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单篇幅全本白蛇故事年画的图像和叙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4

Membagikan "单篇幅全本白蛇故事年画的图像和叙事"

Copied!
14
0
0

Teks penuh

(1)

—从图像与故事互文的角度切入

庞建春*88)

〈目 次〉

1. 绪言: 从图像和故事互文的角度切入 2. 全景式故事年画的图像结构和叙事 3. 连环画式故事年画的图像形式和叙事 4. 结语: 单篇幅全本故事年画的民间传承

1. 绪言 : 从图像和故事互文的角度切入

白蛇故事起源古老, 经过长期口头流传, 大约在南宋时由书会先生写成话本, 明代冯梦龙将其加 工后编入 《警世通言》, 定名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是为现存最早的白蛇故事写定本。以后故事沿 着口头流传和文人写本两个途径, 以民间传说、说唱、戏曲等形式不断演绎流传, 在这个过程中其 影响也超越文学, 被运用于更为广泛的艺术领域, 成为民族文化的符号。白蛇故事年画便是其中的 一类。近年来, 故事年画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 而率先得到重视的当然是那些相对作品数量较多, 同时故事信息丰富的年画, 白蛇故事年画就在其中。根据李福清的粗略统计,1) “关于传说的大多数 年画都倾向于取材 《白蛇传》, 我们发现, 也有白蛇传题材的故事画、戏出年画, 也有色情年画。很 少发现有 《孟姜女》年画, 关于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年画也仅仅几幅。2)

经过对年画图集、研究著作的检索, 笔者目前搜集到80余个白蛇故事传统年画, 除一幅画作标注 为明代以外, 大部分是清代作品, 也有个别民国时期的。这些画作不仅见于传统年画的主要产地天津 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和河北武强, 也盛产于山东杨家埠、平度、潍县, 山西平阳, 陕西

* 汉阳大学中文中语科兼职教授([email protected]) - DOI: https://doi.org/10.21192/scll.101..201911.003

1) ()李福清凭借自己广博精深的俗文学研究经验以及对世界各地年画资源的熟悉, 大致给出了一个以通俗小说、

说唱文艺和戏曲为素材的故事年画清单, 新近故事年画专题研究的对象基本都在这个范围内。(李福清, 中国曲 艺与年画〉, 6页。)

2) 后文还补充 在年画中 牛郎织女也非常流行。” (李福清, 中国曲艺与年画〉, 6-7页。)

(2)

凤翔和上海小校场, 另外山东高密、鄄城、曹州, 河南滑县, 重庆梁平, 福建泉州、漳州和福鼎等地 也有少量出品。从体裁来看大部分是贡尖、三裁和条屏, 多用作装饰居室的门画、中堂、墙画、炕 围画、窗旁和窗花等, 也有其他实用性的装饰年画, 如灯画、拂尘纸、纸扎画、扇面、纸牌、月 光、书本子和罩方画等等。图像的题材既有以全本为素材的连环故事, 也有以部分场面为主题的单 篇故事, 诸如游湖借伞、端午惊变、盗仙草、金山寺水斗、断桥、合钵和祭塔等等, 都是各地年画 中的热门题材, 同一产地的同题画作也不少。

虽然白蛇故事年画数量众多、题材丰富, 但是相较于故事流变的研究, 学界对白蛇故事年画的认识 应该说尚未充分展开。事实上, 在早期年画研究中是有所关注的。年画学家王树村1960年发表 《从杨 柳青木版年画谈到 “瑞草园”》 一文, 这里的 “瑞草园”就是以盗仙草为题材的一幅杨柳青年画。文 中介绍该画题材来自昆曲里的一出折子戏, 故事出自 《雷峰塔》传奇, 即, 这是一个以戏曲写本故事 为素材, 同时反映戏曲表演的年画作品3)。以后的各类年画图集中都有收录白蛇故事年画作品, 但是未 见专题研究, 仅停留在展示作品和简要说明上。直到最近出现了三篇较为深入的细读式研究。第一篇 是2015年马志强的 《杨家埠年画〈白蛇传〉的创作年代及艺术特色》,4) 该文细致介绍了杨家埠出品的 一幅白蛇故事年画, 该画形制特殊, 每幅画都配有半文半白的七言诗赞体, 简要描述画面故事的内 容, 表现为一图一文一故事, 如文中所言, 此作体现了弹词和说唱诗赞体叙事与年画创作的互动。

