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PDF 2020/21 學年 為非華語學生提供的教育支援 學校支援摘要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PDF 2020/21 學年 為非華語學生提供的教育支援 學校支援摘要"

Copied!
2
0
0

Teks penuh

(1)

1

2020/21

學年

為非華語學生提供的教育支援 學校支援摘要

學校名稱: 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 .

本校在 2020/21 學年獲教育局提供額外撥款,並配合校本情況,為 該學年

錄取的非華語學生 提供支援。有關支 援由專責教師/小 組統籌 。詳情如下

(如適用,請在方格內加上「」號,並填寫所需資料)︰

(一) 本校按非華語學生的學習進度和需要 ,在2020/21學年採用以下方 式加強支援他們的中文學習(可選多於一項)#︰

.  聘請 1 名額外教師及 0 名教學助理(包括不同種族的 助理),以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 。

中文科課堂上提供的支援:

 抽離學習

(年級: 中一至中四 )

□ 分組/小組學習

(年級: )

□ 增加中文課節

(年級: )

□ 協作/支援教學

(年級: )

□ 跨學科中文學習

(年級: )

□ 採用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 經調適的學與教材料

(年級: )

□ 其他(請說明): . 課後提供的支援:

 中文學習小組

(年級: 中一至中四 )

 暑期銜接課程

(年級: 中一至中四 )

□ 中文銜接課程

(年級: )

 伴讀計劃

(年級: 中一至中四 )

□ 朋輩合作學習

(年級: )

□ 故事導讀

(年級: )

 其他(請說明):課後 IGCSE 訓練班(年級:中六) .

(2)

2

(二) 本校建構共融校園的措施包括(可選多於一項)#︰

□ 翻譯主要學校通告/學校網頁的重要事項

 舉 辦 促 進 文 化 共 融 / 提 高 多 元 文 化 及 宗 教 敏 感 度 的 活 動 ( 請 說 明):

與 華 語 學 生 一 同 參 觀 香 港 博 物 館 , 藉 此 認 識 中 華 文 化(例 如 :

「南嶺之南:館藏廣東畫選」。另外,中文科舉辦活動,與華語 學生以小組形式認識和體會中國傳統玩具。

 提供 機會 讓 非華 語 學生 在校 內 或校 外 與華 語同 儕 一起 學 習和 交 流

(例如安排非華語學生參與制服團隊或社區服務)(請說明):

非華語學生參加男童軍、女童軍

□ 其他措施(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本 校 向 非 華 語 學 生 家 長 推 廣 家 校 合 作 的 措 施 包 括 ( 可 選 多 於 一 項)#:

□ 聘請會說英語及/或其他語言的助理促進與非華語學生家長的溝通

□ 定期與非華語學生的家長討論其子女的學習進度(包括中文學習)

□ 為非華語學生的家長提供有關其子女選校/升學/就業的資訊

□ 向非華語學生的家長解釋和強調子女學好中文的重要性

 其他措施(請說明):

安排家長日與家長會面,讓家長了解子女在學校的情況。另外,

任教非華語學生的老師於平日會以電話形式與家長聯絡。

[#: 以 上 第 ( 一 ) 至 第 ( 三 ) 部 分 所 述 的 支 援 措 施 只 供 參 考 , 學 校 會 因 應 每 學 年 非 華 語 學 生 不 同 的 學 習 情 況 和 需 要 , 以 及 學 校 的 資 源 分配,調整有關支援措施。]

如 就 本 校 為 非 華 語 學 生 提 供 的 教 育 支 援 有 進 一 步 查 詢 , 請 致 電

(24953363)與(張倩儀老師)聯絡。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最近5年內*曾於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從事本土語文(閩南語 文)教學工作實際服務累計滿6學期,且為現職之本土語文教 學支援工作人員或代理老師。 *最近5年之年資採計期間為報名截止時間往前推算 5年。 **本專班招生對象之年資採計,除於中等學校實際從事台語閩南語文 教學工作之年資外,得併計國民小學教育階段之同語文教學年資。

臺北市111學年度國民中小學本土語文閩南語、客家語 教學支援工作人員認證計畫 壹、 依據 一、教育部99年4月13日修正之「國民中小學教學支援工作人員聘任辦法」。 二、臺北市國民中等學校本土教育計畫推動工作小組計畫。 貳、 目的 一、透過本土語文(閩南語、客家語)教學師資培訓及檢核,提升本市本土語文(閩南語、客家 語)教師教學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