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資料收集

1.填寫參與研究同意書

2.準父親填寫基本資料表、壓力知覺量表、陪產效能量表、夫妻親密感量表 3.準母親填寫基本資料表、壓力知覺量表、生產自我效能量表、夫妻親密感量表

常規護理衛教

準父親全程陪產

第二次資料收集-產後第二天

1.父親填寫壓力知覺量表、陪產效能量表、夫妻親密感量表、親子依附行為量表 2.母親填寫壓力知覺量表、生產自我效能量表、夫妻親密感量表

第三次資料收集-產後4~6

1.父親填寫夫妻親密感量表、親子依附行為量表 2.母親填寫夫妻親密感量表

結案

圖3-3 研究步驟流程

第九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收集資料包括:研究對象個人基本屬性調查表、準父親陪產壓力知覺量表、夫妻親 密關係、親子依附關係量表、生產自我效能量表,研究資料問卷結果予以編碼鍵入SPSS 20.0 統計軟體進行資料編碼、建檔及分析,依據研究目的及變項,如表3-1資料統計分析採用描 述性統計及推論性統計進行資料統計分析,檢定研究假設即各變項間之差異性,分述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

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之基本資料、相關資料之類別變項以次數分布及百分比描述;

連續變項以次數、百分比、平均值、標準差進行描述基本資料情形。

二、推論性統計

以下統計假設顯著水準定 p<.05。當兩組之準父親壓力知覺、陪產效能、夫妻親密感、

親子依附關係、準母親壓力知覺、準母親生產自我效能均以Normal P-P Plots及Normal Q-Q

Plots進行常態分佈分析,本研究測試結果資料為常態分布。

(一)獨立t檢定(Independent t test)

檢定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準父親及準母親基本資料、產科變項、新生兒變項之連續變項有 無顯著差異。檢定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準父親壓力知覺、準父親陪產效能量表、夫妻親密感、

親子依附關係、準母親壓力知覺、準母親生產自我效能。每個變項再進行t檢定時,先以Levene’s test檢定樣本之變異數,當Levene’s test之p值>.05時,表示樣本變異數具同質性,進行t檢 定之統計分析。

(二)卡方檢定(Chi-square)

檢定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準父親及準母親基本資料、產科變項、新生兒變項中之類別變項 兩組有無差異情形。

(三)配對t檢定(Paired t-test)

在準父親壓力知覺、準父親陪產效能量表,準母親壓力知覺及準母親生產自我效能,檢 定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在產前及產後第二天之連續變項有無顯著差異。在父親親子依附行為 檢定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在產後第二天及產後4-6週進行配對t檢定。

(四)單因子共變數分析(Analysis of convariance, ANCOVA)

在準父母親壓力知覺、夫妻親密關係、準母親生產自我效能及父親親子依附行為檢定實 驗組與對照組兩組以前測為共變項,分別依據產後第二天及產後4-6 週後測為依變項,先進 行組內回歸係數同質性檢定與變異數同質性檢定,均為同質後,再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表3-1 研究資料統計分析法

資料分析項目 統計方法

一、實驗組與對照組基本屬性之比較 描述性統計、獨立t檢定、卡方檢定 二、實驗組與對照組產科學變項之比較 描述性統計、獨立t檢定、卡方檢定 三、實驗組與對照組新生兒變項之比較 描述性統計、獨立t檢定、卡方檢定 四、實驗組與對照組準父親壓力知覺比較 獨立t檢定、Paired t檢定、ANCOVA 五、實驗組與對照組準母親壓力知覺比較 獨立t檢定、Paired t檢定、ANCOVA 六、實驗組與對照組準父親陪產效能之比較 獨立t檢定、Paired t檢定

陪產總效能之比較

陪產技巧及知識之比較

陪產能力的信心之比較

陪產感受之比較

陪產支持系統之比較

七、實驗組與對照組準父親對夫妻親密關係之比較 獨立t檢定、ANCOVA

關懷親密關係之比較

控制親密關係之比較

八、實驗組與對照組準母親對夫妻親密關係之比較 獨立t檢定、ANCOVA

關懷親密關係之比較

控制親密關係之比較

九、實驗組與對照組準母親生產自我效能之比較 獨立t檢定、Paired t檢定、ANCOVA

結果期望自我效能之比較

效果期望自我效能之比較

十、實驗組與對照組父親親子依附關係之比較 獨立t檢定、Paired t檢定、ANCOVA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本研究介入是以自我效能理論為基礎之「準父親陪產方案」,探討產前準父親陪產方案 對準父親陪產壓力、陪產效能、夫妻親密感、初為人父親子依附關係及準母親生產壓力及生 產自我效能之成效。研究結果如下。

