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國文考科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國文考科"

Copied!
44
0
0

Teks penuh

(1)

臺南一中 / 林皇德 老師

國文 考科

ZX

(2)

指考 107 107 試 題 分 析 試 題 分 析

ZX

臺南一中 / 林皇德老師

國 文

前 言

今年指考國文結束後,有位學生向記者說:「好險沒有看書,因為準備根本沒有 用。」但仔細看完整份考題後我發現,其實不是讀課本沒用,而是只有讀課本根本不夠。

綜觀今年的試題,題型(如表一)雖與過去差別不大,但閱讀量超過 12000 字,

組合式、跨領域的素材增加,考驗思辨、分析、比較與統整等特色,都揭示了今後國 語文測驗的大趨勢。而移民工文學、共享經濟入題,更展現大考中心亟欲讓測驗跟上 時代脈動的用心。整體來看,此次指考國文具有「重視資訊整合能力」、「重視語文 的理解與應用能力」、「重視教材知識的活用」、「閱讀量增加,難度提高」等特 點,但整張試卷選用的純文學素材太少,感性素材更少,不無缺憾。

表一 107 指考題型分布一覽表

選擇題題型 題數 題 號 配分

字音 0 0 0

字形 1 1 2

字義 1 36 4

詞語、成語 1 35 4

標點符號 1 38 4

文法 3 2、37、40 10

修辭 2 6、7 4

國學常識 3 3、4、39 8

應用文 0 0 0

閱讀理解 35

(2)、(4)、5、8、9、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29、30、31、32、33、34、(38)、(39)、(40)、41、42

80

※有些文法、標點符號、國學常識的題目與閱讀理解相結合,故重複出現時加括號。

(3)

指考 107 107 試 題 分 析 試 題 分 析

例如第 10∼12 題結合了移民工文學獎得獎名單一覽表、投稿件數統計圖及得獎 作品〈珠和龍舟〉,將文、圖、表整合在一起,兼具知性與感性。第 13∼15 題給合 當代共享經濟的說明文章,與《東觀漢記》、《冊府元龜》、《東京夢華錄》中的古 代租賃資料,跨越漢、唐、宋與現代,有古文也有白話。第 23∼25 題結合戴吾三的 科普作品《解開成語中的科學密碼》,與韓保昇《蜀本草》、蘇頌《圖經本草》、寇 宗奭《本草衍義》、李時珍《本草綱目》等書中的對蜾蠃、螟蛉的描述來出題,而戴 吾三的文章裡又包含了《詩經•小宛》、揚雄《法言》與陶弘景《本草經集注》等文 獻,既有白話文、文言文,又有古典詩,可說是一道包羅萬象、整合多重訊息的題 目。

本次指考組合多種素材的題目如表二。現代人處在人類有史以來資訊流量最巨大 的時代,每天都接觸大量的訊息,不只需要理解、辨識,還要統整、分析、比較、連 結。考題中出現大量的組合式素材,乃是因應時代需求,可以預期的是:若時代趨勢 不變,未來這類題目仍會占很高的比重。

表二 107 指考組合式素材一覽表

題 號 組合素材 組合類型與性質

10∼12

1 第四屆移民工文學獎得獎名單一覽表 2 第四屆移民工文學獎投稿件數統計圖 3 Safitrie Sadik〈珠和龍舟〉

表格、統計圖、散文

13∼15

1 介紹共享經濟的文章 2 《東觀漢記》

3 《冊府元龜》

4 《東京夢華錄》

1 散文、表格 2 白話文、文言文 3 史學、文學、經濟學

23∼25

1 戴吾三《解開成語中的科學密碼》

2 《詩經•小宛》

3 揚雄《法言》

4 陶弘景《本草經集注》

5 韓保昇《蜀本草》

6 蘇頌《圖經本草》

7 寇宗奭《本草衍義》

1 白話文、文言文、古典詩 2 文學、考據學、生物學、

中藥學

(4)

2 重視語文的理解與應用能力

語言本身具有工具性和藝術性兩種層次。工具性著重實用的層面,透過語言來協 助自己生活、社交、工作以及其他領域學習;藝術性則是一種極致、純粹的文字藝術 追求、體察與鑑賞。

過往的學測較注重國文的工具性,偏重實用的一面,所以會有較多生活化的情境 描述,也會使用較多跨領域的素材;而指考國文較偏重學科本位,更重視學術研究與 文學鑑賞的能力,所以不會刻意採用生活化的情境描述,也較少使用跨領域的素材。

但今年的指考試題卻出現了許多跨領域的素材,也有一些與現代生活、時事相結 合的題目。例如第 13∼15 題以共享經濟為主題,出現了一般人生活中會接觸到的網 路共享平臺,也涉及史學、文學與經濟學等跨領域的知識。第 23∼25 題以螟蛉子為 主題,跨越文學、考據學、生物學與中藥學。第 41、42 題以鬥草為主題,涉及文 學、考據學、民俗學、生物學。第 28∼32 題純用文言文素材,但也跨越了史學與文 學。第 39 題考《韓非子•主道》,兼及哲學、政治學、管理學。

從這份考題可以看出,未來的指考與學測,除了難度上有所不同之外,其他的性 質將趨於相同。從大考中心公布的考試說明中,也可看出端倪。學測國文與指考國文 在測驗目標中所具有的三大面向,已完全相同,沒有區分。不論學測或指考,皆著重 理解與應用,強調工具性與實用性,而文學純粹性、文字藝術鑑賞的比重則降低。

現代學術研究雖然走向分門專精,但沒有任何一門學術可以孤立存在而不與生 活、不與現實、不與其他學門產生連結。今年考題所採用的素材皆不離國學、國語文 領域,卻又能與其他學科相連結,並且跟上時代脈動,我們可以看見大考中心讓考題 走出學術與藝術象牙塔的努力。但今年純文學鑑賞的題目比重如此之低,也讓人感到 一絲不安。無論時代怎麼改變,無論如何重視實用,無論如何強調多元,都不應該忽 視文學自身的核心價值。

3 重視教材知識的活用

本次指考也出了不少與教材選文有關的題目(如表三),讓學生不至於讀了課本 卻完全沒用。但是,除了基本的字形、字義題外,許多題目都更強調知識的分析、連 結、活用。例如第 4 題引用連橫《雅堂文集•詩薈餘墨》來出題,想要答對這一題,

除了要有經、史、子、集四庫分類的概念,了解杜工部、黃山谷各是何代何人的稱號 外,還要讀懂連橫的文意,了解他的創作學習理論。第 16∼19 題與王羲之〈蘭亭集 序〉有關,但融合鄭毓瑜〈由修禊事論蘭亭詩、蘭亭序「達」與「未達」的意義〉一

(5)

表三 107 指考題目中出現的教材選文一覽表

類別 篇章 考試內容 題目性質

文 言 文

非 韻 文

《 孟 子 • 五 十 步 笑 百

步》 斧斤以「時」入山林 字義辨識

莊子〈庖丁解牛〉 「族」庖月更刀,折也 字義辨識 荀子〈勸學〉 1 蹞步千里

2 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1 成語應用 2 字義辨識

〈馮諼客孟嘗君〉 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文法辨別(省略 賓語)

李斯〈諫逐客書〉 判斷「李斯揣摩秦王心理,陳述逐客 之弊,屬奏疏體」是否正確

文章主旨與文體 判斷

賈誼〈過秦論〉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字義辨識 司馬遷〈鴻門宴〉 楚 左 尹 項 伯 者 , 項 羽 季 父 也 , 素

「善」留侯張良 字義辨識

諸葛亮〈出師表〉 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字義辨識 曹丕《典論•論文》 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 字義辨識 王羲之〈蘭亭集序〉 鄭毓瑜〈由修禊事論蘭亭詩、蘭亭序

「達」與「未達」的意義〉 閱讀理解 陶淵明〈桃花源記〉 見 漁 人 , 乃 大 驚 , 問 所 從 來 , 具 答

之,便要還家

文法辨別(省略 賓語)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判斷「魏徵逐一評述太宗所提的十種 治道,屬注疏體」是否正確

文章主旨與文體 判斷

韓愈〈師說〉

1 判斷「韓愈追述儒道先師,屬探究 事物本源的論辨體」是否正確 2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

1 文 章 主 旨 與 文體判斷 2 字義辨識

杜光庭〈虬髯客傳〉

1 四人對饌訖,「陳」女樂二十人,

列奏於前

1 字義辨識 2 文 法 ( 省 略

(6)

類別 篇章 考試內容 題目性質

文 言 文

非 韻 文

蒲松齡〈勞山道士〉 一道士坐蒲團上,素髮垂領,而神觀 爽邁。叩而與語,理甚玄妙

文法辨別(省略 賓語)

