR) 技術 1 2 3 4 5 41.我會執行異物哽塞急救(哈姆立克)技術 1 2 3 4 5 42.我會協助住民上下床的技巧 1 2 3 4 5 43.我會協助執行住民翻身拍背的技巧 1 2 3 4 5 44.我會協助住民上下樓梯的技巧 1 2 3 4 5 45.我會協助失能後行動遲緩的住民行走 1 2 3 4 5 46.當住民準備接受檢查而須禁食(NPO)時,我知道如何協助其準

備工作及應注意事項 1 2 3 4 5

47.我知道預防住民褥瘡發生的方法 1 2 3 4 5 48.當住民有異常的行為時,我會通報護理人員並協助處理 1 2 3 4 5 49.我會通報並協助護理人員處理住民的特殊情緒問題 1 2 3 4 5 50.我知道避免住民傷口受到汙染的方法 1 2 3 4 5 51.我知道使用氧氣的住民需特別注意觀察的事項 1 2 3 4 5 52.我會協助護理人員收集住民的病況資料 1 2 3 4 5 53.我會協助住民移位的技巧 1 2 3 4 5 創新的健康照護促進技巧

54.我會主動幫助住民做全關節運動 1 2 3 4 5 55.我知道如何協助執行失禁住民的大小便訓練技巧 1 2 3 4 5 56.我知道如何協助護理人員進行住民的吞嚥訓練技巧 1 2 3 4 5 57.我能協助護理人員衛教患慢性病住民保健的方法 1 2 3 4 5 58.我知道住民接受身體健康檢查的好處 1 2 3 4 5 59.我知道如何幫住民選用適當的生活輔具 1 2 3 4 5 60.我知道住民接受流行感冒預防注射的重要性 1 2 3 4 5 61.我知道如何引導住民共同參與自我照顧技巧的計劃 1 2 3 4 5 情感性和心智性健康需求

62.我知道如何協助護理人員照護癌末或疾病臨終階段住民的日常

生活照護 1 2 3 4 5

63.我知道懷舊活動對住民的好處 1 2 3 4 5 64.我會協助護理人員照顧並安慰哀傷中的住民或家屬們 1 2 3 4 5 65.我會協助住民寫信、打電話、購買日常生活用品 1 2 3 4 5 66.我會協助安排住民日常娛樂活動及外出 1 2 3 4 5

(22)

22

非 常 不 同 意

不 同 意

普 通 同

意 非 常 同 意

心靈上和文化上需求

67.我會尊重每位住民的宗教信仰 1 2 3 4 5 68.我會協助護理人員安排住民與其信仰的宗教團互動 1 2 3 4 5 69.假如住民有心靈上信仰的需求,我會協助護理人員安排靈牧

人員到訪 1 2 3 4 5

具溝通能力

70.我會以語言及非語言方式,積極與住民及家屬溝通 1 2 3 4 5 71.我會耐心的傾聽住民及家屬的想法 1 2 3 4 5 72.當住民及家屬提出問題時,我會耐心的傾聽且適當的回答並

告知護理人員 1 2 3 4 5

維護住民的權益

73.我會對住民的個人資料保密 1 2 3 4 5

74.我會尊重住民的自主權 1 2 3 4 5

75.我瞭解職場性騷擾的處理方法 1 2 3 4 5 76.我會協助有法律需求的住民轉介社工人員,尋求法律諮詢 1 2 3 4 5 77.我會協助住民與家屬辦理進出醫院或機構的手續 1 2 3 4 5 合乎法律道德和倫理行為

78.要求或暗示住民及其家屬送禮是不道德的行為 1 2 3 4 5 79.我知道在沒有醫師同意下,任意約束住民在法律上是違

法的 1 2 3 4 5

80.不能在公開場合談論住民的隱私 1 2 3 4 5 81.服務住民時應有兩性平等的觀念 1 2 3 4 5 82.住民財務如能透過信託機制來管理,會更加有保障 1 2 3 4 5 成為健康照護組織的成員

83.我會協助完成醫療團隊交辦的事情 1 2 3 4 5 84.我會配合機構中緊急應變措施的工作任務 1 2 3 4 5 85.我會積極參與機構所舉辦的個案討論會 1 2 3 4 5 86.我會向照護團隊提出與工作相關的意見 1 2 3 4 5 87.我會與工作團隊分享自己的心情(或壓力) 1 2 3 4 5

(二)長者問卷

第一部分:個人基本資料

1.性別:□1.男 □2.女

說明:以下問題是想了解您的個人資料,請根據您目前的狀況,回答以下問題,並在□中勾 選或在空白欄填上您正確的資料,請勿遺漏,感謝您的幫忙!

