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A )T進行編碼:
3.以 C H I L D E S中的人工轉錄分析編
篩選受試者
隨機分派至不同組別(5 組)
對話式閱讀介入(連續16周)
語言樣本分析
取得「研究參與知情同意書」
及「基本資料調查表」
資料整理與統計分析
成初步的斷詞,再進行必要的人工修正。
以﹁中研院平衡語料庫中文斷詞系統﹂完
1.斷詞: 2.
斷句:以
C單位進行斷句。 ( 語料進行數據分析。
C L A N) 對已轉寫成
C H A T格式的 4.以 C H I L D E
S中的分析程式 2015由本研究執行之由許原豪︵︶的研究執行之 錄音/錄影語言樣本蒐集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式
本研究根據對話式閱讀的五種問題類型將兒童口語參與度細分為五項,即填空型問 題的口語參與度、回想型問題的口語參與度、開放式問題的口語參與度、Wh-問題的口 語參與度與連結生活經驗問題的口語參與度。以第2次介入為前測、兩個月後第10次 介入為後測,分別以相依樣本t檢定檢驗兒童在前、後測於主動回應五種問題類型口語 參與度差異的顯著性,以檢視對話式閱讀五種問題類型在兒童主動參與度中的功能與重 要性。
因本研究將兒童分為五組進行對話式閱讀介入,因此,以Wilcoxon符號等級檢定
(Wilcoxon Signed-rank Test)檢驗成人在第2次介入與第10次介入時提問次數差異的 顯著性,並以Wilcoxon符號等級檢定檢驗兒童在第2次介入與第10次介入時自發性發 言數差異的顯著性,以檢視在對話式閱讀過程中成人與兒童之間發話權的讓渡情形與兒 童主動參與度的改變。
此外,以相依樣本t檢定檢驗兒童在第2次介入與第10次介入時於六種發言情境 的複雜句句數差異的顯著性以及相異詞彙數差異的顯著性,以檢視兒童在六種發言情境 中句法與語意能力的改變。
第五節 信效度分析 一、效度分析
為了使介入時的繪本符合本研究的目的且適合4至5歲學齡前典型發展兒童使用,
本研究邀請兩位資深語言治療領域專家(聽語專業相關研究所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 且具有十年以上語言治療執業經歷)進行繪本內容效度審查(附錄一:繪本內容專家效 度評估同意書)。審查結果顯示,本研究選擇使用的繪本均適合於對話式閱讀時使用,
各子項目的評分皆在「符合」範圍內,同意一致性達 100%(附錄二:介入繪本內容效 度評值表)。
二、信度分析 (一) 語言樣本轉錄
本研究以錄音與錄影的方式記錄對話式閱讀的介入過程。研究者邀請語言治療研究
所研究生擔任第二位語言樣本轉錄者。研究者隨機選出20%的錄音/錄影檔案,由第二 位語言樣本轉錄者轉錄後,將其轉錄結果與研究者的轉錄結果逐字比較。語言樣本轉錄 者間信度計算公式如下:
語言樣本轉錄者間信度= [一致的字數/ (一致的字數+ 不一致的字數)] x 100%
結果顯示語言樣本轉錄者間信度為94.09%。
(二) 語言樣本分析
本研究邀請語言治療研究所研究生擔任第二位語言樣本評分者。在正式的語言樣本
分析之前,由研究者說明CHILDES的操作方法以及本研究語料的判讀原則與編碼方式。
CHILDES的操作說明包含其人工轉錄分析編碼系統(CHAT)與分析程式(CLAN)的
操作步驟;語料判讀與編碼的說明包含斷詞原則、斷句原則、對話式閱讀五種問題類型 的判讀原則與編碼方式、兒童自發性發言的判讀原則與編碼方式、複雜句的判讀原則與
編碼方式。
接著,研究者隨機選出20%的錄音/錄影檔案,由第二位語言樣本分析者分析後,
將第二位評分者的結果與研究者的分析結果進行比較。各分析項目的語言樣本評分者間 信度計算公式與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語言樣本分析的各項評分者間信度計算公式與其結果
項目 評分者間信度計算公式 結果
斷詞 [一致的詞數/ (一致的詞數+不一致的詞數)] x 100% 97.62%
斷句 [一致的C單位數/ (一致的C單位數+不一致的C單位數)] x 100% 97.18%
六種發言情境 [一致的情境數/ (一致的情境數+不一致的情境數)] x 100% 94.68%
複雜句 [一致的複雜句數/ (一致的複雜句數+不一致的複雜句數)] x 100% 92.86%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對話式閱讀介入後對4至5歲學齡前典型發展兒童繪本共讀時
