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106 年技職深耕試辦未來人才培育方案」(草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106 年技職深耕試辦未來人才培育方案」(草案)"

Copied!
6
0
0

Teks penuh

(1)

「106 年技職深耕試辦未來人才培育方案」(草案) 壹、前言

技專教育目標在培育務實致用人才,為強化實務教學,本部推動「獎勵 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改變學校開始重視教學文化,建立學校實務教學基礎 制度,另透過「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強化連結產業實務推動學用併重培 育模式,近年推動成果已讓社會看到高等技職教育的發展典範,使技職教育 的定位與特色更加彰顯。

惟過去競爭型計畫多以學校為發展核心,忽略學生為受教主體,面對技 專校院學生普遍呈現學習動機低落與被動的學習型態,未來本部 107 年高教 深耕計畫將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與興趣為核心,培養學生“Mind and hand 能力”;另ㄧ方面,為因應全球競爭趨勢,各國爭相競逐產業智慧化,未來 在科技高度智慧化環境下,跨領域及問題解決能力亦是未來人才培育之關 鍵,綜上,未來技專校院培育人才所需能力,除持續扎根學生專業實作技術 能力外,亦更加重視提升學生跨領域學習整合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與自主學 習能力:

一、 扎根專業實作技術能力:技職人才培育首重務實致用,為使學生畢業 即具備實作力,教學課程與產業趨勢及需求應緊密連結,除教師需具備 豐富實務經驗,學習內涵、實作與實習亦須回歸專業技術能力與創新能 力養成,培養出能動手做也能有動腦思考解決問題能力的專業人才。

二、 強化問題解決及跨域整合能力:需要具備對問題的整體輪廓掌握,以 及整合、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此外,如何在不同領域團隊合作,有系 統的溝通,應培養學生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能力。

三、 提升自主學習能力:面對瞬息萬變的環境,學生必須從被動的聽講 者,轉變成主動的實作參與者,教師則需引導學生透過問題設定、個案 研究、深度學習、團隊合作等過程,解決開放式問題,誘發學習動機。

貳、推動重點

一、學校制度調整:學校打破傳統系科分際僵化及傳統學制彈性不足問

(2)

題,重新反省學校制度、資源分配、空間規劃及規定鬆綁,提供未來教 學模式及學習型態扭轉之厚實基礎,促成技職教育改革成功。

二、學習型態轉變:學生學習轉被動為主動,以跨領域學習為主軸,透過 問題解決教學設計及做中學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及興趣,找回 學習自主權,從問題解決及實作試驗之學習歷程,提升學生學習自信 心。

三、教學模式創新:教師角色從傳統講述者轉變為教學促進者、輔導者及 創新教學設計者、產業趨勢覺知及轉化者等多元角色,因此教師必須不 斷提升自我實務能力,透過與不同領域專業教師對話、溝通及互動,激 發多元創新教學方法。

四、產學共同培育技術深化:學校從課程內涵、實作教學與產業實務學習 及實習後之反饋教學歷程,需緊密扣合產業需求與學生學習生涯規劃,

為使學生畢業即具備實作力,順利與產業接軌,過去學校推動系科實務 課程調整、推動學生校外實習,引入業師協同教學等實務人才培育做法 已有完備機制,惟仍應回歸實質面以學生實作能力提升為主軸,深化推 動作為,以達專業技術人才培育目標。

五、持續優化教學支援系統及制度:過去本部推動教學卓越計畫及區域教 學資源中心計畫,帶動了學校教學文化的改變,並建立優質教學基礎制 度,包括學生預警輔導、課程規劃、教師專業知能提升制度方面,未來 學校仍須優化良好制度,作為整體方案推動重要基礎及支持。

參、推動策略

一、以學院為統整核心之教學體制:學院為教學核心推動課程規劃、師資 整合等規劃,做法如下:

(一) 課程規劃:由學院評估產業趨勢、學生學習需求及師資專業提出整 體人才培育構想,整體檢視各學制課程整合、課程改革或其他調整之 必要性,並適度降低各系必修學分、強化修課輔導,以擴大學生適性 彈性選修之空間。

(3)

(二) 師資整合:因應教學需求,統籌由學院調度並整合系所師資,並於 師資調整後協助學院跨域或特色課程發展之規劃;新聘師資漸進式調 整為由學院聘任。

二、推動問題解決為導向學習及創新教學模式:引導學校以問題解決為導 向課程設計模式,培育學生跨領域學習能力,如下列做法:

