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2.能指出植物的不同部位的名稱。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2.能指出植物的不同部位的名稱。 "

Copied!
24
0
0

Teks penuh

(1)

一、本領域每週學習節數(3)節,銜接或補強節數﹙0﹚節,共﹙63﹚節。

二、學習總目標:

1.察覺植物的身體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等部位。

2.能指出植物的不同部位的名稱。

3.由生活中察覺物體受力所產生的各種變化。

4.由學習活動指出如何分辨生活中各種力的大小和方向。

5.學習磁鐵的磁力有強弱和相吸、相斥的各種特性。

6.透過身體的觀察和體驗,察覺空氣的存在。

7.經由操作活動證明空氣占有空間。

8.經由操作活動可以證明空氣可以被壓縮。

9.透過觀察知道空氣流動會形成風。

10.能利用器材自製測風計並測量風向風力。

11.認識空氣的特性和如何被應用於生活中。

12.能利用空氣的特性設計和製作創意玩具。

13.透過日常生活中的觀察,探究溶解的意義。

14.經由觀察與操作,察覺有些物質會溶於水,有些不會溶於水。

15.了解水量增加、升高溫度會影響可以溶解的量。

(2)

第一單元

植物的身體

(1-5週)

1.植物的葉、莖、根 2.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 3.植物的功用

1.溶解的現象 2.可以溶解的量 3.生活中溶解的例子 第三單元

空氣

(11--15週)

第二單元 生活中有趣的力

(6-10週)

第四單元 溶解

(16-21週)

三 年 級 自 然 與 生 活 科 技 領 域

南一版三上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全校性

活動

八大議題 融入課程

性別、環境 資訊、人權 生涯、國防

性別、資訊 生涯

特殊教育 生活體驗

防災教育

生命教育 宣導月

校慶運動會

1.無所不在的空氣

2.空氣的特性 3.空氣的應用

1.物體受力的變化 2.磁力的探討 3.好玩的磁鐵玩具

性別、家政 生涯

性別、家政

生涯、海洋

環境、人權

(3)

教學

期程 領域及議題能力指標 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 節

數 使用教材 評量方式 備註

1-2-1-1 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2-1 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 較。

1-2-2-2 能權宜的運用自訂的標準或自設的工具去 度量。

1-2-2-4 知道依目的(或屬性)不同,可做不同的分 類。

1-2-5-2 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 的意思。

5-2-1-1 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 許多的新發現。

6-2-1-1 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

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6-2-2-1 能常自問「怎麼做?」,遇事先自行思考 解決的辦法。

6-2-3-1 養成主動參與工作的習慣。

◎性別平等教育

1-2-1 覺知身體意象對身心的影響。

1-2-2 察覺性別特質的刻板化印象。

1-2-3 欣賞不同性別者的創意表現。

2-2-4 尊重自己與他人的身體自主權。

3-2-1 運用科技與媒體資源,不因性別而有差異。

3-2-2 檢視校園中資源運用與分配在性別上的差異

◎環境教育

1-2-2 能藉由感官接觸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

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多元的方式表達內心感受。

◎資訊教育

1-2-1 能了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之應用。

5-2-1 能遵守網路使用規範。

◎人權教育

2-2-1 認識生存權、身分權與個人尊嚴的關係。

2-2-2 認識休閒權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生涯發展教育

3-2-2 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第一單元植物的身體

【活動 1】植物的葉、莖、根 1-1 植物的身體有哪些部位

◎實際到校園觀察花、草、樹木的身體部位。

1.請學生到校園裡觀察校園裡的樹木或利用圖片觀察不同的植物並認識植物各項 特徵。

2.請學生觀察校園裡的植物有哪些部位?有哪些是不同植物都有的部位?

3.請學生發表觀察所得。

4.整理歸納:學生可以說出植物可以分成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等部位。

5.學生能正確指出植物身體各部位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的位置。

1-2 植物的葉

◎植物的葉形、葉緣、葉脈、氣味不大相同。

1.觀察植物的葉子時,需要觀察哪些特徵呢?

2.觀察不同植物葉子,它們有什麼特徵呢?

每種葉子的葉脈長得也不大一樣,有的交錯像網子一樣的網狀脈;有的是朝同個 方向生長的平行脈。

3.依據觀察,植物的葉子有什麼共同特徵呢?

葉子的葉緣、葉形、葉脈、氣味等都不大一樣。但是大部分葉子是扁平狀、綠色 的。

4.要怎麼記錄所觀察的葉子?

5.以榕樹的葉子為例,說說看葉子的特徵?

(1)葉子的葉緣是平滑的。(2)葉子的葉形像橢圓形。(3)葉子的葉脈交錯像網子一 樣的網狀脈。(4)葉子的顏色是綠色的。(5)葉子並沒有特殊氣味。

◎發現各種葉子在莖上的生長方式不大相同。

1.各種植物的葉子長在哪裡?

植物的葉子生長在植物莖的節上。

2.葉子在植物的莖上是如何生長的?

(1)一個節上只長一片葉子,一片葉子和另一片葉子互相交錯生長,稱為互生。

(2)一個節上長兩片葉子,一片葉子和另一片葉子相對生長,稱為對生。

(3)一個節上長三片或三片以上的葉子,稱為輪生。

(4)節與節的距離很短,葉子長得十分密集稱為叢生。

3.葉子為什麼要一片一片錯開生長呢?

上下的葉子互相錯開生長,才容易被陽光照到,因為葉子需要陽光才能製造植物 所需要的養分。

4.葉子在節上的生長方式稱為葉序。葉子在節上的生長方式很多種,一般常見的 生長方式為互生、對生、輪生、叢生。

3 準備各種 植物的葉 子。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4)

期程 數

1-2-1-1 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2-1 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 較。

1-2-2-2 能權宜的運用自訂的標準或自設的工具去 度量。

1-2-2-4 知道依目的(或屬性)不同,可做不同的分 類。

1-2-5-2 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 的意思。

5-2-1-1 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 許多的新發現。

6-2-1-1 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

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6-2-2-1 能常自問「怎麼做?」,遇事先自行思考 解決的辦法。

6-2-3-1 養成主動參與工作的習慣。

◎性別平等教育

1-2-1 覺知身體意象對身心的影響。

1-2-2 察覺性別特質的刻板化印象。

1-2-3 欣賞不同性別者的創意表現。

2-2-4 尊重自己與他人的身體自主權。

3-2-1 運用科技與媒體資源,不因性別而有差異。

3-2-2 檢視校園中資源運用與分配在性別上的差異

◎環境教育

1-2-2 能藉由感官接觸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

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多元的方式表達內心感受。

◎資訊教育

1-2-1 能了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之應用。

5-2-1 能遵守網路使用規範。

◎人權教育

2-2-1 認識生存權、身分權與個人尊嚴的關係。

2-2-2 認識休閒權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生涯發展教育

3-2-2 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第一單元植物的身體

【活動 1】植物的葉、莖、根 1-3 植物的莖

◎觀察各種不同植物的莖。

1.樹幹也就是植物的莖。

2.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觀察各種不同植物的莖,看看有什麼特性?

3.如何觀察植物的莖呢?

4.還能用什麼方式觀察植物的莖呢?

5.各種大小不同的植物,它們的莖長得都一樣嗎?

6.除了大樹外,其他植物的莖有什麼特性呢?

7.大樹和小草的莖有什麼不同?

(1)大樹的莖通常是褐色的,比較粗壯的,有的連雙手都環繞不住。通常是比較高 大的,有的甚至比三層樓要還高。

(2)小草的莖通常是綠色的,比較矮小,摸起來比較光滑,有些表面有絨毛,也容 易被風吹彎。

8.你還觀察到植物的莖有什麼特徵?

(1)甘蔗的莖是紫色的,莖上有一圈一圈的花紋。

(2)美人樹的莖上有一顆一顆突起的尖刺。

(3)竹子的莖一節一節的,中間是中空的。

9.依據觀察,植物的莖有什麼特徵?

植物的莖有的高大,有的矮小,有的堅硬,有的柔軟;有的能直立,有的無法自 行直立,必須攀附在其他的物體或植物上往上長。

1-4 植物的根

◎觀察各種植物的根,發現不同植物的根具有不同的形態和特徵。

1.植物的根都長得一樣嗎?

