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DOC 第壹部分:選擇題(占 80 分)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DOC 第壹部分:選擇題(占 80 分)"

Copied!
5
0
0

Teks penuh

(1)

單選題(占 100 分)

說明:第 題至第 題,每題有 4 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請畫記在 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 4 分;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 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2014 年 9 月,蘇格蘭舉行獨立公投,最終獨立派約以 45 %的得票數落敗,蘇格蘭確定繼續 留在英國。回顧英國與蘇格蘭的歷史,兩者的結合可追溯到 18 世紀初期,雙方簽署「聯合 法案」,將英格蘭王國與蘇格蘭王國合併為一。下列關於當時英國的描述,何者符合史實

 工業革命正進入高峰,英國急需蘇格蘭的煤礦

 由於 17 世紀發生光榮革命之故,當時英國議會是權力中心  英國被迫接受信仰天主教的蘇格蘭,引發宗教改革

 正值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日不落帝國稱霸世界

  一份焚毀的政府文件中殘留有下列字樣:「和平未到絕望時期,不輕言放棄……不得侵害 中國主權與領土之完整……能否不擴大為中日戰爭……北平就要變成瀋陽第二……。」下 列關於這份文件的分析,何者正確?

 此為甲午戰後李鴻章所上呈的奏摺  此為美國所提出的「門戶開放政策」

 此為九一八事變前的中日外交文書  此為七七事變後蔣中正的公開聲明

  學生為了完成歷史作業,到圖書館翻閱民國 60 年代初期的報紙,下列哪件事情可能會出現 在當時的報紙之中?

 由於潭子加工出口區的設立,鄰近鄉鎮的失業率持續下降  雷震籌組中國民主黨,許多臺大教授在報紙上為文聲援之  新電影浪潮席捲全臺,出現許多以臺灣本土為題材的電影  美國驟然宣布與中共建交,隨之對臺灣斷交、廢約、撤軍   圖一是歐洲某一時期某一事件的說明圖,試根據

圖中國家與路線判斷,此圖應為:

 黑死病的傳播路線  工業革命的傳播  十字軍東征  海上絲路

  此一群體在該朝代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他們幾 乎無所不在,舉凡如政令宣達、地方稅收、出使 外國、邊境貿易乃至於隨軍出征,都可以見到他

們的身影。其職責之廣、權力之大,少有官僚可以比擬。此一群體應為:

 唐代的士紳  宋代的士族

圖一

(2)

 明代的宦官  清代的軍機大臣

  這場民變最特殊的地方在於借助民間信仰的力量,號召成立龐大的宗教團體,建立起號稱

「大明慈悲國」的政權。起事者向信徒發放神符,宣稱配戴神符後便可以擋下子彈,竟也 吸引了數千信眾,與統治者對抗近一年才被平定。這場民變為:

 庚子拳亂  新疆回變

 霧社事件  西來庵事件

  文化局籌辦一場文藝活動,活動中展示了《悲慘世界》、《鐘樓怪人》、《浮士德》、《

基督山恩仇記》等世界文學名著,並邀請知名的鋼琴家前來演奏蕭邦的樂曲,又將活動會 場布置為哥德式的風格。這場文藝活動的主題應為:

 啟蒙精神  古羅馬榮光  文藝復興  浪漫主義

  「你得振作起來!為了早日跟你的愛人重聚,你必須在這場爭自由與反奴役的戰鬥中,貢 獻你最大最多的力量……我們現在唯一能幫助你和愛人團聚,並永遠幸福生活在一起的方 法,只有付出我們每個人的一切,奉獻給復國的戰鬥。」試依據引文的內容與風格判斷,

這段文字最可能是何時的作品?

  1900 年代,日本殖民初期,臺灣的愛國文人冀望回到中國的懷抱   1920 年代,臺灣發生了新舊文學論戰,張我軍主張以白話文創作   1950 年代,國民黨政府遷臺初期,社會上瀰漫著反共文學的作品   1980 年代,臺灣本土化運動風行,文藝界對於威權統治愈加不滿

  史家評論中國某一時期的貢獻在於邊疆的經略,此時中原政權不僅能有效分化並制服匈奴

,南方的政權對於山越、南蠻等南方少數民族也能加以討平,使傳統中國的疆域實質地往 外擴張。這位史家所評論的時代應為:

 春秋戰國時代  三國時代  南北朝時代  隋唐時代

  某一時期的歐洲學者,普遍崇拜亞里斯多德、西塞羅等古代智者,他們敬佩這些智者的博 知與雄辯,欣賞他們優美的文筆與字句。他們研究有關於人的一切學問,以做為一個「完 美的人」為目標。這應是什麼時候的現象?

