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宗族救助
-以墓志 料 中心资 为 -
( )
花 中 大 蒋 爱 国清华 学
. 序 言
Ⅰ
,
在现代社 里会 一套完善的 行之有效的社 保障制度已 成 社 的、 会 经 为 会
, ,
柱石之一 通 社 保障体系的正常过 会 运转 那些因各种原因无力 持自身维 .
生 的弱计 势群体可以获得必要的生活保障 但这 问题并 仅仅一 非 只存在现
, ,
代社 里会 古代社会 样须同 面 此对 问题 同样存在着一 需他人提供生活个
, , ,
保障的特殊群体 包括因年老失去劳动能力的父母 劳动能力 弱的寡较 妇 ,
无 能力的孤 以及那些奔走于仕途却未能 得一官半 的士子
尚 劳动 儿 获 职 们
(它们的境遇 似于今天的失 者类 业 ). 在中国古代从宋代开始出 的 庄现 义 、
. ,
族田制度在 一方面这 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制度本身 非凭空并 产生的 而是 ,
自有其源流与发展 程过 唐代人 理此处 问题的某些原则与方法无疑就是宋 . ,
代的 庄 族田的源流所在 迄今义 与 相 著作主要有王 平关 卫 「论古代传统社
( 2002 5 )
保障制度的初步形成」 江海 刊 年第 期 ; 功成 我「 古代社
会 学 郑 国
( 1991 4 )
保障思想及其 价」 上海保 年第 期 ; 汝富「 中 古代
会 评 险 龚 浅议 国
“ ,
社 保障体系会 」中认为: 中国古代的社 保障事会 业虽然因 生 力所限为 产
, ,
体上 于低 次水平 但其保障范 却很全面 基本上囊括了近 代社
总 处 层 围 现
. 序言
Ⅰ. 宗族救助的方式
Ⅱ Ⅲ.救助者和被救助者的关系
.結言
Ⅳ
, , ,
保障 的主要 容 主要有六 方面 一是: 育 二是助 困
会 业务 内 个 养婴养 学济
, , , .
三是 病救治 四是 老送贫 养 终 五是理 恤葬 六是失丧 业 济救 1) 从墓志资 ,
料我们可以看出唐代宗族救助的范围还相当狭窄 但是救助的 容却丰富内 .
多彩
. 宗族救助的方式
Ⅱ
, .
那些无力 持自身生 的弱维 计 势群体 得到的 恤和 助主要 自宗族抚 帮 来 2)
, , ,
年老失去劳动能力的人 生活孤苦的寡妇 尚 劳动无 能力的孤儿 以及那 ,
些奔走于仕途却未能 得一官半 之前的士子获 职 们 或多或少地得到了宗族 .
的 助帮
, “
宗族 部互助的内 传统在中国古代起源很早 东汉崔寔 四民月令 云:三
, , , , ,
月……冬谷或尽 椹 未熟麦 乃顺阳布德 振赡匮乏 务施九族 自 者亲
.” “ , , , , .
始 九月…… 问存 九族 故寡老病 不能自存者 分厚 重彻 以救其寒
”“十月 五谷 登 家, 既 , 储 积蓄 , 乃顺时令 敕, 丧纪, 同宗有贫寠 丧久 不堪葬
, , , , , ,
者 则纠合宗人 共兴举之 以 疏 富 差 正心平亲 贫 为 敛 毋或逾越 务光
, .”
自竭 以率不随 3) 可见, 前文反映的是在宗族 的长 领导下 宗族 有, 内 财
. ,
力者对贫乏的宗人 行救进 济 为 稳了 定社 秩序会 唐朝政府制定了有关减
. , “ , , ,
免租 的管理 例 一旦税 条 发生自然灾害 里正 言于须 县 县申州 州申省
”
多者奏闻4)层层 报申 . 朝廷届时派出巡察使 安 使等巡 灾情、 抚 视 , 了解灾
, , , . ,
情 制定救济方案 再由 部 体平衡 指令地方适户 总 当减免 同时 我 也们
, , “ , .”
