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運用概念圖融合多媒體輔助教學於人類發展學之教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 運用概念圖融合多媒體輔助教學於人類發展學之教學 "

Copied!
15
0
0

Teks penuh

(1)

I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Project Report for MOE Teaching Practice Research Program

計畫編號/Project Number:PMN1080265

學門專案分類/Division:醫護學門

執行期間/Funding Period:108/08/01-109/07/31

(計畫名稱)

運用概念圖融合多媒體輔助教學於人類發展學之教學

(配合課程名稱)人類發展學

計畫主持人(Principal Investigator):黃秀玫 共同主持人(Co-Principal Investigator):無

執行機構及系所(Institution/Department/Program):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

成果報告公開日期:

立即公開

延後公開(統一於 2022年 9月 30日公開)

繳交報告日期(Report Submission Date):2020/09/14

(2)

II

運用概念圖融合多媒體輔助教學於人類發展學之教學 摘要

背景:人類發展學課程內容包含從懷孕、嬰幼兒期、學齡期、青春期、成年期、老人期到死 亡之各階段的發展,以及各階段發展任務。然而相關人類發展的理論對於大學一年級之學生 而言較為抽象,像是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包括感覺運動期、運思前期、具體運思期,以及 形式運思期等。若是採用傳統課室講授教學法,比較難讓學生理解及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因 此本研究藉由多媒體方式輔助教學進行授課,以電腦動畫方式呈現出視覺效果,並以小組為 主繪出概念構圖,期望藉此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並提升學習之成效。

研究目的:本研究運用概念圖融合多媒體輔助教學於人類發展學之教學,欲提升學生學習成 效

研究方法:本研究為單測個案研究設計,以方便取樣選取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一年級修習 人類發展學課程之50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在十八週的課程中將製作的電腦動畫及影片運用 在人類發展學課程中,學生以分組的方式繪出各年齡發展的概念圖,並以半結構訪談的方式 了解學生學習成效,每組學生訪談時間約為45分鐘。

結果:本研究共計有50位大一學生參與,平均年齡為19.1歲。概念圖態度量表測量學生學習 態度,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學習態度除了在建構概念圖過程以及在建構概念圖之難易的平均分 數低於4分,其餘分數皆高於4分,顯示學生對於概念圖的學習呈現正向的態度。另外在質 性分析可以歸納出學生之學習成效為:(1)清楚概念及概念之間的關係。(2)增加事前的學習 的動機。(3)節省複習的時間。(4)概念圖學習困難且費時。(5)生活中互相印證的學習。

結論:運用概念圖融合多媒體動畫教學於人類發展學課程,概念圖的教學可以讓學生了解每 個階段發展的概念以及每個概念之間的關係,課程中融合電腦動畫以及影片的教學可以提升 學生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人類發展學、概念圖、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習成效

(3)

1

前言

過去傳統的護理教育課程主要是以課室教學的講授方式較為主(Lee, Kuo, Turton, & Hsu, 2007; Lee-Hsieh, Kuo, & Tsai, 2004),在科技的日新月異及教學法的改變,現階段護理教師 在教學及學生學習的策略已有明顯的改變,如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概念構圖(蔣、余,

2005)。其中概念圖教學法廣泛被使用在不同的領域,且根據研究顯示運用概念圖在護理教 育中,可以促進護理學生有意義的學習、了解理論與實務之間的關聯性(Bressington, Wong, Lam, & Chein, 2018; Harrison & Gibbons, 2013)、增進學生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Atay &

Karabacak, 2012; Daley, Shaw, Balistieri, Glasenapp, & Picaentine, 1999; Vacek, 2009)。此外,

隨著科技的進步,網路資訊化的便捷讓許多的資訊取得更加容易,現階段各班級的電腦、網 路已是必備的教學與學習設備,而多媒體、電腦動畫的運用也是目前經常使用的輔助教學方 法,並且能提供學生學習動機(盧、石、陳、何,2006)。由於運用電腦的輔助可以讓學生經 由電腦的影像或影音處理獲得實際的經驗,可以更加具體的呈現出抽象概念(鄭,1993)。因 此,若是能將複雜且抽象的現象、理論轉變為具體化或實際可操作的方式,是可以促進學生 瞭解與學習。由於人類發展學是一門可以了解人類開端的課程,並且護理學系學生未來進入 護理專業核心課程的基礎,無論是兒童、婦產科護理學或內外科護理學仍然與人類發展過程 環環相扣。因此若能在基礎課程時引發學生對於人類發展學的學習興趣,也能奠定未來的護 理專業核心的基礎能力。

