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46分)
( B )1. 以下成語,使用正確的是:
甲、這座宮殿建造得十分富麗堂皇,尤其簷落間「鉤心鬥角」,甚是精美 乙、黃總編將書中的「不刊之論」全部刪去,以保持出版社的出版品質 丙、這次模擬考的不如意,使大雄這群死黨們「牛衣對泣」,久久無法釋懷 丁、像你這樣用錢不知節制,「日削月朘」,不出半年,百萬錢財必將滌蕩一空
戊、社會貧富懸殊日益擴大,富者「米珠薪桂」,一擲千金;貧者室如懸磬,無立錐之地 (A)甲乙 (B)甲丁 (C)丙丁 (D)丙戊
(甲)原指宮室建築結構的交錯和精巧。後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鬥 (乙)古代把字寫在竹簡上,有錯誤就削去。
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 (丙)睡在牛衣裡,相對哭泣。形容夫妻共同過著窮困的生活 (丁)日日削減,月 月縮小。形容逐漸縮小。也指時時受到搜刮 (戊)米貴得像珍珠,柴貴得像桂木。形容物價昂貴,人民生活 極其困難。
( C )2. 中國韻文種類繁多,若根據它們各有的體制與特色,判斷下列作品的類別,再按照其發展的先後 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甲、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乙、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丙、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愚者愛惜爲 費,但爲後世嗤。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丁、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 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戊、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A)甲乙丙丁戊 (B)乙丁戊丙甲 (C)乙丁丙戊甲 (D)丙戊甲乙丁
中國韻文發展流變為詩經→楚辭→五言古詩→唐詩絕句→宋詞 (甲)晚唐李煜〈浪淘沙〉,小令,具備宋詞長 短句的特徵。語譯:獨自一人不要倚著欄杆遠望,故國美好的河山,離開它時很容易,想再見卻很困難。流 水帶走落花,春天一去不回,今昔景況對比,有如天上與人間之別 (乙)春秋中葉前五、六百年間的《詩經.
蓼莪》,四言是《詩經》特色。語譯:那長大了的莪蒿,沒有長成莪蒿應有的美好模樣,卻長得像是青蔚。
可憐父母生養我,受盡辛勞 (丙)東漢末《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五言古詩風格質樸。語譯:人生的壽 命不滿一百歲,卻常要承擔千年的憂愁。苦惱白天短而長夜漫漫,為何不拿著燭火夜遊呢?享樂應當把握時 機,怎麼能夠等待來年呢?愚笨的人吝惜錢財,只是被後世的人嘲笑罷了。像王子喬這樣的仙人,實在很難 可以跟他同樣長生不老 (丁)戰國屈原〈離騷〉,楚辭體。語譯:父親仔細揣測我的生辰,於是賜給我相應的 美名:父親把我的名取為正則,同時把我的字叫作靈均。天賦給我很多良好素質,我不斷加強自己的修養。
我把江離芷草披在肩上,把秋蘭結成索佩掛身旁 (戊)唐代王維〈鹿柴〉,七言絕句。語譯:空寂的山中不見 一個人,只聽到一陣人語聲。太陽的一抹餘暉返入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 A )3. 閱讀下文後,最適合描述主角的遭遇與心情的成語是:
風霧器裡,終於再也擠壓不出任何水花。我頹然放下,跌坐在祭壇前的泥地上,和父親四目 相視。人人都說兄弟姊妹中,我長得最像父親,長臉孔、挺鼻梁、薄嘴脣、尖下巴,他們看到的 是容貌,我知道的卻是看不見的心思,自小我便是父親如影隨形的小跟班。如今,形之不存,影
將安附? (廖玉蕙〈繁華散盡〉)
(A)陟岵瞻望 (B)寶婺星沉 (C)泰山其頹 (D)立雪神傷
(A)陟岵瞻望:比喻思念父母。出自《詩經.魏風.陟岵》 (B)寶婺星沉:輓婦人或輓別人喪妻、喪母的用 語。出自王勃〈梓州郪縣兜率寺浮圖碑〉 (C)泰山其頹:哀悼德高望重的人。出自《禮記.檀弓上》 (D) 立雪神傷:「立雪」喻尊敬師長和虔敬向學,「立雪神傷」用於哀悼師長之輓辭。出自《宋史.楊時傳》。
( C )4. 下列引自龍應台〈在紫藤廬和Starbucks之間〉,依其文章脈絡及文意,排列順序最恰當的是:
我第一次到歐洲;這是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先進國家的聚集處,
甲、村落的紅瓦白牆起落有致,襯著教堂尖塔的沉靜。
乙、一路上沒看見預期中的高科技、超現實的都市景觀,
丙、我帶著滿腦子對「現代化」的想像而去。
丁、卻看見他田野依依,江山如畫。樹林與麥田盡處,就是村落。
戊、離開機場,車子沿著德法邊境行駛。
斜陽鐘聲,雞犬相聞。綿延數百里,竟然像中古世紀的圖片。
(A)甲丙丁乙戊 (B)乙戊丁丙甲 (C)丙戊乙丁甲 (D)丁乙丙戊甲
首句「先進國家的聚集處」與丙「『現代化』的想像」,乙「沒看見」與丁「卻看見」,各為文意的銜接點。