另外两篇论文出自同一研究者, 但是角度不同。一是贺莉2019年1月的 《传统叙事年画中的指示符 号及其图像表征: 以白蛇故事年画为例》,5) 该文利用美国符号学家皮尔斯提出的 “像似、指示和规 约”三种符号, 就白蛇故事年画中频繁出现的云状、气球状或螺旋状等图像语汇, 分析其所蕴含的叙 事意义。另一篇是她同年6月发表的 《年画的图像叙事及叙述模式——以 “白蛇传”故事年画为例》,6) 此文按篇幅、叙事方式(单一场景和纲要式)和框格等三个构图要素, 将白蛇传年画分为两类六种7)。 两文的出发点都是关注白蛇传年画的图像叙事模式。

现有研究共同表明, 白蛇故事年画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故事信息。鉴于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图 像形制, 本文拟从图像和故事互文的角度, 解读年画中所蕴含的白蛇故事民间接受信息。即, 年画 采用了哪些白蛇故事的题材, 其中包含了哪些题材演变的信息, 以图像方式演述故事信息中是否有 新的意义生成等等。目前笔者搜集到的白蛇故事传统年画的篇幅, 大致可以分为全本连环、断片连 环和单篇故事三类。全本连环指画作以梗概的方式呈现完整的白蛇故事, 读者按一定的顺序读画, 即 可获得具有连续性且基本完整的全本故事阅读体验;而断片连环指画作挑选若干场景, 通过画面连 接呈现一个故事段落, 或跳跃性地呈现故事的多个片段。单篇即是单个的故事场面。反映故事情节 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是区别三种故事年画的要素8)。而图像上的形制和叙事差异则与年画的体裁密切

3) 王树村, 从杨柳青木版年画谈到 瑞草园”〉, 186页。

4) 马志强, 杨家埠年画 白蛇传的创作年代及艺术特色〉, 67-71页。

5) 贺莉, 传统叙事年画中的指示符号及其图像表征: 以白蛇故事年画为例〉, 123-135页。

6) 贺莉, 年画的图像叙事及叙述模式〉, 68-75页。

7) 这一分类法的图像形制特点比较清楚, 而画作是如何再现和接受故事的信息则被碎片化了。

(3)

相关。如前所述, 年画是一种实用艺术, 具有装饰功能, 故事年画也不例外。就装饰居室的年画而 言, 房间的门扇、窗户和墙面等空间, 大小不一、形状各异, 这些都限制着年画的篇幅和尺寸。再 者, 年画一般在新年前后张贴, 张贴位置的居住功能不同, 这些限制着年画的故事题材。换言之, 故 事年画是有选择地进行故事的图像演述。即便同样的故事(无论全本还是片段), 不同的年画所采用 的图像篇幅、场面不尽相同, 图像之间的连接方式、场面中的具体情景也有或大或小的差别。这里 面蕴藏着丰富的故事接受信息。本文即试图从接受的角度, 考察不同类型年画中图像和故事演述的 互文性, 解读年画中的白蛇故事。

有鉴于资料的丰富和研究尚处起步阶段, 本文仅针对图像叙事连贯性鲜明的单篇幅全本故事作 品, 年代限定于1949年前的传统年画。目前搜集到的作品有7个, 包括杨柳青贡尖1幅、桃花坞三裁1 幅、漳州三裁2幅和上海小校场三裁3幅。作品清单如下表1所示。目前已知单篇幅全本白蛇故事传统 年画的体裁主要是贡尖和三裁。这两个体裁首先是尺寸的概念, 贡尖是以整张粉连纸印绘而成, 大小

约为62*106厘米, 多贴在堂屋中;三裁是一整张纸裁成三等分, 多贴在室内墙上。这两类年画总体

来看偏重展示, 艺术性相对较高。也就是说, 大部分年画不仅篇幅和题材受实用性限制, 而且构图 也带有鲜明的程式性, 而这两类年画本身就讲究构图的独创性和个性特色。下面根据画面是否分框, 分为全景式和连环画式两种9)考察画作图像和故事的互文特征。

