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彙報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彙報"

Copied!
7
0
0

Teks penuh

(1)

彙 報

(2013. 10. 26 ~ 2013. 12. 26)

1. 學會 活動

(1) 中國史學會 第80回 學術發表會 主 題: 中國 社會文化와 文化交流 日 時: 2013年 12月 14日(土) 13:00

-19:30

場 所: 東亞大學校 人文科學大學 704 號室

主 管: 東亞大學校 石堂學術院 韓國 學硏究所

<大會登錄> (13:00-13:10)

<開會式> (13:10-13:20)

司會: 金鍾健(韓東大) 開會辭: 中國史學會 會長 李潤和(安

東大)

祝 辭: 東亞大學校 石堂學術院 韓國 學硏究所 정용수

<第1次 發表會>(13:20-15:35)

司會: 전영섭(부산대) 1. 최형록(부산대), 先秦時代 菜蔬의

공급과 용도

討論: 허명화(부산대) 2. 박건주(전남대), 중국 고대의 職

役과 職官의 문제

討論: 이만형(동래중) 3. 임병덕(충북대), <嶽麓書院秦簡

(參)>에 대하여

討論: 오준석(경북대) 休 息 (15:35-15:55)

紀念撮影

<第2次 發表會>(15:55-17:25)

司會 : 박강(부산외대) 4. 민경준(부산대), 상업서의 출현- 명대 후기 지리정보와 상업정보의 대중화

討論: 이학로(고려대) 5. 신태갑(동아대), 益世報의 천주

교 관련 문답 분석(1916-1928 討論: 김형열(동의대)

<定期總會> (17:25-17:50)

晩 餐 (18:00-19:30) 閉 會

2. 學會動靜

(1) 中國史硏究 第87輯 第1次 編輯會 議

日時: 2013年 11月 16日(土) 12:30-13:10

場所: 安東大學校 李潤和 會長 硏究 室

1)中國史硏究 第87輯에 投稿된 論 文原稿에 對한 審査委員을 選定 2)中國史硏究 第87輯에 投稿된 其

(2)

他 原稿에 對한 揭載與否 審議

(2) 中國史硏究 第87輯 第2次 編輯會 議

日時: 2013年 12月 11(土) 15:35-15:55

場所: 東亞大 史學科 事務室 1) 中國史硏究 第87輯에 投稿된 特

輯原稿 揭載與否를 審議하여 一般 論文 9篇, 說林 2篇, 書評 2篇, 計 13篇 揭載 確定

(3) 定期總會

日 時: 2013年 12月 14日(土) 17:25 -17:50

場 所: 東亞大學校 人文科學大學 704 號室

主要 議決事項

1) 任期滿了豫定인 張義植 監事(大邱 大) 後任으로 李京圭 運營理事(大 邱가톨릭大) 選任

2) 原稿揭載料 徵收件을 비롯한 제만 案件은 理事會에 一任함

(4) 韓國硏究財團 登載學術誌 繼續審査 에서 본 中國史硏究가 <登載誌 維持>로 判定 받음

3. 硏究分會 活動 現況

(1) 明淸史硏究會 讀會 (隔週 土曜日) 敎材: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9

場所: 學會事務室

(2) 中國史學史硏究會 讀會 (每週 木曜 日)

敎材: 王夫之,讀通鑑論

場所: 安東大學校 人文大學 李潤和 敎授硏究室

(3) 東西文化交流史硏究會 讀會 (隔週 土曜日)

敎材:明淸之際中西文化交流史 場所: 學會事務室

4. 新入會員 (1) 一般會員

588 安浚鉉 (嶺南大 史學科 在學生) 589 崔炳旭 (文學博士, 江原大 人文科

學硏究所 HK硏究敎授)

590 李萬炯 (文學碩士, 東萊中學校 敎 師)

591 崔亨祿 (文學博士, 釜山大學校 人 文學硏究所 硏究員)

592 劉繼堯 (香港浸會大學 歷史系 博 士研究生)

<終身會員으로 轉換>

310 金炳模 (文學博士, 世宗大學校 人 文科學大學 歷史學科 兼任敎授)

5. 會費 및 贊助金 納付

학회비 및 찬조금 입금 내역을 휘 보에 공지하는 것으로 영수증 발급 을 대신합니다. 임금액을 숫자(단위:

만원)로 표기합니다.