(1)植物的根長得好像不大一樣。

(2)有的根長得又粗又大,有的根長得細細的。

2.這裡有蒜、蔥、小白菜、菠菜等植物(實物或圖片),比較看看它們的根有什 麼不同?

3.怎麼將你觀察到的根記錄下來?

4.如果想把要植物的根分成兩類,你們會怎麼分?

(1)有些植物的根有一條比較粗的根,旁邊又長一些細細的根;有些植物的根全部 是細細的。

(2)有些植物的根長得較長;有些植物的根長得較短。

5.植物的根可以分為鬚根系與軸根系。

(1)有些植物的根全是細細長長的,像鬍鬚一樣,稱為「鬚根系」。

(2)有些植物的根有一條粗大而明顯的主根,旁邊再長出一些細細的側根,稱為「

軸根系」。

3 1.皮尺、

放大鏡。

2.各種含 有根的蔬 菜、植物

(蔥、小 白菜、空 心菜、菠 菜、蒜、

水稻等)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5)

期程 數

1-2-1-1 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2-1 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 較。

1-2-2-2 能權宜的運用自訂的標準或自設的工具去 度量。

1-2-2-4 知道依目的(或屬性)不同,可做不同的分 類。

1-2-5-2 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 的意思。

5-2-1-1 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 許多的新發現。

6-2-1-1 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

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6-2-2-1 能常自問「怎麼做?」,遇事先自行思考 解決的辦法。

6-2-3-1 養成主動參與工作的習慣。

◎性別平等教育

1-2-1 覺知身體意象對身心的影響。

1-2-2 察覺性別特質的刻板化印象。

1-2-3 欣賞不同性別者的創意表現。

2-2-4 尊重自己與他人的身體自主權。

3-2-1 運用科技與媒體資源,不因性別而有差異。

3-2-2 檢視校園中資源運用與分配在性別上的差異

◎環境教育

1-2-2 能藉由感官接觸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

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多元的方式表達內心感受。

◎資訊教育

1-2-1 能了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之應用。

5-2-1 能遵守網路使用規範。

◎人權教育

2-2-1 認識生存權、身分權與個人尊嚴的關係。

2-2-2 認識休閒權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生涯發展教育

3-2-2 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第一單元植物的身體

【活動 2】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 2-1 植物的花

◎觀察植物的花,察覺花的外層有花萼、花瓣,而中間有雄蕊、雌蕊等構造。

1.觀察植物的花,它長在哪裡呢?

植物的花長在莖上。

2.一朵花通常可以分成哪幾個部分?

(1)最明顯的部分就是「花瓣」,而且具有漂亮的顏色。

(2)花中間一根根的部分是「花蕊」,花蕊又分為雄蕊和雌蕊。

(3)花瓣的外圍,連著莖,綠色像葉子的部分稱為「花萼」。

3.一朵花的花萼、花瓣、花蕊等各具有什麼功能?

從最外圍往花朵的中心觀察最外層是花萼,中間是花瓣最內層是花蕊,而且花萼 具有保護花瓣和花蕊的功能;大部分花瓣具有鮮豔的顏色因此不僅可以保護花蕊

,也會引來昆蟲等小動物幫忙授粉,而花蕊可發育成果實、種子。

4.看看這些花,它們的顏色、形狀、氣味等有什麼不同?

(1)孤挺花的花瓣是紅色的,中間是白色的,形狀有點像喇叭,聞起來沒有特殊的 氣味。

(2)月橘的花瓣是白色的,有五片花瓣,花朵形狀像雙手張開的人,有濃郁香味。

(3)玫瑰花的花瓣是紅色的,花瓣一片一片分開、一層一層包起來,好像蓬蓬裙,

有淡淡的香味。

(4)牽牛花的花瓣是淡紫色的花瓣沒有一片一片分開,形狀有點像喇叭,聞起來沒 有特殊的氣味。

(5)朱槿的花瓣是紅色的,花瓣一片一片分開,聞起來沒有特殊氣味。

(6)杜鵑的花瓣是粉紅色的,花瓣一片一片分開,聞起來沒有特殊的氣味。

(7)洋紫荊的花瓣是粉紅色的花瓣一片一片分開,有五片花瓣。

(8)桂花的花很小,白色花瓣略帶黃色,具有濃郁香氣。

(9)日日春的花瓣是粉紅色的花瓣一片一片分開,有五片花瓣。

(10)軟枝黃蟬的花瓣是黃色的形狀像喇叭。

(11)紫葉酢漿草的花瓣是紫色的,花瓣一片一片分開,有五片花瓣。

5.植物的花具有哪些特徵?

一般的花具有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等構造。但是花的大小、花瓣的顏色和數 量花的氣味、花的形狀等,各有各的特色。

6.每種植物開花的時間相同嗎?

到校園裡看一看,有些植物已經開花,有些植物卻未開花,因此不同植物開花的 時間應該是不同的。

7.觀察這一朵「月橘」,它具有哪些特徵?

月橘的外層有花萼,五片白色的花瓣,花瓣中間有雄蕊和雌蕊。

3 各種不同 的花。

梅花的圖 片。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6)

期程 數

1-2-1-1 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2-1 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 較。

1-2-2-2 能權宜的運用自訂的標準或自設的工具去 度量。

1-2-2-4 知道依目的(或屬性)不同,可做不同的分 類。

1-2-5-2 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 的意思。

5-2-1-1 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 許多的新發現。

6-2-1-1 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

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6-2-2-1 能常自問「怎麼做?」,遇事先自行思考 解決的辦法。

6-2-3-1 養成主動參與工作的習慣。

◎性別平等教育

1-2-1 覺知身體意象對身心的影響。

1-2-2 察覺性別特質的刻板化印象。

1-2-3 欣賞不同性別者的創意表現。

2-2-4 尊重自己與他人的身體自主權。

3-2-1 運用科技與媒體資源,不因性別而有差異。

3-2-2 檢視校園中資源運用與分配在性別上的差異

◎環境教育

1-2-2 能藉由感官接觸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

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多元的方式表達內心感受。

◎資訊教育

1-2-1 能了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之應用。

5-2-1 能遵守網路使用規範。

◎人權教育

2-2-1 認識生存權、身分權與個人尊嚴的關係。

2-2-2 認識休閒權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生涯發展教育

3-2-2 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第一單元植物的身體

【活動 2】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 2-2 植物的果實和種子

◎觀察植物開花後會結果,察覺不同植物的果實長得不相同,大部分果實裡有種 子,且各種種子也長得不相同。

1.校園中哪些植物正在開花和結果?

(1)我看見月橘的花,也有看見綠色橢圓形的果實。

(2)我看見金桔的花,也有看見綠色、圓圓的果實。

(3)我看見鳳凰木的花,也有看見深褐色、長長扁扁的果實。

(4)我看見黃槐的花,也有看見綠色、長長扁扁的果實。

(5)我看見日日春的花,也有看見綠色、長長的果實。

2.花朵凋謝時,花瓣會掉落,一部分的花蕊(雌蕊)留在植物體上面。留在植物 體上的花蕊(雌蕊)會慢慢發育成果實。

因此果實會長在莖上,而且是原來開花的地方。

3.有些植物的花有分雄花和雌花,例如:絲瓜、木瓜。

4.根據你的觀察,植物的果實有什麼特徵?

不同植物的果實,形狀、顏色、大小、摸起來的觸感等不大一樣。

5.觀察各種植物的果實,它們的形狀、顏色與大小有什麼不同?

(1)葡萄是橢圓形,紫色的外表,小小的。

(2)南瓜是橢圓形,綠色、黃色條紋的外表,很大一顆。

(3)番茄是圓圓的,紅色的外表,與形狀有大有小。

(4)木瓜是長長的,黃橘色或綠色的外表,比較大顆。

(5)番石榴是橢圓形,綠色的外表,比較大顆。

(6)西瓜是圓形,綠色的外表有黑色條紋,很大一顆。

(7)豌豆是細細長長的,綠色的豆莢。

(8)臺灣欒樹的果實是紅褐色的,重量很輕,像燈籠。

6.切開果實,可以看見什麼?

