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DOC 163.20.146.11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DOC 163.20.146.11"

Copied!
1
0
0

Teks penuh

(1)

第壹部分(占  60  分)

一、單選題(占 40 分)

說明:第 題至第 題,每題均計分,每題有 n 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 選項,請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 4 分;答錯、未作答或 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已知元素 A 與 B 的相對原子量比為 2:1,而由這兩種元素所組成的某一化合物中,A 與 B 的質量比為 1:2,則該化合物可能的化學式為何?

  AB   AB2

  AB4

  A4B   A2B

答案: 

解析:根據定比定律

原子莫耳數比 A:B=

2 1

1

2 =1:4

故化學式為 AB4

  今有兩種不同元素 A 及 B,化合成兩個含此兩種元素的化合物。第一個化合物是由 8.46 克  A 和 2.00 克 B 化合而成;而第二個化合物是由 4.23 克 A 和 3.00 克 B 化合而成。如果第一 個化合物的化學式是 AB,那麼第二個化合物的化學式可能為下列何者?

  A2B   AB2

  A3B   AB3

  A2B2

答案: 

解析:依倍比定律:當 A 質量一定時,B 元素之間的質量恆為簡單的整數比

A B A B

AB 8.46 2.00 _ AB 1

46 . 8

00 . 2

AmBn 4.23 3.00 ABR 1

23 . 4

00 . 3

1:R= 8.46 00 .

2

23 . 4

00 .

3  _ R=3 _ AB3

(2)

  已知某溶質在特定溶劑中的溶解度(g∕100 g 溶劑)如下表所示。若現有定量溶質想利用溫 度與溶解度變化,分別以最低溶劑量來回收此溶質,則在何種溶劑中,溶質的回收率最好

溶 劑

溫 度  苯  水  酒精  二硫化碳  四氯化碳

10 ℃ 16 1 20 18 20

90 ℃ 20 80 60 19 24

答案: 

解析:該溶質對水的溶解度高低溫相差最大,故以水為溶劑的回收率最高。

  承第 題,該物質於此溶劑中的回收率約為多少?

  50%   65%   75%

  89%   99%

答案: 

解析: 80 1 80

×100%=99%

  取 3.5 克 MnO2 於氫氣中受熱,失去部分的氧,質量減少 0.34 克,形成另一種氧化物,則 此氧化物之化學式為何?(原子量:O=16,Mn=55)

  Mn2O   MnO   Mn2O3

  Mn3O4   Mn3O2

答案: 

解析:

MnO2

Mn

32 55

55

3.5

x  _ x=2.2(克)

Mn:O 的莫耳數=

55 2 . 2

16

0.34 2.2

5 .

3 16

34 . 0 2 . 2 5 .

3

=0.04:0.06=2:3,化學式為 Mn2O3

  X、Y 為電極,Z 為電解液,如圖 1 的裝置中,電流計發生偏轉,X 會變粗,Y 會變細,符 合此情況的為下列哪一個選項?

         

金屬 X Cu Zn Fe Ag Zn 金屬 Y Zn Cu Ag Zn Ag 電解液 Z H2SO4 CuSO4 AgNO3 AgNO3 H2SO4

答案: 

解析:由題意「X 會變粗,Y 會變細」得知金屬 Y 的活性大於 X,故僅能選 或 ,又因 的電解液是  H2SO4,不可能產生金屬離子還原反應;而 的電解液是 AgNO3,會發生 Ag 還原反應,故選 。

圖 1

(3)

  承第 題,關於此化學反應的敘述,何者正確?

  X 為陽極,外電路中電子由 X 流向 Y   Y 為陽極,發生氧化反應

 金屬 X 的活性大於 Y   X 極有氣體產生

 經過一段時間後,電解液顏色漸漸變淡

答案: 

解析:  X 為陰極,外電路中電子由 Y 流向 X。

  金屬 X 的活性小於 Y。

  X 極沒有氣體產生。

  若不考慮 AgNO3(aq) 分解,電解液為無色溶液。

  20 ℃ 時,將等質量的甲、乙兩種固體物質,分別加入盛有 100 克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後 現象如圖 2,加熱到 50 ℃ 時現象如圖 3,甲、乙兩種物質之溶解度曲線如圖 4。

升溫至

圖 2 圖 3 圖 4

下列敘述,何者?

