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PDF 106 年學測 趨勢預測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PDF 106 年學測 趨勢預測"

Copied!
20
0
0

Teks penuh

(1)

1

1 前言

根據大考中心研究,學測自然考科物理部分與指考物理考科的測驗目標不同,學測自然考科 物理部分,主要是評量考生解題時的推理論證,及對基本物理知識的瞭解程度;尤其著重對於題 目文字所代表意涵之理解及判斷,已少有繁雜之計算問題出現。而指考物理考科則著重物理定理 性質之演繹,及對重要概念程序(含實驗原理、方法)之計算與驗證。正因它們目標上的不同,

進而使得試題的呈現方式亦有所不同。

2 近五年學測試題分析(101~105 年)

(一) 配分模式簡介

101~105年學測99課綱迄今已五年,其內容已固定為第壹部分以基礎物理(一)為主,約為 10題,包含單選題、多選題及綜合題,第貳部分以基礎物理(二)A為主,約為7題,仍採單、多 選題混合命題方式,單選題均不倒扣,多選題則採倒扣。

命 題 範 圍 101 102 103 104 105

基礎物理(一)

第1章 緒論 0 0 0 1 0

第2章 物質的組成 0 1 0 0 0 第3章 物體的運動 0 0 2 1 1 第4章 物質間的基本交互作用 1 1 2 1 1 第5章 電與磁的統一 3 2 1 2 2

第6章 波 4 3 3 3 3

第7章 能量 0 1 0 0 2

第8章 量子現象 1 2 3 1 1 第9章 宇宙學簡介 0 1 2 1 1

年學測 趨 勢 預 測

106 物 理 科

文/ 陸怡中 老師

(2)

命 題 範 圍 101 102 103 104 105

基礎物理(二)A

第1章 運動學 3 0 0 0 0

第2章 牛頓運動定律 2 2 3 3 1 第3章 動量與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 0 0 0 1 1 第4章 萬有引力 0 2 1 0 1 第5章 功與能量 1 2 1 2 2

第6章 碰撞 0 1 0 1 1

(※跨章節命題以主要觀念為題數計算依據)

(二) 試題性質分析

由近五年的試題分析可以發現,考題多為物理基本觀念之理解與判斷分析,然卻不再只是死 板板的物理公式,即便有計算,亦為少數幾個步驟即可解出,然對單位的換算及變因分析必須特 別留意。考生除要有清楚的邏輯思考,更要耐心看題目及對圖形判別能力的掌握,這是非常重要 的。

3 近五年學測命題趨勢(101~105 年)

(一) 題目趨勢現代化

近幾年學測自然考科物理部分考題可看出活用物理概念的趨勢,題目敘述相當現代化與生活 化,例如:102年考核能發電、「好奇號」登陸火星、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103年考人類步伐 與姿勢與肢體感官隨週遭環境調適、104年考手機電磁波波長;105年則藉由推廣「國際光之年」

考光的特性等。同學只要掌握題目文字的敘述,運用基本原理判斷,即可掌握答題的關鍵。

(二) 跨章節跨領域命題模式已然成為趨勢

自99學年度學科能力首次出現綜合題組後,結合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等領域,而 不僅單一科目的命題模式,儼然已於大考中心形成慣例。

(三) 題目著重觀念的判斷而非計算

筆者近年均參與學測及指考解題工作,深深體會近年學測已與過往繁雜計算之命題模式大相 逕庭,若考生準備學測複習演練題目或教材時,仍直接應用單一定義、公式定律模式解題,而忽 略閱讀理解的重要性,尤其是題組式題型,不知如何從中尋求變因分析,勢必無法掌握考試的趨 勢且事倍功半。

(四) 新舊課綱之差異性

由於95舊課綱之刪除單元,近幾年幾已不再命題,考生以考古題複習的模式亦須有所修正。

(3)

3

(五) 105 年試題分析

本年度考題為近五年中相對較難的試題,亦為四科中最難的一科,主要在於第貳部分題組綜 合應用跨章節試題之鑑別度不高所致,故今年考題料將有所調整,故預估106年度考題會較往年 稍易,但大方向仍維持穩定。

4 準備方向

本年度為99課綱實施之第五年,綜合這幾年的學測分析,提出下列準備方向供考生參考:

(一) 掌握基本觀念及其應用

考生於複習時,務必對基礎物理中各章節之原理充分理解並掌握其聯貫性。此外對於日常生 活週遭事物、現象為何種原理的運用有所認知。才能於應考時精準地解析題意,推斷出正確的答 案。不論自然組或社會組,考生只要能掌握上述方向即已足夠。

(二) 著重題義敘述、圖表之分析研判

多數考生對於考題中若出現沒有接觸過的現象或觀念,就認為不會或沒有把握,其實關鍵就 在於閱讀能力及邏輯判斷,只要有耐心分析題幹或圖表中所陳述的概念,即可找到答案。故考生 在平時演練時,不能一昧的只憑記憶的方式做複習,就算再簡易的計算,也都要親自演算一遍,

尤其是單位的換算更是馬虎不得。閱讀式的題型,絕不可以認為已經做過的題目,答案都已了然 於胸就直接跳過,這樣往往達不到複習的效果。所以即便是重複操作相同的題目,也要重新思考

,其實每年學測常是將相同的原理,用不同的敘述方式展現,只要掌握前述的技巧,著重分析研 判,要拿到高分不是難事。

(三) 掌握時事與自然科學的脈動

每年世界各地不斷發生若干重要事件,不論從生態、環保、科技以至於我們日常生活,均與 此息息相關,故此類新聞的報導,即為每年大考中心命題素材來源之一。如今年,NASA宣布火 星上證實有水的存在,太空探測的話題又浮上檯面,故考生平時只要多加涉獵關注,增加自己的 基本常識和相關字彙,配合課程內容,相信即能應付裕如。

(4)

5 結論

物理科強調的是基本觀念因與果間的邏輯關係,了解試題的脈動,掌握應試的重點才是關鍵

,以近年自然考科各科平均得分率分析(如下表),試題難度已大幅降低,各科試題得分率差異 不大,故物理科題目難易度已然定型,不易輕易改變。

100105 自然考科各科平均得分率

科目 平均得分率 年度

物理 化學 生物 地科 整卷

105 47% 49% 58% 52% 52%

104 52% 47% 57% 47% 51%

103 49% 51% 59% 51% 53%

102 52% 42% 52% 53% 50%

101 50% 53% 58% 48% 52%

100 55% 53% 59% 54% 52%

(取材自大考中心 ─ 試題研討會)

