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tp.edu.tw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tp.edu.tw"

Copied!
7
0
0

Teks penuh

(1)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第 112 期通訊解題題目解答與評析

正整數N 100710081009200920102011201220132014,若

Q

N2P Q為正奇數,試求正整數P的值。

【簡答】1007

【詳解】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009

1008

1007

N

1006 1005

1004 .

3 2 1

2014 2013

1007 1006

1005 1004

3 2 1

1006 2014 1005 1004 .

3 2 1

2012 2010

2008 2006

6 4 ) 2 2013 2011

2009 5

3 1

(

2014 2

) 2013 2011

2009 7

5 3 1

( 1006

1007 2

2 ) 2013 2011

2009 7

5 3 1

( 1006

1007 )

2013 2011

2009 7

5 3 1 (

21007

=N 2PQ

故正整數P的值為1007。

【評析】1.本題屬於較簡易的數論問題,同學只要透過對於因數性質的掌握及瞭 解就能計算出正確的數值,並利用數學符號完整表達論證計算的過程

2.本題徵答人數共有18人,其中有14位獲7分滿分,名單如下:

臺中市私立明道高中國中部方宣詠、臺中市東山國中凃皓雲、

臺北市台北美國學校裴怡凱、臺北市薇閣中學林彥熹、

臺北市懷生國中姚勁宇、苗栗建台高中國中部王博玄、

桃園市復旦高中國中部傅彥綱、桃園縣文昌國中蔡子暘、

桃園縣新興國際中小國中部盧韋成、新北市文山國中許崇淵、

新北市江翠國中李可非、新北市江翠國中蕭明、

新北市江翠國中鍾堡淀、新竹市實驗國中陳璿筑。

其中,尤其以臺中市私立明道高中國中部方宣詠、新北市江翠國中蕭 明及李可非、臺北市懷生國中姚勁宇、桃園復旦高中國中部傅彥綱、新 竹市實驗國中陳璿筑等6位同學書寫品質較佳。

3.其餘未獲滿分同學主要是書寫方式與計算考慮不周延,或者是在計算 中忘記考慮某些條件導致錯誤推論。整體而言參與徵答學生的數學論 證與思考表達方法均十分優異,特別是有幾位同學已經會使用高斯符 號來協助計算。

11201

11202

(2)

x為實數,且 x32560 2344x3 68,試求28 x3256027 2344x3

的值。

【簡答】2014

【詳解】設x32560a2344x3 b,可得ab4904

由題目的條件知 a b682 abab682 49044624280。 故( a b)2ab2 ab49042805184 a b72

所以

70 68 72  



 

a

b a

b

a

b2

因此,28 x3256027 2344x3 28 a27 b2014

【評析】1.本題徵答人數共13人。

得滿分7分的同學有9人:

台中市明道國中方宣詠同學、台中市東山國中凃皓雲同學、

台北市薇閣國中林彥熹同學、苗栗建台高中國中部王博玄同學、

桃園市復旦國中傅彥綱同學、桃園縣文昌國中蔡子暘同學、

新北市江翠國中高瑋伯同學、新北市江翠國中蕭明同學、

新竹市實驗國中陳璿筑同學。

得6分的同學有1人:

新北市江翠國中李可非。

得5分的同學有3人:

台北市台北美國學校裴怡凱、台北市懷生國中姚勁宇、

台北市麗山國中江子新。

3.本題屬於較容易的代數題,若解題的過程中,能適當的換元,則能 大大降低計算的量。部分同學利用平方法去根號來解題,也因此多 算了一個答案。在平方去根號時要特別注意,此時會有增根的情況 發生,一定要代回原方程式檢查。

11203

(3)

A D

P

B C

ABC中,已知∠ABC = 60°,∠ACB = 40°,若P點為△ABC內部一點,

使得∠PBC = 20°,∠PCB = 30°,試求∠APB之度量。

【簡答】∠APB = 70°

【詳解】以線段BP為邊作正三角形△PBD,如右圖。

∵∠ABC = 60°,∠ACB = 40°,∠PBC = 20°,

∴∠BAC = 80°,∠ABD = 100°,而知

DB平行CA……(1);

∵∠BDP = 60°,∠BCP = 30°,即 ∠BDP = 2∠BCP

D在線段BP的中垂線上,

∴點D是△PBC的外心,而知

DC =DB=BP,得∠DCA = 80°

=∠BAC……(2)。

由(1)(2)可知:四邊形BDCA為等腰梯形,即

BA=DC ,得BA=BP

因此,△BAP是頂角∠ABP = 40°的等腰三角形,故知∠APB = 70°。

【另解】以BC之中垂線為軸,作△ABC之鏡射三角形,

得△DCB,如右圖,連結DADBDPDC

∵∠ABC = 60°,∠ACB = 40°,∠PBC = 20°,

∴∠ABD =∠PBD =∠PBC = 20°;