第一節 研究對象的基本屬性

本研究收案樣本數計108對準父母親,共招募54對實驗組、54對對照組,其中排除剖 腹生產11對(產程遲滯9對、胎兒窘迫2對)、家中生產1對、準父親未陪產3對、新生兒 轉新生兒加護病房或中重度病房2對、新生兒週數< 37週1人、問卷未回收2對,最後完成 88對父母親、實驗組46對、對照組42對,共流失20對,樣本流失率18.5%(如圖4-1)。

符合準父親陪產方案收案條件者 (N = 108)

收案

隨機分派

實驗組 (n = 54) 接受準父親陪產方案

對照組 (n = 54) 接受常規護理衛教 分派

流失個案 (n = 8) 原因 :

1.因產程遲滯剖腹產 (n = 4)

2.因剖腹產胎兒窘迫 (n = 2)

3.家中生產(n = 1) 4.先生未陪產 (n = 1)

流失個案(n = 12) 原因:

1.因產程遲滯剖腹產 (n = 5)

2.新生兒轉加護病房 (n = 2)

3.新生兒週數< 37 週 (n = 1) 4.先生未陪產 (n = 2)

5.問卷未回(n = 2) 追蹤

排除資料分析數(n = 0)

符合收案條件資料分析(n = 46/54)

排除資料分析數(n = 0)

符合收案條件資料分析(n = 42/54) 分析

圖4-1 研究對象流失及原因一覽表

本收案研究對象的分布在父親及母親基本屬性、各研究變項包括準父、母親的壓力知 覺、父親陪產效能、夫妻親密感、準母親生產自我效能及父親初為人父親子依附關係,研究 對象兩組以獨立t檢定並以Levene’s t est檢定樣本之同質性(p>.05),因而相關研究變項皆 採變異數相等獨立t檢定統計之差異性。

一、父親之基本屬性

表4-1呈現88位父親的基本屬性分布狀況,在基本變項年齡(t = -1.14)、結婚年數(t = -1.55)、宗教信仰(χ2 = .15)、教育程度(χ2 = 2. 07)、職業(χ2 = 2.55)、家庭收入(χ2 = 7.88)、 計畫中懷孕(χ2 = .03)等變項之差異性,比較兩組在基本資料均無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p

> .05),其中僅以家庭收入具統計顯著差異(p < .05)。

88位父親的基本屬性分布狀況,年齡分布平均年齡為32.87(SD = 5.02);在結婚年數平均

為1.72(SD = 1.40);在宗教信仰方面以無宗教信仰(n = 48, 54.5%)居多;教育程度分為三

個層級:高中職及以下、專科、大學以上,以大學以上分布佔居多(n = 55, 62.5%);職業共 分五個類別:軍公教職、商業、工業、服務業、無,兩組平均以工業(n = 31, 35.2%)及服務

業(n = 31, 35.2%)為主;家庭平均月收入分為三個類別:5萬以下、5萬~10萬以下、10萬以

上,以5萬~10萬以下佔居多(n = 56, 63.6%)。

父親的相關變項分布狀況,兩組準父親多數表示此胎為計劃中懷孕(n = 74, 84.1%);多 數獲得陪產資訊來源(n = 75, 85.2%)、其中以親朋好友居多(n = 44, 50.0%),在獲得陪產資訊 來源親朋好友(χ2 = .18)、報章雜誌(χ2 = .53)、網路資訊(χ2 = .24)、醫護人員(χ2 = .55)等 變項之差異性,兩組均無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p > .05)(表4-1)。

表4-1實驗組與對照組準父親基本屬性比較表(N = 88)

實驗組(n = 46) 對照組(n = 42) 合計(N = 88)

變項 n(%) n(%) N (%) χ2/t p

年齡(M ± SD) 33.46 ± 4.35 32.24 ± 5.65 32.87 ± 5.02 -1.14 .26 結婚年數(M ± SD) 1.93 ± 1.56 1.48 ± 1.17 1.72 ± 4.40 1.55 .13

