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PPT PowerPoint 簡報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PPT PowerPoint 簡報"

Copied!
19
0
0

Teks penuh

(1)

資料一:下表為民國 2 年國會大選結果(單位:席次)(註)

眾議院 參議院

國民黨 269 123

共和黨 120 55

民主黨 26 8

跨黨 147 38

統一黨 18 6

無黨 26 44

總計 596 274

(2)

資料二:為因應民初內閣制體制,宋教仁聯合若干小黨與同盟

會共組國民黨,孫中山為名義上的理事長,共和

、民

主、統一三黨合併為進步黨,奉黎元洪為理事長

,實

際領袖為梁啟超。國民黨與進步黨的對立,也反 映反

袁與擁袁的政治角力。(註 2

1. 上述兩段資料都是在談民國 2 年的國會大選,有關當時政治發展 的敘述何者正確?

( A )這場選舉的依據應是民國元年的中華民國約法 ( B )當時梁啟超與黎元洪是站在反對袁世凱的立場 ( C )宋教仁即將成為國家真正領袖

( D)袁世凱依然是國家的真正領袖 ANS: C

1. 改寫自:張玉法, 《 中國現代史》上冊,台北,東華書局,1983,頁95-96 2. 改寫自: 陳豐祥, 《歷史三》 ,台北,泰宇出版社,2013年,頁9-10

(3)

梁啟超對清末民初一連串革命性的變動有以下的批評:「自辛 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滿洲立憲,忽而五族共和;忽而臨 時總統,忽而正式總統;忽而內閣制,忽而修改約法;忽而召 集國會,忽而解散國會;忽而任期總統,忽而終身總統;忽而 以約法暫代憲法,忽而催促制定憲法。大抵一制度之頒行,平 均不盈半年,旋即有反對之新制度起而推翻之,使全國國民徬 徨迷惑,莫知適從,政府威信,掃地盡矣!」(註)請問

1.

根據上文,請將下列的清末民初的政治演變,排出正確的順 序?

___________

(甲)爆發辛亥革命

(乙)制定《中華民國新約法》

(丙)推行洪憲帝制

(丁)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戊)發動立憲運動

(4)

2.

根據文中所提出的演變,何者正確

?

(A)

總統身分的演變:臨時大總統→正式總統→終身總統

(B)

政治制度:滿州立憲→五族共和→內閣制→總統制

(C )

民初國家根本大法制定:臨時約法 →新約法→憲法

(D)

實際運作:召集國會→選終身總統→解散國會

ANS : A

3.

梁啟超批評的主要原因是

(A)

不滿制度變動過劇,使政治動盪

(B)

不滿軍閥大事擴軍,奪取政權

(C)

不滿袁世凱違背共和,完成獨裁

(D)

不滿國民黨無力施政,大權旁落

ANS : A

陳豐祥, 《歷史三》 ,台北,泰宇出版社,2013年,頁13

(5)

資料一:

1917

年,美國對德絕交,勸中國採一致步驟,段 祺

瑞要脅黎元洪對德絕交。協約國勸中國參戰,段也 想利用參戰之名從日本得取借款、軍械,遂行其武 力統一全國之野心。但孫中山、黎元洪都反對參戰 。段號召各省督軍入京,要求國會對德宣戰;又囑 使公民請願團包圍國會,毆辱議員,輿論激憤。黎 元洪毅然下令免段祺瑞國務總理之職。親段的督軍 相繼宣佈獨立,黎不得已,乃召安徽督軍張勳入京 作調人。

資料二:張勳率領辮子軍抵達天津後,壓迫黎元洪解散國會 ,擁護溥儀重登帝位。黎電令各省出師討伐,復任 段祺瑞為國務總理。段在日本資助下,組討逆軍攻 入北京,宣統宣布退位。

(

)

(6)

1.

由資料一可看出中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為何

? (A)

因果概念:北京政府受美國政府強烈建議下的結果

(B)

變遷概念:大總統與國務總理對參戰的立場始終一致

(C)

神入概念:段祺瑞力主參戰是為擴張其私人武力

(D)

證據概念:督軍團的支持是決定參戰的關鍵

ANS

C 2.

