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的資料收集工具包括護理人員個人基本資料表、APACHE II量表、

護理人員工作壓力量表,茲依序說明。

一、護理人員個人基本資料表

護理人員基本資料表由研究者參考文獻編製,包括性 別、年齡、婚姻、年資、

教育程度、照顧病人數、自覺身心狀況、相關工作訓練、職務、進修、進階、班別、

輪班、執照別、受聘職位、醫院層級等項目,由受試者自行由相對應的欄位勾選(見 附錄一)。

二、APACHE II量表

本研究應用由Kanus 等於1985年發表之APACHE II量表評估病人疾病嚴重 度,APACHE II 量表使用12個變項計分,包括:體溫、心跳、平均動脈壓、呼吸 速率、吸入氧氣分壓、動脈PH值、血清鈉、血清鉀、血清肌酸酐、血比容、白血 球數、Glasgow coma score、慢性健康以及年齡,分數範圍為0到71分,分數愈高 表示病人疾病嚴重度愈嚴重,死亡率就愈高(Knaus, Drapcr, Wagner, & Zimmerman,

1985)。APACHE II 內容分成三部份:

(一)、急性生理分數(APS)由十二項生理指標構成,評估入住加護病房病人24小時 內最差的生理狀況。計分方式視檢驗數據高低給予1至4分,無任何檢驗 數據則以零分計算,內容包括下列項目:

1.心臟血管系統:平均動脈壓、心率。

2.呼吸系統系統:呼吸速率、氧合作用(A-a O2 difference or PaO2)動脈血 液酸鹼值,當沒有動脈血液分析資料時(包括pH、

PaO2、PaCO2),則測量血清重碳酸根離子濃度 (bicarbonate HCO3-)。

32

3.血中離子濃度:鈉離子、鉀離子、肌酸酐,若病人發生急性腎衰竭則肌 酸酐分數加倍。

4.血液部份:血比容、白血球數。

5.體溫;以測量直腸溫度為基準(°C)。

6.意識狀況:以目前的Glasgow昏迷指數與清醒分數15分之差。

(二)、年齡:各年齡層的分數如下:年齡在44歲以下得分為0分,年齡在45至54 歲得分為2分,年齡在55至64歲得分為3分,年齡在65至74歲得分為5 分,年齡在75歲以上得分為6分,年齡愈大,疾病嚴重程度得分越高。

(三)、慢性健康分數:如果病人住院前有嚴重器官系統功能不全或免疫機能不全 的病史,則視情況給予2至5分,若症狀輕微及病況穩定可 承受選擇性手術的病人給2分,病況嚴重無法進行手術或 需緊急手術的病人給予5分。而器官系統功能不全或免疫 機能不全的症狀必須顯明,且符合下列標準:肝臟切片證 實肝硬化和門靜脈高壓,包括有上消化道出血導因於門靜 脈高壓或肝衰竭/腦病變/昏迷等過去病史(林、謝,1999) (見 附錄二)。

APACHE Ⅱ 由Knaus 等人蒐集1979至1981年美國13所醫學中心加護單位

5815個重症病人的得分與預後,發現分數和重症病人死亡率呈正相關,此研究中之 信度檢測,以所有生理資料之觀察者間的信度測試達96%的一致性(r = .95,

sensitivity = 97%),特異度達87%,顯示APACHE II 為具良好信效度之工具,經統

計分析發現:1.APACHE II 分數可以預測死亡率,為加護中心廣泛應用,分數每上 升5分,病人最終的住院死亡率呈有意義的增加,分數每上升0到4分病人最終的 住院死亡率上升2%,5至9分為4%,10至14分為7%,15至19分為12%,20

33

至24分為27%,25至29分為35%,30至34分為73%,35分以上為88%;2.APACHE II預測的死亡率會因疾病不同而有所不同,如APACHE II 分數同為10至19分,鬱 血性心衰竭病人的死亡率是13%,而敗血性休克的病人死亡率則為26%高出一倍 (Knaus, Draper, & Wagner, 1985;Knaus et al., 1981)。

三、護理人員壓力量表 (一)、量表的結構

護理人員壓力量表由學者蔡欣玲翻譯Benoliel 等人(1990)發展之Nurse

Work Stress Questionnaire,共有43個項目以了解臨床護理人員對於工作場所所

面臨的壓力狀況,量表以因素負荷量0.4為切點,依負荷量分數之高低將之歸 類,共歸納分出4個因素:個人反應(16題)、工作關注(13題)、勝任(11題)、無 法完成私人工作(3題)等。