( A )5. 小虎聽了《論語》課程後,整理出以下孔門弟子言行事蹟表,但部分內容敘述有誤,下表中說明 完全正確的是:
姓名 字號 科目 生平事蹟略述
(A) 顏回 子淵 德行 孔子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 憂,回也不改其樂。」孔子又稱讚其能「不遷怒,不貳過」
(B) 宰予 子我 政事
孔子說:「予也退,故進之。」認為其個性較退縮,故勉勵他 要進取。又因為季氏已做到家宰,還在幫他搜括民財以增加其 勢 力,孔 子對此曾說: 「非吾徒也 , 小子鳴 鼓而攻之 , 可 也。」
(C) 仲由 子路 文學 孔子說:「由也兼人,故退之。」認為其個性積極豪爽,希望 他謙抑自思
(D) 卜商 子夏 言語 曾因白天睡覺,被孔子責罵以「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 杇也」。但他的兒子死去的時候,孔子哭到失明
(B)宰予:言語科。此二則引文所述皆指冉求,第一則引文應為「求也退,故進之」 (C)子路:政事科 (D)
子夏:文學科。白天睡覺的人為宰予。
( A )6. 「八方共域,異姓一家。天地顯罡煞之精,人境合傑靈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見,一寸心死生可同
……其人則有帝子神孫、富豪將吏、並三教九流,乃至獵戶漁人、屠兒劊子,都一般兒哥弟稱呼 不分貴賤。」依據對古典小說的認識,上引的內容,其所描述的地點最可能是:
(A)梁山泊 (B)五指山 (C)大觀園 (D)大明湖
「八方共域,異姓一家。天地顯罡煞之精,人境合傑靈之美」指《水滸傳》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 百零八條好漢。《水滸傳》第七十一回。
( C )7. 文學作品中人物說話的「語氣」,可以呈現其性格、情緒。下列關於人物說話的語氣解釋,正確 的是:
(A)靖前揖,曰:「天下方亂,英雄競起。公為帝室重臣,須以收羅豪傑為心,不宜踞見賓客。 」
→顯示李靖有為者亦如是的自信
(B)(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可見燭之武因年老體衰、
無法為國效力深感遺憾
(C)(晉文)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 易整,不武。」→顯現晉文公以大局為重,及仁、智、武自許的器度
(D)廟成,(馮諼)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可知馮諼為豁達且樂天知 命的人
(A)顯示正直性格及不凡膽識 (B)委婉抱怨自己未受重用 (D)可見馮諼之謹慎小心。
( A )8. 下列有關諸子學派的說明,錯誤的是:
流派 源出 主張 代表人物
(A )
儒家 司徒之官 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 孔子、孟子、荀子 (B) 道家 史官 崇尚自然,清靜無為 老子、莊子、列子 (C) 墨家 清廟之官 兼愛非攻,愛無等差 墨子
(D )
法家 理官 貴法治,尊君 商鞅、慎到、韓非子
(A)順陰陽應該是陰陽家。
( B )9. 下列成語皆出自《莊子》,其意旨說明正確的是:
(A)運斤成風:比喻力大無比,所向披靡 (B)涸轍之魚:比喻陷處困境,亟待救援 (C)渾沌開竅:比喻智慧突然清明,茅塞頓開 (D)蝸角之爭:比喻小小的戰事,無足畏懼
(A)技巧出神入化 (C)違背自然本性發展往往導致滅亡 (D)為了極小事物而引起大的爭執。
( A )10.自古以來,人們對於啃吃食糧的鼠類一向不予好感,如《詩經》中的〈碩鼠〉便直接以大老鼠作 為負面的意象。下列有關「鼠」的成語運用,錯誤的是:
(A)指一個人狼狽逃跑的情景,可用「首鼠兩端」來形容 (B)一個目光短淺,沒有遠見的人,可用「鼠目寸光」來形容
8 全真模擬卷(二)
(C)打老鼠怕傷了器具,比喻做事有所顧忌,可用「投鼠忌器」來形容 (D)指張網捉麻雀、挖洞捉老鼠來充飢的窘困情況,可用「羅雀掘鼠」來形容 (A)首鼠兩端:形容躊躇不決,瞻前顧後的樣子。此應改為鼠竄狼奔。
( B )11. 「恕道」為倫理品德的範疇,指的是人應具有「同理心」、「推己及人」之意。下列表現,符合
「恕道」精神者的有:
甲、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乙、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丙、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 丁、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庚、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辛、博施於民,而能濟眾
(A)甲乙丁己庚 (B)甲丙戊庚辛 (C)丙丁戊己辛 (D)乙戊己庚辛
符合恕道精神者為甲丙戊庚辛 (甲)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語譯: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