ABD =∠PBD =∠PBC = 20°……(1);

∵∠BCD = 60°,∠BCP = 30°,

∴∠BCP =∠DCP = 30°……(2),

由(1)(2)可知點 P為△DBC之內心。又,

AD平行BC,∠DBC = 40°,∠DCB = 60°,

∴∠ADB =∠PDB =∠PDC = 40°……(3)。

由(1)(3)可知:∠ABD =∠PBD,∠ADB =∠PDB,又,BD=BD,因 此,

ABD 與△PBD全等,故DA=DPBA=BP,而知

四邊形ABPD為鳶形,△BAP是頂角∠ABP = 40°的等腰三角形,

故∠APB = 70°。

※(這是新北市江翠國中劉建亨同學所提供的做法,謝謝劉建亨同學。)

D A

P

B C

(4)

A

P

B C

【再解】如右圖。△ABC中,設∠CAP =θ,則

由∠ABC = 60°,∠ACB = 40°,∠PBC = 20°,∠PCB = 30°,可知

ABP = 40°,∠ACP = 10°,∠BAP = 80° –θ。因此,

若△ABP、△BCP、△CAP之面積分別為△1、△2、△3,則 2△1 =ABAPsin(80)=ABBPsin40

2△2 =BCBPsin20=BCCPsin30; 2△3=CACPsin10=CAAPsin,而有

AP CP CP BP BP

AP =sin(sin8040)sinsin2030sinsin10

因為sin30° = 2

1 ,sin40° = 2sin20°cos20°,

sin(80°–θ) = sin(90°– (10°+θ)) = cos(10°+θ),

整理得 cos(cos1020sin)sin10= 1,

而知θ= 10°,即∠CAP = 10°,∠BAP = 70°, 故知∠APB = 70°。

※(本法大致是台北市麗山國中朱友祈同學的做法,謝謝朱友祈同學。)

(最後θ= 10°之求知,不難觀察而得,亦可演算如下:

cos(cos1020sin)sin10= 1,∴sin(sin(2020)sin()sin20) = 1,化簡為 sin(20°–θ) = sinθ,而知20°–θ= θ,即得θ= 10°。)

【又解】△ABC中,由∠ABC = 60°,∠ACB = 40°,∠PBC = 20°,∠PCB = 30°,可知,∠BPC = 130°,∠BAC = 80°。因此,根據正弦定理,

在△BCP中,有

sin130 30

sin

BC

BP ;在△ABC中,有

sin80 40

sin

BC

BA

兩式相除,得

BA BP =

40 sin 130 sin

80 sin 30

sin =

40 sin 130 sin

80 sin 30

sin =

40 sin 40 cos

40 cos 40

sin = 1,

而知BP=BA,即△BAP是頂角∠ABP = 40°的等腰三角形,

故∠APB = 70°。

(5)

【評析】

幾何證明有時需要增添輔助線,才能有利探究各相關物件之間的關係。如何 添作輔助線常常不易索解,但也並非無跡可尋,我們應再多下工夫。本題劉建亨 同學的做法,找到了使P點成為△DBC之內心的D點,從而推知四邊形ABPD 為鳶形,求得∠APB之度量。此法構思精巧,值得推介。謝謝劉同學。

本題如果利用三角函數解題,可以不必添作輔助線,這本非我們有意強調 的課題,不過,朱友祈同學的解法觸及了相關的領域,我們也樂於參加討論。謝 謝朱同學。【又解】中用到了正弦定理、倍角公式與餘角關係,前者可以用面積求 法替代,後兩者為三角函數基本性質,有意藉此解題者必須理解。

本題共有5位同學應徵答題,名單及成績如下,請再接再厲,謝謝大家!

滿分7分者2人:

新北市江翠國中劉建亨同學、新北市文山國中朱友祈同學。

5分者1人:

台北市麗山國中江子新同學。

3分者2人:

台北市薇閣中學林彥熹同學、新北市江翠國中李可非同學。

(6)

今有5個學生A、B、C、D、E參加一項比賽,有人試圖猜測比賽結果。小建猜測的 名次順序為BEDAC,結果他沒猜中任何一個學生的名次,也沒能猜中任何一對 相鄰名次學生的順序關係。小國猜測的名次順序為ABCDE,結果他猜中了兩個 學生的名次,又猜中了兩對相鄰名次學生的順序關係(這兩對相鄰名次學生的順 序關係沒有重疊到共同名次)。試問這項比賽結果的名次為何?