文獻探討

在人類發展學的課程中會學習到各年齡層之生理發展,例如在嬰兒期階段包括基本的 反射如,尋乳反射、抓握反射等,以及在粗動作與精細動作的發展逐漸隨著年齡的增長而 成熟,在不同年齡層中會有發展的里程碑。此外,人類發展學也提及不同理論基礎,包括 認知發展、心理社會發展、人格與道德發展等相關理論,每個理論皆對應各年齡層的發展 任務 (穆,2015)。人類發展學是基礎的課程,從嬰幼兒期到死亡的概括敘述,當人們從事 各個不同領域的研究只要與人的發展具有相關性,就必須提及人類發展的相關理論及任 務,才能依據其發展給予適當的介入措施。在醫護專業課程中,人類發展學的課程一般開 設在大學一年級,其目的是希望能讓學生對人類生命週期的縱貫各年齡層的發展有宏觀的 了解,並且利用理論進對於各年齡發展與適應的課題進行分析和解釋,進而應用到人類生 活適應過程的概念建構(黃、汪,2005)。由於醫護相關領域更是與人的照護息息相關,更 應了解人的不同階段在認知、心理及社會之發展任務,才能完整評估一個人的生、心、靈 各方面的健康。再者,有研究也發現在基礎醫學護理課程中,人類發展學在對於工作能力 最有幫助的課程之一,可以協助了解每個個體的生長發展及其階段性任務(林、張、陳、

蔡、黃,2000)。由此可知,人類發展學對於醫護相關學門的學生是很重要的一門專業科 目,藉由此科目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更了解到人的發展與健康之間的關係。

建構概念圖的過程是一個認知同化的過程,學習者需要主動的不斷的去統整、調合既 有的知識結構和新學習到的概念,才能達到有意義的知識建構和重組,並且在繪製概念圖 的時候可以反映出個人的學習歷程以及對於知識概念的詮釋,因而可以促進學習者有意義 的學習並且釐清思考過程中錯誤的概念(Hoffman, Trott, & Neely, 2002)。而運用摡念圖的教 學法的優勢包括可以提升教學品質,也可以融入學生學習歷程,增進學生後設認知能力的

(4)

2

方式之一(陳,2012),並且可以促進學生的批判性思考及批判性的認知能力(Aein &

Aliakbari, 2017 ;Wahl & Thosmpson, 2013 Yue, Zhang, & Jic, 2017)。概念圖的教學也被運用 在護理課室教學中,根據Bressington等人(2018)運用概念圖於大學三年級學生在精神衛生 護理學的課室教學,研究發現概念圖有助於學生的理解能力及有意義的學習,並且可以促 進學生在理論與實務上的連結。除了課室教學外,根據Aein與Aliakbari(2017)將概念圖運 用在兒童護理學實習課程,研究發現經過10週的課程後學生可以繪製出臨床個案照護的機 轉,學生整體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有顯著性的改善。另外在Cook等人(2012)的研究發現概念 圖是可以提供作為組織、連結疾病過程、身體組織構造系統以及疾病導致的影響,最後發 展成為一個照護計劃。由此可知,運用概念圖的方式可以增進學生批判性思考、組織概念 與概念之間的連結以及對護理的肯定與對於護理的正向思考。因此若運用概念圖於大學一 年級人類發展學之課程中,可以奠定學生對於基礎科學之知識基礎,並且建立學生批判性 的思考能力,對於未來進入專業核心課程也有幫助。

除了概念圖教學外,在課室教學中能夠融入圖片、影音及影片等數位教學的方式,也能 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尤其電腦多媒體輔助技術如聲音、動畫、超連結、網路資源(羅、溫、