7.觀察各種植物的種子,它們的形狀、顏色與大小有什麼不同?

8.你還看過哪些植物的種子?

9.切開果實發現,裡面的種子數量、形狀、大小、顏色等都不大一樣。

10.有些經過改良的水果,果實中的種子沒有發育成功,所以切開果實看不到種子 11.認識植物的種子有不同的顏色、形狀與大小。

◎自編教材-植物「賓果搶答」遊戲

1.教師講解遊戲的規則,每次 3 人,1 人當裁判,另 2 人比賽,將題目設計成九 宮格,猜拳決定誰先玩,先玩者選題,裁判翻牌問問題,答對則可在該格置一花 片;若答錯,對方可搶答,看誰的花片先連成一直線就獲勝。

2.全班學生分組玩「賓果搶答」遊戲。

3.省思問題:最近幾年夏天愈來愈熱,冬天愈來愈不冷,這是因為地球生病了,

生了「溫室效應」的病,讓地球溫度愈來愈高。說一說,我們要如何愛護我們的 地球,讓它不再生病發燒呢?

3 各種植物 的果實。

植物題目 撲克牌(9 組)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參與遊戲

(7)

期程 數

1-2-5-2 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 的意思。

5-2-1-1 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 許多的新發現。

5-2-1-2 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 出信心及樂趣。

6-2-3-1 養成主動參與工作的習慣。

7-2-0-2 做事時,能運用科學探究的精神和方法。

◎性別平等教育

1-2-1 覺知身體意象對身心的影響。

1-2-2 察覺性別特質的刻板化印象。

1-2-3 欣賞不同性別者的創意表現。

2-2-4 尊重自己與他人的身體自主權。

3-2-1 運用科技與媒體資源,不因性別而有差異。

3-2-2 檢視校園中資源運用與分配在性別上的差異

◎環境教育

1-2-2 能藉由感官接觸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

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多元的方式表達內心感受。

1-2-4 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3-2-1 思考生物與非生物在環境中存在的價值。

3-2-2 培養對自然環境的熱愛與對戶外活動的興趣

,建立個人對自然環境的責任感。

4-2-1 能操作基本科學技能與運用網路資訊蒐集環 境資料。

◎資訊教育

1-2-1 能了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之應用。

5-2-1 能遵守網路使用規範。

◎人權教育

2-2-1 認識生存權、身分權與個人尊嚴的關係。

2-2-2 認識休閒權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生涯發展教育

3-2-2 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國防教育

第一單元植物的身體

【活動 3】植物的功用

◎經由觀察、資料蒐集和討論等過程,察覺植物身體各部位對人類的用途。

1.植物和人類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想想看植物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用 途?

植物身體的各部位可以應用在食、衣、住、行、育樂等各方面。

2.如果要進一步了解植物身體各部位對人類有哪些用途,要怎麼做?

(1)到圖書館查詢。

(2)上網查詢。

(3)請教師長、父母。

3 請各組將所蒐集到的資料上臺向大家分享。

(1)菠菜、青江菜等蔬菜平常都是吃植物的葉子。

(2)紅豆、綠豆等是植物的種子,不但可以繁殖植物,也可以當作人類的食物。

(3)我們常吃的米飯是來自於水稻。

(4)木瓜、蘋果、西瓜和香蕉這些水果是植物的果實。

(5)紅棗是植物的果實,也是一種中藥材。中藥材大部分來自於植物的根、莖、葉

、花、果實和種子。

4.植物身體的各部位除了對人類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對於環境有什麼幫助呢?

(1)植物的樹冠可以防止雨水直接沖刷土壤,植物的根緊緊抓住泥土防止土石流失

(2)植物可以讓動物棲息、築巢。

(3)熊貓會以竹子的葉子為主食;麻雀會以榕樹的果實為食物。

(4)蝴蝶會吸食花蜜。

5.植物生長在大自然中,對所有生物及自然環境幫助很大,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它 們。

◎自編教材-觀察我國的國花-梅花

1.別名:梅仔、白梅、青梅、春梅、干技梅、紅綠梅。

2.葉片:單葉互生,邊緣有細鋸齒。

3.花瓣:三蕾五瓣,代表三民主義及五權憲法,且梅花凌冬耐寒,其所表現的堅 貞剛潔,足為國人效法。

4.果實:為核果,梅的果實可做梅乾、青梅、陳皮梅、烏梅、蜜餞、脆梅等。

5.說明:我國在民國 53 年 7 月 21 日,經行政院正式核定將梅花訂為國花。

3 南一電子 書 梅花圖片 梅花影片 梅子圖片 梅子酸梅 梅花歌曲

欣賞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國防 教育

(8)

期程 數

1-2-1-1 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3-1 對資料呈現的通則性做描述(例如同質料的 物體,體積愈大則愈重…)。

1-2-3-2 能形成預測式的假設(例如這球一定跳得高

,因…)。

1-2-4-1 由實驗的資料中整理出規則,提出結果。

1-2-4-2 運用實驗結果去解釋發生的現象或推測可 能發生的事。

1-2-5-2 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 的意思。

2-1-3-2 製作各種不同的玩具,體會「力」有多種

,力可使物體動起來,或使物體振動發出聲音。

3-2-0-3 相信現象的變化,都是由某些變因的改變 所促成的。

5-2-1-1 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 許多的新發現。

5-2-1-2 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 出信心及樂趣。

6-2-2-1 能常自問「怎麼做?」,遇事先自行思考 解決的辦法。

6-2-3-2 養成遇到問題時,先試著確定問題性質,

再加以實地處理的習慣。

7-2-0-2 做事時,能運用科學探究的精神和方法。

◎性別平等教育

1-2-1 覺知身體意象對身心的影響。

2-2-1 了解不同性別者在團體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

◎資訊教育

1-2-1 能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之應用。

◎生涯發展教育

2-2-1 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2-2-2 激發對工作世界的好奇心。

3-2-2 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第二單元生活中有趣的力

【活動 1】物體受力的變化 1-1 生活中的力

◎介紹物體受力作用後形狀可能會產生變化。

1.當物體受力作用時,物體的形狀會改變嗎?

物體的形狀可能會改變,例如:手用力折鐵尺,鐵尺會被折彎,形狀改變了。

2.用力壓皮球,皮球的形狀會改變嗎?

圓圓的皮球被壓扁了,因此形狀會改變。

3.將用力壓皮球的手移開,皮球會恢復原狀嗎?

(1)本來被壓扁的皮球,手移開後,皮球又變成圓圓的形狀。

(2)因此當皮球沒有受力的影響時,會恢復原狀。

4.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的形狀會改變嗎?

橡皮筋被拉長,因此形狀會改變。

5.將用力拉橡皮筋的手移開,橡皮筋會恢復原狀嗎?

(1)本來被拉長的橡皮筋,手移開後,橡皮筋會恢復原狀。

(2)因此當橡皮筋沒有受力的影響時,會恢復原狀。

6.用力壓黏土,黏土的形狀會改變嗎?

7.將用力壓黏土的手移開,黏土會恢復原狀嗎?

(1)黏土還是扁扁的。

(2)因此當黏土沒有受力影響時,黏土不會恢復原狀。

8.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實例可以說明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會發生形狀改 變?

9.物體受力時變形,當外力消失時,物體形狀能恢復原形嗎?

有些物體受力時,形狀會改變。則有些物體當外力消失時,物體會恢復原來的形 狀,例如:皮球、橡皮筋、健身彈簧、彈簧等。但

是有些物體當外力消失時,物體不會恢復原來的形狀,例如:黏土、水果等。

◎物體受力後,運動狀態和位置也可能會產生變化。

1.物體受到外力後,除了形狀改變外,還可能有哪些變化呢?

用力踢球,球會飛出去,因此有的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位置會改變。

2.球被踢出去後,除了位置改變外,還可能有哪些變化?

用力踢球,原本靜止的球,就往前滾動,因此有的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運動狀 態會改變。

3.飛過來的球受到阻擋,運動狀況有什麼改變?

(1)受到阻擋,球可能會停下來(運動狀態變靜止)。

(2)受到阻擋,球運動的方向可能會改變。

4.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實例可以說明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會發生位置或 是運動狀態改變呢?