剩下的就靠諸位考生的毅力與努力,相信在你(妳)的用心經營下,豐碩的成果將會呈現。

以下這分模擬試卷,統合近幾年的考試重點,將基本的物理觀念融入試題,藉由這分試題的練習

,可以評估個人的準備是否充分、基礎概念是否完整。

(5)

5

106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模擬試題

物理科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50 分鐘

題型題數:第壹部分

單選題共 12 題

多選題共 5 題

綜合題共 3 題 第貳部分

單選題共 5 題

多選題共 5 題

作答方式:選擇題答案請填入後面之答欄中

◎註:此份試題本為模擬學科能力測驗之測驗形式,作 答方式仍以未來實際之測驗形式為準

※請聽從指示後才翻頁作答

教 師 用

版權所有 請勿翻印

(6)

( 4. 時刻 t 1 時開關接通,右邊原線圈因電流磁效應產生向右的磁場,左邊次線圈因電磁感應產生向左的應磁場,瞬間 的應電流與電阻 A 方向相同。接著因右邊原線圈電流穩定不隨時間改變,t 1t 2 過程中無應電流。時刻 t 1 時開關 斷開,右邊原線圈磁場消失,左邊次線圈產生向右應磁場,瞬間的應電流與電阻 A 方向相反,故選(E)。)

第壹部分:(占 60 分)

一、單選題(占 36 分)

說明:第1至12題為單選題,每題選出一個最適當的選項,標示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 區」。每題答對得3分,答錯不倒扣。整題未作答者,不給分亦不扣分。

D 1. 將學校操場視為一直徑100公尺的圓,若將一個原子放大成學校操場這麼大,則原子核會 被放大成如同下列何種物體的大小?

(A)一間教室 (B)一組課桌椅 (C)一顆壘球 (D)一粒米 (E)一個細菌

B 2. 氫是一種化學元素,其化學符號為H,是元素週期表中最輕的元素。在標準溫度和壓力之 下,氫形成雙原子分子(H2),此時形成氫分子的兩個原子核之間的交互作用主要為下列 何者?

(A)互相吸引的重力交互作用 (B)互相排斥的電磁交互作用 (C)互相吸引的電磁交互作用 (D)互相排斥的強交互作用 (E)互相吸引的強交互作用

C 3. 如右圖,兩條通有電流的固定直導線,其電流方向皆為垂直進入紙面。起初 兩電流大小相等,若逐漸增加左邊電流I1的大小而不改變右邊電流I2,則關 於兩導線中垂線上P點磁場的變化,下列何者正確?

(A) P點磁場方向不變,但量值增加 (B) P點磁場逆時針方向轉動,且量值增加 (C) P點磁場順時針方向轉動,且量值增加 (D) P點磁場順時針方向轉動,但量值不變 (E) P點磁場逆時針方向轉動,但量值不變

E 4. 二線圈圈面相對如右圖所示,開關S原來是斷開的,現於t1時關 上開關,再於t2時斷開開關。則電阻A上的電流隨時間關係應為 下列何者?(電流方向以箭頭方向為正)

(A) (B)

(C) (D) (E)

( 2. 氫分子中的兩個質子,其距離約

1010 m,此距離強交互作用與

弱交互作用都不會發生,而遠距 的電磁交互作用大小遠大於重力 交互作用,又兩質子皆帶正電互 相排斥,故選(B)。)

( 3. 如圖,根據安培右手定則,起初I1 成的磁場B1向右下,I2造成的磁場B2 向右上,二電流使P點磁場向正右方

。增加左邊電流I1的大小而不改變右 邊電流I2,會增加B1而不改變B2,使 P向右下方增加,即順時針方向轉動

,且量值增加,選(C)。)

( 1. 原子大小約 1010m,原子核大小約1015m 比原子小約比萬倍,放大後原子核半徑約

100 m×105=1 mm,約與米粒大小相當,故選(D)。)

B2

B1

I1 I2

P

(7)

7

D 5. 數位照相機的心臟就是它內部的電荷耦合器件(CCD)感光元件,所以又稱為CCD照相 機。當按下數位照相機快門的一瞬間,所要攝取的影像以光的形式穿過鏡頭,在CCD感 光元件上重現。CCD感光元件上,有數比萬至數百萬個四方形的小單元稱為像素,整個影 像就是成像在這些像素上,每一個像素會將曝光在其面積上的光強度轉換成電訊號。

(資料來源:《科學人雜誌》)

根據上文的敘述,可知數位照相機的主要原理為下列何者?

(A)光的干涉 (B)光的繞射 (C)都卜勒效應 (D)光電效應 (E)哈伯定律

A 6. 根據科學家的觀測證據顯示,仙女座星系與銀河系正以每秒約109公里的速度接近中,隨 著彼此的距離拉近,重力作用會更強,若是保持這種狀況,大約37到38億年後,兩個星 系就會開始碰撞。試問科學家據以判定的觀測證據,主要是下列何者?

(A)分析仙女座星系所發出的氫原子光譜,發現有波長減少的現象 (B)分析仙女座星系所發出的氫原子光譜,發現有波長增加的現象

(C)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仙女座星系繞行銀河系的週期減少,故兩者間距離變小 (D)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仙女座星系繞行銀河系的週期增加,故兩者間距離變小 (E)兩者的接近速率極高,故比較一個月前後的位置,即可知道仙女座星系正在接近中 E 7. 下列配對選項中,哪位科學家所提出的理論或實驗結果是相關聯的?

選項 科學家 理論或實驗結果 (A) 焦耳 夸克理論

(B) 法拉第 功與熱間轉換的量化關係 (C) 赫茲 電磁感應定律 (D) 蓋爾曼 電磁波的存在 (E) 海森堡 原子核結構

A 8. 臺灣火力發電廠有一部分是利用燃燒(天然氣)甲烷的方式,將熱能轉換成電能來發電。

若火力發電每產生4.84×106卡的熱量,同時會產生1公斤的二氧化碳氣體(俗稱溫室氣體)

,且熱能僅有80%能有效地轉換成電能,則平均每個月用電量為250度的用戶,為地球製 造了多少公斤的二氧化碳?