看到 朝廷 了取信于民 不欲空有存恤之名 而无其
应该 为 实 5) 这也从
1)龚汝富, 「浅议中国古代的社 保障体系会 」( 光明日报 2001 12 4 ).年 月 日
2) 宗族和家族的含义历来 学 争论是 者 不休的话题, 因为“家庭 或” “family”一 的词 释义
, .
在不同的语境中所指不同 本文所言宗族是指五服以 的内 亲属
3)严可钧 辑, 全上古三代秦 三 六朝文 一汉 国 ( ) (中华书局, 1958 12 ).年 月 4) 唐律疏议 卷一三 不言及妄言旱 霜 中涝 ( 华书局, 1983), p.247.
5) 唐会要 卷五八「户 尚书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p.1185.
. 面 明了政府的 恤 不能百分百地延伸至民
侧 说 帮 并 间
( ) (628 ), , “
唐代的义仓 称 仓 创又 社 建于贞观二年 年 朝廷 定规 王公以下
, ”, , “ , .”
田 升 上交到所在州 每有
恳 亩纳两 县 饥馑 则开仓赈给 6) 除此之
, .
外 政府采用的商业调节手段有和 出籴 粜7) 设立于西 宣帝汉 时期的常平 , 展到后 常平之法. 唐高宗永徽六年(655 ),年 部司在 安
仓 发 来称为 仓 长 东
, (657 ) .
西二市 立 平设 长 仓 显庆二年 年 又置常平署官员 除了官方的救助
, 5000 .
之外 那 唐代的宗族救助如何呢么 ?这可以从 余方墓志中窥见一斑 , “ 尤其是唐后期的墓志 前期包含了更多的生活方面的 容较 内 如言 全忘笔
, , , ”
之功 奉命 述 无所 但直 其事
砚 纪 辞让 书 8), “述平生无饰词, 流连伤 .”
怀 9) 因此唐代后期墓志保存了大量的唐人生活史料. 本文试从救助的对 象、救助方式、救助者和被救助者之 的间 关系、产生的效果等方面分析唐
, .
代的宗族救助 从这个角度可以透 出唐代视 个体家庭的生活实态 ( )
先看这样一方墓志 朔方: 节度掌书记、殿中侍御史昌黎韩 弇 君夫人京 兆 氏墓志韦 铭:
, , , ,
元三年 吐蕃乞盟 朔方 度使即塞上 之盟 ……其年五月 吐蕃不
贞 诏 节 与
, , , . ,
肯盟 殿中君于是遇害 时年三十有五 夫人时年始十有七矣 有女子一人
. , ,
其生七月而孤 夫人之母前不幸矣 夫人以其女归于其父;居 年 其父又不数
. , , , ,
幸 夫人泣血食贫 养其子有道 自 于嫌慎 节行愈高 虽烈丈夫之志不如
. . , ,
也 犹有董氏伯姐 衣食仁之焉 不继 数年 董氏姐又不幸 夫人于是天下无所
. , , ,
也 殿中君 父弟愈孝友慈祥 元十六年 以其女子 于 西李 夫人
归 从 贞 归 陇 翱
. 其女子依于李氏焉
从 10)
. .
我们从上面的材料可以看出宗族救助的信息 其一 出嫁女、 归养与本家
18 , , “ ”.
氏在大 的丈夫身亡之后 育孤女 于其父 其二 伯姐、
韦 她 岁 抚 归 帮
6) 旧 书唐 卷四九(中华书局, 1975), p.2122.
7) 这是一 商 性 的官府种 业 质 经营粮食买卖的活动, 规模甚小. 开元二年(714 ),年 全
, , ,
谷物普遍丰收 粮食低廉 了不 民 粮 性 朝廷下令 州以每斗高
国 为 损伤农 种 积极 诸
, “ ”,
于市 二三 的价格场 钱 进行收购 称为和籴 待 年再以低于新的市来 场价格贱卖给 , “ ”.
民 出
农 称为 粜
8) 唐代墓志汇编 大中079, p.2309.
9) 唐代墓志汇编 大中049, p.2285.
10) 唐代墓志汇编 贞元121, pp.1925-1926.
. “ ”, “ ” .