鄭用錫〈勸和論〉

判斷「鄭用錫為避免械鬥,代官府勸 導百姓,屬上對下的詔令體」是否正 確

文章主旨與文體 判斷

韻 文

屈原〈漁父〉 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 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閱讀理解(判斷 是 否 符 合 「 平 淡」境界)

左思〈詠史〉之一 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左眄澄江 湘,右盼定羌胡

閱讀理解(判斷 是 否 符 合 「 平 淡」境界)

白居易〈琵琶行〉 遶船月明江水寒 文意與修辭(意 象詮釋)

黃庭堅〈寄黃幾復〉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修 辭 判 斷 ( 對 比)

李清照〈一剪梅〉 花自飄零水自流 文意與修辭(意 象詮釋)

陸游〈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閱讀理解(判斷 是 否 符 合 「 平 淡」境界)

白 話 文

文 簡媜〈夏之絕句〉

蟬聲是一陣襲人的浪,不小心掉進小 孩子的心湖,於是湖心拋出千萬圈漣 漪如千萬條繩子,要逮捕那陣浪

修 辭 判 斷 ( 對 比)

新 詩

鄭愁予〈錯誤〉 蓮花的開落 文意與修辭(意

象詮釋)

紀弦〈狼之獨步〉 恆以數聲悽厲已極之長嗥 文意與修辭(意 象詮釋)

徐志摩〈再別康橋〉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 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修 辭 判 斷 ( 對 比)

(7)

4 閱讀量增加、難度提高

這次指考,整份題目字數超過一萬二千字,超越 107 學測,史上最高。其中,閱 讀理解類的題目超過三分之二。所採用的篇章長短皆有,短者如《東觀漢記》、《冊 府元龜》僅節錄約五十字,莊因〈母親的手〉節錄約一百五十字;長者如鄭毓瑜〈由 修禊事論蘭亭詩、蘭亭序「達」與「未達」的意義〉,節錄了八百餘字。第 28∼32 題結合了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與王安石〈子貢論〉二篇文言文,合計超過 六百字,是文言文考題中閱讀量最大的。

不只是閱讀理解題才著重閱讀,連國學常識、文法等題目也與閱讀結合。第 40 題考「被動句」,但並不直接詢問「下列何者屬於被動句」,而是先給一篇談論被動 句的文章,探討了許多被動句的句型,然後再從中命題。

閱讀量增加,著重分析與思考,也使得整份試題的難度提升不少。大部分的題目 都要費時費心閱讀,理解後還要統整、比較,勾連舊知識,才能順利作答。在臺北市 高中國文科教師群所作的分析報告中,等級為「難」的題目高達 11 題,超過四分之 一。

在韓愈的時代,獲取知識最重要的管道是從師問學;但在今天,則是閱讀。可以 預見,往後的考題會更加重視閱讀與思考。閱讀素材的質和量只會提升,不會削減。

表四 107 指考課外閱讀素材一覽表

文言文 白話文

篇名 性質 篇名 性質

連橫《雅堂文集•詩

薈餘墨》 文學創作論 莊因〈母親的手〉 敘事抒情

《 三 國 演 義 》 第 57

回 敘事 余蓮《淡之頌》 人生哲理

胡 仔 《 苕 溪 漁 隱 叢 話 》 引 蔡 寬 夫 《 詩 話》

文學評論、人生哲理 Safitrie Sadik 著,鐘

妙燕譯〈珠和龍舟〉 敘事抒情

《東觀漢記》 史學、經濟學 共享經濟 經濟學 鄭毓瑜〈由修禊事論

蘭 亭 詩 、 蘭 亭 序

(8)

文言文 白話文

篇名 性質 篇名 性質

蘇頌《圖經本草》 生物學、中藥學 被動句 文法 寇宗奭《本草衍義》 生物學、中藥學 鬥草 民俗 李時珍《本草綱目》 生物學、中藥學 《鏡花緣》第 76∼77

回 章回小說

張輔〈名士優劣論〉 人物、史學評論 司馬遷《史記•仲尼

弟子列傳》 傳記文學 王安石〈子貢論〉 人物評論 獨 逸 窩 退 士 《 笑 笑

錄》 筆記小說

黃滔〈賈客〉 人生哲理

《韓非子•主道》 哲學、政治學、管理 學

5 偏重知性素材,感性素材太少

今年的指考題目著重閱讀素材的理解、分析、統整等能力,偏向知性能力的檢 測,情意的感受與體悟則嚴重缺乏。整份考卷裡,感性的篇章只有莊因〈母親的手〉

和 Safitrie Sadik〈珠和龍舟〉。文言文、古典韻文的考題中,感性篇章付之闕如。

在講究客觀、標準化的測驗中,情意類的篇章本來就難以命題,這可以理解,但 比重失衡的程度,今年指考堪稱歷年之最,這不能不視為一項警訊。

車諾比核災之後,一般人只視災難現場為禁區,能避則避,不想碰觸,但白俄羅 斯作家亞歷塞維奇訪問了超過 500 位倖存者,包含救災參與者的妻子、被迫離開家鄉 的居民、逃避戰爭而來到核汙染地區居住的難民……,寫成了《車諾比的聲音》。在 這本書裡,車諾比核災不只是一則新聞事件,不只是一串傷亡數據,還包含著人性、

至情與人生價值。2015 年,巴黎遭遇恐怖攻擊,震驚世界。在這場災難中,法國記 者安托尼•雷西斯失去了他的妻子,隔天,他在臉書發表一封公開信,抒發他複雜難 理的心情,同時向凶手宣告:「你無法得到我的仇恨」。他和兒子終其一生都將對抗 仇恨,追尋快樂與自由。訊息發布短短一日內,被分享超過 23 萬次。

(9)

結 語

看過 107 學測,再看到這份指考國文試題,一定可以明確感受到大考中心在研發

國語文試題的用心和決心。我個人很樂於見到這樣的改變,或許下學年各區的模擬 考、學校段考中,就會大量出現具有創意、著重思考、與生活結合、與時代趨勢同步 的考題了。課堂上的風景,一定也會出現巨大的改變。

在求新求變的路途上,其實我們不必太過擔憂。統整資訊、活用知識、大量閱 讀、重視思辨,始終是學習的重心,不曾改變過。我們過去寫報告、寫論文、做專題 研究,不都是一直在做這樣的事嗎?

而在大考中心不斷推陳出新的同時,我也希望,無論教學與測驗的形式如何改 變,如何幻化成五光十色的絢麗面貌,文學的核心價值、理性與感性兼具的人文精

神,都不應該弱化,更不能抹滅。 F

(10)

一、單選題(占68分)

說明:第1題至第v題,每題有 4 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

請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 2 分;答錯、未作答 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1 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是:

A我們為了留在實驗室全程緊盯,只能吃幾片餅乾果腹 B他熱切關心國計民生,常以筆鋒尖銳的詩文針貶時弊 C這棟老屋經過修茸維護,已成為遊客拍照打卡的景點 D熟睡中孩子輕輕的打酣聲,總能撫慰父母整天的辛勞

A

A1.字形的辨識與應用

A果腹:填飽肚子。「果」有飽、充實之意。

B針「貶」時弊→砭。「針砭」原是一種以石針刺經脈穴道的治療方 法,後比喻規勸過失。「砭」是古時用來治病的石針。「貶」則是指 出缺點,給予低微的評價。

C修「茸」→葺。「葺」有修補之意。「茸」則是鳥獸細柔的毛。

D打「酣」聲→鼾。「打鼾」是指睡覺時發出的粗重呼吸聲響。「酣」

則是指盡興喝酒。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學測新導向•國文》第 162、169、173 頁

2 下列是一段現代散文,依據文意,甲、乙、丙、丁、戊排列順序最適當的是:

那夜,我夢見母親。母親立於原野。背了落日、古道、竹裡人家、炊烟、遠山 和大江,仰望與原野同樣遼闊的天極,

甲、古道隱迹,遠山墜入蒼茫   乙、線繞子纏繞的是她白髮絲絲啊

指考 107 107 試 題 解 析 試 題 解 析

ZX

臺南一中 / 林皇德老師

國 文

(11)

指考 107 107 試 題 解 析 試 題 解 析

C

A7.文法結構的辨識與應用、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由「仰望與原野同樣遼闊的天極」可知主角的視線望向天空,故可接戊

「碧海青空……」。戊句提到風箏,操控風箏時手中必須拿著線繞子,

故可接丙。丙提到母親手中緊握著線繞子,乙描述線繞子纏繞的是她白 髮,兩者文意相連,可知丙乙相接。丁、甲皆描述蒼茫之景,可知兩者 相接。而丁句中有「頃刻」,交代時間,可知先丁後甲。