编号 作品名 类别 流传时地 来源

4 新出白蛇报恩后本 连环画 苏州, 清晚期 桃花坞卷, P.369

17 白蛇传 贡尖 杨柳青, 不详 杨柳青卷, p.204-205

杨柳青, 清末 俄罗斯卷, P.142-143

41(A) 雷峰塔前本 连环画 漳州, 不详 漳州卷, P.132

41(B) 雷峰塔后本 连环画 漳州, 不详 漳州卷, P.132

43 新出白蛇报恩全本 三裁 上海小校场, 清末 上海卷, P.120-121

44(A) 白蛇传前本 三裁 上海小校场, 清末 上海卷, P.122

44(B) 白蛇传后本 三裁 上海小校场, 清末 上海卷, P.123

说明: 1) 编号为笔者自制 白蛇故事传统年画总目”, 顺序按笔者搜集先后排列;

2) “作品名类别流传时地都来自收录本提供的信息。

3) “来源地名+是中华书局出版的 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分卷本, 总主编冯骥才, 分卷出版信息如下:

桃花坞卷(全二册)》, 主编: 高福民, 20112月。

杨柳青卷(全二册)》, 主编: 张国庆、周家彪, 200710月。

俄罗斯藏品卷》, 主编: ()李福清, 200910月。

漳州卷》, 主编: 李豫闽、王晓戈, 201010月。

上海小校场卷》, 主编: 张伟, 20111月。

〈表 1〉 单篇幅全本白蛇故事传统年画目录 (不完全统计)

8) 贺莉研究中先按照作品的篇幅分出单幅和多幅两大类, 再按照画面内容是单一场景还是纲要式叙事、构图是否采 用框格形式, 划分出6种类型。

9) 这里的全景式相当于贺莉的 单幅无界纲要叙述”, 连环画式相当于 多幅框格纲要叙述

(4)

2. 全景式故事年画的图像结构和叙事

目前所见的单幅全景式全本白蛇故事年画仅杨柳青贡尖 《白蛇传》10)一幅。

〈图 1〉 杨柳青年画 《白蛇传》 (PJC17)

这幅贡尖为清末作品, 画面上方题写有 “白蛇传”三个繁体字, 最大特色在于图中没有分隔场面 的框格, 而是随形顺势把若干场面拼接在一起, 构成一幅多时空、多情景交织的画面。整个画面由 中心的一座拱桥连接左右两岸, 右岸是繁华、温情的世俗世界, 主要由开店、游湖借伞和端午饮酒 三个场面构成, 以店铺、招幌、屋舍、桌椅、湖岸和游船等实景描绘背景;左岸是怪异、刺激的超 现实世界, 由盗库、盗仙草和水斗三个场面构成, 每个场面里都用腾云驾雾的图像来表现仙道、佛 法的异质性。和右岸的祥和气氛相比较, 左岸主要是争斗场面, 其中左下方的水斗尤其激烈, 金山 寺前法海势力高居巉岩之上施千斤压顶之威, 下方湖上的白蛇、青蛇不惧恐吓, 掀起排山倒海之势, 拼死抗争。这个画面恰好和对岸 “游湖借伞”含情脉脉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 渲染了这段人蛇恋的情 深意重。最妙的是连接两岸的拱桥上正上演断桥一出, 看似静态的画面中, 侧身而坐的白蛇、双手 叉腰的青蛇, 以及拱手似在赔罪的许仙, 四目交错, 两眼冷对, 爱恨情仇的复杂情绪翻动其中。这三 个场面构成了整幅画面叙事的核心。而顺着桥面往上移动, 画面顶头绘有祭塔场面, 虽然不太显眼, 但似乎在暗示观者故事有一个团圆的尾声。整幅不规则的画面组合, 其叙事方式用结构图简示如下:

10) 画作收录信息参见第55<表一>,后同此。该作在 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杨柳青卷和俄罗斯卷中都有收藏, 画面 构图和人物基貌完全一致, 只是彩印的色彩有较大差别。这里选取的是杨柳青卷版本。

(5)

〈图 2〉 杨柳青年画 《白蛇传》 (PJC17)叙事结构简图

从故事情节来看, 这幅贡尖所选取的是各类版本白蛇故事中比较常见的情节。白蛇故事的文学 版本中, 早期最重要的一个分水岭是有没有白蛇怀孕生子和祭塔的情节, 而这个年画显然属于后者。