兩段資料反映出當時政權轉移的方式為何

?

(A)

爭取國會支持、合法競爭

(B)

鞏固政府職權,依法保障

(C)

藉與列強合作,借力搶奪

(D)

全憑武力搶奪,戰爭決定

ANS

D

改寫自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P452

(7)

資料一:民國 6 年,因段祺瑞不願恢復被黎元洪解散的國會 ,孫文遂率海軍及國會議員南下,在滇、桂系軍閥 的支持下,於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號召「護法討 逆」。

資料二:護法政府成立後,湖南督軍譚延闓首先響應,遭罷 職,南北衝突遂起。民國 7 年北京政府派吳佩孚出 兵,進佔衡陽,因要脅湘督之位不成,加以部眾疲 憊,一怒之下與廣州政府妥協,形成日後南北對峙 之局。

(8)

1.

孫文所號召的「護法討逆」所指為何

? (A)

護法:中華民國新約法;討逆:張勳

(B)

護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討逆:張勳

(C)

護法:中華民國新約法;討逆:段祺瑞

(D)

護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討逆:段祺瑞

ANS

D 2.

由資料一、二可知

(A)

戰爭雖號稱護法實際卻淪為軍閥的互爭地盤

(B)

吳佩孚擅自罷戰議和可看出直系與皖系的衝突

(C)

護法政府的成立主要源於國人對黎元洪的不滿與唾棄

(D)

譚延闓的首先響應是為了鞏固其湖南根據地

(E)

這場戰爭的結果,由北京政府獲得最後勝利

ANS

ABD

(9)

課文:二次革命後,袁世凱發動軍警、流氓,強迫國會選舉 他為正式大總統。接著下令取消國民黨議員資格,使國會不 足法定人數予以解散。繼又廢除【臨時約法】,另訂【新約 法】,改內閣制為總統制;然後成立御用的參政院,修法規 定總統任期

10

年,得連選連任,候選人由現在總統提名。

(註)

依據課文:袁世凱如何實現其帝制的陰謀,其順序為:

廢止約法,改訂新約法 ---( )   脅迫國會選他為正式總統 ---( )   解散國會 ---( ) 總統任期改為十年,且連選得連任 ---( ) 製造輿論,正式接受帝位 ---( )  

ANS

23145

註:陳豐祥, 《歷史三》 ,台北,泰宇出版社,2013年,頁11-12

(10)

資料一:袁世凱死後到民國九年間,大體還是在段祺瑞的支 配下,其政治的奧援與奉系相同皆為日本。直系軍 閥則是以英美勢力為後盾。

資料二:民國九年直皖戰爭是直系、奉系合作以摧毀皖系,

是為北洋軍閥第一次混戰。此後北京政府的實際支 配者遂由段氏轉移到曹錕、張作霖 、吳佩孚三人。

資料三:因為北京政權和各省地盤的支配問題不能滿足直

奉雙方,彼此交惡,遂有十一年第一次 直奉戰爭,

是為北洋軍閥第二次混戰。結果奉軍大敗,張作霖 退出關外,由東三省議會選舉他為東三省保安總司 令

(11)

1. 袁氏死後,有關民初軍閥混戰的敘述何者正確

?

A

)袁死後,段祺瑞一直主掌北京政權

B

)先後入主中樞的軍閥有:皖→奉→直系 (

C

)戰敗者退居地方,形成割據勢力,如曹錕

D

)軍閥混戰意在入主北京,掌握中央政權

ANS

D

2.

民國初年的軍閥,最可能具備那些特質?