難 易 度

3 下列各篇內容與其所屬文體,敘述最適當的是:

A〈師說〉:韓愈追述儒道先師,屬探究事物本源的論辨體 B〈諫逐客書〉:李斯揣摩秦王心理,陳述逐客之弊,屬奏疏體 C〈諫太宗十思疏〉:魏徵逐一評述太宗所提的十種治道,屬注疏體 D〈勸和論〉:鄭用錫為避免械鬥,代官府勸導百姓,屬上對下的詔令體

B

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B2.瞭解重要文學體裁的特質

A 〈師說〉:韓愈強調從師問學的重要,並未探究師道的本源。體裁上 是一篇說理的雜文。

C〈諫太宗十思疏〉:魏徵向太宗提出十項治國之方,並非逐一評述太 宗所提的治道,屬奏疏體,並非注疏體。

D〈勸和論〉:鄭用錫站在同胞的立場勸導百姓,並非站在官府立場,

不是上對下的詔令,而是同胞間的勸勉。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高中國文主題式指考模擬卷》第 4 回第 40 題、第 6 回第 5 題

《學測週計畫•國文》第 29、163 頁

《學測新導向•國文》第 45、55、80 頁

(12)

4 連橫認為學詩須讀書以立根基,下列選項的閱讀次第,符合文中觀點的是:

  詩有別才,不必讀書,此欺人語爾。少陵為詩中宗匠,猶曰:「讀書破萬 卷,下筆如有神」,今人讀過一本《香草箋》,便欲作詩,出而應酬,何其容 易!余意欲學詩者,經史雖不能讀破,亦須略知二、三,然後取唐人名家全集 讀之,沉浸穠郁,含英咀華,俟有所得。乃有所得,乃可旁及,自不至紊亂無 序,而下筆可觀矣。 (連橫《雅堂文集‧詩薈餘墨》)

A香草箋→王右丞集→詩經 B詩經→黃山谷詩集→香草箋 C杜工部集→左傳→王右丞集 D左傳→杜工部集→黃山谷詩集

D

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B4.瞭解重要作品的內涵與價值、C2.掌握重要

國學及文化知識

文中提到要先讀經史,再讀唐代著名作家的全集,而後推及其他作品。

D選項的作品中,《左傳》屬經部,《杜工部集》為唐代杜甫所著,

《黃山谷詩集》是宋代黃庭堅所著,順序完全符合。

A《香草箋》為清代黃任的作品集,並不屬於經部或史部。《王右丞 集》是唐代王維的作品集。《詩經》屬經部。

B《黃山谷詩集》非唐代著作。

C《杜工部集》非經史類著作。

語 譯 寫詩須有特出的才華,並不需要閱讀書籍,這是騙人的話。杜甫是詩壇 為人所推崇的大家,他尚且說:「讀書超過一萬卷,下筆就好像有神力 相助」,現在的人只讀過一本《香草箋》,就想要寫詩,拿出作品來與 人交際往來,把寫詩看得多麼容易啊!我認為,想學寫詩的人,就算不 能讀遍經書和史書,也必須大概知道一點皮毛,然後拿唐朝著名作家的 全集來讀,沉浸在繁盛芬芳的作品中,品味其中的要旨,咀嚼辭藻的華 美,才能期待有所收穫。有了收穫之後,才可以連帶推及其他作品,這 樣自然不會雜亂沒有秩序,而下筆寫作才有值得觀看之處。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高中國文主題式指考模擬卷》第 3 回第 41 題

《學測新導向•國文》第 126、137、149 頁

(13)

5 依據下文,關於曹操的想法,敘述最適當的是:

  早有人報到許昌,言劉備有諸葛亮、龐統為謀士,招軍買馬,積草屯糧,

連結東吳,早晚必興兵北伐。曹操聞之,遂聚眾謀士商議南征。荀攸進曰:

「周瑜新死,可先取孫權,次攻劉備。」操曰:「我若遠征,恐馬騰來襲許 都。前在赤壁之時,軍中有訛言,亦傳西涼入寇之事,今不可不防也。」荀攸 曰:「以愚所見,不若降詔,加馬騰為征南將軍,使討孫權,誘入京師,先除 此人,則南征無患矣。」操大喜。 (《三國演義》第 57 回)

A欲採荀攸建議,趁孫權陣營發生變故時南征 B知馬騰有反意,防他趁曹軍南征時攻取西涼 C有意自孫權陣營招降馬騰,再使之討伐孫權 D同意荀攸之計,誘馬騰與孫權互鬥進而兩傷

A

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A 荀攸建議趁東吳大將周瑜剛死,發兵南征,曹操有意採納,只是擔心 馬騰趁機偷襲。

B曹操乃是擔心馬騰會趁曹軍南征時偷襲許昌,並非擔心他攻取西涼。

C馬騰並非孫權陣營的人,且使之討伐孫權只是藉口,實際上是想除掉 他。

D曹操同意荀攸之計,誘馬騰入京以除掉他,並非誘使他與孫權互鬥。

語 譯 老早就有人到許昌去向曹操傳訊,說劉備招攬了諸葛亮、龐統當謀士,

招收軍士,購置戰馬,屯積糧草,並且跟東吳互相結合,遲早會發兵征 討北方。曹操聽聞後,就聚集謀士們商量征討南方的事宜。荀攸上前 說:「周瑜剛死,我們可以先拿下孫權,再進攻劉備。」曹操說:「我 如果到遠處征戰,恐怕馬騰會偷襲許都。之前在赤壁作戰時,軍隊裡就 有謠言,傳聞西涼將趁機入侵,現在不可不防備類似的情形。」荀攸 說:「依照臣的見解,不如頒下詔書,晉升馬騰為征南將軍,派他征討 孫權,引誘他進入京師,先把此人除掉,那麼征討南方就沒有後顧之憂 了。」曹操聽了非常高興。

難 易 度

(14)

6 詩歌常運用意象傳達情思。關於下列詩句「意象」運用的說明,最適當的是:

A「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透過「蓮花」的開 落呈現年華與心境變化,隱含詩人對女子的愛憐

B「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遶船月明江水寒」,以「月」的恆在比喻無盡的等待 C「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

上心頭」,以「花」、「水」各自飄流,傳達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哀怨 D「(曠野裡獨來獨往的一匹狼)恆以數聲悽厲已極之長嗥 搖撼彼空無一物

之天地 使天地戰慄如同發了瘧疾」,藉「長嗥」暗示外在批評聲浪令人恐懼

A

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A6.修辭的辨識與應用

A 「蓮花的開落」比喻女子等待的神態與心情:蓮花綻放嬌美的花蕊,

如等待時滿懷熱切的希望;花瓣紛紛墜落,如等待落空後的心碎傷 痛。「開落」同時也反映年華的變化,漫長的等待中,女子的青春年 華亦逐漸凋零。出自鄭愁予〈錯誤〉。

B「月」烘托琵琶女的孤單寂寞。出自白居易〈琵琶行〉。

C「花」、「水」各自飄流,表現出作者對於時間和生命流逝的無可奈 何。本詞寫兩地相思之情,並非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單戀。出自李 清照〈一剪梅〉。

D「長嗥」乃指作者所展現的自我意志與力量。詩中的狼乃是比喻自 己,並非他人。出自紀弦〈狼之獨步〉。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高中國文主題式指考模擬卷》第 2 回第 4 題

《學測週計畫•國文》第 160 頁

《學測新導向•國文》第 89、345、346 頁

(15)

7 黃庭堅〈寄黃幾復〉:「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兩句所描繪的 情景形成對比,凸顯其思念之情。下列文句同樣採用對比手法的是:

A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B我們仍然活著。仍然要飛行 在無邊際的天空 地平線長久在遠處退縮地引 逗著我們

C一個小和尚坐在大廟裡,門突然打開的時候,看見外邊的花、草地和姑娘,

門再關上的時候,心關不住了

D蟬聲是一陣襲人的浪,不小心掉進小孩子的心湖,於是湖心拋出千萬圈漣漪 如千萬條繩子,要逮捕那陣浪

C

A6.修辭的辨識與應用

對比必須要呈現兩種不同的觀念或事物,互相比較對照。

A「金柳、夕陽、波光」,皆是美景,並無對比。出自徐志摩〈再別康 橋〉。

B「飛行、天空、地平線」,彼此之間並無對比。出自白萩〈雁〉。

C「小和尚」與「大廟」有大小的對比,「門再關上」與「心關不住」

有正反對比。

D「蟬聲、浪、小孩子的心湖、千萬圈漣漪、千萬條繩子」,彼此之間 並無正反對比。出自簡媜〈夏之絕句〉。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學測週計畫•國文》第 110 頁

