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占 68 分)
說明:第 題至第 題,每題有 4 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請畫記在 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 2 分;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 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選項是:
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個人氣質,誰又能明確界定所謂的英雄氣慨應該要是什麼面貌呢 「大數據」已在我們的生活裡掀起滔天巨浪,儼然成為學術界跟科技業中熱門的關鍵字 有些廣告以危言慫聽的標題和內容誤導民眾,誘使他們花大錢買下根本就不需要的商品 該國政府起初只是管制民眾在網路上的言論,但後來竟變本加利,大規模逮捕異議分子 下列「 」內的字,讀音完全相同的選項是:
追本「溯」源/暗生情「愫」/觳「觫」恐懼 「迓」而齕之/瑯「琊」郡縣/槎「枒」似劍 「嘔」心瀝血/「謳」歌讚美/鬥「毆」打架 「旖」旎風光/含「飴」弄孫/逶「迤」萬里 下列各組「 」內的字詞,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垣牆周庭,以「當」南日/「當」仁,不讓於師 百工之人,不「恥」相師/無恥之「恥」,無恥矣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
夢湘先生論得透闢極了,於我心有「戚戚」焉/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閱讀下文,選出依序最適合填入□□內的選項:
甲、昨日失意當左派/今日得意變右派/不好不壞的時候/裝聾作啞/不□□
(羅葉〈機會主義者〉)
乙、已經是下午了/光從右街來過又到左街去了/又是新的一年/你仍在牆裡沒走□□
(陳義芝〈拂牆〉)
丙、我從沒問過,為什麼動物園沒有/流浪狗?沒有迎面撲上來/以口水塗鴉,急欲□□
的氣味/動物園沒有閒晃兩個街口遊行/撒泡尿就等於簽到的傳統
(湖南蟲〈動物園沒有〉)
清楚/進來/逃離 老實/過去/解放 說話/過來/吞嚥 表態/出去/歸屬 下列古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財貨也
甲、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 乙、及其見利而爭先 丙、當其同利之時 丁、則返相賊害 戊、或利盡而交疏
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歐陽脩〈朋黨論〉)
乙戊丁丙甲 丙戊丁乙甲 丙甲乙戊丁 乙甲丙戊丁
漢語中有一種動詞是用來表達「認為某(人、事、物)是……的」或「以……為……」,
稱之為「意謂動詞」。下列「 」內的字,前後皆使用此種動詞的選項是:
「舞」幽壑之潛蛟/無恥之「恥」,無恥矣
春風又「綠」江南岸/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 「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於薛乎
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推赤心於天下,「安」反側於萬物
二十一世紀是終身學習型的社會,學習休閒化,學習拓展人際關係,就像吃流水席,
盛宴百百種,不必等到別人引導入座,只要自己喜歡的就可以坐下吃,吃多少都可以。目 前臺灣這種終身學習的管道非常多,有藝術的,有心靈成長團體的,有社會參與的,有第 二專長的,讓各種人都可以在學習中找到滿足。當然,「思而不學則殆,學而不思則罔」
,學習一定要透過內在的驅力而成,願大家通過終身學習找到人生的桃花源。
(廖和敏《終身學習》)
本文引用「思而不學則殆,學而不思則罔」,作者的意思是:
終身學習不能只是知識性的傳授 終身學習必須發自內心主動去做 終身學習必須從小學階段就開始 終身學習不該只是哲學式的思考
關於下文的寫作特色及內容說明,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楚文王少時好獵,有一人獻一鷹,文王見之,爪距神爽,殊絕常鷹。故為獵於雲夢,
置網雲布,煙燒張天,毛群羽族,爭噬競搏。此鷹軒頸瞪目,無搏噬之志。王曰:「吾鷹 所獲以百數,汝鷹曾無奮意,將欺余耶?」獻者曰:「若效於雉兔,臣豈敢獻?」俄而,
雲際有一物凝翔,鮮白不辨其形,鷹便竦翮而升,矗若飛電。須臾,羽墮如雪,血下如雨
,有大鳥墮地,度其兩翅,廣數十里,眾莫能識。時有博物君子曰:「此大鵬雛也。」文 王乃厚賞之。 (劉義慶《幽冥錄》
)
語文簡潔明快,多以四字句撰述
時勢造英雄,英雄能創造機會,取得優勢
以鷹喻真正有才能的人深藏不露,不急欲表現自己
先述鷹的英挺外貌,中以「無奮意」置疑,終以鷹的神奇卓越獵技收束
瘂弦說:「詩人的全部工作,似乎就在於『蒐集不幸』的努力上。」下列所引四段詩,何 者最能印證此種詩觀?