<一般會費> 정영구(8), 안준현(4), 이만

(3)

형(4), 최형록(4), 권순섭(4)

<終身會費> 김병모(25)

<原稿揭載料> 정지호(10), 윤재석(39), 김성규(23), 윤휘탁(12), 이경규(20), 민병희(41), 김영제(20), 이용일(30), 노재식(20), 김병모(16), 정재훈(26), 박건주(66)

<학술대회지원금> 안동대(100), 동아대 (50)

<학술지발간지원금> 한국연구재단 (700)

6. 受贈圖書目錄 (接收順)

1558 東洋學報 第95卷 第1號 (東京:

東洋文庫, 2013.6)

1559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2013-3 (第28 卷 第總3輯, 第108輯, 西安: 陝西師 範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 硏究院, 2013.7)

1560 漢學硏究 第31卷 第3期 (總第74 號, 臺北: 漢學硏究中心, 2013.9) 1561 中央硏究院 歷史語言硏究所集刊

第84本 第3分 (臺北: 中央硏究院 歷史語言硏究所, 2013.9)

1562 中央硏究院 近代史硏究所集刊 第81期 (臺北: 中央硏究院 近代史 硏究所, 2013.9)

1563 考古 第9期 (總552期, 北京: 中 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硏究所, 2013.9) 1564 考古 第10期 (總553期, 北京: 中

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硏究所, 2013.10) 1565 傳統文化 통권36호 / 2013가을

(서울: 전통문화연구회, 2013.11) 1566 考古學報 2013-4 (總190期, 北

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硏究所, 2013.10)

1567 廣島東洋史學報 第18号 (廣島:

廣島東洋史學硏究會, 2013.12) 1568 軍史 제89호(서울: 국방부 군사

편찬연구소, 2013.12)

1569 當代中國硏究文獻目錄之一: 港澳 問題剪報索引(1950-1973 (文兆堅 編著, 香港: 香港浸會大學 當代中國 硏究所, 2013.5)

1570 天下名士有部落: 常州人物與文化 群體 (周佳榮·丁潔 著, 香港: 三聯 書店, 2013.6)

1571 澳門硏究書目提要 (文兆堅 編 著, 香港: 香港浸會大學 當代中國硏 究所, 2013.7)

1572 亞太文獻中心通訊 第1期 (香港:

香港浸會大學 當代中國硏究所, 2013.9)

1573 當代中國硏究聯刊 第3期 (香港:

香港浸會大學 當代中國硏究所 及, 近代史硏究中心, 2013.10)

1574 香港潮汕學刊 第1期 (香港: 香 港浸會大學 當代中國硏究所 及, 近 代史硏究中心, 2013.3)

1575 香港潮汕學刊 第2期 (香港: 香 港浸會大學 當代中國硏究所 及, 近 代史硏究中心, 2013.6)

1576 香港潮汕學刊 第3期 (香港: 香 港浸會大學 當代中國硏究所 及, 近 代史硏究中心, 2013.10)

7. 特別寄贈圖書目錄

회원 특별기증도서는 1부만 보관

(4)

하고 나머지는 30% 할인 판매하여 학회 기금으로 편입합니다.

<공지>

1. 中國史學會 2014年 學術發表會 日程 을 아래와 같이 豫告합니다. 發表 參與를 원하시는 분은 硏究分科로 申請해 주십시오.

<第81回 學術發表會>

日時: 2014年 4月 11日(金), 또는 12 日(土)

場所: 忠北大(暫定) 主題: 未定(自由主題)

<第82回 學術發表會>

日時: 2013年 6月 13일(金), 또는 14 日(土)

場所: 수도권(미정) 主題: 未定(自由主題)

<第83回 學術發表會: 第12回 國際學術 大會>

日時: 2013年 10月 10일(金)-11日(土) 場所: 安東大(確定)

主題: 歷史學 理論과 歷史學 硏究를 통해 본 中國史(暫定)

2. 기타 제 규정 및 공지사항은 학회 홈페이지(http://www-2.knu.ac.

kr/~china 또는 http://chinahistory.

jams.or.kr/) 참조하시고, 문의사항 은 [email protected]으로 보내 주세요.

-끝-

(5)

중국사학총서

판례를 통해서 본 청대 형법

나까무라 시게오 지음 임대희․박춘택 옮김

서경문화사 ․ 정가 13,000원

중국사학총서

세미나 위진남북조史

임대희․이주현․이윤화 외 옮김

서경문화사 ․ 정가 13,000원 중국사학총서

세미나 수당오대史

임대희 외 옮김 서경문화사 ․ 정가 19,000원 중국사학총서

중국역대 陵寢제도

양관 지음, 장인성․임대희 옮김 서경문화사, 2005.5

정가 9,000원 중국사학총서

宋代에 있어서의

가와무라 야스시 지음, 임대희 옮김,

養子法

2005.5, 서경문화사 ․ 정가 13,000원

(6)

