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0113晨考.docx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0113晨考.docx"

Copied!
4
0
0

Teks penuh

(1)

1

明德女中 高職國文科試卷 單元:期考加油卷 L6,附錄一

得分__________

老師: 卓憶嵐 班級: 高三 姓名:     座號:

一、單選題 全部共44題,改分數時用加分的,一題2.5分。

1、(   )(甲)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乙)噲拜「謝」,起,立而飲之;(丙)於是遂

去。乃令張良留「謝」;(丁)老成凋「謝」,莫可諮詢;(戊)敬「謝」不敏。以上

「謝」字意義相同者為:(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戊

8、(   )下列詞語都可用於自稱並表示謙遜的態度,何者解釋有誤?(A)愚:謙稱自己不聰明 (B)

竊:有私下、私自之意,常有冒失、唐突的含意 (C)孤:古代帝王的自謙詞,表示無父無 母、出身低微 (D)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

9、(   ) 下列通同字的說明,何者錯誤?(A)距關毋「內」諸侯:納 (B)令將軍與臣有「郤」:

隙 (C)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背 (D)拔劍切而「啗」之:吃

11、(   ) 下列「乃」字的字義,何者和其他三者不同?(A)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

以指撥眥 (B)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 (C)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D)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

21、(   ) 下列通同字,何者說明錯誤?(A)秦「繆」公:通「穆」 (B)「傅」璣之珥:通

「付」 (C)散六國之「從」:通「縱」 (D)至今治「彊」:通「強」

16、(   ) 下列「 」內的字音,何者正確?(A)成「皋」:ㄍㄠ (B)制鄢、「郢」:ㄔㄥˊ (C)

「丕」豹:ㄆㄧˇ (D)范「雎」:ㄙㄨㄟ

18、(   ) 關於下列文句中「施」字的音義,何者說明正確?(甲)願無伐善,無「施」勞;

(乙)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丙)「施」薪若一,火就燥也;(丁)使之西面事秦,

功「施」到今。(A)甲乙音義皆同 (B)乙丙音義皆同 (C)丙丁音義皆不同 (D)甲丙音義皆 不同

19、(   ) 下列「 」中的字形,何者兩兩相同?(A)夜光之「ㄅㄧˋ」/牆「ㄅㄧˋ」 (B)彈箏

搏「ㄅㄧˋ」/麻「ㄅㄧˋ」 (C)「ㄓˋ」鄢郢/「ㄓˋ」服 (D)「ㄒㄧㄤ」嵌/銀行「ㄒ

ㄧㄤ」理

31、(   ) 我們常稱主張較激進者為「左派」,稱保守者為「右派」。可見某些與方位相關的詞

彙,常有特別的文化涵義。下列選項中,何者敘述正確?(A)「東道主」指主人;「西席」

指屬下 (B)「南面而王」指君臨天下;「北面而臣」指俯首稱臣 (C)「左遷」及「虛左 以待」均有貶謫之意 (D)「上行下效」、「下學上達」均指長輩所為,易為晚輩效之

36、(   ) 下列對於項莊舞劍,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的敘述,何者正確?(A)項

伯崇拜沛公的領導能力,因此以身翼蔽沛公 (B)描寫項伯的當機立斷、不拘小節 (C)項 伯劍法和舞蹈皆師承沛公 (D)項伯敵我不分,私義重於公利

37、(   ) 「項王、項伯東嚮坐;亞父南嚮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嚮坐;張良西嚮

侍。」從此段文字可知上述人物「東南西北」座次依序為:(A)項羽、項伯→范增→劉邦→

張良 (B)張良→劉邦→項羽、項伯→范增 (C)范增→項羽、項伯→劉邦→張良 (D)項羽、

項伯→范增→張良→劉邦

38、(   ) 〈諫逐客書〉一文措辭巧妙,「用色豐富」極具形象之美。下列文句,何者沒有加以

「著色」?(A)四時充美,鬼神降福 (B)阿縞之衣,錦繡之飾 (C)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 鼓 (D)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

39、(   ) 下列關於〈諫逐客書〉的敘述,何者不正確?(A)「書」為古代臣下對君王的奏疏 

(B)本文一開始以「議」字批判逐客之事,開門見山,論點明確 (C)善於運用排比、對偶、

鋪陳等手法 (D)句式散偶錯綜,長短相間,詞藻瑰麗,聲律鏗鏘

43、(   ) 〈鴻門宴〉一文中,劉邦的性格複雜多變,下列敘述何者有誤?(A)筵席中劉邦藉如廁

尿遁,抄小路逃回漢營,則見其膽小怕事,貪生怕死 (B)從劉邦一回營馬上殺了洩露軍情 者,可見其行事風格毫不手軟 (C)與項伯約為親家,口稱閉關守城乃為防備盜賊,足見其 見風轉舵之機警狡獪 (D)在面見項羽時降低姿態,宴中又屈居末座,以示臣服,可見其能 伸能屈的柔軟身段

46、(   ) 下列選項,何者意思和「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乎嗚嗚快耳者」最不相同?(A)陽