《學測新導向•國文》第 70 頁

(16)

8、9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8、9題。

  「淡」必須是我們性格中最主要的特徵,只有「淡」,才能使一個個體同時具 備所有能力,並且隨時證明他所擁有的能力。因此,只有平淡的性格才能使對立的 質素互不排斥,確保性格的完整多面向,使個人得以毫無阻礙地隨其所處的情境而 應變。任何一種才性,都不應當推展到強烈地獨占一個人的整個性格,而應當順著 性格來發揮它。最理想的情況,不是英雄主義式的投入,而是保持一種虛待的狀 態。如此,他與世界的脈動是協調的,而且能毫無阻礙地接收這些脈動。

  中國古代文人都有出仕的懷抱,因此他們只能在當官和辭官退隱之間抉擇。由 於文化中重視平淡,他們的人格通常不會特別往哪一個方向突出,而是向所有的可 能敞開。聖人既能夠投入政治生活,也能夠以最大的彈性,視當下的需要而退隱。

聖人因其本性中的平淡,而能擁有一切的美德,但又不陷溺在任何一種美德裡。通 過投入或遠離政治生活,他總是能隨時隨地準備好要面對各種緊急情況。這就是天 道,雖然看起來經常變化,卻永遠不偏移。 (改寫自余蓮《淡之頌》)

8 依據文意,最符合文中觀點的敘述是:

A退隱閒逸,能使人心境平淡,體驗人生百態進而陶鑄美德 B保持彈性,抱持英雄主義者能順時而為,與世界脈動同步 C不偏不執,成就性格的完整性,能因應變化而不偏離常道 D博採眾長,虛心接受不同意見,可有效處理各種緊急情況

C

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A 文中提到聖人既能投入政治生活,也能視當下的需要而退隱,並非一 意強調退隱閒逸。

B文中提到「最理想的情況,不是英雄主義式的投入」,可知作者並無 抱持英雄主義。

C文中提到「隨其所處的情境而應變」,又提到要保持「最大的彈 性」,「看起來經常變化,卻永遠不偏移」,表現出「不偏不執」、

「因應變化」的特質。

D文中提到的是「虛待」,而非「虛心」。「虛待」是一種不固執拘泥 的狀態,而能與世界的脈動協調無礙。

難 易 度

(17)

9 下列文句,最符合文中「平淡」境界的是:

A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B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D當憂則憂,遇喜則喜,忽然憂樂兩忘,則隨所遇而皆適,未嘗有擇於其間

D

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平淡」是一種「不偏不執」、「因應變化」、有彈性但不偏離常道的 境界。

A表明自己的志向,希望能大展長才。出自左思〈詠史〉之一。

B展現堅持個人理念、不願妥協的執著。出自屈原〈漁父〉。

C追述往事,表明收復山河的個人抱負,並隱含對當權者屈辱求和的譴 責與感嘆。出自陸游〈書憤〉。

D憂樂皆隨順所遇,而不執著。出自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蔡寬夫

《詩話》之語。

語 譯 A 鉛製的刀雖鈍猶有一割之用,我的資質雖魯鈍,但還想報效國家,以 施展好的謀略。傲視東南,志在平定東吳;顧盼西北,志在平定羌和 匈奴。

B剛洗過頭髮的人戴帽子前,必定會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剛洗過澡的人 穿衣服前,必定會抖去衣服上的塵土,怎能讓潔淨的身體被外物汙染 呢?

C年輕時,哪裡知道世事是這麼的艱難,北望中原,豪情壯志如山一般 高。想當年,在漫天飛雪的黑夜裡,我軍高大的戰船出沒在瓜洲渡 口;秋風蕭瑟時,將士騎著披著鐵甲的戰馬戍守在大散關。

D應當憂愁的時候就憂愁,遇到開心的事就開心,忽然之間憂愁與歡樂 兩者皆忘卻,隨順所處的環境而皆安適自得,不曾選擇挑剔。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高中國文主題式指考模擬卷》第 2 回第 10 題

《學測新導向•國文》第 39 頁

(18)

0∼w為題組。閱讀甲表、乙圖、丙文,回答0∼w題。

  珠說得對,不必對未來感到迷惘。我知道我在臺灣所賺的錢,不能保證我家 人的未來會好好的,但就如珠所說的,若有上帝的照顧,我還擔心什麼呢?

  雇主對我做的決定感到驚訝,但我向他們保證,一定會找到比我更好的代替 者。他們最終同意我的決定,這個月便是我工作的最後一個月。

  「這是我們最後一年看龍舟賽了。」我呼喚珠。「以後一定會很想念的。」

  「我們可以以遊客身分再回臺灣看啊!」珠說。「不要啦!」我搖頭。

  「珠,知道到達妳國家最便宜的交通工具是什麼嗎?」

  「是什麼?」珠問。「龍舟呀!」

  「哈哈……好吧,我們搭龍舟回去。」珠以大笑回答我的玩笑。

  我想跟珠說一句在讀國小時就聽過的諺語,但我打消這念頭。我想,如果不 是珠也知道那諺語的道理,她一定會繼續留在臺灣。事實上,她選擇回國,對未 來仍然存在著許多問號,但「      」,我相信,她一定也跟我有相同的

體會。 (改寫自 Safitrie Sadik 著,鐘妙燕譯〈珠和龍舟〉)

0 若依據甲表、乙圖進行下列推論,則對1 、2 、3最適當的判斷是:

1主辦單位按四種文字投稿件數占總件數的比例,確定最終得獎名額。

2就「篇名」來看,獲獎的作者大多透過具體物象展開敘寫。

3四種文字投稿件數多寡,反映菲、越、泰、印尼在臺移工人數的多寡。

A1正確;2正確;3錯誤 B1錯誤;2正確;3無法判斷 C1錯誤;2無法判斷;3正確 D1無法判斷;2正確;3錯誤 丙

(19)

2 就「篇名」來看,獲獎作品中,塞車、紅彈珠、信、龍舟、代步 機、鐵柵欄、雨等,皆是具體物象。可知2是正確的。

3 圖表中只知四種文字投稿件數多寡,並沒有任何菲、越、泰、印尼 在臺移工人數的資料,故3因資訊不足而無法判斷。

難 易 度

q 若丙文中的「我」即作者本人,依據甲表和丙文,下列解說最適當的是:

A作者相信天無絕人之路,於是中止在臺灣的工作返回印尼 B珠想邀請作者到她家鄉遊玩,讓作者倍感異國友誼的可貴 C珠提議「我們搭龍舟回去」,委婉表達無力買機票的心酸 D為了不讓珠覺得為難,作者決定打消解說某句名諺的念頭

A

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A 由「若有上帝的照顧,我還擔心什麼呢」,可知作者相信天無絕人之 路。由「這個月便是我工作的最後一個月」,可知作者中止在臺灣的 工作。

B珠乃是邀請作者一起以遊客身分再回臺灣,並非到她家鄉遊玩。

C珠說「我們搭龍舟回去」只是開玩笑,文中看不出她是否無力購買機 票。

D作者並不是打消解說某句名諺的念頭,而是根本沒有說出這句諺語。

難 易 度

w 若丙文「      」內即「我」在「讀國小時就聽過的諺語」,依據文 意,這句諺語最可能是:

A香蕉不會兩度結果

B若怕潮水浸,莫在海邊住

C同歡笑的朋友眾多,同哭泣的朋友難逢 D他鄉下金雨,家鄉下石雨,仍是家鄉好

D

(20)

僅有D強調家鄉的美好,其餘皆與家國、故土之思無關,故以D最貼 合上下文意。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指考關鍵 60 天•國文》第 57 頁第 17 題

e∼t為題組。閱讀甲文、乙表,回答e∼t題。

  共享經濟是指擁有閒置資源的機構或個人有償讓渡資源使用權給他人,以減 少資源浪費,並創造價值。

  因為科技的配合,共享經濟最近幾年大行其道。例如智慧型手機有助於建構 相應的服務功能,又提供處處且時時上網的便捷,個體便可藉助第三方創建的媒 合平臺,交換閒置資源,於是產生了第一類型的共享經濟—個人閒置資源共 享,例如個人可以透過 Airbnb(房間共享)、Uber(乘車共享)等媒合平臺,

提供或選擇服務。

  但由於提供資源或服務者的素質往往良莠不齊,導致許多意外,有些國家政 府出面禁止,於是漸漸發展出第二類型的共享經濟—標準化的商業資源共享,

由平臺對個人提供標準化的服務,例如 Airbnb 建立品牌公寓、Uber 提供更多交 通服務。然而,服務越標準化,平臺就會越來越像傳統的飯店或租車公司,使共 享與分享的精神逐漸消失。