曾,2007),或運用以動畫及影帶呈現虛擬的臨床情境,可以讓學習者從無傷害的經驗過程 中學習,其學習方式比較活潑、生動也比較受到學生的喜歡(Jereb & Smitek, 2006;

Kowitlawakul, Chan, Tan, Soong, & Chan, 2017),有助於提升學生學習成效(Boyle, 1997),現 在的學生也喜歡科技導入於課程中學習,可以增加他們的學習動機並且能改善學習成效 (Kowitlawakul, et al., 2017)。再者,多媒體電腦輔助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知識並且作為教學 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一個媒介(鄭,1993),亦能增加學習過程中的互動(林,2009)。而運用多 媒體教學,可以將訊息保留在腦中的記憶力比單一種傳播管道好,學習者在多媒體的運用下 其知識保留率為20%、聽覺保留率為30%,視覺與聽覺合併使用的保留率則為50%(溫、

蔡,1998)。由於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可提升學習者在視覺、聽覺及記憶的能力,有部分文獻 運用多媒體動腦輔助教學方式於課室的教學,根據Kowitlawakul等人(2009)發展一套多媒 體的電腦輔助教學方式運用在生命徵象測量教學上,此課程共包括五個部份,分別為身體檢 查前準備、檢查技巧、使用的儀器設備、外觀及行為的檢查,以及生命徵象的測量,多媒體 的課程內容以投入、探索、解釋,精緻化及評值的學習環教學模式進行,研究顯示大學二年 級學生在生命徵象的測量技巧有明顯的進步。此外,黃(2006)研究是將多媒體創作運用在醫 學解剖學課程中,以骨骼肌肉系統為主要的動畫教學單元,教學動畫藉由具體的視覺表現獲 得更詳細與生動的視覺經驗;研究結果顯示,學生認為多媒體運用可以幫助理解與記憶、教 學活動更加生動活潑,並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力。不過目前在護理的學校教育中,尚未有 文獻探討電腦動畫在護理教學的應用;但在臨床實務上像是在兒科病房,運用電腦動畫製作 預防跌倒的衛教,增加家屬觀看衛教的意願進而達到執行預防措施的動機。因此,電腦動畫 教學是可以用於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及其成效。

透過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可提升學習者在視覺、聽覺及記憶的能力(溫、蔡,

1998),若是在課室教學能再融入概念構圖的運用,也可以增進學生批判思考,並且可以讓 學生可以了解各個概念之間的關聯性(Cook et al., 2012; Jamison & 2014 )。由於人類發展學 開設在大學一年級且為基礎課程,亦是銜接專業核心科目之基礎,若能將概念圖融合多媒 體輔助教學於人類發展學課程,應可提升學生學習之動機與興趣。

(5)

3

1.1 研究問題

本研究將概念圖融合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於人類發展學課程,以提升學生學習之動機與 成效。1.運用概念構圖融入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提升大一學生人類發展學之學習成效。2.

運用概念構圖融入多媒體輔助教學,能產生正向的學習態度。

2. 研究設計與方法 2.1 過程

本研究為單測個案的研究設計,以方便選樣選取護理系大學一年級人類發展學之修課學

生為研究對象,藉由概念圖融合多媒體教學法於人類發展學之課室教學,提升學生之專注力 與學習成效。本研究於計劃實施前已通過人體試驗委員會審查,並向學生說明研究目的後並 取得學生的同書後實施。人類發展學共計18週的課程,以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式進行,多 媒體動畫設計及影片拍攝於課程進行前已先完成設計,包括嬰幼兒的反射、動作發展以及認 知發展進行動畫繪圖與影片拍攝;其中,嬰幼兒影片拍攝前已先取得人體試驗委員會的同審 查後進行。整體課程規劃於第一週課程進行時,先進行課程之簡介及概念圖製作及教學說 明;第二週至十八週的課程則以概念圖教學、電腦動畫與影片輔助在人類發展學理論的教學 過程中。學生於課程中需藉由實際觀察小組所負責之生命週期之群體,並將所觀察之群體融 入於念構圖中;將6-7位學生分為一組,在分組報告前分別與各組之學生逐步討論各年齡之 生理、心理、社會及靈性發展,以繪製概念圖的方式呈現各概念之間的關聯性。

