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為一橫斷式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以桃園地區某製造業員工 為研究對象,並選擇願意配合抽血及完成問卷者,均可納入本研究對象,共有 314人。排除對象為:一、排除心血管疾病、長期慢性發炎及懷孕者。二、排除 問卷填寫不完整。本研究計畫經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倫理道德委員會審查核可。
第二節 研究架構
■ 輪班型態
1、輪班組
2、常日班組
■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
◎高敏感C反應蛋白
(hsCRP)
◎傳統心血管危險因子:
年齡、性別、血壓、BMI、
腰圍、總膽固醇、LDL、
HDL、三酸甘油脂、血糖、
尿酸、白血球及吸菸習慣
■氧化壓力指標:
丙二醛(MDA)
第三節 研究流程
一、輪班與常日班工作者的心血管危險因子和氧化壓力之分析:
二、hsCRP心血管危險分級對傳統心血管危險因子和氧化壓力之分析:
輪班制 常日班制
某製造業員工314人
1.量測身高、體重、腰圍、血壓 2.抽血檢測:一般基礎生化、
hsCRP、MDA
1.排除問卷填寫 不完整
2.排除心血管疾 病、長期慢性發 炎者及懷孕者 輪班人116人
(實驗組)
常日班136人
(對照組)
資 料 分 析
◎填寫問卷:
1.基本資料 2.工作班別 3.個人健康狀況 4.抽煙習慣
hsCRP<1mg/L 1mg/L<hsCRP<3mg/L hsCRP≧3mg/L
全體樣本之hsCRP、傳統心血管危險因子和MDA
資 料 分 析
本研究計畫選取某製造業工作一年以上的員工,受試者填寫同意書暨問卷
(附錄一),內容包含個人基本資料、輪班與否及班別、健康狀況(是否有心血 管疾病)以及抽煙習慣。依據問卷內容將受試者分為輪班與常日班(不需要輪班)
二組,並取得身高、體重、腰圍、血壓、BMI數值等資料;另採集血液檢體,
分析hsCRP、MDA及一般基礎生化值。
第四節 血液樣本處理與分析
一、血液樣本處理
採集靜脈血後,分別裝入一般生化試管與EDTA管。將一般生化試管分
離的一部分血清放入-80℃儲存(做為MDA分析之用),待樣本採集完畢,進 行血液樣本分析。
二、血液樣本分析
(一)丙二醛(MDA)
1.目的:檢測MDA,做為脂質過氧化之氧化壓力指標。
2.方法:TBARS(thiobarbituric acid-reactive substance)硫巴比妥酸反應物質法。
3.原理:藉由脂質過氧化產物MDA,加入TBA(thiobarbituric acid)反應,生成
MDA-TBA adduct,於波長530-540nm測其吸光值決定其氧化程度。
4.儀器:全自動生化免疫分析儀(Awareness, Chemwell 2910, USA)(如圖3-1),
分析MDA之血液吸光值。
圖3-1 全自動生化免疫分析儀(Awareness Chemwell 2910)
(二)高敏感C反應蛋白(hsCRP)
1.目的:檢測血清中hsCRP濃度,做為心血管危險因子獨立預測指標。
2.方法:Latex agglutination(乳膠凝集法)。
3.原理:利用抗原-抗體反應,以檢體中CRP與吸附在Latex particles(乳膠顆
粒)之Anti-CRP形成凝集反應。
CRP Antigen + Anti-CRP Antibody Ag-Ab Complex
利用上述反應於572nm波長下,測定抗原抗體免疫複合物吸光值變化 量與標準液變化量相比,即可求得hsCRP濃度。
4.儀器:Toshiba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器(TBA-200FR)(如圖3-2),分析血液中
hsCRP的吸光值。
圖3-2 Toshiba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器(TBA-200FR)
(三)一般生化指標:
1.項目:飯前血糖、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 白膽固醇、尿酸。
2.儀器:Toshiba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器(TBA-200FR)(如圖3-2),分析血清各
項生化指標數值。
(四)白血球:
1.儀器:Sysmex血液自動分析儀(XT-1800i)(如圖3-3),可分析血液常規檢
驗項目(包含白血球計數)共21項檢查。
2.原理:流式細胞儀(Flow cytometry method),使用semicoductor laser。
圖3-3 Sysmex血液自動分析儀(XT-1800i)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一、資料處理
問卷回收後,將收集的資料輸入Excel 2007建檔,並再次核對是否有輸入錯 誤、遺漏或填答不完全的情形,再轉成IBM SPSS19.0版的資料檔。
二、統計分析
本研究以IBM SPSS19.0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所有資料定義為p<.05達
統計顯著性。
(一)描述性統計
1.平均數與標準差(Mean±SD):
建立各項基本資料,如年齡、BMI、血壓值、血液生化值、hsCRP及MDA 數值等資料,利用平均數與標準差(Mean±SD)表示。
2.次數分配(Frequency)與百分比(Percentage):
建立的基本資料,如性別、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及抽煙習慣以次數分配
(Frequency)與百分比(Percentage)表示,來了解受試者各項資料分布的情形。
(二)推論性統計
1. T-檢定(Student’s T-test):
比較輪班與常日班於連續變項的平均數值是否達顯著差異。
2. One-way ANOVA:
以hsCRP心血管危險分級三組(hsCRP < 1mg/L、hsCRP 1-3mg/L及hsCRP
≧3 mg/L),比較連續變項的平均數值是否達顯著差異。
3.事後比較(post hoc comparison):
hsCRP三組的ANOVA變異數分析F值達顯著差異時,則需進行事後比較,
來確定哪兩組之間有顯著差異。用於三組樣本數不同時,符合變異數同質性假設
時,以Scheff’s法進行各平均數的事後比較,而違反變異數同質性假設,採用
Dennett’s T3法進行各平均數的事後比較。
4.卡方檢定(Chi-square test):
在輪班和常日班,比較二組之間類別變項的差異。
5.皮爾遜積差相關(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比較全體樣本、常日班和輪班的hsCRP與MDA的相關性。
6.多元回歸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使用多元逐步回歸分析(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將hsCRP、MDA和 傳統心血管危險因子所有變項之間來進行預測,依據解釋力的大小,逐步的檢視 每一個預測變項的影響。