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保險公司結合生前契約現況分析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第三節 保險公司結合生前契約現況分析

一、保險業者結合生前契約的發展過程

2003 年底起已有壽險業者陸續加入經營生前契約市場的行列,業界 亦對此發展持樂觀態度。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姑且不論其實際經營績效,

保險公司是為民眾最能信賴之生前契約經營者,生前契約搭配壽險商品來 行銷,應是目前最可以且最能讓消費者接受的方式之一。對保險公司而 言,可提高保戶對保險公司的依賴,達成真正由出生到死亡整個人生過程 的完滿服務,同時也是壽險市場的一項新利基;對於保戶而言,能夠減少 購買生前契約時的疑慮,等同是多了一項保障(蔡橋宗,2003)。

保險公司在商品同性質過高的環境下,創造差異化商品除了可提供多 元性商品選擇外,更增加自己的競爭優勢,目前在台灣 32 家保險公司之 中,幸福人壽是最早將生前契約與定期險搭配銷售的業者,接著富邦、國 華人壽與蓮華往生;康健、國華人壽與金寶山;國寶人壽與北海整合,新 光人壽與陽光生命亦推出此項服務。

除了國寶殯葬服務是人壽集團的事業外,大部份結盟業者都是提供殯葬服 務和墓地與靈骨塔位等,目前市場上已有三張終身型及一張年金型,壽險 連結生前契約的保單;分別是富邦人壽及國華人壽與蓮華往生、金寶山;

健康人壽與金寶山策略聯盟合作推出,另外與年金保險連結生前契約是國 寶人壽與北海福座公司,新光人壽則推出松柏長青專案。

隨著近年來保險觀念普及,「慎終」不再是國人禁忌的話題,甚至提 前規劃自己的人生最後一場儀式,成為越來越多人可以接受的觀念。相對 於目前台灣平均每場喪葬費用 37 萬元,壽險業者設計透過保險結合生前 契約的服務選擇,讓民眾可以透過保單就買到一份比市價低、服務內容完 整的生前契約。

現代人長壽、晚婚、遲育、大家庭瓦解、少子,甚至不婚族、頂客族比重 越來越高的社會潮流激盪下,未來夫妻兩人除了養育子女外,極可能還要 同時扶養 4個老人;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出生率逐年降低;經建會也指 出,青壯年對老年人口的扶養比將從目前的 13.2%急遽攀升到 140 年的

63.8%,也就是每 1.6 個人要養一個老人;在台灣有 60%以上的銀髮族,

擔心身後事會造成子女的經濟負擔,其喪葬費用相對較省的鄰近國家日

本,也有 53%銀髮族希望死後不帶給家人的困擾,加上近來老人遭棄養時

有所聞,更突顯出事先規劃退休養老以及身後事的重要性,社會福利制度 崩潰危機勢必大增。(張震華,2007)

二、保險結合生前契約定義

保戶投保壽險時同時一起簽訂保險、保險金信託及生前契約三項合 約,用指定身故理賠金額購買生前契約;在被保險人身故時,由銀行信託 部門依殯葬業者執行後家屬確認書,來撥款支付生前契約費用,可確保殯 葬服務品質,這種安排除了能依保戶的生前意願來完成身後事外,可避免

通貨膨漲之因素,造成殯葬費用提高之風險及被殯葬業者倒帳之風險,對 消費者而言,應該是最佳之購買生前契約方式,而連結保險的趨勢正方興 艾起(張震華,2007)。

1.保險結合生前契約,是指當客戶在購買保險的同時,也簽訂保險契約、

生前契約及保險信託,並指定身故保險金的一定金額來購買生前契約,可 讓自己身後事和財產規劃更加完整。

2.保險結合生前契約,是事先約定保戶在身故後,保險理賠的保額中,撥 出固定金額,支付殯葬費用。對保戶來說,繳保險費用是本來的支出,百 年後再將保險理賠金轉為殯葬費,不需先拿出錢來,負擔較輕,透過保險 信託機制以保單結合生前契約服務,強化生前契約的觀念,提高保險的附 加價值,同時擔任信託金保管銀行的保管費用,也由保險公司及保戶合理 分擔付費,讓保戶投保附加生前契約保單,可確保其喪葬的方式及固定的 價格,不會因通貨膨漲而漲價。

3. 保險結合生前契約,是消費者將可因此項保障而有身故後的殯葬禮儀 服務,不需額外購買生前契約服務,同時透過信託機制,未來不必擔心生 前契約公司的存廢。

4. 保險結合生前契約商品,是保險理賠金轉換殯葬禮儀服務,打破過去 終身壽險的保險金只能留給後代子孫使用的限制,讓保險不僅可以照顧自 己,也可以免除子孫負擔,透過保險結合的客製化殯葬禮儀服務選擇,可