2.2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立意取向選取51位大學一年級修人類發展學課程之學生為對象。於研究過程 中,有一位學生因為個人修課因素於第四周的課室教學辦理休學,最後共計50位學生參與 本研究。

2.3資料收集與分析

本研究運用量性及質性訪談資料的收集,為顧及隱私,基本資料填寫及所有問卷皆以

編號呈現。在量性資料方面,以林等人(2003)發展的概念圖態度量表測驗學生學習態度,此

問卷為likert1-7法計算分數,由非常不同意為1分到非常同意為7分,此問卷包括反向題;

分數計算以4分以上為正向態度、4分為中立態度,4分以下為負向態度。於課室教學第18

(6)

4

週時給予學生填寫概念圖態度量表,在填寫完量表之後立刻收回並檢視是否有遺漏,若有遺 漏則請學生補填。回收問卷後,將資料以統計套裝軟體SPSS20.0版輸入後,進行資料確認 和資料探索。本研究以統計套裝軟體SPSS20.0進行描述性統計與推論性統計分析,各統計

以α = .05為標準;描述性統計:建立各項基本資料如,性別、年齡以及問卷之平均分數,利

用無母數分析學生概念圖態度成效。質性資料的部份,將學生分組訪談之內容以內容分析法 進行訪談分析,研究者仔細閱讀訪談逐字稿再擷取相關的描述,形成意義單元,再形成主 題。研究的嚴謹度依 Lincoln與Cuba(1985)所提出的嚴謹度包括真實性(credibility)、可應用 性(applicability)、可信賴性(dependability)以及可確認性(conformability)。小組訪談過程中選 擇一間隱密的討論是進行訪談,讓小組的成員都能夠自由的述說其學習的經驗,且訪談是依 據事前擬定的半結構訪談大綱進行。研究者在進行訪談後立即將錄音檔編寫成逐字稿,並檢 視內容的真實性與正確性。

3.教學暨研究成果 一、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本研究共計有50位大學一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男生9位、女生41位,平均年齡為

19.1(SD= .61),17位高職以及33位來自於一般高中。所有學生經過概念圖的學習之後,學

生在概念圖態度的平均分數分別為,概念圖學習概念(M = 4.90, SD = .963 )、建構概念圖 的過程(M = 3.97, SD = 1.02)、對概念圖教學的認同(M = 4.49, SD = 1.00)、建構概念圖之難 易(M = 3.87, SD = .86)以及以概念圖表現概念(M = 4.86, SD = .97),學生除了對建構概念圖 的過程與建構概念圖之難易的平均分數低於4分,其餘部份皆大於4分,顯示學生對於概念 圖的學習呈現正向的態度。

就概念圖的教學成效中,無論是男生或女生、高職或一般高中入學的學生在概念圖的學 習成效中並未有顯著性差異。另外,就學生在概念圖的學習態度量表,以概念圖學習概念、

建構概念圖的過程。

二、運用概念構圖之學習成效

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探討大一學生經歷概念圖教學於人類發展學之課室學習成效,研究

結果包括(1)清楚概念及概念之間的關係。(2) 增加事前的學習的動機。(3)節省複習的時 間。(4)概念圖學習困難且費時。(5)生活中互相印證的學習。

(一) 清楚概念及概念之間的關係

大學一年級的學生有5位學生曾使用過概念圖的學習方式,其餘的學生在過去並未接觸

過概念圖的學習。學生認為概念圖比較好理解的學習方式,而且不需要在密密麻麻的課本裡 找重點:概念圖可以快速的讓自己了解概念、清楚脈絡,以及概念之間的關連線。

幼兒期組別同學:「我個人是蠻喜歡概念圖…因為概念圖可以直接翻閱概念比較清

楚………像上老人期的時候就印象深刻…就是知道老人的相關知識像是甚麼是衰老、老人 痴呆…還有就是上課的時候就知道造成老人癡呆的原因…中間的一些關連…」

雖然大部分的學生都認為概念圖教學是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每個概念,但是有學生還是 習慣看課本跟傳統ppt上課方式,因為用概念圖上課要畫重點的時候,就找不到老師在講哪 裡,會覺得上課比較片斷。