  因此,有人指出:第二類型的共享經濟只是讓少數公司打著「共享」大旗收 割豐厚的「經濟」果實;而且平臺業者與資源提供者沒有勞雇關係,也可能讓資 源提供者自行承擔損失風險。

漢 (漢光武帝)後之長安,受《尚書》於中大夫廬江許子威。資用乏,與 同舍生韓子合錢買驢,令從者僦,以給諸公費。(《東觀漢記》)

京兆府奏:兩京之間多有百姓僦驢,俗謂之驛驢,往來甚速,有同驛 騎。犯罪之人因茲奔竄,臣請禁絕。從之。尋又不行。(《冊府元 龜》)

若凶事出殯,自上而下,凶肆各有體例。如方相、車轝、結絡、綵帛,

皆有定價,不須勞力。尋常出街市幹事,稍似路遠倦行,逐坊巷橋市,

自有假賃鞍馬者,不過百錢。(《東京夢華錄》)

僦:租賃。

方相:逐疫驅鬼的神靈,出喪時常置於行列前開道。

(21)

e 依據甲文,關於「共享經濟」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資源的「所有權」與「使用權」脫勾  B資源提供者分享閒置資源,不宜收取報酬 

C第一類型與第二類型的區別,在於科技平臺素質的良莠 

D第二類型有違共享經濟初衷,但資源提供者有損失時,可獲平臺業者賠償 

A

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A 共享經濟是指:資源的「所有權」者,將使用權讓渡給他人。所以是

「所有權」與「使用權」脫勾。

B共享經濟是有償讓渡,並非不收取報酬。 

C第一類型與第二類型的區別,在於服務是否標準化。

D平臺業者與資源提供者沒有勞雇關係,可能讓資源提供者自行承擔損 失風險。所以資源提供者有損失時,不一定能獲得平臺業者賠償。

難 易 度

r 依據乙表,關於「古代租賃」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漢代從事租賃業的門檻頗高,貴族富豪方能參與  B唐代驢子租賃市場活絡,因影響治安而遭長期禁絕 

C宋代喪葬業可按不同需求提供租賃服務,而鞍馬出租價格親民  D歷代租賃業均只有個人對個人的模式,沒有商家對個人的模式 

C

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A 乙表中只是舉漢光武帝為例,並不是指貴族富豪才能從事租賃業。

B乙表中提到「從之。尋又不行」,可知官方雖曾加以禁絕,但禁絕的 時間沒有很久。

C宋代喪葬業提供方相、車轝、結絡、綵帛等各種租賃服務,而鞍馬出 租價格僅百錢。

D宋代喪葬業提供的租賃業,即為商家對個人的模式。

(22)

語 譯

之後漢光武帝前往長安,向中大夫廬江許子威學習《尚書》。因 為缺錢,就跟在同一書房讀書的學生韓子共同出錢買了一頭驢 子,讓隨侍的人租用,用來給付學費給官員。

首都官署上奏:長安與洛陽兩座都城之間,有許多百姓租用驢 子,民間稱作驛驢,往來速度很快,類似官方驛站的座騎。犯罪 的人因此可以奔逃,臣請求禁止民間百姓租用驢子。皇上聽從。

但不久後又不再加以禁止了。

如果辦喪事出殯,從上到下,專門替人辦理喪事的店鋪都有固定 的形式。例如神像、靈車、線繩編織成的裝飾物、絲帛,都有固 定的價錢,不需再費力張羅。平常出門去辦事,路程若稍微遠一 點,在各個街坊橋市,都有出租鞍馬的人,費用只需要一百錢。

難 易 度

t 綜合甲文、乙表,關於「共享經濟」與「古代租賃」的比較,敘述最適當的是:

共享經濟 古代租賃

A 重視閒置資源的流通與再利用 重視私有財產的廉讓與公益化 B 供需市場大,獲取資源極容易 供需市場小,獲取資源費心力 C 品質精良、服務標準化為訴求 價格透明、產品多樣化為訴求 D 供需雙方可經由網路平臺媒合 租賃交易須透過實際接觸完成

D

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A 乙表中僅提到宋代鞍馬出租價格便宜,漢、唐兩代並未提到價格,無 法判斷是否廉讓。而且三個朝代的租賃都沒有公益化的特質。

B甲文中並未提及獲取資源是否容易。乙表中也並未提到獲取資源是否 費心力。

C依據甲文,提供資源或服務者的素質往往良莠不齊,並不一定品質精 良;服務標準化則是第二類型共享經濟的特色,第一類型並沒有。依 據乙表,僅宋代喪葬業有提到價格固定、服務多種,漢、唐兩代則未 提及。

難 易 度

(23)

y∼o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y∼o題。

  從王羲之的書寫身分來看,他同時具有參與修禊賦詩與事後錄詩作序的雙重體 驗。〈蘭亭序〉前半,先以作詩者角度,憶述行禊本事並推闡人生情境,意旨與

《蘭亭詩》若合符節。文中次第標出時間、地點、人物,鋪敘時空交織下的物色光 景,「流觴曲水」、「仰觀俯察」是對應此景的人為活動,至於「暢敘幽情」、

「遊目騁懷」之樂,則是「感物」後的「興情」。《蘭亭詩》由遊春出發,帶出玄 心遠想,乃至齊彭殤、達至樂。〈蘭亭序〉同樣在暢情騁懷之後,以「因寄所託,

放浪形骸之外」,揭示與會群賢逍遙山林、棄絕塵俗的集體意向,並用「欣於所 遇,暫得於己」描述他們的自覺自足。最後更將此一天人合契的同情共感,由原本 只是「是日」禊事之可樂,擴展成「不知老之將至」這足以「俯仰一世」的生命觀 照。 

  序文後半,則換由事過境遷、讀者閱覽的角度發言,意旨與《蘭亭詩》對反。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樂事難繼,僅能由徒留的字跡詩痕,緬懷當日 齊契玄同的欣喜。然而,當「欣所遇」、「得於己」的快然自足不復存在,「不知 老之將至」也就頓失依恃。在歡樂難駐的同時,羲之進一步體認到留歡之人本身亦 是「終期於盡」的。因此,除了哀樂興感,不得不喟嘆「死生亦大」這生命現實的 終極沉痛。 

  羲之更將此種閱覽的感懷置放在       中考察。由「若合一契」推證 出「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再藉「後之視今猶今之視昔」前後閱覽 經驗的同質性,推得「固知」的感慨是貫通古今的。而由「興感之由」、「所以興 懷」又可知:臨文閱覽貴在能超越「世殊事異」的表象,探及古今「其致一也」的 創作動機與議題。「時人所述」的《蘭亭詩》既書寫齊彭殤、混萬殊的至樂,是以

「興感之由」就是緣於死滅焦慮所激發的長(永)生渴慕。 

  由作者到讀者,羲之真切地體受生命中紛至沓來的悲喜。因此,〈蘭亭序〉否 定了蘭亭詩人遊心玄同的方案,揭露人計較彭殤、在乎生死的常情本性。就在

「達」與「不達」之間,我們看到了既不因一時陶然而從此忘我出世,亦不因現實 悲涼而一味悵惘逃避,願意直接嚐受一切並加以回應的王羲之。

(改寫自鄭毓瑜〈由修禊事論蘭亭詩、蘭亭序「達」與「未達」的意義〉)

y 依據上文,〈蘭亭序〉由「不知老之將至」的大樂,翻轉而為「死生亦大矣」

(24)

C

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文中提到,當感慨樂事難繼,僅能由字跡詩痕來緬懷,在歡樂難駐的同 時,更體認到人本身是「終期於盡」的,因此不得不喟嘆「死生亦 大」,由此可知C最適宜。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高中國文主題式指考模擬卷》第 6 回第 15 題

《學測週計畫•國文》第 119、184 頁

《學測新導向•國文》第 51 頁

u 依據上文,關於《蘭亭詩》和〈蘭亭序〉的比較,最適當的敘述是:

《蘭亭詩》 〈蘭亭序〉

A 表達對於長生久視的渴望 抒發不別死生的玄心遠想 B 抒發不別死生的玄心遠想 照見古今創作緣由的契合 C 照見古今創作緣由的契合 追述修禊當日的可賞可樂 D 追述修禊當日的可賞可樂 表達對於長生久視的渴望

B

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文中提到「《蘭亭詩》由遊春出發,帶出玄心遠想,乃至齊彭殤、達至 樂」,及「《蘭亭詩》既書寫齊彭殤、混萬殊的至樂」,可知《蘭亭 詩》的內容應包含:追述修禊當日的可賞可樂、抒發不別死生的玄心遠 想。而〈蘭亭序〉「次第標出時間、地點、人物,鋪敘時空交織下的物 色光景」,其次「喟嘆『死生亦大』這生命現實的終極沉痛」,最後