(A) 55.8 (B) 71.4 (C) 110.3 (D) 190.4 (E) 285.6

A 9. 右圖所示為太陽光經過三稜鏡後,在金屬屏幕上產生 色散的圖形,下列有關各色光之說法何者正確?

(A)入射白光與出射之各色光速率均相同

(B)各色光自空氣進入稜鏡,頻率與波長皆變小 (C)紅光自空氣進入稜鏡之折射角最小

(D)各色光的能量與強度均相同

(E)若藍光能使屏幕產生光電效應,則紅光必可產生光電效應

( 5. 每一個像素會將曝光在其面積上的光強度轉換成電訊號,此即光子照射 CCD形成電子的現象,故可知為光電效應。)

( 9. (A)同一介質,入射白光與出射之各色光速率均相同;(B)色光自空氣進入稜鏡,頻率不變,波長 皆變小;(C)由圖可知,紫光自空氣進入稜鏡之折射角最小;(D)各色光的能量不同,強度相同;

(E)若藍光能使屏幕產生光電效應,則紅光不一定可產生光電效應(需考慮光電板材質)。)

( 8.

250度×(3.6×106 J/度)×(0.24 cal/J)×100 80

4.84×106 cal/1公斤 CO255.8。)

( 6. 仙女座星系與銀河系在高速接近,故根據都卜勒效應,在地球上觀察 仙女座星系所發出的光譜,會有頻率增加、波長減少的現象。)

白光

空氣

( 7.

。)

選項 科學家 理論或實驗結果 (A) 焦耳 功與熱間轉換的量化關係 (B) 法拉第 電磁感應定律 (C) 赫茲 電磁波的存在 (D) 蓋爾曼 夸克理論 (E) 海森堡 原子核結構

(8)

10.~12.題為題組

2012年11月16日,美國 航太總署(NASA)與歐洲 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宣 布,觀測到MACS0647-JD星團,其直徑不到600光年。就像看到大爆炸後4億2000萬年的情 景,即宇宙誕生初期,只有目前年齡3%時的狀況,科學家認為這個星團還在星系形成的第一階 段。使用繞著低軌道運行的哈伯(Hubble)與史匹哲(Spitzer)太空望遠鏡所觀測,此與1982 年及2007年發生兩次超新星爆發事件的NGC1187星系有明顯不同。此星團包含大量的氣體與 塵埃,含有很多二氧化碳(碳酸氣體)、氮氣及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兩種元素,但不含有氧氣。

另於2012年8月16日,美國 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人員證實發現巨大星系團,距地球 約57億光年,縮寫為SPT-CLJ2344-4243,小名「鳳凰」(Phoenix),取自神話鳥類浴火重生 之意。研究主持人的麥唐納(Michael McDonald)表示:「多數星系團的中心星系可能都已靜止 了數比億年,但鳳凰的中心星系似乎已經重生,產生爆炸生成星體。」

A10. 利用哈伯(Hubble)與史匹哲(Spitzer)太空望遠鏡進行太空觀測,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因不停的環繞地球,故可以全方位持續進行觀測 (B)在太空中,可以紅外線至紫外線波段進行天文觀測 (C)能降低大氣擾動影響或散射光所造成的干擾

(D)可獲得遠比地面上觀測較清晰的影像

(E)在設計上,太空望遠鏡必須定期維護,以延長其使用年限

C11. MACS0647-JD星團,瀰漫著大量的氣體與塵埃,不包含哪種元素或化合物?

(A)氦

(B)氮 (C)氧

(D)氫

(E)二氧化碳

E12. 試比較MACS0647-JD(簡稱M),NGC1187(簡稱N),SPT-CLJ2344-4243(簡稱S)三 者大小關係?

(A) MNS (B) SMN (C) NSM (D) MSN (E) SNM

(10. (A)太空望遠鏡距離地球僅600公里高

,且不停的環繞地球,故繞行的某段 時間,必定受地球的遮蔽而無法持續 觀察。)

(11. 氫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氫約占全宇宙

元素的75%,氦約佔25%,氧氣是後期恆

星形成後才有的產物。)

(12. 由小而大,星團<星系<星系團;

SPT-CLJ2344-4243星系團>NGC1187星系>MACS0647-JD星團。)

(9)

9

二、多選題(占 15 分)

說明:第13.題至第17.題,每題均計分。每題有n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

,選出正確選項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選 項均答對者,得3分;答錯k個選項者,得2(n-2k)/n,所有選項均未作答或答錯 多於n/2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13.、14.題為題組

近年來,為了因應全球暖化與空氣汙染問題日益嚴重,倡議綠色交通的 聲音開始在臺灣社會開始浮現,其中,「腳踏車」(又稱自行車)是最常為 人重視與期待的項目之一。各縣市政府對於自行車道與自行車環境的投資以 及推廣與日俱增,對自行車產業與觀光旅遊的參與度更是積極。而民間自行 車協會也推出「一日北高380公里」的活動,限時18小時內,由臺北騎腳 踏車到高雄,路程380公里,於時限內完成者可獲的主辦單位認證。

這天,愛好健康與環保的P哥也參加了一日北高的活動。清晨5:00從 臺北騎腳踏車出發,沿著路線圖(如右圖所示)騎向高雄,途中有上坡也有 下坡,路線有時彎曲,有時筆直。直線上坡時,需費力踩踏才能維持等速前

進;直線下坡時,不須踩踏就能等速前進。除起點與終點外,路途中有數個休息站可以短暫停留

,最後P哥於隔日凌晨0:00到達高雄的終點站,雖然超過時限沒有獲得認證,但也完成了一 日北高的挑戰。依據上文所述,試回答下列13.、14. 題:

BD13. 關於 P哥由臺北騎車到高雄過程的敘述,下列選項哪些正確?(應選2項)

(A)全程平均速度為20公里/小時 (B)全程平均速率為20公里/小時

(C)扣除休息時間,騎乘平均速率為20公里/小時 (D)扣除休息時間,騎乘平均速率大於20公里/小時 (E)扣除休息時間,騎乘平均速率小於20公里/小時

AD14. 關於P哥騎車上坡與下坡時,若不考慮空氣的影響,腳踏車 後輪所受地面摩擦力方向的敘述,下列哪些正確?(應選2 項)