而且从主要场面来看, 基本上都是白蛇故事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是说很难判断画匠创作的具体文学 底本。这一点有待实地调查去发现线索。而这里仅就画面的叙事来看, 非常有意义的是该作在演述 故事的时候并非刻板地依循直线性的叙事线索, 而是穿插往复, 对重点情节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 同时也匠心安排过渡情节, 使得整个故事的演述有始有终、有声有色、跌宕起伏。这幅画作充分体 现了年画艺人的创意性, 画面的处理方式本身就是故事的一个精彩演述。

3. 连环画式故事年画的图像形式和叙事

另外六个单篇幅全本白蛇故事年画都是三裁, 并且连环拼图样式, 即通过分格绘制若干小图后, 以框格连接形式演述全本故事, 年画收录本中又常将其称为 “连环画”。框格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九格 本11)和八格本两类, 叙事顺序大同小异, 结构简图如下:

〈图 3〉 九格本叙事结构简图 〈图 4〉 八格本叙事结构简图

11) 日本学者泷本弘之将这类年画称为马赛克型年画, 考察了两张成套的 三国志前三国志后年画的图像和题材。

(()泷本弘之, 〈“马赛克型三国志演义年画前后本研究——由与明清刊本插画的比较入手〉, 48-59页。)

(6)

具体作品中, 九格本图 ④以后的顺序也有可能变成从下到上, 再从左到右, 即: ④⑥⑨⑧⑦⑤。

而且两种形式也都有可能增加为十格本。不过, 基本构图原则不变。而这种框格式图像模式的叙事, 缺乏创意, 不能像上面的贡尖 《白蛇传》一样, 在固定的情节框架内, 自由发挥。这种连环画只是在 九格本的结构里, 图 ⑤大小几乎是其他小图的两倍, 且位于当中, 该图选择的场面多少体现出演述 的侧重。除此以外, 重要的就是, 在固定的情节框架内, 不同画作选择哪些场面完成叙事, 这里包含 着演述故事的差异。

这6组全本白蛇故事连环年画分别来自苏州、上海和漳州三地, 都是清末的作品, 创作和流传的 背景相似而相近12)。从图像形制来看, 推测是当时新出白蛇故事写本的海报类宣传品, 用于装饰居 室。6组画有四个故事演述: 上海小校场 《新出白蛇报恩全本》(PJC43)、上海小校场 《白蛇传前后 本》(PJC44AB)、苏州 《新出白蛇报恩后本》(PJC4)13)和漳州 《雷峰塔前后本》(PJC41AB)。值得思考 的是, 这些连环画中的白蛇故事到底是哪个底本的白蛇传或者雷峰塔? 是戏曲、说唱还是小说? 下 面用表格的形式, 将6幅连环画的演述情节线索整理和归纳如下表二。

从情节梗概来看, 大部分是各类版本白蛇故事的常见情节, 很难由此判断连环画底本的来源。不 过, 经过整理可以发现连环画中有个别少见情节, 根据前人研究成果, 大致可以推测是哪类版本。

首先来看上海小校场 《白蛇传前后本》(PJC44AB)和苏州 《新出白蛇报恩后本》(PJC4), 两个连环画当 中都出现了小青和顾公、捉拿夜壶精两个场面, 而这两个情节目前所知最早出现在清嘉庆十四年陈 遇乾的弹词 《义妖传》中, 卷十一 “婢争”廿、廿一回, 卷十二 “聘仙”廿二、三回 “降妖”讲述了青蛇 迷顾生的前前后后。根据赵景深的考证, 《义妖传》和嘉庆十一年玉山主人的小说 《雷峰塔奇传》故 事框架基本一致, 而青蛇迷顾生是 《义妖传》代替奇传中 “决双胎”情节的14)。又根据路工的研究,

《义妖传》之前的三个弹词版本, 而里面都没有小青迷顾公的情节15)

12) 桃花坞和漳州有同题材画作, 且画目构图、人物造型、通篇布局, 甚至解说词都基本一样, 相互关系待考。(董惠 , 漳州连环画形式戏曲故事年画管窥〉, 152页。)

13) 目前未见该画的 前本 14) 赵景深, 白蛇传考证〉, 185页。

15) 三部弹词分别是: 清代艺人传抄的明陶真 雷峰塔》, 清乾隆三十五年苏州云龙阁刊 新编东调雷峰塔白蛇传和乾 隆三十七年云龙阁刊 新编宋调全本白蛇传》, 据说都是当时艺人的传唱记录本。(路工,〈 白蛇传弹词的演变、