  6 世紀查士丁尼時期   11 世紀歐洲中古時期   15 世紀文藝復興時期   18 世紀啟蒙運動時期

  表一為臺灣各時期的人口變遷概況,下列關於右表的分析,何 者最為合理?

 鄭氏治臺時與英國貿易,吸引大批英國人移入,因此人口上 升

 施琅攻臺後,鄭氏軍民大舉遷回大陸,因此人口下降  嘉慶年間由於渡臺禁令解除,因此人口上升

表一

時間 人口(萬)

荷治時期 4 鄭氏治臺 20 康熙年間 8 乾隆年間 70 嘉慶年間 200 日治初期 300

(3)

 日治初期由於大量徵召大陸漢人來臺,因此人口上升

  某部作品共分為九章,分別以希臘神話中的九位繆斯命名。書中充斥著作者旅遊埃及、波 斯等地的見聞,並依照時序記載了波斯帝國的興亡,尤其對於波希之間的戰爭有大量的記 載。雖然書中有許多內容的真實性備受質疑,但對於了解公元前 5 世紀的地中海世界,這 部著作仍可提供不少珍貴的資料。請問這部著作應為:

 「荷馬史詩」

 希羅多德的《歷史》

 凱撒的《高盧戰記》

 李維的《羅馬史》

  學者對某位美國總統的評語是「他結束了一個時代,同時也開啟了另一個時代」。前者指 的是他就任之後,結束了越戰,同時也結束了長達十年的「叛逆與激情」;後者指的是他 主動與中共修好,改變了二戰結束以來的美國外交政策,史家甚至以「破冰」來形容之。

這位總統是誰?

 甘迺迪(任職於 1961 ~ 1963 年)

 尼克森(任職於 1969 ~ 1974 年)

 雷根(任職於 1981 ~ 1989 年)

 老布希(任職於 1989 ~ 1993 年)

  史載:「秦趙長平之戰,趙卒四十萬投降,秦兵悉數坑殺之,使得趙國從此一蹶不振。」

下列關於此一事件的分析,何者最為合理?

 史家筆法常有誇大之嫌,因此四十萬趙卒應為虛構,此事並不存在  四十萬的數目無法確信,但戰國時代農業進步,人口成長確為事實  秦國在商鞅變法後國富兵強,位列春秋五霸,此一記載正是明證  中國古代農業技術落後,人口數量有限,故此一記載完全不可信

  史家評論一場大戰之後的影響包括:瑞典、法國崛起,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衰弱,歐洲 大一統的理想破滅,國際社會逐漸形成,國際法隨之發展,各國大抵都認識到國家利益遠 比意識型態之爭重要。這場大戰應為:

 英法百年戰爭  三十年戰爭

 七年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這個國家雖然是戰勝國,卻遲遲無法復甦經濟。民生物價上漲,退 伍軍人普遍失業,致使社會黨人日益壯大。為此,某人組織「戰鬥團」,以暴力與高壓的 方式恢復社會秩序,使得工商業得以發展,但同時也將國家帶向法西斯主義,成為極右派 政權的先驅。某人應為:

 普魯士的俾斯麥  德國的希特勒  義大利的墨索里尼

(4)

 蘇聯的史達林

  清代一位來臺官員曾謂:「臺灣吏治,黯無天日,牧、令能以撫宇、教養為心者不過百之 一、二,其餘非性耽安逸,即剝削脂膏,百姓怨毒已深,無可控訴,往往鋌而走險,釀成 大變,臺灣所以相傳有『無十年不反』之說也!」根據前文,清治臺灣時期之所以民變頻 繁的原因為何?