幼兒期組別同學:「個人在讀書時候,就是習慣老師講ppt的時候,可以就是PPT的內容 可以配合到課文,就是我有買課本,但是我上次帶課本,上課抓不到重點,因為我就是把

(7)

5

筆拿出來就是在找,在找的同時就沒有辦法仔細聽,所以我前幾堂課就是因為一直在找內 容又在看PPT所以我都沒有搞清楚在講哪裡,所以這個部分老師教的部份我就覺得是片 斷的,就是沒有辦法像現在從幼兒期到現在就把完整的概念學起來」

(二) 增加事前的學習的動機

在人類發展學的課室中要繳交一份報告,報告是需要實際的訪談或觀察個案,最後要完

成一份以訪談個案為概念圖的報告。所以在訪談之前就要先把負責的單元看過,先把概念抓 出來才能完成個案的訪談或觀察報告,所以就會讓在做報告之前促使每個人先看過書,了解 書的內容再把概念抓出來。

青少年期組別的同學:「畫心智圖的時候……覺得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看起來都感覺都 很重要,然後就會想要把他都放進去…覺得整個看起來就沒有重點的感覺…覺得我們是真 的要先知道內容,才可以用在這個心智圖..所以我們就會事先看書抓重點」。老年期組別的 同學:「我們自己畫心智圖,就是真的自己要做的時候,才會比較有那個就是一定要讀 書,才會畫得出來,對,就是促使我們作報告之前就先去讀書」。成年中期組別的同學:

「作報告之前…我們有先看書然後就擬出大綱之後,那個方向..那訪談的主題是大家一起 想出來,就是跟著學理就是…就是想說要怎麼去問」。

(三) 快速學習並節省複習的時間

大多數的學生認為課本的內容實在太多,而且有些內容會分散在不同的章節或段落,概 念圖比較精簡,而且概念圖可以運用在後續復習,可以縮短後續複習的時間,尤其遇到考試 就可以用概念圖作為複習。

學齡期組別同學:「你看課本就是一直看就越看越詳細,可是就是你就是有限的時間,就 是說你就是只能讀第一個主題你就把他讀得很細,其他的部分你就不能去看。」成年早 期:「概念圖就是比較可以節省時間,就是光看心智圖就知道他在講甚麼」「不用看課本就 知道..就大概知道在講甚麼,就是考試的時候就可以不用看課本就知道,這樣就OK」

(四) 概念圖學習困難且費時

大多數的同學都認為要畫出一個概念圖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包括事前的閱讀、整理和歸

納,而且在歸納的過程中也需要思考這個概念是要被歸類在哪個部分;另外也有組別的同學 表示如果在畫概念圖之前要先記錄出重點,那麼直接背誦起來也不用再花時間去畫出概念 圖。雖然有5位學生曾學習過概念圖,但仍然會覺得畫概念圖比較花費時間。

青少年期組別的同學:「自己有上過那種課就是話概念圖的課,我覺得腦袋會比較清 楚……我會直接重點畫過去,就直接背起來,同樣用看的我可以背所以我就不想要再畫,

因為我覺得超浪費時間的。那就是我同樣用看的我也可以背..因為我用看了就可以背那我 就不會想要畫」「心智圖就是蠻好用的,但是就是如果自己畫的話就是要花時間..自己還要 花時間去統整那些重點…. 大概要半小時以上,就是如果畫完全部,就是可能要花半個小 時」「我們這組是先把一部分的心智圖先整理出來,然後再做統整,然後我統整可能花了 好幾個小時,因為可能資料比較多,所以花比較多時間。」

(五) 生活中互相印證的學習。

整學期課程中藉由畫概念圖再訪談個案,可以讓我們在學人類發展學這堂課更有印象;

尤其在學習完人類發展學之後,在生活中如果有看到在課堂上上過不同年齡層的發展,就更 可以了解為甚麼這個人或小朋友會有這樣的行為。

(8)