发展〉, 154-200页。)

(7)

编 号 场面

新出白蛇报恩全本 PJC43

白蛇传前本 PJC44A

白蛇传后本 PJC44B

新出白蛇 报恩后本

PJC4

雷峰塔前本 PJC41A

雷峰塔后本 PJC41B

第一别师下山 第一别师下山 第九盗仙草 小青顾公夜读 白蛇闲游遇上帝 许汉文与白 蛇成亲

第二收伏小青 第二青山岭收小青 小青迷顾公子 11回捉夜壶精 二蛇斗法 打茅山道人

第三游湖趁船 第三借伞成亲 捉拿夜壶精 12回现形 游湖借伞 许仙要白蛇 饮雄黄酒

第四借伞成亲 第四盗库银 第十二许仙拜 法海

12回法海化缘 汉文讨伞 现出原形

第五五鬼盗库 第五开店 第十三漫金山寺 ***

15回众逼金山

***

钱塘县审讯许汉文

***

水淹金山寺

第六扫帚上堂 第六吊打茅山道 第十四断桥相会 16回断桥相会 乌蛇命鬼盗取库银 盗草救夫

第九端阳现形 第七吃雄黄酒 第十五合钵 17回白氏产子 二蛇金帛赠汉文 白蛇遇蜈蚣

第八索参斗法 第八现原形 第十六许士林 祭塔

18回许仙合钵 汉文起解 法海收白蛇

第七下瘟卖药 状元祭塔 二蛇寻夫 许状元奉旨拜

变化 ***16)

第十盗草遇鹤

17)

〈表 2〉 全本白蛇故事连环画年画叙事情节整理

〈图 5〉 上海小校场年画 《白蛇传后本》(PJC44B)

16) 该画在九格本基础上添加一图, 办法是: 在九格本图 ④和图 ⑥之间增加一图, 顺序为图 ⑤;原图 ⑤的位置绘制 图 ⑩。九格本中从上到下⑦⑧⑨的顺序, 实际上也变成从下到上: 第七、第八、第九。

17) 前后本九格图中⑤⑥的实际叙事顺序应该颠倒。

(8)

〈图 6〉 苏州年画 《新出白蛇报恩后本》

目前尚未见 《义妖传》之后的其他弹词和说唱写本中有这一情节18)。仅见民国时期的新白话章回 小说 《寓言讽世说部前后白蛇全传》19)中, 《前传》第二十一回 “香迷”中有斩蛇释疑之后, 小青吃醋 出走, 用香迷惑了昆山顾公子, 致其病倒;第二十二回 “聘仙”白蛇化为观音, 指示顾夫人向许仙求 救;第二十三回 “降妖”白蛇携许仙前往顾家, 小青听命, 白蛇遂让许仙假装收夜壶精了事。这部小 说作者托名 “梦花馆主”, 书前有一段序文说 “作者生存在科学昌明时代, 素不迷信神怪的事实。为 什么偏要把那部 《白蛇传》唱本, 编成寻常白话小说, 却有一点儿缘故在内。因为这书看似神怪, 颇 含着讽世的深意。……所以他这种弹词, 风行于江浙两省。20)”从小说的回目和内容来看, 这里的弹 词应该指的就是陈遇乾的 《义妖传》21)。不过该小说分前后传, 后传是 《义妖传》中没有的内容。由 此推测, 苏州 《新出白蛇报恩后本》(PJC4)和上海小校场 《白蛇传前后本》(PJC44AB)两套连环画最可 能取材于陈遇乾的 《义妖传》。

同理类推, 上海小校场 《新出白蛇报恩全本》(PJC43)的素材也应该是 《义妖传》。该连环画题为

《全本》, 内容实际只到 “盗仙草 “为止, 疑收录有漏。现有的十个回目名和上面刚谈过的同地年画

《白蛇传前本》(PJC44A)基本一致, 而其中 “第六扫帚上堂”的场面也只见于 《义妖传》, 描述钱塘县

捕快带许仙捉拿白娘子、小青的一场, 锁小青时她趁势变成一把扫帚。

18) 有一例民歌, 清光绪年间(1875-1908)杭州刻本 白蛇山歌以唱十二个月的花名起头, 每月四句, 演述白蛇故事, 其中有唱 七月凤仙花里青, 白娘娘骂了小青青。小青气别昆山去, 许仙去收夜呼精。八月桂花阵阵香, 小青盗 宝比高强。顾公子完愿亲看见, 拉牢许仙到衙门。”(傅惜华, 白蛇传集》, 139页。)

