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答案】
依
出 版∕民國一○九年七月 總召集∕陳彥良
10 指 9 考
生 物
前臺南一中 / 郭人仲老師
一 試題分布與配分
高中生物課程包括基礎、選修與應用生物,大致分為 19 個概念主題,109 年 指 考 試 題 主 要 集 中 在 「 遺 傳 與 分 子 生 物 學 (18 分 ) 、 植 物 的 生 長 與 發 育 調 節
(14 分)、演化與生物多樣性(11 分)、動物的排泄(10 分)」等 4 個主題,總共
占了 53 分,與 108 年相比有釋出 15 分給其他單元,這也表示分布較均勻。即便如
此,生命的起源主題仍然掛零,連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大單元也竟然缺席,非常不 可思議。
各單元概念比重與重要性不同,命題首先是考慮單元涵蓋的廣度,接著才是難度 問題,取材平均不是首要考慮的項目,因此分析各單元占分比重以決定重要性的做法 並不保險,但占分一直都很多的單元就要特別注意。
自 105 年獨立出實驗題後,歷年狀況很不相同,有些與課本實驗相關性甚高,今
年則有課本實驗原理延伸。最令人驚訝的是考了細胞大小,卻無任何資料判斷依據,
而是建立在日常的觀察經驗回憶。顯然對日後實作教學有一定影響。
與 108 年試題相比,遺傳與分子生物學主題占 18 分,仍高居榜首,但接下來的
排名全換了,植物的生長與發育調節大幅提升到 14 分,動物的排泄居然從 2 分變 成 10 分,熱門的免疫領域則從 23 分掉到 6 分,真是跌破眼鏡,換句話說除了遺傳 單元一定要澈底做到滴水不漏外,其餘單元根據前一年配分來預測比重未必準確。
表 1 是 109 年生物指考試題分布與配分。
表 1 109 年生物指考試題分布與配分 主題 翰林課本章節 單選題
(1 分)
多選題 (2 分)
閱讀題 實驗題 非選 擇題
108 總分
109 單選 總分
(2 分) 多選 (2 分)
單選 (2 分)
多選 (2 分)
生 物
主題 翰林課本章節 單選題 (1 分)
多選題 (2 分)
閱讀題 實驗題 非選 擇題
108 總分
109 單選 總分
(2 分) 多選 (2 分)
單選 (2 分)
多選 (2 分) 植物的構
造與功能
CH2 植物的構造與 功能
4 0
植物生長 與發育的 調節
CH2 植物的構造與 功能
CH4 植物的生殖與 生長
6,9 29,33, 34
四 1,2,3
8 14
動物的循 環
CH3 動物的構造與 功能
CH5 動物的循環
7 22 12 3
動物的消 化與吸收
CH3 動物的構造與 功能
CH6 動物的消化與 吸收
13 24 2 3
動物的呼 吸
CH3 動物的構造與 功能
CH7 動物的呼吸
17* 35 6 3
動物的排 泄
CH3 動物的構造與 功能
CH8 動物的排泄
25,26 三
1,2,3
2 10
動物的內 分泌
CH3 動物的構造與 功能
CH9 動物的神經與 內分泌
(20) 27 二
1,2*, 3*
2 9
神經系統
CH3 動物的構造與 功能
CH9 動物的神經與 內分泌
18,19 5 2
人體的感 官
CH9 動物的神經與 內分泌
41*, 42*, 43*
2 6
生殖與發 育
CH3 動物的構造與 功能
4,(20) 23 0 4
基
基
選
基
選 基
選
基
選 基
選 基
選
基
選
選
基
109指考
主題 翰林課本章節 單選題 (1 分)
多選題 (2 分)
閱讀題 實驗題 非選 擇題
108 總分
109 單選 總分
(2 分) 多選 (2 分)
單選 (2 分)
多選 (2 分)
人體的防 禦
CH3 動物的構造與 功能
CH10 人體的防禦 CH3 生物科學與醫
藥
(2),14, 15,16
28 23 6
遺傳與分 子生物學
CH4 遺傳 CH11 遺傳
36,37, 39*, 40*
38 45,46, 47,48
24 18
演化與生 物多樣性
CH5 演化與生物多 樣性
CH12 演化
(2),11*, 12
(30) 一
1,2,3
0 11
生態學
CH6 生物與環境 CH13 生物多樣性與
保育
CH4 生物科學與環 境
8,10 31,32 4 6
農業科技 CH1 生物科學與農 業
(30) 0 1
食品科技 CH2 生物科學與食 品
5 0 1
總分 23 32 16 12 24 110 104
註:基、選、應 分別代表基礎、選修、應用生物,表中數字為題號,括號表示跨主 題,*表示與主題內容無直接關聯。跨主題的題目因為分散不同單元,故計算占 分時造成重複計分。
二 試題形式
基
選 應
基 選
基
選 基 選
應
應
應
這些年的閱讀題基本上都取自學術研究報告,除了測驗考生的基本閱讀理解能力 外,還有許多判斷、分析、應用,屬於更深層科學性思維的評量,具有較高的鑑別 度。
三 從測驗目標看試題
根據大考中心公布的指考測驗目標來看,109 年指考雖然大多數仍在評量科學知 識,但許多試題包含分析與推理成分。考生普遍反應難度變高,作答需要花更多時間 思考。但不可否認,最能代表綜合能力的實驗設計題仍然沒有出現,去年筆者便認為 其他國家都可以做到,臺灣沒有什麼理由不能做。
不過,自 103 年以來的試題趨向細節化,試題逐漸走向概念統整,但更要求細節 清楚,109 指考也是如此,甚至許多學科概念根本不見於課本,如正回饋、出土順序 等,問題是課本沒有的概念,也沒有任何資訊提供,甚至課綱都負面表列的正回饋也 是一再出現,顯然大學命題端未必遵守考綱的要求。
從表 2 可知,大多數試題一如往常多為生物學知識,但在目標 3 的試題比例有提 升,這是素養試題的趨勢。
表 2 指考測驗目標與試題分布
指考測驗目標 細目 題號
1.測驗生物學知識
1a.基本的生物學知識 1,2,3,4,5,6,7,9,10,13,14,15,16, 18,19,20,21,22,23,24,25,26,27, 28,29,30,31,32,33,35,44,48,二 1 1b.基本的生物學實驗原理 47
1c.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學知識
1d.延伸的生物學知識 17
2. 運用科學方法的能力
2a.觀察、分類及推理的能力 8,11 2b.形成假說、實驗設計及創造思考能力 2c.實驗操作的能力 45,46 2d.資料的處理及圖表製作的能力
3. 測驗對生物學論述或 實驗報告的閱讀分析 與判斷能力
3a.理解科學文章內容的能力 36,39,三 1
3b.根據科學文章作合理判斷的能力 37,38,40,41,42,43,三 2,三 3 3c.分析與推論實驗數據的能力 12,34,一,二 2,二 3,四 3d.綜合評價科學文章的能力
109指考
四 爭議試題
生物命題要考慮的點很多,非常容易出錯,筆者認為至少有 5 道試題存在許多值 得討論之處。
1 第7題
選項有許多步驟不完整但順序正確,要算正確與否,會造成判斷混淆。
2 第w題B選項
共同祖先是指兩者有最近的共同祖先,故現生鳥類與暴龍是具有共同遠祖,
而非共同祖先。命題者可能認為既然都屬於恐龍,因此具有共同祖先,這概念是 錯誤的。本題應該沒有答案。
3 第j題E選項
課綱明定負面表列不得提及正回饋,此已超綱。
4 第$題
題幹敘述不易釐清是考石細胞抑或厚壁細胞,多面體石細胞的形狀到底要算 不同或相同?且有保護內部構造的功能嗎?