而既被目為一條河總得繼續流下去的/世界老這樣總這樣:──/觀音在遠遠的山上/
罌粟在罌粟的田裡
馬額馬啊,靜默日來了/讓他們到草原去,給他們神聖的饑餓/讓他們到暗室裡,給他 們紡錘去紡織自己的衣裳/到象背上去,去奏那牧笛,奏你光輝的昔日
一九一一年黨人們到了武昌。而二嬤嬤卻從吊在榆樹上的裹腳帶上,走進了野狗的呼吸 中,禿鷹的翅膀裡;且很多聲音傷逝在風中: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
你渴望能在另一個世界裡聞到蕎麥香/把一切搗碎/又把一切拼湊/使古與今,紡織的
海倫跟火車站叫賣的女子/山與海,拾松子的行腳僧和黑皮膚的水手/概念與非概念 下列對於各篇章的文句闡釋,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諫逐客書〉:「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意謂君 王若欲統一天下成就帝位,則應具有容乃大的胸襟
〈勸學〉:「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意 謂人若能將他人變為利己之具,便能使自己更加強大
〈蘭亭集序〉:「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意謂著「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人生在世本是一場空,若無法以曠達心態面對,則徒增悲傷罷了
〈虬髯客傳〉:「聖賢起陸之漸,際會如期,虎嘯風生,龍吟雲萃,固非偶然也。」意 謂著一個王朝的形成須有群臣相助,因此君王應保有「謙卑之心」方能一統天下
閱讀下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蔽之。擴之則為千萬言,約之則為一言,所謂主腦 者是也。破題、起講,扼定主腦;承題、八比,則所以分攄乎此也。主腦皆須廣大精微,
尤必審乎章旨、節旨、句旨之所當重者而重之,不可硬出意見。主腦既得,則制動以靜,
治煩以簡,一綫到底,百變而不離其宗,如兵非將不禦,射非鵠不志也。
(劉熙載《藝概.經義概》)
寫作文章必須簡短扼要,不宜冗長 文章必須有一個統一的主旨,總攝全文 文章結構宜簡捷明快,避免複雜繁瑣的變化
創作貴在作者具有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的心境
閱讀下列二首詩,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甲、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王維〈渭川田家〉)
乙、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二)
兩詩皆呈現個人生活的安逸閒適、無憂無慮
兩詩皆運用窮巷、荊扉與農作物的意象,刻劃貧窮困頓的處境 甲詩描寫觀覽田園風光的心情,乙詩描寫躬耕田園的生活點滴
甲詩由景入情,先寫景致再敘及個人心情;乙詩由情入景,先寫個人心情再以景致收束
閱讀下列短文,選出能與文中韓子所言「相互呼應」的選項:
鄭子產晨出,過東匠之宮,聞婦人之哭也,撫其僕之手而聽之。有間,使吏執而問之
,手殺其夫者也。翼日,其僕問曰:「夫子何以知之?」子產曰:「其聲不慟。凡人於其 所親愛也,知病而憂,臨死而懼,已死而哀。今哭夫已死,不哀而懼,是以知其有姦也。
」韓子聞而非之曰:「子產不亦多事乎?姦必待耳目之所及而后知之,則鄭國之得姦寡矣