6

老年期組別的同學:「可以把人的一生,系統性..喔..就是原來這時候會有這種發展,我 們自己就過到現在就知道有這件事情,就像是我們知道原來小孩子就是有這樣的發展,

就是可以知道原來就是會有這種事情」「人發課的學習,是可以..就是可以知識性的知道 一個人是怎麼樣。」「我自己是我到現在已經過到這個階段,然後我現在有印象的就是 我自己青少年的這一期,然後也就是像同學說的就是我之前的東西就是…就是有記個大 概..就是透過爸拔媽媽講的或是家裡其他長輩講的喔…這個時候在講甚麼然後就是自己 沒有印象說自己那時候到底在幹嘛,然後你還可以就是..就是因為這堂課然後就可以去 了解說我以後會發生甚麼變化、老化或幹嘛之類的。就是覺得就是人..每個人好像就是 這種路線下去就是一種脈絡方式」

三、教師教學反思

在人類發展學課室教學中運用了概念圖及多媒體的輔助教學,確實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 成效以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雖然概念圖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很快的掌握概念以及概念之間的 關係,但是學生在繪製概念圖的時後仍然會感受到壓力,對於學生而言並非僅有一堂人類發 展學的課程,學生雖然僅會製一個年齡層的概念圖,但是對學生而言可能需要花費較多的時 間去討論並繪製概念圖,最後要將訪談、觀察對象的結果會製成概念圖。因此,在教學過程 中仍需再思考是否需要讓學生在訪談、觀察對象前需再製成一張概念圖,僅讓學生在訪談或 觀察對象後完成個別的概念圖,也許可以減少學生的壓力並且獲得相同學習的成效。多媒體 的運用也是ㄧ個可以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的教學,但是課室時間有限無法運用過多的影片或 動畫,在運用多媒體教材時需要考慮時間的限制。

這次在教學過程中,在一開始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成功的吸引學生注意力,不過學生 因為在人發課程之後仍有解剖學的考試或需準備的功課,因此學生仍然會在課室中拿出解剖 學課本,導致學生在學習上有些分心。因此在未來的教學設計上,需要再考慮學生增加學生 的互動與討論,也許可以增加學生參與度。

四、學生學習回饋

學生在這次的課程結束後接受訪談,學生除了對於畫概念圖比較費時以及在開始畫概念 圖時感到有困難,其餘的部分學生都呈現正向的態度。學生在學期末給予的教學意見也都在 四分以上。學生在課室中,都能夠依課程設計繪製概念圖並且於課室報告中呈現其想法,以 及觀察對象的概念圖成果。

(9)

7

建議與省思

這次的教學方式有別於過去傳統的教學,學生在訪談的過程中多給予正向的回饋,但也 有少數學生仍希望維持過去傳統PPT的教學,他們認為在他們初次接受專業課程,若使用 概念圖也許不合適。在訪談學生後,思考日後再使用概念圖時,在基礎的理論應該更詳細的 說明或舉例,應該可以解決學生的問題。另外,在此次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仍會因為後續 有其他課程的考試而影響其注意力,也許應再增加課室的討論吸引學生專注力,以避免學生 在課室過程中拿出其他書籍閱讀。

在教學實務的過程中,在使用相關的設備如電腦及滑鼠的感應不佳,多少會影響教學過 程中的品質,例如在概念圖的呈現,因設備問題經常導致在教學過程中無法順利將每一個階 成呈現,有時需要運用PPT的輔助,比較無法呈現完整的概念圖。因此,在每次教學前需 要再次確認設備的狀況,才不致於影響教學過程的品質。

(10)

8

參考文獻

林弘昌(2009).教學科技的發展與趨勢.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2(5),1-96

林明珍、潘妮妮、姜秋玲(2005).運用概念構圖於五專新生護理學導論之教學.實證護理,

1(2),101-111

林明珍、黃秀雲、陳芳巧(2003).護理系在職專班生學習概念構圖之態度與成效,慈濟護理 雜誌,2(1).42-51

林艷君、張媚、陳滋茨、蔡麗雅、黃秀梨(2000).護理畢業生對學校教育與課程評價之探 討.醫學教育,4(3),315-328

金繼春、林淑媛(2016).概念圖:護理之應用.台北市:華杏 許麗玲(2001).21世紀之護理臨床教育.醫學教育,5(1),61-70

張玠、陳筱瑀(2017).數位學習在護理教學之應用.數位與開放學習期刊,7,1-25 陳嘉陽(2012).教育概論(上冊).教甄策略研中心

黃河銓、汪翠瀅(2005).以電腦輔助合作學習診斷系統應用於人類發展學之課程規劃.醫學 教育,9 (3),211-213

黃敏哲(2006).醫學多媒體教材創作-以解剖學為例(未發表的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應用美術 學系,新北市