(

複選

)

A

)出身南方的軍閥常打敗北方

B

)愛國心不足,隨勢轉變 (

C

)多與列強結為奧援

D

)喜歡操控政治活動

E

)服膺「槍桿子出政權」的硬道理

ANS

BCDE

改寫自胡夢華〈中國軍閥之史的敘述〉《中國現代史文選》,台北黎明書局

1985,頁80-82

(12)

民國 3 年 9 月,中俄蒙在恰克圖召開會議,由於蒙人的 不肯就範及俄人的百般刁難,費了九個月的時間,開 了四十八次會,最後才決定了一份「中俄蒙協約」。

外蒙承認中國宗主權,俄國承認外蒙為中國領土,中 國則承認外蒙的自治地位以及「俄蒙協約」中俄人所 取得的一切權利。

1.

請問從上述的條約內容,可看出下列哪些事實

? (A)

外蒙古雖獲得自治權,實質仍歸屬中國管理

(B)

中國擁有宗主權,實際也能有效地控制外蒙

(C)

此次會議的談判結果,獲利最大的應是俄國

(D)

此次會議的召開背景,與俄共革命成功有關

ANS

(C)

改寫自:李雲漢,《中國近代史》,台北,三民書局, 1985年,頁291

(13)

課文:蘇俄建國後,推動「世界革命」,迂迴東進,爭取中國。「第三 國際」遂於 1919 年發表【第一次對華宣言】,聲明放棄中東鐵路及帝俄 時期在華一切特權。但 1921 年卻藉口驅逐帝俄殘餘勢力,派紅軍進入外 蒙,慫恿外蒙獨立,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國」。 1923 山東臨城火車被劫

,在各國擬出兵干涉時,蘇俄抨擊列強以示好中國,但在談判時卻危言 恫嚇, 1924 年始簽訂【中俄北京協定】。不久又與奉系張作霖訂約,承 認東北自主,自此中東鐵路雖由中俄共管,實由俄人支配。在外蒙的紅 軍堅不撤軍,又積極扶植中國共產黨,北京政府遂逾 1927 年與惡絕交。

以下是有關俄國對外蒙侵略的敘述,請依時間先後順序排列:

A 蘇俄聲言放棄帝俄時期的在華特權 ----( ) B 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國」 --- ( )

C 簽訂《中俄北京協定》 --- ( )

D 因俄人支配中東鐵路,遂致北京政府與之絕交 ---( )

改寫:陳豐祥, 《歷史三》 ,台北,泰宇出版社,2013 年,頁18ANS:1234

(14)

資料一:民國 3 年歐戰爆發,日本利用列強無暇東顧的真空狀態,向袁提 出二十一條要求,聲言「若不允所請,將不協助阻止中國國民 黨之革命」。袁欲圖謀帝制,於 5 9 日接受,僅美國於 5 11

發表不承認聲明。

資料二:此條款共分為  5  號,其內容如下:

1 號,是關於日本接收山東省內舊德國權利等要求。

2 號,內容與日本在關東州及內蒙東部和南滿的權利等要求。

3 號,要求日本獨占漢陽、大冶、萍鄉的煤鐵事業。

4 號,要求中國不將沿海口岸和島嶼割讓他國。

5 號,要求中國政府聘用日人擔任軍事和財政顧問,以及警察 由中日合辦。中國軍隊所需的軍械器材由日華合辦的軍 械廠供應,或向日本採購。湖南、湖北、浙江、江西、

福建等省鐵路建造權利交與日本。承認日本在中國各地 醫院、寺院、學校的土地所有權,並承認日本「布教權

(15)

請問:

1. 依上述資料,為何只有美國反對《二十一條要求》簽訂 ?( 複選 ) (A) 因為美國支持袁世凱稱帝

(B) 違反門戶開放政策

(C) 會妨礙中國的經濟利益

(D) 歐戰方酣,各國自顧不暇,無力表態

(E) 日本與歐洲列強勾結,排擠美國利益 ANS : BD

2. 根據資料二,請判斷哪一條款影響最鉅大?所造成的影響又是甚麼?