1.工作關注:第一部份第1至12題及第2部份第一題為工作關注層面,為

針對照顧病人與醫生、家屬所產生的溝通問題,個人對專業 的期許以及評估醫療體系作業的情形,其中有三個項目皆與

「時間不夠」有關,充份反應現代護理人員處於自身期許與 各種時間限制之衝突,例如:「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該做的 事」、「時間不夠用」、「不易讓醫師了解自己的意思」。

2.個人反應:第二部份第2、3、6、7、8、10、11、12、13、14、15、16、

18、22、23、24題為個人反應層面;為護理人員針對護理工

作所產生的負面身心反應,例如:「我覺得情緒不穩」、「我曾 經覺得疲倦」、「我覺得氣餒」。

3.勝任:第二部份第4、5、9、17、19、20、21、28、29、30、31題為勝

任層面,針對護理人員對滿足於完成工作與個人之專業能力,增

34

加對個人專業能力之肯定,例如:「我能夠完成自己預期的護理 工作」、「我覺得很有自信」、「我能圓滿完成能力範圍內的工作」。

4.無法完成私人工作:第二部份第25、26、27題為無法完成私人工作層面,

了解現代人生活上常有的惱人小事,也為個人與環境 互動中的另一種壓力表現,如「我的衣服該洗卻未 洗」、「我的物品該購而未購」、「我的家(房間)需清理 而未清理」等。

(二)、計分方式

本研究中本量表計分方式採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s)五分法計分,四個面 向的總分為43至215分,得分愈高者表示工作壓力愈大。計分方法如下:

1.工作關注層面是評估自我期許與時間的壓力感受,「1」代表無,「5」代表重。

2.個人反應是護理人員針對護理工作所產生的負面身心反應,「1」代表無,「5」

代表重。

3.勝任層面是正向的自我肯定,因此選項數值越小的表示壓力越大,需倒轉計 分,因此「1」在計分時需轉換成「5」、「2」轉換成「4」、「3」維持「3」、「4」

轉換成「2」、「5」轉換成「1」。

4.無法完成私人工作層面,以最近一週個人的工作情形,圈選最接近自己工作壓 力的程度,「1」代表無,「5」代表十分接近。

(三)、效度

本量表是測量護理人員最近一週壓力狀況,針對台灣某醫學中心511位護 理人員進行工作壓力探討,以因素分析方法量表之結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

共萃出四個因素,分別為個人反應、工作關注、勝任以及無法完成私人工作等 四個因素,四個因素解釋總變異量為80.1%,每項因素之內在一致性Cronbach α

35

皆在 .84以上,顯示本量表頗能反應台灣護理人員之壓力。由四個因素之內容 來看,涵蓋了護理人員與環境互動的結果,包括對醫療環境評估、個人專業能 力之期許,以及面對兩者衝突之身心反應,由此反映此量表的互動理論基礎 (蔡、陳,1996)。

(四)、信度

蔡欣玲教授邀請兩位博士資格專家將護理人員壓力量表譯為中文,並由13 位在美國進修護理碩士學位,具中、英雙語能力之護理人員,檢測其中、英文 版量表之一致性,結果皮爾森係數在 .7以上的有39項,8項未達 .7,修定後 再針對138位護理人員作測試,問卷整體的Cronbach's α 為 .93,顯示有良好的 內在一致性(蔡,1994)。然後,再以41名護理人員測試後收集資料進行各向度 分析,各個向度的Cronbach’s α 值介於 .79至 .95,皆符合多數學者對Cronbach’s α之建議值在 .70至 .90間。其問卷整體內在一致性Cronbach’s α 值逹 .93,顯 示具短時間的穩定性及良好的內在一致性(蔡、陳,1996)。正式問卷施測於台北 某醫學中心(不包括副護理長以上人員、感控人員、各科部研究者),以系統抽樣 抽取569人發放問卷,回收511份問卷(回收率為90%),結果測得本量表四項因 素內在一致性之Cronbach’s α 值皆逹 .84以上,分數越高表示壓力越大,顯示 信度頗佳(蔡、陳,1996) (見附錄三、四)。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