5 第&題
細胞大小固然是生物學基本常識,但實際上在觀察根尖有絲分裂時,應該沒 有人會再用顯微測微器去測量,如此一來又有誰會知道細胞大小?除非是記憶背 誦。不過,話說回來,教師要如何能讓學生認知細胞的大小?難道只能用顯微測 微器嗎?其實利用目鏡標示的視野直徑就可以估算,詳情參見本題解析。
五 總結
109 年生物指考試題大致涵蓋所有主題單元,就評量的概念廣度而言是達成目的 了,但生物學非常重要的細胞能量利用主題居然完全缺席,實在意外!就試題認知向 度而言,仍然較偏重記憶,尤其是概念統整細節的考法要特別注意,但分析與推理題 有上揚趨勢。
對於協助學生應考準備而言,每個單元當然都要精熟,但對於幾個配分常勝軍的 主題,教師要特別提醒,並提供課外相關資料或新知幫助深入研究。實作題的 CP 值
第壹部分:選擇題(占 76 分)
一、單選題(占 20 分)
說明:第1題至第p題,每題有4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
請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1分;答錯、未作答 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1 蛋白質於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初合成後,接著依序經過細胞的哪些部位?最後到 達何處?
選項 運輸路徑 終點
A 核糖體→平滑內質網→液泡→高基氏體 至細胞質 B 核糖體→粗糙內質網→高基氏體→溶體 存於溶體內 C 核糖體→平滑內質網→液泡→高基氏體 釋出到細胞外 D 核糖體→粗糙內質網→溶體→高基氏體 釋出到細胞外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基礎生物(上)第一章 生命的特性
選修生物(上)第一章 生物體的基本構造與功能
測驗目標 評量內膜系統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蛋白質從位於粗糙內質網上的核糖體製造出後,進入粗糙內質網,再以 囊泡送至高基氏體修飾,最後以囊泡送至細胞膜進行胞吐釋出;另一路 徑則是由高基氏體形成溶體。
2 有關原核生物的敘述,何者正確?
A細胞壁為幾丁質構成
B藍綠菌疊層石為古菌的化石 C造成登革熱的鏈球菌屬於細菌
D草食哺乳動物腸道內的無氧環境可找到細菌或古菌
答 案 D
命題出處 基礎生物(下)第五章 演化與生物多樣性
測驗目標 評量真細菌與古細菌的構造特性與分布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A真細菌的細胞壁成分為肽聚糖,古細菌則為假肽聚糖。幾丁質是真菌 細胞壁的主要成分。B藍綠菌屬於真細菌,故不是古菌的化石。C登革 熱病原體為病毒。
3 有關減數分裂的過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減數分裂1,成對的同源染色體分離並分裂成兩個子細胞 B減數分裂1,同源染色體發生聯會,排列成二分體
C減數分裂2,染色體複製,每個子細胞再度形成二分體 D減數分裂2,2n 的染色體向兩旁移動形成單套的子細胞
答 案 A
命題出處 基礎生物(下)第四章 遺傳
測驗目標 評量有絲分裂的概念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B排成四分體。C此時染色體不會複製。D應是 1n 的染色體向兩旁移 動。
4 下列有關生殖系統的敘述,哪些正確?
A精子在細精管中形成且成熟並在副睪中儲存
B儲精囊分泌鹼性液體組成精液並具有儲存精子能力 C排卵前卵巢釋出大量黃體成長激素誘發排卵
D排卵後濾泡發育成黃體並釋出黃體激素
答 案 D
命題出處 基礎生物(上)第三章 動物體的構造與功能
測驗目標 評量生殖系統的構造與功能
難 易 度 中
答 案 C
命題出處 應用生物(全)第二章 生物科學與食品
測驗目標 評量發酵工業的製程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A行發酵作用。B啤酒酵母菌。D豆類仍含有碳水化合物。
6 下列關於植物光週期調控的敘述,何者正確?
A光週期日照時間短於臨界日照時間時才開花的植物為短日照植物 B所有植物開花與否皆受光週期的影響
C日照期對植物開花的影響比連續黑暗期更重要
D短日照植物在光週期中受紅光(R)短暫處理,不會影響其開花
答 案 A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上)第四章 植物的生殖與生長
測驗目標 評量植物光週期性
難 易 度 中
詳 解 B未必,中性植物開花不受光週期影響。C連續黑暗期較重要,因為 Pfr在黑暗中是緩慢轉變為 Pr,這需要時間,但在光照下 Pr一下子就轉 變為 Pfr。D紅光將阻斷連續黑暗時間,會使短日照植物不開花。
7 心搏週期中,有關節律點電衝動、心臟收縮及瓣膜連續開閉的時間順序,下列 何者正確?
A前一次週期心室收縮→節律點電衝動→心室收縮 B前一次週期心室收縮→節律點電衝動→心房收縮 C前一次週期半月瓣閉→節律點電衝動→房室瓣開 D前一次週期房室瓣閉→節律點電衝動→半月瓣開
答 案 C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上)第五章 動物的循環
測驗目標 評量心搏週期的進行順序
難 易 度 難
詳 解 本題必須同時考慮節律點電衝動、心臟收縮及瓣膜連續開閉,因此有步 驟漏掉的都不能選。節律點(竇房結)發出訊號→心房收縮→房室瓣打 開→訊號到房室結→希氏束→心室收縮→房室瓣關閉,半月瓣打開→心 室舒張→房室瓣打開、半月瓣關閉。
8 某生於甲、乙、丙三地區進行物種調查,結果如圖 1 所示。
圖 1
有關甲、乙、丙地區的物種豐富度、均勻度、多樣性及生態穩定度,下列敘述 何者正確?