宗教信仰 .152 .70

無 26(56.5%) 22(54.4%) 48 (54.5%)

有 20(43.5%) 26(47.6%) 40 (45.5%)

教育程度 2.07 .36

高中職及以下 10(21.7%) 14(33.3%) 24 (27.3%)

專科 4(8.7%) 5(11.9%) 9 (10.2%)

大學及以上 32(69.6%) 23(54.8%) 55 (62.5%)

職業 2.55 .64

軍公教職 7(15.2%) 3( 7.1%) 10 (11.4%)

商 8(17.4%) 7(16.7%) 15 (17.0%)

工 15(32.6%) 16(38.1%) 31 (35.2%)

服務業 16(34.8%) 15(35.7%) 31 (35.2%)

無 0(0%) 1( 2.4%) 1 (1.1%)

家庭平均月收入 7.88 .02

5萬以下 6(13.0%) 16(38.1%) 22 (25.0%)

5萬~10萬以下 35(76.1%) 21(50.0%) 56 (63.6%)

10萬以上 5(10.9%) 5(11.9%) 10 (11.4%)

計畫中懷孕 .03 .85

是 39(84.8%) 35(83.3%) 74 (84.1%)

否 7(15.2%) 7(16.7%) 14 (15.9%)

獲得陪產資訊 1.17 .28

是 41(89.1%) 34(81.0%) 75 (85.2%)

否 5(10.9%) 8(19.0%) 13 (14.8%)

陪產資訊(複選)

親朋好友 22(47.8%) 22(52.4%) 44 (50.0%) .18 .67

報章雜誌 8(17.4%) 5(11.9%) 13 (14.8%) .53 .47

網路資訊 10(21.7%) 11(26.2%) 21 (23.9%) .24 .80

醫護人員 20(43.5%) 15(35.7%) 35 (39.8%) .55 .46

註:為Fisher Exact test 二、母親之基本屬性

表4-2呈現88位母親的基本屬性分布狀況,在基本變項(t = -1.49)、宗教信仰(χ2 = .002)、

等變項之差異性,兩組均無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p > .05),其中僅以教育程度具統計顯著差 異(p < .05)。

88位母親的基本屬性分布狀況,年齡分布平均年齡為30.31(SD = 5.17);在宗教信仰方 面兩組平均以無宗教信仰(n = 48, 54.5%)居多;教育程度分為三個層級:高中職及以下、專 科、大學以上,以大學以上分布佔居多(n = 58, 65.9%);職業共分六個類別:軍公教職、商 業、工業、服務業、無,職業分布以服務業為主(n = 37, 42.0%);此胎大多數為計劃中懷孕 者(n = 73, 83.0%)。

母親的相關變項分布狀況,多數準母親獲得生產資訊來源(n = 84, 95.5%)、其中以網路

資訊(n = 55, 62.5%)居多,研究者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在獲得陪產資訊來源親朋好友(χ2 =

4.55)、報章雜誌(χ2 = 2.33)、網路資訊(χ2 = .30)、醫護人員(χ2 = .62)等變項之差異性,兩 組均無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p > .05),其中僅以親朋好友具統計顯著差異(p < .05)。 三、產科學資料

產科學屬性分佈,在催生藥物(χ2 =5.95)、硬脊膜外麻醉(χ2 =14.58)、器械輔助(χ2 =.17)、 產檯肌膚接觸(χ2 =2.62)、恢復室肌膚接觸(χ2 =1.59)等變項差異性,兩組均無達到統計上 顯著差異(p > .05),其中僅以催生藥物、硬脊膜外麻醉具統計顯著差異(p < .05)。

在催生藥物方面,兩組母親在待產期間多數有使用(n = 65, 73.9%),實驗組(n = 39, 84.8

%)明顯高於對照組(n = 26, 61.9%);在硬脊膜外麻醉方面,兩組母親多數選擇使用(n = 63,

71.6%),實驗組(n = 41, 89.1%)明顯高於對照組(n = 22, 52.4%);在器械輔助生產方面,

兩組母親約有52.3%使用器械輔助生產(n = 46);在產檯肌膚接觸方面,實驗組執行產檯肌

膚接觸(n = 44, 95.7%)高於對照組(n = 36, 85.7%);在恢復室持續肌膚接觸,實驗組(n = 27,

58.7%)高於對照組(n = 19, 45.2%)。

表4-2 實驗組與對照組準母親基本屬性比較表(N = 88)