5.經過實驗和觀察,物體受力時,發生了什麼變化?

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後,會發生形狀、位置或運動狀態改變。

3 皮球、橡 皮筋、黏 土。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9)

期程 數

1-2-1-1 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3-1 對資料呈現的通則性做描述(例如同質料的 物體,體積愈大則愈重…)。

1-2-3-2 能形成預測式的假設(例如這球一定跳得高

,因…)。

1-2-4-1 由實驗的資料中整理出規則,提出結果。

1-2-4-2 運用實驗結果去解釋發生的現象或推測可 能發生的事。

1-2-5-2 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 的意思。

2-1-3-2 製作各種不同的玩具,體會「力」有多種

,力可使物體動起來,或使物體振動發出聲音。

3-2-0-3 相信現象的變化,都是由某些變因的改變 所促成的。

5-2-1-1 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 許多的新發現。

5-2-1-2 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 出信心及樂趣。

6-2-2-1 能常自問「怎麼做?」,遇事先自行思考 解決的辦法。

6-2-3-2 養成遇到問題時,先試著確定問題性質,

再加以實地處理的習慣。

7-2-0-2 做事時,能運用科學探究的精神和方法。

◎性別平等教育

1-2-1 覺知身體意象對身心的影響。

2-2-1 了解不同性別者在團體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

◎資訊教育

1-2-1 能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之應用。

◎生涯發展教育

2-2-1 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2-2-2 激發對工作世界的好奇心。

3-2-2 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第二單元生活中有趣的力

【活動 1】物體受力的變化 1-2 力的大小和方向

◎藉由壓球和拉彈簧實驗,引導了解力有大小和方向的特性。

1.生活中大家應都察覺到力有大小和方向的差異?

(1)拉橡皮筋的力量大小不同,因此橡皮筋被拉長的長度不同。

(2)踢球的方向不同,因此球往不同的方向滾動。

2.可以利用物體形狀改變的情形判斷物體受力的大小嗎?

應該可以,拉橡皮筋的力愈大,橡皮筋被拉得愈長;拉橡皮筋的力愈小,橡皮筋 被拉得愈短。

3.可以利用物體形狀改變的情形判斷物體受力的方向嗎?

應該可以,球滾動的方向不同,可能是因為踢球的方向不同。

4.現在要如何利用壓球和拉彈簧的例子來判斷力的大小和方向呢?

實際操作看看,依據物體形狀改變的大小或方向,就可以知道如何判斷力的大小 和方向。

5.壓球的兩圖中哪一個施力較大呢?球受力的方向為何?

(1)球被壓得愈扁,表示球受到的力愈大。

(2)球被往下壓扁,表示球是受到向下壓的力。

6.拉彈簧的兩圖中哪一個施力較大呢?受力的方向為何?

(1)彈簧被拉得愈長,表示彈簧受到的力愈大。

(2)彈簧被往下拉長,表示彈簧是受到向下拉的力。

7.由我們觀察的例子當中,你發現了什麼?

(1)受力愈大,形狀改變愈嚴重,或位移的距離愈大。

(2)受力的方向不同,產生的形變或位移的方向也不同。

◎進行套圈圈比賽遊戲,讓學生透過遊戲的方式,體會如何控制力的大小和方向

1.力的大小和方向可控制嗎?

(1)打躲避球時,可以將球往敵軍的方向丟,而且不可以丟太遠。

(2)踢足球時,將球往球門的方向踢,而且踢的力量必須要能使球進入球門。

(3)因此,力的大小和方向應該可以被控制。

2.手上的塑膠圈要怎麼丟,才能套中標杆?

(1)丟塑膠圈的時候要瞄準標杆的位置,往標杆的方向丟。

(2)丟塑膠圈時,如果方向不對或是丟得太大力、太小力,塑膠圈都無法套中標杆

3.套圈圈的遊戲證明了什麼?

力有大小和方向的特性,而且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可以被控制的。

4.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也需要控制力的大小和方向呢?

3 1.皮球、

彈簧、支 架。

2.套圈圈 遊戲組。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10)

期程 數

1-2-1-1 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2-1 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 較。

1-2-3-1 對資料呈現的通則性做描述(例如同質料的 物體,體積愈大則愈重…)。

1-2-3-2 能形成預測式的假設(例如這球一定跳得高

,因…)。

1-2-3-3 能在試驗時控制變因,做定性的觀察。

1-2-4-1 由實驗的資料中整理出規則,提出結果。

1-2-4-2 運用實驗結果去解釋發生的現象或推測可 能發生的事。

1-2-5-2 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 的意思。

2-2-1-1 對自然現象作有目的的偵測。運用現成的 工具如溫度計、放大鏡、鏡子來幫助觀察,進行引 發變因改變的探究活動,並學習安排觀測的工作流 程。

3-2-0-3 相信現象的變化,都是由某些變因的改變 所促成的。

4-2-2-1 體會個人生活與科技的互動關係。

5-2-1-1 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 許多的新發現。

6-2-2-1 能常自問「怎麼做?」,遇事先自行思考 解決的辦法。

6-2-3-2 養成遇到問題時,先試著確定問題性質,

再加以實地處理的習慣。

7-2-0-2 做事時,能運用科學探究的精神和方法。

◎性別平等教育

1-2-1 覺知身體意象對身心的影響。

3-2-1 運用科技與資源媒體,不因性別而有差異。

◎資訊教育

1-2-1 能了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之應用。

5-2-1 能遵守網路使用規範。

◎生涯發展教育

2-2-1 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3-2-2 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第二單元生活中有趣的力

【活動 2】磁力的探討 2-1 磁鐵具有磁力

◎讓學生認識磁鐵的磁力能夠吸引鐵製品。

1.生活中,磁鐵的磁力能應用在哪些地方?

2.利用磁鐵靠近某些物體時,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了嗎?

3.怎麼知道物體受力了呢?

4.這個力量是從哪裡來?

5.磁鐵可以吸引什麼物品?

6.磁鐵可以吸引哪種材質的物品?

7.拿磁鐵去測試身邊的物品?

◎了解磁鐵隔著物品也可以吸引鐵鐵製品。

1.海報如何固定在黑板上?

2.磁鐵又沒有直接接觸黑板,怎麼會吸在黑板上呢?

3.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嗎?

4.磁鐵可以吸引鐵製品,這種吸引的力量就稱為「磁力」。

2-2 磁力的強弱

◎讓學生能了解磁鐵磁力因位置不同有強弱的差異。

1.力有大、小的區別,磁力也有強、弱的差異嗎?

2.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判斷磁鐵上磁力的強弱呢?

3.想選用哪一種鐵製物品,來測試磁鐵的磁力強弱呢?

4.如果是選用迴紋針做實驗,同個磁鐵的磁力強弱如何?

5.長條形磁鐵哪個部分的磁力比較強?

◎讓學生能了解磁鐵磁力強弱與磁鐵的形狀和大小無關。

1.有各種形狀的磁鐵,它們的磁力強弱會一樣嗎?

2.用什麼方法可以判斷不同磁鐵的磁力強弱呢?

同塊磁鐵是利用吸引迴紋針數量的不同判斷磁力強弱,因此我們也可以利用磁鐵 吸引迴紋針的數量,判斷磁力強弱。

3.準備迴紋針和不同形狀、大小的磁鐵,比較不同磁鐵的磁力強弱。

4.應該怎麼操作,才能比較不同磁鐵的磁力強弱?

5.由你的實驗紀錄中,可以發現什麼狀況?

6.磁鐵愈大,它可以吸起的迴紋針數量愈多嗎?

不一定。(磁鐵的形狀、大小與磁力的強弱沒有絕對的關係)

◎認識磁鐵加裝鐵片,可使磁力增加加重可以吸住的重量。

1.觀察看看,磁鐵置物盒後方的磁鐵上下有什麼?

置物盒後面的磁鐵上下有鐵片。

2.在磁鐵上面加鐵片的作用是什麼呢可能可以增加吸力。

3.可以用什麼東西來測試呢?

可以選用重量相同的物品來測試,例如頁數相同的課本。

4.同樣的磁鐵,分別有加鐵片和不加鐵片,比較看看哪一種做法,物品比較不容 易往下滑?