A各地區內的物種數總和為乙>丙>甲 B各地區內物種均勻度的高低為甲>乙>丙 C生態穩定度最高的區域為乙
D丙的生產者豐富度高且數量多於消費者,足以供應食物網中的能量消耗
答 案 D
命題出處 基礎生物(下)第六章 生物與環境
測驗目標 評量生物多樣性的高低判斷
難 易 度 中
詳 解 A甲、乙、丙物種數分別為 6、9、9,故物種數大小為乙=丙>甲。B 乙的各物種數量最平均,均勻度最大。甲物種數少很多,且有 2 種特別 多,均勻度最低。故均勻度大小為乙>丙>甲。C丙的肉食動物比草食 動物多,不符合能量流轉定律。D嚴格論,生產者是否能充足供應消費 者不是單看數量,起碼用質量會較好,例如:一棵樹可養活的消費者比 一株草更多。不過就肉食動物數量比草食動物少很多,較符合能量流轉 定律。
9 有關聖誕紅在冬季時開花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因 Pr轉為 Pfr的量較多,造成 Pr∕Ptotal低於臨界值,促進開花 B因 Pfr 轉為 Pr的量較多,造成 Pfr∕Ptotal低於臨界值,促進開花 C因 Pfr 轉為 Pr的量較少,造成 Pfr∕Ptotal高於臨界值,促進開花 D因 Pr與 Pfr的量約相同,造成 Pr∕Ptotal約為 1∕2,促進開花
答 案 B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上)第四章 植物的生殖與生長
測驗目標 評量短日照植物開花的光敏素形式比值之條件
難 易 度 難
詳 解 AC聖誕紅是長夜植物(短日照植物),需要提高 Pr 的比例(或降 低 Pfr 的比例),使 Pfr∕Ptotal比臨界值低,才有利開花。D臨界值不 是 Pfr與 Pr的比值為 1,沒有這種關係。
0 有關二氧化碳在生態系的角色,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是使地球溫暖的主要氣體之一
B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主要是由植物物種多樣性降低所致 C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分壓在工業化前後維持恆定
D大氣中二氧化碳因降雨的方式使海水 pH 值上升
答 案 A
命題出處 基礎生物(下)第六章 生物與環境 應用生物(全)第四章 生物科學與環境
測驗目標 評量大氣中二氧化碳不正常過多時造成的影響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B人類活動排放過多所致。C在工業化後升高。D造成酸化的主因不是 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硫。
q 某生整理關於地球史上五次物種大滅絕的資料如表 1 所示。根據表 1 內容,下 列何者是最合理的推論?
表 1 大滅絕 滅絕時間
(百萬年前) 物種化石
奧陶紀結束 444 三葉蟲、腕足動物、棘皮動物、珊瑚動物
泥盆紀結束 299 熱帶海洋造礁珊瑚、珊瑚動物、腕足動物、二枚貝 二疊紀結束 251 三葉蟲、腕足動物、軟體動物、許多脊椎動物 三疊紀結束 145 軟體動物、海綿、海洋脊椎動物、大型兩棲類 白堊紀結束 65 羊膜動物、恐龍、腕足動物、二枚貝、棘皮動物 A平行岩層的方向搜索,可找到不同地質年代的化石種類
B利用三葉蟲和二枚貝化石的有無區分奧陶紀和泥盆紀的岩層 C在三疊紀的岩層尋找大型兩棲類和海洋脊椎動物
D在白堊紀的岩層尋找三葉蟲和海綿的化石
答 案 C
命題出處 基礎生物(下)第五章 演化與生物多樣性
測驗目標 資料判讀
難 易 度 中
詳 解 A平行岩層的方向搜索,應會找到相同地質年代的化石。B但二疊紀也 有三葉蟲,白堊紀也有二枚貝,不能完全區分。C僅三疊紀有。D白堊 紀的岩層沒有三葉蟲與海綿的化石。
w 圖 2 為恐龍及鳥類的支序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圖 2 A暴龍是具有絨羽的恐龍及鳥類的共同祖先 B從演化的觀點,現生鳥類與暴龍具有共同祖先 C尾羽龍的幼體先長出絨羽,成熟後絨羽轉變為飛羽
D此支序圖也反映出化石出土順序:腔骨龍→暴龍→中華龍鳥→伶盜龍
答 案 無解【大考中心答案為B】
命題出處 基礎生物(下)第五章 演化與生物多樣性
測驗目標 圖表分析、支序圖的判讀
難 易 度 中
詳 解 A應該說暴龍與具有絨羽的恐龍具有共同祖先。B共同祖先是指兩者有 最近共同祖先,故現生鳥類與暴龍是具有共同遠祖,而非共同祖先。命 題者可能認為既然都屬於恐龍,因此具有共同祖先,這概念是錯誤的。
C飛羽是後來長的,並非由絨羽轉變。而且該圖也沒有顯示這樣的資 訊。D此為演化順序,至於出土順序是指挖掘發現的順序,並非演化關 係。
e 下列有關動物消化的敘述,何者正確?
A哺乳類主要行胞內消化 B腸道共生菌也參與消化作用 C消化道皆由平滑肌所組成
D人類胃液的分泌主要受到神經調控
答 案 B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上)第六章 動物的消化與吸收
測驗目標 評量消化構造、功能及調控
難 易 度 中
詳 解 A主要行胞外消化。B腸內菌能消化人體不能消化的物質,並產生一些 維生素,如維生素 B 群。C口腔與部分食道的肌肉有骨骼肌。D同時 受神經與激素調控,但激素較為主要。
8第r、t題為題組
2019 年底爆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經基因比對和鑑定得知,
病原體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WHO 目前命名為 SARS-CoV-2。暫時無特效藥的情 況下,多數患者主要依靠自身的免疫力得以痊癒。依上述資訊及習得的知識,回答 下列問題。
r 下列關於一般病毒特性的敘述,何者正確?
A具有自行增殖所需的酵素系統 B不會感染細菌
C在患者發病前已大量增殖,並破壞宿主細胞 D無專一性能感染多種宿主
答 案 C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下)第十章 人體的防禦
測驗目標 評量病毒的特性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A病毒不具酵素系統。B噬菌體可以感染細菌。D需與細胞的受體結合 才能感染,故具有專一性。
t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自行發展出的免疫力,最主要產生哪一種免疫 細胞以摧毀被病毒感染的細胞?
A活化後的巨噬細胞,分泌干擾素 B活化後的嗜中性白血球,吞噬病毒
詳 解 A巨噬細胞會吞噬病毒,但不會吞噬被感染的細胞。B病毒一般藏匿在 細胞內,嗜中性球無法吞噬。C抗體是做標記,無法直接摧毀被病毒感 染的細胞。
8第y、u題為題組
流感或新型冠狀病毒常會造成肺感染引起組織液積聚在肺泡和肺間質,進而造 成肺通氣與換氣功能障礙,嚴重影響血氧濃度。依上述資訊與習得的知識,回答下 列問題。
y 感染造成發炎反應釋出的介質會促使下列哪一構造的通透性增大?
A肺微血管的內皮細胞 B肺微血管的肌肉組織 C肺泡的上皮組織細胞 D肺泡的肌肉組織
答 案 A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下)第十章 人體的防禦
測驗目標 評量發炎造成的現象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A如此才會讓更多白血球移出。B微血管無肌肉。C不會增大通透性。
D肺泡無肌肉,氣管才有。
u 下列何者最有可能是肺泡組織液積聚對血紅素的影響,而導致血氧濃度降低?