19) 2006, 岳麓书社出版图文本 白蛇全传》, 以民国上海广益书局的印本为底本, 采用原书插图、清光绪十九年石

印本 绘图白蛇奇传插图、清嘉庆十一年 雷峰塔奇传插图。

20) 梦花馆主, 白蛇全传》, 1页。

21) 台湾学者潘江东和大陆学者朱眉叔都有此提法。转见范金兰, 《〈白蛇故事型变研究》, 200页。

(9)

〈图 7〉 上海小校场年画 《白蛇传后本》 (PJC44B)

漳州 《雷峰塔前后本》(PJC41AB)的回目来看, 也不似取材自戏曲底本。首先, 这套连环画的后本 有 “祭塔”, 说明不是看山阁黄本;而 《前本》中的盗库银、赠金、审问和起解等, 又不是水竹居方 本中有的内容, 且不是各类戏曲版本中的常见出目22)。其次, 《后本》中端午饮酒、现形、盗草、水 淹金山、收白蛇和祭塔等都是白蛇故事的经典回目, 但是没有包括戏曲中常见的 “断桥”一出, 却有

“打茅山道人”。虽然传奇黄本和方本中都有逐道一出, 但这出戏没有成为昆曲或京剧中的常演剧目。

而在各个弹词版本中, 与道士斗法这出都描述得非常详细而精彩。再者, 这套连环画中最为值得关 注的是 “蜈蚣精”这个角色的出现。根据赵景深考证, 白蛇故事里的 “蜈蚣”最早出现在玉山主人小 说 《雷峰塔奇传》当中。该奇传和之前版本的五处不同中就包括 “第十一回增茅山道士报仇, 趁白蛇 在花园祷告时放出蜈蚣来咬她, 仍为白莺童子所救。23)”奇传的故事来源既有传奇, 也有弹词和昆剧 的演出, 而传奇和昆剧中都尽量弱化白蛇、青蛇施展法术的情节, 减少故事中妖精的戏份。弹词则 相反, 重神怪色彩, 施法术和斗妖的情节详细而生动。 《义妖传》卷二十、梦花馆主 《白蛇全传》三八回 的回目都是 “降蜈”。由此推测, 奇传这个情节应该来自弹词故事。

由此可见, 白蛇故事家喻户晓, 进入年画的当然多是流传最广泛的情节。但故事的研究表明从明 话本到明清以后的各种弹词、传奇和小说写本, 不同时代的不同版本之间, 在个别情节的增删上是 有显著变化的。上述苏沪漳三地的连环画透露出: 这些年画主要以江浙地区流传的弹词白蛇故事为

素材, 与 《义妖传》的关系最为密切。民间画匠挑选写本故事绘制连环画, 宣传新书, 也是一种相对

独立的故事演述方式。

22) “盗库一出在道光年间仅为两位昆旦的拿手戏目, 其中昆旦孔元福的盗库主角是青蛇。(赵景深, 白蛇传考证〉, 179页。

23) 赵景深, 白蛇传考证〉, 184页。

(10)

〈图 8〉 漳州年画 《雷峰塔后本》 (PJC41B)

4. 结语 : 单篇幅全本故事年画的民间传承

李福清先生晚年对中国曲艺和年画的研究有一重要角度, 即民间画匠。他指出, “创作年画的这 些艺人对戏剧、小说、民间传说以及曲艺是相当熟悉的。他们并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准, 因而年画中 有些角色往往是张冠李戴, 但是, 像大多数老百姓一样, 他们都知道各种小说的情节。24)”这段结论 很有见地, 而笔者认为还可进一步强调他们的媒介作用, 即故事年画本身也是一种故事演述的方式, 民间画匠是一个中介, 将语言文字的白蛇故事转化成图像, 再提供给民众享用。通过本文研究可知, 故事年画固然取材于小说、戏剧或曲艺作品, 但其体裁限制了它全盘照搬故事, 反过来也可说图像 形制为其提供了不同于语言文字演绎故事的途径。换言之, 故事年画不是单纯的图画文本, 而是一 种依靠口头传承来流传的故事讲述。