利用兩塊磁力相同的磁鐵來測試看看;一塊有加裝鐵片,一塊則沒有,在相同的 塑膠袋中放入同樣重量的課本來測試看看,哪一種磁鐵可以吸住課本。

5.實驗結果顯示,有加裝鐵片的磁鐵可以吸住課本,但是沒有加裝的磁鐵,課本 會很快就往下滑。因此可以推論在磁鐵上加裝鐵片,可以增加吸力,增加可以吸 住的重量。

3 1.磁鐵、

瓷杯、鐵 罐、鋁罐

、長尾夾

、鐵尺、

橡皮擦、

錢幣、迴 紋針、衣 服、色紙

、鐵釘、

椅子。

2.大小不 相同的長 條形磁鐵

、大小不 相同的馬 蹄形磁鐵

。 3.磁鐵置 物盒、方 形磁鐵、

鐵片、塑 膠袋、課 本。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11)

期程 數

1-2-1-1 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2-1 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 較。

1-2-3-1 對資料呈現的通則性做描述(例如同質料的 物體,體積愈大則愈重…)。

1-2-3-2 能形成預測式的假設(例如這球一定跳得高

,因…)。

1-2-3-3 能在試驗時控制變因,做定性的觀察。

1-2-4-1 由實驗的資料中整理出規則,提出結果。

1-2-4-2 運用實驗結果去解釋發生的現象或推測可 能發生的事。

1-2-5-2 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 的意思。

2-2-1-1 對自然現象作有目的的偵測。運用現成的 工具如溫度計、放大鏡、鏡子來幫助觀察,進行引 發變因改變的探究活動,並學習安排觀測的工作流 程。

3-2-0-3 相信現象的變化,都是由某些變因的改變 所促成的。

4-2-2-1 體會個人生活與科技的互動關係。

5-2-1-1 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 許多的新發現。

6-2-2-1 能常自問「怎麼做?」,遇事先自行思考 解決的辦法。

6-2-3-2 養成遇到問題時,先試著確定問題性質,

再加以實地處理的習慣。

7-2-0-2 做事時,能運用科學探究的精神和方法。

◎性別平等教育

1-2-1 覺知身體意象對身心的影響。

3-2-1 運用科技與資源媒體,不因性別而有差異。

◎資訊教育

1-2-1 能了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之應用。

5-2-1 能遵守網路使用規範。

◎生涯發展教育

2-2-1 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3-2-2 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第二單元生活中有趣的力

【活動 2】磁力的探討 2-3 磁鐵的相吸和相斥

◎能認識磁鐵有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特性。(一節課)

1.將兩塊磁鐵互相靠近時,會觀察到什麼現象?

(1)手中的兩塊磁鐵合不起來,有一股互相推開的力量。

(2)手中的兩塊磁鐵還沒互相接觸的時候,就有一股互相吸引的力量,將兩塊磁鐵 吸在一起。

2.說明磁鐵磁力比較強的兩端點有一個專有名詞稱為「磁極」。

3.磁力也會像「力」一樣有方向的特性嗎?

磁力應該有方向性,因為有時候會互相推開,有時候會互相吸引。

4.玩磁鐵時大家會發現,磁鐵靠近時,有時會互相吸引,有時卻會互相排斥,為 什麼會這樣呢?

(1)磁鐵不同顏色的兩端互相靠近時,會互相吸引。

(2)磁鐵相同顏色的兩端互相靠近時,會互相排斥。

(3)好像和磁鐵兩端的磁極不同有關。

5.準備兩塊磁鐵,操作磁鐵的相吸、相斥。

6.磁鐵N極的一端去靠近另一磁鐵的N極,磁鐵會向哪邊移動?

另一塊磁鐵會被推開。

7.拿磁鐵N極的一端去靠近另一磁鐵的S極,磁鐵會向哪邊移動?

另一塊磁鐵會被吸過來。

8.由你的實驗操作,你發現了什麼情況?

(1)磁鐵的相同磁極靠近會互相排斥;磁鐵的不同磁極靠近會互相吸引。

(2)磁鐵的磁力是具有方向性的。

9.將磁鐵利用長尾夾和棉線懸掛起來磁鐵靜止時會觀察到什麼現象?

(1)會發現磁鐵的兩極會指向固定的方向。

(2)這種特性被應用在指北針。

◎自編教材-了解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性質

1.每一張桌子用膠布做標誌,總共需要貼三段膠布:「中間線」將桌子分成兩半

、中間線兩側桌緣的「起點線」。用磁鐵同極相斥的原理,以組員接力的方式將 塑膠杯碰到中間線,先碰到的即獲勝。

2.規則:(1)任何人的手都不可以觸碰桌面和塑膠杯。

(2)塑膠杯倒了就要重新回到起點線出發。

◎自編教材-改良版的磁鐵釣魚遊戲

釣魚遊戲是運用磁鐵「異極相吸」原裡,拿磁鐵去釣魚(別著迴紋針的紙卡)。將 魚的紙卡替換成第一單元「植物的身體」,一舉兩得順便複習!

◎自編教材-如何判斷磁鐵磁力的強弱?

我們不能用磁鐵的大小、形狀來判斷磁力的強弱。於是,教師拿兩個大小不同的 磁鐵進行實驗,小的磁鐵雖然很小,但是可以吸住比較多相同迴紋針和壓住更多 張的紙。

3 長條形磁 鐵。

電光膠布 塑膠杯 植物紙卡 迴紋針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12)

期程 數

1-2-1-1 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2-1 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 較。

1-2-3-1 對資料呈現的通則性做描述(例如同質料的 物體,體積愈大則愈重…)。

1-2-3-2 能形成預測式的假設(例如這球一定跳得高

,因…)。

1-2-3-3 能在試驗時控制變因,做定性的觀察。

1-2-4-1 由實驗的資料中整理出規則,提出結果。

2-2-1-1 對自然現象作有目的的偵測。運用現成的 工具如溫度計、放大鏡、鏡子來幫助觀察,進行引 發變因改變的探究活動,並學習安排觀測的工作流 程。

3-2-0-3 相信現象的變化,都是由某些變因的改變 所促成的。

4-2-2-1 體會個人生活與科技的互動關係。

5-2-1-1 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 許多的新發現。

7-2-0-2 做事時,能運用科學探究的精神和方法。

◎性別平等教育

1-2-1 覺知身體意象對身心的影響。

3-2-1 運用科技與資源媒體,不因性別而有差異。

◎資訊教育

1-2-1 能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之應用。

5-2-1 能遵守網路使用規範。

◎生涯發展教育

2-2-1 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3-2-2 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第二單元生活中有趣的力

【活動 3】好玩的磁鐵玩具

◎能利用磁鐵的特性,設計迷宮、飛碟、飛舞的蝴蝶的磁鐵玩具。

1.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時常可見,它們分別應用了哪些特性呢?

(1)磁鐵隔著便條紙,也能將便條紙吸在冰箱上,因此磁鐵隔著物品也可以吸引鐵 製品。

(2)縫衣針掉在瓷磚細縫中,磁鐵還沒有接觸縫衣針,只要靠近縫衣針,就能將縫 衣針吸引。因此磁鐵不需要接觸鐵製品即可吸起。

(3)利用兩個磁鐵將紙張夾起來,這是利用磁鐵不同磁極互相吸引的特性。

2.我們可利用磁鐵的哪些特性應用於遊戲上呢?

(老師透過磁鐵條隔著海報仍能吸在黑板上的例子,介紹磁鐵隔著物品仍能吸引 鐵製品或磁性物質的特性。)

因此隔著紙板利用磁鐵玩迷宮遊戲,以及利用磁鐵同極互相排斥來推動飛碟等。

3.利用磁鐵隔物可以吸引鐵製品或與磁鐵相吸、相斥的特性設計一個迷宮遊戲。

(1)將一紙車固定在磁鐵上。

(2)在紙板上畫出迷宮。

(3)將步驟 1 的紙車放在紙板上,在紙板下用另一磁鐵去吸。

4.從迷宮的遊戲你發現了什麼?

隔著物品,磁鐵仍會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5.不管在紙板下加幾本課本,紙板下的磁鐵都可吸引或排斥紙板上的紙車嗎?