( A ) 第 2 號;使中國喪失東北與蒙古地區的統治權

( B ) 第 3 號;煤、鐵礦業遭日人控制,延宕中國產業的工業化  ( C ) 第 4 號;違反門戶開放政策,有損中國主權完整

( D ) 第 5 號;日人利用合辦與建造權利,企圖使中國淪為日本保護國

ANS

D

改寫自:國立編譯館主編,《中國現代史》,幼獅文化,台北,1997,頁65

改寫自:國立編譯館主編,《高中歷史第三冊》,國立編譯館,台北,1996,頁80~81

(16)

資料一:我們當學生的本是走得很整齊,留下馬路的左邊一 半。工人大批到達以後,便擠滿了馬路。我們高呼 口號,飛擲傳單,很多工人,打著赤膊罵「外國拆 老」。突然,聽到人說,「搖旗子了」(巡捕在搖 旗。按照英國規矩,先搖旗子叫群眾解散;群眾不 走,然後巡捕可以開槍。)話剛說完不久,便來了 一陣槍聲,極像有人把汽油桶當鼓敲。有一批人調 轉頭跑,有人被擠倒踩傷。我貼身站在木板板壁,

眼看一批一批的群眾被巡捕拿著上了刺刀的槍追 趕。(註)

資料二:「當遊行隊伍走到西堤沙基口時,英軍突然從沙面 租界用排槍和機關槍掃射;同時泊在白鶴潭的法艦 也開炮響應。遊行隊伍正密集在對岸的街道上,面 前是河流,背後是高樓,路狹人稠,事起倉促,連 散開躲避的地方都沒有。(註)

(17)

資料三:六月二十三日的廣州沙基慘案,那又是英國人在中國地方打死 中國人。在廣州的革命政府,對英國政府提出反對,並立即以 「省港大罷工」作為答覆,使得作為英國帝國主義的前哨基地 的香港入於癱瘓狀態。

1. 中國城市內有外國軍警駐守是源自於清末哪一事件的影響?

(A)鴉片戰爭

(B) 英法聯軍

(C) 中法戰爭

(D) 八國聯軍

ANS: D

(18)

2. 依據上述資料,面對列強的欺凌與壓迫,當時的中國人可以採取的手 段包括那些 ?

(A) 遊行示威

(B) 罷工罷市

(C) 出兵對抗

(D) 外交抗議

(E)恐怖暗殺 ANS : ABD

3. 這是民初學生與工人所合作的示威運動,請問他們的抗議行為最可能 是受哪一運動的激勵 ?

(A) 五九國恥

(B) 立憲運動 

(C) 五三慘案

(D) 五四運動

(19)

4.

從五卅到沙基慘案,學生示威遊行的主要抗議訴求是什 麼

?

也促成哪一活動迅速成功

?

(A)

反對帝國主義欺壓,有助護國運動成功

(B)

反對洪憲帝制的進行,有利北伐快速完成

(C)

反對軍閥混戰,促成五四運動的成功

(D)

反對列強傾銷貨品,拒絕巴黎和約簽字

改寫自:黎東方,〈從五四到五卅、七七〉,原載《文藝月刊》,63 5 月號

,《中國現代史論文選》,黎明書店,民國 74 年,頁101

改寫自: 尹家民,《國共往事風雲錄:從黃埔到北伐》,台北,當代中國出版社

2011.12 ,頁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校訓: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9:10) 家長教師會會訊 校長的話 科技發展急速,對社會、對教育都帶來重大的挑戰,有危亦有機。 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國圍棋棋手柯潔在與電腦圍棋程式AlphaGo對弈前,曾高調揚言: 「就算阿法狗戰勝了李世乭,但它贏不了我!」李世乭是韓國圍棋九段棋手,戰績顯赫, 卻在2016年3月以1:4敗於美國科技

108 年國際及兩岸事務種子培育營 壹、前言 一、活動目的 協助臺灣青少年學生瞭解國際關係及兩岸情勢發展與政府政策, 認識臺灣優勢及文化軟實力,並從國際事務視野瞭解兩岸關係。 二、活動單位 主辦單位:大陸委員會 承辦單位:中華青年交流協會 三、活動對象 1.年滿 15 歲~18 歲具中華民國國籍,就讀中華民國公私立之高級 中學之在學學生 70 人(應屆畢業生請勿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