A發炎介質降低血紅素與氧的親和力,使血紅素與氧的結合力下降 B組織液積聚使肺泡充滿液體而降低氧分壓,使血紅素難與氧結合 C組織液積聚導致鐵的水合反應,使血紅素中的鐵與氧的親和力喪失
D 血紅素主要運輸 CO2,肺泡內液體嚴重阻礙延腦透過偵測 CO2濃度來調節呼 吸
答 案 B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上)第七章 動物的呼吸
測驗目標 時事文本閱讀理解
難 易 度 難
詳 解 從題幹說明暗示液體堆積阻礙氣體交換,吸入的氣體減少,導致氧分壓 降低,故會降低氧氣與血紅素的結合。
8第i、o題為題組
杜甫詩「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幅員廣大的古帝國,藉由點燃相距遙 遠的烽火臺上的烽火,可迅速有效率地傳遞重要訊息。這好比具髓鞘神經纖維上動 作電位的跳躍式傳導。神經纖維烽火臺上的烽火(即動作電位)如電光火石般快閃
(即去極化)與快滅(即再極化),故烽火臺上可瞬間產生多次的動作電位,藉由 編織不同頻率與數目的動作電位,豐富多樣的訊息即可如編輯摩斯密碼般在烽火臺 間跳躍傳遞。依上述資訊與習得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i 將動作電位比喻為烽火,下列何種結構最能代表烽火臺?
A神經細胞的樹突 B纏繞軸突的髓鞘 C具髓鞘軸突的郎氏結 D神經細胞間的突觸
答 案 C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下)第九章 動物的神經與內分泌
測驗目標 評量動作電位的跳躍傳導機制、文本理解類比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C 由於髓鞘包裹處幾乎沒有離子通道,故只有郎氏結才能產生動作電 位。
o 動作電位可以如電光火石般快閃與快滅,因為代表烽火臺處的結構產生下列哪 一種反應?
A Na+湧入細胞,造成去極化;K+湧出細胞,造成再極化 B Na+湧出細胞,造成去極化;K+湧入細胞,造成再極化 C K+湧出細胞,造成去極化;Na+湧入細胞,造成再極化
D Na+、K+湧出細胞,造成去極化;Na+、K+湧入細胞,造成再極化
答 案 A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下)第九章 動物的神經與內分泌
p 有關女性月經週期中濾泡期晚期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黃體激素分泌達最高,並且負回饋至下視丘抑制 GnRH 的分泌 B黃體激素分泌達最高,並且刺激子宮內膜發育達行經期
C濾泡在 FSH 刺激下持續成長,並發育成熟形成黃體
D腦垂體黃體成長激素(LH)分泌突然大量增加,進而觸發濾泡排卵
答 案 D
命題出處 基礎生物(上)第三章 動物的構造與功能 選修生物(下)第九章 動物的神經與內分泌
測驗目標 評量女性生殖構造的發育與激素調控
難 易 度 難
詳 解 ABC濾泡期只會分泌極少量黃體素,等濾泡排卵形成黃體後,黃體素 的分泌量才會大幅提升,負回饋至下視丘抑制 GnRH 的分泌。D LH 與 FSH 分泌量突然暴增形成尖峰,隔天便排卵。
二、多選題(占 30 分)
說明:第a題至第b題,每題有5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請將 正確選項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 選項均答對者,得2分;答錯1個選項者,得1.2分;答錯2個選項者,
得0.4分;答錯多於2個選項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a 蛋白質是由胺基酸組成,一般書寫方式將胺基端置於左側,下列敘述哪些正 確?
A同種的胺基酸具有相同的 R 基(支鏈)
B胺基酸是否帶電荷是由羧基決定
C蛋白質的形狀結構發生改變,必會失去功能
D胺基酸之間形成的肽鍵是由右一個胺基酸的胺基與左一個胺基酸的羧基結合 E嵌入細胞膜內部的蛋白質,其結構主要是以極性的胺基酸與膜內脂質接觸
答 案 AD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上)第一章 生物體的基本構造與功能
測驗目標 評量蛋白質的構造
難 易 度 中
詳 解 A決定胺基酸種類的結構在 R 基。B在水溶液狀態時,羧基會解離 出 H+,並附在胺基,故為電中性;因此是否帶電由 R 基決定。C未 必,許多蛋白質在適當的 pH 下,改變構形才具功能,酵素就是如此。
s 人體站立時儘管有重力的影響,在下肢靜脈的血液仍能往上順利回流心臟。下 列哪些組織構造主要促成末端靜脈血液回流心臟?
A心臟瓣膜 B靜脈瓣膜 C下肢骨骼肌 D靜脈平滑肌 E心肌
答 案 BC
命題出處 基礎生物(上)第三章 動物的構造與功能 選修生物(上)第五章 動物的循環
測驗目標 評量靜脈血液流動的動力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A心臟瓣膜能在心臟收縮時防止血液逆流,而使血液進入心室或進入動 脈。C下肢骨骼肌常伴隨在靜脈旁,收縮時可協助血液流回心臟。D非 常不發達,並非推動血液流動的主力。E主要在推動血液流出心臟。
d 下列對於胎兒遺傳疾病篩檢的敘述,哪些正確?
A唐氏症胎兒主要利用超音波進行篩檢 B羊膜穿刺術是取掉落在羊水中的胎兒細胞 C苯酮尿症可利用染色體核型分析進行篩檢
D由基因突變所導致的疾病可利用 PCR 技術協助篩檢 E絨毛膜取樣術是取母親子宮的細胞作為胎兒染色體的篩檢
答 案 BD
命題出處 基礎生物(上)第三章 動物的構造與功能 應用生物(全)第三章 生物科學與醫藥
測驗目標 評量遺傳篩檢
難 易 度 中
f 人體小腸是主要吸收養分的部位。下列各種養分的吸收與運輸方式,哪些正 確?
A脂質與蛋白質等組成乳糜微粒,經胞吐作用離開絨毛上皮細胞 B葡萄糖經由促進性擴散離開絨毛上皮細胞,最後進入微血管 C胺基酸經由主動運輸由小腸腔進入絨毛上皮細胞中
D脂肪酸經由促進性擴散進入絨毛上皮細胞中 E Na+經由擴散作用進入絨毛上皮細胞中
答 案 ABC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上)第六章 動物的消化與吸收
測驗目標 評量養分吸收的機制
難 易 度 難
詳 解 A因為乳糜微粒較大,無法藉跨膜運輸,需以胞吐作用離開絨毛上皮細 胞。BCE一開始面向絨毛腔的鈉鉀幫浦先進行初級主動運輸將 Na+ 送出絨毛上皮細胞至組織液,因此造成絨毛上皮細胞內的 Na+ 濃度下 降,繼而引發面向小腸腔的運輸蛋白進行次級主動運輸,將 Na+ 與葡 萄糖或胺基酸等養分分子同向運輸進入絨毛上皮細胞,造成絨毛上皮細 胞中葡萄糖濃度提升,故最後只要進行促進性擴散進入絨毛腔再到微血 管即可。D簡單擴散即可。
8第g、h題為題組
人體在運動後,因大量流汗造成水分與電解質流失。依習得的知識,回答下列 問題。
g 在上述生理狀況下,血液會有哪些變化?