恤 韦氏 其父又不幸 得到了伯姐及姐夫董氏继衣食等经济救助 其
. “ ” , “ ”,
三、从子婿居 在董氏姐又不幸 后 韦氏的处境是 天下无所 託也归 丈
, , “
夫的 父弟 愈做主从 韩 将韦氏的女儿许 给 翱配 李 于是 氏又 依于李氏韦
”. ,
焉 笔者将阅读所及墓志中的有 宗族救助的 容粗略梳理关 内 可见在救助 形式上有如下四种:
1. 继 过继 子
, “
如唐□□□□□□□□□□州司马□□□冯府君墓志铭并序 乳弟之子
, , , , , .”
澈 十起恩深 自幼及长 □□在公 乃衰杖 桐亦请继焉 11) 再如, 唐
, “ ( ) ,
故温州刺史 河崔府君墓志清 铭并序 府君 崔绍 于湖南府君 堂为 犹子也
, .”
湖南府君以无子 遂命府君为之后 12) 在传统社 里会 , 男性子 是孙 赡养父
, “ ” .
母的主要力量 所谓养儿为防老 是延 了几千年的续 传统 这在唐代情 也况
, , ,
是如此 对于那些 有 生子女的家庭没 亲 把堂犹子过继给伯叔父 无疑是 .
一 普遍 象种 现
2. 经济 救助 、 同居共食
, , “ ( )
如 大唐故苏州常熟 令孝子太原郭府君墓志县 铭并序 公 郭思谟 之二
, , , , , ,
昆 长曰思诲 易州司马;次曰思训 大理司直 不永介福 俱已先世 遗
, , , , ,
孤凡十有三人 或在髫龀 或居襁褓 公抚之育之 出入腹子 子 乎渐 义
, , . .”
方 女嫔于他族 人不知其诸父 盖孝悌之至也 13) 这是伯父抚养侄子 ( )女 视如己出的典型事例.
, “ , , , , ,
再如 公以相 之门 孙 郡守之子 家业丰厚 足自赡给 而宗族弟兄
, , , , ,
近咸至 同居共食 无所 不十 然靡余 忻忻然若有所得而
远 间异 数岁 荡
.”
不恨也 14)
11) 唐代墓志汇编 开成036, p.2194.
12) 唐代墓志汇编 乾符019, p.2486.
13) 唐代墓志汇编 开元136, p.1251.
,
再如 唐故中散大夫秘书监致仕 上柱、 国、赐紫金 袋鱼 、赠左散 常侍骑
, “ , (
平 府君墓志 序 □行悉以俸 惟恐不至于吁俗……自公
东 吕 铭并 钱 吕
)志 , 以至于宦 , 未 利, 恤孤, 日散百金无悔.”
让 学 达 尝语 济穷 虽 15)
, , “ ,
再如 唐故监察御史河南登封 令县 吴兴沈公墓志 昔我骨肉同居 少长
, , , , ,
座 或去都邑 或在 逢 灾荒 米物翔 …再活群小 重我全家
满 蛮荆 岁 贵
.”16)
, , “
再如 唐故大理 事评 赐绯鱼袋范阳卢府君墓志 兼领诸孤待府君为命者 .”
凡六十人 17)
, , “ ,
再如 大唐故殿中侍御史 西李府君墓志陇 铭并序 君昆弟六人 先君而
, , ,
者四人 ……故四 之寡妻孤孩 之妻子 衣食百 皆由君出
殁 门 与荥泽 须
.”18)
3. 抚养 孤幼
( ) , “ ,
河南府密 丞河 薛 迅 府君墓志县 东 铭并序 公在官之时 俸禄尽分诸
, , , . ,
族;满秩之后 抚育孤幼 房 咸得物情 无失 重数 轻 及公启手之日 家无
, , , , ”
余财 唯棺周于身 敛缠时服 见者增痛 实谓贤哉!19)
, “ ,
唐范阳卢夫人墓志铭 李璋之夫人 氏 至于 育卢 抚 诸孤 未 以兼味而自尝
, .”
充 务存均养 义之 20)
, “
唐故彬 尉县 赵郡李君墓志铭并序 李烨临终 遗前 戒二子: 必以余 厚于赀
, .”