以策劃自己人生最後一場畢業典禮,免除喪葬費用逐年高漲的煩惱。

透過保險規劃身後事的好處,是因為殯葬管理條例新制已經規定,業

者販售生前契約如預先收費,應將收費總額的 75%交付信託管理,但對民 眾而言,還是有 25%的資金曝露在風險下。如果客戶透過購買保險附加簽 訂保險金信託的方式,則不用擔心殯葬業經營問題。主要是藉由購買終身 壽險保單,將受益人連結信託機構,依信託契約將保險金運用於殯葬禮儀 服務費用,有別於其他生前契約產品。

據一項調查顯示 93%的民眾聽過生前契約,但僅有 13%的民眾買過生 前契約,其原因在於一般民眾對生前契約執行較不具信心。這項調查也顯 示,有購買生前契約意願之保險公司保戶佔 38%,與保險結合的生前契約 比一般傳統的生前契約更受到肯定,有 59%的民眾認為由保險公司銷售的 生前契約保單是較有保障的。(由於生前契約真正履約的時間可能須在 二、三十年以後,因此消費者選購生前契約時,需要評估殯葬業者的財務 結構是否能永續經營)

終身保險與生前契約結合則讓保險理賠轉化為實際服務的價值,一般 的保單只理賠金錢,保險結合生前契約,則是事先約定保戶在身故後,由 保險理賠的保額中,撥出固定金額,支付殯葬費用,對保戶來說,繳保險 費用是本來的支出,百年後再將保額轉為殯葬費用,不需先拿出錢來。最 重要的是可自己策劃人生最後一場的畢業典禮,免除子孫負擔、且避免最

後殯葬禮儀無法妥善安排的疑慮,透過保險結合客製化殯葬禮儀服務的選 擇,禮儀服務費用固定,客戶將可免除喪葬費用逐年高漲的煩惱。客戶投 保保險,只要預繳信託手續費,保戶不須再另外準備一筆錢購買生前契 約。且客戶愈早投保,保費愈便宜,不分年齡繳款均相同,而且保費繳款 方式更彈性,可以選擇月繳、年繳,也可以買 10 年期、20 年期或是終身,

但是單獨購買生前契約則需分一年至五年繳款。

四年前國內壽險業曾掀起一波與生前契約公司策略聯盟的熱潮,但經 過調查,這波熱潮並未替壽險公司業務員帶來明顯的收入。再者,壽險業 務員賣出這類生前契約初期只能領到少數的手續費,必須等到保戶身故後 才能領到佣金,也降低保險業務員銷售生前契約誘因。

目前國內與生前契約業者合作的壽險公司,包括富邦、國華、國寶、

康健、新光人壽等五家業者,模式是未來保險金給付時,將部分撥給生前 契約業者,使其提供殯葬禮儀服務、物品、車輛、冷殮、奠禮、火化、晉 塔等身後禮儀服務。五家保險公司中,除國寶人壽是與同一集團的國寶服 務公司合作,富邦、國華、康健、新光都是對外尋求異業結盟合作,富邦、

國華不約而同都與蓮華往生與金寶山合作,康健人壽則與金寶山合作,並 透過東森購物台通路行銷新光人壽則與陽光生命合作,鎖定 65 歲以上 的原保戶做延伸服務。

三、購買一般生前契約與保險結合生前契約的差異

一般生前契約與保險結合生前契約,可依繳費方式、繳費期間內履約時、

總繳金額、信託方式的比較(表2-3-1),發覺有許多的不同點;一般想要為 自己身後事提前預約作準備的人,大都會先去買生前契約,單獨購買一般 生前契約其繳費方式,必須要在1~5 年內繳清所有費用,不分年齡大小繳 納款均相同,以生前契約公司或個人名義與銀行約定 75%交付信託,繳費 期間內履約時再補足尾款,才可執行合約內容,一般市面上生前契約大約 是 15萬元至 50萬元,做為未來買方身故時,各種殯葬過程的服務支出。

而保險結合生前契約的方式是透過固定繳交保費,除了可以享受壽險的保 障,期滿又可以領回保險金,愈年輕買保費越便宜,而且保費繳款方式更 彈性,可以選擇月繳、季繳、半年繳、年繳,也可以買 10年期、20年期 定期或是終身,還可以分 10、20 年期繳費,信託方式則以被保險人名義 與銀行約定 100%合約金額自益信託,總繳保費金額小於或等於直接購買 生前契約的費用,繳費期間內履約時不需再繳任何費用,若身故則可確定 撥款給殯葬禮儀服務業者,更加有保障。

表2-3-1 保險結合生前契約與一般生前契約比較表 比較方式 保險結合生前契約 一般生前契約

繳費方式

投保壽險繳費年期繳費別方式,

(可分年繳、半年繳、季繳、月繳) 選擇性多,繳費輕鬆

可躉繳,或分期(1~5)年繳清

繳費期間 內履約時

不需再繳任何費用 需再補足尾款,才可執行合約內容

總繳金額

依保單年期及繳費別

總繳金額≦履約金額 總繳金額=履約金額 信託方式 以 被 保 險 人 名 義 與 銀 行 約 定

100%合約金額自益信託

以生前契約公司或個人名義與銀行 約定75%交付信託

資料來源:本研究編製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