A血液的滲透濃度升高
B血液的血管收縮素濃度升高 C血液的抗利尿激素濃度升高 D血液的心房排鈉肽濃度升高
E血液的體(容)積因缺水而下降,導致血壓劇烈下降
答 案 ABC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下)第八章 動物的排泄
測驗目標 評量體液恆定的機制
難 易 度 難
詳 解 A因為喪失水分,故血液滲透壓上升。BC水分喪失會降低血壓,啟動 RAAS,活化血管收縮素,促進小動脈收縮提升血壓,同時刺激下視丘
分泌 ADH 增加水分再吸收。此外,也會刺激腎上腺皮質分泌醛固酮,
促進腎小管再吸收水分與鹽分。D心房排鈉肽與 RAAS 彼此拮抗,故 分泌量減少,以降低體液排出量。E因人體具有生理的恆定機制,故僅 會輕微下降。
h 該個體在上述情形會有哪些重要的生理或行為反應?
A集尿管在抗利尿激素刺激下,增加對水分子通透性 B腎臟大量製造尿素濃度極高的尿液
C腎小管在心房排鈉肽的刺激下,增加對鈉的再吸收 D下視丘神經細胞興奮並促使大腦產生口渴感覺 E腦垂腺後葉釋出激素調節水分的恆定
答 案 ADE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下)第八章 動物的排泄
測驗目標 評量體液恆定的激素調控
難 易 度 中
詳 解 A因為會在管腔面呈現水通道,提升水分子通透性。B減少尿液的產 生。C心房排鈉肽與 RAAS 彼此拮抗,此時分泌量減少,以降低體液 排出量,故不會增加對 Na+的再吸收。E就是指 ADH。
j 副甲狀腺素調節血鈣的過程中,會直接刺激下列哪些反應使血鈣上升?
A負回饋抑制副甲狀腺分泌副甲狀腺素 B增加腎小管對鈣的再吸收
C增加所有腸道對鈣的吸收 D增加硬骨鈣的釋出
E正回饋刺激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與降鈣素
答 案 BD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下)第九章 動物的神經與內分泌
測驗目標 評量血鈣的恆定機制
難 易 度 中
詳 解 A應為促進分泌,因為血鈣濃度下降會負回饋促進副甲狀腺素的分泌,
以提升血鈣濃度。B再吸收鈣會增加血鈣濃度。C促進小腸吸收,不是 所有消化道各部位都有吸收功能。E不是正回饋,仍然是負回饋抑制甲 狀腺分泌降鈣素,以免造成血鈣濃度下降。
k 人類防禦系統不僅提供抵抗感染性疾病的能力,也與疾病預防或一些病症發生 有關。下列有關防禦系統的敘述,哪些正確?
A對花生過敏的人,在第一次吃花生時就可以察覺自身的過敏症狀
B為產生保護力,接種流感疫苗主要引發淋巴球為主的後天(獲得)免疫反應 C毒蛇咬傷的患者應接受抗蛇毒血清,此血清具有能中和蛇毒的抗體
D重症肌無力為自體免疫疾病,是因患者產生 T 細胞對抗自身肌肉細胞
E 當兩人細胞的主要組織相容性複體(MHC)不同,若血型相符仍可以相互輸 血
答 案 BCE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下)第十章 人體的防禦
測驗目標 評量過敏、免疫記憶性、免疫異常、排斥等概念
難 易 度 中
詳 解 A第一次接觸過敏原不會產生症狀,因為尚未產生免疫記憶。B因為疫 苗含有病原體的抗原成分,故可刺激免疫記憶。C急救時應注射抗體中 和毒素,才能在最短時間消除毒素的傷害。D產生不正常抗體攻擊骨骼 肌細胞的神經傳遞物受體,造成神經訊號無法被肌細胞接收。E因為紅 血球沒有細胞核,不會表現 MHC 在細胞表面,故輸血不會造成紅血球 被破壞。
l 有關植物對植食性昆蟲的防禦手段與天擇適應,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植食性昆蟲啃食植物,屬於片利共生的關係
B因昆蟲啃食,使帶有較厚角質層的植株比例提高,是定向天擇的結果
C 某些植物的有毒代謝物過多會毒害自己,過少又易遭受蟲噬,故屬於穩定型 天擇
D 植物釋放揮發性氣體吸引植食性昆蟲的天敵來防治蟲害,包括化學性與生物 性防禦
E植物遭啃食時,分泌黏液或樹脂來限制昆蟲行動,屬於化學性防禦
; 育種過程中,常將帶有不同特徵的作物反覆雜交後,產生大量變異的子代,再 選擇具特定特徵的子代,培育成新的品系。根據以上描述,下列敘述哪些正 確?
A作物雜交的過程可能牽涉到基因重組
B作物可以雜交,表示沒有生殖隔離,必定為相同物種 C雜交後培育出的新品系有機會發生多倍體化的現象 D育種產生新品系作物的過程屬於異域種化
E育種的傳統過程類似天擇,但由人為選定特徵,故稱為人擇
答 案 ACE
命題出處 基礎生物(下)第五章 演化與生物多樣性 應用生物(全)第一章 生物科學與農業 選修生物(下)第十二章 演化
測驗目標 評量育種與物種定義
難 易 度 中
詳 解 A在有性生殖過程中,進行減數分裂時就會有基因互換、染色體排列重 組的現象。B生物種的定義對很多植物並不適用,因為親緣關係較近的 不同植物物種,往往可以自然雜交。C減數分裂若發生染色體無分離現 象,則配子體染色體倍增,就有機會產生多倍體。D沒有地理隔離,故 為同域種化。
8第z、x題為題組
圖 3 為甲、乙、丙、丁 4 種生態系的雨量及溫度的分布圖。試回答下列問題。
圖 3 z 下列有關此 4 種生態系的敘述,哪些正確?
A甲生態系主要分布在熱帶的少雨區域 B甲、丙生態系的植株通常較為低矮
C乙生態系的溫度變化較小,因此物種多樣性低於丁生態系
D丙生態系的植物具有埋於地下的根與莖及絨毛葉面,藉以度過寒冬 E丁生態系中較難發現中、大型哺乳類動物
答 案 BD
命題出處 基礎生物(下)第六章 生物與環境
測驗目標 圖的解讀、評量陸域生態系的特性
難 易 度 中
詳 解 甲為草原,乙為熱帶雨林,丙為寒原,丁為森林。A溫帶少雨地區。B 寒原植被主要是矮小的地衣與蘚苔,草原生長的草也不高大。C乙高溫 多雨,溫度穩定,生物多樣性高於其他區域。E很容易發現。
x 在臺灣,可從這些生態系觀察到哪些生物景觀?
測驗目標 評量陸域生態系的生物
難 易 度 難
詳 解 A在臺灣的草原分布於高山與平地,但平地草原大多已被開發破壞。小 白鷺為水鳥,一般在靠海的魚塭或溼地可見。B紅檜與扁柏為中海拔 山區的植物,應見於丁;乙看到的是熱帶季風林,樹冠因季風受限之 故,多在十幾公尺,並無很高大的樹木。C棋盤腳為熱帶海岸漂流林 物種,在乙發現到的機會較大。D山椒魚為冰河時期孑遺動物,故分 布在中海拔山區,在丁較易看到。E酒紅朱雀【師說:2010 年確認為 臺灣特有種,而非酒紅朱雀亞種,故更名為臺灣朱雀】主要分布在海
拔 2200 m 以上的中、高海拔山區,高山岩原仍可見到其分布。
c 某生觀察甲、乙兩種植物種子的萌芽過程,發現乙種子萌發時會形成鉤(弓)
狀結構,甲則不會。有關甲、乙兩種植物構造的相關敘述,下列哪些正確?