 圖 2 中甲溶液一定為飽和溶液

 圖 2 中甲溶液的重量百分率濃度小於乙溶液  圖 3 中甲溶液的重量百分率濃度大於乙溶液  圖 3 中乙溶液一定為不飽和溶液

 圖 4 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線是 N

答案: 

解析:  甲溶液有固體未溶,表 100 克水所能溶解的溶質已達最大值,因此甲溶液為飽和溶液。

  甲溶液有固體未溶,乙溶液固體全溶,表乙溶液中溶解的溶質較多,因此乙溶液的重量百分率濃度 較大。

  甲、乙兩固體全部溶解,即 100 克水所溶解甲、乙的質量相等,因此兩者的重量百分率濃度相等。

  因為 20 ℃ 時,100 克水已完全溶解乙固體,故在 50 ℃ 時,100 克水可溶解更多乙固體,題圖 3 中 乙溶液溶質的溶解量一定小於最大值,乙溶液一定為不飽和溶液。

  20 ℃ 時,甲的溶解度小於乙的溶解度,因此乙的溶解度曲線是 N。

(4)

  已知 25 ℃、1 atm 下,石墨、鑽石燃燒的熱化學反應式分別為:

C(石墨)+O2(g) → CO2(g) ΔH=-394 kJ ……… 

C(鑽石)+O2(g) → CO2(g) ΔH=-396 kJ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石墨燃燒的熱化學反應式亦可表示為 C(石墨)+O2(g)+394 kJ → CO2(g)

 石墨加氧氣的位能比 CO2 的位能低  由石墨製造鑽石的反應為放熱反應

 等莫耳數之石墨的熱含量比鑽石的熱含量低   CO2(g) 的莫耳生成熱等於鑽石的莫耳燃燒熱

答案: 

解析:  石墨燃燒為放熱反應,石墨燃燒的熱化學反應式為 C(石墨)+O2(g) → CO2(g)+394 kJ

  因ΔH=-394 kJ=(CO2 的位能)-(石墨加氧氣的位能),故石墨加氧氣的位能比 CO2 的位能高 394 kJ。

    C(石墨)+O2(g) → CO2(g) ΔH=-394 kJ

+)CO2(g) → C(鑽石)+O2(g) ΔH=+396 kJ

 C(石墨) → C(鑽石)  ΔH=+396 kJ-394 kJ=+2 kJ(吸熱)

  因 C(石墨)→ C(鑽石),ΔH=+2 kJ,鑽石的熱含量比石墨高。

  因定石墨的莫耳生成熱為零,所以 CO2(g) 的莫耳生成熱等於石墨的莫耳燃燒熱。

  2011 年 3 月 11 日下午,日本宮城縣發生芮氏 9.0 級大地震,引 發的海嘯導致福島核電廠發生重大核事故。圖 5 為核電廠爆炸 事故模擬圖。海嘯使冷卻水不能迴圈,核燃料產生的熱把水變 成水蒸氣,爐心中包裹核燃料的鋯合金無法被冷卻,暴露在水 蒸氣中,當溫度超過 1200 ℃ 時,鋯(Zr)與水蒸氣發生反應

,生成氧化鋯和氫氣。大量的高溫氫氣進入廠房,與廠房內的 空氣接觸發生了爆炸。在當時條件下,1.82 克鋯與水反應,可 生成 4.832 升氫氣,試問鋯(Zr)與水發生反應產生氫氣的化 學反應式為何?

(原子量:Zr=91,1 atm、1200 ℃ 氫氣的莫耳體積為 120.8 升)

  2Zr+H2O → Zr2O+H2   Zr+H2O → ZrO+H2

  2Zr+3H2O → Zr2O3+3H2   Zr+2H2O → ZrO2+2H2

  2Zr+5H2O → Zr2O5+5H2

答案: 

解析:反應式的係數比=物質反應的莫耳數比

∵鋯消耗的莫耳數:H2 生成的莫耳數=

91 82 .

1

8 . 120

832 .