【簡答】CABDE

【詳解】若在一對被猜中的相鄰名次學生的順序關係中,有一個名次被猜中,則 顯然兩個名次全部被猜中。所以小國所猜中的兩個名次必是他所猜中兩 對順序關係中的其中一對。

如果是第二、三名BC(或第三、四名CD)被猜中,則另一對被猜中的順 序關係必是第四、五名DE(或第一、二名AB),於是就造成全猜中了,

不合。

而剩下的可能情形有下列兩種:

(1)第一、二名AB被猜中

在此情形下,可能的名次如下:

ABDEC, ABDCE, ABEDC, ABCED, ABECD, ABCDE 經檢驗皆不合題述。

(2)第四、五名DE被猜中

在此情形下,除了ABCDE已被討論過不合外,其餘可能的名次如 下:

BACDE,BCADE,ACBDE, CABDE, CBADE

只有CABDE合於題述,故為此次比賽結果的名次。

【評析】本題屬中等難易度之組合操作題,同學只要謹慎地分組(情況)討論、細心 地列舉並汰除不合理的狀況,應不難答對。本題共15人參與徵答,13 人獲得7分滿分,滿分同學如下:

台中市東山國中凃皓雲、台北市薇閣中學林彥熹、

台北市懷生國中姚勁宇、台北市麗山國中江子新、

桃園市復旦國中傅彥綱、桃園縣文昌國中蔡子暘、

桃園縣新興國際中小國中部盧韋成、

新北市文山國中朱友祈、新北市文山國中李允兆、

新北市江翠國中李可非、新北市江翠國中劉建亨、

新北市江翠國中鍾堡淀、新竹市光武國中洪顥宇。

1人獲得4分,名單如下:

台中市明道國中方宣詠。

11204

(7)

試求所有可能的整數

a

,使得

x

的方程式

0 ) 26 9 ( 18 6

5 2 2

2x a a a a

x 的兩根皆為整數。

【簡答】a3

【詳解】設方程式的兩根為x1,x2,於是x1x2 5a26a18為整數,

即方程式為整係數一元二次方程式,其根為整數,則其判別式必為完 全平方數。

D(5a26a18)4(a2 9a26)b2b為正整數,

(3a7)2b2 135,故(3a7b)(3a7b)135, 但3a7b3a7b同奇偶,且3a7b3a7b, 又1351135345527915

(15)(9)(27)(5)(45)(3)(135)(1)

  

135 7

3

1 7 3

b a

b

a

 

45 7

3

3 7 3

b a

b

a

 

27 7

3

5 7 3

b a

b

a

 

15 7

3

9 7 3

b a

b

a

 

9 7

3

15 7

3

b a

b

a

 

5 7

3

27 7

3

b a

b

a

 

3 7

3

45 7

3

b a

b

a

 

1 7

3

135 7

3

b a

b

a

解得 3

, 61 3 , 17 3 3, , 5 3 ,19 3 ,23 3 ,31

25

a

a

為整數,故a25,3,但a25代回不合,故a3, 此時,方程式為x2 9x100,它有兩個整數根10和1。

【評析】答對的同學中,討論的都很詳細,分類亦很清楚,值得鼓勵。本題共9 人參與徵答,有5人獲得7分滿分,滿分同學如下:

台中市明道國中方宣詠、台中市東山國中凃皓雲、

桃園縣文昌國中蔡子暘、新北市文山國中鄭容濤、

新北市江翠國中李可非。

獲得6分有2人:

台北市薇閣中學林彥熹、新竹市實驗國中陳璿筑。

11205

(8)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2、錄取名次:錄取八名,晉級決賽。 (二)決賽 1、採先分組循環後頁程賽排名制。 2、錄取名次:錄取八名,(高中組、國中甲級並取得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 輔導資格。) 二、國中乙級、國小乙級: (一)預賽 1、採單循環制(得依實際報名隊數,編成若干組)。 2、錄取名次:錄取八名,晉級決賽。 (二)決賽 1、比賽制度:採淘汰排名制。

第十三屆丘成桐中學數學獎-參賽作品內容及說明 作品編號 由主辦單位填寫 作品名稱 學生姓名 學校年級 指導老師姓名 參賽作品曾參加或正在參加之 比賽名稱 請同時將作品寄到 [email protected] 獲獎名次 若為其他比賽或科展延伸作 品,原作品是否有共同作者也 參加比賽?若有,請列出共同作 者姓名及其參加之比賽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