「探及古今『其致一也』的創作動機與議題」,可知〈蘭亭序〉的內容 包含:追述修禊當日的可賞可樂、照見古今創作緣由的契合,而未表達 對於長生久視的渴望,也未抒發不別死生的玄心遠想。

難 易 度

i 上文     內最適合填入的是:

A空間之變 B時間之流 C仕隱選擇 D因緣生滅

(25)

o 上文認為〈蘭亭序〉否定蘭亭詩人的方案,所揭示的生命態度是:

A正視悅生惡死的人性,直面悲欣交集的人生  B死亡既難以迴避,何妨快意暢情,不虛此生  C珍惜有限人生,以積極入世消解死亡的悲感  D棲隱山林,放志逍遙,在大自然中找尋自我 

A

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末段提到王羲之「揭露人計較彭殤、在乎生死的常情本性」,「不因現 實悲涼而一味悵惘逃避,願意直接嚐受一切並加以回應」,可知〈蘭亭 序〉所揭示的生命態度是正視悅生惡死的人性,直接面對人生的一切。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學測新導向•國文》第 51 頁

p∼s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p∼s題。

  我翻出報紙連載時代古龍的代表作《絕代雙驕》,發現了一個祕密:小說情節 是靠連綿不斷的意外轉折推動的,這裡突然出現了一個人、那裡突然飛來兩枚暗 器、被點了穴道應該不能動的人卻動了……。每天連載結尾「欲知後事,請看明 天」的寫法,很能迎合報館的業務要求。依照眾家友人對古龍個性與生活習慣的描 述,我一邊讀《絕代雙驕》,一邊彷彿看見已喝得微醺的古大俠,看看報館來取稿 的時間到了,攤開稿紙隨意寫寫,寫到報館的人都已候於門外了,於是匆匆讓一個 聲音、一個人影、一樣武器憑空竄出,就能填滿字數交差了事!

  當時跟古龍一樣紅透半邊天的高陽,寫的是歷史小說,也有他「跑野馬」的絕 招來應付連載所需,那就是在歷史故事主線中挑出一項瑣事,岔出去講相關掌故。

例如寫汪精衛偽政權始末,一個歷史名人都還沒出場,便大寫特寫抗戰前後南京的 賭場,設在哪、玩什麼、如何一夕致富或破產,令人目不暇接。

  連載是項奇特的制度,連載小說的時間與現實生活的時間平行流淌,而且不斷 互相指涉。現實生活無窮無盡地走下去,小說似乎也就會同樣地日復一日連載下 去。這種寫法違背了小說作為嚴肅藝術的標準。一般小說講究的是選擇好一段具特 殊意義的時間,把它從長流中切截開來,封閉成一個完整、有機的單位,有個「絕

(26)

p 依據上文,關於古龍、高陽小說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古龍小說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來自飲酒後的靈感 B高陽小說常加入傳說軼聞,使故事變得引人入勝 C古龍和高陽都以憑空捏造、賣弄技巧來迎合讀者 D古龍和高陽小說成功之處,在於藉情節暗諷時事

B

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A 文中提到古龍會喝得微醺,在時限前趕稿,並未提到飲酒後帶來靈 感。

B文中提到高陽常岔出去講相關掌故,令人目不暇接,可知他的小說常 加入傳說軼聞。

C文中只提到古龍和高陽都有因應連載需求的「絕招」,並未提到憑空 捏造、賣弄技巧。

D文中只提到「連載小說的時間與現實生活的時間平行流淌,而且不斷 互相指涉」,並未提到古龍和高陽藉情節暗諷時事

難 易 度

a 下列敘述,符合文中對連載小說寫作方式看法的是:

A精心設計,刻畫細膩 B追銷售量,內容媚俗 C只限高手,初學不宜 D瑕不掩瑜,別有趣味

D

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文中提到連載小說雖然有種種毛病,作者也可能有趕稿壓力,未全盤設 計整部小說的首尾架構,或時常岔出主題,但也能提供別的小說不能提 供的樂趣,具有層出不窮的意外轉折。故以「瑕不掩瑜,別有趣味」來 形容,最為貼切。

難 易 度

(27)

C

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A 一般小說是嚴肅的藝術,截取一段時間,封閉成一個完整、有機的單 位,並未特別講求與現實生活時間的一致性。

B一般小說是「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因此該有的仍然要有,並 不能刪削該有內容。

C文中提到「連載小說的時間與現實生活的時間平行流淌,而且不斷互 相指涉」,可知連載小說與現實生活時間感既同步又相涉。

D文中提到高陽時常岔出去講相關掌故,故連載小說未必緊扣主線。

難 易 度

d∼g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d∼g題。

  用「螟蛉子」代指「養子」,包含一段古 人探索昆蟲世界的歷程。

  從《詩經‧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負 之」可以看出,上古時代人們已經觀察到蜾蠃 有捕捉其他昆蟲幼蟲的習性。但捕捉幼蟲做什 麼用,先秦文獻並無說明。漢代學者試圖解釋

這個現象,揚雄《法言》記載:「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蠃,祝之曰:『類我!類 我!』久則肖之矣。」意謂蜾蠃對捕來的幼小螟蛉念咒,時間長了,螟蛉就變成了 蜾蠃。後世對於揚雄的說法,有人認同,也有人表示懷疑。南朝著名道士、醫家陶 弘景根據自己的觀察,在《本草經集注》寫道:「其(土蜂)生子如粟米大,置 中,乃捕取草上青蜘蛛十餘枚,滿中,仍塞口,以待其子大為糧也。……《詩》

云:『螟蛉有子,蜾蠃負之』。言細腰之物無雌,皆取青蟲教祝,便變成己子,斯 為謬矣。」他認為,把細腰蜂捕捉青蟲說成是為了把青蟲教化成自己的後代,根本 違背生物事實。

  陶弘景的看法後來得到更多證實,例如        。一千四百多年後,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在所著《昆蟲記》中,詳盡描述細腰蜂的生殖行為:牠總是將 卵產在蜂房裡所儲備的蜘蛛身上,卵呈白色,圓柱形,有點彎曲。卵在蜘蛛身上的 螟蛉:古代或稱「桑蟲」,為鱗翅

目昆蟲的青色細小幼蟲。

蜾蠃:古 代 或 稱 「 蒲 盧 」 、 「 土 蜂 」 , 今 屬 膜 翅 目 細 腰 蜂 科。蠃,ㄌㄨㄛˇ

(28)

d 依據上文,「螟蛉有子,蜾蠃負之」的真實生態現象最可能是:

A蜾蠃奪螟蛉之巢以育子 B蜾蠃是螟蛉之子的宿主 C蜾蠃代替螟蛉餵養幼蟲 D蜾蠃捕捉螟蛉以餵幼蟲

D

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文中先提到蜾蠃會捕捉其他昆蟲幼蟲,接著又引述陶弘景的看法,說明 蜾蠃捕捉其他蟲子是用來作為其幼子的糧食。第三段又提到蜾蠃會捕捉 蜘蛛儲備在蜂房裡給自己的新生幼蟲吃。由此可推知,蜾蠃會捕捉其他 昆蟲幼蟲,是用來餵養幼蟲。(蜾:音ㄍㄨㄛˇ。)

語 譯 1 《詩經•小宛》:「螟蛉有幼子,而蜾蠃去背負牠。」

2 揚雄《法言》記載:「螟蛉的幼子被蜾蠃抓去,蜾蠃向螟蛉的幼子 念咒:『像我!像我!』久而久之,螟蛉的幼子就變得像蜾蠃一樣 了。」

3 《本草經集注》寫道:「土蜂所生的幼子像粟米那麼大,放在巢穴 中間,然後土蜂會捕捉十幾隻草上的青蜘蛛,塞滿巢穴之中,洞口 仍然封閉著,等待牠的幼子長大後作為糧食。……《詩經》說:

『螟蛉有幼子,而蜾蠃去背負牠』。有人說細腰蜂這類生物沒有雌 性的,都是抓取青蟲來教化念咒,就變成了自己的幼子,這是錯誤 的呀!」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學測週計畫•國文》第 163 頁

f 關於陶弘景對細腰蜂觀察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經過實證後轉為支持揚雄之見 B蒐集實證以補充《詩經》所述 C以《詩經》所述駁斥揚雄之見 D依揚雄之見糾正《詩經》所述