4 =0.02:0.04=1:2

∴Zr 與 H2 的係數比=1:2,故 符合

圖 5

(5)

二、多選題(占 20 分)

說明:第 題至第 題,每題均計分。每題有 n 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

請將正確選項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均 答對者,得 4 分;答錯 k 個選項者,得該題(n-2k)∕n 的分數;但得分低於零分 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進行減壓抽濾實驗,過濾未溶解的固體時,通常需要用到下列哪些實驗器材?(應選兩項

 錐形瓶   吸濾瓶   分液漏斗 

 漏斗   布氏漏斗 

答案:  

解析:減壓抽濾實驗裝置使用吸濾瓶和布氏漏斗。

  已知 A、B 兩元素的原子外圍電子排列方式分別為(2,8,2)及(2,8,7),則兩元素所形成 最穩定的化學式及化學鍵類型為何?(應選兩項)

  AB   A2B   AB2  共價鍵  離子鍵

答案:  

解析:「A」為 2A 族元素,「B」為 7A 族元素,形成穩定的 AB2 離子化合物。

  將 50.0 mL、0.20 M 的 HCl 溶液加於 2.10 g 的 NaHCO3 固體,會產生氣泡。下列關於此反 應的敘述,哪些正確?(原子量:H=1,C=12,O=16,Na=23;應選兩項)

 此反應的平衡反應式:NaHCO3+HCl → NaCl+H2O+CO2

 若反應完全,則可產生 1.10 g CO2

 反應後,會剩餘 0.015 mol NaHCO3

 此反應的限量試劑為 NaHCO3

 此反應為氧化還原反應

答案:  

解析:  反應式正確。

  可產生 CO2=0.20×0.05×44=0.44(g)

  剩餘 NaHCO3 84

10 .

2 -0.01=0.015(mol)

  限量試劑為 HCl。

(6)

  此反應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下列所示實驗設計,哪些能達到目的?(應選兩項)

     

     

  

答案:  

解析:  酚酞在 HCl 溶液中呈無色,酚酞在 NaCl 溶液中呈無色,因此使用酚酞無法鑑別 HCl 溶液與 NaCl  溶液。

  硝酸銀可與氯化鈉反應生成白色氯化銀沉澱,硝酸銀與葡萄糖不反應,因此可使用硝酸銀鑑別氯化 鈉溶液與葡萄糖溶液。

  因氯化氫易溶於水且比空氣重,可使用向上排氣法收集氯化氫。

  因金與銅的活性均小於氫,純金與金銅合金皆不與稀鹽酸反應,所以使用稀鹽酸無法鑑別純金與金 銅合金。

  因丙酮可與水互溶,所以不能用丙酮萃取茶水中的咖啡因。

  X、Y、Z 三元素均在週期表的前三週期,其中 X、Y 位於同一族,Y、Z 位於同一週期。X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其電子層數的 3 倍,Z 原子的核外電子總數比 Y 原子少 1。下列有關 X、Y、Z 三元素的敘述,何者正確?(應選兩項)

 原子半徑:Y>Z>X  非金屬性:X>Y>Z

  Y 位於第三週期,其路易斯電子點式為 

(7)

 最高價數氧化物水溶液的酸性:Z>Y   X、Y、Z 三元素的價電子數總和為 17

答案:  

解析:○ ∵X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其電子層數的 3 倍

∴若有 2 層電子層,X 原子的電子排列為(2,6),X 為氧原子

若有 3 層電子層,X 原子的電子排列為(2,8,9),因第 3 層電子數超過 8,不合理,因第三週期 元素的第 3 層電子數最多填 8 個。

○ ∵X、Y 位於同一族

∴Y 原子的電子排列為(2,8,6),Y 為硫原子

○ ∵Z 原子的核外電子總數比 Y 原子少 1

∴Z 原子的電子排列為(2,8,5),Z 為磷原子

  ∵同族元素由上而下,原子半徑漸增(S>O);同週期元素由左到右,原子半徑漸減(P>S)

∴原子半徑:P>S>O

  ∵同族元素由上而下,非金屬性漸減(O>S),同週期元素由左到右,非金屬性漸增(S>P)

∴非金屬性:O>S>P

  Y 有 6 個價電子,其路易斯電子點式為    ∵同週期元素由左到右,氧化物酸性增強

∴最高價數氧化物水溶液的酸性:SO3>P4O10

  X、Y、Z 三元素的價電子數總和=6+6+5=17

第貳部分(占  40  分)

說明:第 題至第 題,每題 4 分。單選題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 零分計算;多選題每題有 n 個選項,答錯 k 個選項者,得該題(n-2k)∕n 的分數

;但得分低於零分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2015 年臺灣南部爆發登革熱疫情,防蚊液成為家家戶戶必備保健藥品,

常見的防蚊成分之一為待乙妥(DEET),是一種淡黃色的液油狀物質,

結構如圖 6。下列有關 DEET 的敘述,哪一項正確?