(A)上坡時,受地面摩擦力向前 (B)上坡時,後輪受地面摩擦力向後 (C)下坡時,後輪受地面摩擦力向前 (D)下坡時,後輪受地面摩擦力向後 (E)下坡時,後輪不受地面摩擦作用

BD15. 下列關於聲波、光波、水波的敘述,何者正確?(應選2項)

(A)聲波、光波、水波均可在真空中傳播 (B)聲波、光波、水波的反射均遵守反射定律

(C)聲波、光波、水波的傳播方向均與介質振動方向互相平行,故均為縱波 (D)聲波、光波、水波均可產生干涉的現象

(E)若聲源與聽者在連線上有相對運動,僅有聲波會觀察到都卜勒效應,光波、水波則否

(14.(A)(B)上坡時,因等速移動合力為零。後輪受地面摩擦力向前(

即沿斜坡向上),以抵銷重力平行斜面的分力(即下滑力),

選(A);(C)(D)(E)下坡時,因等速移動合力為零。後輪受地面摩 擦力向後(即沿斜坡向上),以抵銷重力平行斜面的分力(即 下滑力),選(D)。)

(13. (A)錯,因位移比路徑長380公里短,故平均速度 20公里/小時少;(B)對,全程平均速率=

路徑長

時間 380 公里

19 小時 =20公里/小時;(C)(D)(E),

扣除休息時間,騎乘時間較19小時短,故騎乘 時平均速率大於20公里/小時,故選(D)。)

(15. (A)聲波與水波為力學波,需要在介質中傳播;僅有光波可在真空中傳播;(C)光波的傳播方向與介質的振動方 向互相垂直,故為橫波;水波則同時有垂直與平行的分量;(E)聲波、光波與水波均有都卜勒效應。)

(10)

BC16. 「可再生能源」是指由各種可持續補充的自然資源中取得的能量,它在全球大約占了總耗 用能量的五分之一以上且持續增加。下列與其有關的敘述,何者正確?(應選2項)

(A)由於太陽的能量來自核熔合,故不屬於可再生能源

(B)水力發電是利用河川、湖泊等位於高處具有位能的水流至低處,使其轉換成水渦輪機的 動能來發電

(C)風力發電是藉由強大的風力推動風輪旋轉,將風能轉換為機械能,通過傳動系統,將動 力傳導給發電機發電

(D)潮汐所以能提供能量,完全源自地球對海水的重力作用,與其他星球無關 (E)生質能會釋放大量額外的二氧化碳到空氣中,加重溫室效應。且不可循環利用 AC17. 三個原子核A、B、C,A核放出一個電子後變為B核,B核與質子發生核反應後生成 D C核並放出一個α粒子(42H),則下面說法正確的是:(應選3項)

(A) A核變為B核的過程,可能有弱力作用 (B) A核變為B核的過程,質子數守恆

(C) A核的質量數比C核質量數大3 (D) A核與C核可稱為同位素

(E) B核與C核有相同的質子數 三、綜合題(占 9 分)

說明:第18.題至第20.題,每題均計分,每題3分。單選題未作答、答錯、或畫記多於一 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多選題每題n個選項,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選 項均答對者,得3分;答錯k個選項者,得2(n-2k) /n分,所有選項均未作答或答 錯多於n/2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D18. 右圖為太陽系某行星繞太陽公轉的橢圓軌道示意圖,以及各行星平均 軌道半徑如下表所示,假設某行星繞行太陽的週期是29年,B,D兩 位置與太陽等距離。依據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下列 敘述何者正確?

(A)行星在A點的速率等於C點速率

(B)不論行星在軌道上任何位置,太陽受其萬有引力量值均相等 (C)行星自A經B至C的速率漸小

(D)行星在B,D兩位置之加速度量值相同 (E)若此行星為八大行星之一,其屬於類地行星

(16. (A)太陽能對地球而言生生不息,故屬於可再生能源;(B)水 力發電就是利用流水量及落差來轉動水渦輪。再藉水輪機為 原動機,推動發電機產生電能;(D)潮汐主要是受月球和太陽 的萬有引力作用而產生;(E)生質能源最大的價值在於「循環

」,例如利用植物行光合作用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固定下來 後,透過各種方法轉化為生質燃料,然後在利用燃料的過程 中又將二氧化碳釋放回空氣中;能避免釋放額外的二氧化碳 到空氣中,所以不會加重溫室效應。)

(17. 由題意寫出核反應式 xy A → xy+1 B+ 0

-1 e; x

y+1 B+11 P → x-3 yC

42 He。(A) A核放出一個電子後變為B核為β衰變,故可能有弱

作用力的存在;(C) A核的質量數為x,C核的質量數為x-3,A 核的質量數比C核的質量數大3;(D) A核有y個質子,C核有y 個質子,所以A、C核可稱為同位素;(E) B核有y+1個質子,C 核有y個質子。)

類地行星 平均軌道半徑 R(AU) 類木行星 平均軌道半徑 R(AU)

水星 0.3871 木星 5.2026

金星 0.7233 土星 9.5549

地球 1.0000 天王星 19.2184

火星 1.5237 海王星 30.1104

(18. (A)依據克卜 勒第二定律

,行星離太 陽較遠時,

移動較慢;

而離太陽較 近時,移動 較快。∴行 星在A點的 速率小於 C點速率;

(B)依據萬

有引力定律F GMm r2 1

r2,太陽受行星之萬有引力隨距離不同而改變;

(C)行星自ABC與太陽的距離漸減,故速率漸大;(D)行星在B,D

兩位置與太陽等距,故所受之萬有引力大小相等,加速度量值相同;(E)依據克卜勒行星運動第三定律 R3

T 2k,由表中可得: R3 292 13

12 R ≈ 9.5為土星,屬類木行星。)

(11)

11

19.~20.題為題組

吸音性能好壞需要一個可量化的指標來參考,此外也可做為防音工程 師在計算減音量時之應用。吸音材料的性能指標為吸音係數(Absorption Coefficience,符號為α):當入射聲音(Ei,代表入射聲能)傳向吸音材 料,一部分聲音被反射(Er,代表反射聲能)、一部分被吸收(Ea,代表 吸收聲能)和穿透(Et,代表穿透聲能),如右圖所示。由於是吸音用途