孀嫂及孤女 尔 无 之辈 伦 21)
, “ 唐故宣议郎、侍御史、内供奉 知、 盐铁嘉兴监 张事 府君墓志铭并序 君
14) 唐代墓志汇编 大中085, p.2157.
15) 唐代墓志汇编 大中107, pp.2333-2334.
16) 唐代墓志汇编 大中084, p.2313.
17) 唐代墓志汇编 元和146, p.2052.
18) 唐代墓志汇编 元和065, pp.1993-1994.
19) 唐代墓志汇编 贞元105, p.1913.
20) 唐代墓志汇编 咸通014, pp.2388-2389.
21) 唐代墓志汇编 咸通016, pp.2390-2391.
(张中立)抚视孤侄 于己子过 , 君之操出于先贤.”22)
, “ , ,
唐故京兆杜氏夫人墓志铭并序 杜絪 夫有乳子 非己之出 夫人能爱育
, , , .”
之 以及行走 妇德母仪 亲党推美焉 23) ,
我 知道墓志是出于们 纪念死者的目的 墓志中不可避免地充 了歌功满 颂
, .
德的溢美之词 所以有许多将 养收 的孩子或 出子 若己出的事例别 视 唐故
( ) , “ ( ) ,
洪州武宁 令于君夫人 西李氏墓 志县 陇 铭并序 志衡 夫人之子 姐 人两
, , , , .”
夫人以保育之到 慈旨之恩 甚于己子 而皆早孀 多养膝下 24)
唐故州刺史充 夷清 军营田等使 朝散大夫、 、检校司封 中郎 、摄御史中
, “ , ,
丞 上柱、 国、彭城刘君墓志铭并序 公孝友 至纯 荣 绅□ 佩 姑姐妹之孀
, , , ,
者十余人 甥弟侄之藐孤者百 供 惠 罔不 足 五服之;
独 数辈 亿 养 温 内
.”
人无 言闲 25)
4. 红 白喜事的救助
(1)
婚礼
救助.
, , “
如 大唐故明州刺史 御史中丞、 韦公夫人太原 氏之墓温 铭 夫人以在身 .”
衣物嫁其孤遗甥侄诸女者七八人 26)
, , “ , ,
再如 大唐 公故夫人史氏墓志张 铭 夫人史氏 ……又公女弟属适他氏
, , , .”
搜索衣玩 钱足行具 如是均施 外内荣润 27)
(2) 帮 归
助 葬, , “
如 唐衡州此 束府君故夫人太原郡君王氏墓志时 铭并序 及伯父之薨衡
22) 唐代墓志汇编 乾符031, p.2494.
23) 唐代墓志汇编 会昌021, p.2226.
24) 唐代墓志汇编 会昌023, p.2227.
25)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文德001, pp.1151-1152.
26) 唐代墓志汇编 会昌048, pp.2245-2246.
27) 唐代墓志汇编 大中005, p.2255.
, , , ( ) , , 州也 陟 无子 之斗粟 旅櫬何依 夫人 王承法 涕□ 储 泪澜干 容 荒毁质
, ( ‘ ’).”
左提右挈 还归故□ 可补里 28)
, , “ ( ) , ,
再如 唐宗正少卿李公墓铭 公 李济 自筮仕至于登朝 曾无兼月之粮
. , , ,
入俸而足也 伯姐晋 太夫人哀 生疾 撤 正 安公柩焉 送往存
尽 国 伤 虚 寝
, , , .”
生 情礼 备 岂皆 不道高人伦 义激风俗 29)
. 救 助者和被救助者的 系
Ⅲ 关
1. 叔侄等隔代人之 的救助 间
, “( ) , 唐开 仪府 同三司、试太常卿秦公夫人平昌孟氏墓志 父 不幸早世 宗
, ,
党之掬 育于季父刑部尚书武都郡王涉……年未及笄 来归吾族30)”可见孟 .
氏 小鞠从 养于叔父之手
, “ ”
而前 例子举 温氏 以在身衣物嫁其孤遗甥侄诸女者七八人31)与 种此 情 .