(1)加一片紙片在紙板上,紙車仍會受紙板下的磁鐵影響。

(2)在紙板下多加幾本課本,紙車似乎就不會隨著紙板下的磁鐵左右移動。

(3)因此,隔太厚,磁力無法傳達,則紙車不會受到磁鐵影響。

6.還可以利用磁鐵的特性設計哪些遊戲呢?

移動飛碟、飛舞蝴蝶等許多有趣的創意遊戲。

7.磁鐵如何推動飛碟?

(1)利用一個塑膠杯或紙製容器當作飛碟。

(2)將容器倒放,利用膠帶將長條形磁鐵固定在容器底部。

(3)利用另一磁鐵靠近飛碟上的磁鐵。

(4)發現同極靠近時,飛碟被推開了。

3 各種磁鐵

、墊板、

迴紋針、

竹筷、棉 線、紙蝴 蝶、紙車

、塑膠杯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13)

期程 數

十一

1-2-1-1 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4-1 由實驗的資料中整理出規則,提出結果。

1-2-5-1 能運用表格、圖表(如解讀資料及登錄資料 )。

1-2-5-2 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 的意思。

3-2-0-1 知道可用驗證或試驗的方法來查核想法。

6-2-1-1 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

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6-2-2-2 養成運用相關器材、設備來完成自己構想 作品的習慣。

◎性別平等教育

1-2-1 覺知身體意象對身心的影響。

2-2-1 了解不同性別在團體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

◎家政教育

1-2-4 察覺食物在烹調、貯存及加工等情況下的變 化。

1-2-5 製作簡易餐點。

3-2-6 認識個人生活中可回收的資源。

3-2-7 製作簡易創意生活用品。

◎生涯發展教育

2-2-1 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第三單元空氣

【活動 1】無所不在的空氣

◎以活動證實到處都有空氣。

1.生活中到處都有空氣。空氣是什麼?它在哪裡?

2 空氣一直在我們的身旁嗎?如何察覺空氣的存在呢?

3.空氣可以裝起來嗎?

(1)好像不可以,因為空氣看不到。

(2)可以,可以用塑膠袋裝起來。

(3)可以,可以用嘴巴將空氣吹進氣球裡。

4.如果要用塑膠袋裝空氣,可以怎麼做呢?

5.該怎麼知道裝到的是空氣?

6.容器中「有裝空氣」與「沒有裝空氣」的情況有什麼不同?

有裝空氣的塑膠袋比較大且鼓鼓的,沒有裝空氣的塑膠袋比較小而且扁扁的。

7.用塑膠袋裝空氣,塑膠袋鼓鼓的,可以看得出來或摸得出來嗎?

(1)塑膠袋摸起來硬硬的。

(2)塑膠袋的袋口綁住,用手壓壓看,沒有辦法完全壓扁。

(3)將塑膠袋的袋口放入水中並且將袋口稍微鬆開,用力擠壓,發現會從袋口的地 方冒出許多泡泡。

8.在水中,從塑膠袋袋口冒出的泡泡是什麼?

(1)這些泡泡就是氣泡。

(2)氣泡裡裝的是空氣。

(3)因此鼓鼓的塑膠袋裡裝的是空氣。

9.空氣還存在哪些地方呢?

10.將空的寶特瓶放入水中,用手擠壓,發生了什麼狀況?

(1)瓶口會有氣泡冒出來。

(2)水跑進去寶特瓶裡了。

11.怎麼會有氣泡產生?是不是有空氣在寶特瓶裡面呢?

應該是有空氣在寶特瓶中,因此才會有氣泡從寶特瓶的瓶口冒出來。

12.將海綿放入水中擠壓,會有什麼狀況呢?

(1)冒出好多氣泡哇﹗

(2)原來乾的海綿變溼了。

13.怎麼在水中擠壓海綿也會有氣泡產生呢?為什麼?

有空氣才會有氣泡產生,這表示海綿中也有空氣。

14.到處都有空氣。其實,物體的空隙中也會有空氣嗎?

因為剛剛的實驗將物體放入水中都會有氣泡產生。表示物體中只要有空隙就會有 空氣。

15.只要有空隙的地方就有空氣存在,因此空氣是無所不在,而且沒有固定的形狀

3 垃圾袋或 請小朋友 從家裡帶 來的塑膠 袋、空寶 特瓶、海 綿、水族 箱。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評量 週

(14)

期程 數

十二

1-2-1-1 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2-1 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 較。

1-2-3-2 能形成預測式的假設(例如這球一定跳得高

,因…)。

1-2-3-3 能在試驗時控制變因,做定性的觀察。

1-2-4-1 由實驗的資料中整理出規則,提出結果。

1-2-5-2 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 的意思。

2-2-3-1 認識物質除了外表特徵之外,亦有性質的 不同,例如溶解性質、磁性、導電性等。並應用這 些性質來分離或結合它們。知道物質可因燃燒、氧 化、發酵而改變,這些改變可能和溫度、水、空氣 等都有關。

3-2-0-2 察覺只要實驗的情況相同,產生的結果會 很相近。

5-2-1-1 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 許多的新發現。

5-2-1-2 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 出信心及樂趣。

6-2-1-1 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

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6-2-3-1 養成主動參與工作的習慣。

6-2-3-2 養成遇到問題時,先試著確定問題性質,

再加以實地處理的習慣。

◎性別平等教育

1-2-1 覺知身體意象對身心的影響。

2-2-1 了解不同性別在團體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

◎家政教育

1-2-4 察覺食物在烹調、貯存及加工等情況下的變 化。

3-2-6 認識個人生活中可回收的資源。

◎生涯發展教育

2-2-1 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3-2-2 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第三單元空氣

【活動 2】空氣的特性 2-1 空氣占有空間

◎以實驗操作,察覺空氣占有空間。

1.塑膠袋灌入空氣之後會鼓得好大,但卻無法完全壓扁,為什麼呢?

(1)有空氣在塑膠袋裡。

(2)因為空氣在塑膠袋裡將塑膠袋撐大,所以無法將塑膠袋壓扁。

2.依據塑膠袋裝入空氣後的變化,可以說明空氣有什麼特性?

(1)空氣會從一個地方跑到另外一個地方。

(2)空氣會占有空間。

3.空氣在塑膠袋中,使塑膠袋鼓起來,我們可不可以說:空氣占據塑膠袋裡的空 間?

4.空氣在塑膠袋中,導致塑膠袋鼓鼓的,這是因為空氣具有什麼特性?

空氣占有空間,因此才使裝有空氣的塑膠袋鼓鼓的。

5.那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證明空氣占有空間呢?

‧實驗一

6.將杯底放置一紙團並讓紙團卡在杯底不易掉落,杯口向下垂直壓入水中,再垂 直拿出水面。想想看,紙團會發生什麼變化?

7.讓我們實際操作看看。

(1)將紙團緊緊的塞在杯底。(2)將杯口向下。

(3)杯子垂直壓入水中。(4)再將杯子垂直拿出水面。

(5)拿出杯底的紙團觀察。

8.觀察看看,杯中的紙團有什麼變化?

(1)紙團沒有溼掉。

(2)之前學過,寶特瓶中會充滿空氣,因此是不是杯子裡的空氣擋住了水,而使紙 團不會被水沾溼?

9.實驗結果發現杯底的紙團沒有被水沾溼,為什麼會這樣呢?

(1)因為杯子中充滿空氣,空氣沒有溢出,所以水無法進入杯子中,而紙團就不會 被水沾溼。

(2)空氣是占有空間的。

‧實驗二

10.如果在杯底戳個洞,再將杯口朝下垂直壓入水中。可能會看見什麼現象呢?

可能會看見杯底的洞冒出氣泡。

11.讓我們實際操作看看。

(1)利用點燃的線香在塑膠杯底戳一個小洞。(2)將杯口向下。

(3)用手指堵住杯底的小洞,杯口倒扣蓋住保麗龍球,將杯子垂直壓入水中。

12.觀察水位和保麗龍球有什麼變化?

水位和保麗龍球竟然只上升一些些。(水幾乎沒有進入杯中。)

13.接下來,把壓住洞口的手指放開,其他手指繼續壓住杯子,杯中又會發生什麼 變化呢?