,我們會關心當聲音傳入材料時有多少音量沒有被反射。吸音係數α被定 義為:α=EiEr

Ei

而一般常用多孔隙吸音材料結構鬆散,聲音很容易穿透。通常會安裝

牆面、金屬板等厚重結構上,此類結構聲音不易穿透,但容易反射,因此Et值很小可忽略不計

,所以吸音係數定義又可簡化為下列公式:α=EiEr

EiEa

Ei

不同的材料其吸音係數不同,另外不同的聲音頻率遇上不同的材料,其吸音係數也相異,下 表是常見的幾種吸音材料其吸音係數與聲音頻率的關係。(表格內的數值即為α值)

(資料來源:噪音原理防製材料簡介手冊)

A19. 某一房間欲設計成短笛的專用琴房,使用上希望盡量避免牆面的反射。假定短笛的頻率範 圍約為400 Hz到4000 Hz,則牆面的選擇上應使用何種建材較佳?

(A) 50 mm厚玻璃棉 (B) 2吋吸音泡棉 (C) 6吋空心吸音磚 (D)普通玻璃 (E)混凝土牆

C20. 若將實驗室中左右牆壁面鋪設上不同的材料:左邊鋪上2吋吸音泡棉、右邊鋪上6吋空心吸 音磚。在實驗室正中央面向左牆發出頻率為 500 Hz 的平行聲波:先經過左邊牆面反射第一 次,再經過右邊牆面反射第二次。若最初的聲音能量為 E0、反射兩次之後的聲音能量為EF

。忽略空氣對於聲波的吸收,則 EF

E0 的數值最接近下列何者?

(A) 0.76 (B) 0.51 (C) 0.33 (D) 0.18 (E) 0.02

材料名稱 125 Hz 250 Hz 500 Hz 1 KHz 2 KHz 4 KHz 50 mm 厚玻璃棉 0.24 0.63 0.99 0.97 0.98 0.99

2 吋吸音泡棉 0.15 0.17 0.49 0.73 0.66 0.68 6 吋空心吸音磚 0.62 0.84 0.36 0.43 0.27 0.50 普通玻璃 0.35 0.25 0.18 0.12 0.07 0.04 混凝土牆 0.01 0.01 0.04 0.02 0.02 0.02

(20. EF

E0=(1-0.49)×(1-0.36)≈ 0.33。)

(19. 由表中可知,50 mm厚玻璃棉在 500 Hz 到 4 KHz 範圍內,

吸音係數α數值最高,故反射最少。)

(12)

第貳部分:(占 40 分)

說明:第21題至第30題,每題4分。單選題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

分計算;多選題每題有n個選項,答錯k個選項者,得該題 n-2k

n 的分;但得

分低於 分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 分計算。此部分得分超過42分以上者

,以滿分42分計。

A 21. 如右圖所示,有一木塊質量2 kg,置於粗糙水平面上,同時持續受 向右F1=20 N及向左F2=4 N的作用力,以速率v=2 m/s向右等 速運動。如果突然撤去作用力F2,2 s後,此木塊的速度為何?

(A) 6 m/s 向右 (B) 4 m/s 向右 (C) 2 m/s 向右 (D) 2 m/s 向左 (E) 0

E 22. 假定雨傘之傘面完全水平,旋轉傘柄使附著其上水滴產生轉動,則下列的敘述何者錯誤?

(A)留在傘面上之水滴受向心力的作用

(B)若水滴質量相同,則邊緣水滴較易飛離傘面 (C)若水滴離開傘面,其會沿旋轉之切線方向飛出 (D)水滴之向心加速度會改變其旋轉速率

(E)所有水滴的速度方向皆相同

CD23. 傳說中,蘋果從樹上掉落,而使牛頓領悟了萬有引力定律。有關於蘋果與地球之間的萬有 引力,甲、乙、丙、丁、戊各自提出他們的看法:

甲:我們見到蘋果掉落,但並未見到地球上升,這表示蘋果確實受到地球引力,方向指向 地球球心,但地球則未受蘋果的引力

乙:地球的質量遠大於蘋果,所以地球給予蘋果的引力遠大於蘋果給予地球的引力。因此 我們只見蘋果掉落,而未見地球上升

丙:蘋果與地球間存在萬有引力,此力同時作用於蘋果與地球,其量值相等但方向相反 丁:蘋果與地球因相吸而接近時,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與運動定律來看,蘋果的加速

度較大

戊:蘋果與地球因相吸而接近時,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與運動定律來看,地球的加速 度較大。

請問何人的說法正確?(應選2項)

(A)甲 (B)乙 (C)丙 (D)丁 (E)戊

(22.(A)對:水滴隨雨傘作圓周運動當然需要向心力;

(B)(C)對:由向心力Fc2R,邊緣水滴所需之

向心力較大,當水滴所受之黏滯力與摩擦力不足 以支撐其向心力,即沿旋轉之切線方向飛出;(D) 對:向心加速度與速度方向垂直,只改變速度方 向,不改變速度大小;(E)錯:所有雨滴的速度雖 為切線方向,但方向不盡相同。)

(23.⑴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丙的說法正確。

⑵丁、戊的說法中,以丁的說法為正確,因為根 據萬有引力定律,蘋果與地球受力相等;根據牛 頓第二定律Fma,作用力一定時,加速度與質 量成反比,故知蘋果的加速度較大。)

(21.⑴木塊向右作等速運動時,同時受向右F1=20 N、向左F2=4 N及向 左動摩擦力16 N的作用力。如果突然撤去F2=4 N作用力,此時木塊 同時受向右F1=20 N及向左動摩擦力16 N,所以木塊共受向右4 N 作用力;

⑵依據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ma可得:4=2×a a=2 m/s2木塊 向右作等加速運動,所以v'=vat a=2+2×2=6 m/s。)

(13)

13

D 24. 如右圖,一斜面和水平面成30°。今有質量為m的物體,沿著斜 面等速下滑H的高度,則就整個運動過程而言,下列有關物體 受力與功能的敘述,何者正確?(重力加速度量值為g