主動參與度的影響。本章依據研究問題分為四節以說明研究結果。第一節呈現兒童主動 回應對話式閱讀五種問題類型的口語參與度改變情形;第二節呈現成人提問次數與兒童 自發性發言數的改變;第三節呈現兒童在對話式閱讀的六種發言情境中複雜句句數的改 變;第四節呈現兒童在對話式閱讀的六種發言情境中相異詞彙數的改變。
第一節 對話式閱讀五種問題類型的口語參與度
本節討論學齡前典型發展兒童在對話式閱讀介入兩個月後,主動回應五種問題類型
的口語參與度是否有顯著差異,即兒童分別主動回應填空型問題、回想型問題、開放式 問題、Wh-問題與連結生活經驗問題的口語參與度之前後差異。共五組兒童接受對話式 閱讀介入,以第2次介入為前測、第10次介入為後測,進行前、後測比較。首先,就 整體口語參與度而言,第2次介入時平均各組的整體口語參與度為64.0%(SD = 0.056), 第10次介入時平均各組的整體口語參與度提升為68.6%(SD = 0.008)(見表5)。圖2 為各組兒童整體口語參與度直條圖。
表5 各組兒童整體口語參與度統計
第2次介入 第10次介入
第一組 70.9% 68.8%
第二組 66.9% 68.1%
第三組 55.8% 67.8%
第四組 62.8% 69.8%
第五組 63.7% 68.7%
平均數 64.0% 68.6%
標準差 0.056 0.008
圖2 各組兒童整體口語參與度直條圖
以相依樣本t檢定對每位兒童在第2次與第10次介入時的整體口語參與度進行比
較,結果發現兒童的整體口語參與度顯著增加(t = 2.596, p = 0.019 < 0.05)。
70.9%
66.9%
55.8%
62.8% 63.7%
68.8% 68.1% 67.8% 69.8% 68.7%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第五組
整 體 口 語 參 與 度
組別
第2次介入 第10次介入
將整體口語參與度根據對話式閱讀五種問題類型細分為五項,即填空型問題的口語 參與度、回想型問題的口語參與度、開放式問題的口語參與度、Wh-問題的口語參與度 以及連結生活經驗問題的口語參與度,檢視每種問題類型的口語參與度。平均每組兒童 填空型問題的口語參與度在第2次介入時為58.9%(SD =0.065),在第10次介入時為 53.8%(SD = 0.041);平均每組兒童回想型問題的口語參與度在第2次介入時為54.0%
(SD = 0.319),在第10次介入時為55.1%(SD = 0.310);平均每組兒童開放式問題的 口語參與度在第2次介入時為56.6%(SD = 0.073),在第10次介入時為57.9%(SD = 0.062);平均每組兒童Wh-問題的口語參與度在第2次介入時為60.0%(SD = 0.080),
在第10次介入時為66.0%(SD = 0.063);平均每組兒童連結生活經驗問題的口語參與 度在第2次介入時為57.3%(SD = 0.089),在第10次介入時為53.4%(SD = 0.072)。
其中,以Wh-問題的口語參與度提升程度最大;平均而言,第10次介入時每組兒童
Wh-問題的口語參與度較第2次介入時增加6.0%。表6為各組兒童五種問題類型的口
語參與度統計。圖3為各組兒童五種問題類型的口語參與度直條圖。圖4為各組兒童五 種問題類型前後測口語參與度差值直條圖(第10次減第2次)。由圖4可見,在第10 次介入時五組中有四組兒童Wh-問題的口語參與度較第2次介入時增加,即第一組、第 三組、第四組與第五組。
表6 各組兒童五種問題類型的口語參與度統計
組別 填空型問題 回想型問題 開放式問題 Wh-問題 連結生活經驗問題
第2次 第10次 第2次 第10次 第2次 第10次 第2次 第10次 第2次 第10次
第一組 66.7% 59.3% 71.4% 0.00% 66.7% 61.8% 70.5% 71.4% 65.0% 61.5%
第二組 63.2% 52.4% 71.4% 66.7% 61.3% 65.9% 64.5% 57.1% 62.9% 42.9%
第三組 58.8% 54.7% 0.00% 66.7% 50.0% 54.5% 50.0% 72.4% 45.5% 50.0%
第四組 50.0% 54.4% 50.0% 67.0% 50.0% 57.1% 60.3% 62.8% 50.0% 57.1%