(23)

23

2.年齡:____歲

3.宗教信仰:□0.無 □1.佛教 □2.道教 □3.基督教 □4.天主教 □5.其他_ _______(請說明)

4.最高學歷:□1.小學或以下 □2.初中、國中 □3.高中、高職 □4.專科 □5.大學 □6.研究所

5.目前的婚姻狀況:□1.未婚 □2.已婚 □3.離婚 □4.喪偶

□5.同居 □6.分居 □7.其他:

6.身體疾病(複選):□1.無 □2.糖尿病 □3.高血壓 □4.中風

□5.甲狀腺疾病 □6.巴金森氏症 □7.癌症

□8.失智症 □9.其他身體狀況:

7.您自覺自己的健康狀況如何?

□1.很不好 □2.不好 □3.普通 □4.好 □5.很好 8.入住該機構的時間,從民國 年 月,共 年

簡式智能量表(MMSE) I 定向感(10)

1.時間(5): 年 月 日,星期 , 季 (1) (1) (1) (1) (1)

2.地方(5)都市: 市 路(街) 巷 號 樓 (1) (1) (1) (1) (1) 鄉村: 縣 鄉 村 路 號 (1) (1) (1) (1) (1)

Ⅱ注意力(8)

1.訊息登入(3):腳踏車 快樂 紅色 (1) (1) (1)

2.系列減七(5):100-7 93 86 79 72 65 (1) (1) (1) (1) (1)

或台北火車站倒過來唸: 站 車 火 北 台 (1) (1) (1) (1) (1)

Ⅲ記憶(3)

: 快樂 紅色 腳踏車 (1) (1) (1)

Ⅳ語言(5)

1 命名(2):錶 筆 (1) (1)

2.覆誦(1):白紙真正寫黑字 3 閱讀(1):閉上眼睛

理解(1):閉上眼睛

4 書寫造句(1) (合文意,多於三個字)

Ⅴ口語理解級行動能力(3) 1 三步驟指令的執行(3):

用左(右)手拿紙 折成一半 再交給我 (1) (1) (1)

Ⅵ建構力(1)

(24)

24

圖形抄繪(1)

總分(最高三十分) / 日常活動功能(ADL)

計 分

項 目 不能自己做 需要協助 獨立

一、進食 0 5 10

二、輪椅與床之間移位(包 括床上坐起)

0 5-10 15

三、個人衛生/修飾 0 0 5

四、如廁 0 5 10

五、洗澡 0 0 5

六、平地上行走 0 10 15

(用輪椅者) 0 0 5

七、上下樓梯 0 5 10

八、穿脫衣服 0 5 10

九、大便控制 0 5 10

十、小便控制 0 5 10

總 分 憂鬱量表

在過去的一星期內,您是否有下列感受,如果「有」請圈「是」,若,「沒有」請圈「否」,謝 謝!(累加分數大於5分可能有憂鬱需進一步訪談診斷,大於10大多有憂鬱)

項目 問 題 是 否

1 基本上,您對您的生活滿意嗎? 0 1

2 您是否減少很多的活動和嗜好? 1 0

3 您是否覺得您的生活很空虛? 1 0

4 您是否常常感到厭煩? 1 0

5 您是否大部份時間精神都很好? 0 1

6 您是否會害怕將有不幸的事情發生在您身上嗎? 1 0 7 您是否大部份的時間都感到快樂? 0 1 8 您是否常常感到無論做什麼事,都沒有用? 1 0 9 您是否比較喜歡待在家裡而較不喜歡外出及不喜歡做新的事? 1 0 10 您是否覺得您比大多數人有較多記憶的問題? 1 0 11 您是否覺得「現在還能活著」是很好的事? 0 1 12 您是否覺得您現在活得很沒有價值? 1 0

13 您是否覺得精力很充沛? 0 1

14 您是否感覺您現在的情況是沒有希望的? 1 0 15 您是否覺得大部份的人都比你幸福? 1 0

(25)

25

老人幸福量表

1.非 常不 符合

2.大部 分不符 合

3.部 分符 合

4.大 部分 符合

5.非 常符 合 1.我常常體驗到喜悅。

2.整體而言,我是快樂的。

3.我過得滿幸福的。

4.我滿意現在的生活。

5.我覺得我充滿能量。

6.我可以掌握自己的生活。

7.我可以為社會做出貢獻。

8.我信任我的朋友。

9.我覺得我屬於某個團體。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全國高中「學校本位特色選修課程教學計畫及實施」徵選計畫 壹、依據:教育部 102 年 2 月 23 日臺教授國字第 1020016179 號函核定「普通高級 中學課程課務發展工作圈及學科中心 102 年度工作計畫」。 貳、目的:配合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實施,為強化學校課程發展功能與落實選修 機制,鼓勵教師分享優良教學設計範例,促進各校經驗交流與觀摩,以

桃園市 103 學年度國民中小學教師優良教學示例獎勵計畫 壹、依據: 一、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辦理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精進國民中小學教學品質要 點。 二、桃園市104年度辦理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精進國民中小學教學品質計畫。 貳、目的: 一、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面向之相關方案,活化教師教學內涵,提升教學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