。不任典城之吏,察參伍之正,不明度量,待盡聰明、勞知慮而以知姦,不亦無術乎?」
(王充《論衡.非韓》)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寡
小美使用網路蒐尋到甲、乙、丙三種文學體裁的相關資料,如下所列。關於這三種文體的 比較,正確的選項是:
甲:文人將六朝以來的聲律觀念融入韻文的寫作上,開創了此種體裁,其篇幅、句式、音 律,乃至於對仗,都有嚴密限制。
乙:從文字與音樂的關係上看,它跟古代的樂府相似,皆可配樂歌唱,所以也可稱為樂府
,如蘇軾作品集題名為《東坡樂府》,楊萬里則題名為《誠齋樂府》。
丙:此種體裁中的小令只是單支,沒有上、下片之分,若要表現較複雜的內容則可以取同 宮調的曲牌來表現。
就押韻的規定來看,甲、乙、丙皆可換韻 就產生時間的先後來看,依序是乙、丙、甲
就字數的規定來看,甲、丙可加襯字,乙則不可加
就寫作的規則來看,甲有格律可供遵循,乙、丙則須參照歌譜的規定
小明家住臺北市,想寄一封信給屏東縣的朋友,可是寄了又寄,就是一直寄回自己家。經 過郵差提醒,他才發現是信封格式寫錯了。郵差先生給了小明一個正確的西式信封書寫範 例。請在下列選項的圖示中,選出這個正確的範例:
文學作品中的數字,除了實指之外,也可用來表達大約的數量,或是必須再相加、相乘或 相除,來表示實際的數量,下列「 」內相同的數字,其數量的表達形式,前後相同的選 項是:
「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遂將「三五」少年輩,登高遠望形神開
紅樓富家女,金縷繡羅襦。見人不斂手,嬌痴「二八」初/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 同
牛郎織女笑開顏。如今車乾天河水,不等「七七」就團圓/光陰彈指,「七七」之期已 過,范舉人出門謝了孝
脫衣去帽,乃「十八九」佳麗人也/吾見之,「十八九」定矣,然須道兄見之
閱讀下列甲、乙、丙三詩,並推斷詩中所吟詠的對象依序是:
甲、一對相戀的魚/尾巴要在四十歲以後才出現/中間隔著一道鼻梁/有如我和我的家人
/中間隔著一條海峽/這一輩子怕是無法相見的了
乙、黑色的蚯蚓在稿紙上/一格子一格子/鑽鑿/翻出的泥土叫做字/字是牠的沉默語言
/說盡則亡
丙、你用一隻眼睛看黑暗/被你看到的地方變為光明/我有兩隻眼睛/卻要由一隻眼睛的 你帶路
魚尾紋/鉛筆/檯燈 眼/鉛筆/手電筒 魚尾紋/橡皮擦/檯燈 眼/橡皮擦/手電筒
閱讀下文,選出最適合填入 中的選項:
有人曾遇強寇,鬥。矛刃方接,寇先含水滿口,忽噀其面。其人愕然,刃已揕胸。後 有一壯士,復與寇遇,已先知噀水之事。寇復用之,水才出口,矛已洞頸。蓋已陳芻狗,
其機已洩。 。 (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三)
以逸擊勞,兵不血刃 恃勝失備,反受其害 奔車朽索,岌岌可危 熟能生巧,百戰不殆
閱讀下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在古典詩的傳統裡,「詠史」與「懷古」是兩個貌似而神異的主題,「詠史」偏向闡 述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過程與影響;而「懷古」則是著重歷史遺跡給人的興廢滄桑,進 而思索生命與存在的渺茫感。中晚唐懷古詩特別發達,也許是帝國頹敗的陰影,讓從未想
到毀滅與死亡的唐朝人也開始藉由歷史遺跡來認真面對這個主題。歷史最是教人感傷,鴻 圖霸業,英雄美人,在時間裡轉眼都成了黃土,都成了秋風,那麼我們渺小的人生,究竟 還剩下什麼具體的追尋意義呢?