春白雪 (B)鄭衛之音 (C)下里巴人 (D)嘔啞嘲哳

59、(   ) 下列文句的言外之意,何者不正確?(A)「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

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劉邦已痛改前非,是位值得尊敬的仁人君子 (B)「沛公奉

(2)

1

明德女中 高職國文科試卷 單元:期考加油卷 L6,附錄一

得分__________

老師: 卓憶嵐 班級: 高三 姓名:     座號:

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劉邦拉攏項伯,結為親家,日後好有個照應 (C)「范增數目項 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范增不斷用動作提醒項羽立刻殺了劉邦 (D)「人方為刀 俎,我為魚肉」──處境極為危險,大難臨頭

55、(   ) 鴻門宴中所凸顯的人物性格,下列選項何者不正確?(A)甲 (B)乙 (C)丙 (D)丁 

60、(   ) 李斯〈諫逐客書〉:「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中所言「十思」,何者與此強調的意思相同?(A)見可欲,則思知足 以自戒 (B)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C)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D)憂懈怠,則思慎 始而敬終

63、(   ) 樊噲說:「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對於這兩句的詮釋,何者正確?(A)意近

於「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 (B)提醒項羽情勢緊張,應以取得天下為優先考量  (C)意為「做大事不忘重視小節,行大禮仍不可忽略一般禮數」 (D)可見樊噲是為達目的,

不擇手段的人

70、(   ) 〈諫逐客書〉一文中,下列哪一文句就秦王大業前途發為議論,以警醒其了悟「逐客

之失」?(A)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 (B)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

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彊大之名也 (C)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 在乎民人也 (D)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73、(   ) 「錯綜」修辭中的「抽換詞面」,是指將文句中重複出現意義相同的詞語,改換成其

他近義的詞語。下列文句,何者沒有運用此一技巧?(A)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 郡,南取漢中 (B)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 (C)侶魚蝦而友 麋鹿 (D)夫風無雌雄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

75、(   ) 下列文句使用的修辭,何者與「頭髮上指,目眥盡裂」相同?(A)問君何能爾?心遠地

自偏 (B)銜遠山,吞長江 (C)朝濟而夕設版焉 (D)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85、(   ) 下列選項「 」中的字詞,何者不作動詞?(A)「軍」霸上 (B)「籍」吏民、封府庫

(C)不敢「倍」德 (D)人方為刀「俎」

90、(   ) 下列關於李斯的敘述,何者正確?(A)與韓非從孟子學儒家之術 (B)後入秦,任丞相,

廢封建,秦初法令多出其手 (C)擅長書法文字,以隸書名世 (D)為文瑰麗排比,為漢樂 府之先聲

93、(   ) 如果想請先秦諸子就其主張的學說進行專題演講,下列哪一個構想最不恰當?(A)請老

子講「柔弱勝剛強」 (B)請墨子講「愛化解紛爭」 (C)請荀子講「良知與敬天」 (D)請 李斯講「成功說服三部曲」

100、(   ) 下列關於史書的說明,何者正確?(A)中國第一部國別史——《國語》 (B)中國第一

部通史——《資治通鑑》 (C)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春秋》 (D)中國第一部編年 體史書——《資治通鑑》

101、(   ) 下列有關〈燭之武退秦師〉和〈諫逐客書〉的比較,何者錯誤?(A)談判者:前者是燭

之武,後者是李斯 (B)談判對象:前者是秦伯,後者是秦王政 (C)談判方式:前者使用 激將法勸退,後者以寓言故事說服取消逐客之令 (D)談判結果:前者退兵,後者取消逐客 令

102、(   ) 關於《史記》、《漢書》的比較,下列何者正確?(A)《史記》作者為西漢司馬遷,

《漢書》為北宋司馬光 (B)《史記》所記起自漢高祖,終於王莽之誅;《漢書》起自黃帝,

(3)

1

明德女中 高職國文科試卷 單元:期考加油卷 L6,附錄一

得分__________

老師: 卓憶嵐 班級: 高三 姓名:     座號:

終於漢武帝 (C)均為紀傳體、正史 (D)《史記》為紀傳體、通史、正史之祖,《漢書》

為國別史之祖

105、(   ) 下列對諸子各家的思想敘述,何者正確?(A)將陰陽矛盾作用引起的變化,用來解釋社

會人事——法家 (B)主張順其自然,認為法律是對人類的束縛,要全部捨棄——道家  (C)以《詩》《書》六藝為教材,以陶冶人格為依歸,以太平、大同為政治理想國——墨家 (D)兼愛、非攻、節用、節葬、非樂、尊天、明鬼、非命、尚同、尚賢——名家