通过本文的梳理可知, 因为白蛇故事有丰富的俗文学形式, 要确定民间画匠特定取材于哪个写 本, 是很困难的。但是, 同样的单篇幅全本年画选取故事情节的单元和连接方式不尽相同, 这样即 便是大致相同的故事, 也能带来不同的 “阅读”享受。就杨柳青贡尖 《白蛇传》而言, 选择的情节是 各类版本白蛇故事中都比较常见的, 但是通过画面中场面、人物的对比, 以及画面描写情节的连接, 突破了对故事内容的单纯再现, 原本熟悉的故事因为画面的处理演述有主有次、有明有暗, 其背后 蕴藏的意义和情感信息等等源源不断地浮现出来, 是一个鲜活的故事讲述。另外六个连环画式年画 个案来看, 框格的格式限制了画面之间无界限连接的创意性, 但是由于更依循故事文本的内容, 所

24) 李福清, 中国曲艺与年画〉, 18页。

(11)

以相对而言更容易发现画作的文学底本。而且, 可以根据一些并不常见的情节, 解读出年画演绎故 事的特点。比如本文考察的三裁类故事连环画, 借助某些特殊场面推测出这类画作的底本主要是说 唱类故事写本。这一发现的意义有两个。第一, 有助于更细致地了解年画所反映是哪种类型和性质 的民间文化。年画主要是基层文化和民间文化的载体, 不属于精英文化圈, 这一点已经是一个共识。

但这个观点有些被滥用了。具体来说, 研究者几乎不关注年画所反映的民间文化本身也是一个有着 不同内涵和色彩, 把这个认识当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论断使用。连环画式白蛇年画的解读表明, 这 类年画所反映的主要是江浙地区说唱文学为基础的民间文化, 这种文化更多地具有市民社会而不是 农耕社会的色彩。第二, 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戏曲文化和说唱文化的区别, 以及说唱文化内部的区 别。文学版本的研究已经表明, 虽然故事的大致情节相似, 但是戏曲类白蛇故事和说唱类白蛇故事 在价值取向上是有着细部的差异性的。这些差异体现一些情节和场面的刻画上, 对人物带有明显的 褒贬取向。而本文中连环画式白蛇年画的解读表明, 目前文学版本研究中没有受到充分重视的情节 (顾公子和小青、夜壶精、扫帚精和蜈蚣精等), 恰恰被选入连环年画当中, 说明民众对这部分情节相 当感兴趣, 值得从中深入挖掘民众的审美趣味。关于这一点, 今后笔者想结合更多断片式白蛇故事 年画, 以单一场面为单位, 从民众审美观的角度进一步做出研究。

曾永义先生曾把民间故事的发展形象地比喻为一棵大树的成长, 提出要关注民间故事 “在不同 的时空里, 究竟增加了哪些枝、哪些叶? 何以会如此的生枝长叶? 又何以会如此的蔚成大树? 而所 以生枝所以长叶的凭借又是什么?”25)笔者认为, 年画这类非语言文字类的讲述也是故事生长的一个 时空、一个环节和一种方式。年画也是故事生产和传播的途径, 从图像和故事互文性中可以获得丰 富的民间接受信息。由此笔者提出, 尽管长期受忽略,26) 白蛇故事年画是研究故事演变不可缺少的 重要类型。白蛇故事年画如此丰富, 对白蛇故事研究而言是一个尚待开发的宝库。目前本文仅涉及 了大概十分之一的白蛇故事年画, 还有大量的资料值得从图像和故事互文的角度去解读。

25) 曾永义, 说俗文学》, 154页。

26) 20世纪80年代,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界曾组织过对白蛇传故事的专题研究, 包括收集和编辑故事资料集和研究资料

索引, 其中都没有列入白蛇传年画。只有 《〈白蛇传论文集的书前插图第一篇选择了一幅桃花坞年画 断桥相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浙江分会, 《〈白蛇传论文集)

(12)

【 参 考 文 献 】

(俄)李福清, 〈中国曲艺与年画〉, 《民间文学年刊》 (2), 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 2009年。

王树村, 〈从杨柳青木版年画谈到 “瑞草园”〉, 《中国民间年画史论集》, 天津: 天津杨柳青画社, 1991年。

马志强, 〈杨家埠年画 《白蛇传》的创作年代及艺术特色〉, 《年画研究》 2015, 天津大学冯骥才艺

术研究院, 2015年。

贺莉, 〈传统叙事年画中的指示符号及其图像表征: 以白蛇故事年画为例〉, 《符号与传媒》 (18),

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 2019年。

贺莉, 〈年画的图像叙事及叙述模式——以 “白蛇传”故事年画为例〉,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39卷 3期,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