A利用碘染色時,甲的子葉較乙染色深
B乙的主根會較甲的主根粗,因甲缺乏維管束形成層 C甲和乙的莖會隨時間生長而形成具年輪的環紋 D甲根部維管束呈現環狀分布
E甲和乙萌芽時,其莖部中間皆含有薄壁細胞
答 案 DE
命題出處 基礎生物(上)第二章 植物的構造與功能
測驗目標 評量單子葉與雙子葉植物根部構造差異
難 易 度 難
詳 解 題幹提到的彎弓狀就是地上萌發型種子萌發出下胚軸所形成的構造,大 多數雙子葉植物屬之;沒有彎弓狀者為地下萌發型,大多數單子葉植物 屬之。據此甲為單子葉植物,乙為雙子葉植物。A單子葉植物的子葉是 作為養分轉運,本身並不儲存什麼養分,故碘液呈色反應偏淺。B單子 葉植物的主根在萌發一段時間後就停止生長,甚至凋亡,此與有無維管 束形成層無關。C甲不會,但乙也未必,除非是四季分明的地方。D根 的維管束有數個位於中柱內,木質部與韌皮部環狀相間排列,並非是散 生或輻射狀排列。E都有基本組織。
v 實驗針對野生型及突變體牽牛花種子,進行不同光照的處理,已知(甲)和
(乙)光照處理的是野生型。若以照光而言,自然光、紅光、遠紅光都屬光照 的一種,表 2 是連續光照 5 天後的結果;其中萌芽率或幼苗高度數值旁所標記 的 a、b 代表統計分析的結果,相同字母(a 和 a;b 和 b)者代表組別之間無顯 著差別,不同字母者(a 和 b)代表組別之間有顯著差別。由表 2 的結果,判斷 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表 2
照光情形 萌芽率(%) 幼苗高度(cm)
(甲)自然光(野生型) 15a 3.2a
(乙)全黑暗(野生型) 70b 8.9b
(丙)全紅光 20a 4.4a
(丁)全遠紅光 80b 9.6b
(戊)紅光→遠紅光 75b 3.5a
(己)紅光→遠紅光→紅光 24a 4.0a
(庚)紅光→遠紅光→綠光 67b 3.3a A自然光照下,直接播種牽牛花種子於土壤表面,可使其大量萌芽 B丁項處理的牽牛花種子可能是突變體
C由戊和己可知,光敏素參與種子萌芽的調控 D於黑暗下,加照綠光不會影響幼苗的高度 E光敏素不會促進種子的發芽
答 案 BCD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上)第四章 植物的生殖與生長
測驗目標 圖表分析、評量光敏素對種子萌芽的影響
難 易 度 難
詳 解 A由甲、乙可知黑暗有利萌發,光照則會抑制萌發。B題幹並未說明突 變體是怎樣的狀況,因此即使與乙比較無顯著差異,也無法排除是突變
b 有關圖 4 細胞的描述,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圖 4 A在脊椎動物中皆具相同的細胞類型 B可進行有絲分裂產生新的同類型細胞 C參與體液酸鹼度恆定的調控
D在人體中的一個血紅素具有 4 個血基質
E任何一種血紅素基因的點突變都可讓此細胞形狀改變
答 案 CD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上)第七章 動物的呼吸
測驗目標 評量血紅素的構造與功能
難 易 度 中
詳 解 該圖是紅血球。A未必,例如:蛙紅血球有細胞核,呈橢圓球狀。B紅 血球無法分裂產生新細胞。C細胞釋出的 CO2 進入組織液,再進入血 漿中,接著擴散入紅血球;紅血球內的碳酸酐酶會將 CO2與水結合成 H2CO3,再解離為 HCO3- 與 H+,其中 H+ 會與血紅素的多肽結合,因 而維持 pH 值。D一個完整的血紅素由 2 種血紅蛋白組成,每種血紅蛋 白含有 2 條多肽,每條多肽會與一個血基質結合,成為具有功能的血紅 素。E未必,除非是多肽折疊的關鍵點,如鐮形血球貧血症的點突變。
三、閱讀題(占 16 分)
說明:第n題至第#題,包含單選題與多選題,單選題有4個選項,多選題有5個 選項,每題選出最適當的選項,標示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單選題 各題答對得2分,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於1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多選題所有選項均答對者,得2分;答錯1個選項者,得1.2分;答錯2個 選項者,得0.4分;答錯多於2個選項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 計算。
【閱讀一】
由淋巴內皮細胞(簡稱 LECs)排列所組成的淋巴管,對於體液恆定、免疫反 應、脂質運送以及健康調控相當重要。過多的淋巴管生成有利於癌症轉移和發炎,
程的重要代謝路徑是脂肪酸 β-氧化作用(fatty acid β-oxidation),在脂肪酸氧化分 解的一系列反應後,最終會產生重要的代謝物—乙醯輔酶 A(acetyl CoA),進
入 TCA 循環。科學家利用基因轉殖的小鼠進行觀察,發現若 LECs 進行脂肪酸 β-
氧化作用,若無速率控制酶 CPT1A 參與,將會損害淋巴管發育;其後更發現,轉
錄因子 PROX1 可以促進 CPT1A 的表現,進而增加乙醯輔酶 A 的產量。由於組蛋白
乙醯轉移酶 p300(簡稱 p300)可利用乙醯輔酶 A,造成淋巴管生成基因的組蛋白
(histone)乙醯化,進而可以增加淋巴管生成基因的表現,且此種特定區域組蛋白乙
醯化的現象是由 p300 與 PROX1 相互作用而促成的。在這研究中,科學家證明代謝 物具有調節淋巴管發育的特性,未來或許可藉由脂肪酸的膳食調節或補充代謝物來改 善淋巴管生成失衡所引起的疾病。依據上文內容和習得的知識,回答第n∼,題。
n 下列對於淋巴管生成的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脂肪酸 β-氧化作用會被抑制
B LECs 無法進行脂肪酸 β-氧化作用
C p300 會在細胞質中影響淋巴管生成基因的表現
D代謝物可影響淋巴管生成
答 案 D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下)第十一章 遺傳
測驗目標 資料判讀分析
難 易 度 難
詳 解 解這類關係複雜的試題,最安全的作法就是整理出簡易概念圖。A不但 不被抑制,還有利進行。B會進行。C既然會將淋巴管生成基因乙醯 化,表示作用地點在細胞核。D根據「代謝物具有調節淋巴管發育的特 性」。
m 若將 CPT1A 在淋巴管中進行抑制,可能會提升下列何種情況的發生?
A淋巴水腫的機會 B發炎的機會 C p300 基因的表現 D乙醯輔酶 A 的產量
答 案 A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下)第十一章 遺傳
測驗目標 資料應用推理
難 易 度 難
詳 解 A因為會損害淋巴管發育,故增加淋巴水腫機率。B文章未提及。C不 受影響。D減少。
, 將可以表現乙醯輔酶 A 的基因轉殖進入沒有 CPT1A 的 LECs 中,使乙醯輔 酶 A 累積,則下列哪些情形可能發生?