况类似
唐故河阳节度押衙、泽州高平 遏兵 使镇 马 、银青光 大夫禄 、检校太子宾
, “ , ,
客 兼、 监察御史 上柱 元公墓志 序、 国 并 恻念孤孀之意 闾里所称 犹子
, .”
孤勿孤 人 效仿
虽 难 32)
2. 邻 里或 里救助 乡
唐故朝议郎、使持节、明州诸军事守明州刺史 上柱、 国、赐绯鱼 韦袋 府
, “ , , .”
君墓志铭并序 君既敛之日 家无余财 三族之内均衣食故也 33)
28) 唐代墓志汇编 开元502, 1501 .第 页 29)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宝历004, 872 .第 页 30)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贞元019, 792 .第 页 31) 唐代墓志汇编 会昌048, 2245 2246 .第 ‐ 页 32)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咸通079, 1095 .第 页
3. 同 辈 人之 的救助 间
, “ ,
殿中侍御史 西李府君夫人范陇 阳卢氏墓志铭并序 卢 既笄氏 之后 归于
. . , ,
李氏 ……殿中府君先夫人五年而殁 夫人自京护丧归 与葬 洛 抚孤主奠
, , . ,
形毁而妇道日彰;丧 既服 除 训子承家 心瘁而母 逾重 是以九族仪 称贤
. , ,
一 取门 则 不幸 疾寝 以元和十二年终于妹婿巩县丞李伯 之官舍华 享年 .”
三十有五 34) 可以看出, 卢氏在夫亡后 生活很, 贫苦 得到了妹妹一家人, .
的 助资
4. 寄 养 于外族
, “
唐故王屋山上清大洞三景女道士柳尊 中 志师 宫 铭 尊 生三 而失怙师 岁
, . , .”
恃 见育于祖母 祖母殁 祭 于外族养 35)
, “ ,
唐故潭州湘潭县尉崔府君墓志 有一子名季则 未冠而卒 一女适弘; 农
, , , .”
巽 巽卒 孀 无子 依于季父
杨 独 36) 这是出嫁女归本家并从叔父居的例 .
子
,
由于士大夫家庭基本上作 一 消为 个 费单位而存在的 庞大的家庭人口只 .
能加重其家庭 担负 但也有人主 自立 不接受宗族救助的情张 、 况:唐故郑
, “ , ,
丞邢府君夫人 西 太君墓志 序 府君早世 家 莫有庇
县 陇 县 铭并 郑县 贫 赖
, , . .
不能去华 寄假佛宇 衣食无所自而霈若有余 诸昆有请 诸揭 甥就官者
, , . .”
夫人曰 有家有室: 非浪言也 决 从请不 其不徇 而迩 图远者也如是 37)
, ,
一些士大夫家庭结构比 脆弱较 一些意外的变故 如政治 云的波及而风 导
33) 唐代墓志汇编 会昌008, pp.2216-2217.
34) 唐代墓志汇编 元和100, pp.2018-2019.
35) 唐代墓志汇编 开成045, p.2201.
36) 唐代墓志汇编 元和149, pp.2054-2055.
37)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大和018, p.892.
, ,
致的家庭中官员的被贬 以及家庭中官员的正常或非正常死亡 都会严重
, .
影响家庭的经济来源 足以使 一家庭陷于危机中这 如唐故太原府参军事
( ) , “ , , . ,
苗 蕃 君墓志铭 年卌有二 元和二年六月辛巳 暴病卒 ……男三人
. , .
其季生君卒之三月……女五人 君同生昆弟 凡三人姊 皆先死 四室之孤
, , , , . ”
男女廿人 皆幼 遗资无□金 无田无 以宫 为归 无 族朋友以 依也亲 为
, “ ”
在这种 况景 下 撰志人 然当 会发出感叹 将天 以是安施耶!38) ,
因此 来自宗族或 族的 助 陷于困境的家庭成亲 帮 对 员继续生活下去是必
. ,
不可少的 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直接的方式是 士大夫把需要救助的宗族
. , ,
成员纳入自己的家庭 在传统农业 会社 里 家庭是主要的生产、生活 位单 .