(日)泷本弘之, 〈“马赛克型” 《三国志演义》年画前后本研究—由与明清刊本插画的比较入手〉, 韩 雯译, 《年画研究》 2016, 天津大学冯骥才艺术研究院, 2016年。

董惠宁, 〈漳州连环画形式戏曲故事年画管窥〉, 《美术与设计》 05, 南京艺术学院, 2016年。

赵景深, 〈白蛇传考证〉, 王秋桂编 《中国民间传说论集》, 台北: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80年。

路工, 〈〈白蛇传〉弹词的演变、发展〉,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浙江分会编 《〈白蛇传〉论文集》,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6年。

傅惜华, 《白蛇传集》, 北京: 中华书局, 1958年。

梦花馆主, 《白蛇全传》, 长沙: 岳麓书社, 2006年。

范金兰, 《〈白蛇故事〉型变研究》, 台北: 万卷楼, 2003年。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浙江分会, 《〈白蛇传〉资料索引(〈白蛇传〉研究资料之一)》, 内部资料, 1982年。

曾永义, 《说俗文学》,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80年。

(13)

【 A b s t r a c t 】

Image and Narration of Single Folk-Picture About the Whole White Snake Story:

From the View of Image and Story Intertextuality

Pang, Jianchun*27)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story deduction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Folk-Picture of White Snake 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age and story intertextuality. 6 full-text Folk-pictures of White Snake Story a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Gongjian, and Sancai genres of Folk-Picture have different units and ways of connecting stories. In this way, even if the story is roughly the same, it can bring different “reading” enjoyment. The Sancai of story comic books are practical and relatively close to the Chinese folk rap text. With the help of some scenes, we can judge which kind of story text the original is. However, because White Snake story has a rich form of popular literature,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determine which script the folk painter draws from. The deductive features of Folk-Picture can be interpreted according to some unfamiliar and common plots in the picture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story Folk-Picture are not simply pictorial texts, but a kind of story telling relying on oral inheritance. For story study, the rich White Snake story Folk-Pictures are a treasury to be developed.

Keyword : White Snake Story, the Story Folk-Picture, Panoramic view, Comic book style, the Image of Paintings, Intertextuality

투 고 일 : 2019. 09. 09.

심 사 일 : 2019. 10. 18.∼11. 09.

게재확정일 : 2019. 11. 13.

* Adjunc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 Hanyang University

(14)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個人組績優事蹟介紹 放棄國外難得的高薪工作回國 服務,聽起來像是報章媒體上常聽 見的勵志故事,然而投入石化產 業工安制度建立堅持不輟的 40 年 歲月,卻讓人真實看見所謂的「信 仰」。 畢業於臺南一中、臺大化工系並獲美國新 澤西理工大學博士學位,投入化工人才教育及 石化產業工安制度建立與環保工作推動已長達 40 年,國內相關領域的專家人才許多都是他

doi: 10.5365/wpsar.2011.2.4.013 2 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袭击了日本本州岛东北海 岸,震级9.0级,这是日本有观测记录以来最 大的一次地震。地震引发日本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 啸,给东北地区的生命线、运输和通讯系统造成毁灭

4.1 【封面故事】指数函数及其反函数图象的公共点——郭子伟 本期封面图来源于经典的“互为反函数的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函数图象公共点个数问题”。 初次判断,很容易会漏掉一种情况,就是封面图的三个公共点的情形。造成这种疏漏的原因,多数在于判 断时仅是徒手画出函数的大致图象,观察一下就妄下定论,想当然而出错。这种错误并不少见,甚至连命题者

小故事大啟示 華華是一個國三生,面對即將到來的基測,每 天就是不停的考試,還有來自父母、老師,甚至自 己給的壓力,華華真的覺得快爆炸了!這一天小胖 約他去舞廳「放鬆心情」,華華雖有點猶豫,但仍是 跟著一起去「見識」。舞廳裡震耳欲聾的音樂、隨意 扭動的人群,都讓華華覺得緊張、煩躁,想要離開, 小胖見狀,就偷偷把華華拉到一旁,塞給他一顆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