A重新再獲得 CPT1A B提升組蛋白乙醯化 C提升脂肪酸 β-氧化作用 D增加淋巴管生成基因的表現 E抑制 p300 與 PROX1 的交互作用
答 案 BD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下)第十一章 遺傳
測驗目標 資料應用推理
難 易 度 難
詳 解 A不是轉殖 CPTIA,故不會重新獲得。B因為乙醯輔酶 A 增多,有利
p300 將淋巴管生成基因乙醯化。C降低,因乙醯輔酶 A 增多。D乙醯
輔酶 A 會促進淋巴管生成基因乙醯化,從而促進基因表現。E促進。
【閱讀二】
自然界並不存在藍色的玫瑰。2004 年,日本與澳洲的科學家利用 RNA 干擾
(RNA interference, RNAi)技術,成功使玫瑰花的黃烷酮醇酵素(簡稱 DFR)基因
的表現量下降,並同時轉殖入「能促使鮮藍色翠雀花素(Delphinidin)產生的酵素基 因」,因而創造了藍玫瑰品種。這項 RNA 干擾技術是將基因 DFR 的基因片段轉殖 入玫瑰,以產生雙股 RNA;這雙股 RNA 具有傳遞性,可以有效地在組織間移動,
進而產生小片段的干擾 RNA(簡稱 siRNA),siRNA 再與多個蛋白質形成 RISC,
白質,即基因靜默。當基因 DFR 靜默時,其他顏色的花青素合成量會減少,而在翠 雀花素累積的情形下,產生藍色的花色。依上文所述及習得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 RNA 干擾的技術,主要是造成目標基因表現的哪一步驟無法進行?
A轉錄 B轉譯
C轉譯後的修飾 D啟動子無法結合
答 案 B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下)第十一章 遺傳
測驗目標 資料判讀
難 易 度 中
詳 解 ABC小片段 siRNA 是將其他顏色花青素的 mRNA 降解,也就是干擾 其轉譯。D基因仍能轉錄,表示啟動子仍可結合。
答 案 D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下)第十一章 遺傳
測驗目標 資料應用推理
難 易 度 中
詳 解 A涉及序列互補,有專一性。B要雙股。C應可透過原生質絲,否則如 何使所有細胞都表現。D因為轉殖入的基因可以遺傳。
【閱讀三】
體感系統傳遞觸覺、疼痛和癢等訊號到大腦,對空間察覺和傳達極為重要。然 而在異常狀態下,一般的機械性刺激會引發異常感覺,如異癢症;然相關機制仍不 知。利用碰觸時會施加相當 0.02∼0.16 g 力量的人造纖維對老鼠皮膚做機械刺激,使 牠產生觸覺反應。研究發現,老年老鼠會表現抓癢的行為,但年輕老鼠並無抓癢行 為。但是給予致癢素(如組織胺),年輕老鼠和老年老鼠搔癢次數沒有顯著差異。
當改以足以造成機械性痛覺的 2 g 力量的人造纖維做刺激,則年輕老鼠和老年老鼠反 應並沒有差別。利用組織染色分析顯示,老年鼠表皮組織的 Merkel 氏觸覺受器細胞
(簡稱 MC)數量減少。以基因刪除或化學傷害方式減低年輕老鼠表皮組織的 MC 數 量,會造成異癢症的現象。MC 可表現一種稱為 Piezo2 的機械性閘控正離子通道,
Piezo2 通道受機械性刺激活化後,可以引起 MC 細胞膜去極化,進而觸發神經傳導
物質的釋放。有趣的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剔除 Piezo2 的表現,實驗動物也明顯產 生異癢現象。依據上文內容和習得的知識,回答第!∼#題。
! 根據文章敘述,下列哪一項結論是正確的?
A組織胺能活化皮膚的 MC 受器
B年輕皮膚和老化皮膚痛覺受器種類不同
C老化使皮膚對機械性觸覺轉化成發癢的敏感度
D 0.02 與 2 g 的人造纖維皆能活化所有種類的觸覺受器
答 案 C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下)第九章 動物的神經與內分泌
測驗目標 資料判讀
難 易 度 中
詳 解 MC 減少會容易出現抓癢。A據「給予致癢素(如組織胺),年輕老鼠 和老年老鼠搔癢次數沒有顯著差異」,表示沒有活化作用。B該文章只 提及同種受器細胞數量不同。D文章無此資料。
@ 有關 MC 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 MC 不是機械性觸覺受器
B在皮膚 MC 數量的減少能增加機械性觸覺敏感度 C老化導致此 MC 數量減少,但組織胺可促進 MC 再生 D在皮膚 MC 數量的增加,可以降低異癢症的發生
答 案 D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下)第九章 動物的神經與內分泌
測驗目標 資料應用推理
難 易 度 中
詳 解 A是。B發癢敏感度。C據「給予致癢素(如組織胺),年輕老鼠和老 年老鼠搔癢次數沒有顯著差異」,表示沒有活化作用。D據「老年老 鼠會表現抓癢的行為,但年輕老鼠並無抓癢行為……老年鼠表皮組織
的 Merkel 氏觸覺受器細胞(簡稱 MC)數量減少」,可知能降低異癢
症的發生。
# 有關 MC 細胞膜上的 Piezo2 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活化 Piezo2,可抑制發癢的作用
B活化 Piezo2,降低 MC 釋放傳導物質
C抑制 Piezo2,可以增加機械性觸覺敏感度
D抑制 Piezo2,會導致 MC 觸覺受器死亡
答 案 A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下)第九章 動物的神經與內分泌
測驗目標 資料應用推理
難 易 度 中
詳 解 AB據「Piezo2 通道受機械性刺激活化後,可以引起 MC 細胞膜去極
化,進而觸發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表示神經傳遞物減少會轉為發 癢,故活化 Piezo2 可抑制發癢。C降低。D文章無提及。
四、實驗題(占 10 分)
說明:第$題至第*題,包含單選題與多選題,單選題有4個選項,多選題有5個 選項,每題選出最適當的選項,標示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單選題 各題答對得2分,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於1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多選題所有選項均答對者,得2分;答錯1個選項者,得1.2分;答錯2個 選項者,得0.4分;答錯多於2個選項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 計算。
$ 圖 5 是觀察梨果肉細胞經染色後的結果。下列有關標線所指的此類型細胞之敘 述,何者錯誤?