 文教事業不彰,社會習武風氣盛,人民喜好逞凶鬥狠  來臺官員多貪汙腐敗,百姓求助無門,致使官逼民反  渡臺禁令過於嚴苛,致使羅漢腳叢生,衍生社會問題  一地二主的現象普遍,政府無法確實收稅,財政不足

  「這是一個混亂的時代,傳統的價值觀走向崩解,孔子的塑像一一被砸毀,政治人物紛紛 被批鬥,社會上瀰漫著不信任感。但同時也是在這個時候,共產黨取得了巨大的外交成就

,他們得到了美國這個朋友,從此改變了世界局勢。」前文所述應為中國哪一時期的現象

  1950 年代   1960 年代   1970 年代   1980 年代

  有鑑於從前的收稅制度常有逃漏稅的弊端,因此政府決定頒布新法,變更稅額的標準與收 稅的依據,企圖解決逃漏稅的問題。但新的收稅制度頒布後,許多豪家大賈積蓄金錢,操 縱物價,藉此牟利,而繳交田賦的農民則日益貧困,形成新的社會問題。請問此一新的收 稅制度應為下列何者?

 占田制  兩稅法

 一條鞭法  租庸調

   圖二的獅子與熊各代表一個國家,圖中的貓則寫有「波 斯」的字樣。下列關於這幅圖的分析,何者最為合理?

 獅子代表英國,19 世紀以來英國企圖控制波斯,與俄 國發生衝突

 熊代表蘇聯,1910 年代蘇聯向南擴張,共產主義隨之 傳入波斯

 獅子代表美國,1930 年代姑息主義盛行,美國放任德 國染指波斯

 熊代表德國,20 世紀中期德國戰敗之後,波斯重回自 由世界的懷抱

  開港通商以來,臺灣的出口貿易日益昌盛,其中某項出口商品雖僅占出口貿易總額的 4

%,卻供應了全世界七成以上的需求。為了發展此一產業,大批工人進入山區工作,從而 帶動了北部許多山區市鎮的發展。請問這是下列哪一種商品?

圖二

(5)

 茶葉  蔗糖

 樟腦  煤礦

  「陸九淵,人稱象山先生。他特別注重持敬的內向功夫,主張心即是理,不容有二;教人 要先發明其本心,而後博覽,以應萬物之變。他的修養方法,以為人性至善,首應明白本 心。至於窮理功夫,並不必要。」根據前文所述,下列何者最能呼應陸九淵的思想?

 捨經學無理學

 泛觀博覽,而後歸之約  學茍知本,六經皆我註腳  涵養須用敬,進學在致知

  陳同學看到一份吳姓宗族抄錄的契約文書,內容記載:「宣祖嘗會係本姓邀仝共成祀典,

每一份津銀壹元,交與經理人吳明足生息。」宣祖為吳宣,是五代十國之際後蜀的駙馬,

「嘗會」是共同祭祀的團體。請問有關此宗族組織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彼此之間有血緣關係  宗族成員大多分散各地  以強迫的方式加入宗族組織  具有共同投資開墾的意味

◎ 2013 年,有「鐵娘子」之稱的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逝世,引發世人對於她一生事蹟的緬 懷與批評。回顧柴契爾夫人掌政的 1980 年代,當時她先後與中國、蘇聯兩個共產國家交手

。在香港問題上,她親赴中國談判,堅持自「某一事件」以來英國即擁有香港島的主權。

在與蘇聯的關係上,她堅決反對共產主義,大力宣揚自由經濟的價值,並與美國總統雷根 密切合作。在她掌權的十餘年間,世界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柴契爾夫人的外交政策顯然 是重要的原因。請問:

  上文中所謂的「某一事件」指的是:

 阿美士德使華  簽署《南京條約》

 瓜分風潮  八國聯軍

  上文最後所謂的「世界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應指:

 由於柴契爾夫人堅決反對共產主義,致使冷戰升溫,爆發古巴飛彈危機  由於柴契爾夫人鐵腕的外交政策,迫使共產國家讓步,東西德得以統一  蘇聯在戈巴契夫領導下走向瓦解,象徵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的勝利

 中國先後與英、美建交,成為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對抗蘇聯的幫手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第貳部分(占 40 分) 說明:第 16 題至第 25 題,每題 4 分。單選題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 n  2k 該題以零分計算;多選題每題有 n 個選項,答錯 k 個選項者,得該題 的分 n 數;但得分低於零分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非選題配分標 於題末。此部分得分超過 40 分以上,以滿分 40 分計。 16~19 題為題組

一、單選題(占68分) 說明:第1題至第34題,每題有4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 項,請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2分;答錯、未作 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C1.下列各組「 」中的字,讀音前後相同的選項是: A欲取金「匱」石室之書,以成風雨名山之業/譬如為山,未成一「簣」, 止,吾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