今 號 執 筆 者

崔 亨 祿 釜山大學校 講師·釜山大學校 人文學硏究所 硏究員 崔 德 卿 釜山大學校 人文大學 史學科 敎授

朴 健 柱 全南大學校 人文大學 史學科 講師 丁 載 勳 慶尙大學校 人文大學 史學科 敎授 郑 炳 俊 東國大學校 文科大學 史學科 敎授 金 慶 惠 弘益大學校 세종캠퍼스 敎養學部 敎授 盧 在 軾 湖西大學校 中語中國學科 敎授 劉 繼 堯 香港浸會大學 歷史系 博士研究生 辛 太 甲 東亞大學校 人文科學大學 史學科 敎授 金 志 煥 仁川大學校 人文學硏究所 HK助敎授 姜 仁 圭 臺灣 中原大學 應用華語文學系 敎授 曾 建 元 臺灣 中華大學 行政管理學系 敎授

花 少 輝 中國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助理 翟 菁 中國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助理 侯 杰 中國 南開大學 歷史學院 教授

中國史學會 任員名單

顧 問 : 金 燁(世明大) 李炳柱(嶺南大) 李陽子(東義大) 名譽會長 : 全淳東(忠北大) 柳元迪(木浦大)

會 長 : 李潤和(安東大)

副 會 長 : 辛太甲(東亞大) 任大熙(慶北大)

運營理事 : 徐正欽(安東大) 宋正洙(全北大) 兪垣濬(慶熙大) 兪長根(慶南大) 尹貞粉(德成女大) 李京圭(大邱가톨릭大) 張寅成(忠南大) 崔德卿(釜山大) 河政植(崇實大) 總務理事 : 金鍾健(韓東大) 金亨洌(東義大) 鄭誠一(大邱大) 硏究理事 : 孫承會(嶺南大) 尹在碩(慶北大) 李瑾明(韓國外大)

鄭淳模(忠南大) 曺世鉉(釜慶大)

編輯理事 : 姜判權(啓明大) 朴宣泠(慶北大) 李學魯(高麗大) 林炳德(忠北大)

涉外理事 : 金斗鉉(蔚山大) 金成奎(全北大) 都重萬(牧園大) 朴 橿(釜山外大) 宋漢鏞(全南大) 梁鍾國(公州大) 元廷植(江原大) 李俊甲(仁荷大) 鄭炳俊(東國大) 丁載勳(慶尙大) 鄭哲雄(明知大) 崔秉洙(忠北大) 洪性鳩(慶北大) 侯 杰(中國 南開大)

監 事 : 徐銀美(釜山大) 張義植(大邱大)

(7)

林炳德 (忠北大) 崔德卿 (釜山大) 姜嬉靜 (西江大) 李潤和 (安東大) 金榮濟 (檀國大) 李瑾明 (韓國外大) 辛太甲 (東亞大) 侯 杰 (中國 南開大) 金昌圭 (全南大) 朴宣泠 (慶北大)

이 학술지는 2012년도 정부재원(교육과학 기술부 학술연구조성사업비)으로 한국연구재 단의 지원을 받아 출판되었음.

中國史硏究

(隔月刊) 第 87 輯



2013年 12月 26日 印刷 2013年 12月 31日 發行

發 行 : 中 國 史 學 會 會 長 李 潤 和 印 刷 : 에 스 엠 인 쇄 사

☎ (053) 255-4683





中國史學會 連絡處

大韓民國 702-701 大邱廣域市 北區 山格3洞 1370 慶北大學校 師範大學 歷史敎育科 (轉交) 大韓民國 702-022 大邱廣域市 北區 伏賢2洞 183-3

德壽Building 301號

☎(053) 384-8696, Fax(053) 953-8509 Homepage:http://www-2.knu.ac.kr/~china

http://chinahistory.jams.or.kr/

E-Mail: [email protected]

會 費: 一般會員(國內: 年40,000원, 國外: 年US$40) 終身會員(國內: 500,000원, 國外: US$500) 機關會員(年60,000원, 長期(10年): 600,000원) 納付口座: 郵遞局 703108-01-000903 中國史學會(정성일)

友利銀行(Wooribank) 1005-001-909723 中國史學會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tw。 正本:臺中市大雅區六寶國民小學、臺中市太平區長億國民小學、臺中市立光復國民中 小學、臺中市東勢區東新國民小學、臺中市大肚區瑞井國民小學、臺中市潭子區 頭家國民小學、臺中市豐原區福陽國民小學、臺中市太平區車籠埔國民小學、臺 中市梧棲區大德國民小學、臺中市大里區立新國民小學、臺中市大肚區山陽國民

时代 國 學 位 置 乡 學 有虞氏 大學 上庠 國之西郊 小學 下庠 國中王宫之東 夏后氏 大學 東序 國中王宫之東 小學 西序 國之西郊 校 殷商 大學 右學 國之西郊 小學 左學 國中王宫之東 序 周 大學 辟廱 國中王宫之東東膠 序遂, 庠黨, 塾闾 小學 虞庠 國之西郊公宫南之左 我們據文獻中有關鄉學和國學的論述疏理爲下表: 爲什么各代學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