(A)重力作功-mgH

(B)物體所受合力方向為平行斜面向下 (C)力學能守恆

(D)力學能損失mgH (E)斜面給予物體之力為零

E 25. 有一300 g的球以20 m/s的速度迎面而來,當被球棒擊中後以

40 m/s的速度反向飛回,若棒與球投出後,接觸力與時間的關

係如右圖所示,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棒與球的接觸時間為6 s

(B)球的動量變化量值為6 kg.m/s (C)球的動量變化與所受接觸力方向相反 (D)球受力之最大量值為6 N

(E)球所受平均力量值為3000 N 26.、27.題為題組

光生伏打效應(photovoltaic effect),簡稱為光伏效應,是指暴露在光線下的半導體或半導 體與金屬組合的部位間產生電動勢的現象。光伏效應與光電效應密切相關,在光電效應中,金屬 吸收了光子的能量產生光電子離開表面。而在光伏效應中,由於材料內部的不均勻,吸收光子的 能量而產生的電子與失去電子的空穴(亦稱為電洞)往反方向移動,而形成了可驅動電流的電動 勢。

光生伏打效應最早於1839年由法國物理學家亞歷山大‧愛德蒙‧貝克勒爾(Alexandre Edmond Becquerel)發現。在實際應用中,光伏效應的光能通常來自太陽光,這樣的應用即是太 陽能電池。

比較金屬的光電效應與半導體的光伏效應,兩者雖然都是吸收光子產生電子,但可吸收的光 子條件不同。金屬的光電效應需克服金屬功函數,通常在紫外線照射下才會發生,例如要使銅發 生光電效應所需最低頻率為1.38×1014 Hz。而半導體的光伏效應由於其內部的能帶結構,可吸收 某範圍波長的光子,例如矽晶太陽能電池可吸收波長400 nm~1000 nm的光子,涵蓋可見光與近 紅外線。 (以上文章摘錄自維基百科、科技部科技大觀園網站)

根據上述文章,試回答26.、27. 題:

AC26. 關於銅的光電效應與矽晶太陽能電池的光伏效應,下列敘述何者正確?(應選2項)

(A)兩者都是吸收光子產生電子 (B)兩者都是吸收電子產生光子

(C)發生光電效應所需光頻率較發生光伏效應所需光頻率 (D)發生光電效應所需光波長較發生光伏效應所需光波長長

(E)波長280nm的紫外光可使銅發生光電效應,而不能使矽晶太陽能電池發生光伏效應

(24.(A)重力作功mgH;(B)物體等速下滑,故所受合力為零;(C)(D) 物體高度下降H,故重力位能損失mgH;力學能亦損失mgH

(E)斜面給予物體之力與重力方向相反,故為鉛直向上。)

(25.⑴ F Δp

Δt 。⑵ F-t圖形所圍面積代表動量變化。(A)由t軸可知,接觸時間為6×103 s;(B)令擊出方向為正方向,Δp

pfpi=[ 0.3×(-20)-(0.3×40)]=18(kg.m/s);(C) ΔppfpiF×Δt,∴球的動量變化與所受接觸力方 向相同;(D) Δp 1

2 ×Fmax×(6×103)=18 Fmax=6000 N;(E) Fav Δp Δt 18

6×103=3000(N)。)

(26.(B)錯,兩者都是吸收光子產生電子;(D)錯,發生光電效應所需光波頻率較高,波長較短;(E)錯,280 nm紫外光對應頻率 f c

λ 3×108

280×109=1.1×1015 Hz,比所需最低頻率低,無法發生光電效應。)

(14)

CE27. 有一矽晶太陽能電池在波長600 nm的橙色光照射下,產生0.1 mA的電流通過某電阻。下 列哪些改變可使通過電阻的電流增加?(應選2項)

(A)維持入射光強度,將光波長增為原來的兩倍 (B)維持入射光強度,將光波長減為原來的一半 (C)維持入射光強度,將光波長增為700 nm (D)維持入射光強度,將光波長減為500 nm (E)維持入射光波長,將光強度增為原來的兩倍

AC28. 小智將質量m,初速v的寶貝球,射向靜止於光滑平面上之慢龍,慢龍質量M,若寶貝球 撞擊慢龍後,速度變為 v

2 ,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應選3項)

(A)寶貝球撞擊慢龍後,動量量值變為 mv 2 (B)慢龍動量增加為 Mv

2 (C)兩者的動量變化總和為零 (D)寶貝球對慢龍作正功 (E)兩者的動能變化量值相等

BE29. 在太空中某處只存在A和B兩星,兩者中心相距L,其質量比為2:1,若兩者間的重力F 將彼此拉近,則:(應選2項)

(A) A和B所受力的大小比為2:1 (B) A和B的加速度大小比為1:2 (C)若經過一段時間後,兩者中心相距 L

2 ,則兩者間的重力大小變為 F 4 (D)承(C),A和B的動量大小比為1:2

(E)承(C),A和B的速度大小比為1:2

B 30. Dr. Jönsson準備一個雙狹縫及一個螢光屏電子偵測器,並在 屏上畫分五個區域,如右圖所示。現將70000個電子一次一 個射向狹縫,經過漫長的時間後,偵測螢光屏上擊中各區的 電子數目,如下表所示。則:

(A)擊中甲、丙、戊區的電子數目較多,為暗區 (B)擊中甲、丙、戊區的電子數目較多,為亮區 (C)擊中乙、丁區的電子數目較少,為亮區 (D)此實驗可以用牛頓力學解釋

(E)此實驗電子清楚呈現了粒子性

(30.(A)(B)(C)甲、丙、戊為亮區,而乙、丁為暗 區;(D)必須用量子力學才能解釋;(E)此實驗 說明電子具有波動性。)

(27. (A)錯,波長增為兩倍=1200 nm,在可光伏效應波長

範圍400 nm~1000 nm之外;(B)錯,波長減為一半=

300 nm,在可光伏效應波長範圍400 nm~1000 nm

外;(C)對,波長增加,單一光子能量減少,需較多光 子才能維持相同強度,較多光子可產生較多電子,增 加電流;(D)錯,原理同(C)選項;(E)對,增加強度即 增加光子數量,增加電流。)