第五組 55.6% 48.1% 77.0% 75.0% 55.1% 50.0% 54.7% 66.2% 63.2% 55.6%
平均數 58.9% 53.8% 54.0% 55.1% 56.6% 57.9% 60.0% 66.0% 57.3% 53.4%
標準差 0.065 0.041 0.319 0.310 0.073 0.062 0.080 0.063 0.089 0.072
圖3 各組兒童五種問題類型的口語參與度直條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第五組
五 種 問 題 類 型 的 口 語 參 與 度
組別
填空型問題 第2次介入 填空型問題 第10次介入 回想型問題 第2次介入 回想型問題 第10次介入 開放式問題 第2次介入 開放式問題 第10次介入 Wh-問題 第2次介入 Wh-問題 第10次介入
連結生活經驗問題 第2次介入 連結生活經驗問題 第10次介入
圖4 各組兒童五種問題類型前後測口語參與度差值直條圖(第10次減第2次)
就五種問題類型的口語參與度而言,分別以相依樣本t檢定比較每位兒童在第2次
與第10次介入時的各項口語參與度,結果發現Wh-問題的口語參與度顯著增加(t = 2.191, p = 0.043 < 0.05)。填空型問題、回想型問題、開放式問題以及連結生活經驗問題 等四種問題類型的口語參與度則均未達顯著差異(填空型問題口語參與度:t = -1.881, p
= 0.077;回想型問題口語參與度:t = -0.546, p = 0.597;開放式問句口語參與度:t = -0.098,
p = 0.923;連結生活經驗問題口語參與度:t = -1.236, p = 0.233);此外,這四種問題類
型的口語參與度於第10次的平均數均低於第2次的平均數,表示在介入兩個月後此四 種問題類型的口語參與度有稍減少的趨勢。表7為兒童口語參與度相依樣本t檢定結果 摘要。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前 後 測 口 語 參 與 度 差 值
五種問題類型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第五組
表7 兒童口語參與度相依樣本t檢定結果摘要
註:*p < 0.05,**p < 0.01,***p < 0.001
第二節 成人提問次數與兒童自發性發言數
本節討論成人提問次數與兒童自發性發言數在對話式閱讀介入兩個月後是否有顯
著差異。就成人提問次數而言,第2次介入時平均各組的成人提問次數為122次(SD = 35.77),第10次介入時平均各組的成人提問次數減少為93次(SD = 26.67);就兒童自 發性發言數而言,第2次介入時平均各組的兒童自主性發言數為40次(SD = 22.12), 第10次介入時平均各組的兒童自發性發言數提升為56次(SD = 33.84)。表8為各組成 人提問次數與兒童自發性發言數統計。圖5為各組成人提問次數直條圖,由圖5可見,
在第10次介入時五組中有四組的成人提問次數較第2次介入時減少。圖6為各組兒童 自發性發言數直條圖,由圖6可見,在第10次介入時每組的兒童自發性發言數均較第 2次介入時增加。圖7為平均各組成人提問次數與兒童自發性發言數直條圖對照。圖8 為平均各組成人提問次數與兒童自發性發言數趨勢圖。
項目 第2次介入 第10次介入 第10次–第2次
t 顯著性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整體口語參與度 0.304 0.061 0.345 0.064 0.041 0.068 2.596 0.019*
五種問題類型的口語參與度
- 填空型問題 0.254 0.079 0.213 0.055 -0.041 0.092 -1.881 0.077 - 回想型問題 0.300 0.190 0.241 0.266 -0.059 0.359 -0.546 0.597 - 開放式問題 0.240 0.080 0.237 0.140 -0.004 0.154 -0.098 0.923 - Wh-問句 0.273 0.065 0.321 0.086 0.049 0.094 2.191 0.043*
- 連結生活經驗問題 0.251 0.065 0.207 0.162 -0.044 0.151 -1.236 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