也是提供生活保障的的主要 位单 那些无法 持生活者往往是作 自己的维 为
, ,
家庭成 或通 投 靠友的方式加入某员 过 亲 个家庭 成为其成员 从而得到基
, .
本的生活保障 这是当时的主要保障方式
“ ”, “ , ”.
所谓求禄 为养亲本 干 期禄 养 至孝也 很多士人出仕的目的就是为
, ,
了更好的赡养父母 所以事事都要首先替父母考虑 如担任 襄过 阳县令的
, “ , ,
逞有机 到朝廷上任 的 候 却 公以太夫人在堂 土 外 于就
郑 会 职 时 乐 关 务
, 不 班, 以次 , 邑宰”. 位 令 了更好的 母 ,
养 顾荣 恳辞 请为 这 郑县 为 赡养 亲
“ ” .
放弃了登仙班 的机会 从墓志 料中我资 们可以看到相当数量的官员是把父
, ,
母接到任所来赡养的 如果有几个儿子同时任官 往往还会 现轮 赡养出 流
, , “ , ,
的情况 如有一位卢家老夫人 开元八年 从征明宰浚仪 其明年又 若随
”. , “ ” , “ ” ,
述 覃 夫人是 室 征明 是前妻之子 若 是 生子 人同
虚 职 怀 继 虚 亲 两 样
. 担起了赡养老母 的 任亲 责
,
不 前妻之子仅 会赡养继母 而且 未 母并 随 亲改嫁的前夫子也不 忘 自会 记
, , , “ ,
己的母 的 任 如 氏本亲 责 刘 来嫁 南给 阳张闰 生一子张勍 未几 府君先
”, “ , , , .
世 父兄悯其稚 遂夺厥志 再行 安乐 孙公讳 达伯 有子曰毅 不幸良人
, ” . , ,
早亡而 居 待 者久之 后 前夫子 勍 究一科及第后 上
复 养 来 张 举学 马
, “ , , ”.
到洛阳来看望母亲 俱 孤不能慰安于晨昏孙 乃拜迎以归 □其就养 当
, .
年刘氏改嫁时张 并勍 未跟随刘氏 但他 未因此放弃自己并 赡养 亲母 的 任责
38) 唐代墓志汇编 元和021, p.1964.
, ,
有的 子 了更好的儿 为 赡养父母 甚至辞官归养 而提倡孝道的 治者 此统 对
, , “ ,
行 也加以鼓为 励 如有一位嫁入崔家的杜氏夫人 其子 之又谔 辞荣归养 .”
有敕特 全赐 禄及防 品子等以旌慈孝之至阁 39) 虽然在大多数 况情 下 父母,
, ,
是由 子儿 赡养 但女儿也同 具有样 赡养父母的 任责 在一篇墓志中记载了
, “ ‘ , ’ ‘
一段 天后召文 夫人曰:年老抱疾 几女在旁? 曰:妾有
这样 对话 献 对
, ’”. “
男及妇 殊 于女胜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人时 认为 儿女 是有 任侍候责 年老
” .
抱疾 的父母的
.
Ⅳ 结 语
,
而易 唐代宗族救助的主要特点包括:
显 见
, , ,
一 几乎 有固定形式的宗族没 组织 更多的是士大夫的 人救助行个 为 它 .
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组织化的色彩十分淡薄 与宋代义庄族田等宗族救助
, ,
相比 家族 部内 组织制度的建立和巩固 无疑又增强了家族 部内 经济互助
. ,
的能力 宋代以后新的宗族制度建立了族学、族产与族田 也力图从制度 ,
上保证大家族之外贫困小家庭的生存问题 使宗族 部成内 员救助行 日益为 .
规范化
·` , ,
二 在宗族救助的 容上内 表 出 意性和不确定性现 随 没有固定的宗族
. ,
的共有经济来源 唐代宗族救助更多地体 在宗族成 之 的互助上现 员 间 是 .