有人以石碑鐫刻彪炳的功業,有人以銅像留存永恆的笑容,但即使是頑石金屬,在時 間的面對與脆弱薄紙並無二致,輕易便化為虀粉……。但人類從不放過藉由審判歷史來證 明自我價值的機會,今日的臺北街頭,又為了紀念堂的牆垣是否拆除引起爭論。
(改寫自徐國能〈哭.牆〉)
「懷古」詩偏重於主觀,詩人抒寫面對歷史遺跡時,所興發的變化無常感 作者認為「石碑」與「銅像」,代表歷史的永恆,不朽於滔滔的時間洪流 作者透過今古事例對襯,說明歷史不容許被抹滅,正義公理自會得到彰顯 作者感慨現代人熱衷於政治,不願意多投注心力讀書,以瞭解歷史的真相
依甲、乙二副對聯的哀輓內容,分別選用相應的題辭,最恰當的選項是:
甲、一見即知心,況絳帳追隨,視我師生如父子;
多才原薄命,倘紅塵再到,願君愚魯莫聰明。
乙、春到便芳菲,縱桃李資庸,都向公門含蕊意;
秋歸才信宿,奈芙蓉詔促,頓教吾輩哭心喪。
覆醢之痛/木壞山頹 覆醢之痛/洙泗高風 抱痛西河/木壞山頹 抱痛西河/洙泗高風
閱讀下文,依序選出適合填入□中的選項:
我們能想像沒有楚山楚水芷岸蘭汀的□□嗎?我們能同意沒有永州和柳州的□□□嗎
?沒有了黃州惠州和儋州的蘇軾多麼不精采啊!刪去湘西鳳凰一帶的青山綠水,沈從文還 剩下什麼呢?同理,□□一旦離了魯鎮那些可厭可憎又復可憐的鄉民,也就什麼故事都講 完了……。
所以□□□和上海是綁在一起牢不可分的共生體,老舍必然是屬於北京城的,□□□
理所當然的是宜蘭的代言人。 (張曉風《送你一個字》)
屈原/韓昌黎/賴和/林文月/黃春明 賈誼/韓昌黎/賴和/張愛玲/洪醒夫 屈原/柳宗元/魯迅/張愛玲/黃春明 賈誼/柳宗元/魯迅/林文月/洪醒夫
下列有關「宋代文學」的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宋代文壇領袖歐陽脩力尊古文,終使得古文成為文章正宗,自此駢文不再為人使用 「詞」於宋代達於鼎盛,以婉約為正格,代表作家如李清照;豪放一派則是詞的變調,
以蘇軾為代表
「話本」本來是說話人的腳本,影響後代章回小說的發展,如《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便
是《西遊記》的前身
宋代詩歌具有哲理化的特色,朱熹〈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便是典型的哲理詩
23.
、 24.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 、 題。
齊普尼斯在一系列的實驗中,讓受試者扮演主管角色,在一個虛構的工作環境中,管理一 群員工。在某些實驗中,齊普尼斯給予主管非常少的權力,要求他們必須透過說服,讓員工完 成某項工作;在另一些實驗中,這些主管則擁有相當大的權力,可以決定員工的去留、調職或 升遷。
齊普尼斯透過這些實驗,觀察到每位主管的行為所發生的轉變,而這轉變非常驚人。沒有 權力的主管傾向運用齊普尼斯所謂「理性手段」,例如與員工一同討論目標。而握有大權的主 管則開始濫用權力,他們會用強制性或強硬手段,例如批評、命令,並且會展露怒氣;他們也 比較會輕忽員工的表現,傾向把員工的成就視為自己的功勞。握有大權的主管,也比較會與員 工保持距離。根據這個「變形」權力模式,齊普尼斯認為,擁有權力會使人自我膨脹,以致逐 漸喪失對弱勢者的同情心。 (保羅.羅伯茲《衝動效應》)
依據文意,選出最符合本文主旨的選項:
權力帶來毀滅 權力使人傲慢
濫用權力者終將喪失權力 主管權力限縮,團隊成效放大
依據文中所描述的現象,若要對擁有較大權力的主管提出勸諫,下列最不合適的選項是:
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聞死而慍,則醫不敢斥其疾;言亡而怒,則臣不敢爭其失
大臣為猛狗,迎而齕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脅,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25.