圖 5 A具有不同形狀
B可分布在植物體不同的部位 C屬於薄壁組織
D具有保護內部組織的功能
答 案 C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上)第一章 生物體的基本構造與功能
測驗目標 圖表判讀、評量厚壁細胞的特性與功能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照片顯示為多面體石細胞,屬於厚壁細胞。A石細胞有多面體形、多刺 形、長骨狀、分支狀等,形態多樣。B石細胞可分布在表皮組織(如周 皮、種皮、果皮等)、維管束組織(如周皮、種皮、果皮等)及基本組 織。C厚壁細胞。D如周皮、種皮、果皮等具有保護功能。【師說:本 題可能有語病問題,到底是問多面體石細胞還是厚壁細胞,因為會導致 不同答案。若指前者,則D是錯的,而A會有爭議】
8第%、^題為題組
某生分離一種 RNA 病毒甲的遺傳物質,進行定序後將與其他病毒株的遺傳物 質做比對。整個實驗過程繁複,1∼7是他實驗的主要幾項步驟。依上述資訊及習 得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打破細胞分離病毒甲 2酒精沉澱病毒 RNA
3將 RNA 轉為 DNA 4加入蛋白質分解酵素去掉蛋白殼體
5純化 DNA 6加入 DNA 聚合酶進行反應
7分析病毒核酸序列
% 下列最合理的實驗步驟順序為何者?
A1423657 B1542637 C1246357 D1536427
答 案 A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下)第十一章 遺傳
測驗目標 評量分離病毒分析核酸序列的程序
難 易 度 中
詳 解 破壞細胞後有很多不需要的內含物必須清除,而後再萃取核酸 RNA、 反轉錄為 cDNA、PCR 擴增 DNA 的量,最後進行序列分析。
^ 如果病毒乙的遺傳物質為 DNA,則相同的實驗可去除下列哪一項步驟?
A2 B3 C4 D6
答 案 B
測驗出處 選修生物(下)第十一章 遺傳
8第&、*題為題組
某生在顯微鏡下觀察洋蔥根尖細胞的有絲分裂如圖 6。依上述資訊及習得的知 識,回答下列問題。
圖 6
& 一個洋蔥根尖細胞最合理的長度為何?
A 0.25 μm B 2.5 μm C 25 μm D 250 μm
答 案 C
測驗出處 基礎生物(下)第四章 遺傳
測驗目標 評量實驗時對細胞大小的掌握
難 易 度 難
詳 解 細胞大小一般為 10∼100 μm。分生組織細胞一般都很小,在觀察洋蔥 根尖時是使用 400 倍,顯示細胞不大。課本雖有顯微測微器使用技術,
但往往使用一次就不再使用,學生也因此對細胞大小沒什麼感受。其 實,一般目鏡在倍率後都有標示該目鏡的視野直徑(稱為視場數),但 實際所看到的影像又經 40 倍物鏡放大,故視野直徑並非目鏡標示的大 小,要除以物鏡放大倍率才是真正所見的視野。以 18 mm 為例,視野 直徑應為 18∕40 mm=0.45 mm=450 μm。從觀察根尖玻片標本經驗,
在一個視野直徑能見到約二十幾個細胞,細胞長度大約是 18 μm,與C 選項最接近。建議教師可使用上述方式進行細胞大小估算,學生對細胞 大小會更有感覺。本題對很多師生必然造成困擾,誤以為要背細胞大
小;細胞的大小是其重要特徵沒錯,但不用記憶,因為實驗的時候自然 有感受。問題就在於沒有任何一本課本用到上述簡易估算方法,長期下 來學生只能學得形態構造,無法感受細胞大小,除非該校顯微鏡的目鏡 有測微器,那就另當別論。
* 根據觀察的結果判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細胞的同源染色體分離,向細胞的兩極移動 B乙細胞的細胞膜向內凹陷,分裂成兩個新細胞 C丙細胞的核膜正在消失中,染色體開始複製
D丁細胞的染色體著絲點與紡錘絲相連,即將往細胞中央移動
答 案 D
測驗出處 基礎生物(下)第四章 遺傳
測驗目標 評量有絲分裂過程
難 易 度 易
詳 解 A這是有絲細胞分裂,分離的是複製與既存的染色體;同源染色體分離 發生在減數分裂第一階段。B植物細胞因為有細胞壁,故分裂末期細胞 膜並不凹陷,而是形成細胞板分隔成兩個子細胞。C丙細胞核仁清楚可 見,顯然處於間期。D染色體會先集合在赤道板。
第貳部分:非選擇題(占 24 分)
說明:本部分共有四大題,答案必須寫在「答案卷」上,並於題號欄標明大題號
(一、二、……)與子題號(1、2、……),作答時不必抄題,若因字跡 潦草、未標示題號、標錯題號等原因,致評閱人員無法清楚辨識,其後果由 考生自行承擔。作答使用筆尖較粗之黑色墨水的筆書寫,且不得使用鉛筆。
每一子題配分標於題末。
一、已知某種植物花色是單一基因控制,該基因有兩種等位基因 R 與 r,花色表現 型符合孟德爾的顯隱性定律,紅花為顯性,白花為隱性。某一族群中,有紅 花 64 株,白花 36 株。根據以上描述,回答下列問題。
1 R 的等位基因頻率(allele frequency)為何?(請寫出算式)(2 分)
2 根據哈溫定律,Rr 的基因型頻率(genotype frequency)為何?(請寫出算 式)(2 分)
3 若該族群符合哈溫平衡,下一代的紅花與白花數量比值為何?(2 分)
答 案 1 0.4。令紅花等位基因頻率為 p,白花等位基因頻率為 q,且 p+q=1。 根據哈溫定律:q2=〔36∕(36+64)〕=0.36,q=0.6,則 p=1-q= 0.4。
2 0.48。f(Rr)=2pq=0.48。 3 16
9 。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下)第十二章 演化
測驗目標 評量哈溫定律
難 易 度 中
詳 解 3 哈溫平衡時,等位基因頻率不變,故表徵比例會維持,亦即 64:36= 16:9。【師說:本題並未提及該族群符合哈溫平衡,嚴格論不能如此 大膽推算,算是個瑕疵】
二、某研究生發現激素 X 會影響細胞 A 和細胞 B 產生分子甲和分子乙,且甲和乙也 會影響細胞 A 和 B。為了釐清激素-細胞-分子之間互相的關係,他設計六組 實驗,各實驗組分別加入不同材料,並在細胞 A 和 B 最適合的培養條件下作用 數小時後,取各組實驗之培養液測定分子甲和分子乙。各組實驗處理及結果如 表 3 所示。根據表 3 結果及習得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表 3
實驗組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實驗材料
細胞 A + - + - + +
細胞 B - + + + + +
激素 X + + - - - +
藥劑 Z - - - + + -
實驗結果 分子甲 測到 未測到 未測到 未測到 未測到 測到 分子乙 未測到 未測到 未測到 測到 測到 測到
(註:+,表示實驗組有加入材料;-,表示實驗組未加入材料)
1 如果激素 X 會與其受體在細胞質中形成複合體後,進入細胞核。推測此激素 為哪一類組成的激素?其對目標細胞的影響,主要與基因表現的哪一個階段 有關?(2 分)
2 根據實驗組一∼三的結果,可以推測出的結論為何?(2 分)
3 由題幹及上題的結論,分析實驗組四∼六,推測藥劑 Z 作用於哪一種細胞?
與甲、乙哪一個分子的作用效應類似?(2 分)
答 案 1 脂質類激素;轉錄。
2 激素 X 對細胞 A 作用,並產生分子甲。
3 細胞 B;分子甲。
命題出處 選修生物(下)第九章 動物的神經與內分泌
測驗目標 資料分析與做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