實驗組(n = 46) 對照組(n = 42) 合計(N = 88)

變項 n(%) n(%) N (%) χ2/t p

年齡(M ± SD) 31.09 ± 4.44 29.45 ± 5.80 30.31 ± 5.17 -1.49 .14

宗教信仰 .00 .97

無 25(54.3%) 23(54.8%) 48 (54.5%)

有 21(45.7%) 19(45.2%) 40 (45.5%)

教育程度 7.10 .03

高中職及以下 7 ( 15.2%) 11( 26.2%) 18( 20.5%)

專科 3(6.5%) 9(21.4%) 12 (13.6%)

大學及以上 36( 78.3%) 22(52.4%) 58 (65.9%)

職業 2.32 .68

軍公教職 4(8.7%) 6(14.3%) 10 (11.4%)

商 12(26.1%) 6(14.3%) 18 (20.5%)

工 4(8.7%) 4(9.5%) 8 (9.1%)

服務業 19(41.3%) 18(42.9%) 37 (42.0%)

無 7(15.2%) 8(19.0%) 15(17.0%)

計畫中懷孕 1.09 .30

是 40(87.0%) 33(78.6%) 73 (83.0%)

否 6(13.0%) 9(21.4%) 15 (17.0%)

獲得生產資訊 .87 .62

是 43(93.5%) 41(97.6%) 84(95.5%)

否 3(6.5%) 1(2.4%) 4 (4.5%)

生產資訊(複選)

親朋好友 18(39.1%) 26(61.9%) 44 (50.0%) 4.55 .03

報章雜誌 25(54.3%) 16(38.1%) 41(46.6%) 2.33 .13

網路資訊 30(65.2%) 25(59.5%) 55 (62.5%) .30 .58

醫護人員 29(63.0%) 23(54.8%) 52(59.1%) .62 .43

催生藥物 5.95 .02

是 39(84.8%) 26(61.9%) 65 (73.9%)

否 7(15.2%) 16(38.1%) 23 (26.1%)

硬脊膜外麻醉 14.58 .00

是 41(89.1%) 22(52.4%) 63(71.6%)

否 5(10.9%) 20(47.6%) 25 (28.4%)

器械輔助 .17 .68

是 25(54.3%) 21(50.0%) 46(52.3%)

否 21(45.7%) 21(50.0%) 42(47.7%)

產檯肌膚接觸 2.62 .15

是 44(95.7%) 36(85.7%) 80(90.9%)

否 2(4.3%) 6(14.3%) 8(9.1%)

恢復室肌膚接觸 1.59 .20

是 27(58.7%) 19(45.2%) 46(52.3%)

四、新生兒資料

新生兒基本屬性分佈,新生兒出生週數(t = .64)、出生體重(t = .70)、新生兒性別(χ2 =

.17)、Apgar scores第一分鐘(t = -.51)、Apgar scores第五分鐘(t = .50)等變項之差異性,兩

組均無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p > .05)。

兩組新生兒出生週數平均為38.80(SD = .86),實驗組平均為38.74(SD = .95)、對照組

平均為38.86(SD = .75);出生體重平均3076.02公克(SD = 312.02),實驗組平均為3053.48

(SD = 274 .94)、對照組平均為3100.71(SD = 349.90);兩組新生兒性別以女嬰(n = 46, 52.3

%)居多,男嬰(n = 42, 47.7%);新生兒出生Apgar scores第一分鐘平均8.97分(SD = .24)、 第五分鐘平均9.97分(SD = .18)。

表4-3 實驗組與對照組新生兒基本屬性比較表(N = 88)

實驗組(n = 46) 對照組(n = 42) 合計(N = 88)

變項 (M ± SD) (M ± SD) (M ± SD) χ2/t p

出生週數 38.74 ± .95 38.86 ± .75 38.80 ± .86 .64 .52

出生體重 3053.48 ± 274.94 3100.71 ± 349.90 3076.02 ± 312.02 .70 .48

性別 .17 .68

男 21(45.7%) 21(50.0%) 42(47.7%)

女 25(54.3%) 21(50.0%) 46(52.3%)

Apgar scores

1分鐘 8.98±.15 8.95±.31 8.97±.24 -.51 .61

5分鐘 9.96±.21 9.98±.15 9.97±.18 .50 .62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