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研究對象及取樣條件

本次研究對象以立意取樣。依據人類發展學,11歲學童已有良好控制自己 的身體活動或運動技巧,並已能領略較複雜的體積保留概念,故以台北市某國 小五年級為研究對象。

五年級學生人數共144人,完成問卷者133人,流失率11/144(7.6%);體位 班人數23人,排除亦是體育班人數6人共計17人;體育班人數18人,資料收集為 普查並採用發放紙本問卷的方式,再將資料輸入電腦做分析。

一、 取樣條件

(一)收案條件

1. 國小五年級經健康管理系統篩檢為體位過重與肥胖之學童。

2. 填寫參加意願書,願意配合研究計畫,參加飲食教育及運動課程者。

(二)排除條件

1. 已在規律運動者,如:體育班、校隊學童。

第四節 資料分析及處理

本研究以SPSS 19.0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各項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所有資料

顯著水準定為p< .05。

一、 描述性統計

建立研究對象各項基本資料,並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值、標準差描 述研究對象各項基本資料的分布情形,以卡方檢定(χ2 test)和Kruskal Wallis 檢 定進行人口學特性各變項中的同質性檢測。

二、 推論性統計

(一)Wilcoxon Signed Ranks Test:考驗飲食教育與運動課程介入前及介入 後,一般班、體位班與體育班三組學童在身體質量指數的變化和體位 班運動與飲食知識、飲食行為等項目的差異情形。

(二)Kruskal Wallis Test:用以比較人口學特性中一般班、體位班與體育班 三組學童的身體質量指數和考驗三組研究個案運動與飲食知識、飲食 行為的差異情形。

(三)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分析國小五年級學童共二學年 四學期身體質量指數和運動與飲食知識、飲食行為之相關性。

第肆章 研究結果

本章主要瞭解學童人口學特性、研究介入措施對於學童身體質量指數和運 動與飲食知識、飲食行為的成效分析以及國小五年級學童共二學年四學期身體 質量指數和運動與飲食知識、飲食行為之相關性。

共分為三節討論,包括1.研究個案人口學特性之描述與比較、2.介入措施對 於學童身體質量指數和運動與飲食知識、飲食行為的成效分析及3.國小五年級 學童共二學年四學期身體質量指數和運動與飲食知識、飲食行為之相關。

本研究先以Kolmogorov Smirnov常態檢定來判斷研究個案是否為常態分 布,呈現於表4-1。

4-1 學童身體質量指數和運動與飲食知識、飲食行為分析(N=133

Kolmogorov Smirnov P值 身體質量指數

(前測)

0.127 < .001** 非常態分佈

運動與飲食知識

(前測)

0.159 < .001** 非常態分佈

飲食行為(前測) 0.065 .20 常態分佈

*p< .05、**p< .01、***p< .001

本研究最主要的變項為學童身體質量指數、運動與飲食知識、飲食行為,

故以Kolmogorov Smirnov常態檢定身體質量指數、運動與飲食知識、飲食行為

等前測資料,結果呈現身體質量指數(前測)與運動與飲食知識(前測)皆違 反常態分布,不接受常態分布之虛無假設。個案資料故使用無母數統計方式進 行統計分析。

本表所指之「運動與飲食知識」為問卷題目II-7~II-9、III-1~III-7的 總和,其中II-7、II-9、III-3、III-7為反向題;「飲食行為」為問卷題目IV-1

~IV-10、V-7~V-14的總和,其中V-11、V-12、V-14為反向題。反向題在SPSS

析;本問卷所有題目皆以分數數值做計算。

本研究之問卷及其操作型定義分別列於附件一、二。

第一節 研究個案人口學特性之描述與比較

本節描述研究個案之性別、運動次數、運動時間、運動地點、有無固定運 動時間、飲食型態、主要烹食者、家中使用油類、外食主要選擇、外食是否會 挑選健康餐廳、健康飲食餐廳交通是否方便、健康飲食餐廳價錢是否合理、家 中有無罹患慢性病、慢性病種類及身體質量指數等人口學變項之分布情形,並 以卡方檢定(χ2 test)和Kruskal Wallis Test進行一般班、體位班與體育班三組 學童在人口學特性各變項中的同質性檢測。研究個案人口學特性描述與分析說 明如下,資料表格整理於表4-1-1:

一、 性別

所有參與研究個案在性別部份女生多於男生,男生61人(佔45.9%),女生

72人(佔54.1%)。在體位班與體育班中,都以男生居多,分別為9人(佔52.9%)

及14人(佔77.8);而在一般班中,則以女生居多,為60人(佔61.2%)。在經

卡方檢定(χ2 test)結果得知三組在『性別』變項中呈現顯著差異(χ2 = 9.71,

p值= .008)。 二、 運動次數

研究個案在運動次數的分布上,三組均以「三次及以上」居多,一般班60

人(佔61.2%),體位班10人(佔58.8%),體育班18人(佔100%)。經卡方檢

定(χ2 test)結果發現三組在『運動次數』變項分布上呈現顯著差異(χ2

12.69,p值= .013)。 三、 運動時間

研究個案運動時間的分布上,在一般班中,「15~30分鐘」47人(佔48.0%);

體位班中,「15~30分鐘」與「30~60分鐘」皆為7人(佔43.8%)多於「60 分鐘以上」的2人(佔12.5%);體育班中,「60分鐘以上」13人(佔72.2%)。

在經卡方檢定(χ2 test)對於此變項的同質性檢測結果發現三組在『運動時間』

變項分布上呈現顯著差異(χ2 = 28.02,p值 < .001)。

研究個案在運動地點的分布上,在三組研究個案中,皆以「學校」居多,

分別為一般班52人(佔53.1%)、體位班11人(佔68.8%)及體育班13人(佔

72.2%)。在經卡方檢定(χ2 test)對於此變項的同質性檢測結果發現三組在『運

動地點』變項分布上並沒有顯著差異(χ2 = 7.27,p值= .296)。 五、 有無固定運動時間

研究個案在一般班及體位班中,以「無」為最多,分別是62人(佔64.6%)

及11人(佔64.7%);體育班中,則是以「有」11人(佔61.1%)為最多。而在

經卡方檢定(χ2 test)對於此變項的同質性檢測結果發現三組在『有無固定運 動時間』變項的分布上未達顯著差異(χ2 = 4.32,p值= .115)。

六、 飲食型態

三組研究個案在飲食型態上皆以「葷食」為最多,分別為在一般班中的91

人(佔92.9%)、體位班中的15人(佔88.2%)及體育班的18人(佔100%)。

而在經卡方檢定(χ2 test)對於此變項的同質性檢測結果發現三組在『飲食型 態』變項的分布上未達顯著差異(χ2 = 2.00,p值= .368)。

七、 主要烹食者

研究個案,三組皆以「母親」居多,分別為一般班62人(佔63.3%)、體位 班10人(佔58.8%)及體育班8人(佔44.4%)。而在經卡方檢定(χ2 test)

對於此變項的同質性檢測結果發現三組在『主要烹食者』變項的分布上未達顯 著差異(χ2 = 4.92,p值= .554)。

八、 家中使用油類

研究個案家中使用油類的分布上,三組皆以「植物油」居多,分別為一般 班86人(佔88.7%)、體位班17人(佔100%)及體育班18人(佔100%)。在 經卡方檢定(χ2 test)對於此變項的同質性檢測結果發現三組在『家中使用油 類』變項的分布上並沒有顯著差異(χ2 = 4.33,p值= .115)。