(一) 與產業共同推動實務專題課程:與產業共同規劃專題問題,解決真 實產業問題,邀請業師協助指導專題,以做中學模式,培育學生專業 知識及產業所需實作技能。

(二) 推動多師共時教學模式:課程設計以跨領域為主軸,當涉及多個專 業領域時,規劃多師共時教學,同時激發不同教學創新內容,並培養 學生跨領域學習及溝通能力。

(三) 分組討論合作學習:設置教學促進者角色,透過分組學習,由教學 促進者引導小組討論、反思,以及課後協助輔導,提升學生合作學 習、互動溝通經驗。另可建立學生教學助理團隊,培養種子教學助 理,協助提升教學學習成效。

(四) 輔導學生訂定個人學習計畫:由教師專業團隊輔導學生自主規劃個 人學習計畫,採專業進階與跨域整合的模組課程結構,並透過對課程 鬆綁回應學生彈性學習計畫。

(五) 彈性學分規劃:因應學生自主學習規劃或教師創新教學內容,學校 如無相關課程開設,可透過「學生自主學分設置」或「募課制度規 劃」,邀請專業教師或業界專家開課,並以 0.5 或 1 學分「微型課 程」模式推動,讓課程不受限於 18 週,更能彈性安排,或規劃 6 學 分以上之「深碗課程」,在原課程外,增加討論、教學活動等多元內 涵,以問題導向設計為基礎,實踐跨域整合學習內容,增加課程彈性 及自主學習空間。

(六) 優質實作環境:提供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嘗試解決問題之實作空間,

透過簡單空間規劃、實作材料支援及全時開放,讓學生於課堂或課後

(4)

三、推動教師專業社群:鼓勵技專校院成立教師專業社群,學校提供誘因 作法,協助教師透過同儕互助之力量,增進實務教學專業知能,以提升 教學品質及學生學習成效,建議推動作法:

(一) 推動教師專業成長學習:協助社群內教師專業成長,透過工作坊、

觀摩會,將教學技巧分享傳承。

(二) 共同規劃及研發課程教材:透過不同領域教師互相溝通對話及合 作,共同開發跨領域課程內容及創新教學方法,將優質課程內容透過 教材分享,提供其他教師觀摩學習。

(三) 推動試課制度:教師得於課程規劃前,擷取主題式章節透過工作 坊,讓學生參與學習,可由學生學習成果即時回饋教學規劃,調整教 學及課程內容。

(四) 推動共備觀課制度:教師透過共時協同授課,共同備課,互相觀 課,提供彼此教學建議,並可搭配參與式行動研究,改善教學。

四、深化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為持續提升學生專業技術實作能力,本部將 持續鼓勵學校對焦產業關鍵技術能力

(一) 調整實務課程:提升實務、實作課程比例達 60%以上,課程內容與 產業對接,培育學生具產業所需關鍵技術能力。

(二) 學生校外實習:回歸學習為核心,訂定個別學生與產業實習計畫,

建立學生實習歷程檔案與評量機制。

(三) 推動教師產業實務研習:為使教師貼近產業及瞭解產業發展趨勢,

提升實務教學及研發品質,鼓勵教師赴產業實務研習及深耕服務,學 習業界關鍵實務技能,並與業界建立長期產學互動合作模式。

(四) 推動師徒制精神:學校於導入業界教師協同教學外,未來推動作法 更深化業師角色,由企業安排產業師傅至校擔任產業導師,帶領學生 於產業實務操作,與學校教師協同教學,推動雙導師制度,強化學生 專業理論知識及實務操作技能與職場認識。

(5)

肆、期程與資源需求

(一) 計畫期程:預計 106 年 1 月 1 日至 106 年 12 月 31 日試辦。

(二) 經費需求規劃

項目 計算基準

問題解決導向課程 預計補助每校 4-6 門 PBL 課程,每門課程約補 助 50 萬(包含課程設計、實作材料、資料蒐 集、業師授課鐘點、教學助理薪資)

教師專業社群 每個社群需求約 50 萬元(含資料蒐集費、鐘點 費、教材製作材料費、國內差旅費等)