106、(   ) 下列有關史書體例的相關簡介,何者敘述錯誤?(A)紀傳體是以人物傳記為中心,始於

《史記》 (B)「本紀」敘述帝王事跡,「世家」記述王侯、封國 (C)「表」用來排列大 事,「書」記典章制度,「列傳」記人物 (D)「通史」指僅記一代歷史的史書

107、(   ) 下列成語典故與相關人物的配對,何者正確?(A)一飯千金——韓非 (B)引錐刺股—

—張儀 (C)東門黃犬——張良 (D)指鹿為馬——趙高

108、(   ) 下列關於紀傳體的說明,何者正確?(A)是中國史書最早發展的體例 (B)以事件為綱

目敘寫 (C)是中國正史的體例 (D)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是《漢書》

109、(   ) 下列對於歷代人物師生關係的敘述,何者正確?(A)孔門四科中,德行科的代表是顏淵、

子路 (B)集法家大成的韓非,曾師事儒家的荀子 (C)歐陽脩學古文於蘇軾,為當代古文 運動領導者 (D)宋濂的學生史可法,被明成祖誅戮十族,慘烈異常

103、(   ) 下列文章的敘述,何者有誤?(A)〈諫逐客書〉中對比、排比、舉例之處甚多,文辭流

暢 (B)〈師說〉一文為韓愈所作,旨在說明教師的重要性及為人師的條件 (C)〈廉恥〉

是顧炎武論述廉潔知恥的重要,攸關個人生命榮辱與國家民族盛衰,而關鍵在家庭教育  (D)〈勸學〉是《荀子》的一篇,論述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 教育方面的觀點

120、(   ) 下列文字應刪去哪些畫線處,才能使文句更通順?「二○一六年奧運會共有四個候選

城市提出申辦報告,(甲)共計分別是里約熱內盧、馬德里、東京、芝加哥,最後(乙)

決定由里約熱內盧勝出。該城(丙)單單不僅是西第二大城,(丁)同時也是南美洲第一 個主辦奧運的城市。」(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二、閱讀測驗

(1)~(3)為題組。請閱讀以下文字並回答問題。

  晏子將至楚。楚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 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

『何坐?』曰:『坐盜。』」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 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 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春秋》卷六〈內篇‧雜〉下)

( 1 )( )關於此文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善用對話,人物形象鮮明 (B)楚王接受手下的獻

計,準備羞辱晏嬰一番 (C)晏嬰頗識大體,刻意「避席」回答楚王的問話 (D)楚王惱羞成 怒,反罵晏嬰不知禮數

( 2 )(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文意與下列何者相似? (A)舉世皆濁我獨清,眾

人皆醉我獨醒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D)物以類聚,人以群 分

( 3 )( )對於上文中所出現的人物之評價,下列何者不正確? (A)楚王——自取其辱 (B)晏子

——機智能辯 (C)左右——阿諛逢迎 (D)被縛者——橘化為枳 5、閱讀下文,並回答第(1)~(2)題

(甲)勝敗由來不可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杜牧〈題烏江亭〉)

(4)

1

明德女中 高職國文科試卷 單元:期考加油卷 L6,附錄一

得分__________

老師: 卓憶嵐 班級: 高三 姓名:     座號:

(乙)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戰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王安石〈烏江亭〉)

( 1 )( )下列關於這兩首詩的敘述,何者錯誤? (A)兩首詩都認為江東子弟願意跟隨君王捲土重

來 (B)兩首詩所詠的人物為項羽 (C)兩首詩所評價的歷史事件都是「烏江自刎」 (D)兩 首詩都是詠史詩

( 2 )( )下列關於這兩首詩的評述觀點,何者敘述正確? (A)甲詩認為捲土重來的關鍵在江東子

弟身上 (B)乙詩認為捲土重來的關鍵在項羽身上 (C)甲詩認為項羽若肯渡江,則楚漢勝敗 未可知 (D)乙詩認為即使江東子弟願為項羽捲土重來,項羽也沒有能力奪得天下

6、(1)~(3)為題組。請閱讀以下文字並回答問題。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

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ㄈㄥ)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

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 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 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 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贊》)

( 1 )( )《史記》的「本紀」本記載帝王事跡,由此段記載可知司馬遷為何將項羽納入本紀? 

(A)因為項羽是重瞳子,有帝王之相 (B)因為項羽是舜的後代,出自帝王後裔 (C)因為項 羽以平民身分率領諸侯滅秦,立「霸王」之業 (D)因為項羽放棄關中,回到楚地,放逐義 帝而自立為王

( 2 )( )下列選項,何者與引文中項羽所說「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涵義相近? (A)君要臣

死,臣不得不死 (B)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C)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D)不知自省,而怨 天尤人

( 3 )( )下列文句的解釋,何者正確? (A)「舜目蓋重瞳子」:舜的雙眼原來失明 (B)「乘勢

起隴畝之中」:以農夫的身分乘勢而起 (C)「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項羽放逐 義帝而自立為王,義帝因此怨恨王侯們叛離了他 (D)「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

因功自負,自作聰明卻不肯傚法古人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補充規定: 一、考查方式:定期考查以紙筆測驗方式行之為原則;藝能學科依其教學目標,採多元彈 性評量為原則。 二、考查次數:依各科每週教學時數,每學期舉行二至三次為原則。 三、成績評定:依各科每週教學時數及學科性質以日常考查占該科成績之 30%,期中考查 占該科成績之 40%及期末考查占該科成績之 30%為原則,惟高三下學期日 常成績考查占該科成績之

註 1:可擇二科加權加權後不受 30 分上限限制,但會考積分不得超過總積分三分之一。 註 2:五科總標示最高為 35 點。 會考等級標示點數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