B

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詩經》僅提到螟蛉有幼子,而蜾蠃去背負牠,但沒有提到蜾蠃捕捉螟 蛉幼蟲是為了什麼。揚雄則認為蜾蠃對捕來的螟蛉幼蟲念咒,久之,螟 蛉就變成了蜾蠃。而陶弘景不贊同揚雄的看法。他觀察到蜾蠃會捕捉青

(29)

g 上文       內若要擇用下列方框裡的論述,則對1、2、3、4的判 斷,最適當的是:

1 韓保昇《蜀本草》:「螟蛉,桑蟲也。蜾蠃,蒲盧也。言蒲盧負桑蟲以成 其子也,亦負他蟲封之,數日則成蜂飛去。今有人候其封穴,壞而看之,

見有卵如粟,在死蟲之上。」

2 蘇頌《圖經本草》:「物類變化,固不可度。蚱蟬生於轉丸、衣魚生於瓜 子之類,非一。桑蟲、蜘蛛之變為蜂,不為異也。如陶所說卵如粟者,未 必非祝蟲而成之也。」

3 寇宗奭《本草衍義》︰「嘗拆(土蜂)窠視之,果有子如半粟米大,色白 而微黃。所負青菜蟲,卻在子下。」

4 李時珍《本草綱目》:「今屢破其(土蜂)房,見子與他蟲同處,或子已 去而蟲存空殼,或蟲成蛹而子尚小。蓋蟲終不壞,至其成蛹,子乃食之而 出也。」

A1、2適用;3、4不適用 B1、3適用;2、4不適用 C1、3、4適用;2不適用 D2、3、4適用;1不適用

C

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1、3提到蜾蠃的卵或幼蟲,附著在其他蟲子上;4提到蜾蠃把其他蟲 子帶回巢穴裡,是為了餵食幼蟲。三者皆與引文第三段的內容相符,可 印證陶弘景的看法。2認為螟蛉會變成蜾蠃,與揚雄觀點相近,與陶弘 景觀點不同。

語 譯 1 韓保昇《蜀本草》:「螟蛉,也就是桑蟲。蜾蠃,也就是蒲盧。據 說蒲盧會背負桑蟲,使桑蟲變成牠兒子,也會背負其他的蟲子封進 自己的蜂房裡,幾天之後,成蜂就飛走了。現在有人等到牠把蜂房 封閉起來的時候,再破壞蜂房來察看,發現有一顆顆小米般的卵,

附著在死掉的蟲子上。」

2 蘇頌《圖經本草》:「萬物的變化,本來就無法推測。蚱蟬生自蜣 螂所推的糞球,蠹蟲生自瓜果的種子,類似這樣的情形不只一種。

桑蟲、蜘蛛變成了蜂,並不奇怪。像陶宏景所說的那些小米般大小

(30)

和其他蟲子同在一起,有時是幼蟲已經離開了,而蟲子只剩下空 殼;有時是蟲子化成了蛹,而幼蟲還小。蟲子最後沒有腐壞,一直 到化成蛹之後,土蜂幼蟲就吃掉蟲子,飛了出來。」

難 易 度

h、j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h、j題。

  世人論司馬遷、班固,多以固為勝,余以為失。遷之著述,辭約而事舉,敘三 千年事,唯五十萬言。班固敘二百年事,乃八十萬言,煩省不敵,固之不如遷一 也。良史述事,善足以獎勸,惡足以監誡。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無取焉,而班 皆書之,不如二也。毁貶晁錯,傷忠臣之道,不如三也。遷既造創,固又因循,難 易益不同矣。又遷為蘇秦、張儀、范雎、蔡澤作傳,逞詞流離,亦足以明其大才。

故述辯士則辭藻華靡,敘實錄則隱核名檢,此所以稱遷良史也。

(張輔〈名士優劣論〉)

h 依據上文的看法,《漢書》不如《史記》之處在於:

A取材雜蕪,有失精審 B抄撮眾說,有失創新 C隱惡揚善,有失客觀 D用詞典麗,有失質樸

A

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文中提到:司馬遷寫作三千年間的史事,只用了五十萬字;班固敘述二 百年的史事,卻用了八十萬字。且讚美司馬遷「辭約而事舉」,又批評 班固「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無取焉,而班皆書之」,可知作者認為 班固取材較雜蕪,有失精審。

語 譯 世人評論司馬遷、班固,多認為班固勝過司馬遷,我認為這是錯的。司 馬遷的寫作,文辭簡潔而史事詳盡,敘述三千年間的史事,只用了五十 萬字。班固敘述二百年的史事,竟用了八十萬字,一個繁瑣,一個簡 潔,並不能相提並論,這是班固比不上司馬遷的其中一個原因。好的史 家敘述史事,描述善行時足以勸勉人向善,描述惡行時足以使人鑑戒。

尋常的做人道理,普通的小事,根本毋須記錄,但班固都寫下來了,這 是班固比不上司馬遷的第二個原因。毀謗、貶抑晁錯,損傷忠臣之道,

這是班固比不上司馬遷的第三個原因。司馬遷開創紀傳體,班固承襲,

難易的程度更不相同。而且司馬遷替蘇秦、張儀、范雎、蔡澤寫傳記,

(31)

j 上文述及「蘇秦、張儀、范雎、蔡澤」的用意,是為了說明司馬遷撰作《史 記》:

A能依所敘人物選用最合宜的筆法 B能發掘不被其他史家注意的史料 C善透過所敘人物寄寓其落拓之悲 D善學縱橫家言辭以充實史家才識

A

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司馬遷敘述善辯之士時,辭藻就十分華美;敘述當朝實錄時,就精確詳 實地加以考量。而「蘇秦、張儀、范雎、蔡澤」皆為辯士,故用字遣辭 光采絢爛。由此可知,司馬遷能依所敘人物選用最合宜的筆法。

難 易 度

k∼x為題組。閱讀甲、乙二文,回答k∼x題。

  田常欲作亂於齊,憚高、國、鮑、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魯。孔子聞之,謂 門弟子曰:「夫魯,墳墓所處,父母之國,國危如此,二三子何為莫出?」子路 請出,孔子止之。子張、子石請行,孔子弗許。子貢請行,孔子許之。遂行,至 齊,說田常曰:「君之伐魯過矣。夫魯,難伐之國,其城薄以卑,其地狹以泄,

其君愚而不仁,大臣偽而無用,其士民又惡甲兵之事,此不可與戰。君不如伐 吳。夫吳,城高以厚,地廣以深,甲堅以新,士選以飽,重器精兵盡在其中,又 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難,人之所易;子之所 易,人之所難;而以教常,何也?」子貢曰:「臣聞之,憂在內者攻強,憂在外 者攻弱。今君憂在內。吾聞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聽者也。今君破魯以廣 齊,戰勝以驕主,破國以尊臣,而君之功不與焉,則交日疏於主。是君上驕主 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難矣。夫上驕則恣,臣驕則爭,是君上與主有郤,

下與大臣交爭也。如此,則君之立於齊危矣。故曰不如伐吳。伐吳不勝,民人外 死,大臣內空,是君上無強臣之敵,下無民人之過,孤主制齊者唯君也。」田常

曰:「善。」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史記》曰:「齊伐魯,孔子聞之,曰:『魯,墳墓之國。國危如此,二三 子何為莫出?』子貢因行,說齊以伐吳,說吳以救魯,復說越,復說晉,五國由 是交兵。或強,或破,或亂,或霸,卒以存魯。」觀其言,迹其事,儀、秦、

(32)

k 甲文中,田常聽完子貢的陳述「忿然作色」,是因為子貢:

A斥責齊國不仁不義 B諷刺田常短視狹隘 C論調荒謬悖於常理 D分析戰情淺薄空泛

C

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田常「忿然作色」的原因是:子貢認為困難的,卻是別人認為容易的;

子貢認為容易的,卻是別人認為困難的。因此子貢論調可說是悖於常 理。

語 譯 甲、田常想在齊國造反,但害怕高固、國佐、鮑叔牙、晏嬰等四家的勢 力,所以調動軍隊,想要攻打魯國。孔子聽聞後,告訴弟子說:

「魯國,是我們祖先的墳墓所在之地,是我們的父母國,國家遇到 這樣的危難,你們怎能不挺身而出呢?」子路請求出使齊國,孔子 阻止他。子張、子石也請求前往,孔子並不答應。子貢請求前往,

孔子答應了。子貢於是出發,到了齊國,勸田常說:「您討伐魯國 是錯的。魯國,是很難攻下的國家,它的城牆又薄又矮,它的護城 河狹窄又低淺,它的國君愚笨而又沒有仁德,它的大臣虛偽而又沒 有用處,它的軍民又都厭惡戰爭,因此不能和魯國作戰。您不如去 討伐吳國。吳國,城牆又高又厚,護城河又廣又深,武器又堅固又 新穎,士兵精良又飽足,厲害的武器和精良的士兵都在其中,又派 遣賢明的大夫防守,因此容易攻下。」田常變了臉色,生氣地說:

「您所認為困難的,卻是別人認為容易的;您所認為容易的,卻是 別人認為困難的;您這樣指教我,是什麼緣故?」子貢說:「我聽 說,國內有憂患的就去攻打強國,國外有憂患的就去攻打弱國。如 今您的憂患在國內。我聽說您有三次受封的機會,卻三次都沒有成 功,這表示有大臣不順從您。現在您擊敗魯國來擴大齊國的國土,

在戰場上取勝令國君自覺驕豪,以打敗魯國來使大臣地位更加尊 貴,但是您的戰功並不會列在其中,而且會更加被國君疏遠。因此 您對上使國君自覺驕豪,對下使群臣跋扈專橫,若想要成就大事,

很困難。君上驕橫就會恣意妄為,臣下驕縱就會爭奪權力,這麼一 來,您一方面和國君有嫌隙,另一方面和大臣們互相爭鬥。這樣,

您在齊國立足就很危險了。所以說不如去討伐吳國。討伐吳國若勝

(33)

是動身前去遊說齊國討伐吳國,遊說吳國解救魯國,又遊說越國,

再遊說晉國,五國因此相互交戰。有的國家變強,有的被打敗了,

有的混亂了,有的稱霸了,最終保全了魯國。」看他所說的話,考 察他所做的事,和張儀、蘇秦、陳軫、蘇代等人沒什麼不同。唉!

孔子說:「自己不想要的事物,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自己想要 保全祖國,那麼齊國、吳國的人難道就沒有保全自己國家的心嗎?

為什麼使他們的國家混亂呢?這是我何以認為古書所傳常常虛妄不 實的原因。

l 甲文中,「戰勝以驕主,破國以尊臣」的意思是:

A田常戰功彪炳,故國君引以為傲,群臣亦相推尊 B田常開疆闢土,令國君自覺驕豪、大臣更加尊貴 C倘若田常恃功而驕,雖一時尊榮但終致身敗國亡 D倘若田常欲掌大權,當建功沙場以傲視國君群臣

B

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戰勝以驕主,破國以尊臣」是指在戰場上取勝,令國君自覺驕豪;打 敗魯國,使大臣地位提升,更加尊貴。

難 易 度

; 甲文中,田常願意接受子貢的建議,乃因伐吳能讓他:

A擺脫強臣掣肘 B擺脫齊君脅迫

C獲得百姓擁戴 D獲得魯國支援

A

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子貢遊說田常:伐吳之後,「上無強臣之敵,下無民人之過,孤主制齊 者唯君也。」選項中,「擺脫強臣掣肘」符合「無強臣之敵」之意。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指考關鍵 60 天•國文》第 20 頁第 17 題、第 24 頁第 33 題

(34)

文中提到:子貢想要保全祖國,那麼齊國、吳國的人難道就沒有保全自 己國家的心嗎?具有將心比心之意,故以B「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最 為契合。出自《論語•衛靈公》。

A不擔任這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範圍內的事情。出自《論語•

泰伯》。

C受到重用就實行自己的理念,不受重用就隱居修身。出自《論語•述 而》。

D用道德來引導人民,用禮來齊一人民的行為。出自《論語•為政》。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學測新導向•國文》第 113 頁

x 綜合甲、乙二文,王安石質疑甲文對子貢作為的描述,主要基於子貢:

A以利為餌,誘使田常接受建議 B降志辱身,為達目的貶抑魯國 C以鄰為壑,不符孔子儒學精神 D能言善道,刻意離間齊國君臣

C

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子貢想保全自己的國家,卻使其他國家陷入戰亂之中,不符合孔子「己 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儒學精神。C「以鄰為壑」:戰國時白圭築堤治 水,將本國氾濫的洪水排入鄰國,把其當成洩洪的水泊。比喻損人利 己。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學測新導向•國文》第 170、261 頁

c、v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c、v題。

  南唐彭利用對家人奴隸言,必據書史以代 常談,俗謂之掉書袋,因自謂彭書袋。其僕有 過,利用責之曰:「始予以為紀綱之僕,人百 其身,賴爾同心同德,左之右之。今乃中道而 廢,侮慢自賢。若而今而後,過而弗改,當撻 之市朝,任汝自西自東,以遨以游而已。」鄰 家火災,利用望之曰:「煌煌然,赫赫然,不

人百其身:出自《詩經》,指自身 願死百次以換回死者的 生命,在此處指願竭盡 心力為對方付出。

同心同德:出自《書經》。

中道而廢:出自《禮記》。

(35)

c 下列文意解釋,最適當的是:

A「賴爾同心同德,左之右之」,指僕人耍賴失德,三心二意

B「今乃中道而廢,侮慢自賢」,指因僕人半途辭職,有損主人的賢名 C「任汝自西自東,以遨以游而已」,指將僕役逐出家門 

D「自鑽燧以降,未有若斯之盛,其可撲滅乎!」指彭利用讚嘆火勢盛大,阻 止鄰人將其撲滅

C

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A 指彭利用希望僕人能對他盡心盡力。

B指僕人不盡責,態度傲慢。

D彭利用讚嘆火勢盛大,但沒有阻止鄰人將其撲滅,只是認為火太大,

撲滅不了。

語 譯 南唐的彭利用對家人和奴僕說話時,一定根據古書古史來取代平常的言 談,這就是一般人所說的掉書袋,於是他自稱彭書袋。他的僕人犯錯 時,彭利用責備他說:「最初我以為你是守規矩的僕人,願竭盡心力為 我付出,仰賴你跟我同一心意,同一信念,什麼都能為我做。現在竟然 把事情做到一半,就停止不做了,輕慢他人,妄自尊大。如果從今以 後,犯了錯卻不改正,那就應當在眾人聚集的公共場所上鞭打你一頓,

再將你驅逐,任由你前去他方逍遙。」鄰居發生火災,彭利用望著火災 現場說:「真是光明啊!真是炎熱啊!簡直無法靠近,自從燧人氏鑽木 取火以來,沒有出現過這麼大的火,哪能撲滅啊!」 

難 易 度

v 依據上文,最符合彭利用說話方式的是:

A自負博學,盛氣凌人 B廢話連篇,誇大不實 C曲解經典,胡吹亂謅 D賣弄學問,滿口典故

D

(36)

二、多選題(占 32分)

說明:第b題至第@題,每題有 5 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請將正 確選項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 均答對者,得 4 分;答錯 1 個選項者,得 2.4 分;答錯 2 個選項者,得 0.8 分;答錯多於 2 個選項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b 下列文句畫底線處的詞語,運用適當的是:

A學書法的要訣無他,就是師心自用,先師法前人再用心創造 B感謝米其林大廚親臨指點,讓學生登時蹞步千里,功力大增 C說話千萬要謹慎,想清楚再出口,以免駟不及舌,後悔莫及 D文化保存僅靠個人力量,猶如杯水車薪,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E詩人洛夫的天涯美學,追求具超越性的詩思,可謂不刊之論

CDE

A4.詞語、成語意義的辨識與應用

A 師心自用:剛愎任性,自以為是。「師心」是指以己之心為師,自以 為是,並非師法前人之心。

B蹞步千里:蹞步是半步。半步半步慢慢累積,也能到達千里,意指前 進雖然緩慢,只要不怠惰,終能遠行千里,得到成功。選項中提到

「登時」,表示是在短時間內有佷大的進步,與慢慢累積之意不符。

C駟不及舌:話一說出去,就是用四匹馬拉的快車也追不回來。比喻說 話當慎重,不可失言。

D杯水車薪:以一杯水去撲滅一車木柴所燃起的火。比喻無濟於事。

E不刊之論:確鑿不移、識見超拔不可磨滅的言論。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學測週計畫•國文》第 19 頁

《學測新導向•國文》第 248、253 頁

《指考關鍵 60 天•國文》第 53 頁第 2 題

n 下列各組文句「 」內的詞,前後意義相同的是:

A斧斤以「時」入山林 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

B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 「族」庖月更刀,折也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全學期教學重點及評量方式說明 領域/科目 教學重點 評量方式 語文 國語文 例 1.能從所聽聞的內容,做出提問或回饋。 2.能理解各類文本內容、形式及寫作特色。 3.能運用圖書館 室、科技工具,蒐集並分析擷取重要資訊。 4.依據情境需求,書寫各類文本。 例 紙筆測驗、態度檢核、資料蒐集整 理、觀察記錄、分組報告、參與討 論、課堂問答、作業、實測、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