伍、績效指標、衡量標準及目標值

本計畫預計 106 年試辦,107 年起正式推動技職深耕計畫,至 111 年 12 月 31 日,目標值如下:

目標 衡量標準及目標值

以學院為核心教學體制 每個學校至少有兩個以上學院提出 以院為教學核心的規劃時程及具體 做法。

培養學生跨領域整合學習及問題 解決能力

每一個學生每一年都要有機會修習 PBL 課程,參與問題導向實務課程 之學生比例,逐年提升至 40%。

推動教師專業社群,落實教師教 學創新

每個學校應針對校內各學門提供有 效的教師支援系統,組成教師教學 社群,參與教師專業社群推動教學 創新之教師比例,逐年提升至 20%

深化學生專業技術能力 實務課程佔總課程達 60%以上或成 長 5%

(6)

陸、預期效益

一、 強化學生跨領域、自主學習及問題解決能力:以解決產業實際真實 問題,引導學生應用跨域整合能力解決問題,提升學習動機,強化自 主學習能力。

二、 教師教學模式改變:跨領域教師專業社群交流,透過同儕學習、學 生教學回饋等作法,激發教師教學創新,改變利於學生跨域能力教學 方法,提升教學品質。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教育部111年未來課程與教學領導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各區工作坊 實施計畫 壹、 計畫依據 一、 教育部111年 1月27日臺教師(三)字第1112600039 號函辦理。 二、 教育部「中小學校長教學領導專業發展」實施計畫。 貳、 計畫目的 一、 借鏡瑞典、澳洲、韓國、日本、新加坡等未來學、校長學之理論、實務與經 驗,提供我國校長辦學之參考。 二、

「數位學習工作坊二:因材網」講師培訓工作坊 壹、 依據 教育部適性教學全國推動計畫 貳、 目的 為推廣應用數位學習平臺輔助實施教學,培育教師運用數位科技、平臺 及資源實施教學之能力,並強化與現場實務之聯結,結合數學、國語文、自 然科學及英語文領域共同規劃培訓數位學習專業講師團,透過推廣與輔導機

1 臺北市108年度選拔未來領袖赴澳洲教育遊學實施計畫 北市教綜字第1083048648 號核定 壹、 依據: 一、 臺北市國際教育中長程實施計畫。 二、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及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黃金海岸教育推廣局教育合 作協議。 貳、 目的 一、 延續本市與黃金海岸姊妹市關係,拓展本市高中職學生國際視野,

教育部高中職資安教學資源與推廣中心 111 學年度第一期「資安基礎實務」、「資安認知」 種子教師研習營 壹、活動說明 為促進資安扎根與資安認知教育之推動,教育部先進資通安全實務人才培育計畫 特成立「高中職資安教學資源與推廣中心」,負責整合適合高中職之資安教育教材資 源,並將高中職資安種子師資培訓規劃分為「資安認知」以及「資安基礎實務」兩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科中心 學生課程學習成果檔案示例規劃成果發表會 實施計畫 壹、 依據 依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臺教國署高字第1100084765號函核定「普通型高級 中等學校課程推動工作圈110學年度工作計畫」辦理。 貳、 目的 一、 從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的設計及實踐到幫助學生建置課程學習成果檔案之實務經

臺中市 108 學年度精進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與課程品質整體推動計畫 專業回饋人才進階培訓課程實施計畫 壹、 依據: 一、 教育部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精進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與課程品質作業 要點。 二、 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作業要點。 三、 臺中市 108 學年度精進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與課程品質整體推動計畫。.. 貳、 現況分析與需求評估:

111 年教育部永續能源跨域應用人才培育計畫 電力能源電 網整合-太陽能裝置實務高中職教師與學生微課程增能研習 活動辦理報名注意事項 一、參加對象:高中職教師與北區各級學校學生。 二、報名費用:免費。 三、名額限制:以30人為限。 四、報名方式:請於111年9月3日前,至以下表單填寫報名資料,逾期恕不 受理。  報名連結:

高中職資安教學資源與推廣中心計畫 112 年度第二期資安基礎實務種子師資研習營 活動簡章 時 間:112年7月7日五 13:30~17:00至7月8日六 8:30~16:00 地 點:高雄市立鼓山高級中學 活動目的:為促進資安扎根與資安認知教育之推動,教育部先進資通安全實 務人才培育計畫特成立「高中職資安教學資源與推廣中心」,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