、 26.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 、 題。
魏請為從,趙孝成王召虞卿謀。過平原君,平原君曰:「願卿之論從也。」虞卿入見。王 曰:「魏請為從。」對曰:「魏過。」王曰:「寡人固未之許。」對曰:「王過。」王曰:「
魏請從,卿曰魏過;寡人未之許,又曰寡人過,然則從終不可邪?」對曰:「臣聞小國之與大 國從事也,有利,大國受福;有敗,小國受禍。今魏以小請其禍,而王以大辭其福,臣故曰王 過,魏亦過。竊以為從便。」王曰:「善。」乃合魏為從。使虞卿久用於趙,趙必霸。會虞卿 以魏齊之事,棄侯捐相而歸,不用,趙旋亡。 (劉向《新序.善謀》)
依據文意,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虞卿認為趙國應該與魏國締結合縱盟約 平原君建議魏王應聽聽虞卿對合縱的看法
虞卿認為趙是小國,與魏這樣的大國來往會遭到禍患
虞卿對於合縱這件事的建議,趙王並未聽從,最後導致亡國
關於本文的寫作手法,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分述趙王、平原君與虞卿對合縱這件事的不同看法,相互映襯 通篇敘述虞卿勸諫趙王與趙國盛衰的史事,作者並未提出評論 善於運用大國與小國、福與禍、利與敗等對比關係來分析事理 刻劃趙王剛愎自用、平原君猶豫不決,與虞卿明辨事理的形象 27.
、 28.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 、 題。
進出於山上的原住民部落,鳥居龍藏都能聽從原住民的勸告,不敢冒犯當地的禁忌。例如 當他先後在不同日子走進布農族東埔社和排灣族古樓社,因為祭祀期間禁止部落內外的人進出
,鳥居遭受形同軟禁五天到十天的待遇,但是,他不但沒有抗拒,反而從容地利用時間,進行 人類學的訪談工作。他也遵守古樓社的禁忌,不敢隨便帶白米進入部落。
在佳興社時,本來要從那裡去攀登大武山,因為聽到族人說大武山是他們排灣族祖靈所居 之地,也由於部落人的勸告,放棄了攀登計劃。這種入鄉隨俗、尊重當地習俗與禁忌,是研究 人類學的正確態度。
當他攀登玉山及橫越中央山脈的時候,都與鄒族、布農族嚮導打成一片,一起圍在火堆旁 睡覺,一起吃小米及乾芋頭,沒有特別為自己準備平地糧食,或為自己搭帳篷過夜。他對於嚮 導身背重負、手執獵槍,輕快地越過斷崖峭壁,除感嘆他們的英勇外,自己也緊跟著他們的腳 步翻山涉水,毫無怨言。 (楊南郡〈 鳥居龍藏〉)
依據文意,若在畫線處賦予鳥居龍藏一個稱號,最適切的選項是:
跨國旅行者 學術探險家
走遍臺灣百岳的登山專家 擁有國際聲望的人類學者
依據文意,關於鳥居龍藏對待多元文化的態度,最不適合用來描述的選項是:
認可差異 入境隨俗 扶持弱勢 欣賞接納
29. 、 30. 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 、 題。
陳寅恪有句話:歷史事實和歷史記載是兩回事。我想不能這麼說。胡適說:歷史是個小姑 娘,任人打扮。這話就比較平實。舉例來說,中國的八年抗戰和三年內戰總是有過,也就是,
小姑娘的確存在,至於史家著述各有出入,那就是「打扮」的問題,史觀是對歷史的解釋,這 是史家和史家之間的差異,不是史書和史實的差異。歷史也許像氣象預報,美國的各大電視公 司自己分析資料預報天氣,甲臺和乙臺的報告往往不同,但無論怎樣,冬天總是冬天,不會把 冬天說成夏天。如果甲臺說明天下大雨,乙臺說明天下小雨,明天也不會是晴天。
有一年冬天,早晨還說無雪,午後突然大風雪驟至,雪深十吋,困住了許多人。又有一年
,氣象報告員開口就說「這天氣瘋了,你們不要太相信我的話。」這好比史家突然發現新證據
,只好推翻以前的結論。這現象不多。 (王鼎鈞〈史差〉
)