九、 外食主要選擇

分別為37人(佔37.8%)及8人(佔47.1%);體育班部分則是以「速食」居多,

為7人(佔38.9%)。在經卡方檢定(χ2 test)對於此變項的同質性檢測結果發

現三組在『外食主要選擇』變項的分布上並沒有顯著差異(χ2 = 12.96,p

= .226)。

十、外食是否會挑選健康餐廳

研究個案外食是否會挑選健康餐廳主要選擇的分布上,三組皆以「是」居 多,分別為一般班73人(佔78.5%)、體位班14人(佔87.5%)及體育班13人

(佔72.2%)。在經卡方檢定(χ2 test)對於此變項的同質性檢測結果發現三組

在『外食是否會挑選健康餐廳』變項的分布上並沒有顯著差異(χ2 = 1.19,p 值= .551)。

十一、健康飲食餐廳交通是否方便

研究對象對健康飲食餐廳交通是否方便主要選擇的分布上,三組皆以「是」

居多,分別為一般班84人(佔85.7%)、體位班14人(佔82.4%)及體育班16

人(佔88.9%)。在經卡方檢定(χ2 test)對於此變項的同質性檢測結果發現三

組在『健康飲食餐廳交通是否方便』變項的分布上並沒有顯著差異(χ2 = 0.31, p值= .859)。

十二、健康飲食餐廳價錢是否合理

研究對象對健康飲食餐廳價錢是否合理主要選擇的分布上,三組皆以「是」

居多,分別為一般班82人(佔83.7%)、體位班14人(佔82.4%)及體育班16

人(佔88.9%)。在經卡方檢定(χ2 test)對於此變項的同質性檢測結果發現三

組在『健康飲食餐廳價錢是否合理』變項的分布上並沒有顯著差異(χ2 = 0.36, p值= .835)。

十三、家中有無罹患慢性病

研究個案對家中有無罹患慢性病的主要選擇的分布上,三組皆以「無」居 多,分別為一般班76人(佔77.6%)、體位班14人(佔82.4%)及體育班12人

(佔70.6%)。在經卡方檢定(χ2 test)對於此變項的同質性檢測結果發現三組

在『家中有無罹患慢性病』變項的分布上並沒有顯著差異(χ2 = 0.69,p

= .709)。

十四、慢性病種類

研究對象對家中罹患慢性病者的慢性病種類主要選擇的分布上,在一般班 及體育班中,「糖尿病」居多,分別為11人(佔55.0%)及3人(佔60%);而 在體位班中,「高血壓」為2人(佔100%)。經卡方檢定(χ2 test)對於此變 項的同質性檢測結果發現三組在『慢性病種類』變項分布上並沒有顯著差異(χ2

= 11.31,p值= .185)。 十五、身體質量指數

研究對象平均身體質量指數分別為一般班17.43 ± 3.11、體位班23.97 ± 2.20、體育班18.83 ± 3.36,在經由Kruskal Wallis Test分析結果發現三組在『身 體質量指數』變項中有顯著差異(χ2 = 36.74,p值< .001)。

在本研究人口學特性方面,只有在性別(χ2 = 9.71,p值= .008)、運動 次數(χ2 = 12.69,p值= .013)、運動時間(χ2 = 28.02,p值< .001)與身 體質量指數上有顯著差異(χ2 = 36.74,p值< .001),其他部分經χ2 分析則皆 無顯著差異。

4-1-1 研究個案人口學特性描述與比較 (N=133)

變項

一般班 (n=98)

體位班 (n=17)

體育班

(n=18) χ2 p

n (%) n (%) n (%)

性別 9.71 .008**

男 38 (38.8) 9 (52.9) 14 (77.8)

女 60 (61.2) 8 (47.1) 4 (22.2)

運動次數 12.69 .013*

一次 4 (4.1) 2 (11.8) 0 (0.0)

二次 34 (34.7) 5 (29.4) 0 (0.0)

三次及以上 60 (61.2) 10 (58.8) 18 (100)

運動時間 28.02 < .001***

15~30分鐘 47 (48.0) 7 (43.8) 0 (0.0) 30~60分鐘 33 (33.7) 7 (43.8) 5 (27.8) 60分鐘以上 18 (18.4) 2 (12.5) 13 (72.2)

運動地點 7.27 .296

公園 17 (17.3) 3 (18.8) 4 (22.2)

學校 52 (53.1) 11 (68.8) 13 (72.2)

活動中心 7 (7.1) 0 (0.0) 1 (5.6)

其他 22 (22.4) 2 (12.5) 0 (0.0)

有無固定運動時間 4.32 .115

無 62 (64.6) 11 (64.7) 7 (38.9)

有 34 (35.4) 6 (35.3) 11 (61.1)

飲食型態 2.00 .368

素 7 (7.1) 2 (11.8) 0 (0.0)

葷 91 (92.9) 15 (88.2) 18 (100)

主要烹食者 4.92 .554

母親 62 (63.3) 10 (58.8) 8 (44.4)