  DEET 是強鹼

 將數滴 DEET 試液滴入酚酞指示劑後,溶液呈粉紅色   DEET 分子中,含有羥基與胺基等官能基

  DEET 分子式為 C12H17NO

  DEET 與水的溶解度佳,通常擦在皮膚上應儘量避免與水接觸,以防效果減弱

答案: 

解析:  DEET 為醯胺類化合物,故為中性。

  酚酞指示劑呈無色。

  含有醯胺基。

圖 6

(8)

  分子式正確。

  含苯環,與水溶解度差。

  已知 DEET 的製備反應如下:

 +(C2H5)2NH →   +HCl

則上列反應式的原子使用效率最接近下列哪一數值?(原子量:H=1,C=12,N=14,

O=16,Cl=35.5)

  61%   72%   78%

  84%   92%

答案: 

解析:產物 DEET 的分子量為 191 HCl 的分子量為 36.5 故原子使用效率為 

5 . 36 191

191

=84%

  喧騰一時的「八仙樂園粉塵爆炸事件」,導火線為二氧化碳鋼瓶噴出大量可燃性彩色玉米 澱粉,遇熱源引發爆炸所致,澱粉的化學式可表示如圖 7。下列有關此事件的化學反應以 及澱粉的敘述,哪些是正確的?(應選兩項)

圖 7

 澱粉含有許多羥基,故易溶於冷水  澱粉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純物質

 碘遇澱粉溶液呈深藍色,此為檢驗碘的方法之一  相同質量的玉米澱粉,顆粒愈小,反應速率愈快  澱粉和纖維素是同分異構物

答案:  

解析:  澱粉不易溶於冷水。

  澱粉是混合物。

  顆粒愈小,接觸面積愈大,故反應速率愈快。

  澱粉和纖維素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異構物。

  依路易斯鍵結理論,下列各組中粒子接近時,哪些可能形成化學鍵?(應選三項)

  NH3 與 H   OH 與 CH3

(9)

  He 與 He   BF3 與 NH3

  H2O 與 H

答案:   

解析:    價電子偶數,.H 價電子奇數,無法形成鍵結。

    →  ,可形成化學鍵。

  He:和 He:均為第一週期填滿,無法形成鍵結。

    →  ,可形成配位共價鍵。

    →  ,可形成配位共價鍵。

  圖 8 為某鹽類結晶格子,   代表陰離子,   代表陽離子,有關此晶體的敘 述哪些正確?(應選兩項)

 每一個陽離子周圍最靠近的陰離子有 4 個  每一個陽離子周圍最靠近的陽離子有 12 個  若邊長為 L,則陽離子與陽離子最接近的距離是 

2 1 L

 若此晶體由 A 和 B 兩種元素所組成,則其化學式可表示為 AB2

 此晶體的化學式可以簡式表示

答案:  

解析:  每一個陽離子周圍最靠近的陰離子有 6 個。

  每一個陽離子周圍最靠近的陽離子有 12 個。

  若邊長為 L,則陽離子與陽離子最接近的距離是

22 L。

  單位晶格中含有:

陰離子數目:6×

2 1 +8×

8 1=4

陽離子數目:1+12×

4 1 =4 故原子數 A:B=1:1 化學式可表示為 AB。

  AB 為簡式。

  將 0.1 M 的 AgNO3 溶液 10 mL 與 0.1 M 的 FeCl3 溶液 15 mL 混合,產生白色沉澱。沉澱過

圖 8

(10)

濾後所得的濾液中,下列哪一種離子的濃度最大?

  Ag   NO3   Fe3+

  Cl   OH

答案: 

解析:混合後:

AgNO3:0.1×

25

10 =0.04(M)

_ Ag:0.04 M,NO3:0.04 M FeCl3:0.1×

25

15 =0.06(M)

_ Fe3+:0.06 M,Cl:0.18 M Ag(aq) +Cl(aq) → AgCl(s)

原來 0.04 M 0.18 M 反應後 0  0.14 M

∴[Cl]>[Fe3+]>[NO3]>[Ag]

  取 0.3 M 的 HCl(aq) 滴定未知濃度的 Ca(OH)2(aq) 30 mL,並以酚酞為指示劑,加入 HCl(aq) 50  mL 時過量,此時再以 0.15 M 的 NaOH(aq) 反滴定,共用去 8 mL 恰完全反應至滴定終點,

則 Ca(OH)2(aq) 的濃度約為多少?