關於上文寫作技巧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用「歷史是個小姑娘,任人打扮」諷刺強權者杜撰歷史
用「歷史也許像氣象預報」說明史實高深莫測,難以掌握 開頭引用陳寅恪與胡適的意見,逐一加以否定,再提出新解
末句「這現象不多」暗示史家發現新證據以改寫歷史的可能性不高
下列敘述,最能總括全文意旨的選項是:
歷史事實沒有定論,人人皆有詮釋歷史的權利 史家因史觀不同,將形成截然不同的歷史詮釋
史書作者對歷史的詮釋雖不同,但歷史事實必然存在 史家因為文人相輕而惡性競爭,導致歷史事實被扭曲 31. 、 32.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 、 題。
如同美國國家資訊庫藏所,門口寫了一句「過去只是序幕」,……;10 幾年、20 年學校 教育只是序幕,接下來終身學習更精彩。
10 幾年來準備給你什麼?10 多年的教育給予謀生技能,可以出去找份相當好的工作,這 是非常重要,假如沒有辦法經濟獨立,吃飯都有問題,談什麼終身學習,這是 10 多年、20 多 年學校教育給你的謀生技能。
第二,學校教育給你的是求知心,沒有求知心什麼都不想學,也沒有辦法談終身學習,即 使強迫自己學也學不好,所以多年的準備應該給你求知心。第三,這不一定是學校教育給了你
,至少我 20 幾歲拿到碩士學位,還沒有拿到「邊想邊學」這種訓練。
老實說,學只是讀書、看網路,或是聽一個人演講,只是讀或是聽,不想的話,不能夠把 聽到、讀到的內部化,也許記憶力好,也只是短期記得,不能跟其他聽到學到的融合在一起
,20 多歲應該是有邊學邊想能力。
(張忠謀 2016 年 6 月 5 日交通大學畢業典禮演講〈畢業生如何終身學習〉)
關於這則短文的內容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進入校園接受正規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始與中繼站
終身學習的基礎在於經濟獨立,而學校教給學生的便是謀生技能 學校教育的本質是技職教育,每位學生走出校園前便已安排好工作 每個學校應以學術為本位,教導學生追求更精深的學問,取得更高文憑
張忠謀先生所談到的第三點訓練,與下列選項意涵相近的是: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33. 、 34.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 、 題。
宋王欲使熊蟄父為司馬,熊蟄父辭。宋王謂杞離曰:「薄諸乎?吾將以為太宰。」杞離曰
:「臣請試之。」旦日,之熊蟄父氏,不遇,遇其僕於逵,為道王之意。其僕曰:「小人不能 知也,然嘗聞之:南海之島人食蛇,北游於中國,腊蛇以為糧。之齊,齊人館之厚,客喜,侑 主人以文镻之脩,主人吐舌而走。客弗喻,為其薄也,戒皂臣求王虺以致之。今王與大夫無亦
○腊:音ㄒㄧˊ,製成肉乾。○
侑:報答。○文镻之脩:風乾 的蛇肉。镻,音ㄉㄧㄝˊ。○王 虺:大蛇。○戒皂臣:派遣僕 人。
猶是與?」杞離慚而退。 (劉基《郁離子.蟄父不仕》
)
關於本篇故事內容,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宋王想請熊蟄父任官,熊蟄父嫌棄官位低、被輕視而拒絕 杞離向宋王毛遂自薦,願降低身分屈就熊蟄父婉拒之官職 齊人熱情招待南海島人,並餽贈風乾的大蛇肉乾重禮答謝 熊蟄父的僕人以贈物設喻,質疑宋王猜測主觀、思想狹隘 依據文意,最適合說明熊蟄父辭謝做官的選項是:
以退為進,見機行事 懷才不遇,掛官求去 人各有志,不能強求 投閒置散,不願屈就
二、多選題(占 32 分)