一些有 力的士大夫的 人行财 个 为
, ,
三 宗族救助的、 观念上 本宗和外族的观念不是很强 如前面所举 儿女
, “ ”
本家、出嫁女照 孤老父母等 后代 嫁出去的女 出去的水等
归 顾 这与 儿泼 观
. 念有很大差异
,
至于 何出为 现唐代特色的宗族救助 毫无疑? 问 与中古转型时期家族形
. , “ , ”,
生的 化密切相 隋朝 一以后 命令大功以下 兼令析籍 目的
态发 变 关 统
,
是要消解世家大族的 力势 传统世家大族制度在隋唐中央集 的打 下逐权 击 39) 唐代墓志汇编 开元159, p.1266.
. “ ” ,
走向解体 在宋代 敬宗收族 新的宗族制度建立以前 宗族中或家族里血 渐
,
系比 近的家庭之 仍然保持着某 上的密切 系 是十分必要
缘关 较 间 种经济 联
. , .
的 这样既符合传统儒家的 理精神伦 也符合社 整合会 与调节的需要 这 .
些都从 个侧一 面表 出了唐宋社现 会变革的时代特征40)
40) 张国刚, 「唐代家形 的 合型特征态 复 」( 历 研史 究 2005年第4 ).期
(한글요약)
唐代 宗族 救助
를 중심으로 -墓誌 資料 -
蔣愛花
당대 종족 구조의 주요 특징은 다음과 같다.
고정된 형식의 종족 조직은 거의 없고 사대부 개인의 행위가
. ,
一
많았다 이것의 특징은 조직화의 색채가 거의 없다는 점이다 송대. . 義 과 등과 비교하면 가족 내부 조직 제도의 건립과 공고화는 가 莊 族田
족내부의 경제상호구조의 능력을 강화시켜준 것은 틀림없다 송대 이. 후 새로운 종족 제도인 族學 族産 族田․ ․ 을 만들고, 제도적으로 대가 족 이외 빈곤한 소가정의 생존 문제를 보증하려 노력하였으며 종족내, 부성원의 구조 행위는 날로 규범화되었다.
종족 구조 내용상에서 임의성과 불확실성이 나타나며 고정적인
. ,
二
종족 공유의 경제 기반이 없었다 당대 종족 구조는 종족 구성원 사이. 의 구조에서 더욱 많이 구현되는데 이것은 재력을 지닌 사대부 개인, 의 행위이다.
종족 구조의 개념상 과 의 관념은 그렇게 강하지 않았
. ,
三 本宗 外族
다 앞에서 언급한 것처럼 출가한 여식이 본가로 돌아온다든지 출가. , 한 여식이 고아나 늙은 부모를 봉양하는 것은 후대의 출가한 여식은‘ 엎지른 물과 같다 라는 관념과는 상당한 차이가 있다’ .
그렇다면 왜 당대 특색의 종족 구조가 발생했는가? 이것은 中古轉 가족형태에 발생한 변화와 밀접한 관련이 있다 수나라가 통일. 型時期
한 이후 ‘大功 이하는 호적을 나누도록 하라 고 명령을 내렸는데 그’ , 목적은 世家大族의 세력을 해체하기 위함이었다 전통적인 세가대족은. 수와 당의 중앙집권으로 점차 해체되어 갔다 송대에. ‘敬宗收族’ 이라 는 새로운 종족제도가 만들어지기 이전 종족 가운데 혹은 가족 안에
혈연관계가 비교적 가까운 사이에는 변함없이 모종의 경제상 밀접한 연관을 유지해왔다 이것은 매우 필요한 것이었다 송대 이후 법률은. . 비록 부모가 생존했을 때 분가를 반대하지만 이것은 문서상의 일일 뿐 이었다 당대에서 시행한 이런 강력한 명령과. 尊親合籍의 일은 다시는 출현하지 않았다 당대에 성행한 사대부가정 개인의 구조 행위는 종족. 내부의 규범화된 구조 행위로 바뀌고 이것은 전통 유가의 윤리 정신, 에 부합할 뿐만 아니라 사회정합과 조절의 수요에도 부합한다 이것은. 당송사회변화의 한 측면을 보여준다.
주제어 : 당대 종족 구조 묘지자료, , ,
: , , ,
關鍵詞 唐代 宗族 救助 墓誌資料
Keywords : Tang dynasty, family, help, inscription on a tomb 원고접수 년 월 일 심사완료 년 월 일
( : 2007 12 9 , : 2008 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