羅希哲、溫漢儒、曾國鴻(2007).概念構圖融入電腦輔助教學法應用於綜合高中學生化學科

之學習成效及態度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5(2),169-194

溫世仁、蔡志忠(1998).你能懂多媒體.台北:大塊文化

簡麗瑜、黃湘萍(2006).「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在護理教育上之運用.護理雜誌,53(6),

59-64

蔣欣欣、余玉眉(2005).大學護理課程之變革歷程-教師行動分析.護理雜誌,52(2),56-60

Feldman, R. S. (2015)  實用人類發展學(穆佩芬等譯) 台北:華杏。(原著出版於2011)

鄭晉昌(1993).電腦輔助學習的新教學設計觀-認知學徒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1(1),5 盧秋如、石國棟、陳嘉弘、何國龍(2006).比教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對大學生學習動

機之探討,北體學報,14,48-59

Aein, F., & Aliakbari, F. (2017). Effectiveness of concept mapping and traditional linear nursing care plans on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clinical pediatric nursing course.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6(13), 1-

Atay, S., & Karabacak, Ü . (2012). Care plans using concept map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s of nursing stud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 18, 233- 239.

Bressington, D. T., Wong, W. K., Lam, K. K. C., & Chien, W. T. (2018). Concept mapping to promote meaningful learning, help relate theory to practice and improve learning self-efficacy in Asian mental health nursing students: A mixed model pilot study. Nurse Education Today, 60,47-55

Boyle, T. (1997). Design for multimedia learning. New York: Prentice Hall.

Chan, Z. C. Y. (2017). A qualitative study on using concept maps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Nursing Education in Practice. 24, 70-76.

(11)

9

Clayton, L. H. (2006). Concept mapping: An effective, active teaching-learning method. Nursing Education Perspectives, 27(4), 197-203

Cook, L. K., Dover, C., Dickson, M., Colton, D. L. (2012). From care plan to concept map: A paradigm shift.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Nursing, 7 (3), 88–92.

Daley, B. J., Shaw, C. R., Balistieri, T., Glasenapp, K., & Picaentine, L. (1999). Concept maps:

Strategy to teach and evaluate critical thinking.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38(1), 42-47.

Harrison, S., & Gibbons, C. (2013). Nursing student perceptions of concept map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Nursing Education Perspectives, 6(34), 395-399.

Hoffman, E., Trott, J., & Neely, K. P. (2002). Concept mapping: A tool to bridge the disciplinary divide.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187(3 suppl), s41-s43.

Jamison, T., & Lis, G. A. (2014). Engaging the learner by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clinical competence: the impact of concept mapping and simulation as innovative

strategies for nurse-sensitive outcome indicators. Nurse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49 (1), 69–80.

Jereb, E., & Smitek, B. (2006). Applying multimedia instruction in e-learning. Journal of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 43(1) 15-27.

Kowitlawakul, C., Chuengkriankrai, B., Luecha, Y., Thanooruk, R., Panijpan, B., & Ruenwongsa. P.

(2009). Enhancing nursing students' skills in vital signs assessment by using

multimedia 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 with integrated content of anatomy and physiology.

Nurse Education Today, 29(1), 66-72.

Kowitlawakul, Y., Chan, M. F., Tan, S.S., Soong, A. S., & Chan, S. W. (2017). Development of an e-learning research module using multimedia instruction approach. Computers, Informatics, Nursing, 35(3), 158-168.

Lee-Hsieh, J., Kuo, C. L., Turton, M. A., & Hsu, C. L. (2007). An action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caring curriculum in Taiwan: Part II.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46(12), 553-561.

Lee-Hsieh, J., Kuo, C. L., & Tsai, Y. H. (2004). An action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caring curriculum in Taiwan.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43(9), 391-400.

