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一、教育類型
1. 家庭教育:(1)性格養成(可塑性最大);(2)生活常識與價值觀。
2. 學校教育:(1)學習基本知識、藝能;(2)陶冶心性,發現自我潛能、性向。
3. 社會教育:(1)生活智能的終身教育。
二、班級自治
註:採多數決。(事實、定理、純屬個人事務等不屬於自治事項)
1. 票數相同:選舉則抽籤決定,議案則主席裁定。
2. 會議規範:提案 附議(連署) 討論 表決。
3. 權宜問題:處理阻礙會議進行的事故。
4. 秩序問題:改正會議錯誤的流程。
\\\\\\\\\\\\\\\\\\\\\\\\\\\\\\\\\\\\\\\\\\
(一題不漏)
一、教育類型
(C)1. 如表是近年來我國教育概況的部分統計資料,根據內容判斷,民國85年至90年間的教育 發展具有下列哪一種現象?
(A)小班小校理想日益背離 (B)地方教育經費逐年增加
(C)高等教育規模迅速擴張 (D)中等學校學生程度提升 【基93一30】
項目 85年 86年 87年 88年 89年 90年 政府教育經費(億元) 4,076 4,209 4,307 4,531 4,015 4,093 國小平均每班學生數(人) 34.2 33.1 31.9 31.5 30.8 30.5 高等教育學生數(萬人) 79.6 85.6 91.6 99.4 109.2 118.7
1. 中等教育:國中、高中。
2. 高等教育:專科、大學。
(C)2. 阿英就讀建國國小,哥哥就讀富強國中,另外還有一個唸忠毅家商的表哥,與唸社區大學 的阿姨。請問上述四人之中,哪一位是在職業學校就讀?
(A)阿英 (B)阿英的哥哥
(C)阿英的表哥 (D)阿英的阿姨 【基90二12】
8
(A)3. 社區學院的開辦,使得早年因家境清寒而中斷學業的黃先生,得以實現繼續就學的願望。
請問政府這項政策的實施,符合教育的何種理念?
(A)終身學習 (B)菁英教育 (C)鄉土教學 (D)補救教學 【基90一14】
(D)4. 王先生退休後,平日上午到老人學苑上健康飲食課程,下午則在補習班學習電腦;女兒白 天在報社上班,晚上到社區大學進修語文。假日時,全家常去縣內的文化中心看展覽。請 問:以上有關王家的敘述,最足以表現下列哪一概念?
(A)多元文化 (B)休閒生活 (C)社會規範 (D)終身學習 【基94一13】
(C)5. 阿博和同學三人,徵得其父母的同意後,前往國立歷史博物館參觀「兵馬俑-秦文化」展 覽,藉以了解這批兩千年前的歷史文物,順便完成他們參觀心得報告。請問阿博一行人的 參觀活動,是利用何種教育型態的學習?
(A)家庭教育 (B)社區教育 (C)社會教育 (D)學校教育 【基91一44】
博物館是非正規的社會教育,社區教育也是社會教育的一環,故本題不選(B)。
(D)6. 小明的母親參加鎮民服務社的電腦課程,學會利用網路來獲取資訊,也結交不少好朋友。
若她還想從事其他社會教育的進修,則可以透過下列哪一種方式達成?
(A)就讀二專 (B)就讀研究所 (C)就讀技術學院 (D)就讀社區大學 【基92一12】
二、班級自治
(A)1. 學期初的第一次班會課,王老師要求班上同學做好下列事項,其中哪一項屬於學生自治的 範圍?
(A)訂定班級生活公約 (B)提擬個人讀書計畫
(C)準時繳交各科作業 (D)穿著制服到校上課 【基90二13】
班規不得牴觸校規,校規不得牴觸國家法令。例如:班會通過將上課不守秩序的同學退學,
因牴觸校規,同時違背國家法令,是無意義的決議。
(D)2. 阿鑫等人參觀「人權教育資料展」,看到《世界人權宣言》的譯文寫著「人皆生而自由,
在尊嚴及權利上均各平等。」下面是同行的四位同學分別對這句話的闡釋。請問哪一種觀 點不符合這句話的精神?
(A)個人的自由,應以不侵害他人的自由為界限 (B)追求人權應以自由、尊嚴與平等為基本前提 (C)積極行使自己的權利,也應尊重他人的權利
(D)可以多數決的方式,限制少數人的基本權利 【基92二13】
基本權利的限制不得以表決為之(除非修憲)。我國憲法 23 條對基本權利的限制規定如 下:除為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有必要者外。
不得以法律限制之。
9
(收錄 95%)
一、教育類型
(B)1. 某市向中央爭取經費補助,希望在該市設立博物館。設置博物館最可能為都市帶來哪些益 處?
甲、強化社會教育機構,實現終身學習;
乙、刺激民眾商業思維,促進經濟成長;
丙、擴大都市化的範圍,增加都市空間;
丁、爭取經費補助,改善地方財政赤字;
戊、提供活動空間,紓解都市生活壓力
(A)甲、丙 (B)甲、戊 (C)乙、丁 (D)丙、丁 【學93一50】
乙、博物館是文教機構非營利事業單位。
丙、都市化是指農業轉為工、商業的過程。
丁、經費是補助設立博物館,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為打平財政赤字之用。
(C)2. 人類社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而產生不斷的變化,稱之為社會變遷。下列各因素中,何 者最不容易造成急遽的社會變遷?
(A)新科技 (B)戰爭 (C)教育 (D)重大自然災害 【學91二61】
教育是國家百年大計,不可能有立即、明顯的改變,只會帶來長遠的影響。
10
方案選擇的優先順序 人數 甲>丙>乙 21人 乙>丙>甲 20人 丙>乙>甲 11人 丙>甲>乙 8人
(收錄 80%)
一、多數決
1. 隨著杏花村美麗風景吸引愈來愈多的觀光人潮,既有的公路已 不足因應交通流量。當地政府提出未來交通發展三種政策備選 方案,分別為:
(甲)贊成興建高速公路
(乙)反對興建高速公路
(丙)原公路改善為快速道路。
其中60位具有投票權的村民他們對三種方案的態度順位排序如右表。
(D)c 如果今天由這60人投票表決決定發展方式,每位村民只有一張選票,請問甲乙丙三案的 得票數分別是多少?
(A) 21, 19, 20 (B) 29, 20, 11 (C) 29, 11, 20 (D) 21, 20, 19 【指98一28】
(C)d 由於第一輪投票各方案未能超過半數,村民針對第一輪結果之前二名的方案再次進行第二 輪投票,如果村民仍根據自己偏好順位投票,此時乙案獲得過半支持。請問此時採二輪投 票,主要基於下列何項考量?
(A)相對多數治理 (B)改善權力制衡
(C)強化決策正當性 (D)實現草根民主 【指98一29】
c 甲21票、乙20票、丙11+8=19票。若採相對多數,則甲案通過。
註:相對多數實質是少數,例如:2000年總統大選,扁呂得票率約40%、宋張38%、
連蕭22%→扁呂當選。
若我國採二輪投票,推測投給連蕭的票多數會轉往宋張→宋張當選。
d若採第二輪投票(絕對多數制),則丙的19票會轉投給甲、乙。
甲21+8票=29票,乙20+11=31票,則乙案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