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 (乙)《論語.述而》。語譯:發憤學習就忘記吃飯,高興起來就忘記了憂 愁,不知道快要變老了等等 (丙)《孟子.離婁下》。語譯:夏禹想到天下有淹在洪水裡的人,就像是自己 把他們淹在水中一樣;后稷想到天下有挨餓的人,就像是自己使他們挨餓一樣 (丁)《論語.為政》。語譯:
如果能常常複習以往學過的課業,而能從中領悟出新的道理,這樣就可以為人師表了 (戊)《論語.顏淵》。
語譯: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親自強加給對方 (己)《論語.子罕》。語譯:譬如堆山,還差一筐,沒堆成 就停了,功虧一簣是自己造成的;譬如填坑,只倒一筐,繼續填下去,堅持不懈是自己決定的 (庚)范仲淹
〈岳陽樓記〉。語譯:在天下人還沒有憂慮以前就先憂慮,等到天下人都得到了快樂以後,才享受快樂 (辛)《論語.雍也》。語譯:有廣泛地給老百姓好處,又能救助眾人。
( C )12. 文學作品中,常見將抽象聽覺具體形象化的技法,例如〈琵琶行〉將琵琶聲之突起、激越,以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具體形象化。下列文句中,同樣具有將抽象聽覺具體形象 化之技法的是:
(A)鍾理和〈我的書齋〉:你必須時刻留心,稍一疏忽,或撇筆時稍用點勁,它便搖擺得吱吱作響,
使你心驚膽顫
(B)陳列〈玉山去來〉:四周也仍相當安靜,只有偶爾從那寂寂黑色中響起的前後人員的傳呼應答,
或是石片在暗中某處唰唰滑落滾動的聲音
(C)劉鶚〈明湖居聽書〉:彷彿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後,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 煙火
(D)魯迅〈秋夜〉:我忽而聽到夜半的笑聲,吃吃地,似乎不願意驚動睡著的人,然而四圍的空氣 都應和著笑
(C)以具體的煙火形容抽象的聲音。
13-14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3-14題。
百步蛇死了
裝在透明的大藥瓶裡 瓶邊立著壯陽補腎的字牌 逗引著在煙花巷口徘徊的男人 神話中的百步蛇也死了
牠的蛋曾經是排灣族人信奉的祖先 如今裝在透明的大藥瓶裡
成為鼓動城市欲望的工具 當男人喝下藥酒
挺著虛壯的雄威探入巷內 站在綠燈戶門口接迎他的 竟是百步蛇的後裔
──一個排灣族的少女 (莫那能〈百步蛇死了〉)
( D )13. 下列詩句解讀,敘述正確的是:
(A)「逗引著在煙花巷口徘徊的男人」寫女孩子搔首弄姿的姿態 (B)「神話中的百步蛇也死了」指百步蛇因過度捕捉而瀕臨絕種 (C)「牠的蛋曾經是排灣族人信奉的祖先」寫原住民的特殊飲食 (D)「成為鼓動城市欲望的工具」指百步蛇被做成蛇酒作壯陽用
(A)寫店裡立著許多壯陽補腎的字牌招徠顧客 (B)指百步蛇由過往被當成神崇拜,到今日被殺死做藥酒的地 位轉變 (C)寫排灣族崇拜百步蛇的信仰。
( A )14. 本詩中「百步蛇死了」,除了實指動物死亡外,另外隱含的象徵意義是:
(A)原住民的傳統與榮耀消失 (B)藥物濫用已成為普遍現象
(C)色情產業對青少年的傷害 (D)現代人與自然環境的疏離
(A)由「神話中的百步蛇也死了/牠的蛋曾經是排灣族人信奉的祖先」可知百步蛇是排灣族人的信仰,百步蛇 已死,象徵信仰的傳統消亡,末句描寫排灣族少女淪落風塵,可見原住民的榮耀消失。
( D )15. 下列文句,表示「進退兩難,難以抉擇」的是:
(A)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 (B)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
(C)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D)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
(A)蘇軾〈留侯論〉。語譯:觀察高祖會勝利的原因,以及項羽會失敗的原因,就在於能忍和不能忍的差別罷 了 (B)蘇轍〈黃州快哉亭記〉。語譯:人活在世上,假使內心不自在愉快,那麼無論到哪裡能不感到憂傷呢 (C)范仲淹〈岳陽樓記〉。語譯:在朝為官,就憂慮人民不能安居樂業;退居在野,就憂慮國君施政的得失 (D)姚燧〈寄征衣〉。語譯:給你寄冬衣,怕你不想回家;不給你寄冬衣,又怕你過冬要受寒。是寄還是不寄,
讓我萬分為難。
( A )16. 古人寫作,擅長以事理寓義。下列事例的寓意闡釋,錯誤的是:
(A)「強自取柱,柔自取束」:以對比的文義說明柔弱勝剛強的道理 (B)「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以自然現象為喻,說明事情發生前必有徵兆
(C)「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鋣」:以寶劍之用借喻說明法令所重在實效,無須固守古人成法 (D)「蜀清守丹穴……諸葛孔明起隴中」:以二人際遇為例,藉此說明自己欲經世濟民的抱負 (A)《荀子.勸學》。說明事物的變化,全在於內因 (C)《呂氏春秋.察今》。語譯:對優良寶劍的要求,
希望它能斬斷東西,不要求它是否是鏌鋣寶劍。
( C )17. 下列各選項畫底線的文句,未對其前面的文句(未畫底線者)進行舉例說明的是:
(A)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
(B)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
(C)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 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D)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 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
(A)《孟子.離婁上》。語譯:民向於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獸奔向曠野一樣 (B)曹丕《典論.論文》。
語譯:所以古代的作家,獻身於文章寫作,表達志意於著作裡,不必借重優秀史官的美辭評論,不須依託達 官貴人的權勢,聲名自然流傳到後世。所以文王被囚時仍然推演易象而作卦辭,周公顯達後尚且制作禮樂制 度,他們不因困窮不得志而不努力著述,也不因生活安樂而改變創作的念頭 (C)孟子提出可讓人民變多的解 決之道,故未對其前面的文句進行舉例說明。《孟子.梁惠王上》。語譯:王如果知道這道理,那就不要希 望人民會比鄰國增多了。能夠不耽誤農民耕作的時程,五穀就吃不完了;不用細密的魚網在深池裡捕魚,魚 鼈就吃不完了;到草木凋零的時節,才到山裡砍伐林木,那材木就用不完了 (D)曹丕《典論.論文》。語譯:
文人互相輕視,從古代以來就是如此。傅毅比起班固,文才不相上下,可是班固卻輕視他,在寫給弟弟班超 的信上說:「武仲因為會寫文章而擔任蘭臺令史,可是一下筆就寫個不停。」
( C )18. 文學作品中常採用「由大到小」、「由遠至近」的筆法,逐漸聚焦到所要描寫的重點對象。下列 未同時使用到此兩種手法的是:
(A)得西山後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爲魚梁。梁之上 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爲奇狀者,殆不可數
(B)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 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讓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C)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舍。濤瀾洶涌,風雲開闔。晝則舟楫出沒於其前,夜則魚龍悲 嘯於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
(D)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於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 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云也
(A)由山口→鈷鉧潭→魚梁→丘、竹、樹、石。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語譯:發現西山美景後的第八天,
我們沿著山口朝西北方向走了二百步,又發現了鈷鉧潭。潭的西邊大約二十五步,在流急水深的地方,有一 道截魚的石堰。石堰上方有一座小丘,長著竹子和樹木。丘上的石頭或凸起高挺,或仰臥盤曲,爭奇鬥怪,
多得幾乎數不清 (B)由山→西南諸峰→瑯琊山→讓泉→醉翁亭。歐陽脩〈醉翁亭記〉 (C)寫亭遠望及晝夜 所見之景。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D)由城東→新城→墨池。曾鞏〈墨池記〉。
( C )19. 閱讀下列竹枝詞,其中不是描寫臺灣地理環境或風土民情的是:
(A)鐵板沙連到七鯤,鯤鯓激浪海天昏。任教巨舶難輕犯,天險生成鹿耳門 (B)有鳳來儀山即靈,此山無鳳取其型。瀰濃起伏途艱險,東港琉球一點青 (C)瞿塘峽口水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暗鳥一時啼 (D)出草番兒每拍肩,踏歌歡飲不知年。獵場無數惟功狗,貿易還徵贌社錢
(A)郁永河〈臺灣竹枝詞〉。語譯:硬如鐵板的沙地連接鹿耳門外七座沙洲,天空昏暗沙洲激起海浪,即便再
大的船舶都難以侵犯,鹿耳門如此天然的險要之地 (B)林東昇〈鳳山竹枝詞〉。語譯:有鳳凰飛來山就具有 靈性,這座山沒有鳳凰只是取牠的形狀。到美濃的路途高低起伏十分艱險,東港外的小琉球是一點青萃之地 (C)白居易〈竹枝詞〉。語譯:瞿塘峽口,水霧濛濛,像輕煙一樣低低地籠罩著江水。白帝城上的月亮已經向 西偏斜。深夜有人唱起了令人傷心的竹枝民歌,當唱歌的聲音哽咽著時,山上的猿猴和山鳥都一起悲傷地啼 叫起來 (D)孫霖〈赤嵌竹枝詞〉。語譯:去狩獵的番民輕拍肩膀,高興唱歌飲酒不知道現在是幾年,獵殺無 數鹿兒有功的獵犬,在進行交易的時候政府還要徵收設稅。
( D )20. 閱讀下文,說明正確的是:
甲、孟子曰:「不仁者,可與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樂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 敗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 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 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
可活。』此之謂也。」 (《孟子.離婁上》)
乙、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
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屈原〈漁父〉)
(A)針對「滄浪歌」,孔子和漁父所感受到的意義是相同的,皆傳遞「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 推移」的概念
(B)孔子和漁父對「滄浪歌」的理解,分別可視為法家與道家思想之體現
(C)「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意指人定勝天,社稷之神不可恣意而為,否則將被人 推翻,是民本思想的表現
(D)「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意義與「肉 腐出蟲,魚枯生蠹」相同
(A)孔子和漁父所感受到的意義是不同的,孔子強調「自取之也」,漁父則要傳遞「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 世推移」的概念 (B)儒家與道家 (C)指自然界給人們造成災害,人們尚能逃避而生存;但人們自作的罪孽, 卻是無法逃避懲罰的。
甲文語譯:
孟子說:「不仁的人難道可以和他商議事情嗎?他們對別人的危險感到心安理得,從別人的災難中牟利,把 導致國破家亡的事當作樂趣。不仁的人如果可以和他商議,那怎麼會有國破家亡的事發生呢?從前有個小孩 子唱道:『滄浪的水清呀,可以洗我的帽纓;滄浪的水濁呀,可以洗我的雙腳。』孔子聽了說:『弟子們聽 好了啊!水清就用來洗帽纓,水濁就用來洗雙腳,這都是因為水自己造成的。』所以,一個人總是先有自取 其辱的行為,別人才侮辱他;一個家庭總是先有自取毀壞的因素,別人才毀壞它;一個國家總是先有自取討 伐的原因,別人才討伐它。《尚書.太甲》說:『上天降下的災害還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無處可 逃了。』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乙文語譯:
漁夫笑了笑,一邊打著船邊,一邊唱著歌:「滄浪的水要是清澈,就拿來洗我的帽帶;滄浪的水要是混濁,
就拿來洗我的腳。」唱完就離開,不再和屈原說話。
( B )21. 臺灣原住民文學意指以臺灣原住民的生活、文化、思想、情感等為表現內容或主題的文學作品。
請根據文意判斷,以下不符合「臺灣原住民文學」的是:
(A)父親取出了銀帽與金箔片,在飛魚的身上祈福道:「願你們飛魚的子孫,像雨滴滴滿我的船身,
使我們永遠結合在一起,長壽於世。」我靜靜地坐在涼亭上,專注的聆聽父親祈福的詞語,並 深深體會到,唯有親身力行捕撈飛魚的新生代,方能明瞭飛魚文化的特質……
(B)在丁壯區長人人身上都水淋漓,又不敢散去,下午風大起來,各人皆戰慄不住,有的走爐邊想 借火烤烤衫褲,署長不住把人趕說:「那骯髒的身子不許近去。」
(C)片刻的時間,他終於將飛魚釣上來了,在船內用手掌取些海水,口唸祝賀詞地潑在魚身上 (D)「你知道我的腳是用來幹什麼的嗎?」當然是走路啊,但我選擇凝視表示專心地聽眼前這位挫
敗的獵人。「你一定認為是走路對不對,笨蛋,」獵人繼續說:「我的腳是用來跟蹤野獸的足 跡。」
(A)夏曼.藍波安〈冷海情深〉 (B)賴和〈一日裡的賢父母〉 (C)夏本.奇伯愛雅〈生吃飛魚肉〉 (D)瓦 歷斯.諾幹〈愛照vaguniya的猴子〉。
( D )22. 下列是以原住民為題材所吟詠的作品,試讀下列二首,判斷其原住民所擅長之事分別為:
甲、誰道番姬巧解釀,自將生米嚼成漿;竹筒為甕床頭掛,客至開筒勸客嘗。
(胡澂〈恆春竹枝詞〉)
乙、縣城西去是柴城,村婦番婆結伴行;多少山花偏不戴,昂頭任重步輕盈。
(郁永河〈土番竹枝詞〉)
(A)嚼檳榔/裝扮 (B)斷齒/健走 (C)炊粿/耕種 (D)釀酒/頂物
由「生米嚼成漿」、「開筒勸客嘗」可知為釀酒/由「山花偏不戴」、「任重步輕盈」可知為頂物。
甲詩語譯:是誰教原住民婦女懂得這巧妙的製酒方法?她們自己用口嚼米製酒,利用竹筒當做酒甕掛在床頭,
客人來訪時就打開酒筒請賓客品嘗。
乙詩語譯:往縣城的西方走去是柴城,一起結伴而行的原住民婦女,有多少美麗漂亮的山花偏偏不戴,頭上 頂著重重的物品,走起路來卻步伐輕快活潑。
( C )23. 小虎看到新聞報導:「廉政署偵辦貪汙案,查前青輔會主委機要祕書,涉嫌藉由舉辦『願景徵 文』活動的機會,勾結廠商,偽造參賽及得獎名單,不法獲取活動經費、禮券及獎品。」針對不 當行為,小虎想引用名言給予告誡,下列不適當的是:
(A)放於利而行,多怨
(B)欲知舜與蹠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C)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D)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幾希矣