說明:第 題至第 題,每題有 5 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請將正確選項畫 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均答對者,得 4 分
;答錯 1 個選項者,得 2.4 分;答錯 2 個選項者,得 0.8 分;答錯多於 2 個選項或所 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援引事例說明觀點是文章中加強說服力的表現方式之一。下列事例的文意說明,正確的選 項是:
或勸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以史可法忠心報國的情操 烘托左光斗慧眼獨具、識才愛才
方二人(蜀清、諸葛亮)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
,謂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謂與埳井之蛙何異─以蜀清與諸葛亮二人為例,說明自己 沉潛蟄伏、韜光養晦的東山之志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以劉子驥 規往未果且後遂無人問津之事,暗示理想世界的幻滅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以人物身分及行為作對比,諷刺士大夫恥學於師的荒謬
之推不得已而仕於亂世,猶為此言,尚有〈小宛〉詩人之意;彼閹然媚於世者,能無愧 哉─以顏之推不得已於亂世為官為喻,說明閹然媚於世者的無奈之情
右表是「令」字的甲骨文字形及學者的解說。下列「 」內的字義,符合「令」字本義的 選項是:
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 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
此王業也
聞怒雷震蕩地底,而驚濤與沸鼎聲間之,地復岌岌欲動,「令」人心悸
甲骨文 學者解說 許暉: 上 面 A 形的字符是木鐸 的象形,下面是 一個面朝左跪著 的人
徐中舒:古人振 鐸以發號令
下列文字皆引自一套介紹中國傳統經典的著作。關於畫線處所指的人物,說明正確的選項 是:
Ⅰ、 甲 認為「聖人」不分別,尊重自然,不作為不教導,不選擇排斥任何現象與事物。
Ⅱ、依照 乙 的看法,「聖人」創造的「禮」,非但不是從一般人的天性而來的,反而就 是為了對治、矯正一般人的天性才設計的。
Ⅲ、封建秩序建立在「親親」的架構上,依照親屬關係遠近來決定人與人之間的對待之義,
針對這一點, 丙 就提出澈底相反的思想:每個人愛人如己,愛鄰人如同愛家人。
Ⅳ、 丁 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政治哲學,引誘、教導、督促國君保護人民,提供條件讓 人民發揮本心形成自主社會秩序,那就是最好、最高明的統治作為。「不奪民時」、
「保民而王」是他給國君的基本政治守則。
甲是老子,乙是孔子 丙屬於墨家,丁屬於儒家
甲、丙皆強調無為而治、小國寡民 乙、丁對於人性善惡的看法並不相同 甲、乙、丙、丁皆有語錄體傳世
下列文句畫底線處的成語,運用恰當的選項是:
他一向自視甚高,在公開場合總是逢人說項,大肆吹噓自己的豐功偉業 有些作家善於捕捉腦海中閃現的吉光片羽,再把這份靈感醞釀成美麗的篇章
他這篇評論超現實主義的文章,真可謂咳唾成珠,見解精闢深刻,文字又優美生動 在下只是樗櫟之材,蒙您不棄才能在此任職,如今獲得升遷拔擢,心中真是感激不盡 你變賣祖產去償還兒子四處欠下的賭債,只是剜肉補瘡,除了養成他不負責任的心態外
,還讓自家處境變得更窮困