Myers,T., Monypenny, R., & Trevathan, J. (2012). Overcoming the glassy-eyed nod: An application of process-oriented guided inquiry learning techniqu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 of Learning Design, 5(1), 12-22.

Nesbit, J. C. & Adesope, O. O. (2004). Learning with concept and knowledge maps: A meta-analysi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6 (3), 413-448.

Novak, J. D. (1990). Concept maps and Vee diagrams: Two metacognitive tools to facilitate meaningful learning. Instructional Science, 19, 29-52.

Novak, J. D., & Gowin, D. B. (1984). Learning how to lear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Donnell, A. M., Dansereau, D. F., & Hall, R. H. (2002). Knowledge maps as scaf olds for cognitive process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4, 71–86.

(12)

10

Vacek,J. E. (2009). Using a conceptual approach with concept mapping to promote critical thinking.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48(1),45-48.

Wahl, S. E., & Thosmpson, A. M. (2013). Concept mapping in a critical care orientation program: A pilot study to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and decision-making skill in novice nurses. The 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Nursing,44(10),455-460.

Yue, M., Zhang, M., & Jic, C. (2017).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cept mapping on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nursing educ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Nurse Education Today, 52, 87-94.

(13)

11

附件一 學生基本資料 編號□□

1. 學生年齡:

2. 性別: □ 男生 □ 女生

3. 過去求學狀態: □一般高中 □ 高職

(14)

12

附件二 概念圖態度量表 編號□□

項目內容 非常

不同 意

不 同 意

稍不 同意

未決 定或 無意 見

稍 同 意

同 意

非常 同意

1.選擇一個護理主題的一些重要概念是一件容易的事 1 2 3 4 5 6 7

2. 把一個護理主題的一些重要概念按他們的相關性排序 是件容易的事

1 2 3 4 5 6 7

3.尋找適當的連接詞去橫跨並並連接兩個概念是一件容易 的事

1 2 3 4 5 6 7

4.一般而言,建立一個護理主題的「概念圖」是一件容易的

1 2 3 4 5 6 7

5.如果我設計的概念圖十分不理想,我可以很容易地在重 建此概念圖

1 2 3 4 5 6 7

6.在課堂上的黑板或投影片,我願意顯示我的「概念圖」給

全班同學

1 2 3 4 5 6 7

7.如果我需要了解一個特別的主題,我願意建構它的「概念

圖」

1 2 3 4 5 6 7

8.「概念圖」概念圖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去了解護理 1 2 3 4 5 6 7

9.在其他課業中,我使用「概念圖」的方法幫助我學習 1 2 3 4 5 6 7

10.「概念圖」很難學習 1 2 3 4 5 6 7

11.建構一個「概念圖」是很費時間的 1 2 3 4 5 6 7

12.「概念圖」是一個表示我如何了解一個主題的好方法 1 2 3 4 5 6 7

13.「概念圖」是幫助我有意義的組織一個概念的方法 1 2 3 4 5 6 7

14.「概念圖」是有用的,因為它會顯示出我不知道的概念 關係

1 2 3 4 5 6 7

15.「概念圖」是有用的,因為它會告訴我需要再去學習甚 麼概念

1 2 3 4 5 6 7

16.我希望我的老師使用「概念圖」來表現她所要的概念間

關係

1 2 3 4 5 6 7

17.我自信我有能力去建構一個「概念圖」 1 2 3 4 5 6 7

18.我願意和我的老師說明並討論我的「概念圖」 1 2 3 4 5 6 7 19.「概念圖」應該代替護理考試,使它能決定一個學生知

道多少

1 2 3 4 5 6 7

20.建構一個「概念圖」是很有趣的 1 2 3 4 5 6 7

21.護理老師的「概念圖」對我學習護理將是很有 用的

1 2 3 4 5 6 7

(15)

13

附件三 人類發展學 半結構式訪談指引 1. 您對於人類發展學授課方式的想法是?

2. 您在學習人類發展學課程之後,您對於這一門課自己的學習經驗是?

3. 您在修完人類發展學之後,自我學習評估與學習心得是?

4. 用一句話形容在整個人類發展學課程中的學習經驗?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Problem-based learning, i.e., a learning model using a real-life problems to promot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while acquiring knowledges and skills relev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