(A)《論語.里仁》。語譯:一味地追求利益而行,將會招致更多的怨恨 (B)《孟子.盡心上》。語譯:要知 道舜和蹠的區別,沒有別的,只有謀利和行善的分別罷了 (C)《孟子.公孫丑上》。語譯:曉得養氣有益處,
卻去助長,就像那拔起秧苗似的,不但沒有益處,反而妨害了它 (D)《孟子.離婁下》。語譯:那麼一般人 用來營求升官發財、飛黃騰達的手段,他們的妻妾看見了而不相對哭泣感到羞恥的,實在很少的了。
二、多選題(每題4分,共24分)
( AE )24. 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是:
(A)凡事要懂得深厲淺揭之道,不可固執拘泥,一意孤行 (B)這篇社論分析得頭頭是道,所言鞭辟入理,擲地有聲
(C)身為法官卻欲深谿豁,收受賄賂,影響判決,無視公平正義,令人心寒 (D)讓喜愛表演的人驅之若鶩的選秀節目,是素人短時間內名聞遐邇的捷徑 (E)入圍葛萊美獎的蕭青陽,秉性堅毅,一路走來默默努力,終於揚名國際 (B)鞭辟入裡 (C)欲深谿壑 (D)趨之若鶩。
( CD )25. 下列各組「 」內的字,讀音相同的是:
(A)「鍥」而不舍/簽定「契」約/蘭亭修「楔」
(B)「埳」井之蛙/「侃」侃而談/籠鳥「檻」猿 (C)黃髮垂「髫」/國事「蜩」螗/風至「苕」折 (D)「廡」下一生伏案臥/夫子「憮」然/「嫵」媚纖弱 (E)「掇」其大略/若「剟」刺狀/沉痾綿「惙」
(A)ㄑㄧㄝˋ/ㄑㄧˋ/ㄒㄧㄝ (B)ㄎㄢˇ/ㄎㄢˇ/ㄐㄧㄢˋ (C)皆音ㄊㄧㄠˊ (D)皆音ㄨˇ (E)ㄉㄨㄛˊ/ㄉㄨㄛˊ/ㄔㄨㄛˋ。
( ABC )26. 下列各組「 」中的字,前後字義相同的是:
(A)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 (B)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好逸「惡」勞,亦猶夫人之情也 (C)「緣」溪行,忘路之遠近/「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
(D)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老子「疾」偽,故稱美言不信
(E)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無復知所「負」荷、有扶危持顛之心
(A)好像 (B)厭惡 (C)沿著 (D)擔憂/憎恨 (E)辜負/承擔。
( AD )27. 清代紀昀主編《四庫全書》,將中國古籍分為經、史、子、集四類,下列表格中完全正確的是:
選項 經 史 子 集
(A) 《論語》 《水經注》 《呂氏春秋》 《賈子新書》
(B) 《詩經》 《禮記》 《荀子》 《世說新語》
(C) 《爾雅》 《明夷待訪錄》 《莊子》 《漱玉詞》
(D) 《孟子》 《三國志》 《夢溪筆談》 《靖節先生集》
(E) 《道德經》 《資治通鑑》 《楚辭》 《東坡全集》
(B)《禮記》屬於經部,《世說新語》屬於子部 (C)《明夷待訪錄》屬於子部 (E)《道德經》屬於子部,
《楚辭》屬於集部。
( CDE )28. 下列有關諸子思想的闡述,正確的是:
(A)老子:「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僞;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強 調仁義、智慧、孝慈、忠臣的重要性
(B)孔子:「上欲中聖王之道,下欲中國家百姓之利,故當若節喪之為政。」→強調上要符合聖王 之道
(C)莊子:「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說明人應超越萬物,追求逍遙境界的思想 (D)荀子:「以心治性,化性起偽。」→主張性惡論,認為「偽」指「人為」,即後天教育,並以
學與積作為學習的步驟
(E)韓非子:「桀為天子,能制天下,非賢也,勢重也。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 也。」→說明國君統治天下須倚仗權勢,與道德無關
(A)老子認為仁義、智慧、孝慈、忠臣,乃是大道淪喪後的產物。《道德經》。語譯:聖人之治無法維持而道 德淪喪時,才會有仁義等親民的施為出現,做為補救。在崇尚巧智、相較高明的時代裡,虛偽狡詐的事就層 出不窮了。只有在六親不和睦時,才比較得出誰孝順、誰慈愛。只有在國家危亂時,才比較得出誰繼續在忠 心為國 (B)此為墨子的節葬思想。《墨子.節葬下》。語譯:上則想適合聖王之道,下則想符合國家與百姓 之利,因此政治上應當要施行節喪 (C)《莊子.齊物論》。語譯:天地和我是同時存在的,萬物和我也是合 為一體的 (D)荀子的〈性惡論〉。語譯:用心來治理人性,要轉化先天的人性需要靠後天的人為學習 (E)
《韓非子.功名》。語譯:夏桀作天子,能控制天下,不是因為他賢能,而是因為他權勢重;堯作為普通人,
不能管理好三戶人家,不是因為他不賢,而是因為他地位卑賤。
( BDE )29. 〈鴻門宴〉:「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從以上文句中 , 可知鴻門宴的座位安排暗藏著玄機。下列選項座次的方位與詩歌所述人物,配對正確的是:
選項 座席方位 詩歌