下列文句皆使用譬喻手法,請選出其喻意說明正確者: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飲馬長城窟行〉):表達夫妻久別,口雖不言,然卻 自知相思之苦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藉此表達自己正處於四面楚歌,英雄 末路,「天亡我也」的困境
「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典 論.論文》):說明七子間彼此並駕齊驅、各逞其能的表現
「攝緘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勝天下欲得之者之眾」(〈原君〉):表達國君為 防止政權遭受覬覦而竭盡所能設下防護措施,然而終究難敵眾多想奪取帝位的人
「今有傖父,喜疢毒而畏藥石,遂有吮癰舐痔者,進宣威逞暴之術,以迎其旨」(〈勞 山道士〉):以粗鄙之人寧可相信偏方也不就醫治療,表達尋常百姓遇事逃避不前的心 態
古時常稱說真命天子出生或活動的地方會顯現某種瑞氣,以暗示其非凡的特質。下列可反 映此種現象的選項是:
望氣者言太原有奇氣,使吾訪之。李郎明發,何日到太原 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荊襄山川平曠,得天地之中,有中原氣象,為東南交會處。耆舊人物多,最好卜居 呂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后曰:「季所居上常有雲氣,故從往常得季。
」
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 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閱讀下文,選出正確的選項:
我一路寫得其實不多,過去十多年也一直有正職工作,之所以未曾選擇成為一個全職 的寫作者,一個原因是我不認為讀者或市場在供養或支持創作者上有道德義務,那麼,作 為一個基本的個人,入世,盡力理解世人與世人的行事(不管你喜不喜歡),以及保持自 立的能力和條件(不管你需不需要),或許都是比獻身於創作更優先的事,同時我自己也 沒有膽量在物質上陷入過於不安或依賴的狀態。做一個依賴的人實在過於大膽。近年我對
「專職/職業創作者」的「職業」有比較清晰的理解,既然稱為職業,就代表有老闆,它 或者是國家,或者是讀者,或者就是自己(當然也可能混合持股)。我選擇了最後的自己
,不服務任何對象,那麼,分身賺點錢自行贍養這個「創作者」,似乎也是合理的吧。
(黃麗群〈與世界單打獨鬥〉)
「創作者」並不是作者唯一的職業
作者認為讀者沒有義務要具備良好的道德觀 作者並不是一個不問世事、遠離塵俗的創作者 作者認為工作賺錢,是一種保持自立的能力和條件
作者認為國家、讀者或者自己,都可以是一個創作者的老闆
下列表格是關於各種文學的介紹及作品舉例,請選出表格內資料完全正確的選項:
選項 體類 特色 代表作品
詩經 較為寫實樸質 〈蓼莪〉、〈蒹葭〉
楚辭 較為浪漫幻想 〈離騷〉、〈九歌〉
樂府 多士大夫之作,入樂可歌,句式整齊多五、七言 〈上邪〉、〈陌上桑〉
古詩 多為民間作品,句式參差,以長短句為主 〈飲馬長城窟行〉
絕句 每首四句,無須對仗或押韻 左思〈詠史〉
律詩 每首八句,講求對仗與押韻,且須一韻到底,不 可換韻
杜甫〈旅夜書懷〉
宋詩 注重哲理化,以說理、議論取勝 朱熹〈觀書有感〉
宋詞 入樂,倚聲填詞,以婉約為主流 《小山樂府》
散曲 可以清唱,可加襯字,須一韻到底,不可換韻 《全元散曲》
劇曲 有「科(動作)」、「白(賓白)」 《竇娥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