  0.46 M   0.23 M   0.50 M   0.25 M   0.44 M

答案: 

解析:H 莫耳數為 0.3×50(mmol)

OH 莫耳數為 X×2×30+0.15×8(mmol)

酸鹼滴定達當量點時,H 莫耳數=OH 莫耳數 故 0.3×50×1=X×2×30+0.15×8×1

_ X=0.23(M)

圖 9 為週期表第 1 ~ 3 週期元素的排列圖示,其中標示有甲至己 6 種元素,回答 、 題:

圖 9

  哪兩個元素能形成路易斯電子點式為   的化合物?(X、Y 各代表甲 ~ 己其中之一

 甲乙  乙丙  乙丁  乙戊  甲丙

(11)

答案: 

解析:依路易斯電子點式判斷   ,X 有 6 個價電子,為 6A 族元素,Y 有 7 個價電子,為 7A 族元素

因此 符合。

  有三種物質之基本性質如表 1(熔點、沸點為 1 大氣壓時之測量值),物質 、 、 三 種物質分別由圖 9 何種元素所組成?(應選三項)

表 1

物 質 熔點(℃) 沸點(℃) 對水溶解度 導電性

固 態 液 態 水溶液

  993 1700 易溶 不導電 導電 導電

  1650 2230 難溶 不導電 不導電 ──

  -83.4 19.5 易溶 不導電 不導電 導電  物質 由乙與己化合形成  物質 由丙與丁化合形成

 物質 由乙與己化合形成  物質 由丙與戊化合形成  物質 由甲與丁化合形成  物質 由甲與丙化合形成

答案:   

解析:   物質 具有高熔點,易溶於水,固態不能導電,熔融態時能導電,故物質 為離子晶體。乙與 己形成共價網狀固體 SiO2,丁與丙形成離子晶體 NaF。

   物質 具有極高熔點,難溶於水,固態與熔融態皆不易導電,故物質  為共價網狀固體。乙與 己形成共價網狀固體 SiO2,丙與戊形成離子晶體 MgF2

   物質 具有低熔點,易溶於水,固態與熔融態皆不易導電,水溶液能導電,故物質  為分子晶 體,且為電解質。甲與丁形成離子晶體 NaH,甲與丙形成分子晶體 HF。

  下列有關常見有機化合物的敘述,何者正確?(應選兩項)

 新裝潢所用的木製品,使用樹脂材料為黏著劑,常會有無色具刺激臭味的甲醛釋出  乙醚具有麻醉性,乙醚的分子式為 C4H10O,與 1-丁醇互為同分異構物

 螞蟻分泌液和蜜蜂的分泌液中含有乙二酸,乙二酸俗稱蟻酸  水果表面塗一層石蠟,可以抑制水分蒸發,石蠟為多碳數的烯烴  甲苯為工業上常用之溶劑,因可能誘發白血病,已漸為苯所取代

答案:  

解析:  壓製木產品大都以尿素甲醛樹脂為黏著劑,會有甲醛釋出。

  乙醚(CH3CH2OCH2CH3)的分子式為 C4H10O,1-丁醇(CH3CH2CH2CH2OH)的分子式為 C4H10O,

兩者互為同分異構物。

  螞蟻分泌液和蜜蜂的分泌液中含有甲酸,甲酸俗稱蟻酸。

  石蠟為多碳數的「烷」烴。

  「苯」為工業上常用之溶劑,因可能誘發白血病,已漸為「甲苯」所取代。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文獻回顧 1/2  加氯量  加氯反應中所加之氯先與水中之還原性物質( Fe 2+、 Mn 2+、 NH 3等)作用,多餘的氯才會與有機物反應,此時所加入的 氯量會與 THMs 生成量成正比。  溴離子  若水中有溴離子存在,會促進氯仿以外其他溴化三鹵甲烷之 生成,因而影響了 THMs 的物種分佈與生成量。  研究發現水中的 Br - /DOC

東東取 A、B、C 三試管,依序分別裝入清潔劑 A、清潔劑 B、清潔劑 C 水溶液,其結構 式分別如附圖所示。東東接著進行溶液性質的測試,下列相關測試結果、性質觀察與製備 方式,哪些正確?(應選 2 項).. 加入黃色油溶性 不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