(A) 東方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B) 東方 不握兵權只坐籌,苦辭萬戶乞封留。
縱令不早尋仙去,天子終無賜醢謀。
(C) 西方 將略兵機命世雄,蒼黃鐘室嘆良弓。
遂令後代登壇者,每一尋思怕立功。
(D) 南方 高揚鵬翼青霄上,廣被春霖紫陌間。
但願英魂留故里,大風一曲錦衣還。
(E) 北方 智士寧為暗主謨,范公曾不讀兵書。
平生心力為誰盡,一事無成空背疽。
(A)東方:張良。杜牧〈題烏江亭〉。語譯:戰爭的勝敗是很難預料的,能夠經受失敗、挫折等羞辱的考驗才 是真正的大丈夫。江東的子弟中藏龍伏虎、人才濟濟,如果當年西楚霸王重返江東、再整旗鼓,然後捲土重 來,勝負也許還說不定呢 (B)東方:張良。高啟〈讀史〉。語譯:並未掌控實質兵權,只是安坐於軍營之中 籌畫,堅決推辭封地萬戶而只願受封於留縣。縱使不藉著尋仙而早早離去,天子也不會害死他。醢:剁成肉 醬的刑罰。此詩指出張良既不握兵權,又不圖高位,不會招來殺身之禍,所以也不必退隱尋仙去 (C)西方:
項羽、項伯。劉禹錫〈韓信廟〉。語譯:韓信是具有用兵謀略機宜的傑出人才,最後卻只能在死前於長樂宮 的懸鐘之室感嘆鳥盡弓藏。於是這讓後代凡是想登壇拜將的人,每每思索而害怕建功立業 (D)南方:劉邦。
陳能雄〈詠劉邦〉。語譯:在青雲凌霄上高展大鵬的羽翼,遍及到京師郊野的道路都下著連綿的春雨。但願 將士們的魂魄能夠留在故鄉,待大風起時高歌一曲衣錦還鄉 (E)北方:范增。周曇〈范增〉。語譯:謀士寧 可暗中為君主謀畫大事,范增先生竟是不讀兵書。一輩子盡心盡力是為了誰?在事業功名上沒有任何成就,
還因背後的疽發作而死在回鄉的路上。
三、混合題(第30~31題、33~34題,每題4分。第32、35題,每題7分)
30-32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30-32題。
萬章問曰:「孔子在陳曰:『盍歸乎來!吾黨之小子狂簡,進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陳,何思魯之狂 士?」
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孔子豈不欲中道哉?不 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敢問何如斯可謂狂矣?」
曰:「如琴張、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謂狂矣。」
「何以謂之狂也?」
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絜之 士而與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孔子曰:『過我門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鄉原乎!鄉原,德之賊 也。』」
曰:「何如斯可謂之鄉原矣?」
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顧行,行不顧言,則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為踽踽涼涼?生斯世也 , 為斯世也,善斯可矣。』閹然媚於世也者,是鄉原也。」
萬章曰:「一鄉皆稱原人焉,無所往而不為原人,孔子以為德之賊,何哉?」
曰:「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汙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絜;眾皆悅之,自以 為是,而不可與人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孔子曰:「惡似而非者:惡莠,恐其亂苗也;惡佞,恐其 亂義也;惡利口,恐其亂信也;惡鄭聲,恐其亂樂也;惡紫,恐其亂朱也;惡鄉原,恐其亂德也。君子反經而 已矣。經正,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慝矣。」 (《孟子.盡心下》)
( C )30. 孔子對以下四種人有不同的評價,試按評價高至低,作出排序:
①狂者 ②狷者 ③鄉原 ④中道之人
(A)④②①③ (B)②④①③ (C)④①②③ (D)①②④③
孔子最希望結交中道之人,不得,才結交狂狷,狂者比狷者佳,最差的是鄉原。
( D )31. 根據上文,關於文意的闡釋,錯誤的是:
(A)狂者進取,志向遠大,但言語誇張,言行不一 (B)狷者做事有原則,不屑與做壞事的人交談共事 (C)孟子認為鄉原是不能明辨是非,同流合汙的人 (D)孔子在文章中運用了正反對比來論證評價鄉原
(D)孔子運用了類比論證來貶抑鄉原。例如他說要貶抑淫亂的鄭聲,以免擾亂雅樂。這正如要貶抑那些貌似忠 厚而實際上是非不分的鄉原,以防他們損害真正的道德。
32.孟子對鄉原有兩項評價,請條列之並略加說明。(建議作答字數:50字內)
答:評價①:表裡不一:同流合汙的偽善者。
評價②:不辨是非:不能分辨是非,損害道德。
題幹語譯:
萬章問:「孔子在陳國時說:『為什麼不回去呢?我的那些學生弟子狂放不羈然而卻倨傲怠慢,不斷進取卻
沒有忘掉根本。』孔子在陳國,怎麼會想到在魯國的那些狂士呢?」
孟子說:「孔子說過『如果不能得到言行不過激也不保守的相從方法,那必然只好狂放不羈或者是拘謹正直!