(28.(A)寶貝球撞擊慢龍後,動量量 值為pm× v

2 mv

2 。(B)(C)寶貝球的動量變化量與慢龍的動 量變化量等大但反向,故慢龍動量變化量大小等於寶貝球的動 量變化量,為m ( v v

2 ) 1

2 mv。且兩者動量變化量總和為零

。(D)(E)動量守恆:mv+0=m× v

2 Mv'⇒v'= mv

2M ,寶貝球的 動能變化量:ΔK1 1

2 m ( v 2 )2 1

2 mv=- 3

8 mv 2,慢龍的動能 增加:ΔK2 1

2 M ( mv

2M )2-0= m2

8M v 2,故寶貝球對慢龍作正 功,然因不知 m

M 的比值,所以(E)選項不一定相等。)

區 域 甲 乙 丙 丁 戊 擊中數目 21621 1586 23745 1414 21634

(29.(A) AB所受力互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故大小相等;(B) Fmaa1

m aAaB=1:2;(C) FGMm r2 1

r2 ∴兩者間的重力大小變為 4F;(D)將AB兩星視為一個系統,故動量守恆 ∴AB的動量大小比為1:1

;(E) pmv v 1

m ∴AB的速度大小比為1:2。)

(15)

15

答 案 第壹部分:

1. D 2. B 3. C 4. E 5. D 6. A 7. E 8. A 9. A 10. A 11. C 12. E 13. BD 14. AD 15. BD 16. BC 17. AC

18. D 19. A 20. C 第貳部分:

21. A 22. E 23. CD 24. D 25. E 26. AC 27. CE 28. AC

29. BE 30. B

解 析 第壹部分:

1. 答案 D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一)

第一章 緒論-物理量的單位

第二章 物質的組成-原子與原子核的組成

解析 原子大小約1010 m,原子核大小約1015 m,

比原子小約比萬倍,放大後原子核半徑約100 m×

105=1 mm,約與米粒大小相當,故選(D)。

2. 答案 B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一)

第四章 物質間的基本交互作用

解析 氫分子中的兩個質子,其距離約 1010 m,此 距離強交互作用與弱交互作用都不會發生,而遠距 的電磁交互作用大小遠大於重力交互作用,又兩質 子皆帶正電互相排斥,故選(B)。

3. 答案 C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一)

第五章 電與磁的統一-電流的磁效應

解析 如圖,根據安培右手定則,起初I1造成的磁場 B1向右下,I2造成的磁場B2向右上,二電流使P

磁場向正右方。增加左邊電流I1的大小而不改變右 邊電流I2,會增加B1而不改變B2,使P向右下方增 加,即順時針方向轉動,且量值增加,選(C)。

4. 答案 E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一)

第五章 電與磁的統一-電磁感應

解析 時刻t 1時開關接通,右邊原線圈因電流磁效 應產生向右的磁場,左邊次線圈因電磁感應產生向 左的應磁場,瞬間的應電流與電阻A方向相同。接 著因右邊原線圈電流穩定不隨時間改變,t 1t 2過程 中無應電流。時刻t 1時開關斷開,右邊原線圈磁場 消失,左邊次線圈產生向右應磁場,瞬間的應電流 與電阻A方向相反,故選(E)。

5. 答案 D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一)

學 科 能 力 測 驗 模 擬 試 題 物理科

(16)

第八章 量子現象-光電效應

解析 每一個像素會將曝光在其面積上的光強度轉換 成電訊號,此即光子照射CCD形成電子的現象,故 可知為光電效應。

6. 答案 A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一)

第八章 量子現象-原子光譜

第九章 宇宙學簡介-星體觀測與哈伯定律

解析 仙女座星系與銀河系在高速接近,故根據都卜 勒效應,在地球上觀察仙女座星系所發出的光譜,

會有頻率增加、波長減少的現象。

7. 答案 E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一)

第一章 緒論-物理學簡介

第二章 物質的組成-原子與原子核的組成

解析

8. 答案 A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一) 第七章 能量

解析

250度×(3.6×106 J/度)×(0.24 cal/J)×100 80

4.84×106 cal/1公斤 CO255.8

9. 答案 A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一)

第六章 波-光的反射與折射 第八章 量子現象-原子光譜

解析 (A)同一介質,入射白光與出射之各色光速率

均相同;(B)色光自空氣進入稜鏡,頻率不變,波長 皆變小;(C)由圖可知,紫光自空氣進入稜鏡之折射 角最小;(D)各色光的能量不同,強度相同;(E)若藍 光能使屏幕產生光電效應,則紅光不一定可產生光 電效應(需考慮光電板材質)。

10. 答案 A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一) 第九章 宇宙學簡介

解析 (A)太空望遠鏡距離地球僅600公里高,且不

停的環繞地球,故繞行的某段時間,必定受地球的 遮蔽而無法持續觀察。

11. 答案 C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一)

第九章 宇宙學簡介

解析 氫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氫約占全宇宙元

素的75%,氦約占25%,氧氣是後期恆星形成後才

有的產物。

12. 答案 E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一) 第九章 宇宙學簡介

解析 由小而大,星團<星系<星系團;

SPT-CLJ2344-4243星系團>NGC1187星系>

MACS0647-JD星團。

13. 答案 BD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一)

第三章 物體的運動-物體運動的軌跡

解析 (A)錯,因位移比路徑長380公里短,故平均

速度比20公里/小時少;(B)對,全程平均速率=

路徑長

時間 380 公里

19 小時 =20公里/小時;(C)(D)(E),扣 除休息時間,騎乘時間較19小時短,故騎乘時平均 速率大於20公里/小時,故選(D)。

14. 答案 AD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一)

第三章 物體的運動-牛頓運動定律

解析 (A)(B)上坡時,因等速移動合力為零。後輪受

地面摩擦力向前(即沿斜坡向上),以抵銷重力平 行斜面的分力(即下滑力),選(A);(C)(D)(E)下坡 時,因等速移動合力為零。後輪受地面摩擦力向後

(即沿斜坡向上),以抵銷重力平行斜面的分力(

即下滑力),選(D)。

15. 答案 BD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一)