(1)從杯底的洞冒出氣泡。(2)水位和保麗龍球往上升到杯底。

14.把堵住洞口的手指放開,為什麼水位和保麗龍球就往上升了?

因為空氣從洞口跑出去,杯內就有空間讓水進入,則水位上升,浮在水面的保麗 龍球也隨水位上升。

3 水族箱、

塑膠杯、

回收紙(

紙團)、

線香(幫 杯子戳洞

)。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15)

期程 數

十三

1-2-1-1 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2-1 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 較。

1-2-3-2 能形成預測式的假設(例如這球一定跳得高

,因…)。

1-2-3-3 能在試驗時控制變因,做定性的觀察。

1-2-4-1 由實驗的資料中整理出規則,提出結果。

1-2-5-2 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 的意思。

2-2-3-1 認識物質除了外表特徵之外,亦有性質的 不同,例如溶解性質、磁性、導電性等。並應用這 些性質來分離或結合它們。知道物質可因燃燒、氧 化、發酵而改變,這些改變可能和溫度、水、空氣 等都有關。

3-2-0-2 察覺只要實驗的情況相同,產生的結果會 很相近。

5-2-1-1 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 許多的新發現。

5-2-1-2 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 出信心及樂趣。

6-2-1-1 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

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6-2-3-1 養成主動參與工作的習慣。

6-2-3-2 養成遇到問題時,先試著確定問題性質,

再加以實地處理的習慣。

◎性別平等教育

1-2-1 覺知身體意象對身心的影響。

2-2-1 了解不同性別在團體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

◎家政教育

1-2-4 察覺食物在烹調、貯存及加工等情況下的變 化。

3-2-6 認識個人生活中可回收的資源。

◎生涯發展教育

2-2-1 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3-2-2 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第三單元空氣

【活動 2】空氣的特性 2-2 空氣可以被壓縮

◎以實驗操作,觀察空氣具有可以被壓縮的特性。

1.空氣看不到,該如何觀察它其他的特性?

2.被裝起來的空氣占有空間,其大小會改變嗎?

3.用力擠壓空氣,空氣占有的空間會改變嗎?

4.可以利用器具,來觀察空氣在空間裡是如何變化?

準備注射筒進行實驗。

‧實驗一

5.利用透明注射筒做實驗,探究並發現空氣的特性。

6.如何利用注射筒做實驗呢?

(1)將注射筒的活塞往上拉到 30 毫公升處。(2)利用橡皮擦堵住注射筒的出口。

(3)用力往下壓活塞。(4)放開壓活塞的手。

7.手用力往下壓注射筒的活塞時,發現了什麼?

(1)注射筒的活塞可以往下推壓一段距離。

(2)再怎麼用力推壓注射筒,仍無法將注射筒的活塞推壓至最底部。

(3)往下推時有股向上推的力。

8.將用力往下壓活塞的手放開時,注射筒的活塞有什麼變化?

注射筒會往上升。

‧實驗二

9.將注射筒內改成裝水,該如何做實驗呢?

(1)將水利用食用色素染色。

(2)將注射筒的活塞壓到底,將筒口放入水中,活塞往上拉到 30 毫公升處(水就 會被吸入注射筒中)。

(3)利用橡皮擦堵住注射筒的洞口。

(4)用力往下壓活塞。

(5)放開壓活塞的手。

10.裝水的注射筒也可以將活塞往下推壓嗎?

(1)注射筒幾乎無法往下推壓。

(2)再用力推壓注射筒,仍無法將注射筒往下推壓。

11.若將往下壓活塞的手放開,被往下壓的活塞會如何?

注射筒沒有移動。

12.操作這兩個實驗後,可以知道空氣具有何種特性?水也有此特性嗎?

(1)空氣在注射筒裡可以被壓縮,且注射筒被往下壓的活塞還會自己彈回來,表示 空氣具有可以被壓縮的特性。

(2)裝水的注射筒,雖用力往下推擠仍無法將注射筒往下推壓。

3 注射筒、

橡皮擦、

水、色墨 水。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16)

期程 數

十四

1-2-1-1 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2-1 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 較。

1-2-3-2 能形成預測式的假設(例如這球一定跳得高

,因…)。

1-2-3-3 能在試驗時控制變因,做定性的觀察。

1-2-4-1 由實驗的資料中整理出規則,提出結果。

1-2-5-2 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 的意思。

2-2-3-1 認識物質除了外表特徵之外,亦有性質的 不同,例如溶解性質、磁性、導電性等。並應用這 些性質來分離或結合它們。知道物質可因燃燒、氧 化、發酵而改變,這些改變可能和溫度、水、空氣 等都有關。

3-2-0-2 察覺只要實驗的情況相同,產生的結果會 很相近。

5-2-1-1 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 許多的新發現。

5-2-1-2 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 出信心及樂趣。

6-2-1-1 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

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6-2-3-1 養成主動參與工作的習慣。

6-2-3-2 養成遇到問題時,先試著確定問題性質,

再加以實地處理的習慣。

◎性別平等教育

1-2-1 覺知身體意象對身心的影響。

2-2-1 了解不同性別在團體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

◎家政教育

1-2-4 察覺食物在烹調、貯存及加工等情況下的變 化。

3-2-6 認識個人生活中可回收的資源。

◎生涯發展教育

2-2-1 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3-2-2 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第三單元空氣

【活動 2】空氣的特性 2-3 空氣流動形成風

◎空氣流動形成風,而且風需藉助其他物體的飄動才能看見。

1.為什麼小朋友的頭髮會飄起來呢?

因為有風,所以小朋友的頭髮被風吹動而飄起來。

2.利用裝有空氣的注射筒筒口對著小紙片擠壓活塞,你發現了什麼?

3.空氣流動形成風,注射筒壓縮出來的空氣就是流動的空氣,也就是風。

4.旗竿上的國旗被風吹動時,為什麼旗子飄動不會固定同一個方向?

(1)因為風亂吹。

(2)風應該有方向,像西風、東風等,因此國旗飄動無法固定方向。

5.教室外的樹葉、草為什麼會飄動?

6.氣象局的風向計如何指出風的方向?

(1)風向計上有標示方向。(2)風向計被風吹動,就會轉向風吹來的方向。

7.風會使國旗、樹梢……產生飄動,它們每次飄動的情形都相同嗎?為什麼?

(1)不一樣,因為風吹的方向不同時,它們飄動的方向就會改變。

(2)風力的大小不同時,它們飄動的高低和搖晃的程度也會不同。

◎察覺風的有方向、大小的變化。並且利用簡單的工具製作簡易測風計,加以實 測、記錄。

1.風的方向和大小該如何分辨和測量?

(1)看樹葉被吹到哪裡去,大概就知道風的方向和大小。

(3)拿風車測試,可以知道風的大小,風大時風車轉得快。

(3)應該有儀器可以測量風力和風向。

2.除了觀察自然現象判斷風的方向和風的大小外,還可以利用什麼方法分辨和測 量?

氣象局可以利用風向風力計測量,那我們也可以利用一些器材模仿風向風力計,

製作一個可以測量風的方向和風的大小之工具。

3.利用課本所列出的材料:膠帶、指北針、棉線、底座、吸管、紙片、方位板等

,自製一個簡易的測風計。

(1)利用膠帶將紙片黏在棉線的一端。

(2)將棉線的另一端穿過吸管。

(3)利用底座將吸管固定在方位板的中央。

(4)使指北針盤面的南北和方位板的南北對齊,並將指北針固定在方位板上。

4.如何使用簡易的測風計測量風向和風力?

(1)簡易的測風計上有標示方向的方位板。

(2)簡易的測風計上的棉線被風吹動,就會飄向風吹來的反方向。

(3)看棉線被風吹得高、低就可以知道風力的大、小。

5.開始利用簡易的測風計測量風向。

(1)將簡易的測風計拿到戶外空曠、通風、平坦的地面上平放。

(2)利用指北針確認方位。

(3)當風來時(棉線飄起)由正上方看下去,如果棉線飄向南方,表示風由北方吹 過來。

6.風從東方吹過來,就叫「東風」,風從哪裡來,就叫什麼風。

7.如何利用簡易的測風計測量風力?