祖母 18 (18.4) 4 (23.5) 7 (38.9)

外傭 4 (4.1) 1 (5.9) 0 (0.0)

其他 14 (14.3) 2 (11.8) 3 (16.7)

家中使用油類 4.33 .115

植物油 86 (88.7) 17 (100) 18 (100)

動物油 12 (11.3) 0 (0.0) 0 (0.0)

*p< .05、**p< .01、***p< .001 統計方法:卡方分析

4-1-1 研究個案人口學特性描述與比較 (N=133) () 變項

一般班 (n=98)

體位班 (n=17)

體育班

(n=18) χ2 p

n (%) n (%) n (%)

外食主要選擇 12.96 .226

速食 10 (10.2) 1 (5.9) 7 (38.9)

自助餐 37 (37.8) 8 (47.1) 5 (27.8)

快炒 19 (19.4) 2 (11.8) 2 (11.1)

麵食 20 (20.4) 4 (23.5) 3 (16.7)

便利商店便當 11 (11.2) 2 (11.8) 1 (5.6)

其他 1 (1.0) 0 (0.0) 0 (0.0)

外食是否會挑選健康餐廳 1.19 .551

否 20 (21.5) 2 (12.5) 5 (27.8)

是 73 (78.5) 14 (87.5) 13 (72.2)

健康飲食餐廳交通是否方便 0.31 .859

否 14 (14.3) 3 (17.6) 2 (11.1)

是 84 (85.7) 14 (82.4) 16 (88.9)

健康飲食餐廳價錢是否合理 0.36 .835

否 16 (16.3) 3 (17.6) 2 (11.1)

是 82 (83.7) 14 (82.4) 16 (88.9)

家中有無罹患慢性病 0.69 .709

無 76 (77.6) 14 (82.4) 12 (70.6)

有 22 (22.4) 3 (17.6) 5 (29.4)

慢性病種類 11.31 .185

糖尿病 11 (55.0) 0 (0.0) 3 (60.0)

高血壓 8 (30.0) 2 (100) 0 (0.0)

痛風 1 (5.0) 0 (0.0) 0 (0.0)

糖尿病+高血壓 1 (5.0) 0 (0.0) 2 (40.0)

心臟病 1 (5.0) 0 (0.0) 0 (0.0)

Mean±SD Mean±SD Mean±SD χ2 p

BMI# 17.43±3.11 23.97±2.20 18.83±3.36 36.74 < .001***

*p< .05、**p< .01、***p< .001

統計方法:卡方分析;#:Kruskal Wallis Test

第二節 身體質量指數和運動與飲食知識、飲食行為前後改變情形

本節主要探討飲食教育與運動課程對於國小五年級體位過重與體位肥胖學 童身體質量指數和運動與飲食知識、飲食行為前後測變化情形,經描述性統計 分析所得平均數、標準差與前後差異,並以Wilcoxon Signed Ranks Test考驗研 究介入前後兩次測量值差異情形。

體位班學童「運動與飲食知識」介入成效分析整理於表4-2-1、體位班學童

「飲食行為」介入成效分析整理於表4-2-2、不同班別學童「身體質量指數」介 入成效整理於表4-2-3。另以Kruskal Wallis Test分析不同班別學童「運動與飲食 知識」的差異整理於表4-2-4、不同班別學童「飲食行為」的差異整理於表4-2-5。

由表4-2-1可得知,在各個變項後測與前測差異部分,「BMI的正常範圍是

20到26」、「不良的飲食習慣常常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導因」、「選對食物與提升體 力及注意力是具有相關性」、「飲食中三低一高是指高血壓、低油、低鹽、低糖」

等變項皆是前測優於後測;而在「進入體內的正常熱量大於消耗往往是造成肥 胖的原因」、「運動333是每天運動三次,每次運動3小時,心跳達到一分鐘130 下」、「健康飲食金字塔的最底層是五榖類」、「飲食紅綠燈中,紅燈的食物是絕 對不可以攝取的」、「飲食紅綠燈的綠燈表示」、「健康五蔬果是表示」等部分變 項,皆為後測優於前測;整體而言,體位班學童『運動與飲食知識』為前測優 於後測,但所有變項皆未達統計差異。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