第六章 波-波的性質、光的反射與折射

、光的波動現象

解析 (A)聲波與水波為力學波,需要在介質中傳播

;僅有光波可在真空中傳播;(C)光波的傳播方向與 介質的振動方向互相垂直,故為橫波;水波則同時 有垂直與平行的分量;(E)聲波、光波與水波均有都 卜勒效應。

16. 答案 BC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一)

第七章 能量-能源的有效利用

解析 (A)太陽能對地球而言生生不息,故屬於可再

生能源;(B)水力發電就是利用流水量及落差來轉動 水渦輪。再藉水輪機為原動機,推動發電機產生電 能;(D)潮汐主要是受月球和太陽的萬有引力作用而 產生;(E)生質能源最大的價值在於「循環」,例如 利用植物行光合作用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固定下來 後,透過各種方法轉化為生質燃料,然後在利用燃 料的過程中又將二氧化碳釋放回空氣中;能避免釋 放額外的二氧化碳到空氣中,所以不會加重溫室效 應。

選項 科學家 理論或實驗結果

(A) 焦耳 功與熱間轉換的量化關係

(B) 法拉第 電磁感應定律

(C) 赫茲 電磁波的存在

(D) 蓋爾曼 夸克理論

(E) 海森堡 原子核結構

(17)

17

17. 答案 ACD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一)

第二章 物質的組成-原子與原子核的組成 第四章 物質間的基本交互作用

解析 由題意寫出核反應式 xy A → xy+1 B+ 0

-1 e x

y+1 B+11 P → x-3 yC+42 He。

(A) A核放出一個電子後變為B核為β衰變,故可

能有弱作用力的存在;(C) A核的質量數為x,C 的質量數為x-3,A核的質量數比C核的質量數大

3;(D) A核有y個質子,C核有y個質子,所以A

、C核可稱為同位素;(E) B核有y+1個質子,C 核有y個質子。

18. 答案 D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一)

第三章 物體的運動-牛頓運動定律、克 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第四章 物質間的基本交互作用-重力

解析 (A)依據克卜勒第二定律,行星離太陽較遠時

,移動較慢;而離太陽較近時,移動較快。∴行星 A點的速率小於C點速率;

(B)依據萬有引力定律F GMm

r2 1

r2,太陽受行 星之萬有引力隨距離不同而改變;

(C)行星自ABC與太陽的距離漸減,故速率

漸大;

(D)行星在B,D兩位置與太陽等距,故所受之萬有

引力大小相等,加速度量值相同;

(E)依據克卜勒行星運動第三定律 R3

T 2k,由表中 可得: R3

292 13

12 R ≈ 9.5為土星,屬類木行星。

19. 答案 A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一)

第六章 波-波的性質

解析 由表中可知,50 mm厚玻璃棉在 500 Hz 到

4 KHz 範圍內,吸音係數α數值最高,故反射最少。

20. 答案 C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一)

第六章 波-波的性質

解析 EF

E0 =(1-0.49)×(1-0.36)≈ 0.33。

第貳部分:

21. 答案 A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二) A

第一章 運動學-加速度

第二章 牛頓運動定律-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解析 ⑴木塊向右作等速運動時,同時受向右F1

20 N、向左F2=4 N及向左動摩擦力16 N的作用力

。如果突然撤去F2=4 N作用力,此時木塊同時受 向右F1=20 N及向左動摩擦力16 N,所以木塊共受 向右4 N的作用力;

⑵依據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ma可得:4=2×a

a=2 ms2木塊向右作等加速運動,所以v'=v

at a=2+2×2=6 m/s。

22. 答案 E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二) A

第三章 動量與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等 速率圓周運動

解析 (A)對:水滴隨雨傘作圓周運動當然需要向心

力;(B)(C)對:由向心力Fc2R,邊緣水滴所需 之向心力較大,當水滴所受之黏滯力與摩擦力不足 以支撐其向心力,即沿旋轉之切線方向飛出;(D)對

:向心加速度與速度方向垂直,只改變速度方向,

不改變速度大小;(E)錯:所有雨滴的速度雖為切線 方向,但方向不盡相同。

23. 答案 CD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二) A

第四章 萬有引力定律-萬有引力定律

解析 ⑴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丙的說法正確。

⑵丁、戊的說法中,以丁的說法為正確,因為根據 萬有引力定律,蘋果與地球受力相等;根據牛頓第

二定律Fma,作用力一定時,加速度與質量成反

比,故知蘋果的加速度較大。

24. 答案 D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二) A 第五章 功與能量

解析 (A)重力作功mgH;(B)物體等速下滑,故所受

合力為零;(C)(D)物體高度下降H,故重力位能損失 mgH;力學能亦損失mgH;(E)斜面給予物體之力與 重力方向相反,故為鉛直向上。

25. 答案 E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二) A

第三章 動量與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動量

解析 F Δp

Δt 。⑵ F-t圖形所圍面積代表動量變 化。

(A)由t軸可知,接觸時間為6×103 s;

(B)令擊出方向為正方向,

Δppfpi=[ 0.3×(-20)-(0.3×40)]

=18(kg.m/s);

(C) ΔppfpiF×Δt,∴球的動量變化與所受接 觸力方向相同;

(D) Δp 1

2 ×Fmax×(6×103)=18 Fmax 6000 N;

(E) Fav Δp

Δt 18

6×103=3000(N)。

26. 答案 AC

概念中心 基礎物理(一)

第八章 量子現象-光電效應

解析 (B)錯,兩者都是吸收光子產生電子;(D)錯,

發生光電效應所需光波頻率較高,波長較短;(E)錯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某一株植物在逆境下產氧量下降時,最可能是細胞中的哪一部位受損? A粒線體內膜 B粒線體外膜 C粒線體基質 D類囊體(葉綠囊) E葉綠體基質 【答 案】D 【概念中心】光合作用光反應場所 【命題出處】南一版基礎生物上 1-4細胞及能量 【試題解析】植物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場所是類囊體膜上。 17..

答案 C 概念中心 原始大氣的除碳作用 解析 原始大氣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在地球長久 的歷史中持續減少。二氧化碳大多溶於海水中,由 於岩石受到風化作用分解後被水流帶入海中,鈣離 子與二氧化碳結合,形成碳酸鈣(CaCO3)沉澱, 這是現今陸地含有大量石灰岩的原因。 2.. 答案 D 概念中心 化石群對比地層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