狂放不羈者有進取精神,拘謹正直者有所不為也。』孔子難道不想言行不過激也不保守的相從方法嗎?因為 不可以必然得到,所以取其次。」
萬章問:「請問什麼樣的人才稱為狂放不羈呢?」
孟子說:「比如琴張、曾皙、牧皮這一類的人,孔子就叫他們是狂放不羈的人。」
萬章問:「為什麼說他們狂放不羈呢?」
孟子說:「他們志向大而自滿,動不動就說『古代的人怎樣,古代的人怎樣。』用常道考察他們的行為卻發 現他們的言談掩蓋不了他們的行為。真正狂放不羈的行為他們又得不到,想得到那些不屑於不潔之士做朋友,
就是拘謹正直,這比狂放不羈又差一等了。孔子說:『路過我家門口而不進我的房中,我並不感到遺憾,這 些人只是滿足於鄉鎮裡的願望,是對天地、國家發展規律的傷害。』」
萬章問:「什麼樣的人稱為是滿足於鄉鎮裡的願望的人呢?」
孟子說:「什麼是志向大而自滿?就是言談不顧及行為,行為不顧及言論,他們動不動就說:『古代的人怎 樣,古代的人怎樣。』他們自己的行為卻為什麼如此孤獨冷漠呢?生在這個世界上,行為於這個世界上,好 好地活著就可以了。曲意逢迎獻媚於世俗的人,就是只有鄉鎮裡的願望的人。」
萬章問:「全鄉鎮裡的人都稱讚有願望的人,所到之處無人不是有願望的人,孔子卻認為他們是對天地對國 家發展規律的傷害,這是為什麼呢?」
孟子說:「想否定他們卻舉不出什麼過錯,想諷刺他們卻無法諷刺,他們和同於市俗,融合於汙濁的社會,
住在那裡好像是忠實誠信,行為方式好像是很廉潔,大家都喜歡,自以為是,但卻進入不了堯、舜的人生道 路,所以稱他們是『對天地對國家發展規律的傷害』的人。孔子說:『我羞恥於似是而非的人,羞恥於莠草,
害怕它們混淆了真正的禾苗;羞恥於巧言令色的人,害怕他們混淆了最佳行為方式;羞恥於尖酸刻薄巧言善 辯的人,害怕他們混淆了真正的誠信;也羞恥於那鄭國的音樂,害怕攪亂了真正的雅樂。我羞恥於那紫色,
害怕它們搶奪了朱紅色的地位。也羞恥於只有鄉鎮裡的願望的人,害怕它們傷害了國家發展的規律。』君子 只要返回到治理的根本上就行了。治理正確了,那麼百姓就會興盛起來,百姓興盛起來,就不會有邪惡的念 頭了。」
33-35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33-35題。
甲
一百零八條好漢中,林冲的性情遭遇最具 ① 。他本有令人羨慕的武功和職位,美滿的家庭,卻因奸人 陷害成為罪囚,家庭破滅,但他不想背叛朝廷,沒想到一再被陷害,逼得他只好叛逃。在梁山泊,他雖被敬重, 還是遭到排擠,好不容易坐上老大的席位,卻讓位給宋江。英雄以俠義膽氣論高低,在此書中出身高低亦是評 量標準,像宋江 ② ,還是要讓位給盧俊義。林冲是反對歸順的,沒想到病死戰場上,壯志未酬身先死,令
人不勝唏噓。 (周芬伶《豔遇才子書.水滸傳》)
乙
蔣門神見了武松,心裡先欺他醉,只顧趕將入來。說時遲,那時快:武松先把兩個拳頭去蔣門神臉上虛影 一影,忽然轉身便走。蔣門神大怒,搶將來;被武松一飛腳踢起,踢中蔣門神小腹上,雙手按了,便蹲下去。
武松一踅,踅將過來,那隻右腳早踢起,直飛在蔣門神額角上,踢著正中,往後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往胸 脯,提起這醋缽兒大小拳頭,往蔣門神頭上便打。原來說過的,打蔣門神扑手:先把拳頭虛影一影便轉身,卻 先飛起左腳,踢中了便轉過身來,再飛起右腳。這一扑有名,喚做「玉環步,鴛鴦腳」。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 實學,非同小可!打得蔣門神在地下叫饒。 (《水滸傳.武松醉打蔣門神》)
( A )33. 根據甲文的文意,最適合填入①、②空格的詞彙是:
(A)戲劇性/威風凜凜 (B)爭議性/三千威儀 (C)挑戰性/八面玲瓏 (D)合理性/近悅遠服 林沖因官逼民反而由官為盜,命運堪稱戲劇性。宋江乃大將軍,故以威風凜凜稱之。
( C )34. 乙文中「武松先把兩個拳頭去蔣門神臉上虛影一影」意謂武松:
(A)武功技藝高超 (B)盛怒亂揮出招 (C)故意虛晃誘敵 (D)酒醉不知揮拳 35.根據甲、乙二文,林冲、武松可視為那一種類型人物的代表?
答:失意英雄。
梁山伯一百零八條好漢都有時不我予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