8.記錄校園各處的風向和風力大小。

(1)每個人測量的位置不同,依實地測量做紀錄。

(2)每個時間點的風向和風力都不大一樣。

9.風向和風力都可以利用簡易的測風計測出。

3 1.注射筒

、小紙片

。 2.指北針

、膠帶、

吸管、棉 線、油土

、紙片、

底座、方 位板。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17)

期程 數

十五

1-2-1-1 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2-1 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 較。

1-2-3-2 能形成預測式的假設(例如這球一定跳得高

,因…)。

1-2-3-3 能在試驗時控制變因,做定性的觀察。

1-2-4-1 由實驗的資料中整理出規則,提出結果。

2-2-3-1 認識物質除了外表特徵之外,亦有性質的 不同,例如溶解性質、磁性、導電性等。並應用這 些性質來分離或結合它們。知道物質可因燃燒、氧 化、發酵而改變,這些改變可能和溫度、水、空氣 等都有關。

3-2-0-2 察覺只要實驗的情況相同,產生的結果會 很相近。

3-2-0-3 相信現象的變化,都是由某些變因的改變 所促成的。

5-2-1-1 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 許多的新發現。

5-2-1-2 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 出信心及樂趣。

6-2-1-1 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

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6-2-3-1 養成主動參與工作的習慣。

6-2-3-2 養成遇到問題時,先試著確定問題性質,

再加以實地處理的習慣。

7-2-0-2 做事時,能運用科學探究的精神和方法。

7-2-0-3 能安全妥善的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器具

◎性別平等教育

1-2-1 覺知身體意象對身心的影響。

◎家政教育

1-2-4 察覺食物在烹調、貯存及加工等情況下的變 化。

1-2-5 製作簡易餐點。

3-2-6 認識個人生活中可回收的資源。

3-2-7 製作簡易創意生活用品。

◎生涯發展教育

2-2-1 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3-2-2 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第三單元空氣

【活動 3】空氣的應用 3-1 空氣流動在生活中的應用

◎空氣流動形成風,人們利用風讓生活更便利。

1.空氣和人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呢?

(1)有風,夏天才會涼爽。

(2)有風,可使紙風車轉動。

(3)有風,風乾食物(米粉、柿餅)。

(4)有風,才能使帆船前進。

(5)有風,風箏才能飛起來。

(6)有風,風車的葉片才能轉動,才可以發電。

2.為什麼商家要把米粉、柿子拿到外面呢?

在室外利用風將食物吹乾(風乾)

3.在海邊常常看到大型的風力發電設置,它也是風的應用嗎?

是,因為它很像個大風車。

4.為什麼要拉著風箏跑步,風箏才能順利升空?

跑步的時候風較大,才能讓風箏順利升空。

5.說一說,生活周遭中還有什麼例子是空氣的應用?

吹風機、電風扇……

6.如果能善加利用風力,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還有其他例子嗎?

滑翔翼……

3-2 好玩的空氣創意玩具

◎激發創意思考,製作科學玩具空氣砲。

1.利用風力的特性,可以自製創意玩具。我們來試試﹗

(1)利用鉛筆在杯子的底部戳個洞。

(2)利用塑膠袋和橡皮筋將杯子的開口封緊。

(3)杯底的洞口對著桌上的紙偶。

(4)用手拍打封緊的杯口,將空氣從杯底的洞口擊出。

(5)利用擊出的空氣,誰的空氣砲最快將紙偶擊倒。

2.玩過創意玩具空氣砲,說說你的作品應用了空氣的什麼特性?

(1)空氣占有空間。

(2)空氣可以被壓縮。

(3)空氣流動形成風。

◎自編教材-科普閱讀-「呼-呼 空氣無所不在」

1.MSSR 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 10 分鐘 2.聊書(10 分鐘)

1.四~五人為一組,每人輪流分享 2 分鐘,選擇 1 個問題作為分享內容。

2.問題:

(1)空氣出現在哪裡?第幾頁? (2)如何證明空氣的存在?第幾頁?

(3)書中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為什麼?(4)從書中情節我聯想到生活中的什麼事?

3 鉛筆、塑 膠袋、紙 杯、紙偶

、橡皮筋

「呼-呼 空氣無所 不在」繪 本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18)

期程 數

十六

1-2-1-1 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4-2 運用實驗結果去解釋發生的現象或推測可 能發生的事。

1-2-5-2 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 的意思。

2-2-1-1 對自然現象作有目的的偵測。運用現成的 工具如溫度計、放大鏡、鏡子來幫助觀察,進行引 發變因改變的探究活動,並學習安排觀測的工作流 程。

2-2-3-1 認識物質除了外表特徵之外,亦有性質的 不同,例如溶解性質、磁性、導電性等。並應用這 些性質來分離或結合它們。知道物質可因燃燒、氧 化、發酵而改變,這些改變可能和溫度、水、空氣 等都有關。

2-2-3-2 認識水的性質與其重要性。

3-2-0-3 相信現象的變化,都是由某些變因的改變 所促成的。

5-2-1-1 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 許多的新發現。

5-2-1-2 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 出信心及樂趣。

6-2-1-1 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

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6-2-3-1 養成主動參與工作的習慣。

6-2-3-2 養成遇到問題時,先試著確定問題性質,

再加以實地處理的習慣。

7-2-0-1 利用科學知識處理問題(如由氣溫高低來考 慮穿衣)。

7-2-0-2 做事時,能運用科學探究的精神和方法。

◎性別平等教育

1-2-3 欣賞不同性別者的創意表現。

2-2-1 了解不同性別在團體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

2-2-2 尊重不同性別者做決定的自主權。

◎家政教育

1-2-4 察覺食物在烹調、貯存及加工等情況下的變化。

◎生涯發展教育

2-2-1 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3-2-2 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海洋教育

4-2-1 認識水的性質與其重要性。

第四單元溶解

【活動 1】溶解的現象

◎認識調味料的性質。

1.料理食物時,加入了砂糖或食鹽,會讓食物的味道變得如何?

(1)如果加入砂糖,食物吃起來會甜甜的。

(2)如果加入食鹽,食物吃起來會鹹鹹的。

2.教師拿出一些食鹽,分給各組觀察。

(1)看看食鹽的顏色及形狀?

(2)摸摸看食鹽的粗細如何?

(3)食鹽的顏色是白色的,利用放大鏡仔細看,它的形狀是方形的。

(4)食鹽摸起來粗粗的。

3.除了上面的觀察方法之外,還能用什麼方法來辨認?

可以用聞聞看、嘗嘗看的方式,來辨識食鹽。

4.教師拿出一些砂糖和胡椒粒,分給各組觀察。

(1)砂糖的顏色是白色的;它的形狀是方形的;摸起來感覺粗粗的;嘗起來味道甜 甜的。

(2)胡椒粒的顏色是黑褐色的;形狀是不規則的;摸起來感覺粗粗的;嘗起來稍微 辣辣的。

◎察覺食鹽加入水中的變化。

1.把食鹽加入水中,攪拌後食鹽的顆粒不見了,食鹽到哪裡去了?

(1)利用放大鏡觀察,在水中看不見食鹽的顆粒。

(2)食鹽加入水中後水位上升了,因此食鹽應該還在水中。

2.如果食鹽真的在水中,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證明食鹽還在水中呢?

原本無味的白開水變鹹了,表示食鹽還在水中。

3.根據實驗結果,食鹽加入水中後,看不見食鹽,食鹽還在水中嗎?是怎麼判斷 的?

食鹽加入水中後水面上升了,嘗起來鹹鹹的。

4.當食鹽加入水中,會慢慢消失。食鹽均勻散布在水中的情形,這就是一種溶解 現象。

3 1.食鹽、

砂糖、胡 椒粒、放 大鏡。

2.水、燒 杯、攪拌 棒。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發表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結果描繪如圖。她發現圖上各點恰可連成一條直線,且此直線通過原點,則她提 出下列哪一個說明來解釋此一現象最合適? (A)因為這些金屬球的密度相同 (B)因為這些金屬球的比熱相同 (C)因為這些金屬球的形狀相同 (D)因為量測球體積的方法相同。 【 105年會考試題】 33.( )老師要求同學設計一個有關粉筆在水中浸泡時間與粉筆斷裂難易度關係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